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管理
组织与管理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共同⽬标下协同⼯作的⼈群社会实体单位,建⽴⼀定的机构,它⼜是通过分⼯合作⽽协调配合⼈们⾏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的⾮正式团体。
这些团体有⾃然形成的规范或惯例,其成员必须服从。
3.组织精神:指统帅组织内部⼈们思想和⾏为的共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风⽓,是组织内部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核⼼要素,是现代化组织的“精髓”与“灵魂”4.组织机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标⽽建⽴的,把组织内部的责任、权利、利益进⾏合理配置和有机组合活动,对组织内部进⾏划分,设置不同的部门。
5.管理学:是研究有关管理的理论⽅法,并为管理提供原则和科学⽅法。
6.管理幅度:⼀个直接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下属的⼈数。
7.⼯作评估:是指衡量⼀项任务或⼯作对⼀个组织的相对价值,并按价值⼤⼩排序,以建⽴⼀套灵活公正的⼯资结构。
8弹性⼯作制:是⼀种固定时间和机动时间相结合的⼯作制度。
固定时间职⼯必须上岗,机动时间由雇员掌握,只要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响应的⼯作时间,其余改造时间可以与限定的时兑消。
9.虚拟企业:是若⼲成员共同获得某个市场机会的优势⽽组成的经营实体。
机会⼀旦消失,虚拟企业企业即告解散,它是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
10.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借助计算机系统把⼯程概念转化为⼯程设计。
11.CAM:即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设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的,计算机程序把焊接、喷漆、钻孔、⾦属切削、⾦属塑形及最终装配线等技术结合起来。
12.⾮犯罪错误:是由于职⼯精神涣散,个⼈问题。
疲劳或⼯作过度,或则正在使⽤系统设计的不适合等原因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员伤亡或丢失顾客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的经济损失。
但这不是犯罪。
13.现代决策:是通过科学研究,数理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历史信息进⾏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法来进⾏的决策。
14.脆弱性指数:表⽰企业容易受计算机欺诈影响的程度,越容易受影响的称为越脆弱。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组织的含义广义的组织;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
指的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地社会群体。
如政府、企业、学校、意愿、银行、社会团体等(二)、组织的构成要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入的成员目标认同;明确权利义务;明确组织边界;强化归属感明确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一定的物质基础二、组织类型与特征(一)、组织类型1、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以帕森斯为代表)经济生产组织: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组织,如实业公司政治目标组织:形成和部署社会权利的组织,如政府机关整合组织:调节冲突的组织,减缓社会冲突、进行社会控制,如法庭和法律职业实体模式维持组织: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组织,教化社会成员认同社会文化、维持原有的制度和模式。
如学校、教会2、根据组织中的权威性质对成员的控制方式(艾森奥尼)强制性组织: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以强迫手段使成员服从,以强制的手段控制其成员,如监狱、精神病院、军队功利性组织:通过金钱和物质报酬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如工商业企业(经济利益工具)规范性组织:用规范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通过规范内化实现对成员的控制,如宗教组织3、从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进行分类(以布劳为代表)互利组织:以组织成员的互惠为目的,如工会、政党、俱乐部服务组织:以向顾客和社会中该类组织直接相关的人提供专业性、良好的服务的组织。
如医院、学校社工机构、律所等经营性组织:盈利性组织,如公司、银行等公益组织:以一般公众为受益对象的组织,如政府机构、邮局等(拓展)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长链组织(流水线;工序等);媒介组织;集约组织以组织的规模为基础的分类: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如医院、企业等所有组织)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否有正式的分工)(二)、组织的特征与初级群体相比,组织有如下特点: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非情感关系规范的互动形式复杂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分工成员资格可替代性强三、组织与现代社会(一)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现代社会组织的特点(表现):组织大规模出现,且结构复杂化、多样化社会分工发达,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形成了负责的组织体系(二)现代组织的发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规则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关系重构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一、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一)、组织目标1、组织目标的含义组织目标:时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组织目标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选择原则测定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包括:有效性、效率、人文关怀、人道主义2、组织目标的类别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长期目标和次要目标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适应环境还是改进、提高效率)外向目标和内向目标满足其他组织的要求vs满足成员和部门的要求3、组织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依据(实现人们期望的某种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组织目标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的有效标尺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二)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及各构成部分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确立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包括组织构造体系、权利关系体系、内部沟通网络以及职位系列2、组织结构的类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组织结构经历了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网络型等演变直线型组织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控制严密、信息交流少。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首先,教育理念是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基础。
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目标,明确幼儿园的办学方针,教育方向和教育要求。
教育理念的确立需要对幼儿园的教育功能、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希望为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其次,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中的重要部分。
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活动制度、班级教学管理、班级卫生管理以及班级安全管理等。
