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心得体会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69da040c850ad02de804143.png)
建筑 电气施工 过程 中的检验 和试验项 目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 . 参考 文献 按照《 建筑电气工程验收规范》 规定除以上五点 外, 还有大型 照明灯具承载试 验、 压变配 电部 【《 高 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B 00- 】 ) 533 G o2 分 的试 验 , 电度 检定试 验等 , 电气工程 2 o 以及 都是 中需要做 的重要检验与试验。 在施工过程中 , 如 f《 2 电气安装与调试技术》盛国林 中国电力出 ] 有该项 目时也 都必须认真进行 ,有些试验项 目 版 社
—
大跨度雨蓬 、 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 。考虑抗扭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 面理解设计 文件 , 全 并规范 时, 扭矩为梁 中心线处板 的负弯距乘 以跨度的一 进程加 以实施 , 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 。 全面理 半。3 架梁、 ( 框 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 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 (由 4 看懂图纸的每项 内容 , 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 , 应验算 达到按 图纸舡 的要求 , 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 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 1 (出屋面的楼电梯 间不得采 题通过会审加 以解 决 , 遗误加 以纠正 , 5 对其 是保 用砖混结构 。 框 架结构 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 证施 工质量 的前提 ,必须 认真地组织与实施 , ( 6 该 土砖砌筑 , 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 项工作 由甲方或 委时 Ⅱ理工程师边行 。 毛釜 梁承托每层 的墙体重量。梯井 四角加构造柱 , 层 3 . 1根据设计 文件和相 关规范 、 规程 、 制 编 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加圈粱 。 因楼电梯间位置 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 较偏 , 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 刚度很 大 , 它地方 平承重体系—各 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 空间的 其 不加剪力墙 , 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 整体结构体 系。 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其 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 ,否则应采取措施 。 形成竖向承重体 系, 它们承受 由楼盖和屋盖传来 如: 增大配筋率 , 通长配筋 , 善保 温 , 设架空 的竖 向和水 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改 铺 层, 加后浇带等 。 蛀 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 ( g 3 2做 好多层 钢筋混凝 土框 架结构技术 交 (当采用井 字梁时 , 的 自 大于板 自重 , 自 底 , 9 1 梁 重 梁 根据设 计要 重不可忽略不计。 周边—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不熟悉的施 工工艺过 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 、 (1 1 o 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 ,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 新材料、 新结构等 , 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明确 局做 出合 理的结 构布置 , 并采 取相应 的构造措 各项 工艺参数指 标 、 作方 法 、 操 质量要 求和检测 施 。1) (I当地下水位很高时, 暖沟应做防水。 —般 办法 , 并认真 的加 以实施。 可做 u型混凝土暖沟 ,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 3 现浇式框 架 即梁 、 、 盖均为 现浇钢 3 柱 楼 入室 内暖沟。有地 下室时 , 土应抗渗 , 混凝 等级 筋混凝土结构 。 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S 或 S , 土等级应大干等于 C 5混凝土 内 的整体性强、 6 8混凝 2, 抗震性能好,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 应掺 人 膨胀剂。 混凝土外墙应注 明水平施工缝做 用 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法, 一般加金属止水 片, 的混凝 士墙做止水 较薄 3 预制装 配式框架 是指梁 、 、 板均 为 4 柱 楼 片较难。 预制 , 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 通过 2 2建筑框架结构设 计措施 架结构。 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 可实现标准化、 在用 P P K M软件计算梁柱时 ,应尽量采用 工厂化 , 械生产 。 机 因此, 施工速度 决、 效率高。 但 T T或 S T A A WE三维软件 。第一 , 计算结果更接 整体性较差 , 抗震能力弱 , 不宜在地震 区应用。 近实 际受力状态 , 如地震力或风力 是按抗侧移刚 3 现浇预 制框架 是指梁 、 、 均为预 5 柱 楼板 度分 配 , 而不是 按框 架的楼 面从属面积 , 还如从 制 , 在预制构 件 吊装就位后 , 对连接节点 区浇筑 框架柱 出挑的梁和从次梁 出挑的梁 , 因次梁 的支 混凝土, 从而将粱、 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 柱、 座( 架 发生下沉变形 , { 恒 内力重分布 , 从框架柱 混凝土框架结构 出挑 的挑梁配筋将较大 。 