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这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冷链物流这一块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物流安全却一直受到大家的忽视,下面冷链马甲带领大家谈一下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的问题:
所谓物流安全,第一体现在运输和配送环节,车辆是不是在合格的卫生和温度环境下运输和配送的;第二体现在仓储环节,食品运到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食品的接收和储存是不是在合格的卫生和温度环境下完成的,是不是有合适的信息化追溯手段去把关。
我们的易腐食品要求全程的运输、交接和储存始终在冷链环境下,这样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新鲜度以及营养度,这是食品安全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据研究发现,控制易腐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而控制微生物的关键就是控制温度,温度每升高6℃,食品中细菌生长速度就会翻一倍,货架期缩短一半。有时候我们买的冰激凌变形了、酸奶外表有水珠、买的速冻饺子一煮就烂了,这些其实都是冷链断链的结果。
下面,我想首先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下冷链物流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决“菜贱伤农”问题。当前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弱的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产地有完善产地预冷和冷库以及加工设施,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产品货架周期,拓展农产品销售区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且达到错季销售的效果,最终实现农民增收问题。比如胡萝卜产后短期内如果不能卖掉就会质量下降,种植商在没有冷库的情况下往往着急出售,这时收购商就会随意压价,而有了冷库和冷链加工中心之后原本1400元/吨的胡萝卜,错过收购旺季后可以卖到2000元/吨,甚至更高。
此外,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解决“菜贵伤民、品质不保”问题。这些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流通环节过多,各环节雁过拔毛、层层加价所致;另一方面则
凸显了冷链物流体系缺失,由于冷链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农产品无法做到错季销售,而且农产品损耗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物价上涨在所难免。由于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被采摘后通过常温运输到消费地,这就是我们在产地和消费地吃到的农产品的味道截然相反。
国际上有个说法,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冷链物流会迎来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 已接近7000美元,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发展规划》我国冷链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冷链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那么差距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既然是“百家媒体看冷链”,我想抛出以下几个看点:
看点一:我国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而且功能失衡。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中国冷库总量为2673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不足20kg,而美国冷库总量则为3000多万吨,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看美国是中国的5倍。此外,我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
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
看点二: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据统计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标准,像《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但是紧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呼吁有相关政府部门拿标准来监管行业,监管冷链物流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现在还是空白。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规高度,例如欧洲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简称ATP),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一旦企业触碰将面临罚款乃至法律制裁。
看点三:冷链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这既体现在政府管理层面,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我国政府部门往往相对重视食品生产环节,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仅有30%用于生产,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虽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大部分人还认识不到温度变化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
以上这些看点,也是我们目前的“痛点”,直接体现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冷链水平差距,而差距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10%左右,而果蔬损耗率则高达30%,如果将果蔬损耗率从当前的30%降低到5%,那么每年可节约1000多亿元,或者可节省1亿亩耕地,提供1.8亿人一年的口粮,非常惊人的数字!
冷链可以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反过来消费者应该认识到冷链的价值。很多消费者担心全程冷链物价会不会上涨,我觉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和种植的推进,冷链物流规模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实现,在减少浪费、品质增加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一定是在大家的接受范围。
冷链关乎食品安全,冷链关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