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概念含义与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概念含义与理论基础
刘青
1 “自主”释义
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自主就是“自己作主,不受他人支配”。

英语中对autonomy(自主)的解释为:1)independence or freedom,as of the will or one's actions(人的意愿或行动是独立的或自由的);2)self-government,or the right of self-government;self-determination(自治抑或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或者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权力;自我抉择)。

比如情绪不能自主,当然就是自己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自主的对立面可称为“他主”(heteronomy),即是由他人做主,受控于他人。

就一个个体而言,伊•谢•科恩认为,“自主有两个尺度。

第一个尺度描述个体的客观状况、社会环境,指相对于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与可能。

第二个尺度是对主观现实而言,是指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

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仅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

”[1]这就是说,一个充分自主的人,一是要克服来自外部的“他主”的力量,使自己保持独立,二是要在主观上自觉自愿地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 自主学习的概念含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一,尤其是“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更是被广泛关注。

仅就自主学习的称谓,英语中就有近20种:learner autonomy、autonomous learning、independent learning、learner-controlled instruction、non-traditional learning、open learning、participatory learning、self-directed learning、self-organized learning、self-planned learning、self-study、self-teaching、self-regulated、self-access、self-access learning、self-monitoring、self-direction、language awareness等等。

但在我国,一般是称为自主(性)学习或学习者自主。

自主学习研究热不仅表现在概念称谓的多样化上,而且研究视角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自主学习被看成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之加以研究;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克服其学习的被动性,体现其主动性;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调节水平来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2]至于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或内涵,研究者也同样有着见仁见智的观点和认识。

这其中既有趋于抽象化的对概念的定义,又有趋于具体化的现象描述。

前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第一个将自主学习概念引入了外语教学Holec(1981)所提出的: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再比如,Little(1991)提出,学习者的自主性“从根本上看是学习者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之间所产生的心理联系”。

[4]Littlewood(1999)说,自
主学习是“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而Allwright(1990)则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独立发展与相互依靠发展之间达到的平衡,而且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6]Candy(1991)指出,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个人的品质,是学习者自己组织学习的能力与意愿,[7]等等。

应当说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一个被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

而这也恰恰说明了自主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对于具体实践当中的自主学习,Dickinson(1978)指出,语言学习中自主学习者应当能够:
1)决定学习什么(当然也应有权利选择不学某种语言)
2)学习方法为个人自学
3)学习者选择学习进度
4)学习者决定何时何地进行学习
5)学习者选择学习材料
6)自我监控
7)自我测试(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某种语言测试中受到检测)[8]
Nunan(1995)更加简练地提出:“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

[9]而Little(1991)则说:“在学习时,能独自地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者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者”。

[10]现在的研究成果表明,多数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自主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独立的选择和决策,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或曰自我调控。

包括:1)确定学习目标;2)制定学习计划,比如学习内容、进度和时间安排等;3)选择合适有效的学习策略或方法;4)监控学习过程;5)评价学习效果等。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会以一定的心理或思想意识为基础的。

所以,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也必定存在其心理基础——自主学习心理。

也就是说,没有学习的愿望或意愿,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

意愿包括学习兴趣或需要、学习动机、意志和信心或自我效能感等因素。

这样的话,自主学习就应当包括互相影响、互相表征的两个方面——自主学习心理和自主学习行为即自我管理行为(见图1)。

前者是内隐的内在自主,后者是外显的外在自主。

3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从根本上说,自主学习概念、理论的产生及发展,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教与学、学习本质的认识发展、变革的结果,是摒弃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模式的结果。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元认知学习理论等为其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支撑。

3.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提出,以美国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1969年《学习的自由》一书为代表。

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并认为,教师应该帮助营造一种学习者能够自己负责、自己控制学习的心理氛围(psychological climate)。

他还提出了“自发学习”的概念,并归纳了它的特征:“1)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之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2)教学的目的来自于学生;3)它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行为和态度;4)它由学生而不是教师对学习活动作出评价,这样便培育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依赖”。

[11]
3.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他一再强调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要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学习。

信息加工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而且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12]
3.3 元认知学习理论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沃(Flavell)首先提出的。

元认知理论一般认为,元认知包括:1)元认知知识,指人们获得的与认知活动有关的那部分知识;2)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3)元认知调控,指不断对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行自觉的监控、调节。

美国心理学家斯登伯格(Stemberg)将元认知的含义揭示为“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认知主体对其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他所提出的新的信息加工智力模型,认为元认知在整个信息加工中起制订计划、作出决策、调控整个认知过程的作用。

斯登伯格认为,认知过程进行的有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的运行水平,没有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的认知活动是盲目的活动。

学习成功者与学习失败者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具有调节和控制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学习。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就是一种积极主动而非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和行为
倾向。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念或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的力量基础可以追溯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主动性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强调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元认知学习理论等。

参考文献:
1伊•谢•科恩,佟景韩译. 自我论[M]. 北京:三联书店,1987。

转引自吕良环. 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 华东师范大学,2005:18
2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3
4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 1991:4
5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1): 71-94.
6转引自赵洋. 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看自主学习[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19-21
7Candy V. Self direction for Lil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cy-Bass, 1991
8 Dickinson L. Autonomy,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sation [A].ELT Documents 103. London: The British Council, 1978:14-15。

转引自魏玉燕.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 外语界,2002(3):8-14
9Nunan D.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J].TESOL Quarterly,1995, 29/2: 133-158.
10 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 1991:4
11钟启泉、黄志成. 美国教学论流派[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58-259
12邵瑞珍主编. 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