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

合集下载

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

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

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中国政府一直在财政上大力支持三农政策,通过一系列财政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从政府财政支持的政策措施、财政支持的效果和财政支持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政府财政支持的政策措施政府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财政拨款、财税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等方面。

在财政拨款方面,政府每年都会拨付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资金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在财税政策扶持方面,政府通过减税和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农村经济,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在金融支持方面,政府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增加对农村的金融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二、财政支持的效果政府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是农业增效明显。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全面改善。

政府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渠道更加便捷,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金融支持。

三、财政支持的未来发展政府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各级部门以及农村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只有政府和农村携手合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

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

试论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一、“三农”财政政策的必要性1.是我国农业战略地位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决定着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的稳定。

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还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化初期及其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工业自身积累能力有限,农业资金积累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因此搞好农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全局。

离开国家的扶持和引导,农业就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发生大的问题,出现大的波折,将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没有农业的稳定,也就没有农村的稳定、国家的安全和社会政治安定。

因此,政府必须强化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2.是“三农”问题的严峻性改革的需要(1)农村非税项目繁多,农民综合税费负担加重,农业负担潜伏着反弹的压力。

农业税及农村其它税收是处理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民应尽的义务。

问题是,现在我国农民除上交规定的农业税和其它税收以外,还承担大量的非税负担,包括统筹费、提留款、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利用各种名目收取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由此导致农民综合负担不断攀升,苦不堪言。

(2)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已发生转移,由农业增产问题转向农民收入问题。

而且,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还决定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相统一存在困难。

其一是前述的农产品市场总体上的买方市场。

其二是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对于大部分农户而言,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自给性生产,即使有一点商品性生产,由于其规模太小,提价对其增加收入的作用很小。

如每公斤收购粮提价0.10元,国家财政的支出规模已相当大,但对每年生产商品粮1000公斤左右的农户而言,增加收入也就是100元左右。

三农政策扶持政策汇编

三农政策扶持政策汇编

三农政策扶持政策汇编第一章农业生产支持政策 (3)1.1 农业科技支持 (3)1.2 农业补贴政策 (4)1.3 农业保险制度 (4)第二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2.1 土地确权登记 (4)2.2 土地流转政策 (4)2.3 土地整治与保护 (5)第三章农村金融创新与服务 (5)3.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5)3.2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5)3.3 农村金融政策支持 (6)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4.1 农村交通建设 (6)4.1.1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加大农村公路硬化、拓宽改造力度,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

(6)4.1.2 推进农村客运发展。

优化农村客运线网布局,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居民安全、便捷出行。

(6)4.1.3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村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6)4.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6)4.2.1 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优先保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6)4.2.2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6)4.2.3 加强农村防洪减灾能力建设。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农村防洪减灾能力。

(7)4.3 农村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7)4.3.1 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7)4.3.2 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质量。

(7)4.3.3 发展农村信息化。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促进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7)第五章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7)5.1 农村教育支持政策 (7)5.1.1 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7)5.1.2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7)5.1.3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7)5.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8)5.2.1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8)5.2.2 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8)5.2.3 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8)5.3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8)5.3.1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8)5.3.2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8)5.3.3 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8)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8)6.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8)6.1.1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包括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外出务工的农民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

三农新政策有哪些规定

三农新政策有哪些规定

一、三农新政策有哪些规定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

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

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

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2.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工技能培训。

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

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4.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5.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6.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7.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

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农新政策有哪些规定二、申请宅基地所具备的条件1、年满20周岁在本村落户的农村公民,因结婚等原因,确需新建住宅分户的;2、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或因国家、集体建设需要搬迁的;3、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需要新建住宅的;4、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定居(出具批准证明),且农村确无住宅的;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农扶持政策

