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 李嘉图模型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产品价格变化分析 假定产品1的价格相对上升,即
pˆ1
dp1 p1
pˆ 2
dp2 p2
根据零利润条件,有 dpi aiL dw aik dr
dpi waiL dw raiK dr
pi
pi w pi r
dpi waiL dw raiK dr
pi
ci w ci r
pˆ i iL wˆ iK rˆ
将该结果与两个国家、一个部门时的结果相比:只 有一个部门时,通过贸易实现的产品价格的均等不 一定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较 低的工资水平。为什么该结论在两部门时就不存在 了呢?答案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可以生产并出口更 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一种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 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 格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 际价格下降。
y2 P
y*2 L*/a*2 B*
L/a2
C
. A
pa
B
L/a1
y1
(a) 本国
C*
A*
.
Pa*
P
L*/a*1
y*1
(b) 外国
假定两国进行贸易。令p代表商品1相对于商品2的世 界相对价格,此时的世界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
当p < pa且p<pa*时,两个国家都专业生产商 品2,因为商品2的价格高,所以世界商品1的 总供给为0; 当pa<p <pa*时,本国全部资源 用来生产商品1(数量为L/ a1 ),外国全部资 源 此用时来的相生对产供商给品(2,y1(+数y*1量)为/(Ly*2/+ay**22)为)一,常所数以, 与p大小无关,在图形上为一条垂直线;当p >pa且p > pa*时,两个国家专业生产商品1, 其供求关系如图:
02第一章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14
重商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商主义所处的时代是15世纪至18世纪 中叶。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 国际贸易,并且要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 持出口大于进口。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 “零和”理论,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 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
表2-4 比较优势(不考虑工资因素)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29
表2-5比较优势(考虑工资因素:WU=6USD/H,
WB=1£/H,且1£=2USD)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0
§4 关于比较优势的谬误
劳动生产率与竞争力 贫民劳动论(低工资) 剥削
33
Figure 2-5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Wages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4
§6 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
考虑运输费用
非贸易品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5
§7 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Figure 2-6 Productivity and Exports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17
2004-2005-(2)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 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 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 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 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 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 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 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李嘉图模型)【圣才出品】
在 织 布 部 门 就 等 于 PC / aLC , 在 种 麦 部 门 就 等 于 PW / aLW 。 如 果 PC / aLC PW / aLW , 即 PC / PW aLC / aLW ,织布部门的工资就较高;反之,如果 PC / PW aLC / aLW ,种麦部门的工资 就较高。由于每个工人都想在工资较高的部门工作,因此,如果 PC / aLC PW / aLW ,所有的
− aLC aLW
QC
斜率 aLC / aLW 表示本国布对于麦的相对价格,即每增加 1 单位布的生产就必须减少
aLC / aLW 单位的麦。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图 2-1 中,生产可能性边界 AB 线上的所有点都是劳动充分就业的点,因而是帕累托 有效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工资就是唯一的成本。令 W 为工资率,则由于劳动 在部门间的充分流动,工资在两个部门之间也相同。令 PC 和 PW 分别为布和麦的价格。由于
2 / 18
专注考研考证 工人都会去织布,没有人种麦,本国就只能专门生产布了;而如果 PC / PW aLC / aLW ,本国 就只能专门生产麦。只有在 PC / PW = aLC / aLW 时,本国才会两种产品都生产。
2.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在没有贸易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只要消费者对两种产品都有某种程度的需求,生产就会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除 AB 点以外的任何点上发生。最终的生产点由代表社会需求偏好的社 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决定。如图 2-1 所示:代表社会需求偏好的社会无 差异曲线 u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AB 的起点决定均衡点 E 。这时麦的产量为 QW* ,布的产量为 QC* 。需要指出的是,在李嘉图模型里,相对价格 PC / PW 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无论怎样变 化都对它没有影响,即 PC / PW = aLC / aLW 。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是相对劳动成本的比较,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 是相对劳动成本的比较 的比较,
第一章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大卫李嘉图的古典世界——(一)基本模型 ( eg:
酒(W) 葡萄牙 英国 80小时 桶 小时/桶 小时 120小时 桶 小时/桶 小时 布(C) 90小时 码 小时/码 小时 100小时 码 小时/码 小时 自给自足时的相对价格 (pw/pc) (pc/pw) 1W→8/9C(or 1C→9/8W) 1W→6/5C(or 1C→5/6W)
