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园林
0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0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0e32cba8b7360b4c2f3f647b.png)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观园林
1、《洛阳伽蓝记》
东魏时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 记》共五卷,按地域分为洛阳的城内 、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记述佛 寺七十余处,比较集中记灵运始宁墅
谢灵运(385-433年),会稽始 宁人,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在 晋宋易代的政治斗争中,他仕途坎 坷,于是放浪山水,纵情诗歌,为 当时文坛领袖,开文学史上的山水 诗一派。
3、谢灵运始宁墅
始宁为县名,大致方位在今 浙江省上虞市、嵊州市一带。 始宁墅始建于谢灵运的祖父谢 玄,因谢灵运的一首《过始宁 墅》诗而得名,传到谢灵运时 ,已经是一片具有相当规模郊 野山水庄园。
2、张伦宅园
张伦宅园是以大假山景 阳山为主景,掇山技术达 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够 把自然山岳的主要特征集 中表现出来。
园内高树成林,“足使 日月蔽亏”,还畜养多种 珍贵禽鸟。
2、张伦宅园
唯其小而又全面地体现大自然的山水景观,就必须求助 于“小中见大”的手法。这座伦宅园是中国园林从写实过 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代表性园林。
中外古典园林史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
1、石崇金谷园
石崇(249-300年),字季 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 南皮东北)人,大司马石苞 的幼子。晚年辞官后,在洛 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营建了 金谷园。
1、石崇金谷园
金谷园坐落在一片临河的、地形略有起 伏的自然山水之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 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 有从事生产的水碓、鱼池、土窟等,可见 是一座有一定生产和经济目的、园林化程 度比较高的庄园。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ff69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e.png)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与演进。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园林艺术迈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本文将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的研究,探讨这一时期园林艺术的特点、影响以及对后世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值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剧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艺术,对于传统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宫殿园林为主,展现了帝王的权势与财富;二是以私家园林为主,突出了士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追求。
在宫殿园林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建设主要集中在洛阳、长安、建康等帝王都城。
其中,洛阳的园林规模最大、风格最为独特。
以洛阳宫为代表的园林,通常采用“以殿为中心,凭借建筑和景物相互交融”的设计手法,展现了帝王的威严与荣耀。
洛阳宫中的九曲溪、玉华山、建章池等,以曲折多变的水景和巧妙布置的假山为特色,构建了壮丽的景观。
而在私家园林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更多地体现了士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追求。
这些私家园林通常以王羲之、左思、庾信等文豪的府第为代表,注重园林的意境烘托和文化内涵。
例如,王羲之的府第就以“懿园”命名,整个园林以自然山石、奇花异树为背景,加之温泉、池塘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相融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特点还体现在布局与构造上。
与前代的园林相比,魏晋南北朝的园林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园林的布局更加灵活多变,注重景致的曲折和错落。
同时,园林的构造手法也更加讲究,巧妙运用水、土、山石等自然元素,并通过园中建筑的布置与之相互衬托,形成了独特的园林美。
魏晋南北朝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密不可分。
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既继承了前代园林的基础,又在宫殿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追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也对后世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的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c78d157d7e21af45b307a8da.png)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关键时期)皇家园林1、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始建于春秋齐桓公——东周战国魏定都大梁—东汉末魏国曹操封邑邺城)曹魏盛产稻谷——北方稻米之乡铜雀园紧邻宫城铜雀台邺城之西(铜爵园)略具“大内御苑”性质军事坞堡,藏冰北面冰井台,南面金虎台——飞阁玄武苑邺城北郊离宫别馆,训练水军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偏安江南;邺城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建都之地后赵石虎铜雀三台高耸巍峨,一如旧观华林园城北北齐(仙都院)——(龙腾苑)规模最大,最著名“天泉池”——完整水系——五岳四渎桑梓苑规模较小御苑,种植桑树东魏南邺城扩建,于曹魏邺城之南,两倍后燕慕容熙龙腾苑引漳水周流城郭北齐高纬P126 仙都苑邺城西郊密作堂、贫儿村、城堡一说扩大城北之华林园五岳、四海、四渎开创性意义2、洛阳(魏——西晋王朝)曹魏魏明帝芳林园(西晋——北魏华林苑)“大内御苑”——当时最重要皇家园林中轴线景阳山西晋一仍曹魏之旧主要御苑华林园北魏P130 孝文帝(主张汉化——划时代的城市建设,奠定中国都城格局)魏晋洛阳城内城:铜骆大街。