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之苏东坡故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西湖之苏东坡故居
学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姓名:曾金兰
班级:数学教育(1)班学号:2011121399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话,更是流传至今。我也是一样,我为我生在惠州,而感到自豪,更为惠州与东坡先生的缘分而感到万分荣幸。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与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到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被贬至惠州。在惠州的两年多时间里,东坡先生居无定所,几次搬家。至绍圣三年四月时,东坡筹资买地建房,选址白鹤峰。绍圣四年二月,白鹤峰新居落成,后人为纪念东坡先生称此居所为“东坡故居”。
东坡故居定位于东江边白鹤峰上,景色优美,风云百变,户北观雪浪,墙头看青山,“送归帆与天来,挂落月于床头”。东坡先生的客厅称“德有邻堂”,取意“德不孤,必有邻”。书房称“思无邪斋”,取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翟夫子和林行婆是东坡先生的两位邻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一生三次在朝廷做高官,三次遭受贬谪。
59岁高龄的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当时他是一个被严谴的罪臣:不得签书公事,被安置在惠州。按宋朝法律,贬令中有“安置”两字的贬官,其行动是受到监视限制的,并不能擅自出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受到管制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垂老投荒再被严谴”。但苏东坡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
平日无事他便到处走走,了解惠州的民情风俗。经过一段间的调查研究之后,他发现惠州风景虽美,但惠州城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天气燥热雨水较少,疾病流行;农业耕种技术落后。
对于这些问题,苏东坡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机会便争取去解决它。其实,东坡垂老投荒,已经没有权了,更没有钱了。于是,他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由自己提出建议,请和自己友好的官员牵头来办;二是靠自己的影响力,交由他人办或亲自办。由于方法得当,所以苏东坡都办得很成功,并先后为惠州人民办了好几件好事。
如今著名的“苏堤”,即是东坡当年所建。据史料记载,为了解决惠州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绍圣三年(1096年)6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提及苏东坡、惠州,还有一人不得不说,那便是王朝云。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言,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王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
因家境清寒,朝云自幼沦为歌妓,却独具一种清新、高雅的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苏东坡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被她的气质所打动,娶她为妾,备加宠爱。而后,朝云一路始终伴随在东坡身边,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谪贬惠州后,朝云更是伴其左右,共同带给了当地百姓农耕的新技术。没有想到的是,造化弄人,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女人于绍圣二年7月5日突然得了一种瘟疫,不治身亡。8月3日,按照朝云的心愿,苏东坡把
她安葬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
如今,苏东坡离开惠州已经900多年了。虽然他在惠州只住了2年7个月,可是,他对惠州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东坡文化现象:惠州的山水与东坡结下了不解之缘,好多建筑物和商店名称都取名为“东坡”。如东坡纪念馆、东坡公园、东坡亭等。而苏堤、朝云墓,则更是后人纪念苏东坡的文化载体,900多年来历代政府都对它们不断维修和美化,使之成为惠州市的重要历史文物。可谓“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东坡先生为惠州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民生方面,他请建军营,解决了军队占用民房、滋事扰民的问题;请准改税赋为“钱米两便”,解决了老百姓缺钱的困难;协助做好博罗大火的善后工作;向广州太守王古建议用竹筒引蒲涧水入城,并亲自参加总体规划,解决了广州城居民的饮水卫生问题,广州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有“自来水”的城市;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教惠州人民使用“秧马”“水碓”;经常施医赠药,解除百姓的疾病痛苦;资助修建东新、西新二桥——东新桥是联结惠州县城和府城的重要纽带,对惠州城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西新桥位于苏堤中段,不仅为人民的生产作息提供了方便,还对西湖风景区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在文学方面,在寓惠期间,苏东坡写下了100多首诗词。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成为流芳千古的名句。
在饮食方面,苏东坡还是个美食家,东坡酿造的“罗浮春”和“岭南万户春”酒,汲江煎茶的心得乃至首创的“盘游饭”(煲仔饭)、“谷董羹”(惠州火锅),已成为惠州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
东坡诗文中提及很多美食、美酒、美茗,为惠州产品作了绝好的宣传广告,反映出东坡对生命、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对美好生活充满追求。正因为这样,如今的惠州才会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
不仅仅这些,在寓惠的2年多时间里,苏东坡为惠州写下了近600篇(首)重要作品。目前,我市共公布了253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苏迹只有东坡井、王朝云墓和嘉佑寺3处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为惠州今后的发展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坡故居是东坡一生唯一自己出资购地、亲自设计营建的居所,是目前全国唯一认可的东坡故居,成为我市申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特有的载体。”
苏东坡跟当时官场上很多人有两个不同,第一是他的观念不同,他认为当官的应爱民如爱子,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第二个是苏东坡尽量想办法以报灾的名义减少当地的税负,很多官员都是向朝廷报喜不报忧,他当官总是报忧不报喜。“他争取各种资源减轻百姓的负担无可厚非,而且他从来是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名和利都是后人加给他的。”
东坡寓惠文化是惠州传统文化长河里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东坡文化传承了九百多年,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黄金记忆符号。
在东坡先生的身上,集中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品格,可以说他是中华民族一种精神力量,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最精髓的、最核心的内容,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确实是有一大批像东坡这样优秀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