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日照实验
建筑物理热工参数和日照实验
![建筑物理热工参数和日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cb52979a417866fb84a8ea1.png)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建筑物理实验室2012年11月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9日小组成员:xx、xx、xx、xx、xx学生成绩:实验题目(一):建筑热工参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热工参数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的测试方法,达到独立操作水平;3、利用仪器测量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检验保温设计效果;4、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可通过对室外环境的观测,针对住宅小区或校园内地形、地貌、生物生活对气候的影响,进而研究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如何应用有力的气候因素和避免不利的气候影响实验内容:1.测定建筑室内外热工参数2.测定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检验保温效果。
3.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
4.测定住宅小区或校园内建筑环境气候。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日期:2012年10月29日地点: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楼天气:雪建筑周围环境描述:该建筑为弧形平面,建筑四周有绿化,位置处在校园圆形建筑群之中。
建筑材质说明:该建筑室外墙面为深咖色贴砖,室内墙面为白色墙面。
室外地面为灰色面砖铺路砖,室内地面为浅色光滑地砖。
空气温湿度及风速数据表表面温度数据表地点室外地面与墙距离外墙距地高0 0.5 1 1.5 0 0.5 1 1.5 +-+-+-+-+-+-+-+-表面温度3.7 2.8 5.0 2.7 4.7 2.6 4.3 2.4 3.7 2.8 3.6 3.3 3.4 2.9 3.0 2.7 3.6 2.9 4.9 2.5 4.6 2.8 4.5 2.3 3.6 2.9 3.4 3.1 3.6 2.8 2.9 2.8 3.7 3.0 4.9 2.8 4.8 2.7 4.4 2.4 3.7 2.8 3.3 2.9 3.7 2.7 2.9 3.0备注+:阳面 -:阴面单位:米表面温度数据表地点教室地面与墙距离教室墙面距地高0 0.5 1 1.5 0 0.5 1 1.5 +-+-+-+-+-+-+-+-表面温度15.7 8.4 16.4 8.9 16.2 9.0 15.9 9.1 15.7 8.4 16.0 9.1 16.4 10.3 16.8 10.114.9 8.7 17.3 8.7 16.7 9.5 15.8 9.5 15.9 8.7 16.1 9.3 16.7 10.0 16.7 10.115.5 9.0 16.9 8.6 16.4 9.3 15.8 9.4 16.1 9.1 15.8 9.3 16.8 10.2 16.6 10.2备注+:阳面 -:阴面单位:米地点室外阳面室外阴面一廊二廊三廊四廊阳面教室阴面教室气温9.3 5.8 11.6 15.9 15.6 16.4 16.4 15.7 湿度36.8 47.4 32.2 28.5 27.1 33.1 45.5 33.6 风速0.35 0.44 0.32 0.26 0.07 0.06 0.03 0.05 备注一、二、三、四廊分别为一、二、三、四层的廊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空气气温数据表空气湿度数据表空气风速数据表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1.建筑室内风速明显小于室外风速,是由于建筑的墙体、屋顶等构件的遮挡作用。
《建筑物理》实验
![《建筑物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38f47a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3.png)
•实验设备 照度计
实验四 亮度测试实验
•实验目 检验教室内亮度分布
•实验内容 测试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综合楼教室亮度分布。
•实验设备 亮度计
实验五 表面光反射比测试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表面光反射比的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 测试教室内书桌及书柜等表面的光反射比。
•实验设备 照度计
实验六 噪声测量实验
《建筑物理》实验
实验一 建筑日照实验
•实验目的
进一步理解建筑日照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建筑 日照模拟试验方法。
•实验设备 三参数日照仪、平行光源
•实验内容与方法 (1)棒影图绘制 (2)模型测试
•测试内容 自选所关注的日期、地点进行测试。
实验二 室内外环境测试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
•实验目的 掌握噪声测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
测量室内及室外噪声及累积分布声级
•实验设备 声级计
本内容,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测试原理及操作 使用方法,经过测试对热环境进行评价。
•实验内容 1、室内外环境温度测试; 2、室内外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测试; 3、室内外环境气流速度测试;
•实验设备: NK5400手持式气象站
实验三 照明实验
•实验目的 检验教室照明效果
•实验内容 测试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综合楼教室照
日照实验报告
![日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d7458483d049649b6658cd.png)
实验目的与要求:住宅区在不同纬度, 季节条件下的日照环境模拟。
熟练应用cad以及天正软件。
并做出正确的多点分析以及阴影轮廓模拟。
理解分析结果并作出最后结论。
方法、步骤:1.选一个小区作为实验对象,并得到其cad平面图。
2.利用cad中的多段线,将其平面图的轮廓描出。
3.运用天正软件确定其建筑高度,定其高度为100m。
4.随后进行多点分析,输入参数。
根据不同的气候区输入不同的时间,如深圳为8点至16点,并且分为大寒与春分两种情况。
5.进行阴影轮廓分析,同理输入相关数据,得到北京与深圳两地的阴影图像。
6.通过理解分析结果,得到最终的结论7.对比《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之规定,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及内容:在CAD里用闭合的多段线PLINE绘制出其轮廓。
点击天正软件菜单里的建筑高度按钮,赋予楼层高度。
