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不同于陆上油田
海洋石油开发概况
![海洋石油开发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1743d55958fafab069dc0291.png)
海冰对海上设施的影响
海冰对海上设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冰增加了设施所需要 承受的荷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在风及潮流的作用下,大面积冰层移动对钻采 装置产生挤压力;
二流冰期间,大小冰块撞击钻采装置的冲击力,冰 覆盖层对钻采装置的磨损作用;
海洋石油开发特点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海上油气田开发与陆 上油气田开发有相当大的差异,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有很大的 不同,这主要是由客观环境的截然不同所决定的。主要有以 下十个显著的特点:
六、人员素质要求高; 七、油气田寿命周期短; 八、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与陆地完全不同; 九、陆地基地的支持保障及海上应急救助的特殊需求; 十、海上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比陆上要求高。
陆丰22-1 流花11-1
东方1-1
西江30-2 崖城13-1
惠州26-1 惠州32-2/3
海洋石油开发概述 海洋石油开发特点 海上钻井 海洋油田开发建设 海上作业安全环保
海洋石油开发特点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大约比世界 海洋石油的发展晚了70多年。
20世纪60年代正式决定“下海”的时候,沿袭的是陆地 找油的思路。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大海找油就是“陆地加水”, 想的是如何将陆地的钻探经验和办法往海上搬,名之曰“以陆 推海”。
全球石油资源可采储量为3000亿吨。 海洋石油储量占45%,可采储量为1350亿吨。
为什么海洋石油资源 大部分在大陆架上?
根据石油海生理论, 大河出口具有大量的海 生物,容易形成石油原 生物,而大陆架往往是 大河出口的主要沉积区 域。
英国、挪威 之间的北海
西伯利亚
中国 近海
浅议海上油气田开发与生产
![浅议海上油气田开发与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9e011c12fc4ffe473368ab7d.png)
2 . 满足 安全 生产 的要 求 。 由于海 上 采 出的 油气 是 易燃 易爆 的 危险
品 ,各 种生 产作业 频 繁 ,发生 事故 的可 能性 很大 。同时受 平 台空 间的 限 制 ,油 气处 理 设施 、电气 设施 、人 员住房 可 能集 中在 同一 平 台上 , 因此对 平 台的安全 生 产提 出了 极为 严格 的要 求 。要保 证操 作人 员 的安 全 、保证 生产 设备的正 常运 行和维护 。 3 . 海上 生产 应满 足海 洋 环境 保护 的要 求 。油 气生 产 过程 对 海洋 的 污 染 :一是 正常作 业 情况 下 ,油 田生产 污水 以及 其它 污水 的排 放 ;另 是各 种海 洋石油 生产 作 业事 故造 成 的原 油泄漏 。 因此 ,海上 油气 生
海 上油气 田生产 的特点 由于海 上油气 的生产 是在海 洋平 台上或其 它海 上生产 设施 上进 行 , 因而海 上油气 的生产 与集输 ,有其 自身 的特 点 。 1 . 海上 生产 设施 应 具有 适应 恶劣 的 海况 和 海洋 环境 的 要求 。 海上 平 台要 经受各 种 恶劣 气候 和风 浪的 袭击 ,经 受海 水 的腐蚀 ,经 受地 震 的危 害。 为了确保 海 洋平 台 的安全 和可 靠地 工作 ,因此对 海 上生 产设 施 的设计 和建造 提 出了严格 的要求 。
一
、
F P S O等 浮式 生产 系统 ,并通 过 海底 管缆 对 水下 设备 进行 遥 控操 作 。
控制 系统 的主要 功 能是 :对 水下 设备 的各 种阀 门进 行遥控 操作 、对 水 下设 备的各 种传 输数 据进 行监 测 。主要 采 用直 接液压 控制 、导 向液 压 控制 、程序液压 控制 、 电动液 压控制 、复合 控制等 几种控制 方式 。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623c3f54693daef5ef73d8a.png)
4)磷钙土矿磷钙土是由磷灰石组成的海底自生沉积物,按产地可分为大陆边缘磷钙土和大洋磷钙土。
它们呈层状、板状、贝壳状、团块状、结核状和碎砾状产出。
大陆边缘磷钙土主要分布在水深十几米到数百米的大陆架外侧或大陆坡上的浅海区,主要产地有非洲西南沿岸、秘鲁和智利西岸;大洋磷钙土主要产于太平洋海山区,往往和富钴结壳伴生。
磷钙土生长年代为晚白垩世到全新世,太平洋海区磷钙土含有15%—20%的P2O5,是磷的重要来源之一。
另外,磷钙土常伴有高含量的铀和稀土金属铈、镧等。
据推算,海区磷钙土资源量有3000亿吨。
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和研究相对于探索地球表面来说才刚刚开始,随着人类新需求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我们对深海的不断探索,还会在深海底发现更多新的矿产、新的资源。
人类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及磷钙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估计到2020年左右才能实现。
二、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有限我国滨海砂矿种类较多,已发现60多种矿种,估计地质储量达1.6万亿吨。
根据现有技术经济条件,目前大多数具有工业价值的滨海砂矿都有开采,但开采规模有限,规模较大的主要有钛铁矿、锆石、金红石、钛铁矿、铬铁矿、磷钇矿、砂金矿、石英砂、型砂、建筑用砂等10余种。
(2)海洋油气开发已成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海洋油气资源在海底矿产资源中勘探开发的规模最大,价值最高,但起步较晚。
自60年代开始,我国已在近海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估计石油资源总量约26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
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
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一般比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中长期维持高位,使得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渤海是中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