三农扶持政策

三农扶持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经济规模也在不断起步,三农扶持政策的得以实施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推出了一些政策,如“发展农村投资基金”等,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公路、电力、水利等,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实施“搬迁补助政策”,搭建起了一个为农民搬迁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体系,同时实施“财政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是开展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政府鼓励农民从事就业创业,推出“财政补助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资助,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三农扶持政策》将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环境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政府和农村群众应携手共同努力,把握好政策机遇,实施《三农扶持政策》,以实现农村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社会经济正从中心型单产经济向多样化创新型经济发展,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通过实施《三农扶持政策》来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农村投资基金”、“财政补助政策”等,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公路、电力、水利等,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如果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电力、通讯、公路、水利工程、农药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水平。

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实施“搬迁补助政策”,搭建起了一个为农民搬迁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体系,同时实施“财政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这样,可以更多地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搬迁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保障农民获得和发展社会福利。

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

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

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下面将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收入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农业发展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中重点关注农业发展,通过加大投入、改革制度、推动科技进步等多方面措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了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科技创新。

同时,政府还采取了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这些政策助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农村建设除了农业发展,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还致力于农村建设。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了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乡村旅游、民宿等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

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文化保护也是政策重点,为农民提供了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农民收入在农民收入方面,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力求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政府通过增加农业补贴、调整农产品价格、扶持农民就业等方式,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这些政策助力了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的来说,中国中央三农方针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和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试论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问题与建议

试论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问题与建议
试论财政 ‘_ ‘■ ■ _农”支持政策的 ■ _ I _ ■ 问题 与建 议
政 实 行 这 一 策 的 财 力 投 入 共 约 l 0 政 5

平 临沂 市 河 东 区 财 政 局 2 6 3 04 7
的 改 善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积 极 意 义 。
日 多 个 部 门 申报 的 现 象 , 由此 , 现 有
吲 家 利 f 长期 建 设 同 债 安 排 的 “ 小 工 2 % ; 0 6年 中 央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力 度 更 的 单 位 无 需 经 营 就 能 过 H予 现 象 。 同 } ] ^ 6 20
程” ,即 农 村 节 水 灌 溉 、人 畜 J 水 、 乡村 火 ,达 到 7 0亿 元 ,再 加 上 地 方 转 移 支 时 , 产 生 该 支 持 或 扶 持 的 项 日得 不 到 支 f 】 8 道 路 、农 村 、农 村 水 电 、草 场 围 。 付 ,达 到 r 1 3 0 0亿 元 。 持或 扶持 ,而不该 支持 或扶持 的项 日和 ■ 是 “ r一 补 ” 两兜 ,即 对 农 村 义务 教 育 阶 4、 积 极 实 施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培 训 单 位 反 复 得 到 支 持 或 扶 持 ,许 丧 失 丁 财 段 家 庭 贫 『 巾 小 学 牛 免 费 提 供 教 科 书 , 阳光 T 程 。 日标 :0 0— 2 0 木 J 20 0 5年 ,对 拟 政 支 农 项 目 资 金 的 导向 作 用 。 管 国 家 鲍 收 杂 费 , 同 时 对 寄 宿 牛 补 助 生 活 费 的 向 非 农 产 业 和 城 镇 转 移 的 l0 万 农 村 劳 财 政 每 年 加 入 对 农 业 的 投 人 和 支持 , 投 00 政 策 。』 2 0 年 开 始 我 同 农 村 义务 教 育 动 力进 行引导性 培训 ,对其 巾的 5 0万 人 大 量 的 支 农 资 金 , 但 农 业 基 础 脆 弱 、 、 07 』 \ O 已完 伞 免 费 。 兰是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疗 制 人 开 展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 已进 入 非 农 产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仍 未 达 到 预 驯 的 目 的 对 度 改 革 。2 0 0 4年 ,【 尖 财 政 m 1 元 ,地 业 就 l的 5 0 { ^ 1 0 f l , 0 0万 农 民工 进 行 岗 位 培 训 。 和 根 本 的 改 观 。 在 农 村 一 些 落 后 地 区 , 方 财 政 出 l 冗 , 民 个 人 出 1 ,『 于 2 0 0 农 0元 f 】 0 6— 2 1 0 0年 ,上 述 一 个 数 据 分 别 是 基 础 教 育 、公 共 卫 生 医 疗 、 贫 困 群 体 救 农 民 人痫 统 等 ; 2 0 从 0 5年 丌 始 , 中 央 财 5 0 万 人 、 0 0 人 和 两 亿 多 人 。 此 , 助 、农 村 道 路 建 设 、 水 利 设 施 建 设担 以及名 目