阴影轮廓参数设置建筑外轮廓深圳大寒阴影图北京大寒阴影图深圳春分阴影图北京春分阴影图多点分析深圳大寒多点分析北京大寒多点分析深圳春分多点分析北京春分多点分析实验结论: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得知:深圳属于IV气候区,北京属于II气候区。
通过对比可以得知:深圳大寒多点分析此住宅在深圳的大寒时期,8点至16点,日照时数基本≥3小时,由图中可以得出,主要集中在住宅楼之间,因为建筑物形态遮挡原因日照时数≤3小时。
大部分区域基本上不符合国家标准。
所以这样的大纵深的建筑形态是不利于采光日照的。
北京大寒多点分析此住宅在北京大寒时期,9点至15点,日照时数基本上≥2小时,但是在局部的凹部分日照时间不住,这是由建筑的形态导致的。
同时,由图中可以得出,在住宅区的临近片区,日照时数因为建筑物的遮挡没有达到标准,但是周边地区基本符合了国家标准。
日照实验报告(带数据、日照棒影图、及心得 )
![日照实验报告(带数据、日照棒影图、及心得 )](https://img.taocdn.com/s3/m/9e025415227916888486d7ed.png)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建筑物理实验室2013年10月实验日期:小组成员:学生成绩:实验题目:建筑日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日照仪可直接获得任意地点、任意日期、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也可在日照仪上直接绘制棒影图;对造型较为复杂的建筑模型单体或群体进行直观的实验,观察该地、该日,建筑周围的阴影变化情况。
室内日照时间、日照面积以及遮阳板遮蔽情况。
也可用来观察建筑物朝向与间距的关系,用以研究日照设计问题。
实验内容:1.测试某地区某日的日出时间、日没时间,以及每隔一小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2.绘制某地区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的日照棒影图。
3.测试两栋建筑模型之间的相互遮挡情况及日照时间。
实验步骤:棒影调零:将纬度盘刻度置于零点,时间刻度盘置于12点,赤纬度刻度盘(即季节表)位于3月21春分/9月22秋分的日期位置上,同时锁紧两端旋钮以固定该位置。
挪动日照仪位置,使棒影处于无影状态。
2.松开锁紧的旋钮,调节纬度盘、赤纬度盘,调到要测的地理纬度和日期,再锁紧旋钮。
松开时间刻度盘旋钮,转动支架,可测出不同时间的日照情况,直接在地平面上铺纸绘制棒影图。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冬至日白昼时间短,夏至日白昼时间长;通过实验,我们利用棒影图可以分析出所测地区的建筑物的阴影区和日照区,也可以确定建筑物受日照时间和所采用的遮阳尺寸,从而确定建筑物的准确朝向和建筑物间距的选择实验对你的启发:这次日照实验对于我来说收获良多具体如下1.动手能力对于需要精确数据的实验、作业、甚至工作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2.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有些事情与个人能力的高与低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团队中的每个人员能够了解自己的定位,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为整个团队奉献出完美的一块拼图,最后完善整项工作。
3.前期的准备对于实验的完成非常重要。
日照实验报告doc2024
![日照实验报告doc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3cd14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3.png)
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日照实验报告doc(二)的详细内容阐述。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日照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论和进一步的讨论。
通过对日照实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旨在揭示日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为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机制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1.日照实验的目的1.1研究日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1.1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1.1.2分析日照对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1.2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1.2.1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形态特征1.2.2评估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2.日照实验的方法2.1材料准备2.1.1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生长介质2.1.2提供适当的灯光设备和控制系统2.2实验设计2.2.1随机分组设计不同光照处理组和对照组2.2.2控制其他环境因素的一致性2.3数据采集与分析2.3.1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2.3.2测量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情况2.3.3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3.日照实验的结果及其分析3.1形态特征的变化3.1.1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叶片颜色和大小3.1.2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3.2生物量的变化3.2.1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干重和湿重3.2.2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4.日照实验的结论4.1日照对植物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4.1.1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颜色和大小的影响4.1.2光照时间对植物根系生长的调控作用4.2日照对植物生物量有重要影响4.2.1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速度和干湿重的影响4.2.2光照周期对植物叶绿素合成的调节作用5.进一步的讨论5.1光合作用的机制研究5.1.1进一步探究日照对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5.1.2分析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5.2光照条件的优化5.2.1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周期提高植物生长质量5.2.2利用日光温室等技术改善光照条件总结本文从研究日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出发,通过日照实验的设计与执行,揭示了日照对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调控作用。
