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_王广凤
功能性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在PVC-U中的应用

功能性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在PVC-U中的应用
周柏阳;王善良
【期刊名称】《绿色建筑》
【年(卷),期】2004(020)005
【摘要】主要介绍了功能性纳米材料的技术性能,用于PVC-U型材能提高各项物理性能,并根据材料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纳米材料的改性机理.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周柏阳;王善良
【作者单位】南京威格德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威格德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32
【相关文献】
1.纳米材料及其在功能性纺织品中的应用 [J], 秦志刚;马晓红
2.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J], 王广凤;朱艳红;陈玲;王伦
3.功能性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在PVC-U中的应用 [J], 周柏阳;王善良
4.功能性纳米材料免疫层析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J], HU Gao-shuang;GAO Shan
5.纳米材料提高纺织品功能性的应用浅析 [J], 丁帅;王中珍;杨琳;李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基于生物分子与纳米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灵敏、特异性检测。
与传统的荧光、吸收光谱等检测方法相比,其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反应时间更短,因此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量子点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例如,将金纳米粒子修饰在电极表面,可以增强电化学信号,并且可以通过表面修饰不同功能分子,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检测。
另外,新型纳米材料还能够扩展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例如,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的电极可以实现对葡萄糖、尿酸等小分子的检测,量子点修饰的电极则可用于检测DNA、蛋白质、细胞等生物大分子。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也可以用于癌症、病毒等疾病的早期检测与诊断。
总之,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生物检测和诊断的重要工具。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张俊",任群翔,隋丽丽,秦岩(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H0034)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疾病,致死率高,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的症状,一旦表现出特异性症状,通常已属于晚期O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中的特征性物质,是诊断肿瘤的参考,它也可以作为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将纳米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增加生物分析的固载量,加速电子传递速率,使分析信号得到放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早期检测的质量。
关键词:纳米材料;电化学分析法;免疫传感器中图分类号:TQ1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800(2021)07-0078-02DOI:10.19900/ki.ISSN1008-4800.2021.07.039Applications of Nanomaterials in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ZHANG Jun*,REN Qun-xiang,SUI Li-li,QIN Yan(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110034,China) Abstract:Cancer is a kind of malignant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with high mortality rate.Generally,there are no specific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but when it shows specific symptoms,it usually belongs to the late stage.Tumor markers are characteristic substances in tumor cells,which can refle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and provid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umor diseases.Nanomaterial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muno s ensor can increase the bioanalytical solid loading,accelerate the electron transfer rate,amplify the analysis signal,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arly detection.Keywords:nanomaterials;electrochemical analysis;immunosensor0引言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死亡率非常高。
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双模式免疫传感器的构制及应用

双模式免疫传感器是基于免疫识别系统与多(双)检测模式融合形成的分析测试方法。该传感器在构建过程中融合了多种可共存的信号探针,使其在相同或不同分析测试条件下可输出多个或多种传感信号,其既具有双模式传感器准确性高、信息通量大、样品耗用量小等独特的优势,又融合了免疫分析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
这一工作不仅发展了双模式免疫传感器,也为光阴极免疫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开辟了新策略。
第一章报道了一种基于还原型氧化石墨烯-石墨相碳化氮复合物支撑的新型电化学-光电化学双响应的竞争型免疫传感平台,并用于实现对甲胎蛋白(AFP)的高灵敏检测。第二章设计了一种由羟高铁血红素(Hb)修饰的NiCo2O4磁性超级结构(MNS)构成的新型无酶多功能生物探针,并将其用于对癌胚抗原(CEA)的电化学和光电化学的双输出免疫传感。
实验发现,该传感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现对血清样品中CEA含量的检测。将该传感系统中的双信号结果与逻辑系统相结合,可实现对疾病的智能化诊断。
第三章制备了具有辣根过氧化酶催化活性的p型半导体碘化银-壳聚糖纳米复合物(AgI-CS)。借助于其模拟酶作用,通过引入模拟酶生物沉积作用,实现了对于白细胞介素6的超灵敏检测。
而电化学-光电化学传感技术都具有高的灵敏度、仪器成本低、易实现小型化等特性,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容易实现样品原位、在体、实时、在线检测,也有利于拓宽目标物的检测范围。本论文借助纳米材料设计并构制了三种新型纳米材料敏化的电化学-光电化学双模式免疫传感系统,并成功实现了其对多种肿瘤标志物的定量高灵敏的分析测试,为电学双模式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策略。
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免疫检测技术往往存在着一些局限,例如:需要显微镜等昂贵的设备进行数据分析,样品的处理过程较为繁琐等。
因此,开发新型的免疫传感器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电致化学发光(ECL)是一种独特且灵敏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方面。
