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原理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运用,并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因为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产物。
而社会革命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历史任务。
3.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一个物质活动的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
这包括历史的主要内容、历史的基本规律等。
4.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条件下的,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关系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特殊历史时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地方性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文化性和市场经济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全党要向党中央看齐,作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决策,全党一定要毫无犹豫地信任党中央,不得有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行。
2.党的领导七项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落实到公司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道路、纲目、步骤)、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基本经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总路线。
3.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指党的领导核心在进行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格的党纪党风、自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纲、实现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基本领导理论现实体系的特点。
考研政治各种原理小结_适用于考研各种题目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论:哲学就考研而论最重要的东西是原理1、搞透哲学原理:注:哲学关于辩证关系原理的万能公式:哲学的辩证关系特别多(共计48对),但无非两类,一是并列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⑴A 和B 并列关系(40 对):①总论: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A和B相互依存:A 离不开B: B离不开A(有两种解释,一是一句话变三句话(任何A离不开B,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离开B 的A,离开了B,A 也不存在了);二是正说说,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
)A 和B 相互渗透:A 渗透着B: B 渗透着A;A 和B 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 能转化成B: B 也能转化成A⑵A 和B从属关系(6 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形式与内容)①总论: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A 决定B(A 决定B的产生、发展、灭亡、性质和内容);B 反作用于A(当B 适应A促进A 的发展,当B不适应A阻碍A 的发展)。
⑶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即是并列关系也是从属关系。
2、搞活哲学原理:注意:第一、哲学的题型有三种1、死记硬背的题目2、哲学家的命题或原话3、情景型题目(例子题)第二、哲学分析题的答题模板:1、先写... ...认为:①唯物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②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③认识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④唯物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2、写出原理,并指出方法论意义。
3、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4、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对错误。
5、再写一原理,并重复3、4 操作。
6、此外,多写几个原理但不必解释。
如果实在不会就写两个万能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的原理),但着重考虑三个黄金原理(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与辩证法-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史观- 人类解放与社会发展规律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积累过程- 经济危机理论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社会二、毛中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 持续革命理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 人的全面发展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历史性成就与变革-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 个人品德修养2. 法律基础- 宪法与基本法律知识- 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 法律规范与行为规范五、形势与政策1. 国内外形势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中国的外交政策-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动态2. 政策理解与应用- 政策背景与目标- 政策内容与实施- 政策影响与评估以上是对考研政治主要知识点的一个概要性总结。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若干子主题,考生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框架性的指导,具体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需要结合实际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
2024考研政治知识点提炼
2024考研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部分:1.1、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辩证法:包括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曲折前进的。
1.3、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过程和规律,真理与价值。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和相对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同时要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4、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政治经济学部分:2.1、商品经济基础理论: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包括: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研政治知识点全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全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世界认识与改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体系。
(1)唯物论基本原理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论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是一种反映客观世界和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客观存在的肯定、对物质基础地位的肯定、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肯定等。
(2)辩证法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是研究事物、思维和认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体系。
辩证法对事物的规律性、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人的认识的规律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和货币资本经济等内容。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运行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制度理论、社会阶级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变革等内容。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制度的运行规律,为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党的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和总体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等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农村个体经济是基础、城乡分开发展等内容。
考研政治原理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原理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原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1. 唯物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
政治经济学1. 商品和货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 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3. 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法律基础: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尊重和遵守法律。
3. 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结束语考研政治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大家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政治原理总结
总则原理总结1.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①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②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其鲜明特征在于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将马克思主义化作自觉的行动。
唯物论原理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初级阶段国情,新常态)①内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的统一。
②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化,意识形态斗争,核心价值观)①内容: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具有阻碍作用。
②方法论意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也注重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以社会实践为基本途径,并立足于一定的物质条件。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统一关系原理(环境问题)①内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遵循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方法论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遵循客观规律,从而使得社会的发展既要合乎目的又要合乎于规律,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
辩证法原理总结1.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辩证思维)①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矛盾的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①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客观实在性、运动性和无限发展性为特征,强调事物的物质性和客观性,承认人类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事物是运动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运动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其观点是工人阶级的观点,其方法是批判的方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本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其本领域是中国大陆地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人民民主专政。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生态宜居的中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学子需要攻克的重要科目之一。
