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样本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71078f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a.png)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正文:----------------------------------------------------------------------------------------------------------------------------------------------------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编制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国务院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52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汶川地震灾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02号)编制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部署和总体要求,为指导工业企业恢复重建,优化灾区生产力布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四川(39个县市区)、甘肃(8个县)、陕西(4个县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重灾县市区(以下简称“规划区”)[1](注[1]:规划范围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
)。
本规划是规划区内工业企业实施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
一、汶川地震工业企业受灾情况与恢复重建条件分析(一)工业企业受灾情况汶川地震规划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区域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富集、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区域间地质地貌差别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在规划区内中,成德绵等老工业基地集聚了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能源、磷化工、特钢、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是我国西部经济较发达、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四川省的50%左右,工业产出占全省的40%以上;部分少数民族县、牧区县、山区县和革命老区县,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贫困人口集中。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https://img.taocdn.com/s3/m/ea64fad65ef7ba0d4b733b35.png)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什邡市人民政府编制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灾区土地利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震灾害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洪灾后灾区土地利用规划
![洪灾后灾区土地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32929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e.png)
洪灾后灾区土地利用规划洪灾对灾区的影响是巨大的,灾区土地的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面对洪灾后的灾区,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洪灾后灾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洪灾过后,灾区土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洪水会导致土地沉积物增加,破坏原有的土地结构,对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是土地利用功能的混乱。
灾区往往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工业区、居住区、农田等功能混杂,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开发利用的低效率。
最后是土地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洪灾后的灾区需要对土地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以恢复生态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定土地的功能分区。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灾后重建的需求,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划分,明确不同区域的主要功能,如农业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城市建设区等,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是要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各类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再者是进行土地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采取措施对受损的土地环境进行修补和改善,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洪灾后灾区土地利用规划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才能有效解决洪灾造成的土地问题,实现对灾区的快速重建和恢复。
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对洪灾后灾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为灾区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与地理学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与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083e292f60ddccda38a066.png)
汶川地震 灾后 恢复重 建 总体规划 交 接带 , 因此 , 理学更 容 易与地 地 形地 貌 复杂 、 差悬 殊 , 山 、 地 高 高 高 渗 原 、 山 、 山 、 陵 、 原 和 盆地 中 低 丘 平 ( 开 征求 意 见 稿) 向社会 发 布 , 学 领域 的其 他 学科 进 行 交 叉 、 公 》 公 开征 求意见 ,发 动社会 公众 积 透 和融合 ,更 容易在 区域层 面上 都有 分布 。就资源 环境承 载能力 而 极 参 予 和 关 注 灾 后 恢 复 重 建 规 的综 合 集 成 工 作 中发 挥 重 要 作 言 ,龙 门 山 山前 平 原 承 载 能力 最
灾 害 损 失最 大 的一 次地 震 灾 害 。 救 灾总指 挥部 第 1 3次会 议指 出 , 建 条 例》 ,规 定 由 国务 院发 展改 革 地震 灾 害发生后 , 中央 、 党 国务 院 “ 灾后 重 建 是 一 项 长期 而 艰 巨 的 部 门会 同 国 务 院 有 关 部 门 与 地 震
国家高度 重视 灾后 恢 复重 建 发 改 委任 组 长单 位 , 国务 院有 关 由
一2 ∽ ) r ¨ ) ( 一 r
分 。四川 汶川 发 生里 氏 80级 特 的规划工 作 。 思想 认识 、 织体 部 门 与 地 震 灾 区 的省 级 人 民 政 府 . 从 组
大地震 ,造成 巨大 人员 伤亡 和财 制 保 障、 法制 保 障、 社会 公众 参 予 共 同组成 . 为规 划 工作 提 供 了强 有
对灾 区地球表 层 系统 自然 要素 和 持 续发 展研究 领域或可 持 续性科 村镇 分布 密集 . 口密 度 达到 6 0 人 0—
社 会 人 文 要素 进 行 科学 认 知 , 合 学 关系 密切 ,尤其是 在 区域可持 8 0人/m ,盆 地低 山丘 陵 区人 口 O k
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188631c0b4e767f5acfced5.png)
资源 比较 富集 ,世界 文化 自然遗产 和 自然保
护 区比较 集中 ,旅游资 源丰富 , 能 、有色金 属和非金 水
第一章
第一节
重建基础
灾区概况
属矿等 资源蕴 藏较 多。
— —
经济基 础 薄弱 ,平 原地 区工 业化程 度 相对较
高 ,高山高原地 区经 济规模较 小 ,产业结 构单一 ,贫 困 人 口集 中。
— —
持 以人为本 ,尊重 自然 ,统筹兼顾 ,科 学重建 。充 分依
靠 灾区广大干部 群众 , 弘扬 中华 民族 自力更生 、 苦奋 艰
斗 的优 秀 品质 。充分发 挥社会 主义 制 度的政治 优势 , 举 全 国之 力 ,有效 利用各种 资源 。通过 精心规划 、 心组 精
自然 灾害 频发 ,高 山高原 地 区地震 断裂带 纵
安置 受灾 群众 等方 面取 得重 大阶 段性 胜利 。
汶 川 地 震 灾 后恢 复 重 建 是一 项 十 分艰 巨的 工作 。 面对受 灾面积 广 大 、受灾人 口众 多 、自然 条件 复杂 、 基
中 国气象局 、中国银行 业监 督 管理 委 员会 、中国证券 监
督管理 委 员会 、 国保 险监 督管理 委 员会 、国家 电 力监 中
成 员单位 :陕西省 人 民政府 、 肃 省人 民政府 、 甘 教
l ‘
-- -
勇 U磊
20 0 8年 5月 l 2日 l 4时 2 分 ,汶 川发 生里 氏 8 0 8 .
