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分解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模型_社会保障概论_[共3页]

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模型_社会保障概论_[共3页]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水平理论(一)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对社会保障水平做出评价的方法。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效应,是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重要标准。

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根据对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相对分解出社会保障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而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是多少。

社会保障水平是动态的,所以,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也是动态的。

要想准确地确定各国不同时期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区间,还需要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以社会经济、人口理论为依据,提炼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程度较高而又有统计可能的变量,如GDP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口结构变动、劳动就业数、工资增长率及规模等,借助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函数构造出社会保障水平的数理测定模型,根据各国一定时期的数据,测算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范围,并根据实际状况,验证模型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二、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模型社会保障体系从表面上看只是对社会弱者和失去劳动能力者的照顾,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它是进入国民经济运行的体系和劳动力供需的体系,以下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的数理分析。

(一)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假设条件第一,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总基数,社会保障总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第二,从社会保障资金供给角度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主要说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怎样一个度内才能适应国民经济供给能力。

第三,通常把国民生产总值分为两大块,一是由劳动生产要素而产生的总产量,二是由资本投入而产生的总产量。

第四,依据社会保障水平要达到与国际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目的,设定社会保障水平是否判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从宏观上看是它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从微观上看是它能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需要,又能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我们可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种宏观意义水平上的测定指标进一步分为两个测定指标。

《社会保障学》第04章: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学》第04章: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统计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社会保障 体系中所包括的主要项目出发进行统计,将各个项目的分支出总计而 得出社会保障费用的总支出;二是从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主要承担主 体出发进行统计,确定每一个承担者所承受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 比重,最终确定社会保障的总支出。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 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它们又可分为许多具体的分项目,社会保障 费用的支出统计需要把所有这些方面的支出全部进行统计。 从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方面进行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费用的 主要承担者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主要由国家承担的社会保 障包括社会救济、国家福利(主要是由国家举办的各种福利院、养老院 等)、国家保险(即养老、职业、工伤、生育等保险 )、优抚安置、国家 补贴(根据有关政策发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如生育补贴 等)等;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障有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工伤 保障、医疗保障、职工福利、生育保障等;目前个人负担的部分在我 国比较普遍的执行的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但是这种统计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造成重复计算或统计不足, 用人单位和个人的部分往往也不是当期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所以我 国目前主要从社会保障项目出发进行统计。
“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劳动生产要素分 配比例系数,作为一个指标用来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 否进行。事实表明: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未能得到基本 保证,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劳动者反抗;这一比重过高,则 会使资金积累减少,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历史统计资料基础上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合理 、适度的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75%。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 下,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75%,仍具有现实性。当然,现实 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分配比重可能有所区别,有的国家高于这个限度, 有的国家则低于这个限度。

第三章社会福利水平(xs)

第三章社会福利水平(xs)

(一)社会保障水平模型:SaS=——G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 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这个公式是对一国一地区实际社会保障水平的测量,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是否适度,有上下限,在这个范围内适度,不在这个范围内就不适度,(二)在公式SaS=——G中引人一个变量W,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是与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创造的总产值相对应的初次分配的内容,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农民收入,社会保障收入等。

它的总量比国内生产总值小,比社会保障支出份额大。

S社会保障水平可分解为两个公式:1、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SaQ=——W其中,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2、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模型:WH=——G其中,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

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用于衡量社会保障支出额能否既保证公民的基本生活又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一指标过低,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指标过高,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用于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能得到基本保证,从而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劳动者反抗;比重过高,资金积累减少,从而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这样,社会保障水平公式S可以写成:Sa Sa WS=——=——×——=Q·HG W G这个公式称为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的数理模型。