以下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过程是曲折的。
5、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考研政治知识点纵向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纵向总结政治是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广度。
考研政治的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革命史纲要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逐一进行纵向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主要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的意义等方面。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探讨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主要包括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路线,主要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
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考生应该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研政治的又一重要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等内容。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科学指导线,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充分关注这些知识点,掌握其中的要点。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的另一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清朝灭亡、近代中国的崩溃、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内容。
清朝灭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内容。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1)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启示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挑战(1)科学技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挑战(2)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和现实启示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理论(1)党的基本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2.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四、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史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启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五、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布局(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2)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布局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实践基础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六、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代意义(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科学内涵(2)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实践成果以上知识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一)唯物论原理唯物论包括三个观点: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在物质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运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强调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和无限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在意识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通过实践指导改造世界。
同时,意识的正确与错误也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身体健康。
在实践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都是相互依存的。
二)辩证法原理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在矛盾的不平衡性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否定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
矛盾的斗争性质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第五,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其中,联系和发展是两个基本特征。
联系包括世界的普遍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发展则包括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
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质量互变规律包括度的原理、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改变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包括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以及辩证的否定观。
对立统一规律则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四个四是指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以及现象与本质。
其中,现象和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以及现实与可能都是并列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则是从属的关系。
在认识论方面,真理观是其中的一观。
其中包括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以及真理的价值性和客观性的原理。
新版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
新版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许多考研学生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其内容广泛,涉及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新版考研政治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各革命阶级,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法律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思想道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形势与政策1. 当前国际形势:全球化、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变化。
2. 国内政策: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和方针,如“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化改革等。
3. 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理解其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考研政治总结知识点
考研政治总结知识点一、政治学基本原理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政治的概念、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概念。
在政治学中,政治可以指政治活动、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力量等。
另外,政治还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和具体化。
政治活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争取和维护权力的活动。
政治现象是指政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
政治制度是指规范政治活动的制度和组织。
政治组织是指依靠政治目的进行组织的单位,如政党、政府、议会等。
政治力量是指实施政治活动时所依靠的能力。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活动中的核心概念。
政治权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由政治组织或政治机关依法行使的力量。
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别人性等特征。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人民,是全体国民。
政治权力的性质是一切权力中的最高权利。
政治权力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政治权力的作用是利用这种权力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利益的组织形式。
政治制度是一种有关统治组织和社会生活的规则和规范的总称。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官方的、形式化的政治实践。
政治制度包括宪政体制、行政体制、立法体制等。
它通常通过法律规定和实践执行而得以存在、运行和发展。
它是政治组织规范国家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的一种制度,适应了国家政治力量的分配和运行。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传统的思想、信仰、行为,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是一种价值观念、观念和行为习惯。
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的文化资本的特殊体现,反映了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政治实践、政治追求、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文化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的,与社会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政治文化是一种思想和固定形概念,因而是一种深层文化,影响政治行为、政治态度和政治行动。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哲学。
它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根据。
2.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标志;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
3.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是指实践主体,指导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原则。
实践主体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有机结合,要了解社会意识的特点,就必须了解社会存在的特点;要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还必须了解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关系的物质支撑。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活动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阶级及阶级斗争阶级是指社会上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社会集团。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人民的创造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要以辩证的方法来进行,这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均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外部,也要看到事物的内部,既要看到表象又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常态又看到事物的变态,不断地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地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事物。
3.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实在的基础,而意识则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事物,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4.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观点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立足于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推动,是由人们的阶级斗争所推动的。
因此,在研究社会历史过程时,要重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作用。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问题的。
