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文_教育教学62摘要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一、引言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尤其对于中高段小学语文教学,更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优化教学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师生互动,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充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授课时,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样所制定出的教学方案也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需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一些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讲,无法激发其学习热情。
小学生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再加上一些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没有给学生安排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核心地位,先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生字,在分析语文课文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此外,教师已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师生间的互动很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高。
没有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_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_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的。
但是在农村,由于交通不便利,信息比较闭塞,接受新鲜事物落后,群众文化基础较低,教师每天在此环境下周而复始的进行着本职工作,接触和接受的事物相对较为落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农村教语文的老师都有所感触,自己学生的语文成绩与城镇学校学生的语文成绩差距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来越远。
教师下很大力气来教学,可是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的还是十分缓慢,无论语文教师如何努力难以实现心中理想的成绩。
为什么呢?我认为: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由于环境等因素使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教育教学理念陈旧老套。
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的角色。
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总是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语文知识和被迫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尴尬境地里,而完全丧失学习语文的自主权利,养成了学生唯老师之命的依赖性。
俗话说:“火车快不快,全靠头来带”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始终要跑在学生前头。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和人格品质来作学生的表率。
在闲暇之时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勤交流,以此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也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特别讲究教学语言的运用,平和、亲切、委婉、优美的语言表达,随和、真诚、灵活的体态语言,更能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语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开端。
本人作文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學,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就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语文是一门能够开阔眼界的学科,为了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探讨。
(一)学生写作速度过慢,引致写作时间比较许多学生都喜欢一字一字的阅读,这会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变慢。
在考试中,若遇到篇幅较长的文章则会导致阅读的时间不够,难以把握文章。
阅读速度过慢,这让学生不能做到快速浏览一遍,通读大意,这在阅读中也会让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降低。
阅读速度过慢,一方面,是从小的阅读习惯使然,另一方面,是学生阅读书本过少。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将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小学生都是好动的,外界有许多东西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各种电子产品,户外的游乐设施,这些都使他们对静坐在桌前阅读不感兴趣。
外界的各种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接触,带来更大的欢乐。
而阅读,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远离外界的喧嚣与烦躁,根据书中的描述,展开自己的想象方可感受书中的乐趣。
对于这种间接获取乐趣的方式则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大。
(三)学生无法认知文章对于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学生看了几遍也理解不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感情。
就如题中要求分析句子,学生就显得困难,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对句子的分析就无从下手。
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是学生的一大难点,这就造成文章主旨的难以理解。
上面提及的存有于写作中的问题,必须引发教师的注重。
针对存有的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人做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针对存有的这些问题,作出如下措施:(一)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写作速度的提升,可以协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推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协助学生全面发展。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讨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课程设置不合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语文作文课程通常安排在一周内的某一天,课时较少,难以充分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时间和机会。
很多学校更加注重应试教育,使得作文教学变成了应试训练的一种工具,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2.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点传授,教师普遍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模式化、机械化的特点,缺乏思维的深度和个性化的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写作实践的环节,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对作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3. 评价机制不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不完善也是问题之一。
目前,教师通常采用诸如字数、句子数量等数量性的评价指标,忽视了对学生思维逻辑、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的依据往往是教师的主观判断,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二、解决对策1. 改进课程设置针对小学语文作文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学校应适当增加作文课程的课时,并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可以通过将作文与阅读、诗词等其他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兴趣。
学校应重视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提供更多的主题选择和材料支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
2. 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写作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互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完善评价机制小学语文作文的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篇【篇一】【摘要】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特别是在一些学前教有不到位、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学生平时吸收的信息非常单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本文对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现状;对策;语文;教学一、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今年年底将接受国家验收。
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呢?我利用这么多年来在农村的教学实践,了解到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校舍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并配备了全新的桌椅、图书、文体器材还有各种教学仪器,师资队伍也有所壮大,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不过我认为,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前教育落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在农村,很少有全面规范的幼儿园,也没有学前教育,孩子们刚上小学时对学习是没有什么认识的。
这给小学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
(二)部分农村家长不重视教育,留守儿童多,课后无人辅导。
很多农村家长外出打工,挣钱供孩子吃喝穿戴,送他们读书,却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甚至一些不重视教育的家长从来都不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孩子们学好学坏只能看造化了。
(三)新的教学设施使用率不高。
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上虽有了很大改善,然而教育经费却非常有限。
缺乏专业维修人员,每次报修都要等上1个月左右,况且过保的班班通跑腿费和维修费还不少。
现代教学设备得不到适时利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接受现代化信息的机会;现代教学技术水平低,从而缺乏直观教学。