与传统的光学分析技术相比,ECL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低背景干扰等优势。
而纳米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可控制备性较好和良好的光、电、热等物理性质,因此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纳米材料构建一种ECL免疫传感器,以提高传统免疫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效率,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纳米材料的制备:选取适当的纳米金、纳米量子点等纳米材料,并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制备。
2. 免疫探针的修饰:利用化学方法将特异性的抗体、抗原或其他生物分子修饰在纳米材料表面上,以形成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免疫探针。
3. ECL检测系统的构建:合成一种合适的发光试剂,并构建ECL检测系统,包括电极、运动电位电解质和发光试剂等。
4. 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评价: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目标分子进行检测和对比,评价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三、预期效果和进展预计本研究将达到以下效果:1. 成功构建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纳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
2. 优化ECL检测系统的构建和发光试剂的选取,提高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 在多种目标分子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四、研究计划及预算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3个月)2. 免疫探针的修饰和ECL检测系统的构建(6个月)3. 免疫传感器性能的评价和优化(6个月)4. 结论和论文撰写(3个月)预算估算如下:1. 实验用品费:100,000元2. 劳务费:50,000元3. 科研差旅费:30,000元总计:180,000元五、研究团队与科研环境本研究承担单位为***大学,研究团队由多位博士、硕士生和科研助理组成,其中包括具有丰富的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器制备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以及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一、内容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科学领域中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特别是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中,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为生物传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得益于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
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数量,可以增强生物分子的吸附和反应;纳米结构具有优良的电导性和优异的渗透性,有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中,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索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表面修饰技术以及与生物分子的结合方式等,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监测和高稳定性等优点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这些成果为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目前对于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规模化生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新型的功能纳米材料,优化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价值,以推动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更快发展和广泛应用。
1. 纳米材料的概念及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独具优势和特色的材料,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是指具有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展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成为推动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对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选择性和恢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纳米材料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使其能够有效调控物质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策略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策略的研究进展
朱蕾静;安雅睿
【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年(卷),期】2024(60)5
【摘要】简单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成及原理,详细从导电性增强、信号分子富集、抗体增加、催化信号放大等4个方面进行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策略的综述。
其中重点分析了各类纳米材料,包括石墨烯类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多孔纳米
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和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及信号放大原理。
其次,总
结了基于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策略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不同领域分析物的检测,提
出了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今后发展存在的机
遇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79篇)。
【总页数】13页(P536-548)
【作者】朱蕾静;安雅睿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
【相关文献】
1.基于双层酶信号放大及纳米功能界面的微囊藻毒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2.金纳米簇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3.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4.基
于纳米金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信号放大的癌胚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5.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206756ebceb19e8b9f6babd.png)
专利名称: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谢芝勋,黄娇玲,谢丽基,谢志勤,邓显文,范晴,罗思思,曾婷婷,张艳芳,王盛,张民秀,刘加波,庞耀珊
申请号:CN201811368647.4
申请日:20181116
公开号:CN109507258A
公开日:
201903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本发明选用甲壳胺修饰石墨烯,制成石墨烯‑甲壳胺‑金纳米粒子纳米复合物(G‑Chi‑AuNPs纳米复合物)和石墨烯‑甲壳胺‑铜纳米粒子纳米复合物(G‑Chi‑CuNPs纳米复合物),进一步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检测技术。