育 部 、 学技 术部 、工业 和信 息化 部 、国家 民族事 务 委 科
级特 大地 震 , 数万 同胞 在灾害 中不 幸遇 难 , 数百万 家庭 失去世 代 生活 的家 园 , 十年辛 勤劳 动积 累的财 富毁于 数
512地震灾后重建实施方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度
![512地震灾后重建实施方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6a5d9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8.png)
*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08年建设项目实施方案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波及我县,给我县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各行各业都造成了重大损失。
截至5月26日下午6时,全县受灾总户数达到37766户,受灾人口151184人,共造成13人死亡、1266人受伤;3010间5.5万平方米房屋倒塌,138886间271.93万平方米房屋受损;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税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城镇基础设施、乡村公路、桥梁、水利、电力、通讯等各个领域普遍受损严重,全县受灾损失累计达176413.98万元。
为了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根据省市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08年实施恢复重建项目概况按照《*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年,全县规划实施各类灾后重建项目个,估算总投资万元。
其中;;;。
2008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抗震救灾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和“六个一”的工作思路,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各种资源,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结合“十一五” 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超前谋划,立足应急,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尽快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尽快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的伟大工程,奋力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广元市利州区四川汶川地震水利农机灾后重建规划
![广元市利州区四川汶川地震水利农机灾后重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8b2d4d7195f312b3169a5aa.png)
广元市利州区四川汶川地震水利农机灾后重建规划前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严重波及龙门山地震带边缘地带广元市利州区。
大地震带走了我们同胞的生命,毁坏了我们的家园,对我区的水利设施也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发生后, 广元市利州区水利农机局成立了抗震防汛抗旱救灾应急指挥部,由局长姚文辉任指挥长。
并及时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深入到了各乡镇办调查了解灾损情况。
全区水利工作者不顾地震险情,以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入全区18个乡镇办,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地服务于抗震救灾第一线,为我区的水利农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为确保由于地震造成水利工程损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影响,广元市利州区水利农机局在省、市水利专家的有效技术支持下, 组织水利技术人员不分昼夜,不辞辛劳,立即组织编制抗震应急抢险方案。
仅用1天时间,就编制完成了全区22座病险水库应急方案、病险水库下游人员疏散应急方案、人饮工程应急方案,为全区水利工程抗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效有力的科学凭据。
同时组建了一支由所有党员同志参加的抗震救灾突击队伍,深入各地开展查险救灾、应急抢修、恢复重建工作,临时应急修复小(二)型水库12座,集中供水站12座,有效的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的条件。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区委及区人民政府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局成立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人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电《川府办发电[2008]63号》文件精神和省水利厅下发的《汶川地震四川省水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大纲》为依据,编制了《广元市利州区四川汶川地震水利农机灾后重建规划》。
根据全区地震灾后调查情况,截止5月31日,全区因地震及余震灾害受损水利工程如下:水库22座、堤防82处36.45km、乡村供水工程2504处、山坪塘2600座、池窖2525口、渠道300km、农机提灌站82座、农村机耕道268km,水土保持设施4165处涉及4.7km2、水产受灾面积3.19万亩成鱼及种鱼死亡861吨、局机关和乡镇站办公和生活用房受损12060m2办公和管理设施32台套,共计直接经济损失39591.03万元。
2024灾后重建工作规划方案模板四篇
![2024灾后重建工作规划方案模板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9d0c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8.png)
2024灾后重建工作规划方案模板四篇第一篇:背景与目标一、背景自2024年发生重大灾害以来,许多地区受到严重破坏。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已经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有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
制定一份完善的灾后重建工作规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制定灾后重建工作规划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1. 确定灾后重建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明确各方责任,确保重建工作有序推进;2. 分析受灾地区的现状和需求,以便科学地规划重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表;3. 确定灾后重建工作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渠道,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4. 制定重建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第二篇:受灾地区现状及需求分析一、受灾地区现状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和评估结果,受灾地区的现状主要包括:1. 房屋和基础设施严重受损,需要大规模的重建工作;2. 许多居民因为失去了房屋和土地,导致生活无法继续,需要安置和补偿;3. 受灾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设施也遭受了严重破坏,需要及时恢复。