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深达7000米。
海上油田开采的特点简介
![海上油田开采的特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dbdfddf50e2524de5187ead.png)
1.1.海上油田开采的主要程序海上油田常规开采的模式可分为六个程序(参考《海洋自升式平台设计与研究》)。
1. 由地球物理勘探船对海底地质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是以二维或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到的地下声波反射数据来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和地层岩性,用以找出有希望的含油气构造。
2. 在该构造上进一步采用移动式钻井平台,按选好的井位钻井取芯,对地层作更详细、更具体的调查。
如钻的井有油气发现,而且数量达到一定标准,就称这口井为发现井。
3. 为了对油气构造进行评价,还要由移动式平台钻若干口评价井与探边井,通过评价井可进一步掌握含油构造的油层范围、油气的性质、产量及储藏量方面的材料。
4. 根据上述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确定油田是否开发,进而提出最佳的开采方案,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
5. 钻生产开发井。
开发井中包括生产井和注入井(注水或注气),这些多数是定向井。
钻生产开发井可用移动式平台,也可用固定式平台。
钻井后涉及到完井,即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至投产的一项系统工程。
完井过程中涉及固井,即在井眼内套管柱与井壁形成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使之固结在一起的工艺过程。
6. 当部分开发井完成后且原油的集中、处理、储存及输送系统完备后,油田即可投产。
生产中还涉及到修井,即为维持和改善油、气井正常生产能力,所采取的各种井下技术措施的统称。
从上面所述的勘探开发程序中,可以看到,除了移动式钻井平台外,海上油气开发还需要生活平台、生产平台、维修供应平台、铺管平台、修井平台等。
1.2.海上钻井的主要特点就钻井的工艺方法而论,海上与陆上基本相同。
但海上移动式钻井装臵和海底井口之间可能存在深达上千米的海水,而且这些海水不停的运动着。
这样海上钻井除了要配备钻井设备外,还必须有一套非常重要的水下设备。
同时,由于波浪、海流、潮汐与冰等对钻井装备及水下设备的作用必然引起钻井装臵(主要是半潜式平台)与海底井口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钻井装臵还必须配备与水下设备相适应的运动补偿装臵和张紧装臵。
基于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研究
![基于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a510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c.png)
基于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研究万 方1 苏 倩1 刘原实1 钱 亮2(1.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工程设计院;2.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摘 要:工程造价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的决策关键,而中国石油在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领域仍未形成体系。
本文梳理了国家、行业及石油企业海洋工程造价相关标准文件,阐述了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现状与问题,并进一步定义、研究了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意义、重要性和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进而结合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实践,初步分析了该项工作的意义与收获,并进一步展望了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发展与未来。
关键词: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工程造价标准化,标准化体系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Based on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inOffshore Oil & Gas Development of CNPCWAN Fang 1 SU Qian 1 LIU Yuan-shi 1 QIAN Liang 2(1.Offshor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NPC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2. 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HQC )Abstract: Engineering cos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fields. However, CNPC has not formed a system in the field of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standard documents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of relevant countries, industries and petroleum enterprises, review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and defines and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urthermor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fields of CNPC,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harvest of this work, and further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standardization.Keywords: offshore oil & gas development, offshore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cost standardization,standardization system作者简介:万方,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工程经济所副所长、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与工程经济工作方向。
