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设计图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教学设计与流程图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教学设计与流程图新安街道刘家尧学校辛国欣一、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高年级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通过顺迁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并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更易给他们直观的体验,反馈也更及时有效,因此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说出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能力目标]3、会通过操作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扩大缩小的规律,并推导出基本性质。
4、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6、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7、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难点: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运用性质解决问题解决措施: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相关软件;三张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纸片、剪刀、水彩笔等。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以分数大小相等为基础的。
两个分数大小相等,学生容易联想到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等。
为此,就需要课件先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了解1/2、2/4、4/8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大小是相等的。
接着研究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要学生一下子说明道理比较困难,就需要一步一步分析,最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本节课的思路是: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
教学设计,流程图,板书,反思 - 郑晓梅

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完成情况及反思新课引入一.元素与人体健康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家搜集食品或者药品的标签,让大家大家都带来了吗?整合前置作业,请四名同学给大家展示带来的标签中含有什么物质,其中含有什么元素,这些元素含量缺乏过过多对人体有哪些影响,生活中吃什么食物能补充碘元素、钙元素、铁元素等。
通过搜集标签,查阅资料,知道元素存在于身边的物质中,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前置作业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全班同学高质量完成前置作业,课堂同学积极参与,对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理解的非常好。
探究新知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不仅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物质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中。
(展示ppt)观看幻灯片,知道元素在人体、在地壳、在海水种的分布及含量多少让学生知道元素存在与所有的物质中。
全体学生理解并记住。
三.元素与元素符号什么是元素?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同一类原子,,为这么这么说呢?教师:钠原子核钠离子的质子数都是11,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同样道理,氯离子和氯原子也属于氯元素。
(展示ppt)观察粒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出:同一类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比较总结出: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微观到宏观,归纳总结出元素的定义。
并解析: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反复的练习。
元素符号有什么含义?展示Cl、O、3Mg做练习题巩固(ppt)回答Cl、O含义,总结出元素符号含义有2个,表示某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幻灯片展示,通过归纳法,总结出元素符号含义。
类比归纳,练习题元素周期表有什么信息?(电子白板同时展示)看书143页,观察,并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为同学解读:“通过图片颜色深浅及元素名称偏旁等两个角度给元素分类;元素周期表每个方格含义;并观察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的作用
“教学流程图”顾名思义是关于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它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其作用在于:
——它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
——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
二、常见的图例有
课题《再现与表现》(高一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过程: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体育教学流程框图设计

铁西区大西街小学 刘长文框图设计:本课设计的目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跨跃式跳高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练习与体验。
第一环节通过准备活动为新授做身体准备。
第二环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跨跃式跳高。
第三环节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
设计说明:铁西区大西街小学 刘长文框图设计:本课设计的目是使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提高学生起跑的能力。
第一环节通过健美操为教学做身体上的准备。
第二环主要是指导学生练习,基本掌握蹲踞式起的起动作要领。
第三环节通过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设计说明:铁西区大西街小学 刘长文框图设计:本课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学生跳的能力。
第一环节准备活动为学生做身体上的准备。
第二环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和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
第三环节通过练习锻炼学生跳跃能力。
设计说明:铁西区大西街小学 刘长文框图设计:本课设计的目是使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50米跑的动作要领。
提高跑能力。
增强学生灵敏、果断、耐久等运动素质。
设计说明:铁西区大西街小学 刘长文框图设计:本课设计的目是让学生基本掌握仰卧起坐的动作要领。
提高学生腰腹力量。
第一环节通过准备活动使学生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以免受伤。
第二环节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节动作要领。
第三环节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仰卧起坐的动作技能。
设计说明:框图设计《跨跃式跳高》教学流程图铁西区大西街小学刘长文框图设计《蹲踞式起跑》教学流程图铁西区大西街小学刘长文《蹲踞式跳远》教学流程图铁西区大西街小学刘长文《50米跑》教学流程图铁西区大西街小学刘长文框图设计《仰卧起坐》教学流程图铁西区大西街小学刘长文。
教学流程示意图

新课改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与教开拓新思路作者:阎润玲在中小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把重点传授学生计算机知识转移到重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原课程纲要中只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还在各模块内容标准中进行了具体表述。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与应用。
然而,“过程与方法”本身,并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最多只能是学习的途径、内容或要求。
此外,从教学目标论的视角看,这只是将能力目标进行了分解,分解成“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
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相比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开设是信息时代的需求。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素养正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它主要着眼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信息教育基础性为主,对中小学生进行常规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以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教学课程设计流程图