二 , 第 快速方便, 三维软 体性 和抗 震能力 , 又可采用预制构件 , 减少现场 件 整体计 算, 不必生成单榀框架 , 再人工归并 , 可 浇筑混凝土 的工作量。 整楼归并 。第三 ,A T T或 S T A WE还可以进行井 装配式框架 的优点。 式 梁的计算 ,由于 P P K M软件计算梁 时仅按 矩 4总结 形计算 , 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 , 有可能超筋 , 此时 以上几点是我 在工程设计中对框架结构设 可取出弯距再按 T 型梁 补充计算 , 不必直接加大 计 的心得体会 ,希望这些设计体会能 给各位 同 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 , 较大直径 的钢筋连接宜 行在今后 的工程设计 中有些帮助 , 以提高工程设 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 , 造价相差不大 , 械连 计 的质量 。 但机 接可靠并 易干检查 。 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 , 参 考 文 献 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 5o, 00 / 接头位置应错开 【G 0 l-02 1 B 5oo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圈. : ] 北京 7 d 0。 中国建筑工业 出 版社 ,0 2 20. 3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G 00-0 2 2 B50720 .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潮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7b8bf46c850ad02de804120.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城市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功能、类型的日益复杂化,使得结构体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就使得结构设计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指出了相关结构设计的要求,提出了笔者的几点设计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一、前言在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还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功能、类型的日益复杂化,使得结构体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构建一套准确高效、符合实际国情的建筑施工技术体系,成为了施工技术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目前,钢筋混凝土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与其他结构材料相比,它具有显著的优势,故在土木工程、房屋建筑中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应用,同时也在施工技术、制作工艺、设计方法等方面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对于多样化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尚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结构设计问题分析(一)超长结构问题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下文件简称为《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度,其中一条(第9.1.1条)规定框架结构伸缩缝设置间距要≤55m,而另一条(第7.1.2条)则规定,如果采取后浇带分段的施工方法,可以适当增大伸缩缝的设置间距。
在实际设计中,这两条规定的把握较为不易,在工程实例中很难保证结构长度≥55m就设置一条伸缩缝,并且对于后浇带分段施工,对于结构的长度很难控制,从而不易产生裂缝。
这类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各地区温度差异、混凝土收缩应力差异造成的。
这类问题的解决必须要在结构设计中调整梁柱配筋的概念。
首先,针对长向板钢筋要设置为双层,同时还要对中部的梁板配筋进行适当的增强。
这是因为温度应力会对两侧梁柱,尤其是边跨柱配筋产生极大的推力,而中部区域是结构的中点,故其受到的应力较大,所以需要对其加强。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的体会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89a24c5a1c7aa00b52acbf5.png)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 现 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 附加筋( 内墙上 的阳 角) 包括 。现浇挑板 阴角的板下宜加斜 筋。顶层应 建议甲方采J现浇楼板 ,卫生问做法可 为7r 厚 +O m高差 。8 } j 0m a lm m以 下的板均可采 用非预应力板 。现 浇饭的配筋建 议采用P A 软 件 自 MC D 动生成 。自动 生成楼 板配筋 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可 能编出多 个钢 筋号 , 找困难 ,如 要编号 , 号不应 出房 间 查 编 筋计算时 ,可考虑 塑性 内力 重 分布 ,将 板 上筋 乘 以0 ~ . . 09 8 的折 减 系 数 ,板 下筋 乘 以 1—. . 1 的放大系数。按 弹性 计算的双 m饭 铡筋是板 某儿处 的最大值 , 1 2 按此配筋是偏于 保守的,不必再人 为放 大。可在 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 板厚及板 顶标高 ,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 间上 另外标 明。板上开洞 ( 、厕 、电气 及设备) 口尺寸及其附D 旌 。附 加筋不必一定锚 入板 厨 洞 U
支座 ,从洞边锚入L 即可 。 a ( 预制板的布置 。标注预制扳 的块 数和类型 时 ,宜采用水平 2) 线或 垂直线 的方法 ,同类型 的房 直 接标房 间类型 号 。板缝 尽量 为 4m 0 m,应全搂统 一编号 ,从房 间里往外布 ,尽 量采用宽板 . 浇板带 现 留在靠窗处 ,其宽 ≥2 0 m ( 0m 考虑水暖 的立管穿板 )。构造柱处 不得
.