中国石油海洋工程井下作业技术发展环境和发展策略
![中国石油海洋工程井下作业技术发展环境和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636371bcc7931b765ce155c.png)
油技术 、措施工艺技术 、大修维护技术 、特殊油气藏井
下作业技术等方面。
完 井技术 。
国外海 洋油气井完井技术主要有四个技术系列 , , 即 孔斯 泊格海洋 ( n S eg u sa 公司的深水修井完井 K0 gb r sb e )
态角度直接录 取油 气藏 生产状态 下的较 多的数据 参数 ,
是一种 比较经济 的海洋石油完井技术方法 。
— —
20 5 ℃以上条件下能稳定工作 , 在稠油开采 中对油藏管理
和举升优化设计提供压力检测服务 ,在水深超过 10 f 2 0t 、
投产作业技术 。
海上 油气井 的投产 , 目前常用的技术主 要是射孔完 井投产技术 。该项技术方法有 电缆输送 射孔和油管 ( 钻
杆 、连续油管 )输送射孔两种方式 。射孔技 术包括子弹 式射孔技术 、聚能式射孔技术 、水 力喷射射 孔技术 、机 械割缝 ( 钻孔 )式射孔技术和复 合射 孔技术 。国外 海上 油 田应用最广泛的是连续管或电缆输送聚能式射孔技术 、 复合射孔技术和 超正压射 孔技 术。 国外较先进 的海上投 产作业技术 系列有哈里 伯顿 公 司的连续油管射孔压裂技术 、贝克休斯 公司的水平 井油 管送入射孔技 术等。
— —
术 ;海上油 田注水应用较 多的是分 层注水 工艺 。
— —
大修作业技术 。
可膨胀实体管套修复技术是 目 国外海上油田大修作 前 业 的一种典型的工艺技术 。 利用实体膨胀管技术既可用于
老油田深层油藏开发 的开窗井 、 取套井和重钻井眼进行作 业, 也可用于封堵 水平重入井 的穿透地层 。 目前该工艺 已 经在钻井液密度达 2 1g c 、 .7 / m 水平井角度大于 10 、 0 。 膨 胀深度超过 7 2m 的井 中应用。该工艺 能够成功地封隔 95 射孔井段 ,为下部地层的压裂提供可靠的井筒 。
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
![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2627d4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d.png)
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
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在海洋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过程。
其原理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勘探与开发:海洋油气开采首先需要进行勘探工作,通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确定油气资源的存在性和分布规律。
然后根据勘探结果,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如常规油气田开发、深水油气田开发、深海油气田开发等。
2. 钻井:钻井是油气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钻井设备将钻头钻入地下油气层,获取油气资源。
海洋油气钻井主要包括海上钻井平台、定向钻井、水平井等技术。
3. 采油与采气:采油和采气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地下油气资源提取到地面的过程。
海洋油气开采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自然流动开采、人工提高注水开采、压裂等技术。
4. 输送与储存:海洋油气开采后,需要将油气输送到陆地加工厂进行处理。
海洋油气输送主要依靠海底管道、船舶运输等方式。
另外,还需要设计建设储存设施,如油气储罐、储存船等。
5. 安全与环保: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安全风险,防止事故发生。
同时,还需重视环境保护,避免油气开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
海洋油气开采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学、海洋工程学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海洋油气开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国内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模式研究
![国内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6a611a14791711cc791781.png)
国内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模式研究李长伟1.概述近年来,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边际油气田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中国近海已探明但未开发的多数海上油气田也是边际油气田。
边际油气田是指那些采用常规技术和实施方案不能经济有效地进行开发的油气田,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的最低经济指标而可以开发的油气田。
边际油气田开发的关键在于其经济性,而较小的储量、适用技术的缺乏和有无基础设施的依托等是评估其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储量小要求采用简易设施进行开发,而简易设施与常规技术和相关法规的冲突需要发展新的适用技术来解决。
由于海上油气田投资高、操作成本高,因此在同等的地质条件下,海上不能经济有效开发的边际油田相对比陆上要多。
因此研究并促成中国海域的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意义是十分巨大的,是保证原油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
2.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模式采用什么样的简易设施是由边际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模式来决定的。