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的城市中轴线供水设施完善华林园主要大内御苑城市中轴线北端霓虹阁——高架廊道华林园:曹魏、西晋、北魏,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一定地位西游园千秋门以北宫城西半部较小的大内御苑3、建康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建都之地)图P133吴孙权太初宫显明宫西苑孙策的将军府改建太初宫之东(西池)太初宫之西朱雀航秦淮河上东晋建康宫(台城)宋——梁皇家园林新建、扩建、添改,梁武帝时极盛,侯景之乱破坏殆尽刘宋乐游园(北苑)藏冰梁华林园鼎盛时期陈华林园(东晋——陈)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台城北部干道——宫城——御苑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复道联系台城华林园●始建于吴,历经东晋、宋、齐、梁、陈不断经营,南方重要皇家园林●刘宋文帝东吴引玄武池水,利用水位高差,再流入台城南部宫城之中●梁鼎盛时期芳乐苑始建于南齐大内御苑芳桂苑燕雀湖东侧(桃花园)私家园林(主角)宅园、游憩园(城市私园)北方:北魏洛阳(学习健康)——里程碑北魏汉化冲觉寺张伦宅园邛岭洛河景阳山——土石大假山人工山水园写实写意相结合——造园创作方法的一次飞跃南方:南齐茹法亮园徐湛之园玄圃建康台城南齐武帝长子文慧太子园址较高叠山,山洞湘东苑江陵(今扬州)的子城中梁武帝之弟湘东王萧绎假山的石洞长达两百米刘勔造园宋,最早用石砌水池驳岸庄园、别墅(郊野别墅园)(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农业耕作的田园;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庄客、部曲的住地)西晋金谷园洛阳西北郊金谷涧(洛阳别业)天然山水园石崇,隐逸情调汉代遗风——高阁层楼潘岳庄园洛阳附近潘岳《闲居赋》东晋陶渊明庐山脚下谢氏庄园会稽郡始宁县南北两居《山居赋》规划布局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毗邻寺观单独建制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北朝(北魏)洛阳《洛阳伽蓝记》宝光寺西阳门外,御道北咸池景明寺冲觉寺西明门外一里御道北景林寺开阳门内御道东南朝(南梁)同泰寺建康东晋东林寺庐山东林禅寺—庐山上第一座佛寺简寂观庐山庐山上第一座道观其他园林新亭会稽近郊兰亭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多次挪移位置(东晋,会稽——清,绍兴)“曲水流觞”休禊活动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环境审美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环境审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38242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0.png)
园林的设计考虑四季变化,使每个 季节都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体现 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欣赏。
人文环境审美思想
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设计融 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诗词 、历史故事等,使园林成为文
化传承的载体。
意境之美
设计师追求园林的意境之美, 通过园中景观的布局和设计, 表达出一种特有的情感和氛围
虚实相映
园林中的虚实相映也是重要的审美思想之一。通过植被 、水流等元素的搭配和布局,创造出一种虚实相映、若 隐若现的视觉效果。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造 园技术
造园布局技术
01 02
自然布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追求自然之美,布局多以自然山水为蓝本,通 过巧妙地利用地形、水体、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天然野趣的意境 。
树木配置
园林中树木的配置也十分讲究。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的树种,如松、柏、柳、梧桐等,以营造出或幽 静雅致、或热闹活泼的氛围。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代 表作品及案例分析
代表作品一:金谷园
总结词:金谷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 名的园林之一,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 自然美景而著称。
3. 文化背景:金谷园是当时文人墨客聚 集之地,许多著名的诗篇和故事都与金 谷园有关。
山水园林的兴起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山水园林为主,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之中,强 调自然与建筑的交融和渗透。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将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使建筑与自 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影响
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对后世的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各 个时期的园林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园林特点
![魏晋南北朝园林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3b8699aa00b52acec7ca57.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她的六法其一就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一幅画的总的艺术效果与它的艺术感染力。
所谓“气韵生动”,就就是要求一幅绘画作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二就是“骨法用笔”,即绘画的造型技巧。