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落实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班级管理行为,营造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教职工管理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教职工管理主要包括教职工聘用、考核、培训、激励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教职工管理制度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稳定的师资力量,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课程管理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编制、教学进度控制、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评价等。
课程管理的目的是设计符合幼儿成长和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活动管理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学活动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组织、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过程管理、活动效果评价等。
教学活动管理的目的是规范教学活动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六,安全管理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中需要重视的一部分。
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设施建设、安全教育宣传、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等。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幼儿在校期间的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最后,财务管理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经费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财务预算、核算、审计等。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校园内部的资金运转正常,保障学校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读书笔记
《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读书笔记这是一本关于组织管理的书,主要阐述是什么因素和力量让组织有效且高效的运转,通过对了解组织管理中涉及到的这些因素和力量,能够让组织成员或者组织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组织,理解组织的管理。
本书分为八篇二十五章,第一篇介绍了组织管理的基础概念,对全书做一个概述,使得各篇成为一个整体框架,主要陈述了组织与管理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及现代文化、社会价值观对于管理思想的影响。
第二篇讲述了组织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演变,提出科学管理、官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传统组织管理观念,并叙述了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贡献,还将系统概念和权变观点进行详细叙述,强调其在复杂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篇则介绍了组织环境系统,第四篇谈到技术分系统与结构分系统对于组织的作用,第五篇是关于组织中社会心理系统。
第六篇考查了管理系统,对于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进行了研究,第七篇重申了系统概念,强调组织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权变观点,提出跨制度跨文化的比较分析模型,用以分析各种社会组织。
第八篇是研究组织变化和挑战,主要讨论了生产率与工作生活质量,强调其互相关系,提出组织管理未来的几点看法。
作者从系统观点来看问题,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组织、所有阶段的管理观念,对于任何一种管理观念,都不宜孤立化、绝对化,一律加以倡导或指责。
在现代任何组织做为一个受到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离不开社会环境下的有机体,要达成组织目标必须综合考虑到影响组织的环境变数及其他因素与力量。
组织与管理的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的提出,深刻反映了组织里和管理实践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其核心观点就是在系统地考虑影响组织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地确定不同的组织或同一组织在不同阶段的管理方法。
书中提出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组织与管理(PEC)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为顺利、圆满完成本招标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工作,我司与勘察、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投标,成立设计-采购-施工(EPC)项目部,分别协调各自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指导和管理项目管理部,以及设计及施工资源。
其中由司作为联合体牵头人,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及工程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以及提供相关其他相关服务;勘察单位出勘察报告(包括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提交工程勘察报告并承担任何勘察缺陷责任)、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包括方案设计、方案优化、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施工图设计等)第一节设计-采购-施工(EPC)的组织与管理一、设计-采购-施工(EPC)的组织机构设置原则1、一次性和动态性原则一次性主要体现为总承包项目组织是为实施工程项目而建立的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次性的,因此,当项目完成以后,其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也随之解体。
动态性主要体现在根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动态地配置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对组织进行动态管理。
2、系统性原则在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中,无论是业主项目组织,还是设计-采购-施工(EPC)组织,都应纳入统一的项目管理组织系统中,要符合项目建设系统化管理的需要。
项目管理组织系统的基础是项目组织分解结构。
每一组织都应在组织分解结构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3、管理跨度与层次匹配原则现代项目组织理论十分强调管理跨度的科学性,在总承包项目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更应该体现这一点。
适当的管理跨度与适当的层次划分和适当授权相结合,是建立高效率组织的基本条件。
对总承包项目组织来说,要适当控制管理跨度,以保证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要适当划分层次,使每一级领导都保持适当领导幅度,以便集中精力在职责范围内实施有效的领导.4、分工原则总承包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多,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管理、技术人员来组成总承包项目经理部。
对于人员的适当分工能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活动和工作的管理任务分配到各专业人员身上,并会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行政部门的组织与管理
行政部门的组织与管理行政部门是政府机构中的重要一环,负责管理各项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
为了保证行政部门的正常运作和高效管理,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就行政部门组织和管理方面进行讨论。
一、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是指将职能划分明确、职责分工合理的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做到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以下是一个行政部门组织结构的示例:1. 领导层:行政部门通常设有一位负责人,如行政部门主管或局长。