为了计算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限,我们需要对Q和H进行具体分析。

(三)Q我们可以将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Q定义为:Q=O+Z+E+J+M其中,o为养老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z为失业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E为医疗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J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为社会福利救济、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理论ppt课件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的后果: ①抬高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企业的再投资和国家对外竞争能 力; ②劳动者滋长依赖、懒惰情绪,影响经济效益;
③财政紧张,导致一些不利的政治后果。
社会保障水平 超度原因
医疗保健水平 提高
政策变量(主 要可控变量) Nhomakorabea观念误差
西方工业化国家保障水平超度的关键 是在政策上保障项目过多,保障程度 过高。这种政策的观念基础是误认为 福利越多越进步,忽略了保障超度的 消极影响。
(二)从供给方向控制
社会保障资金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个人、单位(企业)、 国家三方的总体供给能力。在明确了这三种制约因素后, 就可以概括社会保障资金供给总额“Sab ”的分析式:
Sab =I十U十T
则从供给方向得到社会保障供给与 适度社会保障水平平衡的分析式:
1、S=Sb=Sab /GDP =(I十U十T)/GDP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及度量指标
在微观层次上:
在宏观层次上:
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 济待遇的高低程度,
一般用受益给付与社会平 均工资水平之比来度量;
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社会 保障的份额,相应地,用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 保障的高低程度。
因此,有:
其中:
Z=0.5×D×F
D:失业率; F: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其它界限:
根据国内外经验和保障法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 例为10%—12%,工伤、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为1.5%, 社会福利、优抚等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为1.5%。
根据以上公式,将有关数据的可能最大值和最小值代入公式,即 可以得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上限和下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郑 功 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郑 功 成
《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 郑 功 成1. : 社会保障(03、04)【劳保版 p4】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 保障系统。指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对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 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中断就业机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时所给与的物质帮助,以此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 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这一定义包括 了如下必备要素:1依法建立,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 确立社会保障制度。2突出以人为本,它以保障的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3具有经济福 利性,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大于所 费。4属于社会化行为,即有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者的 直接对应行为。 :2. 新历史学派(06)【商务版 p93】又称“讲坛社会主义”,是 19 世纪 70 年代直到 20 世纪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前在德国境内盛行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举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 吹劳资合作和实行包括社会保险、缩短劳动日、改良劳动条件等社会政策。讲坛社会主义由德国一些高 等学校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教授、学者创立,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古塔斯夫〃斯莫勒、阿道夫〃瓦格纳、 路德维希〃布伦坦诺等。讲坛社会主义对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 大同社会论:【劳保版 p91】产生于公元 500 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孔子在《礼记〃礼运篇》 中首先提出并描绘了“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另外其思想涉 及政治、经济、生活、生产等方面,更包含了丰

2022年某区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考核办法附具体任务分解表

2022年某区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考核办法附具体任务分解表

2022年某区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考核办法附具体任务分解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关于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为建设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现制定2022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考核办法如下:一、考核对象各镇(区、街道)人民政府(管委会、办事处)。

二、考核内容、办法(-)社会保险工作,100分1.考核内容:(I)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参保。

(2)居民养老保险参保。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2.计分方法:(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参保(55分)2022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参保考核“城乡居保转企保”,该任务主要考核“新增城乡居保转企保数”和“已转企保人员续保数”两个要素。

①“新增城乡居保转企保数”(指2020年城乡居保缴费人员中在今年转参加企保的人数)(20分):2022年12月20日前完成任务得20分,未完成按比例扣分,未达85%不得分。

②“已转企保人员续保数”(指2021年认定的“城乡居保转企保” 人员中2022年续缴企保费满6个月的人数)(30分):2022年12 月20日前完成任务得30分,未完成按比例扣分,未达85%不得分。

③位次考核(5分):按“已转企保人员续保数”完成率对镇和主功能区分别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主功能区得满分,其后的主功能区依次递减0.5分;排名第一的镇得满分,其后的镇依次递减0.25分;未达85%不得分。

(2)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0分)①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0分):2022年12月20日前完成全年居民养老保险任务的得10分,未完成的按比例得分。

②缴费标准位次考核(15分):对完成全年居民养老保险任务的,按选择1800元及以上标准的缴费人数与市下达的任务数之比,对主功能区和镇分别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主功能区得满分,其后的主功能区依次递减1分;排名第一的镇得满分,其后的镇依次递减0∙5分。

第四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

第四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

( 3)
H: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该公式是公式2的的进一步推进,用以测定国民经济的 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 的劳动收入未能得到基本保证,影响劳动者积极性甚至引 起劳动者反抗;这一比重过高,资金积累减少,影响生产 和扩大再生产。
将公式2和公式3结合在一起,得出:

②医疗保健保障不足,人口的身体素质降低,影响国民身 体素质提高; ③教育包括再就业培训受到影响,制约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和科技发展。

四、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如何研究支出结构? 思路: 根据研究目的,首先需要分组,其次根据研究的需要, 分项目计算有关比重;最后,对有关数据做出说明,得出 结论。 分组:
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衡量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范围基本含义公式微观层次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收益给付社会工资水平之比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收益给付社会工资水平之比政府角度社会保障支出政府财政支出宏观角度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学术界广泛使用反映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

2.S最小值的确定(min)
关键是确定Q的最小值。
Qmin=0.6Oamin+0.03Fmin+Emin+Jmin+M min 在涉及到相关指标Oa、F、E、J、M最小值的确 定时, Oa、F根据实际测定,其它参照国际经验 的最小值确定。