“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征;“用笔”指技法,用墨“分其阴阳”,更好地表现大自然的阴阳明晦、远近疏密、朝幕阴晴,以及山石的体积感、质量感等。
下笔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笔先”,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画完后又能作到“画尽意在”。
其三就是“应物象形”,即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等。
其四就是“随类赋彩”,即画家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观不同的对象。
我国古代画家把用色得当与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在画面上瞧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瞧到的就是“秾纤得中”,“灵气惝恍”的形象。
我国山水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这种“浑化”的境界,与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绿化、山水等色彩处理上的清淡雅致等要求就是一脉相承的,但自然中的景色入画,画的色彩就是不变的,而园林艺术的色彩却可以随着一年四季,或一天内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园林与绘画的不同特点,也就是绘画达不到的。
其五就是“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与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
我国历代绘画理论中谈的构图规律,疏密、参羡、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就是画论,更就是造园的理论根据。
如画家画远山则无脚,远树无根,远舟见帆而不见船身,这种简繁的方法,既就是画理,也就是造园之理。
园林中的每个景点,犹如一幅连续而不同的画面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瞧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这都就是藏露、虚实、呼应等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宜掩则掩,宜屏则屏,宜敞则敞,宜隔则隔,抓住精华,俗者屏之,使得咫尺空间,颇能得深意。
其六就是“传移模写”,即向传统学习。
园林魏晋
![园林魏晋](https://img.taocdn.com/s3/m/a0c831c2050876323112128e.png)
魏晋以来,士大夫标榜旷达风流,园林多崇尚自然野致,此时贵族舍宅为寺之风盛,佛寺中亦多名园。
北魏末期贵族们的住宅后部往往建有园林,园林中有土山、钓台、曲沼、飞梁、重阁等,叠石造山的技术亦己提高。
吴魏明帝起景阳山於方林园中,重严复岭,深溪洞壑,高山巨树,悬蒿垂罗,崎岖石路,涧道盘纡,景色自然。
于今,陵台城北隅,台城外,并种橘树,奇宫墙内则种石榴,其殿廷及三台,三省,悉劣植柳树,其宫南夹路,出朱雀门,悉种垂柳与槐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
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
如西晋石祟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
石祟,晋武帝时任荆州刺史,他聚敛了大量财富广造宅园,晚年辞官后,退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业”,即金谷园。
据他自著《金谷诗》:“余有别庐在金谷涧中,或高或下。
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田四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
又有水礁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说明石祟经营的金谷国,是为老年退休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并作为吟咏作乐的场所。
地形既有起伏,又是临河而建,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系,河洞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养鸡鸭等,真是游玩、吃喝皆具了。
北魏自武帝迁都洛阳后,大量的私家园林也随之经营起来。
据《洛阳伽兰记》记载:“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争,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
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
朱荷出池,绿萍浮水。
飞梁跨阁,高树出云。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洛阳造园之风极盛。
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
魏晋南北朝园林作品简介
![魏晋南北朝园林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2409884aeaad1f346933ffb.png)
魏晋南北朝园林(注:红色的为书上出现的。
)皇家园林1.铜雀台: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
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
曹操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并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
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至今传为美谈。
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
铜雀台大门内建有浮雕壁画墙,分别为魏武雄风、齐桓公筑邺、西门豹投巫、曹操筑三台、铜雀宴乐、文姬归汉等具有代表性的邺城成语典故。
曹操塑像高9.5米,象征着曹操九五之尊的地位,其手握佩剑,虎视中原,一派霸王之相。
2.华林园:课本P73左下。
3.芸林苑:课本P73左上。
私家园林1.北魏张伦宅园:“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
其中重岩复岭,嵚崟相属,深蹊洞壑,逦递连接,高树巨林,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
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行复直。
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从这些描述看来,张伦宅园的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已经能够把自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地表现出来。