负责整体规划、决策和监督工作的进行。
2. 功能部门:行政部门根据职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政服务部等。
每个功能部门负责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具体工作。
3. 基层机构:为了更好地贴近实际情况和服务民众,行政部门可以设立基层机构,如分支机构、办事处等。
这些机构负责处理具体的行政事务,提供便民服务。
二、行政部门的管理措施为了确保行政部门能够高效运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1. 制定管理规定:行政部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明确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要求。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2. 建立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行政部门可以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培训与团队建设:行政部门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沟通协作的能力。
4. 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和激励措施。
这样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推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5. 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对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总结:行政部门的组织与管理对于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至关重要。
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一、介绍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在当前企业和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组织是一个由人员、设备、制度和程序组成的系统,而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为组织的信息处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支持的系统。
本文将探讨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
二、组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1.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扩展,组织需要处理和管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组织高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
2.决策需求的增加组织在日常经营中需要做出各种决策,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分析,帮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3.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需要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来支持业务运营和管理活动,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提供这样的信息服务。
三、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1.提高效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组织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促进决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
3.优化资源分配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公司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
四、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作用1.信息共享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员工可以方便地共享信息和数据,促进沟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2.业务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3.创新发展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战略,推动创新和发展。
五、结论管理信息系统和组织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了组织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质量。
组织的需求推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其不断创新和改进。
因此,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密切合作,携手发展,共同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区别
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区别引言在组织和管理中,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常常被混淆使用,实际上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解释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
组织措施组织措施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使组织的运作更加高效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组织措施涉及到组织结构的建立和调整、人员组织的优化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组织措施:1.组织架构设计:通过确定组织的层级结构、部门划分和职责分工等,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地运作。
2.岗位设置和优化:根据组织的需要和职责,合理设置岗位,并对岗位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工作效率。
3.部门配备和培训:确定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素质,并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来保证组织的人力资源能够满足工作需求。
4.流程优化:通过对组织中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组织措施旨在通过对组织结构、人员组织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化,提高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果。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和确保组织运作的一系列行动。
管理措施涉及到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管理措施:1.制定策略和目标:针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保持一致。
2.领导和激励员工:通过有效的领导和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进行决策和资源分配:根据组织的需要和限制条件,进行决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4.监督和控制:通过对组织的运作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计划进行,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措施旨在通过对组织各个环节的管理和协调,确保组织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策略进行运作,并及时纠正偏差,保持组织的正常运转。
区别与联系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着眼点不同:组织措施主要关注的是组织的结构和资源配置,着重优化组织运作;管理措施则着眼于组织的各个环节,关注各项工作的计划、协调和执行。
会议的组织与管理
会议的组织与管理会议的组织与管理会议是一个组织内部或者跨组织之间的重要活动,它具有促进信息交流、决策制定、问题解决等功能。
一个成功的会议需要精心组织和管理,以确保参会人员的主动参与和会议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会议的组织、会议的准备和会议的管理。
一、会议的组织会议的组织是指确定会议的形式、目标、内容以及参会人员等。
在组织会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明确会议的目标。