二、解决农村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对策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彻底改善农村学校的设施以及改变家长们的思想观念是不太可能的。
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们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2019年19期┆291智慧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凌肖丽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贯彻和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得到了多角度、全方面的优化升级。
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我们需要正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大纲,结合当下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方向,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从根本上对小学语文传统教学理念进行了优化和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都建立在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
所以,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把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总的来说,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较为突兀和普遍,可以概括为:1)课堂气氛较为枯燥和死板,学生在课堂中就是一个学习机器;2)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过于“自主”缺乏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的意识;3)教学过程话术较为生硬,官方话术较多;4)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较为紧张。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提升方案 (一)以生为主,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思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将生本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继而开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新式语文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笔者并没有直接进行文章的讲解,而是借助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从花开花落到春华秋实,秋天的种种影像让学生们对教学视频显得“流连忘返”。
视频播放结束后,笔者问学生们什么是秋天?一位学生说:秋天是红色的苹果和沉重的稻穗。
另一位学生说:秋天是一片片从树上飘落的黄色树叶,是一朵朵漂亮美丽的月季花。
听了学生们对秋天的认知笔者非常高兴,鼓励和夸奖了他们的细心外,对学生们:那么我们一起探索一下课文中“秋天”的奥秘。
小学语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小学语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论文文档:小学语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了小学语文存在的许多问题,下面将结合实际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以期改善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存在的问题:1. 教材过于简化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往往过于简化,不够丰富,与实际生活有些脱节。
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 教学内容单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点上,忽略了文化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教师与学生往往只关注课本上的内容,不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 教学方法单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逐字逐句解析和概括归纳上。
但这种方法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4. 学生作文水平较低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有些学生写作思路混乱,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影响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与素质。
二、解决小学语文存在的问题的措施:1. 教材要注重文化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文学的魅力。
同时,可以选择更加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2. 加强阅读与课外拓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局限在课本上,应加强阅读和课外拓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背景的文化,培养跨文化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3.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
例如,可以采用讲故事、听音乐、参观博物馆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加强作文教学针对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的问题,可以加强作文教学。
通过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作文的规范和要素,掌握好写作技巧。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素养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注重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材体系,努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很多语文教师越来越感觉难以胜任这份工作,越来越觉得语文课难上,也发现语文课堂的问题越来越多……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写作的指导,语文课如何设置导入语,问题的层级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怎么展开才是有效的,教师的语言,作业的布置……这些问题个个都是值得深究的。
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做简单的探讨。
一、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需要给予时间和积极引导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从来不缺少机会。
但是现在的学生都不怎么喜欢阅读,尤其是书面阅读。
于是教师发现,现在的学生文学、文化知识积累很贫乏,因为阅读积淀少了,所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了,写作表达能力弱化了。
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致命伤。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起始年级要亡羊补牢。
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没有广泛的阅读积累,就学不好语文。
相反的,很多学生爱阅读,语文学得很好,却不一定是语文教师的功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课堂培养,注意学生的潜能发挥,给学生提供课堂阅读时间,在紧张的教学时间中给学生留有天地。
晚自习安排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并要求及时书写阅读的感想和收获,字数是不限制的,也可以推荐、分享精彩的文章,师生畅所欲言。
在阅读时,教师一定不要吝啬时间,他们自主的读比教师一味的讲也许收获会更多。
在学生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课代表每天提醒学生要阅读,把它作为每天必须的功课去完成。
起初课代表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板书在黑板上提醒他们,一旦学生习惯养成,就可以不用板书提醒。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改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
所以学生的阅读,教师既要培养兴趣,也要勇于给他们时间,并传授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写作训练要循序渐进,引导方法技巧除了阅读的问题,语文教师还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学习动机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与对策1. 教材内容单一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过于单一,大多集中在课文的背诵和课文填空等传统教学方式。
这种单一内容设置往往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感。
对策: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可以引入更多类型的文本,如儿童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学鉴赏能力薄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往往将文学作品视为素材,而忽略了学生对文本情感、思想和美感的感受。
对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美感、情感和思想内涵,可以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问题与对策1. 教学过程单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师讲解和学生背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疲劳感。
对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加互动性和活跃度。
2. 训练过多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纯粹训练的倾向,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策:合理安排教学任务,除了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还要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级智力品质的培养,通过开展创意写作、作文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动机问题与对策1. 学习动机低下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学习的疲劳感和厌倦感,导致学习动力不高。
对策: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如故事情节、游戏形式等,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观念、课堂组织方式,还是在学生学习方式、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革。
然而,通过平常的听课和与老师的交流加之笔者的教学实践,一些语文老师在理解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反思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对于走出语文课堂教学误区、正确领会新课改精神实质有重大意义。
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一、“去知识化”的倾向这次《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于是许多教师误以为这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淡化知识、轻视训练。