Y
40
B 30 A 20
10
E
E/ PW
10 20 30 40
0
B/
图1-1
A/
X
第一章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大卫李嘉图的古典世界——(二)图示 (
假设: 假设:以1X:1Y进行国际交换 进行国际交换 A国将专门生产 ,B国将 国将专门生产X, 国将 国将专门生产 专门生产Y; 专门生产 可分别得到两国的相对价 格线(消费可能性边界) 格线(消费可能性边界); 国在C点消费 设A国在 点消费 国在 则可知B国在 则可知 国在C/点消费 国在
李嘉图模型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1)两国两产品模型。
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
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与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
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
目的在于排除货币与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
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
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与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二、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
古典贸易理论
增加1单位X生产所需要的劳动量是aLX,这aLX从 X的生产中抽出来,则得到的Y的产量是aLX/ aLY。
v 比较优势
n A国生产X的机会成本aLX / aLY, n B国生产X的机会成本bLX / bLY
若下式成立 aLX / aLY<bLX / bLY
“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0
二、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v模型基本结构 v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判断 v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
11
模型基本结构
模型假设: 2×2×1模型
(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 ,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4)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5)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n LXA,LXB,LYA,LYB分别表示两国X和Y部门的劳动投入总量。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判断 v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指某一国在某一产品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
投入更低或者劳动生产率更高。
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劳动投入更低: aLX<bLX
劳动生产率更高: 1/aLX>1/bLX
B国相对于A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a LX b LX or 1/a LX 1/b LX a LY b LY 1 / a LY 1 / b LY
18
讨论:
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上具有比较优势 B国X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为bLX,Y的单位产出所 需的劳动量为bLY。 n B国生产Y的机会成本: n A国生产Y的机会成本: n 机会成本角度表达式: n 劳动效率角度表达式: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说课讲解
L/a2
2020/7/19
C
. A
pa
B
L/a1
y1
(a) 本国
C*
A*
.
Pa*
P
L*/a*1
y*1
(b) 外国
• 第二节 两种商品两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 主要问题:
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产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要素价格?
SS(Stolper-Samuelson)定理
资源禀赋变化如何影响各部门产出?
w--本国工资率
w*—外国工资率
• Pa=p1/p2--本国第1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
2020/7/19
Pa*=p*1/p*2--外国第1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 比较优势 • 在封闭状态下,如果a1 /a2 < a*1 /a*2 ,我们
说本国在商品1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 例如: a1 =1,a2=2, a*1=3,a*2=4,→
•
→y1 =L/ a1 y*1=L*/ a*1
• 专业化生产商品1
• 因此,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阶梯状”的。 2020/7/19
• 分工:当pa < p <pa* 时,本国专业生产商品 1,外国专业生产商品2,但消费点改变了, 两国都变得更好了,分工和贸易使两国福利 都提高了。
y2 P
y*2 L*/a*2 B*
Rybczyski定理
2020/7/19
• 两产品-两要素模型
• 基本假设: 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两要素在国内两部门 间可以自由流动 i产品生产函数yi=fi(Li,Ki),i=1,2,为递增的凹 函数,且规模报酬不变,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 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两国均为小国,产品价格外生给定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3.3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2
bX=1/12 bY=1/2
0 14
1 1 0 7 -1 +6
世界
2 2 3 7 1 5
3.1 李嘉图模型 (二)比较优势
aX / aY bX / bY
aX / aY bX /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提供曲线的形状: 用A国国内对X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来解释。
Y
E2点以前,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增 加; E2点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减 少。
提供曲线的弹性(进口需求弹 性):富有弹性、单元弹性、缺 乏弹性
2. B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
出口Y
Y
E2′ E1′
Y
P0′
P1′
P2′
E2′ E1′
D2′ D1′
O0
E0′
C2′
C1′
P2′
P0′ P1′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ppt课件
比较优势的度量
相对劳动生产力
生产的可能性(100人)