例如 我国1990-2000年的人口数据
1990 27.69 66.74 5.57 2000 22.89 70.15 6.96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理论

社会保障供给条件是决定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水
平的因素。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障的供给条件, 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具体分析, 社会保障供给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内 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基金 增值能力、国有固定资产的数量、社团和民间捐 赠等。

《社会保障学测评作业分解复习进程》

《社会保障学测评作业分解复习进程》

判断(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标记未做1、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 实物补助”方案。

(1分)标记未做2、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并于 2004年1月 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

(1分)标记未做3、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合作医疗的资金应该是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费以及省、市、 财政补贴。

(1分)标记未做4、日本共济年金的金额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收入比例年金,二是职业加算年金。

标记未做5、早在17世纪前,瑞典就有了社会福利制度的萌芽, (1分)B、 错误A 、正确B 、错误1日实施,这是中国第A 、正确B 、错误县各级政府的B 、错误1分)当时主要是由天主教会负责对贫民的济贫事业。

标记未做6、慈善事业搞募捐的最基本原则是自愿。

( 1分)标记未做7、实行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1分)9、日本国民年金的保险对象是针对全体日本国民,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据法律必须加入 的被保险者;另一种是可根据本人意愿,自愿参加的被保险者。

(1分)正确标记未做A 、正确B、 错误A 、正确B 、错误10、实行扩面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的城市是广州。

(1分)判断(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标记未做1、英国规定劳动者一年内必须缴纳保险费26周,并且上一年度已经缴费50周,才能享受疾病津贴。

(1分)2、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1分)正确A、r C 错误B、标记未做3、实行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日本。

(1分)C:正确A、a错误B、标记未做4、无过失补偿原则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1分)标记未做5、在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某些特殊保障(标记未做6、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并于 2004年1月1日实施,这是中国第 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

(1分)标记未做8、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一样, 不存在保障待遇标准化问题, 遵循的是 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原则。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43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及 存在的问题
1、水平:(1992年)
• • • 小口径:5.09% 中口径(包括住宅投资)。11.53% 大口径(包括住宅投资及价格补 贴):12.73%。
44
45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 否,理论界存在着许多争论
虽然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并不能从 根本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同世界 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然而从 我国的实际经济水平来看,发展到目前这
加上两次大战的创伤,导致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稳定、
安全的保障制度。而且富足小国的特殊国情也使之 成为可能。
13

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
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过多介
入,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的侵犯。因此
美国至今没有建立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
包罗万象的完整社会保障体系,这在表
面上是与其强大的经济不相符的。
40
2、我国社保支出统计口径尤为复杂:
①分散管理,体系不健全;
②转轨时期,缺乏统一认识
确定我国统计口径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纵比:反映发展状况 ②横比:与国际接轨
41
3、我国社保支出的统计口径
• 按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进行:
• 据社保支出的承担主体,确定每一主体的
支出口径属于社保范畴的部分,加总国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方法有很多,基本方法包括实
证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
33
1、实证分析方法
• 主要基于历史资料对社会保障水平做出
评价。 • 根据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状况及影响因 素的分析,可以相对分解出社会保障因
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而判断社会保
障水平是否适度以及适度的水平。

社会保障学 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学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答: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福利性答:福利性作为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指的是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

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

如果社会成员用同样多的钱购买同样多的服务,它运用的便只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原则;如果社会成员用大量的钱购买了小量的服务,这种交易便构成了对购买者的价值剥削;如果社会成员用低于服务的价格购买到了这种服务,便含有了福利性的因素在内。

因此,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3.刚性发展答:刚性发展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是指社会保障的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是逐步提高的。

社会保障制度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

4.普遍性原则答: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

普遍性原则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从而被许多工业化国家所认可,并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等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

1.慈善事业答: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上的一种民办社会救助事业,它以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各界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为组织基础,以大众参与为发展基础,在实践中,慈善机构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从而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

第6章 社会保障理论思考

第6章 社会保障理论思考

国家利用社会保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规模越大,对收入分配的干预越强,
社会收入就越接近公平。 e.g.北欧诸国 再分配的力度和规模大小
Page 30
3.第三次分配
是指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出于个人自愿,在习惯和道德的影响下 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形成慈善公益基金,然后再资助那些需 要帮助者。
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
Page 36
三、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两者之间互相联系、相互 影响甚至相互制约。 1.社会保障促进就业 (1)让劳动者渡过难关,融入社会,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
(2)职业和技能培训。
(3)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和信息对称性,减少就业壁垒和摩擦性失业。
▲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第三次分配则追求社会协调与
和谐。 缺乏稳定性常常成为制约第三次分配发展的因素。
Page 31
第5节 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
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
1.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以 及在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其封闭性和板块性阻碍了劳
Page 3

