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合集下载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DNA甲基化:通过甲基化修饰影响 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性状
非编码RNA:通过microRNA、 siRNA等非编码RNA调控基因表达, 进而调控性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蛋白修饰:通过组蛋白乙酰化、 甲基化等修饰影响基因表达,进而 调控性状
表观遗传学机制与基因对性状控制 的联系:表观遗传学机制如何影响 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性状的表现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变异方式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通过转录产生mRNA,mRNA进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乙酰化等修饰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生物 体的性状。
基因通过蛋白质合成控制性状
环境因素影响基因的表达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 生物体的性状
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机制
囊性纤维化:由CF基因突变引起,影响肺部和消化系统 镰状细胞贫血:由血红蛋白β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红细胞镰状化 亨廷顿氏病:由HTT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神经系统退化 囊性纤维化:由CF基因突变引起,影响肺部和消化系统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性状改变
基因通过蛋白质合成控制生 物性状
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性状表 现
基因通过调控酶的合成影响 代谢过程
基因通过转录和 翻译过程指导蛋 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 要的生物大分子, 参与多种生命活动 的调节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 质的结构和功能, 间接影响性状的表 现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酪氨酸不能正常 转化为黑色素 缺乏黑色素表现 为白化病
白化病患者
不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归纳
生物种类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遗传 转录 翻译 物质 复制 DNA RNA 都是 蛋白质 DNA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DNA病毒
RNA病毒
逆转录病 毒
遗传 物质 都是 RNA
复制 RNA
RNA
逆转录
翻译
蛋白质
转录
DNA
翻译
RNA
蛋白质
3、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 能发生的是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4、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两个相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 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 正确的状上是互不干扰的 C.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 D.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控制方式: 直接控制:基因 间接控制:基因
mRNA
mRNA
结构 蛋白 酶或 激素
细胞 结构 细胞 代谢
生物 性状 生物 性状
2、影响因素: 环境条件
结论:生物性状(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三、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 一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一因一效) 一对基因影响多对性状(一因多效) 多对基因共同控制一种性状(多因一效)
从基因角度分析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 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异常
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
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
蔗糖

淀粉
蔗糖
→ 淀粉
淀粉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高有效保水而圆
淀粉含量降低 淀粉含量低,失水而皱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3. 基因的传递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规律。

2. 教学难点:基因的传递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基因与生物性状的思考。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解释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4. 基因的传递规律: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奥秘。

附: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绘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4. 搜集有关基因与生物性状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关系以及基因传递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一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从娇艳欲滴的花朵到灵动敏捷的动物,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树木,无一不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力量在起着关键作用,那就是基因。

基因就像是生物体内的“指令手册”,精准地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那么,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呢?简单来说,性状就是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

比如人的眼睛颜色、头发的卷曲程度、身高;植物的花朵颜色、叶子形状;动物的毛色、奔跑速度等等,这些都是生物的性状。

基因又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呢?这要从基因的本质说起。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链条,由许多碱基对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而成。

而基因则是这条链条上的特定片段,它们携带着决定生物性状的信息。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们在生物体内执行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比如,有的蛋白质构成了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像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有的则具有催化作用,比如各种酶;还有的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激素。

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信使 RNA 的碱基序列,而信使 RNA 又通过核糖体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精密的生产线,基因是设计图纸,信使 RNA 是传递指令的信使,核糖体则是生产蛋白质的工厂。

如果基因发生了突变,就好比设计图纸出现了差错,那么合成出来的蛋白质可能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

以豌豆的性状为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比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性状,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决定了豌豆植株的高度。

当豌豆具有高茎基因时,它就能合成出促使植株长高的蛋白质,从而表现为高茎;而当豌豆具有矮茎基因时,合成的蛋白质无法支持植株长得很高,于是就表现为矮茎。

再说说人类的一些性状,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优秀教案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

2. 掌握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3. 了解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4. 学会利用遗传交叉和遗传图谱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