础宜采 用锥型 基础 ,方便施工 。底层 内隔墙一股不用做基础 ,可将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新思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195a7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c.png)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新思路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建材技术的进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着。
目前,国内外的建筑设计师们正在探索出一些适合于不同需求和场景下的设计思路,以使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于未来的发展。
一、构造减重设计构造减重设计是当前新型框架结构设计的一个核心思路。
这种设计考虑的是在保持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建筑物的自重,以适应城市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和建筑减轻负担的需求。
从设计角度来看,构造减重设计的核心思路是:优化柱子和横梁的截面形状,并且尽可能地缩短弯曲拱值,使得结构体积更加精巧,自重更加轻盈。
同时,新型的斜向或弯曲的框架结构也成为了减重设计的另一种非常有用的方式。
二、工业化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建筑要素的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并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开发商所认同。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工业化设计的核心思路在于实现“制造化”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将建筑的构件制造化,并将制造这个流程以工业化的标准去完成。
这种新型的设计思路,能够极大地缩短建筑物的建造周期和降低建造的成本,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前瞻性设计思路当前,建筑设计的思路已经从传统的模式转化为了更具前瞻性的设计思路。
这种思路的核心在于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和尝试,从而构思出更先进的建筑设备和结构体系。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前瞻性的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结构环境、使用情况和建筑物所处场景的推测,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和影响;其次,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介质和系统,在设计时模拟和测试各种设施和结构在实际各种场景中的表现;最后,充分发挥人类创造性和创新性,开发出适合于未来发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新思路也在不断诞生和发展。
这些新思路绝不局限于三点,还有更多的未来发展空间等着我们去挖掘和发掘。
混凝土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混凝土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37b3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3.png)
混凝土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混凝土心得体会1《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弯构件(梁、板)、受压构件(柱子)、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题目的选取: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置),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计,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及配筋计算,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
要求学生上交: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荷载的计算过程、内力的计算方法和配筋计算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PKPM软件的学习,能熟练地掌握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掌握有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分析完以后要把配筋图转到cad上,进行图形的摘取。
三、设计过程和时间安排:课程设计安排一星期,但是任务比较重,再加上学生对软件不是很熟,所以重点就是讲解软件的应用和荷载的计算,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上午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讲解荷载的查阅以及计算的方法,下午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荷载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第二天,第三天上午讲解pkpm的应用过程,讲解图形的输入,荷载的输入,楼层的安装,内力分析以及配筋图的选取,下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软件设计;第四天让学生自己设计,第五天,第六天就是整理和提取数据、图形,并整理成册。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7323266561252d380eb6eed.png)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作者:刘平湘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5期[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由于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因而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文章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提出若干看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梁;柱;板[作者简介]刘平湘,南宁市建筑设计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广西南宁, 530022[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5-0111-000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由于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这几年的结构设计实践工作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一、基础部分1.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m)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m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
每隔30~40m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3.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5020a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1.png)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考【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从框架结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影响因素、实例分析以及经济性与安全性的权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优化设计在提高结构性能和减少成本方面的积极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总结整篇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影响因素、实例分析、经济性、安全性、权衡、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优化主要在于通过合理的布局、强度计算和构造形式等方面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使结构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提高整体的结构效率。
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当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2 研究意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使结构更加合理均衡,提高承载能力,减少结构的变形和位移,从而增强其整体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优化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的材料使用量,减少建筑成本。
通过优化结构形式和截面尺寸,可以实现材料的最佳利用,避免结构过度设计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够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优化设计可以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和耐久,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提高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f4eb3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a.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作为学习和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总结和分享我在此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2. 课程设计背景此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一个三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需要考虑楼层的承载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等因素,并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
3. 设计过程3.1 结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布置。
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空间布局等因素,我选择了常见的框架结构,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承载能力。
