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7e24419de80d4d8d15a4fcb.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写法、体会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通过任务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理解题目的含义:1)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怀念)。
怀念谁?)2)为什么要在“怀念”前面加上“秋天的”(因为是发生在秋天的事);(2)课文分为几段来写,每一段写什么?(重病母亲的劝慰——临死前的牵挂——怀念母亲)2.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一段㈠自主思考:(1)哪个句子是详写“我”的“暴怒无常”的?(注意写句子要具体);(2)每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心痛、难过、爱怜)(3)"母亲喜欢花……都死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1)“喜欢花”说明了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2)“死了”说明了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我”身上,没有心情弄花了)㈡汇报学习情况。
3.举手读第二段㈠自主思考:(1)作者是怎样写母亲临死前叫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母亲的神情有什么变化?(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爱怜)(2)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无私忘我的爱,无尽的牵挂)㈡讨论、交流。
㈢汇报交流情况。
4.齐读最后一段,看谁能快速回答(1)那句话是描写菊花盛开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一下菊花?(这是因为母亲生前要我去看的花,体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怀念);(2)课文为什么要用"要好好儿活"结尾(1)这是妈妈的话,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照应前面,突出"怀念"的感情)5.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的,提出来。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简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e659e4804d2b160a4ec08f.png)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文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 这使沟通成为永远的不可能, 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本文便是这样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通俗,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课文的字里行间是怎样表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母亲带给了儿子怎样的影响?怎样引起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深入学习并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以上教学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启发引导、朗读感悟、想象感悟、创设情景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词析句,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
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朗读感悟,给与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与发展自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母爱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品味关键词句,从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推敲关键词句,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发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资源,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新课:1.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母亲的痛苦与执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6dec1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4.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03a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c.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简要介绍《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背景。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的第一课时,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吗?二、课堂讲解a.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b.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a.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现在哪些细节上?如:母亲为作者夹菜、母亲陪作者散步等。
b.作者表达情感的特点:真挚、深沉、细腻。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a.“秋天的怀念”:这里的“秋天”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母亲离去的日子。
b.“我懂得了什么”:作者在母亲离去后,逐渐明白了母亲的爱和付出。
4.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提问: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感染力?b.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能分享一下吗?三、课堂活动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b.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2.布置作业:a.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b.深入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分析课文情感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进行深入感悟。
3.在课堂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附录:《秋天的怀念》原文(节选)母亲啊,你让我怎么感谢你呢?你给予了我生命,又用你的爱滋养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008bb6b27d3240c8447ef89.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回顾旧知识
1.积累一点字词;
2.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二再读课文,品味细节
从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从不同的句子当中,分析出“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个个细节,母爱是一个眼神,母爱是一个动作,一个不起眼的动作,母爱是母亲对儿女的牵挂……
找一处细节,用我认为母爱是……(理解、关爱、宽容、)来品味。
品析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详写“秋风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和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生活的美好。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也与课文前边相互照应。
)
三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四板书
“我”母亲
愧疚坚强
怀念无私
懂得母亲
“要好好儿活”
五作业布置
1.读一读,写一些
2.《金牌》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b27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d.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调不太一致,那这幅图选得是否合适呢?同学们怎么看?学习任务一:品读“我”的变化。
请同学们以“看菊花”为线索,自选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角度一:我是否去看菊花。
愤怒拒绝——勉强答应——欣然前往角度二:我对母亲的态度。
忽略母亲——体谅母亲——铭记母亲“好好儿活”的教诲,怀念母亲。
角度三:我对美好事物的态度。
破坏——无所谓——欣赏角度四:我对生命的态度。
自暴自弃——比较积极——积极向上,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由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拒绝感受美好事物,对生活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chuí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弄chuí()打2.给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沉寂.()3.在文中“□”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摔默默B.摔偷偷C.砸默默D.砸偷偷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D.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7篇)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da4d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9.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7篇)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略文章的表达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2、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这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怀念母亲的一段文字。