建筑物理环境日照实验
![建筑物理环境日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8cc1292eefdc8d377ee3295.png)
建筑物理环境日照实验建筑1201马晓U201215265建筑1202郭豪U201215280建筑1202李树宽U201215279建筑1202张文韬U2012152762014年6月11日一、实验目的:日照对于建筑造型技术、建筑使用功能、卫生条件等都有密切关系。
建筑设计工作者应重视建筑日照的设计。
通过测量同一建筑在不同季节的一天里的日影变化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情况下光影对此建筑的采光等方面的影响大小,从而为建筑的改造或其他建造工程提供资料支持。
二、测量仪器:建规学院模型室三参数日照仪三、实验原理:1.日照仪: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设计的。
由于地轴和黄道面约成66°33′的交角进行运行,使太阳光线直射地球的范围一年中在南北纬23°27′之间作周期变化,可以用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表示,称赤道角d。
赤道角从赤道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所以夏至点赤纬为+23°27′冬至点赤纬为﹣23°27′,春秋分为0°。
因此计算日期时,以春分3月21日~22日,秋分9月22日~23日为零度,并可粗略地认出赤纬分度每度为四天来计算日期。
2.平行光源:试验中以大型探照灯作为光源,射出平行光线,并放在日照仪正方运作太阳。
3.工作原理: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太阳的高度角与方位角取决于地理纬度、赤纬度及时角3个参数。
而当太阳的高度角及方位角确定后,棒与影的关系也就可以确定,故在三参数日照仪上的建筑物模型,在模拟的太阳光照射下,就可直接观察。
日照仪盘I为赤道平面,根据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为赤道角的定义,显然旋转赤道平面盘I与太阳光线所形成的角极为赤纬角。
并从赤道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即I向下倾斜23°27′为冬季,向上倾斜23°27′为夏至。
日照仪盘Ⅱ中心端有一轴绕地轴旋转。
显然,盘Ⅱ为时间度盘,中12时为正南,顺时针为正,反时针为负。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建筑物理采光实验2024年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建筑物理采光实验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7a1ba6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6.png)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建筑物理采光实
验
引言概述: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是为了研究建筑室内光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
本实验报告介绍了建筑物理光学实验中的采光实验一,通过对建筑室内光照进行量化和分析,为建筑设计和改善室内照明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该实验内容。
正文:
1.实验目的
1.1 了解建筑物理光学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1.2 知晓采光实验的目的和应用场景
2.实验原理
2.1 介绍光的自然特性和传播规律
2.2 解释光的入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基本现象
2.3 介绍光照度和照度计的原理及其测量方法
3.实验步骤
3.1 准备实验器材和场地
3.2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测量参数和位置
3.3 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4 对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和评估
3.5 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找出问题和改进方法
4.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展示实验测量数据和图表
4.2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室内光照质量
4.3 探讨测量误差和不确定性
5.实验总结
5.1 总结实验目的和主要内容
5.2 评估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5.3 探讨可能的改进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总结:。
建筑日照分析实验报告
![建筑日照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07ef9602d276a200292e4e.png)
建筑日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日照对于建筑造型技术和建筑的使用功能,都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建筑方案设计更要重视建筑日照的设计,通过正投影日照图,对天津大学新园村进行日照遮挡分析。
二.实验仪器
鱼眼镜头、单反相机、指南针。
三.实验原理
根据太阳运行规律绘制出天津地区的正投影日照图,通过将鱼眼镜头所拍摄的180度视角成像照片,与正投影日照图叠加,获得该地点的日照遮挡情况。
四.实验内容
根据已绘制的天津地区的正投影日照图,分析在天津大学新园村春秋分,冬夏至的日照遮挡情况。
五.实验步骤
1.抵达天津大学新园村小区,在小区中心区域选择合适拍摄点。
2.使用焦距为8mm的鱼眼镜头,安装在单反相机上。
3.强相机水平放置,根据指南针判断方向,对天空方向进行拍摄。
4.更换不同位置进行拍摄,记录多张照片。
5.根据照片视角与拍摄效果选择较好一张进行分析,将照片与天津正投影日照图进行叠加,根据太阳运行轨迹,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建筑光学实验报告(3篇)