3.2 荷载计算在完成结构布置后,我进行了荷载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我考虑了楼层和屋面的自重、活载、风载和地震作用等荷载,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3.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确认结构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我使用了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
3.4 设计验算根据结构的荷载和分析结果,我进行了结构各部位的设计验算。
这包括了选取适当的断面尺寸、计算承载力和变形等方面。
3.5 详图设计最后,我根据设计验算结果进行了详图设计。
这包括了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布置和设计钢筋等。
4. 设计中的难点和挑战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设计。
由于住宅楼所在地的地震烈度较高,我需要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验算。
其次是结构的构造布置和细部设计。
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我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布置和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
5.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设计规范、分析方法和验算原理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这些软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结构的行为和响应。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2a936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1.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我大学期间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逐渐理解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栋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从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荷载计算、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
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了解了混凝土组成、钢筋的种类与使用、结构的受力性能等相关知识,掌握了结构荷载的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利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验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次,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工程实践中的协作与沟通。
课程设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工作分工,需要互相配合和协作。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主动与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在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使整个团队更加高效和协调。
同时,与团队成员的交流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课程设计,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深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深刻意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应用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因此,我决定在毕业后进入相应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我大学期间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我相信这门课程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建设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出贡献。
框架梁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框架梁实训报告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64c04b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7.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框架结构作为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工方便等优点。
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建筑人才,我校组织了框架梁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框架梁基本概念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框架梁的基本概念,包括框架梁的定义、类型、作用等。
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同时具有较好的抗侧移能力。
2. 框架梁设计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框架梁的设计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截面尺寸的选择:根据荷载大小、跨度、材料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以满足结构安全、经济、耐久等要求。
(2)配筋率: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框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配筋率,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3)钢筋布置:根据配筋率,布置钢筋位置,确保钢筋在结构中发挥最大作用。
(4)构造要求:了解框架梁的构造要求,如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钢筋间距等。
3. 框架梁施工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框架梁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内容:(1)模板工程:了解模板的种类、制作、安装、拆除等工艺。
(2)钢筋工程:学习钢筋加工、绑扎、焊接等工艺。
(3)混凝土工程:了解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工艺。
(4)质量控制:掌握框架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确保结构质量。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训过程中,我们分为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深化了对规范的认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
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的若干思考
![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670f2484254b35effd345b.png)
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的若干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大型建筑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大型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
基于此,要提高大型建筑施工的质量,则必须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
而目前,大型建筑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且结构裂缝是其常见的质量问题。
因此,对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发生机制及其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的发生机制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是指建筑物长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设置防震缝或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长度,且不设置任何形式永久缝的混凝土结构。
对于大型建筑工程而言,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又结构裂缝一直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因此,对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的种类主要包括结构受力裂缝、化学反应胀裂、塑态裂缝以及变形约束裂缝这四种。
其中,变形约束裂缝又被称之为温度与收缩裂缝,它是其最为常见的裂缝。
又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本文只对温度与收缩裂缝的发生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其发生机制概括如下: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变化,混凝土会出现体积变形的变化,并在变形的过程中因受到一定的抑制或约束的作用而导致应力的产生;若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的强度,则会导致裂缝产生;另一方面,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因受到基础以及混凝土内部钢筋的约束而导致拉应力产生;若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的强度,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控制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发生的方法在大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换言之,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论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fb223831126edb6f1a10f8.png)