本发明首次提出并应用以G‑Chi‑AuNPs作为传感器平台,以G‑Chi‑CuNPs作为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材料,建立了了一种特异、敏感和快速的新型检测诊断方法,对病毒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实现特异性检测NDV,且对NDV检测的敏感性可达10EID/mL。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地址:53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友爱北路51号广西兽医研究所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黄玉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其中,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化学物质的传感器,其检测原理是利用电化学信号来检测目标物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监测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
而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尤其是比表面积大、易于修饰等特点,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此,研究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功能性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功能性纳米材料是指在纳米级别上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
常见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粒子、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磁性纳米颗粒等。
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往往源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比传统材料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这就意味着在纳米材料表面上存在大量的未饱和化学键,使得纳米材料易于修饰。
同时,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在纳米尺度下,自由度减少,电子能级分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例如,金纳米粒子在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可以产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吸收谱。
因此,将功能性纳米材料引入电化学传感器中,可以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第二部分: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电化学传感器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电极。
电极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传统电极上引入功能性纳米材料,可以改善电极的表面性质,使其更加适合于检测目标物质。
常见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方式有三种:物理吸附、化学修饰和组装法。
物理吸附是指将纳米材料通过吸附作用固定到电极表面,质量较轻,容易控制。
化学修饰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纳米材料与电极表面进行共价键连接,质量较重,一般需要比较复杂的实验条件。
组装法是指将纳米材料通过分子组装的方式固定到电极表面,具有较高的组装密度和空间可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殝殝殝评述与进展DOI :10.3724/SP.J.1096.2013.20611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王广凤朱艳红陈玲王伦*(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芜湖241000)摘要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其诸多优良性质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
本文就常见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综述2012-06-14收稿;2012-11-04接受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20901003,21073001,21005001)资助*E-mail :wanglun@mail.ahnu.edu.cn1引言纳米技术是一门在1 100nm 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学科,它的发展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1]。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级(通常为1 100nm )的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力学、电学、光学、磁学以及催化性能,拥有“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的美誉[2,3]。
纳米技术的兴起为生物电分析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生物传感器也成为纳米材料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4]。
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层次、较强的吸附能力、良好的定向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结构相容性(酶、抗原、抗体以及生物分子受体具有和纳米材料相似的尺寸约2 20nm ),从而可以提高生物分子(如酶、DNA 等)的固载量、标记生物分子、催化反应、加快电子传递及增大电流信号,为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途径。
目前,比较成熟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有: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DNA 传感器等。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免疫技术与电化学传感相结合的一种免疫传感器,它既具有电化学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简便经济等特点,又具有免疫分析的高选择性、强专一性和低检出限等优点[5]。
近年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已成为电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门,在临床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6,7]。
为了研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成本和长寿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免疫生物敏感膜界面的构建一直是免疫传感器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
纳米材料作为基底固载生物分子可以增大固载量、提高反应活性;同时,纳米材料标记的抗体(抗原),可保留其生物活性和对应的组分作用,并根据这些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确定分析物的浓度,使用纳米材料的放大标记物可以大大增加信号,制备超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如碳材料、金银纳米以及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第41卷2013年4月分析化学(FENXI HUAXUE )评述与进展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第4期608 6152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2.1碳基纳米材料2.1.1碳纳米管自从纳米碳管(CNT )被发现以来,其特有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质,以及独特的准一维管状分子结构引起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领域学者的极大兴趣[8 12]。