2. 掌握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介绍。

2. 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3. 遗传交叉和遗传图谱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2. 实验教学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张照片,询问学生这个人长得像父母中的哪一位,引发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思考。

步骤二:理论知识讲解1. 讲解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2. 讲解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介绍突变的原因和类型。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豆苗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豆苗颜色和种子形状受到哪些基因的控制。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彼此的实验结果和推测,分析豆苗颜色和种子形状受到哪些基因的控制。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

步骤五:拓展延伸1. 讲解遗传交叉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遗传交叉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 讲解遗传图谱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让学生进行遗传图谱的绘制。

六、教学评价1. 请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测试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2. 教学内容是否有足够的重点和难点?3.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可以进行改进?5. 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上是一份基因对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八、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步骤。

第二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资料三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 爆炸,大量原油流入海洋并迅速蔓延。为清理泄漏的石油,科学家将一 种能“吃油”的天然细菌,培养成含有多个其他种类“吃油”基因的生 物工程细菌,将石油分解成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
(1)具备“产丝”能力的“蜘蛛羊”和能“吃油”工程细菌的产生,均
11.生物有多种多样的性状,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猫的白毛和蓝眼 C.兔的黑毛和白毛 D.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12.“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下列对芍药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A.每株芍药都有许多种不同的性状 B.芍药不同的花色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C.芍药的性状都是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 D.不同品种的芍药亲缘关系越近,相似性状越多
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
第一组
第二组
该实验说明( A) A.环境因素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D.红鲷鱼的性逆转有利于繁殖后代延续种族
16.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有两个美国实验小 组共同培育出了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胞所生的小鼠体 积大1倍,生长速度快2~3倍。如图为实验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是

生。长激素基因
鼠的个体大,控小制这个性状的基因
(2)在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的过程中,每次注入的受精卵既有注射了大
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未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这 样做的目的是 形成对照。
(3)由此推测,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 控制性状的基。因
A.①是细胞质,③是遗传信息 B.生物性状由②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影响 C.人体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D.一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多于基因的数量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件
殖,使肺功能严重受损。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改变→血红蛋白组成的红 细胞结构异常,功能受损。
2.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 (1)生物的绝大多数性状受单个基因控制。 (2)生物的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如人的身 高。 (3)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 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 ①不含逆转录酶的 RNA 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 们能发生的过程如下:
②含逆转录酶的 RNA 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它们能 发生的过程如下:
2.中心法则体现了 DNA 的两大基本功能
(1)传递遗传信息:它是通过 DNA 复制完成的,发生 于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基因①②③通过控制酶 1、2、3 的合
成来控制花青素的合成。
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说明环境因 素也会影响花色。基因具有独立性,基因①不表达,基因 ②、③仍然能够表达。
答案:D
1.(1)基因型相同的不同个体,其表现型是否相同? (2)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能否相同? 2.(1)细胞质遗传又称为母系遗传,在遗传方式上有 什么特点? (2)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归纳提升 1.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途径
2.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一般一个基因只决定一种性状。 (3)有时多个基因控制、表达同一性状。 (4)有时一个基因能决定多种性状。
在侵染过程中 HIV 整体进入宿主细胞内(携带逆转录 酶),B 选项错误;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经逆转录形 成的 DNA 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故 C 选项正确; HIV 的 DNA 是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的,科学家可以研发 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故 D 选项正确。