实际上,海上边际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模式有多种形式,尤其从浅水到深水、从固定平台到浮式平台,开发方案和平台型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任何油气田的开发都会围绕着其经济性、安全性和操作性来确定总体开发模式。
目前边际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可依托模式和无依托封闭模式。
可依托模式是指距现有油气田设施较近,并利用现有设施进行开发的模式,反之为无依托封闭模式。
典型的可依托模式为“三个一”模式,即“一条海底管线+一条海底电缆+一座简易平台”。
无依托封闭模式要求具有自储油的功能,为节省费用,采用可重复利用或可移动式平台设施。
对于距离已开发油气田距离较远、无法依托已开发油气田设施的、孤立的小型边际油气田,可以采用可移动式的,集生产、动力、储油、外输、生活为一体的小型生产装置的开发模式。
3.国内海上边际油田的基本状况经对国内海上原油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约1/3为在生产油田,还有约1/3为在评价和在建设油田,另有1/3为待评价油田或构造。
这1/3的待评价油田或构造作为难以经济有效开发的地下资源,构成了中国近海油气田开发所表3-1 中海油地质储量构成3.1 简易平台采用简易平台技术是国内开发边际油田的有效手段之一。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https://img.taocdn.com/s3/m/7085cd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d.png)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在古代,石油用于( )。
A:防腐 B:照明 C:建筑 D:化工原料答案:防腐;照明;建筑2.世界上的常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深度中。
A:>7000m B:>10000m C:<1000m D:500-3500m 答案:500-3500m3.中国新疆的含油气盆地包括()。
A:准噶尔盆地 B:松辽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渤海湾盆地答案: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以下哪些可能来源于石油石化产品()。
A:油漆 B:医药 C:化妆品 D:衣服答案:油漆;医药;化妆品;衣服5.开发地质学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
A:开发井位的调整 B:开发前的评价 C:开发井监控 D:油藏研究答案:开发井位的调整;开发前的评价;开发井监控;油藏研究6.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包括()。
A:注采井网调整 B:部署井位 C:解决开发矛盾 D:分层开采答案:注采井网调整;部署井位;解决开发矛盾;分层开采7.目前,石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医药等领域。
()A:错 B:对答案:对8.油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9.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位置、时代、埋藏深度等方面,总储量的一半分布在少数几十个特大油田中。
()A:对 B:错答案:对10.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A:错 B:对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石油中碳和氢累计含量的平均值约为。
A:51% B:87.5% C:67% D:97.5% 答案:97.5%2.一般,源于陆相烃源岩的石油具有以下特征?A:V/Ni 大于 1 B:Ni/V 等于 1 C:Ni/V 大于 1 D:V/Ni 等于 2 答案:Ni/V 大于 1 3.石油中的钒卟啉和镍卟啉属于()。
A:含氧化合物 B:含氮化合物 C:烃类化合物 D:含硫化合物答案:含氮化合物4.关于石油的颜色,下面那句比较准确。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特点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9a44d0d15abe23482f4d27.png)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特点
发达国家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开采作业的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是陆上石油的延续,经历了从浅水深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188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序幕。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与陆上相比,有狂风巨浪,平台空间也比较狭窄。
从勘探的方法上来看,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虽然陆上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把陆上的地质调查到海上就很难大规模开展,主要是要受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再从其工程特点来看,勘探还是采油都要钻井,但是在海上,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因为海上我们要到平台上进行钻井,根据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钻井平台。
而相较于投资风险而言,因为海上特殊的环境,勘探投资是陆上的3-5倍。
我国海上采油的趋势
![我国海上采油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7ba93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2.png)
我国海上采油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采油已经成为了我国油气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海上采油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快海上油气勘探开发。