在组织会议之前,组织者应明确会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目标可以是问题的解决、意见的征集、项目的推进等,目标的明确将有助于会议的组织和参会人员的参与度。
2.确定会议的形式。
根据会议的目标,确定会议的形式,可以是讨论会、研讨会、培训会等。
会议的形式应与目标相一致,避免过分庄重或者轻松简单。
3.邀请合适的参会人员。
在邀请参会人员时,应根据会议的目标和内容确定参会人员的范围。
参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会议的讨论和决策做出贡献。
4.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在确定时间和地点时,应考虑参会人员的方便程度和会议的性质。
时间宜选择在工作日的合适时间段,地点则应选择方便交通和设备齐全的场所。
二、会议的准备会议的准备是指与会议相关的信息、材料、设备等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参会人员的参与度。
1.准备会议文件和材料。
根据会议的目标和内容,准备相关的文件和材料,并提前发送给参会人员。
文件和材料的内容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有助于参会人员理解和准备。
2.测试会议设备和系统。
在会议前,应测试会议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包括会议室的投影仪、音响设备、网络连接等。
3.组织会议的讲座或培训。
为了提高会议的效果和参会人员的参与度,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内部员工进行讲座或者培训。
讲座或培训的内容应与会议的目标相关,能够为参会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思考。
4.准备会议纪要和行动计划。
会议结束后,应及时整理会议纪要并发送给参会人员。
组织与管理切斯特·巴纳德
组织平衡论
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基本 出发点是个人参加组织的动 机问题。个人为组织做出了 牺牲,而组织则为个人提供 了诱因,组织与管理的全部 活动,都围绕着牺牲与诱因 之间的平衡而展开。组织中 的一切运转机制和行为规则, 来自于这种组织平衡。
责 任 优 先 的 社 会 思 想
古典管理学特别强调权责一 致和权责对等,追求权力和 责任的轻重平衡和方向一致。 这对于消除管理活动中的特 权现象,具有极大的积极意 义。 但如果进一步深究,在 管理中,仅仅做到权力和责 任对等就足够了吗?巴纳德 敏锐地观察到,正式组织的 大部分工作,往往同“权责 对等”的说法不一致。在实 中,往往不 权力, 责任来实现组织 的。 在管理中, 到 有权力的责任, 权 力 的责任, 不 不 权力的责任。这 了权力的责任, 组织的 生 力 在。在 , 巴纳德 了“权力-责任 等”的经典观 ,进 了“责任 ”的现 观 。
所谓“正式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 关系,是一种行为关系,是一种合作行为关 系,是一种协调的合作行为关系。没有人与 人之间的协调的合作行为关系,也就不成为 其组织。
一个组织要想存 在下去,必须具 备两个必要的条 件:一是共同的 目标,二是合作 的意愿。两者联 系起来就是,组 织成员愿意为共 同的目标精诚合 作。这两个条件, 相辅相成、互为 因果。
关于巴纳德
他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 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 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 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 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 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 西巴赫协会主席。
组织的 相互作用。 (2)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 (3)作为协作体系影响对象 的个人。 (4)社会目的和协作的有效 性。 (5)个人动机和协作的能率。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 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各种组织,不管 它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还是企业的、学 术的,都是一个协作系统。而且协作系统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它的运营环境以及组成要素都在不 断地变化,因此协作系统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 之中。协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决定于协作 系统的有效性和高能率。“协作系统”之所以能够
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是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秀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进行探讨。
一、充分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成功离不开充分的准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准备充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管理课堂。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且尊重每个人的学习环境。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后,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课堂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讲解、讨论、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合理设置课堂规则合理的课堂规则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例如不说脏话、不打断他人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理,让学生明白违反规则将会产生的后果。
五、灵活运用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为课堂组织与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来呈现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和教育软件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
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组织与管理的关系
组织与管理的关系组织与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运营中,没有一个组织是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和调控。
因此,组织和管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依存的。
组织是指由人员、设备、资金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其目的是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组织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例如公司、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组织。
组织的特色在于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分工的明细化,不同的人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为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
管理是指对组织进行调控和协调来达成其目标的过程。
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等。
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管理者要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组织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组织与管理的联系紧密,互相关联。
组织离不开管理,管理也离不开组织。
在组织的运营中,管理者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还需要确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以确保组织的顺利进行。
管理者需要了解各种组织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它们来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利润能力。
另一方面,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也对组织的运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管理者的优秀和不足都会在组织中展现。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反应,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工作动力和生产效率。