系列实验探究基因对性状控制途径的解题方法

系列实验探究基因对性状控制途径的解题方法

实验探究有助于发现新的基因 和性状控制途径,为生物育种 、医学诊断和治疗等提供理论 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 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 思维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和 科研能力。
02
基因对性状控制途径基础知识
DNA、RNA和蛋白质合成过程
DNA复制
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双链在解旋酶作用下解开, 以每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形成两个与亲代DNA分 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03
系列实验设计方法与技巧
确定研究对象及性状指标选择
研究对象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和背景知识,选择具有 代表性或特殊性的生物种类或品系作 为研究对象。
性状指标选择
针对研究对象的某一具体性状,选择 可量化、易观察和具有生物学意义的 指标,如生长速度、产量、抗病性等 。
构建实验模型与假设提
实验模型构建
根据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目的,构建适当的实验模型,如基因突变模型、基因表达模型等。
1 2 3
实验设计思路
本次系列实验通过基因敲除、过表达等技术手段, 探究特定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验证基因 与性状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涉及基因克隆、细胞培养、基因转染、表型 分析等关键步骤,要求操作者具备扎实的实验技 能和严谨的操作规范。
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图表展示和比较分 析,揭示基因对性状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为后续 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系列实验探究基因对性状控制 途径的解题方法

CONTENCT

• 引言 • 基因对性状控制途径基础知识 • 系列实验设计方法与技巧 • 典型案例分析: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 拓展应用:其他生物性状遗传规律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讲义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讲义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讲义在生命的奇妙世界中,基因就如同神秘的密码,掌控着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那么,基因究竟是如何对性状进行控制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基因和性状。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它承载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而性状,则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比如人的眼睛颜色、头发的曲直、植物的花朵颜色和形状等等。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指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影响性状。

这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基因是设计图纸,蛋白质就是按照图纸生产出来的产品。

例如,人的血红蛋白基因能够指导合成血红蛋白这种蛋白质,从而决定了人的血型这一性状。

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这要从中心法则说起。

中心法则指出,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RNA,再由 RNA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具体来说,DNA 首先通过转录过程形成 RNA,然后 RNA 再通过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

在转录过程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之互补的 RNA 分子。

这个 RNA 分子被称为信使 RNA (mRNA)。

接下来是翻译过程。

mRNA 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核糖体就像是一个加工车间,tRNA 则像一个个搬运工,它们带着特定的氨基酸,根据 mRNA 上的密码子序列,将氨基酸依次连接起来,形成多肽链。

多肽链经过进一步的折叠、修饰等过程,最终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而间接控制则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性状。

比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这一性状,就是由基因通过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来实现的。

圆粒豌豆中,基因正常表达,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高,表现为圆粒;皱粒豌豆中,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从而表现为皱粒。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而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

一方面,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生物学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基因与性状的定义。

2. 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实例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基因与性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定义,解释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实例分析:以具体生物实例为例,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动画的课件,生动展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生物实例:准备相关生物实例,用于讲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基因与性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定义,讲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实例分析:以具体生物实例为例,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阐述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2. 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上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上
转录
DNA
RNA
翻译
蛋白质
逆转录
中心法则实质蕴涵着______和________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______和相互作用。
核酸
蛋白质
联系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者:
主要承担
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有何关系?
运输(如血红蛋白)
调节(如生长激素、胰岛素)
催化(各种酶)
2.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NA—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蛋白质的多样性
生物界的多样性
决定
导致
知识小结
课堂巩固
C
1.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 A.基因的遗传定律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中心法则 D.自然选择学说
果蝇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用一定高温处理长翅 基因纯合子的幼虫,其发育为成虫后,翅膀表现 为残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翅膀基因在幼虫阶段就已经开始表达 高温下相关蛋白质活性下降 这种长翅个体的基因型已经变为杂合子 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相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 基因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上是互不干扰的 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 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蔗糖合成为淀粉, 淀粉含量升高
8
淀粉含量高,有效保持 水分,豌豆显得圆鼓鼓
9
正常合成
10
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
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
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
缺乏黑色素表现为白化病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z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z
C
B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3、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相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 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人的白化病
控制酶形成的基因异常
01
控制酶形成的基因正常
02
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
03
酪氨酸酶正常合成
04
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
05
酪氨酸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
06
缺乏黑色素而表现为白化病
07
表现正常
08
pzzx---zsc
由这二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共同点?
结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1
2
pzzx---zsc
2、如下图是设想的一条生物合成途径的示意图。若将缺乏此途径中必需的某种酶的微生物置于含X的培养基中生长,发现微生物内有大量的M和L,但没有Z,试问基因突变影响到哪种酶( )
M
Y
L
X
Z
B 酶
C 酶
E 酶
D 酶
A 酶
A、 E酶 B、 B酶 C、 C酶 D、A酶和D酶
导致CFTR蛋白缺少苯丙氨酸,影响了CFTR蛋白结构
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
黏液增多,支气管管腔受阻,细菌大量繁殖,肺部功能严重受损
pzzx---zsc
四、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 无害突变
不会对生物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可被遗传到下一代。
3 有益突变
可能对生物适应环境变化产生积极影响,提供进化的新机会。
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合 成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多样的 分子,扮演着生命活动的关键角色。
protein synthesis
遗传的模式和规律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后代。了解基因的 定义和作用对理解生物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异的关系
基因突变是基因序列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导致性状的变异。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无害的或者 有益的,进一步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
1 有害突变
可能导致某个重要功能缺失,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应用领域
包括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改良、疾病研究等,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孟德尔遗传定律 隐性遗传 杂合子 基因组
遗传单元 显性遗传 纯合子 基因型
影响性状的环境因素
除了基因,环境因素也对性状产生影响。气候、营养、生活条件等都可以影 响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共同决定其性状。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领域C 来自 IS P R - C as9
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对基因组进行精准、高效的编辑,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 学和生物学研究。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遗传方式来影响个体的性状特征。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
1.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由一系列DNA序列组成,它们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功能。