我国海域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我国正在加快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以提高国内油气产量。
2. 推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
我国海域深水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目前尚未充分开发。
为了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和满足能源需求,我国正在加强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
3. 推广新能源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正在逐步推广新能源技术,如风电、太阳能等,以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
4.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海上油气开发过程中,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国正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广环保型海上采油技术。
总之,我国海上采油的趋势是朝着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和环保发展等多个方面综合推进的。
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地层深度预测技术探讨
![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地层深度预测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d29a90f6bd97f192279e930.png)
Ⅲ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5 3 5 . 2 0 1 5 . 0 4 . 0 0 8
海 上 油气 田开发 钻 井地 层 深度 预 测 技 术 探 讨
张国栋 , 韩立 国 , 周 家雄 , 马光克 , 蒋 成
( 1 .吉林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6 ; 2 .中海 油湛江分公司 , 广东 湛江 5 2 4 0 5 7 )
摘要: 以南海 西部 3个油气 田的开发 钻 井为例 , 对 海上 油气 田开发钻 井过程 中由 于异 常体 干
扰、 断层遮挡 、 地 层 缺 失 3种 影 响 因 素 引起 的 地 层 深 度 预 测 误 差 问 题 进 行 了研 究 , 提 出利 用 实
大 限制 ,加 之 工 程 技术 的要 求 、投 资 费用 、油 气 田开发 寿命 等 多 方 面 因 素 的影 响 ,相 对 陆 上 油 气
收稿 日 期: 2 0 1 5 0 3 0 6 ; 改回 日期: 2 0 1 5 0 6 1 0 基金项 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重大专项“ 南海西部海域典型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 ( C N O O C — K J 1 2 5 Z D X M 0 7 L T D 0 2 Z , I 1 1 ) 作者简 介: 张国栋( 1 9 8 2 - ) , 男, 工程师 , 2 0 0 5年毕业于西南 石油大学勘查 技术与工程 专业 , 现为吉林大学地球 探测科学 与技术学 院在 读硕士研究 生, 主要 从事中国海上油气开发油气 藏描述工作 。
海 上油气 田开发 常 用 的开 发 方式 ,水平 井 水 平 段 长 度根 据开 发 的产 能需 求 经 常 设 计 在几 百 米 甚 至 上 千米 ,对 地 层 深 度 预 测 精 度 提 出很 大 的挑 战 。
详解世界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
![详解世界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https://img.taocdn.com/s3/m/c05152f833d4b14e84246806.png)
经典技术与装备展示,设计师的世界你可懂?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海洋领域约占60%,世界新增储量的70%来自海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
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按勘探阶段可分两类,第一类主要有海洋地球化学勘探、海洋拖缆地震勘探、四维勘探、可控源电磁勘探以及微生物勘探技术,第二类以勘察船为主的探井技术以及光学传感器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以各种海上平台为主,包括浅海钻采的固定平台、自升式平台,深海钻采的半潜式平台、钻井船和FPSO,以及起重铺管船、定位系统、外输系统、水下设备和工程船舶技术等。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向深海技术发展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日渐成熟。
图1 深海概念1.浅海勘探技术及装备油气目标地球化学探测。
海洋油气目标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勘探目标区,其目的是识别目标区可能存在的海底油气渗漏,查明目标区的油气潜力,进而为钻探井位优选提供依据。
在对目标地球化学探测发现的海底油气渗漏异常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结果综合评价,把海底表面渗漏与深部含油气系统结合起来,从烃类生成、成熟、运移和演化入手,揭示含油气系统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目标区和局部构造进行排序,选取最有利的位置,提出井位建议。
海洋拖缆地震技术。
海洋地震勘探在水深大于3~5m时,采用地震工作船施工,激发系统采用多枪气枪激发,接收系统采用压电检波器,按不同需要固定在海上拖缆上,工作船引导拖缆按测线方向前进,形成边行驶,边激发,边接收的工作方法。
海洋地震勘探需要精确的实时卫星定位系统,随时记录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准确位置,包括海水流向造成的拖缆不同偏移方位。
因此海洋地震勘探与陆地相比,其方法和装备都要复杂得多(见下图)。
图2 海上拖缆地震勘探工作海上地震拖缆模式主要应用在采集二维、三维以及四维地震数据上,由于其数据采集的高效性,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模式被广泛使用,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模式不受水深的限制,在浅水水域和深水水域都可以进行地震数据采集。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884a63783e0912a2162aac.png)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 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海上油气开采