二、需求分析受灾地区的需求主要包括:1. 住房需求:居民需要安全稳定的住房,需要制定合理的住房安置计划和补偿政策;2. 基础设施需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重建和修复;3. 收入来源需求:受灾地区的居民需要重新找到工作和生计来源;4. 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进行重建和恢复。
第三篇:资金来源和使用渠道一、资金来源为了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确定一些资金来源,具体包括:1. 政府资金:政府需要为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在灾后重建工作规划方案中需要确定这部分资金的规模和使用渠道;2. 社会捐款:灾后重建通常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捐助,需要设立专门的基金来接受社会捐款;3. 国际援助: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国际援助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需要与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进行合作。
汶川县县城(威州镇)灾后重建规划分析与模式建议
![汶川县县城(威州镇)灾后重建规划分析与模式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da34f47767f5acfa1c7cdba.png)
曼
。
在论川城州的市局 , 有要 讨汶县威镇城布前 们必 我
… …
一
使 其边镇增, 地灾 h l 震舍与周村新数曩型质害 县 城 罂 : 大 篓 璺 十 处
口 重
 ̄" , 大分地人环等评 地发后 县部土的居境级估 J。 震生 全 J 1 I J
~… … … … … 一…
,
、 。
氏 ・ 级 特大 地震 , 州镇距 离 ・ 2大 地震震 中映 秀 o 威 1
( ) 二 全县规划
。
l 曼. , 釜 } ! : 要 曼曼篓 4 同 程
,
l 被 为站 着 废 ” 7%以上严重损毁, 先 解 汶 县 行 戈 ……… 称 “立 的 墟 建筑 0 苎 了整 ~… 的 …一 … : 个 川 ~一~ 、 重 市政 -_ _
银杏 乡
三江乡
j i
资料来源 : 汶川县县域村镇 体系规  ̄ ( o 7 22 ) 。 《 J I2o ~ 0 0 》
表2
名称
汶川县 城镇职 能结构规划调整一 览表
城镇主要职能及发展定位
威州镇
水磨镇
全县 的行政 中心和物流 中心 , 重要交通枢纽 ,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 重要 的旅游商品加工集散基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地 。
一
倔所 掰宪考 02 考21 年第2 期( 3 总第23 期) 49
用地大规模减少 , 期内难以恢复承担原城镇 职能 , 短 其功 能同样外流 0而南部受灾相对较轻 的水 磨镇可建 设用地 相对较 多 , 可承担部 分威 州与映秀的城镇职 能 , 威州镇 与
一
( 地震遗址旅 游及纪 念区 ) 西 片区 ( 、 自然生 态保 护及 生 态旅 游区 ) 和广东现 代产 业园区。 ① 伴 随着空间结构的调整 , l 汶JI 县域在城镇规 模 、 城镇 职能 上同样做 了新的规划 。按照地质灾 害等级和人 居环 境评估 , 各城镇人 口规模 同样 作 出了调整 , 表 1所 示。 如 按照 地震 前汶 川县域各 乡镇的发展基础 以及 地震后 乡镇 的用地 、 产业和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 , 调整和 优化了 各 乡 镇 的城镇 职 能 , 形成 梯 次合 理 的城镇 职 能 结 构 , 表 2 如 所示 。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7686b3c7f1922791788e85d.png)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摘要】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而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就是指导灾后用地布局的关键。
我国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经验较少,且几乎没有文献对这方面做出论述,所以本文将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中总结经验和问题,重点阐述重建规划与常规规划不同的部分,对其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汶川地震2•概述1.1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1.1.1应急规划与常规规划有很大不同的是,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期为3年,主要是指导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特别是应急性安置要再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等规划慢慢编制完成后再全面展开。
另外,规划编制十分迅速,比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只用了 2 个月就编制完成。
1.1.2重点突出重建规划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重点突出。
规划要重视灾毁耕地的复垦和各种用地的布局。
因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规划指导灾后重建,所以重建规划必须重点突出,不可能有时间考虑到方方面面。
1.1.3注重衔接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是在灾害发生后突然新生出来的,并且又是其他各项规划的基础,因此,与其他各项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至关重要。
1.1.4跨行政区联合规划灾害发生一般是跨越行政区域,因此重建规划的编制也就有多个省政府联合编制。
例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在国土资源部指导下,由四川、山西、甘肃三省联合编制完成的。
1.2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步骤1.2.1开展土地利用变化调查分析掌握灾害前地利用变化情况是编制好规划的基础。
通过土地灾毁情况调查,根据土地灾后的承载能力变化来安排用地。