2. 等位基因:基因存在多个变体,称为等位基因。

不同的等位基因决定着个体性状的差异。

3.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果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效果在个体中能够被观察到,那么这个基因被称为显性基因;如果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效果能够被掩盖,只在存在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情况下才能被观察到,那么这个基因被称为隐性基因。

4.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而表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性状特征。

5. 基因的遗传方式: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显性基因只需要一个等位基因就能明显表现。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才能表现。

- 性染色体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因子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决定了性状的表现。

- 线粒体遗传:基因位于线粒体上,由母亲传给子代。

6. 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基因组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全部基因的总称,而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7.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以上是关于生物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深入了解这些内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1页】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1页】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 异
一对绿鹦鹉的四个羽色不同的子女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变异: 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相互观察
图1 耳垂 1、无耳垂 2、有耳垂
图2 卷 舌 1、能卷舌 2、不能卷舌
图3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
弯曲
图 4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 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形式
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
人的直发和卷发
兔子的杂色毛和老鼠的棕色毛
二. 基因控制性状
吸管 (固定细胞)


显微注射器
注入输卵管
从输卵管中取出 核尚未融合的受 精卵
正常受精卵
大鼠生长 激素基因
携 带 转 入 的 基 因
思考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你长的是像你的爸爸还是像你的 妈妈呢?
可能的情况是:你身体的某一部分像 爸爸,而另一部分则像妈妈。
在一个猫的家庭中,
每个兄弟姐妹都长的 不一样。
但克隆牛就不一样了……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金丝猴的后代 还是金丝猴
梅花鹿的后代 仍然是梅花鹿
•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 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 行为方式统称为生物的性状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兔的白毛与黑毛
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举例说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 的表现形式;是不是每种性状都只有两种 表现形式?
不是,如人的肤色有:白、黑、黄三种; 人的血型有四种:A型、B型、O型、AB 型。

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总结对于高中生物学科内容,学生可以梳理出知识点高效记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4、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

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易错知识点1、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1)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2、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只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个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3)有些基因则会影响多种性状,如决定豌豆开红花的基因也决定结灰色的种子。

3、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复杂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

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以下是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主要内容:1. 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编码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进而决定性状表现。