总之,组织和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组织需要管理师的指导和支持来实现其目标,管理师需要在组织内调控资源,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
只有管理师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技能,理解组织与管理的紧密联系,才能使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力,快速解决问题,不断创新,走向成功。
组织与管理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及作者简介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弗里蒙特·卡斯特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系统管理理论与权变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
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权变理论学派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权变的意思是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卡斯特的著作《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的作品,初版于1970年,受到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其后不断再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该著作中写道:本书的重点在于理解组织、组织特征与职能以及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力量,还涉及这些组织管理者的活动和风格。
该书共分8篇24章,并在修订版中将适合于管理的新材料包括进去,全面反映了系统和权变观念的发展,使该著作的可读性更强。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当系统与权变的字样随处可见的时候,我们再看一看这部权变理论的代表著作,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启示与感受。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的主要内容管理是人们在组织环境中从事的智力工作。
本书重点在于理解组织、组织特征与职能以及其他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力量,还涉及这些组织管理者的活动和风格。
管理发生在所有类型的组织中。
它不仅仅是在企业或政府机构中从事的工作。
管理者对教学、监狱、小酒店、桥牌联赛和登山探险都是必要的——几乎涉及无限多类型的组织情景。
管理重要性日益增长的另一个指标就是美国大学学生选择工商管理作为其专业的人数。
《组织与管理》读后感
《组织与管理》读后感《组织与管理》是[作者]的一部管理学著作,作者在书中探讨了组织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强调了组织与个体合作的重要性,并关注组织中各个方面关系的合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组织与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认为,我们对组织的认识存在不足,这是因为我们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而非以“组织”为导向。
我们常常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组织内的各项行为,而忽略了组织中个体的诉求。
作者倡导组织与个体合作,关注组织中各个方面关系的合作,包括消费者与组织之间的合作。
他认为,我们需要关注个体行为背后的真正诉求,这些诉求可能是采取行动的需要、合并的需要,或者是建立完整人格的需要。
在书中,作者还指出,我们对组织中最薄弱的环节——员工是否有合作的意愿——认识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想出了在技术上和商业上都可行的方案,但却因为担心相关人员不会予以合作而不敢贸然实施。
尤其是当这种方案涉及到习惯或者是操作上的改变,或者这个方案给组织带来的好处从目前来看并非立竿见影或者确定的时候,我们更是犹豫不决。
作者认为,福利措施并不能代替积极的人事管理,也不能帮助个人发展或增强他们合作的意愿。
福利措施的实施可能会让管理人员觉得,和员工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但实际上,这些措施只是让员工觉得管理者在发善心或者是为了收买人心,而消除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罢了。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身份制度的起源和作用。
他认为,身份制度源于个人生理和社会性特征上的差异,源于人们完成的各项活动难度上的差异,源于对这些活动评估上的差异。
身份制度保护了个人品格的完整,特别是那些能力不足的人。
能力超群的人需要获得较高的地位,以促使他们有效地工作。
从社会学角度更深入地观察,结合对组织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职能的专业化分工也需要身份制度的存在:它们对于组织内的交流,获得成员间的协同合作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它们是重要的激励手段,能培养成员的责任感,因此也能促进他们的可靠和忠诚度,而这些对于组织内的合作至关重要。
[管理学]组织与管理的关系
吴老师你好!我是财政2班的张璞玉关于您在国庆节前提出的思考题:组织与管理的关系,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首先我觉得管理和组织是不可分离的,是关系密切的,从书上8-10页对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经过长达一百年多的年的发展和更新,人们对于管理的理解与定义也不断更新,但是组织始终出现在对管理的定义中,可见人们对管理与组织关系密切的认可。
我总结管理与组织的关系为以下几点:1.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途径。
我们说组织的定义从广义上说,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不管是广义或狭义上说我的重点集结在“一定方式”和“一定的目标”上,也就是说一个群体有一个大方向上的共同目标才可以称之为一个组织,而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合作,所谓合作也就是在计划过程中,如果能有比各合作个体总和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效率就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能力安排工作岗位,完善制度,使其效率最大化,即——协调,也就是管理。
所以管理大体上说即协调,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以说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而一个组织想要实现目标,就需要通过管理的手段来实现协调,实现效率最大化。
而且我们说一个组织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就好比打个比方,我们没有到达目的地一定是因为走错了路的原因。
所以说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途径。
2.管理是一个群体演变成组织的表现,组织的性质又决定管理的方向。
一个组织若没有管理,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做事,那不叫一个组织。
只有有了有效的管理,人尽其责,物尽其力才叫一个组织。
所以我觉得管理是一个群体演变成组织的表现,即有了管理行为的群体才叫组织。
而组织的性质又决定管理的方向,我得出这样或错的理解是依据书上13页的介绍。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例如政府、企业、学校等……各个组织由于其目标不同,其结构也不同,当然它们的管理方法也不同,所以说组织的性质又决定管理的方向。
管理学习题库与答案
A、人际关系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D、谈判者;E、领导者。
6、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有三大类十种角色。其中的人际关系角色分别是:(ABC)
A、挂名首脑;B、领导者;C、联络者;D、监听者;E、传播者。
7、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有三大类十种角色。其中的信息角色分别是:(CDE)
2、以下哪些特点属于“传统组织”的特点:(ABCD)
A、稳定的;B、永久性职位;C、命令导向;D、等级森严;E、顾客导向。
3、以下哪些特点属于“新型组织”的特点:(CDE)
A、稳定的;B、永久性职位;C、动态的;D、参与导向;E、顾客导向。
4、按照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将管理者划分为:(ABC)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综合管理者;E、专业管理者。
10、以下哪些技能属于技术技能?(ACD)
A、工人操作机床;B、董事长制定企业战略;C、司机会开车;D、教师会制作PPT;E、部门经理懂得处理好上下级关系。
四、简答题
1、“组织”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组织”这个概念?