![建筑光学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1d165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建筑光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筑室内外光照环境的营造方法,学习使用建筑光学仪器进行光照测量,并分析不同建筑材料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特性,以期为实际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原理建筑光学实验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射和吸收等基本物理现象。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原理进行探究: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现象。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
4. 光的吸收: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其余光透过或反射。
5. 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透过物体表面,进入另一种介质。
三、实验器材1. 建筑光学实验箱2. 光强计3. 光度计4. 反射计5. 折射计6. 透射计7. 不同建筑材料的样品(如玻璃、金属、塑料等)8.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箱内的器材摆放整齐,确保实验过程中安全有序。
2. 光强测量:使用光强计测量实验箱内的光强,记录数据。
3. 反射测量:将不同建筑材料的样品放置在实验台上,使用反射计测量样品的反射率,记录数据。
4. 折射测量:将不同建筑材料的样品放置在实验台上,使用折射计测量样品的折射率,记录数据。
5. 透射测量:将不同建筑材料的样品放置在实验台上,使用透射计测量样品的透射率,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强测量:实验箱内的光强为XXX Lux,符合实验要求。
2. 反射测量:不同建筑材料的反射率如下:- 玻璃:XXX%- 金属:XXX%- 塑料:XXX%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反射率,可以看出玻璃的反射率最高,金属次之,塑料最低。
3. 折射测量:不同建筑材料的折射率如下:- 玻璃:XXX- 金属:XXX- 塑料:XXX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可以看出玻璃的折射率最高,金属次之,塑料最低。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09f4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3.png)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建筑物理学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包括热传导、声传播和光传播。
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建筑物理学的重要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引言: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物中各种物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准确理解和掌握建筑物理学的知识对于提高建筑的舒适性、节能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深入了解建筑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系列仪器和设备,包括热传导测量仪、声传播测量仪和光传播测量仪。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以模拟真实建筑环境。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热传导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金属材料的热传导系数较高,而绝缘材料的热传导系数较低。
这些结果对于建筑保温和节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声传播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材料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密度较大的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而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较快。
这些结论对于建筑噪音控制和声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3. 光传播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对光的透射和反射能力,我们研究了建筑中的光传播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透明材料对光的透射效果较好,而金属材料对光的反射效果较强。
这些结果对于建筑采光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建筑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舒适性、节能性和可持续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建筑物理学中其他关键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方法,以推动建筑科学的发展。
日照实验报告
![日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4a240484868762caaed5c5.png)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日照实验)班级:建筑172班*名:***学号:*********指导教师:***建筑物理实验室2019年10月实验日期:10.23小组成员:朱昭江刘耀雄戴恩泽李佳齐袁少臣胡震宇学生成绩:实验题目:建筑日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三参数日照仪工作原理,了解棒影日照图的作用,通过日照仪直接获得任意地点、任意日期、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在日照仪上直接绘制棒影图;观察该地、该日,阴影变化情况实验内容:1、测试地区春秋分、夏至、冬至日的日出时间、日没时间,以及每隔一小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2、绘制地区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的日照棒影图。
实验步骤:1.棒影调零:将纬度盘刻度置于零点,时间刻度盘置于12点,赤纬度刻度盘位于3月21日春分和9月22日秋分的日期位置上,同时锁紧两端旋钮以固定该位置。
挪动日照仪的位置,使棒处于无影的状态。
2.实验过程松开锁紧的旋钮,调节纬度盘、赤纬度盘,将其调到北纬23度和3月22日(汕头市)。
