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复习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飞船飞行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 一层?这一层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是怎样变化的?
是航否天大员气出中舱时温位度于变热化层都(是电离如层此)?,除其了温热度随层高外度,升大气 高还而有升哪高些。 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原理: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
质量: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子一.
讨论:
1.航天服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图中宇航员 身穿的是?
2.请你设计一套舱外航天服,说明其主要功能。
防太阳辐射;
保护航天员不受仓外环境过热 过冷的侵袭; 保持适当的气压; 阻挡微陨石
神舟七号的相关报道
北京时间
有关报道
9月25日21:33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尘埃主要来自自然和 人类活动。 除尘埃外,空气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也来自人类 活动,它们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大气圈(大气层)
大气在垂直高度上密度如何变化?原因?
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原因:地球引力)
90% ——15千米高度 99.9%——50千米高度 2000千米高度以上,大气极其稀薄。无明显上界。
原因
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
无线电波
电离层 反射无线电波
地面
⑸散逸层主要特点
范围:热层顶以上 大气十分稀薄,常有粒子散逸。
3、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影响
名称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流层
水汽、尘埃最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 最显著
平流层
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航空最佳飞行 层
热层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 程建设有意义
对流层
厚度
8-18千米.因纬度和季节
根讨据论对:流对运流动层的气规温律上,低其下厚高度,的原 的不同而不同。 因时是空什分么布?有会何引规起律哪?些现象?
对流层厚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夏季:厚 冬季:薄
上海:夏季16千米 冬季11千米
随纬度变化 厚度(KM)
20
17~18
15
10~12
10 8~9
10~12 8~9
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大气与天气、气候
微专题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
——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
万物生存离不开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 21%
其他气体1% CO2、氩气、 O3等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
下降6℃的是:D
2、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现
象出现在: C
3、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C
4、太阳活动强烈时会使地 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
响的是: A
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
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②;随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圈进行分层.
1、
大
气
垂
直
结
构
臭氧层
散逸层
热层(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2、各层主要特点
⑴对流层主要特点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热上 冷);上升1000米,下降6.5 度。
原因 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大气运动状况 对流显著 天气状况
天气和气候变化显著。
原因 水汽尘埃含量多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思考: 一架飞机从北极出发,到达南极,飞行高度保持在10
千米,该飞机依次经过哪些大气垂直分层中哪些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厚度(KM)
20
17~18
15
10~12
10 8~9
10~12 8~9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讨论归纳以下表格:
大气组成
干
N2
洁
O2
空 CO2 气
O3
水汽 尘埃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思考:
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 来自何处?
大气中的水汽的含量 因时因地而变化着的。
为水天何平气有运晴利动朗于,,高大 能空气 见飞平 度行稳 好?; 。
⑶中间层主要特点
热层
范围 平流层顶至85千米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下热 上冷)
大气运动状况 高空对流
中间层 ⑷热层主要特点
范围 中间层顶至800千米 平流层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
对流层 下冷)
大部分气体以离子态存在, 能反射无线电波。
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 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气象原因是?地形原因是?
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逆温现象;盆地
为什么两个天体距离如此近,却有着截然不同 的地表形态?
1、地球的防弹衣
有资料显示:每 年进入地球大气 层的流星体物质 总量达上万吨。
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是 短波辐射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 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 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因此,保护大气的质量,就是保 护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下列各地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C
A、上海 B、莫斯科 C、新加坡 D、北京
干洁空气中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有一定保
温作用的是 C
9月27日04:04 成功变轨,进入高度343千米的圆形轨道。
9月27日16:35
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在距地面343 千米的高度出舱活动,并进行太空行走。
9月28日17:25
神舟七号离开85公里至30公里高度的 “黑 障区”,打开主伞。
9月28日17:36 成功着陆于内蒙古草原。
读76页大气垂直分层图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 强的部分波长越短)
•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到达地球的太阳能 大约45%实际接触地 表,55%被大气吸收 、反射或在中途散失 。
选择性吸收
• 水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部分 • 臭氧(O3)吸收紫外线辐射。 • 二氧化碳(CO2)对红外线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
力 • 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对流层的厚度为什么存在时空差异?
地表气温差异导致对
流强度不同。
⑵平流层主要特点
平流层
臭氧层
对流层
范围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臭氧层 在20-30千米处.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原因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大气运动状况 大气水平流动 天气状况 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