![海上油气开采](https://img.taocdn.com/s3/m/2eed58c6d5bbfd0a79567334.png)
海上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因为全海式油气集输系统可实现全部油气集输任务,本节就以全海式生产平台为例,介绍油气集输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
出油气集输生产包括油气水分离、原油处理、天然气处理、污水处理等主要生产项目。
一、油气计量及油气生产处理流程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地层里油、气、水是共生的,又由于油气生成条件各异,因此各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的组分是不同的。
此外,油中还含少量氧、磷、硫及沙粒等杂质。
油气生产处理的任务就是将油井液经过分离净化处理,能给用户提供合格的商品油气。
原油处理流程示意图。
由于各油田生产出来的油气组分和物性不同,生产处理流程也不完全相同,如我国海上生产的原油普遍不含硫和盐,因此就没有脱盐处理的环节。
有的油田生产的原油不含水,就没有脱水环节。
海上原油处理包括油气计量、油气分离、原油脱水及原油稳定几部分。
由于海上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增补能量的开采方法,因此原油脱水是原油处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一)油、气分离及油、气计量1.油、气分离原理及流程原油和天然气都是碳氢化合物。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和含碳小于5 个的烷烃类组成。
它们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原油是由分子量较大的烷烃类组成,在常温下是液态。
在油层里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
在原油生产和处理过程中,随着压力不断降低,天然气就不断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油、气就是根据这一物性原理进行分离的。
通过进行两次或多次平衡闪蒸,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收油气资源。
一般来说分高压力越高、级间压降越小,最终液体收率就越高;分高压力越低,则气体收率越高。
因此,确定分离工艺的压力和级数是取得气、液最大收率的关键因素。
从经济观点上看,一般认为分离级数以3~4 级为宜,最多可到5 级,超过5 级就没有经济效益了。
各油井生产的油井液汇集到管汇,通过管汇控制分别计量各口油井的油、气产量,计量后的油、气重新混合流到油气生产分离器,进行油、气、水的生产分离(图示为两级分离),分离后的油、气分别进行油、气处理。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1c23e00975f46527d3e193.png)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效果对比及影响因素研究
![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效果对比及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4025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5.png)
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效果对比及影响因素研究王刚;刘斌;张国浩;张伟;陈善斌【摘要】由于海上与陆上油田在储层物性及开采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比海上与陆上注聚开发效果,总结影响海上聚驱效果发挥的最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水平均较好;相比于陆上油田,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更利于聚驱效果的发挥;原油黏度大、地层水矿化度高等问题制约海上聚驱开发效果,但可通过改善聚合物性能得到解决.【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08【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海上油田;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作者】王刚;刘斌;张国浩;张伟;陈善斌【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在储层物性及开采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受平台寿命限制,海上在中、高含水期即开展聚驱,比陆上注聚时机提前[1,2];海上受限于平台及开发投资限制,井网比陆上油田稀疏,井距偏大[3];海上淡水缺乏,需海水配制化学剂,矿化度高,对聚驱的要求更高[4]。
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的差异性,导致化学驱开发动态及生产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不同,将两者聚驱开发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影响海上聚驱效果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为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提供指导。
本文选取沉积环境及储层物性条件较为类似的X油田与Y油田作为典型区块进行聚驱开发对比。
海上X油田属于大型河湖相三角洲沉积复合体,主体区位于三角洲前缘的有利相带,而以河口坝沉积更为发育。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13219dd50e2524de5187e31.png)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延续,经历了一个由浅水到深海、由简易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188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数米深的海域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海洋石油勘探的序幕。