从12点开始测,松开时间刻度盘旋钮,转动支架,每隔一个小时测一次日照情况,测的是早上的时间,在每一个位置处记录影子尖端在图纸上的位置,并计算其影长、高度角、方位角等数据,分别记录三个季节的对应数据,记录完毕之后再图纸上绘制处棒影图(下午棒影图与上午对称)。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汕头北纬23°春分汕头 北纬23°夏至汕头 北纬23°冬至北纬23°春分 1.测量棒影图:时间 项目日出 日没 6 7 8 9 10 11 12 5:20 18:40 18 17 16 15 14 13 方位角A S112°-112° ±111° ±108° ±103°±99.5° ±96.0° ±93.5° 0° 影 长 L (cm ) ∞∞ ∞ 10.5 6.8 4.3 2.5 1.2 0 高度角h S 5.7°5.7°12° 19.6° 27.7° 38.3° 50.2° 62.0°90° 影的方位角A S ’ A S ’=A S +1800时间 项目日出 日没 6 7 8 9 10 11 12 6:50 17:10 18 17 16 15 14 13 方位角A S64° -64° ±68°±61° ±55° ±45° ±32° ±18°0° 影 长 L (cm ) ∞∞ ∞ 31.6 18.1 10 7.3 5.8 5.3 高度角h S 4.3°4.3° 04.6° 9.8° 14.2° 62.0° 16.7°影的方位角A S ’ A S ’=A S +18002.真实棒影图:北纬23°夏至1.测量棒影图:2.真实棒影图:北纬23°冬至:1.测量棒影图:2.真实棒影图: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一:春分棒影日照分析春分方位角随时间变化图1009080706050403020106,187,178,169,1510,1411,1312方位角春分影长随时间变化图2520151056,187,178,169,1510,1411,1312影长1.数据结论:春分时期,在上午,太阳的方位角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的方位角逐渐变小,下午则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的方位角逐渐变大。
工作报告-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精品 精品 精品
![工作报告-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精品 精品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a4484330b4e767f5acfce2a.png)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日照实验建筑物理建筑日照实验实验名称:建筑日照实验实验地点:南四楼建筑物理实验室实验时间:2019年5月11日小组成员: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日照对于建筑造型艺术,冬季取暖,夏季防热和卫生条件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建筑设计工作者应重视建筑日照的设计。
求解日照问题的方法有计算法、图解法和模型实验法。
本实验所用的就是模型实验法,通过日照仪直接获得任意地点、任意日期和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也可以在日照仪上直接绘制棒影图,或对造型较为复杂的建筑模型单体或群体进行直观的实验,研究日照设计问题。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好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模型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图2-51所示)。
由于地轴和赤道面成66°33′的交角,使太阳光线直射地球的范围一年中在南北纬23°27′之间作周期变化,形成北回归线23°27′和南回归线-23°27′。
太阳光线与地球运行赤道面所夹的角,称为赤纬角,赤纬角从赤道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所以夏至点赤纬角为+23°27′,冬至点赤纬角为-23°27′,春秋分为0°。
因此计算日期时,以春分3月21日~22日、秋分9月22日~23日为零度,并可粗略地认为赤纬分度为四天来计算日期。
三:实验仪器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为三参数日照仪,图2-52为仪器的构造示意图。
三参数日照仪器通过调节赤纬调节螺旋、地理纬度调节螺旋以及时间定位螺旋来模拟地球上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当地日照情况。
通过竖立在地平面盘上的投影针的影长和方位,可以确定太阳的方位高度角。
实验记录下的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高度方位角,然后绘图出棒影图得出一天中太阳的射影轨迹。
四、实验内容2提前制作一个适当比例的模型。
2利用日照仪测试模型建筑所在地冬至日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以及每隔。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建筑物理采光实验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建筑物理采光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1665837b9d528ea81c779e4.png)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建筑物理采光实验吉林建筑大学建筑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建筑113班姓名:刘凯学号:01111318 实验题目:绘图室照度实测指导教师:郑秋玲实验日期:小组成员刘凯,王志成,刘醒实,蒋劲锋学生成绩:全文结束》》年5月9日实验一采光实测实验日期:小组成员:刘凯,王志成,刘醒实,蒋劲锋实验题目:绘图室采光实测实验目的:1、掌握照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绘图室内工作面照度分布。
3、检验实际采光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4、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
5、确定是否需要对采光进行改造或补充。
实验内容:采光系数测定检验绘图室内亮度分布状况测量不同表面的光反射比测量窗玻璃的光透射比实验步骤:采光系数测定实验步骤及原理实验原理:根据采光系数定义: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天空扩散光照度的比值,即C= ×100%。
所以测量采光系数需要两个照度计,一个测室内照度,同时另一个测室外照度。
测试仪器:两台照度计1、场所和布点:选一侧窗采光房间,在窗、窗间墙中间,垂直于窗面布置两条测量线,离地高度与工作面相同,间隔布置一测点,第一个与最后一个测点分别距离外墙与侧墙。
2、天气条件:阴天。
时间在13:00-14:00之间,因这一时段室外照度变化不大。
3、室外照度:选择周围无遮挡的建筑物屋顶上进行测量。
光接收器与周围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大于遮挡物高度的6倍以上。
读数时与室内照度读数时间一致。
3、室内照度:光接收器放在与实际工作面等高的水平面处测量照度。
测量时熄灭人工照明灯。
测量者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收器的遮挡。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每一测点反复进行2~3次读数,然后取读数的均值。
