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加强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前加强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各种观念、意识形态相互渗透。各国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实力和国民素质的竞争,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已经造成了国际政治局势的日益复杂化。培养有素质的国民,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关注国家乃至世界的前途,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赋予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公民教育;重要性;迫切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 “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 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人的全面发展也即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2]在社会生活中, 个人只有积极地参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往, 同无数其他个人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换, 使自己摆脱个体的、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才能实现个人对自己社会关系的占有和控制, 提高对社会关系的自由度。[3]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实现人更加全面地发展,是每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不懈追求,在当前,就是要加强公民教育,增强人民的主体意识、权利和责任意识和对公共事业的参与意识,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加强社会和政治参与,不断促进人对社会关系的占有和控制。
公民教育产生于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成果之一。公民教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的社会成员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一些知识教育;而广义的公民教育则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明达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4]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认识到培育具有现代化理念、适应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需要的公民社会的重要性。当前加强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表现在:
一、加强公民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多元利益驱动的竞争经济和理性规则制约的法治经济,要求社会成员排除血缘伦理、等级身份,以公民资格和平等身份来参与市场竞争和利益分配,并遵循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平等与自由等规则。然而,中国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以家庭血缘为纽带的观念牢固,人们之间的信任大多停留在血缘裙带范围之内,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种观念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陌生人很难建立起信任,市场经济所崇尚的信用、合作、法制、平等竞争等理念不能得以很好贯彻。因此,除了要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外,更要加强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教育,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合格公民,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意识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明确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公民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5]
二、加强公民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
有学者认为,公民意识是从法律制度规范走向现实法治秩序的重要桥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优良的公民意识能充分有效地使民主政治、法治理念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信念和准则,从而建立起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公民意识孕育的民主精神、积极守法精神,为民主政治、法治秩序提供了必要的信仰基础。[6]然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留下了深厚而又浓重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传统,使人们头脑中积淀了牢固的“顺民意识”或“臣民意识”,公民意识相对缺乏和淡薄。在这样的社会里确立民主政治制度,存在着太多的困难和阻碍。因此,我们重视加强公民教育,促使公民意识普遍觉醒,促使法治理念快速转化为公民的生活信念,促使公民自觉将法律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结合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效而理性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促进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保障公民的权利,从而丰富公民的社会关系,增强对自我命运的把握,在加快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基础上,促进公民的民主和法律意识的觉醒,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三、加强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新时期,社会各种利益矛盾不断突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处理,需要人们建立一种和谐相处的理念,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内涵和特征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公民以一种社会主人公的姿态,去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和困境,树立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理性地面对社会的冲突和矛盾。有学者认为,公民意识的各项内容对和谐社会都有意义,其中对社会和谐意义最直接的是合作意识、宽容精神、妥协意识、规则意识、协商意识。[7]通过公民教育,增强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制度等合理性、合法性的思索和认同,从而调动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
四、加强公民教育,是应对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2008年末发端于西方金融系统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已经波及到世界任何一个参与全球贸易和金融往来的国家,它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使我们看到了全球经济链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在欧洲访问期间,于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说道:金融危机,更是一种道德危机,他呼吁企业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此次迅速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何尝不是一个无比沉痛的道德缺失的教训,任何一名国家工作人员,作为一国公民,不仅要严格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更要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危及到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安危与福祉。全球化的发展和日益深入,日益要求各国公民具有世界眼光,以一种包容、关注的态度,树立起世界责任。加强公民教育,应着力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公民的宽广眼界和全球意识,担当起一个世界公民的历史使命。
总之,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人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在推及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制度和体制的进一步健全,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主体和主导因素的人的发展,只有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法制观念、公平竞争意识、诚信意识的不断增强,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强劲的后力,也才能促使市场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减少市场风险,使更多的人收益;只有公民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树立明确的权利意识,才能对社会管理部门起到更多的监督,也才能更多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并有机会履行自己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