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思考【摘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探讨了结构计算及设计、构造措施方面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1 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钢材量的不断提高,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因而作为一个结构设计者需要在遵循各种规范下大胆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重点。
2 框架结构方案构思时应考虑以下几点2.1 结构的传力路线应简捷明了。
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传力路线越短、越直接,结构的工作效能越高,’所耗费的建材也就越少。
2.2 从力学观点看,在民用和公共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应当尽量使柱网按开间等跨和进深等距(或近似于等距)布置,这样可以相应减少边跨柱距,也可以充分利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以减少结构中的弯距,可以使各跨梁截面趋于一致,而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2.3 结构方案还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功能要求综合考虑。
3 应从概念设计上着手注意几个问题3.1 关于强柱弱梁节点。
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形铰,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强柱弱梁措施的强弱,也就是相对于梁端截面实际抗弯能力而言柱端截面抗弯能力增强幅度的大小,是决定由强震引起柱端截面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否不超过其塑性转动能力,而且不致形成”层侧移机构”,从而使柱不被压溃的关键控制措施。
柱强于梁的幅度大小取决于梁端纵筋不可避免的构造超配程度的大小,以及结构在梁、柱端塑性铰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和动力特征的相应变化。
因此,当建筑许可时,尽可能将柱的截面尺寸做得大些,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尽可能大于1,并控制柱的轴压比满足规范要求,以增加延性。
验算截面承载力时,人为地将柱的设计弯距按强柱弱梁原则调整放大,加强柱的配筋构造。
1.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点经验
![1.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点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d17fab40029bd64783e2cde.png)
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 350mm~400mm 为宜a既能起到良 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a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a是目前较理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 般约 40m2 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a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
想的裂缝处理措施O 参考资料
立 杆 (立 杆 的 纵 ~横 向 间 距 均$800mm)和 格 栅 增 加 模 板 支 撑 架 刚度的加强措施a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
经计算 该榀框架梁跨中最大弯矩 Mmax=-342.7kN m 计 算 配 筋 面 积 AS=l46lmm2 下 部 配 4!22 AS=l52lmm2 裂 缝 宽
度 Wmax=0.39mm 不满足规范要求 需要进行调整 有以下 3 种
调试方式
"选用较小直径钢筋
选用 6!l8 AS=l527mm2 Wmax=0.33mm 不满足要求
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 调整至满足规
范要求
以某工程中的一榀框架梁为例 该榀框架梁计算跨度
7.8m 截 面 尺 寸 300%750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30 梁 纵 筋 为
HRB400 级 箍 筋 为 HPB235 级 环 境 类 别 一 类 由 规 范 可 知
Wmax=0.3mm
则的受力裂缝O 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a就难于闭合a形成永 久性裂缝O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a对
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a并建议采用喷 HL 等品种和养护液 进行养护a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a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
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的影响O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过快a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习报告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993cd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5.png)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及分析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选择了XXX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目的:1. 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2. 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和计算软件;3. 了解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4.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项目。
在设计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载要求、场地条件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结构形式和尺寸: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空间要求,选取合适的框架结构体系,确定柱、梁、板的尺寸和布置。
2) 计算内力和配筋:根据建筑物的荷载作用和结构形式,采用弹性方法或弹塑性方法计算梁、柱、板的内力和配筋。
3) 结构分析和优化:利用结构分析软件,对设计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屈曲分析等,以验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对结构进行优化。
(2)结构规范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相关的规范,掌握了规范中的主要要求和技术指标。
(3)项目实施过程我参与了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图编制的全过程,了解了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施工图编制、审查、修改等工作环节。
2. 实习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技能提升:熟练掌握了结构计算软件,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与设计师、工程师等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习报告
![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07fd6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3.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具有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深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理解,我于2023年在某建筑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以下是我实习过程中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习内容1. 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知识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设计原则。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工程师,我对框架结构的组成、受力机理以及施工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工程现场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工程师参观了多个正在施工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了解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处理:了解了地基处理的方法、要求和施工流程,如基坑开挖、地基加固等。
(2)基础施工:学习了基础的类型、构造和施工工艺,如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基础等。
(3)主体结构施工:了解了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如梁、板、柱等,以及它们的连接方式和施工要求。
(4)装饰装修:了解了装饰装修的主要内容和施工工艺,如墙面、地面、门窗等。
3.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以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1)模板工程:掌握了模板的种类、构造、安装和拆除方法。
(2)钢筋工程:了解了钢筋的种类、加工、绑扎和连接方法。
(3)混凝土工程:学习了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养护和验收标准。
(4)焊接工程:了解了焊接的种类、设备和施工工艺。
4. 施工安全管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了解了常见安全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三、实习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巩固。
2.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从设计、施工到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3. 团队合作精神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工种的紧密配合和协作。
浅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浅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971a2faaea998fcc220e5d.png)
置 基础连 系梁 。基 础 连 系梁 宽度 不宜 小 于 2 5 0 mm,