大米(R) 小麦(M)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0.5
美国
1,25
1.0
中国
100
美国
125
50 100
相对劳动生产率
R/M
M/R
中国
2.0
0.5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 专门生产大米,美 国应专门生产小麦。
李嘉图模型—简评
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 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 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2 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2-2016 Forecast,” IDC, April, 2012 3 “Worldwide PC Market: 4Q11 Review,” IDC, April 2012
•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李嘉图模型—重要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 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为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ch02 李嘉图模型
2.6 李嘉图模型的评估—贡献
1) 2)
比较利益原理虽简单,但其立论稳固,即使在 历经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仍能适用。
让我们了解到为何在技术差异极大的国家之间, 贸易仍然可以进行,且为何高工资国家可与低 工资国家互相竞争、互蒙其利。
2.6 李嘉图模型的评估—缺点
1) 2)
李嘉图模型预测贸易将使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 故只生产其出口财,与现实不符。
2.1 早期的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如何获取更多的财富就成为一国的重要目标, 因此财富的累积可以透过贸易顺差而达成。 政府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补贴出口+进口管制 (配额及高关税等) 政府在对内经济政策方面:对制造商给予补贴、免 税等优惠,并采取低工资政策以维持产品的国际竞 争力
2.1 早期的贸易理论——价格货币机制
2
李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
绪论
贸易理论主要针对下列问题加以探讨: – 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Basis for trade – 对外贸易型态的决定 Pattern of trade (谁出口什么给谁) – 国际贸易对于生产、消费以及市场价格的影 响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贸易后均衡相对价格) – 贸易的利得 Gains from trade
依上例台湾对衣服和机器的生产均不具有绝对优势。 观察发现:台湾生产衣服所投入的劳工数比美国多25% 而生产机器所投入的劳工数比美国多100%。这些差距
说明台湾在生产衣服的技术劣势较小,而生产机器的
技术劣势较大,亦即台湾在衣服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美国则在机器的生产具比较优势。
2.3 比较优势原理
依上例,台湾对衣服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对 机器的生产具比较优势,因此台湾应专业化生产衣 服并出口之以交换美国生产的机器,双方可从贸易 中获得好处。
第1章李嘉图模型
• 然后再问:你只剩下7套服装了,再向你换1套服装 你会要价多少?
封闭经济均衡
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
消费者愿意交换的商品组合
服装
饮料
9
4
8
4.5
7
5.1
6
6
5
7.2
4
9
消费者从(9 , 4),(8 , 4.5),(7 , 5.1),(6 , 6), (5 , 7.2)和(4 , 9)这些服装和饮料的组合中获
自由贸易均衡
贸易收益(中国)
饮料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 400 A 国消费者在F点消费。 与封闭经济均衡的E点 相比,他们获得的效用 更高。从E点到F点所 200 增加的消费者效用就是 中国获得的贸易收益。
O
F E
250
中国的贸易收益
C 500 服装
自由贸易均衡
贸易收益(美国)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美
中国共有500个工人生产了100箱饮料,也就是每个工 人生产了0.2箱饮料。市场上出售1箱饮料可换得2.5套 服装,所以每个工人生产的价值相当于0.5套服装,这 是生产饮料工人的工资。
所以中国工人的工资等于0.5套服装或0.2箱饮料。
封闭经济均衡
商品价格和工资
同样可以算出美国工人的工资如下:
同理,自由贸易会消灭美国的服装业。
自由贸易均衡
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饮料
右图显示中国和美国 400 A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200 中国的生产点是C点, 美国的生产点是A点。
O
C
200
500 服装
自由贸易下的生产专业化
自由贸易均衡
复旦国际经济学课件ch3李嘉图模型
第 3 讲:李嘉图模型——技术差异
重要概念: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1 自给自足与相互贸易
1.1 贸易所得
贸易总可以提高一国整体福利
粮食
2.0
1.5
1.0
u2 0.5
u3
u
u1
0.2
0.4
0.6
0.8
1.0
1.2
1.4
衣服
图 4:贸易所得的两个来源:纯交换与资源配置
1.2 贸易原因
偏好 比较优势 贸易原因 规模经济 禀赋 技术
太平凡 李嘉图模型 HO模型
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原因:一是比较优势,二是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原理指出一国出口其封闭经济下价格低(商品价格或货币价格)的产品,进口其封 闭经济下价格高的产品。 规模经济指出各国都专进行专业化生产要比每个国家都样样生产要有效率。 封闭经济下各国产品价格差异的来源有三个:偏好、技术、禀赋。 李嘉图模型关注的是技术差异,HO 模型关注的是要素禀赋差异。 李嘉图模型指出一国将出口其生产技术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HO 模型则指出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
粮食
1.4
1.2
1.0
生产 点与消费 点重合
0.8
0.6
0.4
0.2
0.2
0.4
0.6
0.8
1.0
1.2
1.4
衣服
图 1:封闭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
粮食
2.0
开 放经济 下的消费 点
1.5
1.0
国际贸易相关资料
国际贸易相关资料第一章李嘉图模型绝对优势指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高于另一国〔生产1套服装,美国需要1个劳动力,而中国需要2个劳动力。
美国在服装生产上对中国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既能够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生产领域,也能够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
〔美国服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倍,美国饮料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
