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短。

地球公转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现象和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现象。

首先,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距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形成季节交替。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所差异,而且季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原因。

季节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影响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光线会有所变化,所以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由于靠近太阳直射点,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则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性质迥异的气候带的形成,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和两极地区的寒带。

这种温度分布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会引起地球在太阳周围偏离其平面的倾斜,即地球的轴向倾斜。

这个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地球的季节消长和气候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会有冬季和夏季的原因。

地球公转以及轴向倾斜还导致了极地地区长时间的白夜现象和三至极夜现象。

这些气候现象对于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海洋运动和气候型态。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海洋水流系统形成,包括大洋洋流和近海洋流。

这些水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球公转还导致了大规模的风系统形成,包括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和两极地区的极地低压。

这些风系统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气候事件(如风暴和台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地形和水文环境产生了影响。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3.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带来的地理现象,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模型和图示资料观察、分析地球公转的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验证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地球气候系统、生物节律等复杂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其运动特征和周期。
2.认识黄赤交角,并解释其对地球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任务,促进交流与合作。
3.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如“地球公转新闻发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多媒体展示:播放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解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运动轨迹和周期,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黄赤交角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梳理学习思路,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08第一章第六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08第一章第六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示:
夏至日
3月21日
9月23日
冬至日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2)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微方法 判断昼夜长短变化需注意的“三点”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均大于12小时;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 半球昼长均小于12小时。 (2)除春、秋分日外,同一日期,昼长或夜长越接近12小时的地点,越靠近赤 道,纬度越低。 (3)同一地点,距春分日或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1.B 2.A 解析:第1题,11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东莞日出东南,日落西 南,根据图示太阳和桥的走向可以判断该桥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B正 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冬至日相差同样天数的两天日出、日落方 位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所以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看到同样的日落景 观,材料中日期为11月22日,与冬至日相差1个月,冬至日后1个月大约为1月 21日,A正确。
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3.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 ①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季__节__的变化而变化。 ②划分:根据有无极昼、极夜和有无阳光直射,可分为:
夏季 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高,昼__越__短__,夜__越__长__
达到一年中的_最__小__值___,北极圈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正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即春、夏、秋、冬);五带的形成(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的交⾓,叫做太阳⾼度⾓,简称太阳⾼度(⽤H表⽰)。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个地⽅的正午太阳⾼度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度是0°。

②正午太阳⾼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交⾓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度就是⼀⽇内最⼤的太阳⾼度,它的⼤⼩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度⾓⼩,冰雪反射率⼤,冰层厚海拔⾼)。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交⾓的存在,除⼆分⽇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道除外)。

地球⾃转⼀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天长;夜弧长,则⽩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①从天⽂四季:夏季就是⼀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度最⾼的季节。

以24节⽓中的⽴春、⽴夏、⽴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会产⽣天⽓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农业⽣产,有如:“⾕⾬前后种⽠点⾖”的谚语。

黄⾚交⾓是影响天⽂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纬⼩,春秋⼆分,从⾚道向两极递减;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前后正午太阳⾼度达最⼤值,冬⾄⽇前后达最⼩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高考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_1

高考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_1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
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5° N
(2)在AB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12/10/2021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公转规律 (1)轨道:近似正圆的 椭圆 ,太阳位 于它的一个 焦点 上。 (2)方向: 自西向东 。 (3)周期:365 日 6 时 9分10秒。 (4)速度17月月初初,,地地球球公公转转至至AB近远日日点点,,公公转转速速度度较较快慢
12/10/202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 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 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 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 日靠东。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 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_最__大__值出现在正午,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12/10/2021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直__射__点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2/10/2021
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断
2.(2015·天津文综,10~11)2015年某
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
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众所周知,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公转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你知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二、地方时1.概念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对河流的影响(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下面我将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这意味着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历了四个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就是夏季;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就是夏季。

这种季节变化对于农业、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地球公转是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其次,地球公转对于气候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纬度和经度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而导致气候各异。

赤道地区日照时间长,温暖潮湿,有热带雨林气候;中纬度地区冬夏温差较大,有温带季风气候;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有亚寒带和寒带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水源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状况,因此地球公转对气候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球公转还对地球影像的获取有重大影响。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各个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有所不同。

这为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影像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卫星,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各个地方的真实影像,这对于地质勘探、天气预报、环境监测等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借助地球影像来研究地表特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进而为社会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

另外,地球的公转轨道还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有关。

地球的倾斜使得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倾斜,导致了极昼和极夜的現象。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两极地区,地区内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无法看到日出和日落,这就是极夜;而在另外的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不会落下,这就是极昼。

这种极昼和极夜的现象给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公转对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具有重要地理意义。

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决定了气候的分布和变化,并使得地球影像获取成为可能。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状,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而且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此时出现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小,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短,辐射能量较强,此时出现温暖的夏季。

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交替出现,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故气温较高;而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故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面上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太阳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太阳照射之外。

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出现。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昼长夜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日照时间的差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带的出现。

这些地理带因温度与降水变化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分布也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气候、昼夜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四季变化、不同地理带的形成、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地球的公转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23°26N ′
北 回 归线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23°26′S 南 回 归 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6现6象°34′S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极地科考时间
北极
问题1:北极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夏至日前后:6.7.8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D 点,
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C
(6)此时北京时间是 10:00