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为例,要摸清地震引起的,以及地震引发的堰塞湖、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耕地压覆、损毁、塌陷、淹没、农田基础设施破坏等情况和耕地灭失情况;摸清城镇、村庄、工况、基础设施用地功能受损情况,并与震前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https://img.taocdn.com/s3/m/67d19ff376a20029bd642d74.png)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所需提供的资料长编和志书初稿篇目第三篇重建规划(3)(基本要求:侧重写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要点、施行结果等)第二章专项规划(3-2)第一节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建设部、民政部)(3-2-1)一、编制单位二、编制过程三、规划要点四、实施效果第二节城镇体系恢复重建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建设部)(3-2-2)一、编制单位二、编制过程三、规划要点四、实施效果第三节农村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建设部、农业部、交通部、扶贫办)(3-2-3)一、编制单位二、编制过程三、规划要点四、实施效果第四篇城乡居民住房建设(4)(基本要求:反映城乡居民住房的全貌,重点对集中安置区、异地重建新区等进行反映)第一章农村居民住房(4-1)第一节维修加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灾区省等)(4-1-1)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四、什邡市五、青川县六、茂县七、安县八、都江堰市九、平武县十、彭州市十一、理县十二、江油市十三、广元市利州区十四、广元市朝天区十五、旺苍县十六、梓潼县十七、绵阳市游仙区十八、德阳市旌阳区十九、小金县二十、绵阳市涪城区二十一、罗江县二十二、黑水县二十三、崇州市二十四、剑阁县二十五、三台县二十六、阆中市二十七、盐亭县二十八、松潘县二十九、苍溪县三十、芦山县三十一、中江县三十二、广元市元坝区三十三、大邑县三十四、宝兴县三十五、南江县三十六、广汉市三十七、汉源县三十八、石棉县三十九、九寨沟县第二节原址重建(同上)(4-1-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异地新建(同上)(4-1-3)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章城镇居民住房(含林业、铁道职工住房)(4-2)第一节维修加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林业局、铁道部、灾区省等)(4-2-1)(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城镇)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原址重建(同上)(4-2-2)(包括总体情况、重建过程和典型村庄)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异地新建(同上)(4-2-3)(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异地新建社区)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章居民区设施配套(4-3)第一节农村居民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灾区省等)(4-3-1)(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农村居民区设施配套)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城镇居民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林业局、铁道部、灾区省等)(4-3-2)(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城镇居民区设施配套)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五篇城镇体系建设(5)第一章布局(住房建设部、灾区省等)(5-1)(基本要求:反映城镇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重点对城镇功能调整的原因、过程和调整内容进行记述)第一节原地重建(5-1-1)一、重点扩大规模重建县城1、彭州城区2、崇州城区3、大邑城区4、都江堰城区5、绵阳市旌阳区6、广汉城区7、绵竹城区8、什邡城区9、罗江县城10、涪城区11、游仙区12、江油城区13、广元市利州区二、适度扩大规模重建县城1、中江县城2、安县县城3、三台县城4、盐亭县城5、梓潼县城6、广元市元坝区7、广元市朝天区8、剑阁县城9、旺苍县城10、苍溪县城11、茂县县城12、阆中城区13、南江县城三、调整功能重建县城1、芦山县城2、石棉县城3、理县县城4、松潘县城5、小金县城6、黑水县城7、九寨沟县城四、缩小规模重建县城1、平武县城2、宝兴县城3、汶川县城5、青川县城五、恢复重建重点镇1、映秀镇2、汉旺镇3、蓥华镇第二节异地重建(县城和镇)(5-1-2)一、北川新县城1、异地重建背景2、新县城选址3、新县城建设规划4、主要功能分区5、建设过程6、旧县城处置二、汉源县城1、异地重建背景2、新县城选址3、新县城建设规划4、主要功能分区5、建设过程6、旧县城处置第二章市政公用设施(住房建设部、灾区省等)(5-2)(基本要求:反映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对一般城镇用表格进行统计,对重点城镇进行典型记述)第一节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5-2-1)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水电气热供应系统(5-2-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污水垃圾处理系统(5-2-3)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避灾场所和公共绿地(5-2-4)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住房建设部、灾区省等)(5-3)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5-3-1)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2.阆中市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二、省级政府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1.绵阳市(警钟街、涪城路和涪江合围的范围和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2.什邡市(罗汉寺和鼓楼街历史文化街区)3.松潘县(南街、中街历史文化街区)4.汶川县5.广元市6.江油市7.绵竹市8.广汉市9.剑阁县第二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3-2)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大邑县安仁镇2.阆中市老关镇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广元市昭化镇2.德阳市孝泉镇3.崇州市街子镇4.崇州市怀远镇5.崇州市元通镇6.石棉县安顺场镇7.三台县妻江镇8.江油市青莲镇三、拟申报国家级、省级名镇名村1.