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的基础。

以下是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的总结:1.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包括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例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 地图的基本概念,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 地球的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月球引力等。

3.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成分和垂直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 气候系统的概念,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 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4.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包括七大洲和四大洋。

- 陆地地形的分类和特征,如高原、平原、山地和盆地。

- 海洋的深度和海底地形,如大陆架、海沟和洋中脊。

5.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和干旱。

6. 人口和城市化- 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趋势,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

-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包括城市扩张、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

7. 农业和工业- 农业的分类和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 工业的分类和分布,以及工业区位因素。

8. 交通和通信- 交通运输的类型和特点,如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

-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包括邮政、电话和互联网。

9.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学习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精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方式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周期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零。

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h)。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地图符号与图例的识别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方向的判定- 地图上的距离计算- 等高线与地形的表示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洋流的形成与影响3. 地貌形态-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常见地貌类型及其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规律- 土壤侵蚀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与问题-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与生产方式- 工业布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 农业与工业的区域发展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特点 - 贸易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调查- 观察方法与技巧- 调查问卷的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 地理实验与制图- 常见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地图的制作与解读-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请根据以上提供的概要结构和内容,在Word文档中进行详细的扩展和编辑,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详尽的解释和实际的案例。

完成后,您的文档将是一个全面、准确、格式规范的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内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位置:高中地理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地球与地球位置。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是宇宙中唯一被人类独占的星球。

地球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2.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状的椭球体,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幔是地核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矿物质构成。

地壳是地幔外层的一层薄壳,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大陆和海洋。

3. 天气与气候: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季风等。

4. 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凹凸的程度。

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地形和地貌,例如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5.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资源。

高中地理中研究的人口因素有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等。

城市是人类聚集居住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包括首都、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等。

2.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交通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运等方式,通讯包括电话、邮件、互联网等。

3. 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会有差异。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中地理学习的范围包括能源、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等。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5. 城市化与人类活动: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和现象。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其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具有相似性。

然而,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密切相关。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四、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等。

-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 地球公转: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4. 大气环境- 大气组成: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

5. 海洋与陆地- 海洋的分布: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环流、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 陆地的形态:陆地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陆地的分布。

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定义、特点、利用方式。

-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灾后重建。

7.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 人口迁移:原因、类型、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管理。

8. 经济与文化-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指标。

-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9.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措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0.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定义、GIS的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超全 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内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是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的概念。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全面详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全面详尽

复习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仪㈠纬线和经线★㈡经度和纬度★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④90°极点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0°--160°E是东半球160°E—180°--20°W是西半球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三、经纬网的应用1.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

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

(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纬度km。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本文旨在总结和概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知识点。

第一章大地构造
1.1 地球的形状
1.2 地球的内部结构
1.3 潮汐和地球自转
1.4 地球的外部环境
1.5 地形的分类和特征
1.6 大地构造运动
1.7 大地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地球形状、内部结构,以及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二章气候与水文
2.1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2.2 气候变化和影响
2.3 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
2.4 地表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本章节,我们研究了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并了解了气候变
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了解了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和地表水循环,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第三章生态环境
3.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3.2 湿地及其生态保护
3.3 森林及其生态保护
3.4 草地及其生态保护
3.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 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了解了湿地、
森林、草地及其生态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我们还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综合地图。

地图可根据投影方式、色彩、等高线等进行分类。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分布规律:暖流与寒流的形成与影响。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的规律: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人口迁移。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工业布局的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

- 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的演变:陆路、水路、航空、管道。

- 交通网络的布局:铁路、公路、航空港、港口。

- 通讯技术的发展:邮政、电话、互联网。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应用领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问题:沙漠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

- 人文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城市病、农村问题。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生态农业。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 表面积:5.1亿Km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2) 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1) 地轴: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1) 经线①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②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④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⑤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①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②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E表示;西经度为0°向西至180°,用字母W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④自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⑤本初子午线(0°)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3)纬线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②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短成点;③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如30°S=30°N;④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则互为东西。

最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超详细)

最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超详细)

最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超详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是指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包括: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系、卫星系和小行星带等。

太阳系是行星系的一种,包括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其中太阳是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它的普通性体现在: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外部自身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有液态水等。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品。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此外,太阳辐射还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其开发条件评价包括能源丰富程度、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和政策等。

新能源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但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的适于生物生存的天体,有球形或近球形的外形。

地球可以分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和地球的外部地貌(大陆、多山原、平原和盆地等)。

地球的外形是地图的基础,地图的制作需要投影和比例尺等工具。

二、地理坐标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经纬度是地理坐标的基础,经线是指地球上从南极通往北极的半圈线,纬线是指地球上围绕赤道画出的并与地球轴直角相交的线。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使得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三、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汽、氩气等组成的,其中氮气和氧气占大部分。

大气的主要特征有压强、密度、温度、湿度、气流和大气层等。

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四、大气环流与水循环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规模的空气流动现象,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和蓄水等。

五、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表层水、地下水和冰雪资源。

表层水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水库等;地下水包括地下河流和地下水库等;冰雪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冰山和冰雪原等。

六、水的成因与分布水的成因主要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种,地下水主要是由降雨渗入地下形成的,地表水主要由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形成。

水的分布有不均匀性,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水分布不均匀的两个重要因素。

七、地球上的陆地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包括大陆和岛屿两种类型。

大陆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由陆壳构成,岛屿则是地球表面的陆地环绕着海洋的较小的地块。

八、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海洋是地球上的最大环境因素之一,海洋对大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大气对海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水汽、降水中。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㈢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⑴找特殊时刻点: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

A ﻩB ﻩ ﻩ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 B。

D C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三、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⑴对气候的影响⑵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三、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的分布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⑵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岩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一、褶皱山和断块山三、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