答:组织---是一种由(人们)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标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必备的技能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不同层次管理者与不同技能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答:管理者必备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
概念技能——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对“管理”的理解: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既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发展,也要保证教师团队的有效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下面将就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进行探讨。
幼儿园组织结构幼儿园的组织结构一般会包括园长、教师、行政人员等角色。
园长作为园所管理的核心,负责整个幼儿园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教师是幼儿园的主要工作力量,他们需负责孩子的教育和照顾工作。
行政人员则协助园长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包括后勤、招生、宣传等。
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园所正常运转的关键。
包括制定幼儿园的章程和规章制度、负责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组织幼儿活动等。
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园所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
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幼儿园家园共育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反馈孩子在园所的表现。
同时,也需要教育家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教学质量保障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是考量一个园所是否优质的重要指标。
幼儿园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孩子们得到充分、健康的成长。
以上是关于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一些探讨,只有在组织良好,管理到位的幼儿园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服务。
组织与管理
(2)员工参与决策
(3)上下沟通、事前协商
(4)提案制度
精选ppt
13
第三节 现代管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1886-1961)
1、关于组织的本质 组织的本质在于协作,组织是协作的社会系统
2、关于组织的基本要素 组织的目的、协作的意愿、信息沟通
3、关于组织的决策 个人决策和组织决策
4、组织平衡理论 “对内平衡”“对外平衡”
精选ppt
14
二、决策理论学派(西蒙1916-)
1、管理就是决策 2、关于决策的前提 3、关于决策的类型 4、关于决策标准 5、组织的影响
精选ppt
15
三、行为科学学派
1、“行为科学”和“行为科学学派”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3、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4、X理论、Y理论(麦戈雷格)
四、权变理论(条件适应理论)
(例外原理)
精选ppt
10
二、一般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
亨利·法约尔(1841-1925)
(一)明确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等六项活动,管理只是经营中的一项活动, 但是是最重要的活动,其他五项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取决于管理。
(二)明确了管理的职能
精选ppt
12
(二)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1、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 人是社会人,是社会存在,而不是把金钱作为唯一动力的 “经济人”
2、在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并对正式组织目标 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3、管理者应努力通过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改变劳动者的态度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1)教育管理者改善管理态度
领导、控制) 5、管理环境(影响管理的外部因素和条件) (二)管理的定义
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区别
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区别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区别在组织和管理一个项目或企业时,我们常常会使用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来达到预定的目标。
尽管这两者在实践中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在实质和目的上存在一些不同。
本文将探讨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之间的区别,并解释它们在项目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组织措施组织措施旨在建立一个合适的结构以实现项目或企业的目标。
它涉及到制定一个明确的组织结构,确定各个部门和职能之间的关系,并分配任务和责任。
组织措施通常在项目或企业的初始阶段进行,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良好的工作分配。
主要特点:- 建立组织结构:组织措施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一个适合项目或企业需求的组织结构。
这包括确定部门、团队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一个明确的层级关系。
- 任务分配:组织措施还涉及到将项目或企业的任务分配给合适的成员。
这需要考虑每个成员的技能和能力,并确保任务的公平分配。
- 资源管理:组织措施还包括有效地管理和分配项目或企业所需的资源,如人力、设备和资金。
这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用性和优先级,以确保它们能够在需要时得到充分利用。
重要性: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任务分配是项目或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过正确的组织措施,项目或企业可以实现以下益处:1. 明确的责任和权限: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从而避免混乱和冲突。