4、准确填写采光实测记录表5、整理数据,绘出典型剖面的采光系数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测点分布图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测量仪器型号:TES1330A 型数位式照度计实测日期时间:全文结束》》年5月9日天空情况:阴采光实测记录表1,绘制表格,计算采光系数平均值2,根据不同测点的的实测值画出窗轴线及窗间墙中轴线之间剖切线上的采光系数曲线3,各个采光系数曲线汇总,得出绘图室采光效果的结论采光实测记录表A-A 剖面采光系数平均值C =/7= 采光均匀度Uc=/= B-B 剖面采光系数平均值C=/7= 采光均匀度Uc=/= C-C 剖面采光系数平均值C=/7= 采光均匀度Uc=/= D-D 剖面采光系数平均值C =/7= 采光均匀度Uc=/= E-E 剖面采光系数平均值C=/7= 采光均匀度Uc=/= F-F 剖面采光系数平均值C=/7= 采光均匀度Uc=/= 数据整理绘制采光系数曲线图A-A 剖C-C 剖D-D 剖F-F 剖实验结果汇总各个剖切线的采光系数曲线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1、建筑的外观形态及环境对采光的影响窗户左侧有建筑物遮挡与此建筑成直角。
建筑日照实验报告
![建筑日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bc93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1.png)
建筑日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建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日照情况,探究建筑中不同部位的采光条件及其对室内照明的影响,为建筑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数据。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共选取三栋建筑进行研究,分别是一栋高层住宅、一栋商业大厦及一栋工厂。
在不同时间段内,使用测光仪对建筑内部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同时,通过实地观察建筑内部采光装置的类型、位置以及数量等信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1.高层住宅的日照情况在清晨和晚间,住宅的西侧阳台光照较弱,需要较强的室内照明。
在中午,阳台的光照强度较大,但西侧的房间光线较暗。
整个住宅的室内采光状况良好,阳台植物对于室内采光也存在一定的帮助。
2.商业大厦的日照情况商业大厦的南侧玻璃幕墙提供了良好的室内采光,光照强度较高。
南侧走廊的光照也相对较好,但由于楼层比较高,上层的光线不够柔和。
北侧的室内采光较弱,需要适当增加照明设备。
3.工厂的日照情况工厂建筑的室内采光情况较为复杂。
在建筑的东侧和西侧,由于大量的玻璃幕墙,能够得到良好的光照。
但是在中午,阳光较为强烈,南向玻璃幕墙的光照强度较大,需要适当采取遮阳措施。
在北侧,则需要增加照明设备。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建筑的外立面中南向的采光条件最好,需要在设计和改善建筑中充分利用。
2.建筑内部不同部位的采光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进行补充。
3.适当的植物摆放可以起到一定的室内采光效果,合理利用不同部位的采光条件可以减少对于人工照明的需求,提高建筑的节能性。
4.在南向玻璃幕墙的采光保证的同时,也需要采取遮阳等措施调节光线强度,以保证室内舒适度。
实验数据供参考:时间位置光照强度(Lux)10:00 高层住宅南向窗户 70010:00 高层住宅西向窗户 200 12:00 商业大厦南向玻璃幕墙 1200 12:00 商业大厦北向窗户 400 14:00 工厂东向玻璃幕墙 800 14:00 工厂南向玻璃幕墙 2800 14:00 工厂西向玻璃幕墙 1200 14:00 工厂北向窗户 400(原始数据未调整)。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8ca99f4431b90d6d85c721.png)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实验二:照明实测实验三:室内热环境对比实验班级:艺术设计0602班组员:实验时间:08年5月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实验名称: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实验地点:西七楼302室实验时间:2008年5月15日(一)实验目的:室内各种材料有不同的反射性能或透射性能,所以不同材质对光也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室内的光环境。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光透射比有一定数值概念。
以便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及相关设计中能更合理的运用材料的光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①用照度计测量光反射比p=Φp/Φ p=E p/E②用照度计测量光透射比t=Φt/Φ t=E t/E(三)实验仪器:照度计及相关器材(四)实验步骤:①反射比测量步骤:1)开机测量电源,确认仪器是否工作正常2)取下光接受器,设置量程档3)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受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将光接受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受器平行离开侧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读取反射照度值。
4)搜集数据并带入公式计算5)注意:测量时应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射照度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测量人尽可能穿深色衣服。
②投射比测量步骤:1)检查电源并开机2)将接受器盖取下,将感光面放置待测处进行测量,读取数据并记录3)搜集数据并带入公式计算(五)测量内容:地面、黑板、墙面、墙裙、桌面和窗玻璃。
(六)数据整理:材料的光反射比数据表(七)结论:①对于光反射比:材料的反射比与材料的表面材质深浅及光滑度有关。
材料越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则其反射比越高。
如表所示,所测材料的反射比大小排序为:玻璃>墙面(粉面,白)>墙裙(灰)>桌面(清漆木质)>地面(水泥)。
对于光透射比,越透明的材料光透射比越高②测反射照度值时要离开测点一定距离,且要达到最大的稳定值,因为当照度计距离被测物体达到最适值时才可使入射光线充分照射到被测物体且最大程度反射,如距离太近会对入射光线造成遮挡,如距离太远会则会导致反射光线不能完全被照度计接受,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bc4f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1.png)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引言:建筑物理光学是研究光在建筑物中传播、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的学科。