雁门乡罗卜羌寨、布瓦群碉和瓦寺土司官寨等羌族村寨第六篇农村建设(6)(基本要求:反映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重点对集中安置点、异地安置进行记述)第一章农村居民点(住房建设部、农业部、灾区省等)(6-1)第一节村庄原地重建(6-1-1)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村庄异地新建(6-1-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受灾群众异地安置(6-1-3)(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项目)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章农村基础设施(住房建设部、农业部、交通部、水利部、灾区省等)(6-2)第一节农村公路及村内道路桥涵(6-2-1)(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项目)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农村饮水安全设施(6-2-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6-2-3)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十二篇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12)(基本要求:反映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的总体情况,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配套设施建设进行重点记述)第二章特殊保护区修复(国家林业局、住房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灾区省等)(12-2)第二节风景名胜区(12-2-2)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青城山-都江堰2.龙门山3.西岭雪山4.九寨沟-黄龙5.四姑娘山6.剑门蜀道7.白龙湖8.光雾山-诺水河二、省级风景名胜区1、24处(受灾的2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经“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确定的纳入恢复重建规划范围的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涉及四川省的38个县市)。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https://img.taocdn.com/s3/m/6bfc7e966529647d26285216.png)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什邡市人民政府编制目录序言 (2)第一部分 (2)第一章灾区土地利用概况 (2)一、灾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2)二、地震灾害影响 (6)第二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10)一、规划目标 (10)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12)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12)第三章重建用地规模与安排 (14)一、过渡性安置用地 (14)二、永久性用地 (15)第四章各类重建用地的总体布局 (17)一、城镇用地 (17)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18)三、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19)第五章土地整理复垦计划 (21)一、土地整理复垦总体要求 (21)二、土地整理复垦总体安排 (21)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2)第六章规划保障政策措施 (23)一、灾后土地政策 (23)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用地指标,加快灾后重建 (23)三、简化审批程序,引导资金使用,加大对重建和生产的支持 (24)第二部分 (25)《什邡市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说明 (25)一、灾后重建用地的需求测算 (25)二、什邡市灾后重建用地布局说明 (26)三、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安排 (29)序言为了保障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的展开,保障灾区重建的各项用地需求,统筹灾区各类各业用地的安排,尽快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灾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制定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部分第一章灾区土地利用概况一、灾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一)、灾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什邡市全市地质背景十分复杂和独特,以结晶基底为主体,其前沿由于推覆冲断带的发育,古生代地层多被断失,中新生代地层发育较好。
什邡市位于四川心腹地带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境域跨东西宽9.5—22公里,南北长65.5公里,两端大,中腰小,狭长呈玉如意状。
全市幅员面积862.017平方公里,其中平坝356平方公里,浅丘11平方公里,山区49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为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坝。
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
![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e03457be23482fb4da4c43.png)
浅议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摘要: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临时安置用地的选址要科学合理,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做好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工作。
本文就地震灾后土地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所谓应急管理,国内外著名学者给出的定义是,能够合理有效的处理一些比较大的突发事件,能把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
应急规划与管理的典型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灾害反应网络机制的建立,还有日本的灾害公园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对于我国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滞后的。
在比较早的地震灾后应急娿和管理大约开始于汶川地震之后,主要研究了汶川地震在灾后重新建设与规划的方式,但是仍旧缺少系统性的理论梳理。
所以,对于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主要特点与内涵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与管理主要包含了地震、应急以及土地等关键因素,主要的性质为灾后应急规划,地震灾害为主要的对象,但是就土地学科来说,主要是由危机管理这个学科跟土地管理这个学科互相交叉引申过来的体系,主要是更好的解决在遇到突发性的公共网危机事件后,特别是具有比较大的破坏性的地震之后,在一个非常危机的状态下,集中力量调配各方资源,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地震的损失。
通过合理、快递的优化资源配置,回复我国各项经济事业的水平,从而进行合理的用地规划与管理。