它的结构相当复杂,显然是以土石凭籍一定的技巧筑叠而成的土石山。
园内高树成林,足见历史悠久,可能是利用前人废园的基址建成。
蓄养多种的珍贵禽鸟,则尚保持着汉代遗风。
此园具体规模不得而知,在洛阳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坊里内建造私园,用地毕竟是有限的,一般当不可能太大。
唯其小而又要全面地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就必须求助于“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
也就是说,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不能再运用汉代私园那样大幅度排比铺陈的单纯写实摹拟的方法,必得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
这是造园艺术的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2.茹法亮的私园:“(茹)法亮吴兴武康人也,刘武帝即位,为中书道士舍人……,势倾天下,广开宅宇,杉斋光丽与延昌殿相埒……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将一里,竹林花药之美,公家苑囿所不能及”(《南史·茹法亮传》);“广陵城旧有高楼,(徐)湛之更加修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efd6f12f60ddccdb38a094.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及建安文学、田园诗文、书法绘画都影响了园林的创作“。
魏晋美学为中国古典园林确立了思想基础,“天.人合一”思想真正运用于园林中,中国园林真正形成了自然山水园的风格,形成了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全盛的转折,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基础,同时对后世园林以及当代园林的发展都具有指导和惜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背景及园林作品和的分析,明确了其特点,并简要剖析了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转折期造园特点魏晋南北朝对哲学、美学、文化、文艺的变革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是精神觉醒和审美意识走向自觉的时代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个转折期。
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
园林由雄伟的宫殿建筑为主转向以秀丽的山水为主,开创了我国自然山水园的新局面,寺观园林开始出现,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这一- 历史阶段的年代断限为从曹王称帝(220年)到陈朝灭亡(589年),历时369年国。
这是一-段长达360多年的大混乱时期,受外族入侵后的残虐淫乱及动荡的影响,天下滔滔、人民遭殃,社会处于大分裂、大动荡、人口大迁移的状态。
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
文人知识分子由于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或厌世而荒荡,或遁世而醉心于自然。
老庄所标榜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现世的学说和儒学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玄学。
玄学是以“有无本末之辩”为中心形成的思辨哲学体系,它取代了两汉经学,同时本体论(内在实体的追求)取代了自然观(外在世界的探索)。
诗歌中描写山水风景的越来越多。
文人名士追求“顺应自然”,山水诗文大量涌现文坛,谢灵运、陶渊明等。
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美学
![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b7ffed03d8ce2f01662328.png)
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美学作者:余开亮来源:《决策探索》2019年第17期魏晋伊始,园林大量地进入中国文人的生活领域。
魏晋名士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在园林中展开了游山玩水、把酒咏文、艺术雅集、谈玄论道等诸多活动,构筑了一个以园林为载体的身心栖止之乡和生活美学世界。
园林山水生命情意魏晋名士率先以园林的艺术形式组合了山水,也以园林的生活方式彰显了自身的生命情意。
《世说新语·言语》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其中,“濠”“濮”二字取自庄子“濠梁观鱼”与“濮水垂钓”典故,意喻一种与鱼鸟同幽游、与自然同一体的回归生命本性的畅快之境。
在魏晋名士眼中,当下会心的园林山水、林木、鸟兽禽鱼不但给人亲和、亲近之美感,而且直接让人领会生命的适性逍遥。
正因如此,魏晋名士都喜欢置身园林美景当中,既游目骋怀于山水美景,又感受着生命的悠闲自在。
嵇康宅中有一棵茂盛的柳树,嵇康则在柳树四周凿池激水。
每到夏天,他就在柳树下时而遨游嬉戏,时而锻铁自娱。
潘岳在洛阳闲居之时,在自家园林中筑室穿池,养莳花木,并扶老携幼共游园林,感受喜气融融的天伦之乐。
孙绰在会稽东山因山倚林,修筑园林,并在居斋前细心地种了一株松树,独赏其一无用处的“楚楚可怜”。
谢安、王羲之、许询、支遁、李充等人在会稽都建有园林,这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经常在一起放情丘壑,有终焉之志。
陶渊明归隐的园田居,则有另一番自然野趣之美。
十余亩的园宅背山临水而建,八九间草庐有东轩有西庐;堂前罗列着扶疏的桃李,后檐种植着成荫的榆柳;东西则是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诗人在躬耕之余,时而看白云出岫、倦鸟飞还,时而手抚孤松、看夕阳将下,时而采菊东篱、见悠悠南山。
魏晋名士步入园林,让自身化进了天地宇宙,从而成为一幅天人合一的写意画卷。
酒香园林诗意源地感受园林景致之美,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还离不开酒和诗文。
王恭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古典园林史
![古典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036efe8d71fe910ef12df813.png)
魏晋南北朝园林风格简述Garden style of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乔宇(11级园林双语S班学号:110312781)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公元589 年)是中国园林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及建安文学、田园诗文、书法绘画都影响了园林的创作。