碳纳米管以其大比表面、良好的机械性质以及快速的电子传递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电分析化学研究领域[13 16]。
碳纳米管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分析物主要有两方面: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或在夹心免疫分析中检测电活性标记物。
一种是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用于免疫传感器[[17,18],这种方法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为了对晶体管有响应,免疫反应须发生在碳纳米管的附近;另一种是利用碳纳米管作为基底或者标记物制备夹心型免疫传感器[19 37]。
Rusling 研究组利用碳纳米管森林制备了多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19 30]。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碳纳米管森林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修饰电极时,电子在辣根过氧化物酶与碳纳米管森林之间传递效果很好。
因此,他们进一步将碳纳米管森林用于夹心型免疫分析[27]:首先通过碳纳米管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表面能将一抗固载在电极表面,再通过夹心反应在电极表面捕获碳纳米管负载的酶标记的二抗,底物中加入H 2O 2。
由于HRP 和碳纳米管的协同催化作用,该免疫传感器电化学响应信号大大增强。
以前列腺癌标记物(PSA )为分析对象,检出限达4ng /L (100amol /mL ),对10μL 未稀释的牛血清,检出限达到40fg /mL (如图1所示)。
图1利用碳纳米管森林制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27]Fig.1Prepar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 (CNT )forest [27]Wang 等[31]将碳纳米管作为载体,通过共价键合作用负载大量的酶分子,(长约1μm 的CNT 约负载9600个酶分子),制备了碳纳米管作为标记物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图2),检出限为500fg /mL (25μL 样品中160zmol )。
与普通的酶标记物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比较,该传感器的电化学信号提高了100倍。
图2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31]Fig.2Prepar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based on CNT [31]此外,Viswanathan 等[32]开发出一种基于聚亚胺包裹碳纳米管的印记电极用于检测癌胚抗原,用对二茂铁标记的抗CEA 包裹的脂质体进行检测,检出限低至1ng /L 。
Lin 等[33]将抗甲胎蛋白(AFP )抗体沉积在金纳米/碳纳米管/壳聚糖上,用碱性磷酸酶标记二抗,制备夹心型电流免疫传感器,检出限低至0.6ng /L ,优于其它AFP 传感器。
Park 等[35]报道了碳纳米管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2,4,6-三硝基甲苯(TNT )。
利用置换模式,单壁碳管网络传导通道先修饰三硝基苯(TNP ),然后连接抗-三硝基苯抗体。
当与TNT 或其衍生物作用,发生置换导致阻抗或者电导发生变化进而可以测定TNT ,检测范围为0.5 5000μg /L TNT ,该免疫传感器利用置换反应前后906第4期王广凤等: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变化获取信号,较为新颖,且方法的线性范围较宽。
Liu 等[36]还用多壁碳管-抗体复合层沉积在印记电极上测定猪尿的瘦肉精浓度,检出限达到0.1μg /L 。
Serafin 等[37]将碳纳米管复合物用于固定生物分子,利用竞争免疫分析法检测睾丸激素,检测范围为0.1 10μg /L 。
2.1.2石墨烯及石墨烯氧化物石墨烯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单片性、高传导性、大比表面积、抗毒性及良好的电子传度动力学等,使其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和生物传感[38]。
石墨烯上存在高密度的棱面类缺陷位点,展现了尤为引人瞩目的良好电化学性质。
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可成功实现DNA 的4种碱基对的同时检测,以及H 2O 2、NADH 、多巴胺、抗坏血酸、尿酸、醋氨酚等的分析测定。
石墨烯对多种无机、有机电活性物质的电分析应用,进一步说明了它在电分析领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型碳基底候选材料[39]。
近年来,将石墨烯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成为热点[40 66]。
Zhong 等[40]利用纳米金与蛋白质的氨基作用,将纳米金包裹的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与HRP-抗-CEA 相结合,制备的生物纳米标记物作为二抗,普鲁士蓝/纳米金复合物作为固定一抗的免疫平台,制备了夹心型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癌胚抗原CEA ,检测范围为0.05-350μg /L ,检出限达到0.01μg /L 。
Huang等[41]用金掺杂的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制备了超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沙丁胺醇(SAL ),线性范围为0.08 1000μg /L ,完成了实样猪饲料中SAL 的分析。
Yang 等[42]用石墨烯固定媒介体硫堇、辣根过氧化物酶和二抗抗前列腺癌抗原作为免疫标记物(GS-TH-HRP-Ab2),同时一抗抗-PSA (Ab1)也固定到石墨烯表面,对抗原检测,线性范围宽(0.002 10μg /L ),检出限低(1ng /L ),重现性好、选择性和稳定性高。
他们还将一抗抗-PSA 抗体固定于石墨烯表面,量子点功能化的石墨烯固定的二抗作为标记物用于制备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其他肿瘤标志物。
文献[43 45]报道了一系列基于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用于固定一抗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炔诺酮的线性范围为0.01 10μg /L ,检出限为3.58ng /L [43];检测肿瘤基因RCAI 的检测范围为0.01 15μg /L ,检出限为4.86ng /L [44];前列腺肿瘤标记物,检测范围为0.01 40μg /L ,检出限达到2ng /L [45];检测人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检测范围为0.5 40.00μg /L ,检出限为0.034μg /L [46]。
Kong 等[47]制备了金纳米-硫堇-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构建无标记的免疫传感器,可以灵敏检测癌胚抗原的浓度。
总体来说,引入石墨烯固定生物分子提高了免疫传感器的分析性能,但是多数研究者更倾向于利用石墨烯复合物或对其进行掺杂,进而固定免疫分子,以便更好地提高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
本课题组也制备了石墨烯/金纳米复合物作为生物分子固定界面制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人IgG ,检测范围为0.2 320μg /L ,检出限为70ng /L [48]。
同时,我们还制备了石墨烯-普鲁士蓝/金纳米作为固定界面,通过与辣根过氧化酶、H 2O 2的催化循环放大信号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效果令人满图3利用石墨烯-普鲁士蓝/金纳米制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49]Fig.3Prepat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based on Graphene-Prussian blue /gold nanoparticles [49]意[49](如图3所示)。
近来,研究者考察了石墨烯氧化物在细胞成像和药物输送等的生物应用[67 70]。
研究发现,石墨烯氧化物的固载率(固载药物与载体GO 的重量比)可达到200%,远高于其它纳米粒子的纳米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