面, 为减小 首层框 架柱计 算 长度 , 从 而减小柱 截面 尺 寸, 可采用 抬高 基 础顶 面 或 在 ±0 . 0 0 m 附近 设 置 基
第2 9卷 第 7期 2 0 1 3年 4月
甘肃科 技
G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I 2 _ 2 9 No . 7
A p r . 2 0 1 3
浅 议钢 筋 混凝 土框 架 结构 设计 中的几 个 问题
支仲卿
一
若 基础 埋 置较 深 , 设 计 时在 底 层地 面 以下 靠 近 地 面设 置拉梁 层 , 梁、 柱 可作 为地下 室参加 结构整 体 计算 时 , 地 面处 的拉 梁应按 框架梁设 计 。
层底板按空楼板处理 , 层高按一层地 梁顶至基础
顶面高度取值 , 且对地下部分结构不应考虑土体 的 约束作 用 ; 这样, 地 上一层 柱按 框架抗震 等级进 行柱
下端截 面组合 的弯矩设计 值调 整 的增 大系 数可 由此 实现 。对一 层柱 尚应按 结构在 一层 地面嵌 固并复核
3 上部结构 的嵌 固部位
在进行框架结构计算时 , 必须明确嵌 固端的位
置 。结构 的嵌 固部 位是 多高层建 筑计算模 型 中的一 个 重要假定 , 嵌 固部 位 的正 确设 定 直接 关 系 到结 构
中 图 分类 号 : T U 3 7 5 . 4
钢 筋混凝 土 框架 结 构 体 系具 有平 面布 置灵 活 , 容易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 , 目前 , 在多层工业厂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体会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c9b292e0066f5335a812140.png)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2)12 0031 03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体会收稿日期:2002 10 20作者简介:马 福(1962 ),男,1983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工民建专业,硕士,高工,一级注册结构师,王孝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山西太原 030024马 福摘 要:从重要部位的延性,整体稳定性,框架柱截面选择,剪力墙、地下室外墙设计,楼板配筋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耐久性和稳固性,总结了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整体稳定性,框架柱截面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1 提高结构重要部位的延性,防止截面钢筋超配1 1 要使高层建筑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办法是使结构中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很高的延性。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经济的办法是有选择有重点的提高结构中重要构件或某些构件中关键部位的延性。
在结构竖向,对于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的、体形较简单的高层建筑,应着重提高底层构件的延性;对于大底盘高层建筑,应着重提高主楼与裙房顶面相衔接的楼层中构件的延性;对于不规则立面的高层建筑,应着重加强体形突变处楼层构件的延性;对框支结构,应着重提高底层或底部几层框架的延性。
在结构平面位置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构件的延性;对偏心结构,应加大房屋周边特别是刚度较弱一侧构件的延性;对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抗侧力构件,应着重提高第一道抗震防线构件的延性。
1 2 要使结构能进入弹塑性状态,并能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抗御更高烈度的地震,从而达到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的设防目标,就必须做到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才能使结构在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形成合理的延性较大的屈服机制。
在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是按照各构件的实际承载力进行分配的,而构件实际承载力的大小和构件截面的实际配筋有关。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设计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6eed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e.png)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设计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优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荷载、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荷载分析、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介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设计。
一、结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结构设计中始终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满足规范要求的荷载强度和承载能力。
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消耗和结构成本。
3.实用性原则:结构设计应考虑设计的实施可行性,便于施工和维修。
二、荷载分析在结构设计前,需确定建筑所受到的各种荷载,并进行合理分析和计算。
常见荷载包括:自重、活载(人员、家具、设备等)、风载、地震力、温度荷载和施工荷载等。
荷载的大小应根据规范规定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三、结构设计1.框架形式选择: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框架结构形式,如单跨框架、连续框架、刚架和柔架等。
2.框架类型选择:根据预期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框架类型,如普通框架、刚构框架、剪力墙框架和核心筒框架等。
3.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并按规范要求计算等级和组合,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要求。
4.截面设计:结构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构件受到的荷载和受力状况,确定合适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充分利用材料的承载能力。
5.节制层和构造节点:加强构造节点的设计,确保节点的刚性和连接可靠性,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性能。
四、施工技术要求1.钢筋的正确安装: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精确布置和安装钢筋,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检查工作。
2.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和适当的养护方法,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3.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施工误差和质量缺陷,确保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并进行荷载分析、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的综合考虑。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措施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4a92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0.png)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措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节点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设计和施工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节点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措施。
一、节点设计的措施1. 强调节点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易于发生破坏,因此节点设计要特别注重抗震性能。
在节点的设计中,应加强剪力墙的设置,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节点的设计中,还应采用适当的构造形式和抗震性能较好的连接件,以提高节点的整体抗震性能。
2. 优化节点的构造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构造形式直接关系到节点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保证节点的质量和性能,应在节点设计中优化构造形式,采用合理的节点类型和连接方式。
可以采用局部加固、预埋构件等方式,优化节点的构造形式,提高节点的整体性能。
3. 加强节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节点在结构中起着连接和传力的作用,因此节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保证整体结构安全的基础。
在节点设计中,应加强节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合理的材料和连接方式,保证节点在承受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
二、节点施工的措施1.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节点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节点的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节点的构造形式和连接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还应加强节点的质量监控,对节点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2. 加强节点的施工管理节点的施工管理是保证节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在节点的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统一施工标准和规范,加强工序控制和质量检验,提高节点施工的整体质量。