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史铁生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母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去感受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其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在忍着病痛默默地、坚定地、乐观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2、课文围绕“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ec133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1.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要点:见目标3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学生展示朗读,教师点评。
(5min)2、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那在读了那么多次的课文后,你觉得史铁生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伟大、无私、坚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5min 讨论10min)A、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讨论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和特点?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理解儿子所承受的痛苦,当儿子发泄时贴心地走出去,但又十分害怕儿子做傻事所以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看,偷偷地哭。
这母爱是如此细致和深沉。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咋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时“我”万念俱灰,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我说出的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母亲的心中,母亲知道自己必须要坚强,必须要给儿子鼓励,让他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然而“我”那个时候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领悟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后来回想,则是无比痛心。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来了,挡在窗前害怕儿子触景生情,转移儿子的注意力。
体贴入微。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病种的母亲仍心系于我,而我却……(5)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絮絮叨叨地说着” 母亲对于我的一丝小转变的.高兴。
(6)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担心自己的措辞会影响儿子的情绪,体贴细微。
3、母亲早已离世,空留我遗恨。
而如今的我,还想寻死吗?(8min)明确:如今的我已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看菊花”“黄色……白色……紫红色……”,排比句式写出菊花的美以及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3b6f49f121dd36a22d8213.png)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分析,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深沉的母爱。
文章中,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强忍着眼泪说娘儿俩要“好好儿活”。
在文末“我”说和妹妹“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问题母亲说“咱娘儿俩”“好好儿活”。
面对生活困境,她是如何“好好儿活”的?2.探究过程(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当时生活中的困境。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3.成果展示(1)面对儿子的重大变故,她没有被现实击倒,而是一直照顾儿子,想要儿子“好好儿活”;(2)面对瘫痪后暴怒、绝望、消极的儿子,她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处处为“我”着想,体贴“我”敏感的情绪,照顾“我”,想要开导我。
(3)面对自己身体病痛的折磨,她选择默默承受,不让孩子们担心,并仍然希望带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花。
在危重之际仍然挂念着两个孩子。
教师点拨:上节课我们说到,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是出于深沉的母爱。
请同学们深入思考,“看花”对于病重的母亲意味着什么?“看花”中有母亲怎样的期待?明确:看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包含着母亲对“我”振作起来的期待。
4.探究小结从母亲的生活环境来看,母亲是不幸的——儿子瘫痪一蹶不振、女儿未成年,自己也重病不起。
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依然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儿子、心心念念挂念着子女,希望儿子振作起来。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通过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自主探究二过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好好儿活”,“我”懂母亲的意思了吗?1.探究任务默读全文,找出表现“我”生活态度的语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过程。
5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5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f74f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2.png)
5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唤起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指名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怀念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3.教师做简单点评并对答案予以肯定。
二、学习新知(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①~②段,注意语速和语调,教师点评齐读效果。
2.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学生边读边思考。
⑴找出“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⑵面对“我的暴怒",母亲是怎样做的?你怎样理解“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中的“忍"?⑶母亲为什么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而活”?仅仅是宽慰儿子吗?3.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准备回答一个问题,教师组织并点评。
明确:⑴说明“我"内心非常痛苦,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为后文母亲安慰“我”好好活着埋下伏笔。
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的“忍”有两层意思:一是忍住儿子双腿瘫痪不想活的痛苦;二是母亲自身患有肝癌的疼痛。
⑶不仅仅是宽慰儿子,因为自己患有肝癌,是绝症,她这样说也是对自己的安慰,想用自己的坚强来影响儿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反复自由朗读第③~⑤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母亲准备带“我"去赏花,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⑵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为什么“忽然不说了"?⑶你怎样理解“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2.分别指名回答,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⑴是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这句话点明了时间。
⑵因为母亲怕提到“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对于双腿瘫痪的“我”,这些字眼会刺伤“我",加深“我”的痛苦。
所以,母亲尽量忌讳这类字眼。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1240e0aeaad1f346933fca.png)
S版六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及怎样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与态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和作者对母亲
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来感受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难点: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母亲》。
2、复述课文导入。
(二)出示品读助手。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照顾儿子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内心活动?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并有感情地朗读。
(2)你从文中的哪些句段体会到“我”对母亲的情感?