2. 高效的绩效管理:组织措施有助于监督和评估成员的工作表现,从而实现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3. 资源优化: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项目或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可用的资源,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在组织的框架内执行的行动和方法。
其目的是确保项目或企业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的目标。
管理措施关注项目或企业的日常运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跟踪和控制项目的进展。
主要特点:- 计划和监控:管理措施涉及制定详细的计划以达到项目或企业的目标,并监控实施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这包括制定时间表、设定关键里程碑和检查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就是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和各种工作,高效益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管+理=(人、财、物、事、信息、时间和环境)+(管的过程中,使这些资源间的关系严密、顺畅)管理的本质在于有效计划是所有管理的首要职能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激励第二节西方主要管理理论及思想概述提高效率、缓解矛盾是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因。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个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组织)管理的5项职能管理的14项原则组织管理之父:韦伯(社会)第三节中国主要管理理论及思想概述儒、道、释为中心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为副线一、儒家的管理思想对象:“治人天人合一(圣人)谁来管?“劳心者”群、分、义怎么管?“仁”“德”“礼”二、道家循环律、成长律、得失律、时间律、调节律、容忍律、水式管理、无为而治三、佛学因果关系、色空关系四、东方与西方对比、理性与感性、刚性与柔性、物与人第四节当代管理思想演变的总趋势1.创新2.知识3.企业再造4.学习型组织的出现5.快速应变6.组织结构的倒置7.全球战略8.跨文化管理9.战略弹性10.管理的终极目标第五节幼儿园管理概述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教育行政人员与管理人员遵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利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方面教育人员的活动,高效高质地完成国家下达的教育任务,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各种一般职能活动。
三、内容与要素内容: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教养业务管理、教学科研管理、行政事务管理、后勤事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管理、保教队伍管理以及幼儿园工作评价。
要素:人、财、物、事、时空、信息、手段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1. 幼儿中心原则2. 保教并重原则3. 家园共育原则4. 因园制宜原则与规范化原则5. 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6. 有效性原则第二章幼儿园的组织与规章制度幼儿园管理体制:主要指幼儿园的组织系统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等多方面的结构体系。
组织机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第一节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依据1.依据上级有关规定1996年6月《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2001年《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2.依据组织设置的一般原则任务目标原则因事设职、因职设岗、先组织后人事责分明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的原则3.依据幼儿园本身的情况幼儿园的规模幼儿园的类型幼儿园的归属不同幼儿园的性质幼儿园所处环境位置园长的配备:3 1 1 ;6 2 1保教人员的配备:全日制2 1;寄宿制2 2炊事员:40:1三、幼儿园组织机构系统: 行政组织业务组织党群组织其他组织四、幼儿园组织机构的层次案例分析:尴尬的园长某私立幼儿园由一名园长兼任法人代表负责园内全面工作,该园长年纪较大,是某幼儿园的退休老园长;由一名教学主任负责园内教育教学和后勤工作;幼儿园上级管理部门为公司董事会,由一名年轻有魄力的董事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万圣节将至,幼儿园决定举办一场大型“万圣节狂欢夜”活动。
董事长决定亲自策划、组织本次活动,并将活动的具体组织交由教务主任总负责,而将本次活动的“美食节”环节叫个园长负责。
于是在活动中,董事长和教学主任直接单线联系,确定活动方案的内容和过程,然后由教学主任找各部门负责人协调落实个细节。
园长很不满意这样的安排,但又迫于是董事长的亲自安排,只能接受。
教学主任仿佛成为活动总负责人,所有策划和安排直接与董事长商量,全权安排相关负责人,甚至还给园长分派工作。
整个活动在董事长的策划、组织,以及教学主任的步步跟进下取得圆满成功,而教学主任也因活动组织得非常成功而受董事长赏识。
之后,他借助董事长的权威,在各种会议中常以董事长的名义发表见解,大小事情直接向董事长汇报,根本不把园长放在眼里。
园长心里一直窝着火,觉得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大家也不知道到底是园长还是教务主任说了算。
思考题:1.董事长和教学主任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2.如果你是案例中园长,当碰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处理?3.董事长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五、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使用和配备国标全日制的师幼比:1:5~1:7保教人员与幼儿比:1:7~1:9半日制师幼比1:8~1:10保教人员与幼儿1:11~1:13小班20-25 2 1 中班25-30 2 1大班30-35 2 1 混龄班30 2 1第二节幼儿园管理体制园长负责制决策指挥权力园长的权利人事管理权力(核心)财政管理权力以党组织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健全的法规法制是实行园长负责制的保证教职工参与管理,完善园长负责制为辅助二、实施园长负责制的必要条件科学的领导管理的体系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职权责统一;园长资格从严案例:获奖的启示当A园为迎接省级示范幼儿园复查,进一步美化环境,准备资料正忙得不亦说乎时,又接到了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联合下文的“黄鹤美育节”竞赛通知。
这让A园的领导犯了难:示范园复查是头等大事,但黄鹤美育节四年一次,机会也很难得,何况A园是全市第一家示范园,。
每次参加黄鹤美育节成绩都不错,如果放弃实在太可惜。
思考再三,A园还是决定报名参赛,但园长、业务园长在这个非常时期都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像以往一样设计教案、反复试教和手把手全程指导,就选派了一位曾经多次参加过此类竞赛、经验丰富且善于钻研的骨干教师负责,向她讲明情况,并且将活动目标定位在锻炼年轻教师上,对奖次也没有提出过高要求,以免她在组织准备时心理负担过重。