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2004年到2011年,连续下发了 8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确立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三农”实际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对这些“三农”政策措施,我从十一个方面做一个简单梳理,不到指出,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两减免政策所谓两减免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对农业征税的制度,这对于过去一段时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政权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税收的作用逐步消退,反而制约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而且征收的成本高,与国际通行的政策不相符合,目前国际上除越南等少数国家征收农业税以外,其他国家都不征收农业税。

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传统农业将受到以孟山都、先锋等为代表的西方高科技现代农业的巨大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力度,基本目标是彻底免征农业税,建立城乡一体化税收体制。

从2000年开始,国家首先在安徽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开始全国推开,逐步降低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

到2006年,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两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了我国广大农民的负担,带来了我国的农村体制和政策的重大变化,为逐步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第一个政策,就是两减免的政策,是中央出台的发展“三农”政策措施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几千年来交皇粮国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二、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一直以来,我国的粮食补贴,主要是补在粮食的流通环节,也就是补贴在粮食的收购环节,补在国有粮食企业(包括粮食近出口企业),实践证明其效果并不好。

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就是把粮食补贴和流通环节脱钩,彻底改变多年来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城市消费者,补贴企业的做法。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一、背景“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体,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农民是国家的基本劳动力。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三农”政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增收。

二、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性财政支持是实施“三农”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财政支持,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优惠税收政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这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三、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具体举措1.农业补贴政策:政府通过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其中包括直接补贴、面向农业机械化和生产资料补贴等。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积极投入财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农业科技推广:政府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组织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农村金融支持:政府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信贷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四、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效果1.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财政支持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

2.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财政投入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供了更好的道路交通、供水和供电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农民收入的增加:财政支持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对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建议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三农政策支持方案

三农政策支持方案

三农政策支持方案第1章总论 (3)1.1 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 (3)1.1.1 农业生产现状 (3)1.1.2 农村经济现状 (4)1.1.3 农民收入现状 (4)1.1.4 农村社会事业现状 (4)1.2 农业农村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4)1.2.1 农业支持政策 (4)1.2.2 农村经济支持政策 (4)1.2.3 农民收入支持政策 (4)1.2.4 农村社会事业支持政策 (4)第2章土地政策支持 (4)2.1 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5)2.2 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5)2.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机制 (5)第3章财政支持政策 (6)3.1 财政投入与农业产业发展 (6)3.1.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6)3.1.2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 (6)3.1.3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6)3.2 农业补贴政策优化 (6)3.2.1 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6)3.2.2 优化农业补贴方式 (6)3.2.3 强化农业补贴监管 (6)3.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6)3.3.1 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支持 (6)3.3.2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7)3.3.3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3.3.4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 (7)第4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4.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7)4.1.1 加大投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保障 (7)4.1.2 优化规划,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 (7)4.1.3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效率 (7)4.2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7)4.2.1 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8)4.2.2 构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8)4.2.3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8)4.3 农村信息化建设 (8)4.3.1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8)4.3.2 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 (8)第5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8)5.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8)5.1.1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8)5.1.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9)5.1.3 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9)5.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9)5.2.1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9)5.2.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9)5.2.3 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 (9)5.3 农业转基因技术安全管理 (9)5.3.1 建立健全农业转基因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9)5.3.2 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与监管 (9)5.3.3 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科普宣传与培训 (9)第6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0)6.1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10)6.1.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10)6.1.2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10)6.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0)6.2.1 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体系 (10)6.2.2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10)6.2.3 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10)6.3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激励 (10)6.3.1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10)6.3.2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 (10)6.3.3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1)第7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1)7.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1)7.1.1 政策目标 (11)7.1.2 政策措施 (11)7.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1)7.2.1 政策目标 (11)7.2.2 政策措施 (11)7.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1)7.3.1 政策目标 (11)7.3.2 政策措施 (11)第8章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12)8.1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2)8.1.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12)8.1.2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12)8.2 农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12)8.2.1 农业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12)8.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8.3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 (12)8.3.2 休闲观光农业模式 (13)8.3.3 绿色防控农业模式 (13)8.3.4 精准农业模式 (13)第9章农村扶贫开发 (13)9.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3)9.1.1 交通设施建设 (13)9.1.2 水利设施建设 (13)9.1.3 能源设施建设 (13)9.2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14)9.2.1 特色产业发展 (14)9.2.2 产业扶贫项目 (14)9.2.3 乡村旅游发展 (14)9.3 贫困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14)9.3.1 教育事业发展 (14)9.3.2 卫生事业发展 (14)9.3.3 文化事业发展 (14)第10章政策实施与监测评估 (15)10.1 政策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15)10.1.1 实施机制 (15)10.1.2 保障措施 (15)10.2 政策监测与效果评估 (15)10.2.1 监测机制 (15)10.2.2 效果评估 (15)10.3 政策调整与优化建议 (15)10.3.1 政策调整 (15)10.3.2 优化建议 (15)第1章总论1.1 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三农补贴政策

