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社会微观环境与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社会微观环境与犯罪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家庭、学校因素与犯罪的关系。认识并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导致和诱发犯罪发生的各类社会微观因素。
教学重点
1.家庭与犯罪
2.学校与犯罪
教学难点
1.家庭教育不当与犯罪
2.学校教育内容与犯罪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魏平雄.犯罪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宋浩波.犯罪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3.商小平,王学才.犯罪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微观社会环境是指个体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小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最具体、最深刻,不良个性的形成和犯罪心理的产生,都是在微观社会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微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家庭与犯罪
子女从出生开始到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
各国绝大多数犯罪学家都把家庭对犯罪影响排在犯罪因素的首位。
在犯罪预防的家庭预防中,家长要处于核心地位。
父母的教育作用是第一位的。——马卡连科(原苏联教育学家)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有调查
在人一生所受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75%以上。而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有调查显示,在人一生所受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75%以上。而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
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校园施暴者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贫寒者父
母无暇管教的,父母离异的。缺乏关爱,缺少管教的孩子由于心理失衡,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一)残缺家庭与犯罪
指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存在缺陷的家庭结构。包括因死亡、离婚、分居、遗弃或入狱等原因,缺少父母一方或双方,或有继父、继母的家庭。成人及子女的犯罪率要高于完整的家庭。
家庭残缺——亲情破坏——不良心理(心灵创伤、孤僻抑郁)——反社会型人格(狂燥暴戾),且易受不良环境影响与坏人引诱和挑唆——犯罪。
(二)残障家庭与犯罪
父母身体残疾或精神障碍——无力管教——易受不良环境影响而染上恶习——犯罪。
(三)问题家庭与犯罪
指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家庭。现代医学表明,尚在母亲腹中的胎儿也会受到家庭成员不良情绪因素的影响。“问题家庭”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联系: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易接受暗示——模仿成人不良举止——同化、堕落——犯罪。
(四)贫困家庭与犯罪
“贫贱夫妻百事哀”
家庭贫困——忙于生计,缺乏管教///渴求钱财——受犯罪团伙影响大,违法犯罪机会多——犯罪(“两抢一盗”)
(五)教育不当家庭与犯罪
1.缺乏教育
(1)“放任型”(农村——多子女)
关心不够:家长无力、无暇教育,对问题苗头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轨行为易发展为违法犯罪。
(2)“放纵型”(城市——独生子女)
过分溺爱: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实施违法犯罪。
2.过分教育
望子成龙,棍棒教育,畸形的爱。
2005年10月19日央视《纪实》节目。竺华松,1968年出生,读小学时被人誉为“神童”,15岁考取大学。大学期间得了深度忧郁症,一度被送入精神病院。大学毕业后流浪了8年,后因盗窃坐了5年大牢。2002年刑释。刑满后,写出长篇小说《流浪族》、《笼中人》。父母对他自小管教严酷。一天他跳窗逃跑到外面去玩,母亲找出银针在他的屁股上扎了40多个针眼,个个冒着血珠!5岁曾想杀死妈妈。
3.不当教育
(1)人际关系教育
某市一中学班主任老师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欺负你,
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是父母教的。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正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以牙还牙,打得不可开交,甚至酿出恶性事件的一个原因。
(2)责任感教育
对孩子的态度:中,韩对比。美国“为人父母”的教育。在韩国、日本,“视声誉重于生命”公司老总因失职自杀,在中国,百般推卸责任。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二、学校教育与犯罪
文化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消极影响;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定的生活环境,使人容易接受积极的社会规范,培养抵制犯罪的能力。
没有进入学校的人,得不到符合道德规范的教育,所以容易更多地接受不良刺激和坏的思想。
人的灵魂包含善和恶两个部分,人行为的善恶主要看他所受教育的好坏来决定。——柏拉图《理想国》
开办一所学校就等于关闭一所监狱。——雨果(法国作家)
(一)教育内容与犯罪
应试教育是犯罪机器,许多价值观导向里弥漫着犯罪的氛围!——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应试教育成为关注焦点。全国人大常委痛斥应试教育,称是在逼学生们犯罪。应试教育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严重。
在押未成年犯中,50.9%的人在校学习期间从未上过法制教育课和思想品德课。
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
1.忽视法制教育
忽视法制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或法制观念——不知法而犯法
在农村,特别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法制教育比较欠缺。一贯老实的农村青年,进城一两年后,就走向犯罪歧途。“飞车党”成员孙某告诉记者,自己作案时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违法,但不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而犯罪嫌疑人刘某则认为自己只开摩托车,不负责抢夺钱物,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被抓以后就对民警说,什么时候让我走呀。有关数据显示,占据我国新病毒80%左右的木马病毒多数出自青少年之手,法律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2.忽视性健康、性道德教育
好奇心理——无正当渠道——求诸不正当渠道(网络)——性罪错
西方国家从小学就看性科学片,而中国凡暴露性器官都属黄片。
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让性本能刚刚觉悟之际,就使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的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学家)
3.忽视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