笔者认为,“双基”这面红旗应该飘扬下去,理由是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现在为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有怎样的变化,其教学目的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而要形成这种能力,就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认识一定量的常用字、词汇,积累一定量的语文知识等等。
二、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可以说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可以为教学提供方便和必要的资源,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
但是,使用不当则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甚至可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陷阱,是对语文教学的釜底抽薪。
第一,把多媒体当作一块黑板在用,起一个板书的作用。
多媒体板书当然有它的长处——美观、快速,但是,在一个教室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口耳相传的通道是最为畅通的,现场用文字在黑板上的展示对板书来说是最方便也最有效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为了呈现板书,多媒体可以说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环节,但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下面就浅论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语文课堂存在知识点过于繁杂的问题。
小学语文知识点众多,内容广泛,如果一味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给学生过多的信息,容易使学生无法消化,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抵触情绪。
对策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分类,选择重点进行深入的讲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吸收。
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对策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分组合作、讨论、游戏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往往在课堂上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机会。
对策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例如写作、朗读、演讲、赏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小学语文课堂上还常见的问题是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结果导向,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对策是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例如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是缺少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非常注重情感因素的学科,但往往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对策是创设良好的情境,例如通过名人故事、散文、诗歌等文本的操练,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但通过合适的对策可以有效解决。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教育领域中,语文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基础的奠基阶段,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也备受关注。
我们来看一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一:教学内容过分冗长、枯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往往过分冗长,而且很多内容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孩子们对于语文课程缺乏兴趣,就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创新。
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小升初的压力不断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开始出现成绩焦虑,这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过分冗长、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以及学生学习压力大、成绩焦虑。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采取对策呢?针对教学内容过分冗长、枯燥的问题,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学到一些实际应用的技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对策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成绩焦虑的问题,我们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放松中学习,不再焦虑成绩。
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存在,但是通过我们对这些问题的针对性对策,相信可以逐渐改善这些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让学生在良好的语文教育中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教学;语文素养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创新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跨学科融合不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跨学科融合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与创新1. 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诸葛亮、周瑜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师生互动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引言师生互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明确师生互动的目标和原则,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1.1 教学观念不够正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与帮助,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这就使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只是将其视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工具。
这种思想观念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时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思想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师生互动的效果不佳。
1.2 互动过程中存在误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互动方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在实际互动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互动效果不佳。
第一,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只重视自己的作用和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致力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堂、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小学语文课堂在它成长的历程中,日益走向成熟,走向完美。
但是作为参与在课改洪流中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讲,我们身临其境,看到语文课堂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阻碍它进步和发展的问题,我想将自己在课改中亲身感悟到的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
一、当前课堂存在问题1、课堂教学有越位现象和不到位现象。
我所说的越位,是说我们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太深,讲解得过度,拓展得过度。
例如在很多公开课上,老师很喜欢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品味得无止无境。
“感悟”得无边无际。
《泊船瓜洲》是一篇表达思乡感情的古诗,本来只有二十来字的古诗,其中有一个老师在教学时却花了两节课时间去品味,最后学生还背不下来。
当然,语文课,该品味的地方还是要品,不然就没有味道了,但一定要有度,要深入浅出。
深入浅出,浅入浅出都不可取。
现在很多公开课感动的是听课老师,可评委,学生不一定真的明白。
于永正老师曾说——小语还是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的好,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有越位就有不到位,基础的东西不到位。
我曾请教过一位中学老师,你们对小学语文老师有什么要求。
他说,你们让学生把字写规范,作文时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能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学生会朗读,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我们就很满意了。
事实上,每年他们接初一新生,都要进行补课,让学生过3500字常用字的“关”。
我听了很难过,一天到晚忙得那么狠,却没尽职。
2、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出现了目标过多、过全、过虚现象。
在我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老师一堂课下来,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说不清楚。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等。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内容的传授,很少引入其他资源和知识点,导致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过于狭隘,缺乏创新意识和扩展能力。
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前,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上往往表现出懈怠和漫不经心的态度。
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只是应付作业和考试。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3. 课堂氛围不活跃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了课堂氛围不活跃。
课堂上很少有互动和讨论,学生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导致了学习氛围的单调和沉闷。