美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中国都存在绝对优势,但其饮料业优势更大,因此美国在饮料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美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服装业的劣势相对较小,因此中国在服装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PPT中的国际贸易的差不多概念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钱,价值]→用价格指数调整,更真实→贸易量[规模,剔除价格因素]国家贸易额与世界贸易额国家贸易额= 该国进口额+ 出口额世界贸易额= 〔所有国家的进口额+ 出口额〕÷21. 李嘉图模型说明每个国家中的每个人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说明:在李嘉图模型中工人、企业家和消费者为同一个〔群〕人,因此一个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意味着那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
2. 李嘉图模型否定了绝对优势作为贸易基础的理论〔√〕说明:李嘉图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类型取决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3. 在李嘉图模型中。
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的差异〔×〕说明:是由于国际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4. 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两个国家,而不能应用与多个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形〔×〕说明:李嘉图模型能够推广到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情形。
5. 李嘉图模型说明,贸易最终会导致不完全专业化生产〔×〕说明:自由贸易将导致生产的完全专业化6. 比较优势理论中,一国从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7. 一国从封闭经济转向自由贸易时,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外移〔×〕说明:由于短期内一国不可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因此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不能移动,转向自由贸易时,变化的将是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及消费者的效用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答:绝对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b2L,b2K)
P1=c1(w,r) P2=c2(w,r) w
零利润曲线或单 位成本曲线 wA wB
在该图中,两个零利润曲线有两个交点,A点 和B点。第1种产品在A点之前是劳动密集型的, 之后是资本密集型的;第2种产品恰好相反。 此时一个国家在其中一个均衡点,另一个国 家则在另一个均衡点。一国可以在工资低的A 点生产一种产品,另一国可以在工资高的B点 生产同一种产品。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哪一个国家会在哪里生 产呢?
y1
GDP函数 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之下,由于“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各部门将选择产出使得GDP达到最大,即 G(P1,P2,L,K)= Max (p1y1+p2y2) s.t. y2=h(y1,L,K) y ,y 该目标函数可以改写为: G(P1,P2,L,K)= Max (p1y1+p2 h(y1,L,K))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一种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 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 格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 际价格下降。
产品价格变化分析 假定产品1的价格相对上升,即
ˆ1 p
dp1 dp ˆ2 2 p p1 p2
根据零利润条件,有 dpi aiL dw aik dr
p
相对供给曲线 Pa* P pa 相对需求曲线
(L/a1)/(L*/a*2)
(y1+y*1)/(y2+y*2)
令y=(y1+y*1)/(y2+y*2) (1)当p< a1 /a2 < a*1 /a*2 →
w1= p1 /a1 < w2= p2 /a2 , w*1= p1 /a*1 < w*2= p2 /a*2
→
A
.
B
.
y1
其实上述结论就是“包络定理-the envelope theorem” 请看瓦里安著《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P49 包络定理.doc
均衡条件 进一步假设产品1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即(a1k/a1L) <(a2K/a2L)。 对于单位成本函数,有:
ci ( w, r ) min wLi rK i f i ( Li , K i ) 1
dpi waiL dw raiK dr pi pi w pi r
dpi waiL dw raiK dr pi ci w ci r
ˆ i iL w ˆ iK r ˆ p
其中θiL为第i种产品中劳动所得占总成本的比例
由于第1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θ1L> θ2L
要素价格的决定
在只有一个部门时,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肯定会降低工资,所 以更高的L/K比率意味着更低的工资。但是,在一个2×2(两 种要素、两个部门)的经济中,这个结论还正确吗?答案是 否定的。 引理:只要国内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并且没有发生要素密集度 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s-FIRs),那么每组产品价格 (p1,p2)都对应唯一一组要素价格(w,r)。 Leamer把该引理称为“要素价格的不敏感性”,即要素价格 与初始禀赋无关(禀赋能满足国内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高级国际贸易学
主讲人:王怀民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历史
传统贸易理论:产业间贸易【Traditional (old) trade theory】 -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 -H—O模型(Hechscher-Ohlin model) 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1970年代以来) -研究相同类型公司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 -研究不同公司的贸易模式(heterogeneous firm) -不同规模公司的出口与FDI问题 -固定成本与公司异质性( fixed-cost and heterogeneity) -不完全合约(incomplete contract,etc) 包括中间产品贸易,外部采购等
两种产品零利润曲线的 相对斜率过A点之后发生 了变化,也就是说,在 r 从A点到B点这一方向上, 第1种商品由劳动密集型 rA 变成了资本密集型。 例子,农业在发展中国 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美国的农业用密集资 本代替劳动力,成为资 本密集型产品 rB
→
A
.
