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大单元集体备课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

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知识的呈现和方法的学习中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

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
本章节内容,只有在必修模块有学习,但是其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重要的基础知识。

教师在进行本章内容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教学内容的范围控制和教学难度的把握,不能因为重要就盲目扩大范围和加深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不注重方法的渗透。

本章知识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就应该突出“工具”的作用,工具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使用工具的方法和
熟练程度,所以本章知识的教学目标要求取决于后续学习内容对本章知识运用要求的程度,后续学习内容必须用到的或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后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则可以着重落实、进行拓展,对于后续学习要求不高的知识则严格控制在必修要求的范围,不能随意拓展。

以下为本章知识的学业评价标准。

四、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4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 6 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6 课时
单元测验及讲评 2课时
五:教学建议及处理
1、重视化学观念的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再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客观性认识。

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的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高度重视分类观的建构和应用
本章是始终贯穿分类意识,分类观的建构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为载体的,本章主要以物质和化学反应为载体,特别是第一节的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是学生初步形成分类观的基础,学生利用分类观继续学习第二、第三节,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同时,利用分类手段学习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常规性质,学生可通过将物质归类然后进行类比掌握物质的共同性质,是学生学习陌生物质性质重要抓手。

所以在第一节物质分类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分类观的建构,可以采用“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物质分类的意义是掌握同种物质性质相似——利用同种物质性质相似推测陌生物质的性质——归纳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方法”五个环节进行突破。

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方法基础,遇到没有学过的新物质,敢于从组成上分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质,从而形成学习和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序。

(2)、培养学生物质变化观掌握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涉及化学变化过程,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物质也是千变万化的,不能用简单的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来掌握。

而是应该抓住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甚至可以利用所掌握的本质和规律认识陌生物质变化的过程。

第二节《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教学围绕一条物质变化的主线“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溶解、如何电离(电解质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电离出来的离子会不会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什么(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本质是离子反应)”。

如果
学生对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变化过程能按照这种变化观念去分析,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溶液问题也会豁然开朗。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教学可抓住“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反应”两对对立的变化过程,学生在形成了这种变化观念后可根据物质的化合价判断陌生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或者根据陌生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判断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后续学习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就会水到渠成。

(3)利用物质微粒观透过现象看物质变化的本质
①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本质是离子反应,学生在学习《离子反应》时思维的盲点是学生对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认识根深蒂固,认为复分解反应就是“物质”之间的反应,在学习本节知识后通常对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不能从微观(即离子)的角度去理解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即缺乏“离子意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从离子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电解质溶液间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的条件,最后得出判断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反应的一般方法。

②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果按“一写、二拆、三删、四查”的方法学习,学生还是从“物质”的角度而不能从“离子”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如何发生,使得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变得机械化,不能很好体现“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的特点,应该是先分析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再写出离子方程式。

这也是这节课希望贯穿的“离子意识”,所以可以利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强化第一部分学习和掌握的判断电解质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方法。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转移,表现出来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中,关键是要建立电子转移层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让学生理解电子转移与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2.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在辨析中完善概念
本章内容在初中多少都有涉及,但没有形成完善的概念,甚至对概念的理解还有局限性。

考虑到学生刚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久,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挖掘新的增长点。

第二章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

物质的分类初中已经知道了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和酸碱盐,但为能有利于高中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可适当对氧化物和酸碱盐再进行细化分类。

而对于混合物的分类,虽然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在初中也涉及过,但是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进行分类,所以课本增加了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以及胶体的主要性质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中酸碱盐的定义在初中也有所涉及,但并未给酸碱盐下定义,学生只知道酸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碱能够电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能够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但明显与高中对酸碱盐的定义对比有不完善的地方,故需要要利用一些特殊的离子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修正。

还有离子反应的事实基础就是初中学习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高中则是对通过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这些的反应的本质,使学生对酸碱盐之间反应的认识提升一个台阶。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的形成,初中课本简单地从得失氧的角度划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显然对于理解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完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准确把握教学难度,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本章内容作为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知识,对于整个高中化学、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作为必修阶段基本概念的学习,也不能过度地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难度。

第一节《物质分类》的基本目标是①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②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③初步建立同类物质性质相似的观念,初步学会不同类物质间转化的方法。

对于物质分类不需强调全面性,只要求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标准进行分类即可,对于一些后续才能学习的分类方法不作要求。

第二部分分散系及其分类中胶体的性质也不适宜过度拓展,如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等。

因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此内容关联不大,学生发展目标要求不高。

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基本目标是: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能判断电离出来的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如何正确表示离子间发生的反应。

对于电解质的概念辨析不要过分纠缠,只要求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能从微观角度理解酸碱盐(可适当拓展弱酸、弱碱和酸式盐)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对于离子反应的条件只局限于复分解反应,不宜过早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

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来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不宜过早涉及带条件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涉及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的问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目标是: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常见元素化合价知识分析陌生物质的组成,判断可能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判断陌生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判断陌生物质之间能否反应,反应的产物及现象。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只作简单要求,不适宜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因为学生掌握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事实基础太少;对于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不作要求。

六、第9周集体备课内容: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氧化剂与还原剂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二)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

方法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应用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课前小练]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 Na +Cl2==2NaCl
2、Fe +CuSO4 ==FeSO4 +Cu
3、2 HgO ==2Hg +O2 ↑
4、NH4NO3 ==N2O ↑+2H2O
5、CaO +H2O ==CaCO3
6、3 Fe +2O2 ==Fe3O4
7、BaCl2 +H2SO4 ==BaSO4↓+2HCl
8、CaCO3 ==CaO +CO2↑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练习,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讲]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
[点击试题]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

○2、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氯化还原反应。

2、判断下列反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投影小结]步骤:
1、先标化合价,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2、线上标明电子得失数。

[点击试题]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 3 H2 + Fe2O3 === 3H2O + 2Fe
(2) 2KClO3 === 2KCl + 3 O2
(3) 2H2S +SO2 == 3 S+2H2O
[板书](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投影小结]步骤:重点:
(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过]下面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总结一下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书]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投影小结]
1、常见的氧化剂
(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
2、常见的还原剂:
(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
(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2S、HI、KI
[结束语]氧化还原反应是和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反应。

它对我们人类既有贡献又有害处,比如我们酿酒、燃料燃烧都是利用氧还反应,但是铁生锈,易燃物自然等等也同样是氧还反应。

我们在学习了化学之后就可以充分去避免氧还反应的危害,最大限度的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

作业:
黄皮步步高:P 105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