(1)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要利用应急规划,跟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是有所却别的,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和局部性,也具有具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所谓的局部性就是只针对地震受灾这个区域,不受行政界限的限制,也可以进行跨区域的规划建设,短期性主要是从地震灾害发生之后一直到灾后重建工作完成,一般的期限为三年,最长也不能超过五年,等应急体系建立之后到任务完成自动完结,法律效力也不再存在。
所谓具体性主要是规划的针对性,要有一个具体的只想,主要是围绕地震灾害的影响范围来进行土地规划与安排,主要包含一些临时性质的用地,加上一些重建新址的选择断层等,地震灾后土地应急规划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援建的服务性,这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政策支持,为灾后重建服务。
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研究
![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b9770079563c1ec5da7108.png)
【 文章编号】08 62 (00 0 — 0 1 0 1 — 33 21 3 05 — 3 0 J 1 .布局应遵循 的原则
一
、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的一般任务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 划布局 一般遵 循 以下原则 : 1 优先 ()
基 础性 生 态 用地 安 排 , 维护 和 改 善 区域 生 态 格 局 ;
护和传承优 秀 的 民族 传统 文化 , 保持 城镇 和乡村 传 பைடு நூலகம்
统风貌。恢 复重要 避开 自然 保护 区、 历史文化 古迹 、 水源保护地 以及有 保 留价值 的新景 观。五是统筹 规 划 , 步实施 。因地 制宜 , 分 统筹 安排 , 保证 重点 、 顾 兼
一
用形势是 : 生态环境 恶化 , 植被 、 体 、 水 土壤等 自然环 境被破 坏 , 次生 灾害 隐患 增多 , 生存 发展 条件 变 差 ; 资源环境 承载 能力下 降 , 人均耕 地减少 , 耕地质量 下 降, 农业 生产恢 复增长 难度极 大 ; 部分地 区可供建设 的用地 空间狭小 , 不少 地方失 去基本生存 条件 , 地 异
区、 独立工矿 区 、 景旅 游用 地 区 、 态环境 安 全控 风 生
格局 , 布设基本 的国土生 态屏 障 。2 .协 调各类 建 设 用地与基本农 田的空 间布局 关 系, 优先 把优 质 耕地 划人基本农 田。3 .依据城镇 经济社会发展趋 势和用 地适 宜性 , 确定城 镇体 系空 间 布局及 各 级城 镇用 地
明特大地震灾 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 总体规 划布 局任 务的特殊性 、 的要求、 特定 布局原 则和方法 , 以为今 后类似地 震灾 区 可
灾 后 重建 规 划 布 局 提 供 有 益 的借 鉴。
地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灾后重建农田
![地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灾后重建农田](https://img.taocdn.com/s3/m/5b5c82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8.png)
农田电力设施:地震可能导致农田电力设施损坏,影响农田照明和机械设 备运行
农田通信设施:地震可能导致农田通信设施损坏,影响农田信息传递和指 挥调度
地震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结构破坏:地震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农作物生长 水分流失:地震可能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影响农作物生长 养分流失:地震可能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农作物生长 病虫害增加:地震可能导致病虫害增加,影响农作物生长
感谢观看
汇报人:小无名
04
灾后重建农田的措 施与建议
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建规划
评估受损情况:对受损农田进行 评估,确定重建需求
实施重建工程:按照重建计划, 实施重建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重建计划: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建计划
监测与评估:对重建工程进行监 测与评估,确保重建效果达到预 期
地震对农业机械的损坏
地震可能导致 农业机械的损 坏,如拖拉机、
收割机等
地震可能导致 农业机械的零 部件损坏,如 发动机、变速
箱等
地震可能导致 农业机械的电 路系统损坏, 如电子控制系 统、传感器等
地震可能导致 农业机械的液 压系统损坏, 如液压泵、液
压缸等
地震对农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影响
劳动力损失:地震可能导致大量农民伤亡,导致劳动力短缺 生产资料损失:地震可能导致农田、农具、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受损或被毁 生产能力下降:地震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恢复重建:灾后重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农业生产进度
教育方式:学校教育、职业 培训、技能培训等
汶川地震修复策划书3篇
![汶川地震修复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9e183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1.png)
汶川地震修复策划书3篇篇一汶川地震修复策划书一、前言汶川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灾难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坚强的力量。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为汶川地震的修复和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目标本策划书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和计划,帮助汶川地震灾区实现全面的修复和重建,恢复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动策略1. 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受损的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教育支持设立教育援助基金,帮助受灾学生重返校园,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3. 医疗救助建立医疗救助体系,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的治疗。
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医疗水平。
4. 就业援助组织就业培训和招聘会,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受灾群众实现就业。
扶持创业,鼓励受灾群众自主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5.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受灾群众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健康。
建立心理援助和咨询机构,提供长期的心理支持。