三农补贴政策

三农补贴政策20XX年三农补贴政策1、玉米生产者补贴玉米的价格,不说,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今年秋季,很多农民朋友还不知道要种植什么,也就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去年,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为了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国家出台了政策,对于玉米种植者都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贴,想必今年,对于玉米的种植者,还会有经济补贴,当然,具体的补贴金额还不得而知。

2、养老保险补贴在农村,只要是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其是否曾经缴纳过养老保险,每个月都是可以领到70元的基础养老金的。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也是会有所调整的。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对于能够把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个人或者企业均是可以领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的,具体的补贴金额和发放方式还是要参照当地的经济状况与政策。

不过,据了解,此项补贴的力度很大,每个项目县中央财政的补贴为1000~2000万。

4、农机购置补贴从2004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用的起农机,尽快的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在20XX年,国家财政还将会拨款近200亿,主要用于补贴购买大型农机的农户或者农业生产合作社。

5、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即之前的三项补贴,从去年开始更名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还是包括良种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

据了解,此项补贴预计会在今年的6月30号之前发放,补贴的力度较往年相比,或许会有所提高,农民朋友可以密切关注。

20XX年农村补贴政策1、农机购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惠农政策,即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补贴。

这项补贴对于需要购置农机的农民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补贴。

2、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现在很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家里面的房子因长期没有人打理而年久失修。

如今农村危房改造是有改造补贴的,但是很多农民朋友不知道。

危房改造补贴是根据房子的危险度和在建标准进行评估,然后才能够申请危房改造补贴。

国家对三农扶持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三农扶持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三农扶持的相关政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

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因此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为农村长治久安奠定基础我国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具体表现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基础是以“土地集体所有、农民长久使用”为特征的土地产权制度。

巩固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事关农民根本利益和农村长治久安,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

第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问题是当前“三农”政策的难点、焦点所在。

在政策上,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向性问题:一是土地定权,农民定心。

明确界定土地权利是完善土地制度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明确“长久不变”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明确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在确权的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地权利登记体系。

可以先选择几个省进行试点,尽快在全国推开。

二是农地农有,农地农用。

让公司法人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不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严格用途管制,防止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防止在农业人口大批转移之前大规模土地兼并现象在全国蔓延。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日益受到关注。

财政支出投入于“三农”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三农”在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探讨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需要农村的支持和发展,财政支出投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

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民的福利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通过全面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财政支出投入于“三农”是一个必要且有效的举措,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现状、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社会稳定、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作用点。