整个过程中,领导也没有过多干预,但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随时关注进展,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并协助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承担任务的老师觉得领导这么信任、尊重她,于是全心投入,指导一位年轻教师精心选材、试教、修改,结果在全市获一等奖,全省获二等奖。
思考题:1.案例中体现了教育管理学中哪些相关理论?2.你是否同意幼儿园管理者的做法?为什么?3.案例体现出管理者哪些领导策略?领导策略1.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2.有效的授权第三节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改革的关键是办园思想观念的转变多种属性:非义务性、教育性、服务性、公益性、产业性等。
二、深化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搞好定员、定岗、定编、定责的“四定工作”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安全制度及奖金分配制度。
实行聘任制,采取竞争上岗一次不成功的岗位竞聘某幼儿园经过领导班子反复推敲研究,由教育局主管科室把关、职代会讨论通过的教务主任竞聘方案终于出台了。
竞聘者的资格条件是:幼儿园在编在岗的教师;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教龄五年及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40周岁及以下。
条件放宽到了极限,共16人符合条件。
为了使方案深入人心,公布方案后幼儿园随即召开了专题动员大会,针对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意义、目的,以及为什么采取竞聘这种方式选拔中层干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还介绍了幼儿园的事业发展,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竞聘的公开、透明、公正,以及如何最大限度为获胜者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等。
之后幼儿园便将方案公示在信息栏,接下来就是信心百倍的期待了。
结果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直到报名截止,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名的只有一个人,一名教师犹豫再三在截止时间之后放弃,还有一名教师甚至是在截止时间过了三个小时后要求报名。
由此反案必须改变!园领导斟酌再三,只能将竞聘形式改为以领导班子成员集体提名的方式推荐了那位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报名的教师为考核对象,由全体教职工投票表决。
投票结果振奋人心,参会的108名教职工,共102票赞成,6票弃权,没有反对票,赞成率94.5%,教务主任由此诞生。
虽说是一次不成功的竞聘,但推荐出的人选很优秀,能力很强,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思考题:1.出现岗位竞聘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这次的竞争上岗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改进呢?3.你对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有什么建议?三、了解社会需求,把握发展契机全日制、全托制、日托兼临时寄宿、半日制计时收费等多种形式。
优质化服务:周日服务、延时服务、寒暑假服务全园集体生日会/月小小班、兴趣班、第四节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一、制定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意义幼儿园的“法”(一)保证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减少工作失误和人事冲突,提高管理成效(三)有助于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园风二、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1. 规章制度要具有可行性2. 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内容明确具体,便于执行3. 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有科学性4. 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有相对稳定性5. 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有群众性三、幼儿园规章制度的作用: 制约、保障、管理、依法治园四、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内容、种类(一)全园性规章制度(二)部门性规章制度:保教部门的教研制度、卫生保健部门的制度、总务部门的规章制度(三)岗位职责制五、幼儿园执行规章制度时要注意的问题反复、广泛宣传制度,使制度深入人心;严格要求、督促检查,注意制度的严肃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案例分析男女教师为何待遇不同?某幼儿园有两名男教师,他们的到来为清一色女教师主导的幼儿园带来了活力,同时两位小伙子也深受园长的喜爱。
一年后,园长承诺:只要期末考核合格,两位男教师可以每年涨150元工资。
现在两位男教师已经在幼儿园工作5年了,工资比一同参加工作的女教师的工资多了750元。
这时同来的女教师找到园长提出:为什么同时参加工作的老师,男教师要比她们多拿那么多工资?园长不知该如何回答。
思考题:1.幼儿园中的男老师为何受到重视?2.此案例中园长的做法是否妥当?3.作为园长应该如何留住男教师?第三章组织文化和幼儿园管理“管理是文化的产儿”------ 雷恩园本文化建设是其核心竞争力二、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二)泰勒《原始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内在习惯的一种综合体。
(三)克罗伯的五种含义: 1.行为模式和指导模式2.后天学习而得的“符号系统”3.人工制品4.价值观5.人类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四)我国《辞海》广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精神财富,包括意识观念、社会制度、社会心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时尚习惯等。
从管理学来理解:影响某一群体总体行为的态度、类型、价值观和准则;文化是在一种环境里人们的具体精神的固有模式. 文化的特征:人类群体的共同特征观念形态独立性和稳定性发展的第二节组织文化与幼儿园文化组织文化的内涵: 是指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组织的存在和发起起巨大作用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内容的组织精神、行为方式和组织文化网络等的集合体。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主体性、民族性、独特性、时代性、整体性、综合性三、组织文化的功能: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约束、效率功能四、幼儿园组织文化幼儿园组织文化: 指幼儿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其组织成员普遍认同并遵循的共同价值观、精神信念及行为方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