(a1L,a1K) (a2L,a2K) (b1L,b1K)
生产函数有很多特性:比如有
y y G yi ( p1 1 p2 2 ) yi pi pi pi
证明:由于 p1dy1 p2 dy2 0 这说明,GDP随第i种商品价格的变化率等于该商 品的产量。这些结论后面会非常有用。
y2
y1 y 2 p1 p2 0 所以, pi pi
生产函数的凹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凹性是指: 对于ya=(y1a,y2a) ,Yb=(y1b,y2b) 和0<=λ<=1, 有λYa+(1-λ)Yb<f(.)
y2 生产可能性边界
. Y =(y
a
1
a,y a) 2
.
λYa+(1-λ) Yb 生产可能 性区域
. Y =(y
b
1
b,y b) 2
所有劳动力都流向第2个部门,两个国家都生产第2 种商品。 (2)如果p = pa<pa* →0<=y1 <=L/ a1 0<=y2 <=L/ a2 y*1=0,y*2=L*/ a*2 (3)如果pa < p <pa* 时, →y1 =L/ a1 y*2=L*/ a*2 (4)如果pa < pa* < p时, →y1 =L/ a1 y*1=L*/ a*1 专业化生产商品1 因此,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阶梯状”的。
未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时的要素价格决定
零利润曲线的斜率与产品 r 的要素密集度
(a1L,a1K)
→
等成本曲线的斜率.doc
1是劳动密集型的 2是资本密集型的
. A
(a2L,a2K) P2=c2(w,r) P1=c1(w,r) w
零利润曲线或单 位成本曲线
要素密集度逆转时要素价格的决定
因此有
ˆ ( p ˆ1 p ˆ2) ( 2 K 1K ) P 1 1K ˆ ˆ1 w p 2 K 1K
ˆ ( p ˆ1 p ˆ2) (1L 21L ) P 2 2L ˆ ˆ2 r p 1L 2 L
A*Leabharlann C*.Pa* P L*/a*1 (b) 外国
B L/a1
y1
y* 1
假定两国进行贸易。令p代表商品1相对于商品2的世 界相对价格,此时的世界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 当p < pa且p<pa*时,两个国家都专业生产商
品2,因为商品2的价格高,所以世界商品1的 总供给为0; 当pa<p <pa*时,本国全部资源 用来生产商品1(数量为L/ a1 ),外国全部资 源用来生产商品2,(数量为L*/ a*2 ),所以 此时的相对供给(y1+y*1)/(y2+y*2)为一常数, 与p大小无关,在图形上为一条垂直线;当p >pa且p > pa*时,两个国家专业生产商品1, 其供求关系如图: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amuelson,1949)
假定两国自由贸易,拥有相同的技术但禀赋不同, 如果两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且没有发生要素密集度 逆转,则要素价格在两国间相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表明:在上述假定之下,产品 贸易是要素贸易的“完全替代”。 将该结果与两个国家、一个部门时的结果相比:只 有一个部门时,通过贸易实现的产品价格的均等不 一定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较 低的工资水平。为什么该结论在两部门时就不存在 了呢?答案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可以生产并出口更 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s (PPF) 假定pa<pa*,a表示封闭状态下(autarchy),A 和A*表示封闭状态下本国和外国的均衡点, 可以看出,本国在商品1上有比较优势。
P y*2
y2
L*/a*2 B*
C
L/a2
. A
pa (a) 本国
第一章 李嘉图模型
主要问题 1.两种商品一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技术 比较优势下的国际分工理论 2.两种商品两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3.连续商品(continuum goods)的李嘉 图模型
第一节 两种商品一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符号约定
两种商品:i=1,2 一种要素:劳动,L----本国,L*----外国;劳动在每个 国家不同产业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在国家之间是不 能自由流动的。 技术:ai—本国生产单位i商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b*i—外国生产单位i商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yi--本国i商品的产量 y*i—外国i商品产量 pi--本国i商品的价格 p*i—外国i商品价格 w--本国工资率 w*—外国工资率 Pa=p1/p2--本国第1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Pa*=p*1/p*2--外国第1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分工:当pa < p <pa* 时,本国专业生产商品 1,外国专业生产商品2,但消费点改变了, 两国都变得更好了,分工和贸易使两国福利 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