6. 社区发展鼓励社区参与重建,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
支持社区组织和自治,提高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
7.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
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项目,恢复灾区的生态环境。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灾后 1-2 年)紧急救援和救助阶段,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
启动基础设施修复和重建工作。
2. 第二阶段(灾后 3-5 年)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修复和重建工作。
加强教育、医疗和就业援助。
开展心理辅导和社区发展工作。
巩固重建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五、资源需求1. 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基础设施修复、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2. 人力资源: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参与到重建工作中。
3. 物资支持:需要提供建筑材料、医疗设备、教育用品等物资支持。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与思路——以汶川县耿达乡为例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与思路——以汶川县耿达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e3c6a9b0717fd5360cdc23.png)
3 自然经济条件。耿达乡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乡 . 2 域 内多高 山大川 ,乡区地势较 高 ,山峦叠 障 、溪沟纵横 ,植被茂 盛 , 动植 物、矿物及水力资源丰富 ,森林 面积 12 0 顷 , 候多变 、素 45 公 气 有 “ 山有 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 一 结合 国家大熊猫 自然保 护基地 的建设发 展 ,是都市游客休 闲度假 、避暑 踏青的好去处 ,耿达
1 编 制 背景
态保护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 生态农业也将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 向。
5 空 间结 构 与 用地 布 局
20 0 8年 5月 1 2日,四J 省 汶川县 发生 了里 氏八 级 的特大地震 , i I 强度 、烈度都超过 了唐 山大地震。耿达乡是汶川县灾 区 1 乡镇 中的 3个 个 ,隶属 卧龙 特区 ,与震中所在 的映秀镇相邻 ,同样 受到了地震的 严 重 破 坏 ,地 震 造 成 9 %以 上 的 房 屋 受 损 ,公 用 和 市 政设 施 也 不 同程 5 度 遭 到 破 坏 。山体 崩 塌 、泥 石 流 等 次生 灾 害随 时 威 胁全 乡 的安 全 。 为使灾 区灾后 复产 、重建家园 ,尽快恢复正 常的经 济秩序和生活 环境 ,按照 国务 院总部署 ,广东省建设厅 的T作安 排 ,潮州市城市规 划勘测设计 院和广 东省建科设计院 ,负责承担汶川 县耿 达乡灾后恢复 重建规划的编制T作 。 2 恢 复重 建 规 划 主 要 内容 21 乡域村居体系规划 :依据县域灾后恢 复重建城 镇体 系规划及其它 . 上位规划 ,对 乡行 政区范围内各村庄 的重建 目标 、性 质规模 、重建方 式 、人 口安置 、主要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 目布局 等进行整体部 署 。重建方式 主要包括 分散重建和集 中重建两类 ,其中集 中连片住户 不超过 3 户 的聚居点为分散重建类 , 0 将来 以村 民 自 建为主 ,不须开展 后续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工作 ;集 中连 片住户超过 3 0户 的聚居点为集 中重建类 ,须进行后续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 22 集 中重建区总体规划 :依据乡域村居体系规划 ,对镇 乡域内所有 . 集 中重建类 聚居 点的全 部用地和各项设施进行 总体 安排 ,重点确定各 类用地 、设施的布局与规模 ,并 提出近期建设项 目库及实施安排。 2 重点地区建设规划 :依据集中重建区总体规划 , 接对集中重建 . 3 直 类村庄及其它重 点地区的各项建设作 出具体安排 ,以指 导建筑和设施 的设计与施工。 3 现状 分 析 3t 区位关系。耿达乡东邻映秀镇 ,南接卧龙镇 、三江乡 ,西与小金 . 县接壤 ,北 与理 县和草坡乡相联。辖幸福 、耿达 和龙潭 村三村 ,乡政 府位 于幸福村 ,乡域总面积为 8 3 4. 5平方 公里 。乡区距汶川县城 9 8公 里 ,距都 江堰 6 公 里 ,距卧龙镇 2 5 3公里 ;乡区是 由映秀镇通 往卧龙 国家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必经之地 ,省 道 33从耿 达乡东南部通过 ,是 0 联 系卧龙镇 、耿达 乡和映秀镇的交通干线 和产业 “ 生命线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编制依据: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国务院526号令)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发[ ]22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国发[ ]31号)
编制单位:
国土资源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参与单位: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灾前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土地受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灾后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重建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土地利用安全性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指导原则与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基本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重建用地规模和布局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临时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独立工矿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基础设施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土地整理复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任务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资金需求与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规划实施政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 (33)