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而“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在于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农村社会稳定。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三农”问题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现状分析、财政支出投入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三农的社会稳定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来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以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农村经济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农业占比较大,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大部分农村居民依靠种植粮食和养殖畜牧来维持生计,农业劳动力过剩现象较为严重。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贫困户的融资难问题突出,农业产业链较短,缺乏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手段和渠道。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距逐渐加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居民。

简论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doc

简论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doc

简论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三农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总和。

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定产物,其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结构不协调,有着历史长远、负面影响严重、解决困难的矛盾。

中国农村人口约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人口达7亿,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中国“农业大国”的身份毋庸置疑。

从微观讲,农民解决全国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由写论文的好帮手{#Get摘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更,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

因此,“三农”理由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重大理由。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尤其是与美国、印度等农业大国相比,中国的“三农”理由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显然,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建设发展新农村还不太现实,为了摆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大等目前状况,中国农业发展的许多层面仍然需要政府支持。

关键词:三农理由;财政支出;优化结构;科教兴农;城乡发展一、何谓“三农”理由及研究作用“三农”理由是农村理由、农民理由、农业理由的总和。

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定产物,其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结构不协调,有着历史长远、负面影响严重、解决困难的矛盾。

中国农村人口约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人口达7亿,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中国“农业大国”的身份毋庸置疑。

从微观讲,农民解决全国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 .人民吃穿理由,农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宏观方面,“三农”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辐射范围波及整个中国,甚至还会通过进出口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三农”、解决“三农理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课题。

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

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

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财政支持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手段。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思考。

在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方面,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在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方面,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施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国内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落地实施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应用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三农问题、财政支持、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完善、积极效果。

1. 引言1.1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农问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农民生活水平等,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低劣、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村地区是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何帮助农村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1.2 财政支持的必要性财政支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则是国家的基础群体。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农民的劳动方式,农业经营收益一直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拓宽,农民受益程度越来越大。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1.从规范农村税费到取消农村三税。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

三取消即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两调整即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 一改革即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随着上述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行,农民负担显着下降。

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实行了三取消的政策。

即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取消牧业税。

到去年底为止,我国只有山东、河北、云南的部分地区仍保留少量的农业税,从今年开始农业税将在中国完全消失。

为此,中央财政安排了大量转移支付,其中2005年中央财政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

2006年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更大,达到780亿元。

加上地方的转移支付,2006年的规模达到1030亿元。

2.对农民实行三项补贴政策。

三补贴就是针对种粮农民实施的直接补贴、针对粮食生产省安排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上述政策从2004年开始实行,当年国家财政投入总共130多亿,在2005年这方面的补贴投入力度更大,对增加农民收入、刺激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强对农村基础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这主要包括:一是国家利用长期建设国债安排的六小工程。

指农村节水灌溉、人畜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

二是两免一补。

就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同时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

2004年,中央财政出10元,地方财政出10元,农民个人出10元,用于农民大病统筹;从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出20元,地方财政出10元,农民个人出10元,用于农民大病统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建设农业,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要求,这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而且是有效解决“三农”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和转变,对于制定实施新时期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做好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明财政支农的方向。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和农村扶贫开发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逐步形成了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三农”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于财政支农工作来讲,就是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针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从城乡协调、社会经济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地区协调的大局、全局出发,以人为本,围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农村全面改革三大任务,积极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逐步转变财政支农方式,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努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历史沿革和基本发展趋势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是国家财政通过分配和再分配手段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实施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国家财力和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带有鲜明的特征。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历史演变。

从新成立起,财政支农政策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8)。

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当时国家财力还比较薄弱,为了稳固新生的政权,国家逐步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以保证化的推进。

在组织制度上为保证统购统销的实施,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主要是安排少量的资金支持恢复农业生产,从农业上取得的财政收入要远远大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同一时期,由于财政收支渠道较少,财政支农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投向都比较单一。

第二阶段(1958——1978)。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制度的确立,国家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应地财政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农业税征收条例》,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购制度。