它是指社会的生产方式制度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6.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阶级斗争。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性道路。
这一基本路线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原理总结总则原理总结1.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①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②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其鲜明特征在于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将马克思主义化作自觉的行动。
唯物论原理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初级阶段国情,新常态)①内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的统一。
维)①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矛盾的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①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②方法论意义:要学会用整体的、全局的观点看待事物,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3.发展及其过程论,发展的观点①内容:发展是事物向上的、前进的运动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任何事物都在过程中存在、发展、消亡。
②方法论意义: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4.关于度的原理(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权不逾矩)①内容: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度是维持事物质的稳定的量的范围。
②方法论意义:要坚持适度原则,要把握分寸,把握火候,防止过犹不及。
5.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质量互变原理(最高理想和各阶段纲领,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①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基础上又引起新的量变。
②方法论意义:我们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中美关系,两岸关系)①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及相互转化的性质和倾向;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的性质和倾向;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
②方法论意义: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在和平发展、全球化的时代中,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赢共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7.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对待矛盾的态度(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共性①内容: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时时有矛盾。
②方法论意义:坚持以矛盾分析的方法作为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必须首先承认矛盾的存在、勇于面对矛盾,并分析、解决矛盾。
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个性①内容:事事、时时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
③方法论意义:对待矛盾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把握事物的特殊矛盾把握事物本质,通过把握和解决特殊矛盾最终解决矛盾。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事物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①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事、时时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
二者首先相互区别,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同时二者相互联系,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
②方法论意义: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唯物辩证法把握矛盾的关键。
要求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方法;处理矛盾时坚持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0.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供给侧,牵牛鼻子,抓重点,抓关键少数)①内容: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支配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事物发展中处于被主导、被支配作用的矛盾。
二者首先相互区别;同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着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意义:首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均衡论。
其次,面对事物众多矛盾,要着重抓主要矛盾。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中心环节、抓关键、抓根本。
11.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①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被主导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意义:首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均衡论。
其次,面对事物矛盾的双方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最后,面对事物要抓本质,面对形势要抓主流。
12.辩证否定关系原理①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方法论意义:处理问题时要坚持扬弃的态度,既克服肯定方面的消极因素,又保留肯定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存菁、去伪存真。
13.否定之否定规律①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必然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完整周期。
决定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②方法论意义:坚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既看到肯定又看到否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必须正确处理坚持继承和批判创新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认识论原理总结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认识不仅反映物质世界而且创造物质世界。
(2)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实现的。
3.如何认识/认识的总过程原理(坚持创新)(1)认识的总过程: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中获得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实现第一次飞跃要做到:①感性材料必须丰富、全面、正确;②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也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3)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就是从认识到实践,以认识指导实践。
实现第二次飞跃要做到:①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自身需要和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③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④要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真理的双重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原理(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1)相互区别。
真理具有绝对性,是指: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就整个人类认识来说,世界是可知的。
同时,真理具有相对性,是指:①真理有待于扩展;②真理有待于深化。
(2)相互联系。
相对真理总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是由无数个相对真理所构成的,体现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和有限性,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
(3)真理是一个不断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不能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相对真理;也不能只承认相对真理而否认绝对真理。
(4)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作为绝对真理要坚持,作为相对真理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5.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原理(科技发展中的消极作用)(1)相互区别: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
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2)相互联系: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真理的目的、归宿。
(3)方法论意义: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从客体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人文精神要求从主体出发,以人为本。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因此真理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①不确定性: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时无法检验某些理论的正确性;②确定性:因为实践是历史的,随实践的不断发展最终会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3)方法论意义:①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②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认识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唯物史观原理总结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起推动作用,落后的起阻碍作用;2.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作用原理(环境问题)(1)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2)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使资源、环境与人口因素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
3.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最突出的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4.科技革命及其双重作用(1)科技革命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包括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引起了人类科学理论技术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
(2)科技革命的作用:①引起了人类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②引起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③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既造福了人类,也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3)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不是科技本身带来的,关键取决于社会制度、体制、组织管理以及人类意识。
能否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通过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通过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5.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活动关系原理(1)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构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人可以认识、利用、驾驭社会规律,做出能动的历史选择;(3)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作用,要发挥人的自觉能动作用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4)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作用,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