通过对建筑物的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照明效果,节约能源。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光的透射、反射和折射等参数,对建筑物的光学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一:透明材料的透射特性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透明材料,包括玻璃、塑料和亚克力等,用来研究它们的透射特性。
首先,我们使用光源照射透明材料,通过测量透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得到透射率和透射系数等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透射特性存在差异,其中玻璃的透射率最高,而塑料的透射系数较低。
这些结果对于建筑物的采光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反射特性的研究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通常会选择具有一定反射能力的材料,以提高室内光照亮度。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材料的反射率进行测量,并比较它们的反射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的反射率较高,而石材和木材的反射率较低。
这些结果可以为建筑物的外墙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使得建筑物能够更好地反射阳光,提高室内光照质量。
实验三:折射特性的研究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
在建筑物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光线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情况,因此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特性对于室内照明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不同材料的透明板进行折射实验,并记录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存在差异,其中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率最高。
这些结果可以为建筑物的窗户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使得室内光线能够更好地传播。
实验四:光照度的测量光照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度,它是评估建筑物室内光照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光照度计对不同位置的建筑物进行测量,并比较室内和室外的光照度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建筑物内部的光照度普遍较低,而阳光直射的地方光照度较高。
这些结果可以为建筑物的采光设计提供依据,使得室内光照质量得到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建筑日照实验实验名称:建筑日照实验实验地点:南四楼建筑物理实验室实验时间:2011年5月11日小组成员: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日照对于建筑造型艺术,冬季取暖,夏季防热和卫生条件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建筑设计工作者应重视建筑日照的设计。
求解日照问题的方法有计算法、图解法和模型实验法。
本实验所用的就是模型实验法,通过日照仪直接获得任意地点、任意日期和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也可以在日照仪上直接绘制棒影图,或对造型较为复杂的建筑模型单体或群体进行直观的实验,研究日照设计问题。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好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模型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图2-5.1所示)。
由于地轴和赤道面成66°33′的交角,使太阳光线直射地球的范围一年中在南北纬23°27′之间作周期变化,形成北回归线23°27′和南回归线-23°27′。
太阳光线与地球运行赤道面所夹的角,称为赤纬角,赤纬角从赤道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所以夏至点赤纬角为+23°27′,冬至点赤纬角为-23°27′,春秋分为0°。
因此计算日期时,以春分3月21日~22日、秋分9月22日~23日为零度,并可粗略地认为赤纬分度为四天来计算日期。
三:实验仪器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为三参数日照仪,图2-5.2为仪器的构造示意图。
三参数日照仪器通过调节赤纬调节螺旋、地理纬度调节螺旋以及时间定位螺旋来模拟地球上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当地日照情况。
通过竖立在地平面盘上的投影针的影长和方位,可以确定太阳的方位高度角。
实验记录下的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高度方位角,然后绘图出棒影图得出一天中太阳的射影轨迹。
四、实验内容·提前制作一个适当比例的模型。
·利用日照仪测试模型建筑所在地冬至日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以及每隔一小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利用日照仪绘制该地区冬至日的棒影图。
·在日照仪上测试该地区两幢建筑的日照情况及其阳光遮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过程(Ⅰ)仪器调节步骤:1.赤道平面盘调水平a.将水平器放在赤道平面盘上,旋松赤纬调节螺旋使水平器上水泡于正中位置时,在将赤纬调节螺旋旋紧。
b.将水平器分别放在赤道平面盘的不同位置,分别调节支架下的三个地脚螺旋,使赤道平面保持水平。
2. 赤纬零度校正将赤纬刻度盘上腰型槽内螺旋旋松,转动赤纬刻度盘,使零位对准仪器支架上的红线,然后将腰型槽内螺旋旋紧,使赤纬刻度盘固定。
3.高度角和方位角的校正将时间盘定位指针指向12点时,调节地理纬度调节螺旋将地平面盘旋转在45°处,按照灯调整到相应的位置,使地平面盘上100mm投影针指向方位0°,投影端正好落在高度角45°处。
(Ⅱ)仪器使用操作步骤:1.调节地理纬度调节地理纬度调节螺旋按钮使其指向所要求测试的地理的纬度处。
2.调节赤纬角度旋松赤纬调节螺旋,使赤纬刻度盘读书指向测量日期所对应的赤纬角度,然后将赤纬调节螺旋旋紧。
3.测量日出(日落)时间旋转盘时间刻度盘,观察投影针投影,当光线与地平面盘平行时,时间盘所示时间即为日出(日落)时间4.测量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转动时间盘,地平面盘上的投影针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即为太阳方位角,投影端所达到的高度角即为太阳高度角。