尽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安排了一部分资金支持人民公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

但统购派购制度的实行使工农业成品的贸易环境向着工业严重倾斜。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国家从农业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工业化。

据,到1978年,国家从农业中汲取的积累大约在6000亿元。

农业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对而言,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份额非常小。

但由于组织制度所具有的政治动员力量,这一时期,采取的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农业生产力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形成了农业农村的事务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历史观念。

第三阶段(1978——1994)。

1978年,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农村拉开了序幕。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被长久桎梏的生产力。

同时,为了改变工农业交换不平等的状况,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也大幅度增加,财政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管理体制被财政包干体制所替代,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支农方面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按照当时的财政体制,将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资金包干给地方。

到80年代后期,由于投入不足,我国农业呈现后劲不强,发展徘徊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后劲,国家财政开征了耕地占用税,并以此为主要来源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实施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

这一时期是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

资金渠道多,政策覆盖范围广,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领域。

第四阶段(1994——2002)。

这一阶段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付诸实施的重要历史阶段。

从财政改革来说,一是1994年,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是从1998年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三是从2000年起,财政支出改革、税费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

这些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财税制度逐步形成。

这一时期,财政支农投入逐步增加,在继续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进步、农业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的同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

第五阶段(2003——)。

2003年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党中央在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要求全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财政支农方面,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一是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是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三是改革农业税制,取消农业特产税,进行农业税减免试点,以至逐步取消农业税。

经过多年的演变、调整,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以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发展等政策为主要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框架体系已经显现。

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

第一,确立了“公共财政阳光要逐步照耀农村”的指导思想。

这既是打破传统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格局的前奏,也是公共财政理论建设和实践方面的重大创新。

第二,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结构的调整、支出方式的转变、财政支持范围的拓宽体现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

把促进农民增收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既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把财政支持和农民直接受益结合起来,既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又体现了财政支持“三农”“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加大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结合起来,既减少农民,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精神。

所有些都,不仅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农业财政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

财政支农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大体可以看出有三个基本趋势。

第一个趋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初显雏形。

近几年,无论是用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保证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增加是稳定增长机制的初步形成。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二是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

三是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不得少于15%.四是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和鼓励其他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第二个趋势,市场化取向逐步增强,公共财政性质凸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形成,政府在“三农”发展中的事务逐步明晰,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要求,财政支持“三农”开始由过去直接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向支持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市场体系完善并重转变,支持重点主要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生态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救灾抗灾等体现公共财政性质方面,即使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也主要向关系国计民生方面的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方面。

第三个趋势,体现统筹发展明确,支出“二元”结构开始打破。

从2003年起,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全面推开,财政支出安排中的“统筹发展”倾向逐步显现。

在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农民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减轻农村居民的税费负担,实现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承担均等的税收义务;在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全面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通过支出增量调整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

这些基本趋势是积极的、正面的,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都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二、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主要内容(一)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主要种类。

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支出政策,主要方式是投资、补助、补贴等,一类是税收政策,主要方式是轻税、减免、退税等。

支出方面。

中央财政现有直接支持“三农”资金15大类,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农村中小教育支出、农村卫生支出、农村救济支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这一口径是目前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最大的口径,基本涵盖了中央财政支持“三农”的各个方面。

1998——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9350多亿元。

税收方面。

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一直实行轻税和税收优惠政策。

自1958年全国人大颁布《农业税征收管理条例》以来,农业税一直实行增产不增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前的1999年,农业税的实际税率只有2.5%,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后,农民的整体负担大幅度下降,2004年中央又出台了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减免试点。

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对特定地区和特定群体实行社会减免政策,对受灾地区和农民实行灾歉减免政策。

在农产品加工增殖税和出口退税上,国家财政对农产品加工增殖税实行进项抵扣政策,对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实行优先退税政策。

此外,国家财政还通过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的额外负担;通过利用外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二)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具体内容。

第一,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是大江大河的治理、中小型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大宗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设施改善等,用于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

第二,支持农业科技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