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十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诗词十首
一、《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 (毛泽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三、念奴娇《昆仑》(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四、《油岩题壁》(叶剑英):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注释:油岩位于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约两公里处,是广东梅州的名胜古迹。
1915年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的叶剑英,在毕业前夕约伙伴同游油岩。
当时辛亥革命不久,袁世凯阴谋称帝,局势混乱,全国讨袁声势浩大,革命浪潮汹涌,爱国志士无不欲以身报国。
叶剑英登上油岩,眺望祖国壮丽山河,有感而发,乃欣然题诗于油岩壁上,这便是著名的《油岩题壁》诗。
)
五、1971年1月16日,陈毅被查出身患肠癌,并已有局部转移。
在陈毅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叶剑英几乎每天都来探望。
他看着陈毅虚弱的身体,不忍让陈毅劳神,经常只在病房里稍坐一会儿便告辞出来。
然而,走出病房又不愿马上离去,双手背在身后,垂头无语,步履沉重,久久徘徊在陈毅病房门口。
1971年12月19日,叶剑英满怀深情地写下《慰陈毅同志》诗一首。
诗前有“毅公卧病,诗以慰之”8字。
诗曰:
君子坦荡荡,于人曰浩然。
赣南危不屈,福建错能悛。
斯人有斯疾,闻道可闻禅。
信回天有力,前路共巨艰。
六、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指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会昌]:江西东南县名,在贡水流域,东连福建,南接广东。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极“左”领导派毛泽东去粤赣“养病”,
实际是进一步进行排斥、打击。
毛泽东带着王首道、周月麟和朱开铨三个巡视员来到粤赣省委省zhèng fǔ所在地会昌县文武坝。
7月23日凌晨,毛泽东在几位干部的陪同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在登高望远中忧时虑事,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
七、《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
)八、《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周恩来)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注:此诗发表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
)
九、《念奴娇·井冈山》(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释:岁月匆匆,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感受中,从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38年的历史步伐,故地已经“旧貌变新颜”、“江山如画”,留下的除了“莺歌燕舞”、“潺潺流水”的如画江山外,更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这些豪情壮志是历史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这些豪情壮志承载着战争岁月的故事硝烟;这些豪情壮志也洋溢着胜利者的从容与自信。
)
十、《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诗人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
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在十分典型的意义。
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
词里所描写的战斗是一个典型形象,它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