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中植物文化含义差异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语言中植物文化含义差异浅析
外国语学院FW
摘要:汉英语言都具有丰富的植物词汇,但由于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和社会习俗等的不同,同一植物引起的联想意义往往存在差别,因此形成了汉英不同的植物文化。本文主要阐述了汉英植物联想意义的异同,探讨汉英植物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汉英植物文化,植物词汇,联想意义,差异
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但又受制于文化,它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和使用,也不能脱离一个民族的传统而流传下来。在语言的各种要素中,词汇是其最基本、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词汇具有概念意义也有联想意义。概念意义是客观对象本质特征的反映,一般已被固定下来,也是文化交际中首先必须掌握的基本意义。联想意义则是词语被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 ,它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其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产生的审美想象 ,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 ,这种联想可能就不复存在或产生变异。有些词甚至由于其深刻的联想意义而失去或淡化了其概念意义。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的词时,必然会产生受各自独特民族文化影响的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词汇联想意义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植物与人类生活环境休戚相关,并且两者日渐和谐。植物不仅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还以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习性引起人们的遐想,并进一步借植物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情和抒发理想。于是,植物就具有了高度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人们对于植物的的看法态度和各种植物具有的特殊意义就构成了该民族植物文化的基本内容。因此,植物文化的差异就体现了民族文化中有关历史文化、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不同。要恰当确切地探究汉英植物词汇的差异就有必要将两种民族文化联系起来,找出同一个植物在不同文化中所引起的联想意义的异同及其形成根源,从而掌握其变化规律。
为更好地了解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及其文化差异,在此可以把与植物有关的词汇异同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汉英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植物词汇
马克思说过,语言就其形态而言是意识的,而就其内容而言却是物质的,归根究底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同一植物引起的汉英联想意义相同或部分相同就并非偶然情况,而是由汉英文化的共通性以及人类生活的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认知规律的趋同性决定的。古老的中华大地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以松、竹、梅、牡丹等为代表的植物文化,而英语民族以玫瑰、百合、栎树为代表的植物文化则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在汉英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有些植物词汇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他方面也会引起不同的联想。
桂树(laurel),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人们都把它和出类拔萃与荣誉联系在一
起。桂树四季常青,又因其香气清可荡涤、浓可致远,有“九里香”的美称,一直深得人们喜爱,诗人刘禹锡曾说“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还有李清照也在《鹧鸪天·桂花》中赞叹“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另外,古人用桂枝编冠戴饰,叫“桂冠”。在中国封建社会举人若考中状元,便被人们形容为“蟾宫折桂”,喻指夺得第一名。在现代汉语中,“折桂”一词仍在使用,表示在考试或比赛中夺得冠军。古希腊人用月桂树枝编成冠冕,授予竞赛的优胜者,称为桂冠(laureate) 。英美人也喜欢用桂枝编成花环(laurel wreath)戴在勇士和诗人的头上,后来桂树渐渐成了荣誉和成功的象征。英文中win one's laurels表示赢到荣誉,look to one's laurels 表示小心翼翼地保持荣誉,rest on one's laurels则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这种联想意义相同的词语不会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不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不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玫瑰(rose)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象征着爱情,在中国人们还常用“带刺的玫瑰”形容容貌美但不易接近的姑娘。但英语中有关rose的成语如under the rose 则是“秘密”和“沉默”的象征,在西方会议桌上方悬挂玫瑰花就意味着与会人员都必须保守秘密。这一习惯源于希腊神话:Cupid 给了沉默之神Harpocrates 一枝玫瑰以防止他泄露Venus的不检点行为。所以,两种文化赋予了玫瑰(rose)部分相同的联想意义。
桃子(peach)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白里透红,柔嫩多汁,人们很容易透过它联想到粉面桃腮的少女,于是汉英文化中都有用桃花来指代皮肤细洁、白里透红的妙龄少女的现象。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红花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诗中“桃花”一语双关,桃花春意,美人姿色。又如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的“桃花”也喻指意外邂逅的美貌女子。无独有偶,在英语中,She is really a peach 也常常用来形容漂亮有魅力的女子。另外桃花(peach)也可用来形容女性白里透红的肤色,尤指少女。例如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家刻画少女饮酒后脸上出现的红晕时常用“一杯竹叶穿肠过,两朵桃花脸上来”。汉语中把女子的脸庞成为“桃腮”,英文中对应的说法是peachy cheeks。正因为桃花在汉语中常常与女性联想起来,所以桃花有爱情的联想。中国人常把艳遇称为“桃花运”,把风流韵事称为“桃色事件”。宋代诗人陆游曾在沈园墙上题词《钗头凤》,下阕为“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叙述自己与表妹唐婉爱情无果的离愁别绪。诗中用桃花象征他们之间过去的夫妻恩爱之情,只是在封建礼教的摧残压迫下,劳燕分飞一场空。而英语文化中只是将桃色新闻称为love affair,没有汉语中的联想意义。所以,桃花与peach在联想意义上也只是部分相同。
二、汉英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植物词汇
某些植物在汉英文化中都可能引起联想,但是其联想意义可能不同或者截然相反。在中国古代及现在由柳树(willow)引起的联想意义就有许多。例如柳树因通“留”,通常被赋予“离别、挽留、思念”的联想意义;传说柳树为古代四大鬼树之一,有聚集阴魂的迷信之说;柳树有对女子阴柔赞美之说;柳树为阳性树种,民间多用于避邪及招风水;柳树在泉城,树、泉、人和谐相伴,素有“家家清泉,户户垂柳”之胜境。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有兼具独特联想意义的柳的各种形象,像斜柳、垂柳、翠柳、烟柳、高柳、古柳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多被用来抒发离别思念之情,折柳赠别的习惯更是广为流传。其中以柳刻画离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