(三)读细节,品母爱。
1、个别朗读: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谈谈感受,并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的母亲爱儿之心。
3、品读描写母亲身体状况的句子,体会母亲的坚强。
(四)品母子情深
1、品诀别。
2、品遗言。
3、品怀念。
(五)拓展延伸
1、谈谈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写母爱。
(六)总结升华
我们都要好好活着,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爱自己的母亲!。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fe6526910ef12d2bf9e750.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八仙筒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方案23回顾导课强化目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探究文本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分钟1分钟6分钟9分钟8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明确(一)用心地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并能说明理由。
(二)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
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领悟主题,感悟人生:(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47分钟2分钟11分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05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
![05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634db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c.png)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学习课文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激发感恩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本文唤起了你对母爱和生命的哪些感悟?教学难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中的歌词选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对妈妈的思念。
引导学生联想本文作者在其母亲去世后,他的怀念之情。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母亲提出带“我”看花的原因。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付出的爱和关心,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分段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入手,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再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加以点拨。
1.朗读课文第1段,如何理解母亲“悄悄”“偷偷”的一系列行为?2.用低沉的语气朗读第2段,说说本段交代母亲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3.再读第3段,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2)怎样理解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喜出望外、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4.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朗读第4~6段,说说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5.文章尾段对菊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出示课件问题:从全文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推选个别学生加以概括总结。
《秋天的怀念》精品教案1(第2课时)
![《秋天的怀念》精品教案1(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667d3c6f242336c1fb95e01.png)
《秋天的怀念》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细化朗读脚本,进一步感知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题目含义,理解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题目和主题中关于生命的感悟。
三、教学策略朗读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完善朗读脚本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引出进一步完善朗读脚本的任务。
1.指名朗读,检查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2.教师点评,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引出今天的教学任务──完善朗读脚本。
(二)深读文本任务一:教师给出例子,学生完成其他几幅场景的解读。
教师以第一幅场景为例给出完善的脚本范例:揣度人物的心理状态,体会人物情感。
预设: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解释暴怒的原因,介绍作者)。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表现作者的茫然与绝望)。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表现母亲的小心翼翼)。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愤怒、痛苦)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难过、隐忍、坚强)任务二:分派任务,每组一幅场景,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朗读脚本表格的最后一项。
任务三:各组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点拨:文章中两处“好好儿活”和妹妹推我北海看菊中菊花的描写是文章理解的难点,可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明了菊花开在秋天,开得美丽灿烂,展现了一种生命的状态──不管生活给予人怎样的苦难,都要活得精彩,这是母亲给予作者的生命感悟。
母亲逝于秋天,而秋天的菊花却赋予了作者全新的生命感悟,所以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31d0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a.png)
问: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提示:想一想之前我的脾气和母亲的态度)
答:作者感到遗憾、后悔。
问:从哪些语段,你读出了作者的后悔?
答:第一段: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第四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师:其实整篇文章都是作者的书写作者的“悔”,那么请问大家,以下哪个词来表达作者的心情最为恰当:
问:得到了儿子肯定的回答,母亲又说了什么?(板书: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问:大家来看一下这句话能不能这样改:她说:“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请同学们试着用两种不同方式朗读,体会一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答:原文好。这样表达出了母亲的喜出望外。
问:还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母亲“喜出望外”?
答:(板书)1、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动作)说明母亲坐立不安
请问,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如何解释?
三、课后作业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做错了事情让父母伤心的时候?请你也写一篇忏悔文,注意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题目自拟,字数很多于400字。
设计意图是通过习作使学生掌握语言、动作、神态在文中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
问:母亲挡住我的视线说了什么?(板书:北海的菊花开了)我同意了吗?你猜猜我为什么同意了?