第1 节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社会保障领域也不例外。 一、公平与效率的理解 (一)对公平的理解 公平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理想,并不是一个纯经济学的概念, 而是一个涉及个人价值判断在内的社会学和伦理学问题,它不仅存在于社会收入 的分配中,而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回顾影响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収展的两大流派page1418世纪下半叶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和看丌见的手李嘉图马歇尔等丰富完善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有效需求丌足原理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自由主义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青木昌彦市场增迚论认为政府政策的职能在亍促迚戒补充民间部门的协调功能page15一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运劢完全理性完全信息丌存在外部性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题型:1、单项选择(10) 2、多项选择(20) 3、简答 4、名词解释 5论述(五根支柱)1、社会保障(1)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期基本生活的制度。

(2)功能: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②经济发张的助推器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1)含义: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3)内容:A、老年社会保险 D、工伤社会保险B、医疗社会保险 E、生育社会保险C、失业社会保险 F、残障社会保险 G、死亡社会保险3、社会救助:(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1)含义: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2)对象:①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②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③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3)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4、社会福利:(1)含义: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稳定和安全机制,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它们分别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

本文将对这三大理论流派进行述评,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由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同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理论介于自由放任主义和全面干预之间,强调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由威廉· Beveridge等人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

这种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公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代表人物包括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该理论主张社会保障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以保护个人自由和经济活力。

这种理论强调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通过市场机制来获得相应的保障。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角色,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

但是,这种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

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简答题、论述题

《社会保障》简答题、论述题

三、简答1.为何说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需条件?P392.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及改革方向P21-22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记是什么?P19-204.简要说明社会救援,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系统中的地位.P51,P97,P1435.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P11-136.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P40-427.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P2308.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和渠道是什么?P2329.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及方向是什么?P24310.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6911.目前主要的社会保障管理系统有哪些?P272-27312.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P279-28213.社会保障水平的限制要素及其特点.P25314.如何测定和评论社会保障水平?P256-2581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要改革?P2416.经济系统转型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长进行了哪些改革?P211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及举措.P24-2518.简要说明公正与效率的关系.(见答案)19.社会保障中政府和市场各应起什么作用?(见答案)20.简要说明老年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P18221.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资格与条件.P5922.发达国家老年福利的主要内容.P14523.外国发展老年健康保障的基本方式.P18524.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P19025.我国乡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P5826.我国目前乡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P5827.现代就业制度的基本构成 . (见答案)28.各国规定的享受失业保险的必备条件中,共同重申了哪几个方面 ?P7529.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见答案)30.医疗社会保险有哪些主要特点?P6731.目前国际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举措.P6932.为何要推行个人医疗帐户和社会兼顾基金相联合的员工医疗保险制度?P6933.工伤保险待遇给付内容有哪些?P8234.改革前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P8335.新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P8536.妇女小孩社会保障的作用 .P20137.我国女员工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究方向有哪些?P92-9338.妇女小孩社会保障的作用 .P20139.社会优抚的地位与作用有哪些?P16840.社会优抚的内容 .P16341.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见答案)42.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P19643.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P19144.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P19845.员工福利制度的性质与特点。