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园林;风格;自然;美学;文化Abstract: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D 220 to ad 589 years) is a turning perio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China garden.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this period, as well as the Jianan literature, pastoral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affecting the garden creation. The split of social unrest and political not imprison the thought of people, gardening activities commonly active during the emperor to the nobility of this particular populatio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s flourishing,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the royal temple garden, private, three main types of common progress situation.Key words: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yle; Natural;Esthetics; Culture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南京地区魏晋时期皇家园林的寻踪
![南京地区魏晋时期皇家园林的寻踪](https://img.taocdn.com/s3/m/d5565fd8ad51f01dc281f137.png)
南京地区魏晋时期皇家园林的寻踪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道、释、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已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一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关键词:建康南京魏晋皇家园林一:魏晋时期园林产生的背景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
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巳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接至惟—的功能。
游赏的内容主要是追求视觉景观美的享受,虽然已有迹象通过景观美来激发人们的寓情于景的感受,但毕竟尚处在简单、祖浅的状态。
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
其中的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
构山要重岩覆岭、深溪洞壑,崎岖山路,涧道盘纡,合乎山的自然形势。
山上要有高林巨树、悬葛垂萝,使山林生色。
叠石构山要有石洞,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
同时又经构楼馆,列于上下,半山有亭,便于憩息;山顶有楼,远近皆见,跨水为阁,流水成景。
这样的园林创作方能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二:建康及其宫苑的形成建康,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除西晋灭吴至东晋立国的37年以及梁元帝迁都江陵3年之外,作为首都共历时320年。
东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吴郡的地方割据势力孙氏逐渐强大,公元221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与魏、蜀成三国鼎立之局面。
魏晋南北朝园林作品简介
![魏晋南北朝园林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f39650c0740be1e650e9a43.png)
魏晋南北朝园林(注:红色的为书上出现的。
)皇家园林1.铜雀台: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
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
曹操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并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
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至今传为美谈。
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
铜雀台大门内建有浮雕壁画墙,分别为魏武雄风、齐桓公筑邺、西门豹投巫、曹操筑三台、铜雀宴乐、文姬归汉等具有代表性的邺城成语典故。
曹操塑像高9.5米,象征着曹操九五之尊的地位,其手握佩剑,虎视中原,一派霸王之相。
2.华林园:课本P73左下。
3.芸林苑:课本P73左上。
私家园林1.北魏张伦宅园:“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
其中重岩复岭,嵚崟相属,深蹊洞壑,逦递连接,高树巨林,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
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行复直。
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从这些描述看来,张伦宅园的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已经能够把自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地表现出来。
它的结构相当复杂,显然是以土石凭籍一定的技巧筑叠而成的土石山。
园内高树成林,足见历史悠久,可能是利用前人废园的基址建成。
蓄养多种的珍贵禽鸟,则尚保持着汉代遗风。
此园具体规模不得而知,在洛阳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坊里内建造私园,用地毕竟是有限的,一般当不可能太大。
唯其小而又要全面地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就必须求助于“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