基因表达调控包括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两个层次。

转录调控可以通过启动子、转录因子和染色质结构等来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

转录后调控则包括RNA剪接、RNA修饰和转运调控等。

2. 基因型与表型:基因型是指基因的遗传信息,而表型是指基因表达引起的物理特征。

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受到基因互作效应、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和表观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3. Mendel遗传规律:Mendel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之一。

Mendel通过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规律,以及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

4. 遗传连锁和遗传图谱:基因位点之间的连锁现象是由于位点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而遗传方式被束缚,形成连锁群。

遗传图谱可以通过连锁群的分析建立,用来确定基因位点的相对位置和相互间的距离。

5. 基因突变和遗传多样性: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导致了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等形式。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和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

6. 基因与性状的关联: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相关性和连锁不平衡等方法来确定。

相关性研究可以利用关联分析和群体遗传学等方法,而连锁不平衡则可以通过基因频率计算和连锁关系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以上是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深入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议深入学习遗传学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知识。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基因在生物性状表现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性状。

3. 基因的表现型:基因的表现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的表现型。

2. 教学难点:基因的表现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的遗传过程和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基因的概念:介绍基因的定义、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 讲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阐述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性状。

4. 讲解基因的表现型:介绍基因的表现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6. 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基因与环境因素影响生物性状的理解。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公开课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公开课
这两种叶片的基因组成一样吗 为什么基因一样,却呈现出不同 的性状呢
结论四:生物的性状= 基因 + 环境
课堂反馈
1、关于遗传的中心法则是指 ( )
A.遗传信息的表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B.遗传信息的解读过程 DCD..遗遗传传信信息息的传遗递传的规一律般规律
2.正常情况下,下图所示的过程在动植物细胞
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B )
探究一、中心法则的提出与发展
中心法则的提出
复 制
DNA 转录
翻译
RNA
蛋白质
大胆猜 想
生物界是否还有其它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呢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 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 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资料分析
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 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 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基因

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
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

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
蔗糖不合成为淀粉,蔗糖含量升高
代谢 过程
蔗糖合成为淀粉,淀粉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
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显
皱缩(性状:皱粒)
性状 得圆鼓鼓(性状:圆粒)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关系:
结论一:基因→酶→代谢过程→性状
A.①② C.⑤⑥
B.③④⑥ D.②④
3、白化病患者的毛发呈白色,皮肤呈淡红色。
其患病的根本原因是
(D )
A.皮肤和毛发等处细胞中缺少黑色素
B.皮肤和毛发等处细胞中缺少酪氨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目标导读] 1.结合P68“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结合图4-7,分析归纳理解中心法则。

2.阅读教材P69“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概述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方式,进一步理解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重难点击] 1.中心法则的内容。

2.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方式。

1.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DN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

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如肌球蛋白)和功能蛋白(如抗体、酶、激素等)。

2.由DNA到蛋白质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真核细胞中,这两个过程的主要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3.病毒含有的核酸是DNA或RNA。

4.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5.遗传信息的转录(1)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RNA(单链)①信使RNA(mRNA):使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②转运RNA(tRNA):三叶草形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③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6.遗传信息的翻译(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密码子(64个):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GUG是起始密码,UAG、UAA、UGA为终止密码(无义密码子)。

课堂导入生物体的这些性状都是由蛋白质体现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那么基因和性状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首先我们看一下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探究点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遗传信息由DNA传向DNA,或由DNA传向RNA,然后决定蛋白质的特异性。

克里克由此首先预见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

1.克里克的中心法则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其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为: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还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如图:2.中心法则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发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其他途径。

材料1 1965年,科学家发现,很多RNA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它们的RNA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这种复制是以导入的RNA为模板,而不是通过DNA。

材料2 1970年,巴尔的摩(D·Baltimore)和梯明(H·M·Temin)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一种酶,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他们称这种酶为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现在一般称为逆转录酶。