二、对策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引入课外阅读、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如语文游戏、语文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地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搭建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多表达、多交流,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还可以适时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语文实地考察、名师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三、结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繁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通用版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很多方面都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虽然在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仍然还有一些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不相符的问题存在。
这些问题不但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更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以下就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新课改一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老师在课堂中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讲得太多,一味地把自己所懂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太多,老师习惯连续地把问题抛给学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这种提问表面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实际上缺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过程,被动地回答问题也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太多、问得太多,必然会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能主动地接受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习惯于把标准化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喜欢中规中矩,按照教师思路进行学习的学生,而不喜欢标新立异,会提奇怪问题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培养目的不明确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确定了培养目标,一切的教学行为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没有针对性,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新课改提倡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可是有些老师心中并不能够明确训练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是根据参考资料进行教学,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流于形式,机械的练习。
这种没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从而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在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互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生互动不够活跃、师生沟通不够畅通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一、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1. 师生互动不够活跃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够活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主讲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真正的互动。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 师生沟通不够畅通在一些语文课堂中,师生沟通不够畅通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无法顺畅进行。
学生在讨论问题或提出疑问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反馈,这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策略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猜谜语、朗读课文等,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只有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故事讲解、情境演绎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创设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形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形式,提高师生互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提问、互动游戏、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来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 注重师生沟通的有效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摘要】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等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它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但同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近年来,提倡语文人文性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无可厚非。
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误以为语文教育应以“人文性”作统帅,于是打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趣味”等旗号,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幌子下,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幌子下,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将语文课“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把语文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或时政讲析课。
此种现象屡见不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我们不能把语文课撕成两张皮顾此失彼,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谈人文性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应该是在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
的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技法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等的掌握,通过读写听说等具体的语文实践来完成。
否则,脱离了这些,所谓的“人文性”只能视作是“硬贴”标签。
2 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
有些教师把此观点当作“尚方宝剑”,于是将课上成了“满堂问”,将目标确定为标准答案的获得而不是寻找答案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的牵引下,机械地、一步步地被教师带进其预先设定的答案中。
否则,教师就不肯“善罢甘休”。
教师认为答案知道了,目标就完成了。
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轻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没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认识活动(即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也就难以被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巩固。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行为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形成。
3 教学方法,“热闹”与“不当”共生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生机盎然。
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收获?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
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
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
然而,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
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
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然而,用心、仔细地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
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等的问题。
4 课堂教学中“务虚”
许多教师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采用了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课堂上小组讨论。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
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下令:“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
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只是在那里作“看客”。
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为什么提倡将讨论引进课堂?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讨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只要学生讨论了,“参与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没有架空。
只要学生“有效讨论”了,这节课的教学才真正具有意义。
什么叫“有效讨论”?首先它得有一个适当的主题,其次,讨论得有一个大致完善的过程。
任何一个过程的完结都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一次讨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指标。
但是,一节课的讨论时间不够肯定是行不通的。
5 教学手段无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
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动画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
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动思动笔的时间。
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原
因在于:多媒体迷住了学生读书的眼。
语文课是语文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学生只能通过语言文学才会理解、体悟、想象。
所以借用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
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
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