提示:作者为什么不写“母亲进来了,站在窗前”而用“挡”?
答:这里是让学生去体会,其实作者也是一个有心人。作者体会到了母亲的用心,体会到了母亲这个“挡”的含义。另外母亲面容憔悴,几乎央求着发出看花的邀请,作者的内心开始动容,他勉强的答应了母亲。(板书“憔悴”、“央求”)
母亲1“北海的菊花开了……”
2“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语言3、“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84431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8.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时新人教版教案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文。
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后要求背诵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f063a133687e21ae45a9a3.png)
XX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语文年级班级时间年月日课题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母亲的言行,体会"母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关怀,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抓母亲的言行,体会"母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关怀,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一、上节课,我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品读出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看看这样的一个母亲,给了自己遭遇人生困境的儿子怎样的影响。
二、前后对比,感受母爱之力量1、正因为坚强无私的母爱,从一开始脾气暴怒无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的史铁生发生了转变。
课文中哪儿写到了他的转变?齐读最后一段。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作者和妹妹去北海看花?谈谈自己的感受?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思念和缅怀,就是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最好解读。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从开始的绝望到一步步燃起对生活的爱,重新拥抱生活。
珍惜生命,坚强地活着,活出高度。
三、史铁生在本文中为什么要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四、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悔恨、悲痛、怀念……五、我们一起跟着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从他和母亲的感人故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没有人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在困境中找到另一种生命的延展,用坚强的意志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好好地活着。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84e1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9.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感悟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大意。
(2)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哪些感人故事?2.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写作者与母亲在菊花展览会上的对话,表现母亲对作者的关爱。
第二部分:写作者在病中感受到母亲的照顾,以及母亲为作者付出的艰辛。
第三部分:写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2)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细节描写:如母亲为作者夹菜,为作者擦汗等,体现了母亲对作者的关爱。
景物描写:如菊花展览会上的菊花,秋天的落叶等,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通过回忆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2)讨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4.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刻?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何?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大意。
2.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哪些感人故事?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旨。
2.提问: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课堂讲解1.继续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384d0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6.png)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位无私贡献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预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收拾的《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欢送阅读与收藏。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1一、教学要点:见目标3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学生展示朗诵,老师点评。
〔5min〕2、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那在读了则屡次的课文后,你觉得史铁生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宏大、无私、顽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5min 研究10min〕A、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研究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和特点?老师巡察,学生研究后发言,老师点拨。
明确:〔1〕母亲就默默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寂静,她有默默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理解儿子所接受的疼痛,当儿子发泄时贴心地走出去,但又十分胆怯儿子做傻事所以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看,偷偷地哭。
这母爱是如此细致和深沉。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咋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初“我〞万念俱灰,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我说出的那些话像针相同扎在母亲的心中,母亲知道自己必需要顽强,必需要给儿子鼓舞,让他重燃对生命的盼望。
然而“我〞那个时候却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领悟到母亲的良苦专心和深情,后来回想,那么是无比痛心。
〔3〕那天我又单独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来了,挡在窗前胆怯儿子触景生情,转移儿子的留意力。
体贴入微。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病种的母亲仍心系于我,而我却……〔5〕她欢喜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抓紧预备预备。
〞“絮絮叨叨地说着〞母亲对于我的一丝小转变的欢喜。
〔6〕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默默地出去了。
不安自己的措辞会影响儿子的心情,体贴细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仙筒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方案
深层探究拓展延伸8分钟
7分钟
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
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
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
“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
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
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
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
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
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
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
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
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
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
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但
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
课堂小结反馈练习2分钟
11分
钟
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儿子领悟了母亲教给的“好好儿活”,在今后的人
生道路上敢勇地前进,让有缺憾的生命不再缺憾。
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
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
封信。
板书设计:
八仙筒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导读单
八仙筒镇中学七年级语文训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