海洋油气储量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
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探明率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06年1月1日,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57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73万亿立方米。
全球海洋石油资源量约1350亿吨,探明约380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约140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约40万亿立方米。
油气资源分布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
在全球海洋油气探明储量中,目前浅海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将逐渐进军深海。
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
2000~2005年,全球新增油气探明储量164亿吨油当量,其中深海占41%,浅海占31%,陆上占28%。
从区域看,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
“三湾”即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几内亚湾;“两海”即北海和南海;“两湖”即里海和马拉开波湖。
其中,波斯湾的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北海沿岸的英国和挪威,还有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都是世界重要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国。
海洋油气产量海洋油气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为100万桶/天,2005年为2500万桶/天。
在世界海洋石油产量中,北海海域石油产量及其增长速率,一直居各海域之首。
2000年产量达到峰值,即3.2亿吨,随后逐渐下降。
波斯湾石油产量缓慢增长,年产量保持在2.1~2.3亿吨,而墨西哥湾、巴西、西非等海域石油产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超过5.0%,其中,墨西哥湾可能在未来数年超过北海,成为世界最大产油海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不同于陆上油田,大庆油田式的石油会战同样不适合于海洋。
首先,以中国国情而言,在当前油价(80美圆一桶)下,陆上油井日产原油在3吨左右即可获得较好利润,若是海上油田这样的油井则无开采价值(中海油2009年的桶油主要成本为22.08美元)因此海上石油的成本问题也决定一些油田是否值得开采。
以中石油某油田滩海(水下等深线-5米)开发为例。
该油田为获得百万吨产能,兴建人工端岛等设施,花费10亿左右人民币,若是要在深海形成此等规模开发成本也将是10亿,这10亿则会是美圆。
而海上石油开采正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
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个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2000万美元。
从寿命上讲,陆上油田开发后期可通过水驱,聚合驱等模式可继续生产若干年,甚至可以通过暂时关井等待地层压力恢复,油价攀升后,继续进行经济开采。
而海上油田基于成本考虑则会选择关井,因此海上油田在寿命上也较短暂。
另外海上石油开采还受油价,汇率的影响.
在现实中,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往往对南海深处没有一口中国油井而感到愤慨,进而失去理智,从而引发对政府的诸多微词。
但事实上多数人对于南海石油现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含糊不清,对海洋石油陌生而毫无认识。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石油开采似乎就是在地层里打个眼这般简单。
对于地质条件资料匮乏,勘探数据不明的区域,任何石油公司都无能为力,何况南海南端石油储藏多位于其他国家大陆架附近,在没有军事保障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
事实上海洋石油开发同样涵概了人类迄今掌握的所有科技。
首先海上平台的建造、搭建就是一项艰具的任务,海洋深度越大海情越复杂,对平台设备的要求越高。
此外水下油气管线铺设,水下井口设施,浮式生产平台,水下三维勘探,各种钻探作业,都对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地球物理,海洋工程,石油装备领域提出挑战。
在任何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在国际合作中于不利地位。
既然中国选择了独立的崛起之路,就会在各个方面面临更崎岖的历程与挑战。
我国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由渤海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坐底式“海五”平台,工作水深为14~16m。
同年,由七O八所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由七O八所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地质矿产部的“勘探一号”双体浮式钻井船。
1984年,七O八所为地质矿产部研究设计、由上海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
1988年七O八所为胜利油田研究设计、由中华造船厂与烟台船厂联合建造了“胜利三号”坐底式钻井平台。
仔细研究便可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海洋石油装备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也取得了大发展,其标志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洋石油981号。
“身高”136米,“体重”3万吨!我国海洋石油装备造业标志性工程,由我国自行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2月26日上午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坞,这座由中国海油投资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