3.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中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装备,可以有效提高节点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节点的施工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模板及支撑体系、自动化施工机械等,提高节点施工的整体水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b790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d.png)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引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混凝土柱、梁和楼板的组合来承担建筑的重量和荷载。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从基础的概念到具体的设计细节,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设计原则。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核心概念包括截面设计、构件设计和整体结构设计。
在截面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荷载和抗力要求确定合适的梁柱截面尺寸,以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构件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不同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梁柱节点的设计,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在整体结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结合建筑的功能、形式和施工要求,考虑荷载分布和整体稳定性,进行建筑结构的整体布置和优化。
第二部分:设计思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首先,根据建筑功能和荷载要求,确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高度,确定柱网的根据。
然后,根据荷载计算和结构的整体刚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柱剪力比,进行初步的梁柱截面设计。
接下来,进行构件设计,包括梁柱节点的设计和连接方式的选择。
最后,进行整体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验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第三部分: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状况,确定结构的设计荷载,包括常规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2. 结构分析:利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结构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刚度,以及结构的响应和稳定性。
3. 梁柱截面设计:根据结构荷载和内力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梁柱截面尺寸,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 构件设计:根据梁柱节点的力学要求和梁柱连接的要求,设计合适的节点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5. 抗震设计:根据地震荷载和地震烈度,进行结构的抗震设防,包括设定抗震等级、确定抗震性能指标和设计抗震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结构设计基础梁柱板
Abstract:Inthe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design,e achdesigner
sexperienceisdifferent,theunderstandingisdifferenttoth estandard,thereforewhendealswithsomedesignissue,als ocanadoptthedifferentprocessingmethod.Regardingth ereinforcedconcreteportalframeconstructiondesignin,t hequestionwhichthefoundation,Liang,thecolumn,theb oardfourpartsshouldpayattention,proposedseveralview sseparately.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这十年的结构设计工作中,本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1.基础部分
1.1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1.2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
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
同的埋深。
1.3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1.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1.5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1.6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
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1.7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
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8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9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10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O,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11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2.柱部分
2.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
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
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
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
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2.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
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
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2.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否则在梁柱节点处钢筋太密,混凝土浇筑困难。
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
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2.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2.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2.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
地。
2.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3.梁部分
3.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
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
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
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
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
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
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3.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
梁也可偏出柱
边一较小尺寸。
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3.4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
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
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3.5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3.6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
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3.7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
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
变截
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
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
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
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3.8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
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3.9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3.10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
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
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3.11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3.12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4.现浇板部分
4.1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4.2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
4.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4.4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
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4.5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6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7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