当太阳高度角小于20°,需将100mm投影针换成30mm投影针,高度角同心圆为虚线所示。
5.观察建筑物的日照情况观察此地、此日建筑物的在不同时间段里的日照情况:日照面积,日照时间,建筑物周围的阴影变化,两个建筑相互遮蔽情况等,并拍照记录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Ⅰ)实验的结果整理1. 整理实验数据表1——两地数据整理城市 项目纬度 经度 冬至赤纬角 日出 日落 北京 39.55°N 116.24°E 23°26′ 7:33 16:53 广州23.08°N113.14°E 23°26′7:0417:472. 绘制棒影图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绘制出该地区冬至日的日照棒影图。
表2——广州冬至日棒影长度计算广州冬至日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的变化时间(时)项目日出 7 8 9 10 1112日落1716151413方位角A s ±66°22′ ±62°38′ ±55°31′±46°17′±34°6′±18°30′0°高度角h s 0° 3°24′ 15°24′ 26°8′ 35°4′ 41°12′ 43°27′影长Hcoth s∞ 18.67 3.63 2.03 1.42 1.14 1.06影方位角A s ′As ′=As+180°棒影图日出8:009:00 10:0011:00 12:0013:00 14:0015:00 16:0017:00 日落实验得出的棒影图3. 实验中建筑物的光照记录实验中在每个时间点的光照情况对模型进行拍摄记录,通过对比来了解模型在冬至日全天的日照情况。
北京冬至日出7:32 8:00 8:32开始遮挡9:00 10:00 11:00 11:51全部遮挡12:00 13:00 13:14开始受光13:47南面开始受光14:00 15:00 15:28全部受光16:00 日落16:48广州冬至日出6:51 7:00 8:00 8:49开始遮挡8:53第一个窗户开始遮挡 9:00 9:06第二个窗户开始遮挡9:22三窗9:48第四窗开始遮挡 10:00 10:12第五窗开始遮挡 10:25六窗10:37第七窗开始遮挡 10:52第八窗开始遮挡 11:00 11:06九窗11:08顶面全部受光 11:28第十窗开始遮挡 11:36三层窗户全部受光11:46十一窗11:54第十二窗开始遮挡 12:0012:55第二层窗全受光13:0013:30西侧全部受光 14:00 14:36第二层窗开始遮挡14:56第三层窗15:00 15:08 16:00 日落17:42 4.用Ecotect、SU软件对模型进行光照模拟分析Ecotect北京日出7:37 北京正午12:12 北京日落16:47 广州日出7:07 9:30开始遮挡 12:0012:45遮挡最大 14:25西立面全部受光16:45全部受光广州17:41日落SU模拟广州7:09日出 9:36开始遮挡 12:00 13:02遮挡最大14:40西立面全部受光16:32完全受光广州17:43日落日出时间开始出现遮挡遮挡最大西立面全部受光南立面全部受光日落时间实验模拟6:518:4912:001:30分3:0817:42 Ecotect模拟7:089:3012:4514:4516:4517:42 SU模拟7:109:351:0214:4016:3217:44表3——广州模拟日照数据对比(Ⅱ)比较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并分析从上述的各个实验记录图中可以看出在日出时刻,太阳光由东南方向入射。
此时的太阳高度角较低,所以我们看到建筑在地面投下的投影较长,东面以及南面受光。
而由于两个建筑之间有着足够的间距,因为此时前面的这栋建筑没有对后面的低矮的有阴影的遮挡。
8点时刻日照情况基本相同。
在8点49的时候可以发现较明显的投影向北偏移的情况。
而且此时前面的建筑开始出现对后面的低矮建筑有遮挡的情况出现。
9点的时候日照情况趋于稳定,与前面保持相同。
之后10点、11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越来越高,前面的高层建筑对后面的低矮建筑的遮挡越来越多。
12点的时候后面的建筑被挡住的最多。
但是后面的低矮建筑并没有全部被前面的高层全部遮挡住,此时三层的建筑是能过见光的,没有被遮挡住阳光、在12点55的时候,此时后面的建筑的二层以上全部受光。
1点与12点55的日照情况基本相同。
而在1点30的时候这时开始后面建筑的西立面全部受光。
下午2点时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开始下降,后面建筑的南立面开始一点一点的接收到太阳光。
下午3点时刻投影继续向东偏移,后面建筑的南立面的受光面越来越大。
在3点08分的时候此时后面低矮建筑的南立面全部受光。
此后,后面低矮建筑不再处于前面建筑的阴影区内。
下午四点时刻,建筑的西立面与南立面全部已经接收太阳光。
下午5点时刻,此时太阳光的光线强度越来越弱,建筑东面的投影也越来越长。
日落时刻,太阳高度角最低,投影最长,光线很弱。
实验结果与软甲模拟结果对比1、用ecotect软件分析得到的广州日出时间是7点08分,日落时间是17点42分。
而从实验中我们得到的日出时间是6点51分,日落时间是17点42,用SU 软件得出的日出时间是7点10分,日落时间是17点44。
2、用ecotect软件分析得到的当建筑开始有遮挡的时间是9点30分,从实验中我们得到的是8点49分。
用SU 软件得出的时间是9点35分。
3、用ecotect软件分析得到的当建筑达到最大的遮挡的时间是12点45分,从实验中我们得到的是12点的时候,用SU 软件得出的时间是1点02分。
4、用ecotect软件分析得到的当建筑的西立面全部受光的时间是14点45分,从实验中我们得到的是1点30分,用SU 软件得出的时间是14点40分。
5、用ecotect软件分析得到的当建筑的南立面全部受光的时间是16点45分,从实验中我们得到的时间是3点08分,用SU 软件得出的时间是16点32分。
(Ⅲ)分析实验对比结果1.为什么模型试验与计算机模拟的日出日落时间有三十分钟的差距?①有可能是我们在实验操作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可能是模型没有放正,方向上有偏差,或者是在看时间的时候总是会有误差出现。
②还有就是实验中仪器的误差,可能是地理纬度调节螺旋或是赤纬角螺旋调的不是很准确。
这也会影响着最后的测量实验结果。
2.为什么在SU模拟日照中,12点时日影不是朝向正北?①SU本身存在着误差。
②广州所在时区为东八区,采用的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而广州的经度是东经113度,按照1度4分钟计算,广州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1分钟。
因此,广州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北京时间应该是12点21分,这时广州日影朝向正北。
在Ecotect模拟中(见上图),北京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是12:12,这时才是北京的正午,此时日影朝向正北。
七、实验心得从此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在平时的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前面的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遮挡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影响情况。
尤其在住宅设计中,建筑室内的采光是在设计中着重要注意的情况,建筑的日照是要我们着重考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