教学课程设计流程图教学课程的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教学课程设计流程图。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在这一步,教师需要明确所要教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将其具体化为可实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可衡量的,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评价教学效果。
第二步:分析学情和教学环境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环境。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了解。
教学环境分析包括教室设施、教材选择、教学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分析学情和教学环境,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结果,教师需要确定所要教授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要求来选择,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
第四步: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
此外,教师还需要确定评价方式,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测试、作业、讨论等多种形式,既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第五步:实施课程设计在完成教学课程设计后,教师需要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六步:评估教学效果教学课程设计的最后一步是评估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分析学习成绩等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
多种教学或学习模式操作流程框架图(供教学设计参考)

多种教学或学习模式操作流程框架图(供教学设计参考)第一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也叫“抛锚式”)(一)(五)(九)语文《田忌塞马》(二)情境设疑形成问题自读自悟发现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品读感悟突重解疑协作实验探究解疑形成解释初步解疑读中悟法反思创新拓展探究深化理解巩固练习使用新知语言积累迁移使用总结评价归纳小结归纳小结反思评价创作文稿实行内化(二)(六)(十)语文《蝴蝶王国》自读自悟发现问题初读感知表意理解名言激趣情境导入网上搜索质疑解释深读探究内涵理解自学课文引发质疑品读感悟突重解难精读研讨整体理解协作讨论自主解疑读中悟法反思创新点读拓思重点理解深入探究发散交流语言积累迁移使用品读悟情创新理解自主评价归纳小结创作文稿实行内化(三)(七)(十一)自然观察课揭疑质疑引发动机引导观察交流讨论观察启思发现问题初步探究实行假设点拨导思尝试判断质疑问难猜想假设深入探究寻求答案范文引路修改片断网上检索收集资料实行辨析检验新知使用新知写作训练协作讨论实行论证应用练习拓展新知展示成果深化理解反思评价加深内化自评互评归纳小结(四)(八)语文《田忌赛马》(一)(十二)语文创设情境设问激疑情境导入引发问题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观察感知发现新知初学课文粗知情节网上检索释疑解难讨论辨析获得结论网上探究初解疑问品读感悟掌握重点梳导归纳整理系统深入探究阅读感悟读中感悟反思创新巩固开拓迁移创新协作探究再生问题语言积累迁移使用相互交流归纳小结创作文稿实行表达相互交流评价小结(十三)数学探究课(十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发现问题)分工合作收集信息启迪质疑积极思维(提出假设)应用数学处理信息调控过程协作交流(检验是非)分析信息反思小结协助归纳自主解惑(获得结论)辅导应用获得成功(反馈纠编)(十四)数学《找规律》(十九)联系生活初步感知观察启思发现问题引导观察辨析感悟质疑问难猜想假设拓展应用巩固提升上网检索理解过程总结评价加深理解协作讨论实行论证展示成果展开交流自评互评归纳小结(十五)数学(二十)《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情境启疑提出假设情境激趣引发思维收集资料分析论证网上探究协作交流形成解释展示结论拓展交流强化练习自评互评反思小结全班交流总结评价(十六)(二十一)揭疑质疑引发动机提出问题初步探究实行假设设计方案分析推理寻求答案检索资料深入辨析验证新知分析证据应用练习拓展创新形成结论反思评价加深内化交流验证反思评价(十七)(二十二)自然自主探究式观看情境激发兴趣构成问题提出假设阅读课文自学词句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发现结果获得结论上网检索自学拓展发散应用归纳小结想象发散实践应用自评互评归纳小结第二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模式)(一)(六)(生活与劳动)情景引入引发问题提出创作任务任务导向认领任务形成创作方案明确问题探索解疑完善创作方案集体讨论再生问题实行创作活动探究新知延伸问题评价创作成果网络操作感悟体验(二)(七)数学《年月日》明确目标认领任务揭示课题提出任务依据任务探究问题明确目标上网探讨协作讨论深入质疑自主解疑初获答案探究新知延伸问题深入探究发现新疑网络突破提升理解再次上网寻求规律评价交流总结归纳达成任务归纳小结(三)(八)任务驱动自学设疑揭示课题明确要求指导研究寻求学法任务驱动探索新知求证解疑意义建构协作讨论深入探究反馈交流总结归纳展示成果集体交流练习应用拓展创新反思评估巩固内化(四)(九)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任务驱动探索新知任务驱动探究新知协作讨论深入质疑协作讨论深入质疑展示成果集体交流展示成果集体交流练习应用拓展新知练习应用拓展新知反思评估巩固内化反思评估巩固内化(五)(生活与劳动)(十)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情境导入引发问题尝试操作产生疑问交代任务明确目标指导自学讨论质疑独立探究理解过程操作练习反馈纠错协作探讨再生问题规范操作掌握方法探究新知延伸问题评价迁移归纳提升集体交流感悟体验网络评价归纳小结第三种情境引导探究模式(一)情境引导式(语文导读)(六)情境引导式(语文导写)情境引导激发兴趣情境展示引导观察网上搜索对照阅读点拨启思试写片断情境启迪自学领会范文引路修改片断情境展示交流体验再看情境实行写作反思评价集体小结重点交流评价小结(二)情境实践式(七)情境探究式情境激趣情境启示发现问题学习课文尝试推断初作假设参观调研网上搜索验证假设网络展示深入情境获取结论发散练习发散练习评价小结小结归纳(三)情境交际式(八)情境驱动探究式(自然)情境激趣情境提示引出任务句型学习领受任务寻求方法听读训练网上探究情境点拨协作上网领悟原理作出结论交际应用展示交流评价小结小结评价(四)情境创新式(九)情境自学式情境启思观看情境激发兴趣质疑问难阅读课文学习词句猜想假设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协作讨论上网检索自学拓展获取结论(应用)想象发散实践应用总结评价自评互评归纳小结(五)情境一虚拟实验(自然)(十)情境实践式虚拟情境激趣质疑情境激趣揭示问题梳理归纳课文学习网上探索初获结论参观调研动手操作虚拟实验网络再观集体交流指导实践发散练习小结归纳第四种协作探究模式(一)问题协作解决模式(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模式情境启思发现问题布置任务明确目标梳理问题实行假设领受任务分工准备小组上网分工搜索小组上网探究验证合作讨论论证解疑整理材料准备交流形成共识展示成果集体交流质疑答辩集体交流小结评价形成共识归纳小结(三)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模式(四)自主协作探究模式情境启示发现问题情境质疑猜想假设小组讨论协作解疑分工准备上网探索角色扮演集体交流协作讨论集体交流再提问题实行答辩练习应用评价小结形成其识归纳小结第五种创新学习模式(一)(二)数学情境启思揭疑质疑情境设疑引发兴趣假设推断检索解疑网上浏览尝试解题想象联想发散聚合(应用练习)小组讨论获取结论展示交流评价小结全班交流形成共识应用练习发散创新再次交流小结评论(三)情境导入质疑问难猜想假设网上探究情境验证析疑解难再看情境促动想象发散拓思聚合创新集体交流小结评价第六种审美教学模式(一)(二)创设情境发现美情境欣赏产生兴趣欣赏美尝试模仿上网浏览探求美想象创造学习仿作模仿美协作设计想象创作创造美展示交流汇报成果展示美小结评估总结交流评估美(三)(四)情境欣赏创设情境诱导好奇形象感知感官接受激发兴趣想象创作边赏边练增强体验创新实践积极发挥展示个性小结评估。
流程图教学设计