也就是说,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不能再运用汉代私园那样大幅度排比铺陈的单纯写实摹拟的方法,必得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
这是造园艺术的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2.茹法亮的私园:“(茹)法亮吴兴武康人也,刘武帝即位,为中书道士舍人……,势倾天下,广开宅宇,杉斋光丽与延昌殿相埒……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将一里,竹林花药之美,公家苑囿所不能及”(《南史·茹法亮传》);“广陵城旧有高楼,(徐)湛之更加修整。
《2024年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范文
![《2024年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08d0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a.png)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篇一一、引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其特殊的时期,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汇聚于此,既有动乱和政治更迭的困苦,又带来了文学艺术、园林建造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发展。
作为中华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后世园林艺术的重要源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演变历程、特点及其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园林的演变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园林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蓝本,结合人工的布局和装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 魏晋时期的园林魏晋时期,园林逐渐从单纯的宫廷建筑向更具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简淡”为美,追求自然、朴素、清新的风格。
同时,士人阶层开始参与到园林的建造和设计中来,使得园林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基础上,南北方园林的风格开始出现差异。
南方园林以水景为主,布局灵动多变;北方园林则更注重山水相依的布局,显得更为庄重和沉稳。
三、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具有以下特点:1.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
这一时期的园林大多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再通过人工的布局和装饰来增添其艺术性。
2. 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的园林追求简淡、朴素、清新的风格,同时也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3. 士人阶层的参与。
士人阶层的参与使得园林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为后世园林的建造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其次,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也推动了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最后,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
魏晋园林的种类
![魏晋园林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0dfac1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魏晋园林的种类魏晋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一个高峰,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园林。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魏晋园林。
一、苑囿苑囿是魏晋时期常见的园林类型之一。
苑囿多建在城郊,占地较大,布局宏伟。
苑囿内通常有围墙,园内的建筑规模宏大,景观丰富多样。
苑囿内常种植各种花草树木,鸟兽众多,是皇家或贵族游玩狩猎的场所。
苑囿的设计注重宏伟壮观的布局,以展现统治者的权威和财富。
二、宅园宅园是魏晋时期富有阶层常见的园林类型之一。
宅园多建在城市或乡村,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宅园内通常有围墙,园内的建筑布局讲究合理,花草树木种类丰富,景观独特。
宅园的设计注重私密性和精致性,以展现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三、山水园山水园是魏晋时期另一种常见的园林类型。
山水园以山水景观为主题,通过人工建筑和园林布置来营造出山水之境。
山水园的设计注重山水的形象和景色的变化,常常采用人工堆山、挖湖、种树等手法,使园内的山水景色变幻莫测。
山水园常常以远山、青水、奇石等元素为主,给人一种自然山水的感觉。
四、庭园庭园是魏晋时期常见的园林类型之一。
庭园多建在寺庙、宫殿、豪宅等地,占地面积较小。
庭园内通常有围墙,园内的建筑布局讲究规整,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景观雅致。
庭园的设计注重规矩和对称,以展现主人的权威和尊贵。
五、私家园私家园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园林类型之一。
私家园多建在乡村或山间,占地面积较小。
私家园内通常没有围墙,园内的建筑布局随意,花草树木种类多样,景观自然。
私家园的设计注重自然和随意,以展现主人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以上是魏晋时期几种典型的园林类型。
每一种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趣味。
这些园林为后来的园林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对后世的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为什么将魏晋时期看作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答:一、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长期的混乱时代。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较为动荡。