为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统筹保障各项恢复重建任务在土地利用上的落实, 促进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 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 市、区) 。
本规划是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建设用地安排和土地整理复垦的依据。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灾前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 规划区51个县( 市、区) 土地总面积为1324.25万公顷, 其中, 农用地1201.59万公顷, 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90.7%; 建设用地43.54万公顷, 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3%; 未利用地79.12万公顷, 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6.0%( 表1) 。
区内农用地以林地为主, 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55.6%; 其次为牧草地和耕地, 分别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4.2%和14.1%; 建设用地中以农村居民点为主,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5.8%。
区内西北部高原区和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草地, 耕地和建设用地少。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平原区和丘陵区及河谷地区, 区内坡耕地比重大, 其中25°以上坡耕地面积26.70万公顷( 400万亩) , 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14.26%。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坝和河谷地区。
区内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土地利用的影响和限制因素较多, 各类建设难度大、代价高, 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表1 51个县( 市、区) 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 公顷、 %
土地总面积
51个县( 市、区) 比例合计四川陕西甘肃13242523.1 9769712.3 1145198.0 2327612.8 100
农用地
合计 1 897.8 8808911.3 1034830.0 2172156.5 90.7 耕地1872691.8 1310971.0 196169.0 365551.8 14.1 园地191141.7 158014.6 17565.0 15562.1 1.4 林地7365764.0 5293248.0 753726.0 1318790.0 55.6 牧草地1886183.5 1527882.0 39611.0 318690.5 14.2 其它农用地700116.9 518795.8 27759.0 153562.1 5.3
建设用地
合计435396.3 363809.0 35299.0 36288.3 3.3 城镇53166.7 50446.6 1138.0 1582.1 0.4 农村居民点286583.3 234288.1 24702.0 27593.2 2.2 独立工矿26052.4 21467.4 2898.0 1687.0 0.2 其它建设用地69593.8 57606.8 6561.0 5426.0 0.5 未利用地791229.0 596992.0 75069.0 119168.0 6.0
第二节土地受灾情况
根据调查初步统计, 地震灾害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
因地震及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造成区内耕地损毁极为严重, 受损耕地面积13.74万公顷( 206万亩) , 占灾前区域耕地面积的7.33%, 其中, 耕地灭失1.18万公顷( 17.69万亩) , 占灾前区域耕地面积的0.63%。
建设用地受损规模大、类型多。
地震及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造成城乡住房大量倒塌和损毁, 大量建设用地功能受损和部分建设用地灭失, 其中, 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城镇功能基本丧失。
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功能受损范围广, 一些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损毁严重。
土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地震及次生灾害使区域地貌植被发生变化, 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功能严重受损, 环境承载力降低。
第三节灾后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地震及次生灾害给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严峻挑战。
大量耕地、建设用地受损, 有限的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更加匮乏, 土地供需矛盾加剧; 次生灾害及隐患频发, 土地利用的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的需求迫切; 林地、牧草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破坏严重, 土地生态功能修复任务艰巨。
灾区恢复重建也给改进区域土地利用带来历史机遇。
国家针对灾后重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为恢复重建和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提供了灵活、宽松的环境; 中央政府、各对口支援地区和社会各界对灾区恢复重建的大力支援, 为加大调整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力度、有效改进区域土地利用配置效率提供了强大支撑; 灾后重建给破旧立新, 有效解决深层次土地利用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会。
面对上述形势, 应充分把握灾后重建的契机, 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方针, 统筹城乡与区域土地利用, 着力解决灾后重建中的土地利用重大问题, 改进人地关系, 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为促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第二章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
地震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土地利用安全性分区和评价, 是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各类用地布局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地块( 四川盆地) 交界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主要由都江堰-江油山前断裂系, 映秀-北川中央断裂系, 茂县-汶川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