也就是说,遗传信息流也可以反过来,即从RNA→DNA。

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巴尔的摩和梯明于1975年荣获诺贝尔奖。

(1)材料1说明遗传信息还可以从RNA流向RNA。

(2)材料2说明遗传信息还可以从RNA流向DNA。

(3)结合以上内容试着完善下面的中心法则,并思考遗传信息传递的5个途径:①DNA→DNA(或基因到基因):是DNA的复制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

②DNA→RNA: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③RNA→蛋白质:发生在细胞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②、③共同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④RNA→DNA:少数RNA肿瘤病毒、HIV等在宿主细胞内的逆转录过程。

⑤RNA→RNA:大多数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RNA自我复制过程。

归纳提炼1.实线表示的①、②、③途径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发生在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内;虚线表示的④、⑤途径是后来发现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发生在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内。

2.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 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

这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3.中心法则的5条信息传递途径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活学活用1.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观察下图分析:(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

(3)细胞中能发生________过程。

(4)真核生物中,过程a发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b的原料是________。

问题导析 (1)中心法则中涉及到的生理过程有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RNA 的逆转录、RNA 的复制。

(2)翻译过程中三种RNA 都用到,逆转录过程会用到逆转录酶。

(3)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这样的生物能够发生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

(4)真核生物中能够进行DNA 复制的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 (1)DNA 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 (2) c d(3)a 、b 、c (4)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种核糖核苷酸解析 图解中a 、b 、c 、d 、e 分别表示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 的复制,其中c 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时需要tRNA 运载氨基酸,a 、b 、c 在细胞生物中均能发生,d 、e 只发生在RNA 病毒中。

在真核细胞中,a 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也能发生。

探究点二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结合下列材料归纳三者的关系。

1.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途径(1)材料1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的机理材料2 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的发病原理这两个材料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材料3 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材料4 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基因 正常基因――→突变异常基因↓ ↓血红蛋白结构 正常(谷氨酸) 异常(缬氨酸)↓↓红细胞形状圆饼状镰刀状↓↓功能正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以上两个材料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和性状的对应关系(1)材料5 豌豆的红花基因不只与一个性状有关,这个基因还控制叶腋的红色斑点,种皮的褐色或灰色。

这种现象叫做基因的多效现象。

这表明一个基因可能与多个性状有关。

(2)材料6 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涉及50个不同位置的基因;玉米糊粉层的颜色涉及7对等位基因;果蝇眼睛的颜色,至少受到40个不同位置基因的影响。

这说明有时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3)材料7 研究发现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Y和XX。

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 ℃温度下发育时,雌雄比例大约为1∶1。

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 ℃温度下发育时,不管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怎样,将全部发育成雄蛙。

这说明: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遗传物质决定外,环境条件对生物体的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基因和性状不都是(是、不是、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精确调控的。

小贴士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这些基因称为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控制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而是只表现母本的性状。

由细胞质控制的性状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称为母系遗传。

归纳提炼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途径(1)间接途径: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直接途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活学活用2.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一切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到蛋白质得以表达问题导析(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2)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表达就是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答案 A解析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生物体的性状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

⎩⎪⎪⎨⎪⎪⎧中心法则: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某种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性状表现也受生存环境的影响1.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指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过程B .它首先由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C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可能从RNA 传向DNAD .遗传信息最终要传向蛋白质,使其表达答案 C解析 遗传信息可以从RNA 传递给DNA ,故此题的答案为C 。

2.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可以控制性状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 .蛋白质可以控制性状答案 D解析 本题易错选A 。

错选的原因是不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性状主要由蛋白质体现,蛋白质合成又受基因控制,所以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对相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就相同答案 D解析 一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基因可通过控制酶或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被显性性状所掩盖,如Aa 表现为A 基因控制的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因此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时,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如图所示,在a 、b 试管内加入的DNA 都含有30对碱基。

四支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对性 状的控制(1)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______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2)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____________,但b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过程,c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____过程;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________个碱基,有______个密码子。

(3)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中加入的酶多了__________。

(4)若要在b试管中继续获得多肽,则至少还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