流程图教学设计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落花生》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包含内容:依据时间顺序表述教学环节、技术使用。
第一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展示花生的内容。
第二环节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查字的能力。
第三环节设计意图:达成目标4,梳理落花生从种-收-尝-议,加强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真拆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四环节设计意图:进行检测,巩固所学。
及时进行读写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作者借物喻人、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第五环节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后练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七年级上册 Module 6Unit 1 Where does it live?单位:寿光市圣城街道一中作者:马爱华一、设计思想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中,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
同时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三点:一、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和多媒体,使用大量的有关动物的英语视频、图片,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帮助学生简化知识。
二、整堂课设置了多个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这些环节,能听懂有关动物的小篇幅听力。
这也是对个人评价的一种方式。
三、使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
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气氛高涨,竞争激烈,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并且培养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分析教学内容:Where does it live?是初一英语上册(外研社)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Unit 1的内容。
本课属于听说课。
它以动物为话题,以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的提问为引线,引出Where does it live?Does the bear eat meat? Does the tiger eat bamboo? No, it doesn’t.等句子,也就是本模块的主要语法。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动物的基本词汇,听懂介绍动物的句子和对话。
难点是掌握一般现在时的单数第三人称的疑问句的用法。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不少有关动物的单词。
对一般现在时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完本课后学生应该对一般现在时的单数第三人称的一般现在时的提问有些了解。
但是,受母语的影响,汉语的动词和时态在表达时没有多少变化,但英语不同。
教学设计方案(后附教学流程图)