门阀仕族崛起,对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产生重要影响。
在思想文化状况体现为两个重要特点:
(1)山水诗画,对园林影响及写意山水风格产生。
士大夫阶层玄谈避世,寄情山水,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文人雅士厌烦
战争,崇尚玄谈,寄情山水,以风雅自居,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山水画以及交流山水诗画创作的诗论与
画论。
极大地促进了山水美学的发展及塑造山水美手法技巧的进步。
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使魏晋南北
朝时期成为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佛教的传入和寺庙园林的兴起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寺建筑兴起。
梁武帝时,仅建康一地的佛寺多达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人。
自从北魏
奉佛教为国教,更是大建佛寺。
《洛阳伽兰记》记载,从汉末到西晋时只有佛寺四十二座,到北魏时,洛
阳城内外就有一千多座,其他州县也建佛寺。
到了北齐时全国佛寺约有三万多所,可见当时佛寺的盛况。
伴随佛教而来的信奉宗教的绘画艺术、人物肖像画出现了繁荣的新面目,雕刻艺术就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
就。
北魏开始开凿的敦煌千佛洞、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等,都被称为中国艺术
的大宝库。
佛教建筑在总的布局上,有供奉佛像的殿宇和附属的园林部分,这和私家园林居住与园林部分类似,因此
构成佛寺园林。
二、魏晋时期的园林发展状况
(1)皇家园林
洛阳是东汉、魏、西晋、北朝历代的首都。
东汉末年,在洛阳已有皇家园林十余所之多,魏、晋时期在汉
旧有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
芸林苑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
,园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名为"天渊池”,引来谷水绕过主要殿堂前,
形成园内完整的水系。
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况。
又有各种动物充其中和种树木花草,
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所。
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
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所模仿。
(2)仕族地主的别墅山庄
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下,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
如西晋石
祟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
石祟,晋武帝时任荆州刺史,他聚敛了大量财富广造宅园,晚年
辞官后,退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业”,即金谷园。
据他自著《金谷诗》:"余有别庐在金谷
涧中,或高或下。
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田四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
又有
水礁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说明石祟经营的金
谷国,是为老年退休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并作为吟咏作乐的场所。
地形既有起伏,又是临河而建,把金
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系,河洞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养鸡鸭等,真是游玩、吃喝皆具了。
其他如谢灵运建造始宁墅等。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
例如北齐庚信的《小园赋》,说明了当时私家园林受到山水诗
文绘画意境的影响,而宗炳所提倡的山水画理之所谓"坚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这成
为造园空间艺术处理中极好的借鉴。
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为后来唐、宋、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深
厚的基础。
(3)佛教的寺庙园林
①城市中的佛寺:包括两部分,供奉佛像和从事宗教活动的殿宇和附属的园林部分。
在城市中心地段,也
多采用树木绿化来点缀,创造幽静的环境,而在近郊的佛寺建筑总是丛林培植,花木取胜。
如今保存完好
的佛寺建筑,如泉州的开元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千年古刹,它是由佛教建筑与塔组成的寺院丛林。
当时
最大的寺院,应推建康(今南京)的同泰寺(今鸡鸣寺),杭州的灵隐寺和苏州的虎丘云岩寺、苏州北寺
塔等,皆在此时陆续兴建。
②风景区的佛寺:佛寺园林的建造,都需要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修炼的洁净场所。
因此,他们选址的原
则是:一是近水源,以便于获取生活用水;二是要靠树林,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三是地
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往往都是风景幽美的地方,"深山藏古寺”"天下
名山僧占多”就是寺院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促进了早期风景区开发。
庙会制度的发展,使寺庙从周期性使用(节庆、宗教节日)演变为日常使用。
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使园
林的使用者从少数阶层扩大到所有民众。
寺庙园林成为中国古代
公共园林的雏形。
三、魏晋时期园林的特点
(1)园林形式的多样
园林的形式类型由过去单一的皇家宫苑,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富商的私园,佛教寺院等新形式。
(2)园林风格的发展
在山水田原诗画的影响下,造园风格开始转变,由直观地模写自然山水的造园风格,向以体现山水神韵为
主的写意山水造园转变。
绘画理论中的各种构图规律开始作为造园的理论基础,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
本风格。
因此,魏晋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