第六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六章 社会保障水平

•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这是国际上通用 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的主要指标。其原因是: •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更能准确地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总体 状况。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能够从总体上 集中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中社会保障支出的状况和水平 。 • 第二,在实际统计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数 据比较容易获得,有利于广泛应用。 • 第三,它是一种国际通用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获得的数据及其分 析结果,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其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横向和纵 向比较。因此,国内学术界也普遍采用这一指标作为社会保障水 平的主要测定指标,通常都是在这一指标值的意义上使用社会保 障水平概念。 •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保障水平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指标来完整描 述的,不应把社会保障水平简单地等同于社会保障水平主指标。 即使各国用于社会保障的国民经济资源的比重相同,由于各国的 经济社会结构、人口结构与规模不同,社会保障体系千差万别, 每个居民平均获得的社会保障金额可能并不相同,实际的社会保 障效果也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在具体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社会保 障水平时,除了考虑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 还应考虑人均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与社会保障 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这样才能对该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 的实际水平作出客观全面的判断与评价。
• 5、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 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探索出社会保障制度与其 外在环境要素之间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立健全中加以运用。具体地说,社会保障水平具有下列功能 和意义: (1)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并进行国际、地区间的 比较,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 律。 (2)通过增加设置不同的控制变量,可分类计算出一种社会 保障制度内部各行业、各地区甚至各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水 平子指标,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促使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 合理化与内部优化。 (3)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社会保障制 度自身运行与其经济、社会效应的分析,确定社会保障适度 水平,评价社会保障运行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 控制。 (4)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与社会保障自身发展趋势、社会经济 发展趋势相结合,可以建立起“社会保障警戒模型”,构成 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核心,用于预测社会保障的未来趋势, 避免出现社会保障的财务危机,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与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良性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把GDP分为两块:
1、劳动生产要素投入而产生的总量; 2、由资本投入而产生的总产量。
条件4:
依据社会保障水平要达到“保护与
激励相统一”和“与国家生产力水 平相适应”的目的,设定社会保障 水平是否适度的判定标准。
(二)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关系
把“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工资收 入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要 素按其内在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依 次看其前者占后者的比重如何,怎样 的比重才算合理,才能保证国民经济 的健康发展。 最后,把两个合理的比重系数相乘,
(一)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假设条件
条件1:
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总基数,社
会保障总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条件2:
从社会保障资金供给角度分析社
会保障水平,主要说明社会保障 支出水平在怎样一个度内才能适 应国民经济供给能力
条件3: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
面对市场再分配领域失灵的问题, 政府要干预,但,干预程度的深 浅关系到效率与公平问题,关于 干预的“度”的问题,就是社会 保障水平高低的问题,也就是本 章要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
在最微观的层次上: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
高低程度,可以用受益给付与社会工资水平之比来测 量。
(—)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假设条件和数理分折
社会保障负坦系数分析的主要理论依 据之一是人口结构理论。
社会保障负担系数主要是计算劳动力人
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及其创造的总产值 所能供养和资助的抚养人口比重数,其 主要理论依据是抚养比,其中包括少儿 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 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 动年龄人数之比。它表明,从整个社会 来看,每100名劳动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 人口
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就是保持社会保 障的“需求”和“供给”在适度水平上的平 衡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模型
一、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数理模 型
社会保障体系从表面看只是对社会弱
者和失去劳动能力者的照顾,但从更 深层次上看,它直接进人国民经济运 行体系,具体讲直接进入国民收人再 分配体系和劳动力供需体系
条件1:
社会保障支出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
利、社会优抚支出组成、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 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
条件2:
养老保险支出占工资收人总额的比重,由老年
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两 个变量之间引入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 进而推导出负担比重系数公式和劳动生产要素分 配比重系数模型公式,这样逐渐把社会保障水平 研究引向微观和深入。
二、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数理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模型公式由负担系数 模型公式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模型公 式的乘积组成。 只要分别找出负担系数和劳动生产要素分 配系数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数据,并分 别求出这两个系数的合理数值即适度值, 二者的乘积就是社会保障水平“度”的具 体数量界限和范围。
从政府(中观)的角度看: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
在最宏观的层面上: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它反映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 发展的深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书是使用宏观层面上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一概念
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宏观性、整体性指标:反映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社会保障具有的份额和现实的保障水平。 相对性:社会保障水平是相对于国民经济发 展程度而言的。 质与量相统一: 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 之分,具体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费用总额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 “不适度”之分,具体衡量标淮是社会保 障费用支出是否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 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比重过低,不能保障老年人等的基本生
活 比重过高、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容易造成养懒人
(2)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 否正常进行:“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
公式中,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系数,又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 例系数。
经过推导与组合,我们就得出社会保障水平“度” 的测定或数理分析模型即公式:
公式的分解
(1)“社会保障支出”占“职工工资和农 民收入总额”(称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公式中,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 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 比重系数;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社会保障支出”占“称工资收入总额” 的比重作为一个指标用以测定社会保 障支出份额能否既保证公民的基本生 活又激励劳动者积极去劳动。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供需制约条件
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离不开现实的国情和 条件、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
1.社会保障需求条件
保障规模(退休人数、失业人口数、贫困人口数)
保障项目(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给付水平(贫困线标准,养老金替代率) 给付条件(退休年龄、缴费年限)
2.社会保障供给条件
依据人口零条件下的人口金字塔,设定人 口平均寿命最高达85岁,这样我们把人门 总量按5年一组分为17段,共85等份,内含 三个人口层次即少儿段、劳动力年龄段和 老年段。依据公式求得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为30.5%、少儿人口比重为16.5%, 劳动力人口比重为52.9%。 人口零条件:指人口出生数和死亡数相等, 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为零,从而人口规模 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
即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
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与合理的“工 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系数相乘。就得出适度社会保障水平 的比重系数。
(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宏观意义上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指标和公 式: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公式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 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