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
平台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平台自重超过3万吨;从船底到钻井架顶高度为136米,相当于45层楼高;电缆总长度650公里,相当于围绕北京四环路跑10圈。
平台总造价近60亿元,计划在2011年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海洋石油981顺利出坞的消息一经登报,立刻引起了国内诸多网友的瞩目,很多人也自然联想到海洋石油981与南沙石油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在南海的石油开发仍然围绕珠江口盆地,琼东南,莺歌海等地区展开。
中海油最近在南海的新发现:流花34-2及荔湾3-1构造,水深依旧在300米左右。
而中海油在南海南端的勘探实质上并未有突破。
(虽然有消息说,中国海油曾计划在07年10月底或11月初进行南海深水独立勘探,但之后并无下文)受政治,军事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探索行为一直受到限制。
那么海洋石油981号很可能参与到其他地区的深水油田合作中,至于在某些协议下,与相关南沙争议国合作开发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总之中海油建设深水船队的用意既是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是表明国家意志,从而希望争取更多的在海外合作,甚至不排除其所为目的在于为中国在南沙海域石油合作积攒本钱。
事实上,海洋石油981只是中海油深水计划的一环。
在国际上,适合2000米到3000米水深的钻井船,光租金每天就要40万到50万美元,而且还奇货可居,于是租船显然不如自己造船。
2010年3月31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建造合同签字仪式。
该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船长221.6 米、型宽42米、型深13.3米、下潜深度26.8米,含压载水的装载量为50424吨,总载重量535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带动力定位的5万吨级以上的自航式半潜船,载重量在世界上同类船舶中排名第二。
该船计划于2012年2月交付使用,是海油工程战略规划中未来深水船队中的一员。
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制造的FPSO SEV AN300 NO.4 号圆筒型海洋储油平台,该平台是全世界第4座圆桶浮式海洋储油平台。
这座FPSO SEVAN300 NO.4海上浮式储油圆筒式的主船体,直径为65米,高度为64米,重约1.2万吨该平台无需复杂和昂贵的转塔和旋转密封装置,独特的圆筒式设计增强了动力及稳定性,提高了核载量。
该平台竣工后,将于2009年长期系泊于北海英国水域;可日处理液体约8万桶,日加工原油3万桶,每日水处理7万桶,储油能力可达300万桶。
该平台是我国民营船舶企业制造的第一座海上浮式储油平台,也是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水平的一个缩影。
(FPSO是英文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近20多年来,我国已有14个海上油田采用了FPSO,
& Offloading的缩写,中文翻译“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
它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油气生产装置系统复杂程度和价格远远高出同吨位油船。
其数量排名世界第二,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新建FPs0数量最多的国家,至今它支持着我国海上石油70%的产能。
从1989年52000吨的渤海友谊号到2009年300000吨的海洋石油117,我国FPSO 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海油仅在2003年到2009年就分别建造了海洋石油111、海洋石油112、海洋石油113、海洋石油115、海洋石油116、海洋石油117 六艘大型FPSO。
虽然我国在石油平台,和FPSO制造上取得了进展,但是我国在一些重要核心设备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
一些装备依然需要通过对外合作获得,例如导管架平台技术就来源自日本,FPSO部分技术来自于新加坡。
中国也依然缺乏建造深水FPSO,平台,管道,的经验。
另外我国在海洋学,深海钻探等领域仍然十分落后。
即便是海洋科普工作也很不出色。
没有系统的海洋科学研究就没有国家的未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海洋石油的竞争也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
参与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日本地球号立管钻探船,5亿美元制造的“立管钻探船”——“地球号”,长210米、重5.7万吨,比美国现有大洋钻探船大几倍,其设备也更为先进,具有钻穿地壳的潜力。
IODP确立了三大科学主题八大优先研究领域。
:①钻探西太平洋洋底高原,认识核-幔作用过程;②钻探太平洋白垩纪-新生代沉积物,详细研究地球温室期间的物质循环及从温室环境到冰室环境的转化过程;③钻探大洋岛弧,认识大陆地壳形成过程;④钻探扩张的弧后,认识洋壳岩石圈形成过程;⑤钻探亚洲边缘海及陆坡,认识陆壳-洋壳-大气圈关系;⑥调查增生楔中的碳循环及深部生物圈;⑦调查汇聚板块边缘大地震周期及形成机制、构造及物质循环;⑧研究生活于增生楔环境中极端微生物生物学.
没有系统的海洋科学研究就没有国家的未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海洋石油的竞争也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
参与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日本地球号立管钻探船,5亿美元制造的“立管钻探船”——“地球号”,长210米、重5.7万吨,比美国现有大洋钻探船大几倍,其设备也更为先进,具有钻穿地壳的潜力。
IODP确立了三大科学主题八大优先研究领域。
:①钻探西太平洋洋底高原,认识核-幔作用过程;②钻探太平洋白垩纪-新生代沉积物,详细研究地球温室期间的物质循环及从温室环境到冰室环境的转化过程;③钻探大洋岛弧,认识大陆地壳形成过程;④钻探扩张的弧后,认识洋壳岩石圈形成过程;⑤钻探亚洲边缘海及陆坡,认识陆壳-洋壳-大气圈关系;⑥调查增生楔中的碳循环及深部生物圈;⑦调查汇聚板块边缘大地震周期及形成机制、构造及物质循环;⑧研究生活于增生楔环境中极端微生物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