《三峡之秋》教课方案方案一、教课内容:《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描绘的是中秋这天从清晨到夜晚三峡风景的变化,本文作者方纪准时间次序,对同一光景的变化进行精心描述,令人不由沉醉于祖国的山川美景中。
学习本文,既让学生遇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育审美情味,又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表达顺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剖析:因为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南方乡村的孩子,平常到外处旅行的时机较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本文内容关于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
但跟着近几年学校、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好多学生已拥有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关于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很浓,因此,只需作适合指引,学生经过上网查阅,对三峡的风景、风土人情也会有所认识,这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怎样指引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觉美,在不停找寻美的过程中激发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爱生活,创建美的热忱这是教课本文时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1、把讲堂教课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研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尊敬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课文设计成旅行的形式,鼓舞学生选择喜爱的句段学习,尊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感觉,鼓舞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学习收获。
2、培育学生研究性阅读和创建性阅读的能力,以文本为依靠,指引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3、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着重课内与课外的密切联合,着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培育学生优秀的信息修养,培育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读懂课文,品尝要点词句,领会三峡秋季光景从清晨到夜晚的不一样特色;(2)学习作者准时间的次序,抓住光景的特色进行察看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诵,经过感情朗诵,感觉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1)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喜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研究的内容,选择展现的方式,提升学习的技术和表现自我,沟通表达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学流程图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学流程图一、前言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应该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程思想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体现“统筹兼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智力开发;2. 逐步由简入繁,由易到难,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考虑学生的兴趣、思维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4. 应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5. 教学评价和教育质量也是教案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教学流程图设计(一)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图共分四个步骤:引入、讲解、练习、巩固。
1. 引入:启发学生兴趣,提醒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多采用“情景渗透”、“预习导入”等方式。
2. 讲解:通过表格、图表、图像等形式讲明对应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借助教师的引导逐步进行知识桥梁的建构。
3. 练习:通过训练等方法重复练习,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解,提高数学运算技能,最后再深入学习和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4. 巩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和总结,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案设计重点1. 教材选择:必须选择科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适合学生认识和接受的教材,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
2. 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教学目标,科学、合理、严谨、可行地设置教学内容,包括内容数量及内容难度的配合。
3.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方向、作业难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学法则,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流程图的实例1.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浏览一则有关数学的新闻时,去思考数学的含义和运用,出示各式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中寻找每个形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教师教案的流程图模板

教师教案的流程图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 描述: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XX专业学生,学生应具备基础XX知识及XX 能力。
三、授课时间- 课时:2课时(90分钟)- 具体时间:第XX周,星期XX,第XX节至第XX节四、授课教师- 姓名:XXX- 职称:XX级教师- 教学经验:具备XX年相关课程教学经验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掌握XX知识点,理解XX概念;- 学生能运用XX方法解决XX问题;- 学生能通过实践,提升XX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XX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互动,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学会运用XX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对XX学科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XX知识点的讲解与运用;- XX方法的实践与掌握;- XX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 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XX方法的灵活运用与拓展;- XX能力的提升与迁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实际案例、新闻、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
-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和认知上的准备。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学活动:教师以清晰的逻辑和语言,配合PPT等多媒体工具,系统地讲授新课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概念解释、操作步骤等。
-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3、合作探究(15分钟)- 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或任务,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实验、调查等方式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实践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实例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17、《长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宏伟。
进程与方式:一、培育学生自主探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感受长城的宏伟气势和高大牢固,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二、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一、会利用网络搜索、挑选、处置和加工资源。
2、会利用论坛与同窗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
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牢固与宏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熟悉都是停留在感性的熟悉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切发掘。
在教学的进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硕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冲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一、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通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有必然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必然的自学能力;(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搜集有效的资料帮忙学习;(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窗进行交流。
2、学习者分组情况分组的原则: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分组依据。
学生按照自己能力、习惯和兴趣选择“稳健组”、“提高组”和“拓展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的作用
“教学流程图”顾名思义是关于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它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其作用在于:
——它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
——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
二、常见的图例有
示例:
课题《再现与表现》(高一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