18:00
昏线
60W
24:00 (0:00)
N
12:00
晨线
赤道
6:00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
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2、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
66°34 ′ 23°26 ′
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365天5时48分46秒(一回归年)
夏至 6.22
春分 3.21
秋分 9.23
(23.5° N) 北回归线
春分 3.21
赤道
南回归线 (23.5°
冬至 12.22 S) 问题2:南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冬至日前后,12.1.2月份前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1.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时,不同季节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在轨道上不同位置上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

例如,在地球公转到南半球最远离太阳的时候,即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将面临较长的黑夜和冷天气。

2.时区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了全球范围的不同时区。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经度的地区在不同时刻处于太阳直射的角度,因此每个经度都有其自己的时间。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大约一小时。

这种时区的设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时间统一起来,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3.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地球公转过程中,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地区温度较高,而背离太阳的地区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热带雨林的生长,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寒冷干燥,适宜极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4.季风气候的形成:地球公转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现象。

例如,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地区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经历季风的变化,夏季受到海洋上水汽的影响而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则因为同等的纬度上缺乏海洋的蒸发而干燥。

5.海洋洋流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海洋洋流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轴倾斜的关系,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区域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这种热量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海洋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进而影响了海洋洋流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强度和方向与地球公转有关。

总之,地球公转产生了许多地理意义,包括四季变化、时区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海洋洋流的影响等。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它带来了许多地理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五个:
1. 年份的划分: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天,因此人们将一年分为365天或366天。

这种时间的划分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例如农业的季节性生产和商业的季节性销售。

2. 季节的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和地球自转轴的垂直度使得不同季节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

这导致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例如热带雨林和极地冰原。

3. 昼夜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不同。

这种时间差异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例如国际贸易和旅游业。

4. 地球的黄道和赤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黄道和地球自转轴上的赤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纬线之一。

它们对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经纬度和时间有重要的影响,例如航海和地图制作。

5. 太阳能的利用: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能量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强度不同。

这种能量分布对太阳能的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发电。

第三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③正午前后: 根据正午太阳位置定方向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例1:已知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日落:19时 昼长:14小时 夜长:10小时 正午:12时 子夜:0时 例2: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二年 ②冬半年 ③春秋分 ④赤道
2. 太阳视运动 ①日出、日落: 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定方向 春分、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春分——秋分:东北升、西北落 秋分——春分:东南升、西南落
②正午: 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所求纬度关系定南北
D
C
A
B
一年中ABCD四处,何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何处H变化最大?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③太阳能电池板的安置 ④计算楼房间距
2. H的空间分布规律
D
C
A
B
3. H的时间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H)时间分布规律 ①北回归线以北,6月22日最大 ②南回归线以南,12月22日最大 ③ 回归线之间两次最大值 ④ 北半球12月22日最小 ⑤ 南半球6月22日最小
4. H的计算 例1 当φ=15°N、δ=10°N,求H 例2 当H=70°、δ=10°N,求φ 例3 当H=50°、φ=30°S,求δ
例3: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6点,且昼长10小时,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 子夜?
日落:16时 正午:11时 夜长:14小时 子夜:23 时
135°E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⑥定南北方向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S 夏
公转方向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 “顺”
例题1、某物体随地球公转从5月1日运行到10 月1日,公转的线速度怎么变化? 例题2、二分二至日
3、右图为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约是每年的1月初 C、地球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B点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 正确的是 AC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BC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 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
A:25°S
B:25°N
30°W
25°E
C
C:20°N
30°E
60°W
D:23.5°S
例3:每年的儿童节至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 的情况为:
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2、产生五带 图: 例4: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热带、温带、 寒带范围怎么变化?若黄赤交角度数为30°,又怎 么变化?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从此条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1)黄赤交角
基础梳理
黄赤交角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基础梳理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基础梳理
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示意图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赤道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南回归线
秋分日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深化探究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产生原因 :
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 不垂直,而是有一个小于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 了一个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 始终存在。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试题调研
(2013•山东文综)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 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 出现在日出前后。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日
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第 2题。 2.该日( B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深化探究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o/
23 26 N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使四季交替出现:地球公转的运动使南半球朝着太阳持续地接受太阳光,而北半球则朝着太阳持续地避开太阳光,从而导致南半球和北半球在一年之中交替出现春夏秋冬;
(2)地球公转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地球公转后,南北半球交替接受太阳光,太阳照射时间、光照强度距离会改变,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候温和,而不是南热北冷的极端现象;
(3)地球公转使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地球公转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使得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从而使生物们可以有规律地睡眠、进行活动等;
(4)地球公转使地球上海洋的流向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海洋的流向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改变,从而带动自然界的海洋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体群。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过程。

它是地球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地球上划分季节、决定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使地球拥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约24小时,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其中一面,而给另一面带来黑暗。

地球不停地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一现象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正确判断时间、安排工作和休息。

其次,地球公转导致地理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并非完全圆形,而是椭圆形,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为集中,而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这种距离的变化使得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得多样化。

例如,离近日点越近的地区接收到的能量更多,温度更高,气候更炎热;而离远日点越近的地区接收到的能量较少,温度较低,气候更寒冷。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的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的原因。

第三,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风带分布。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地球全球环流系统,其中赤道地区辐射强烈,副热带地区和极地地区辐射相对较弱。

这会引发热量和气流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导致了风存在的存在。

例如,赤道上升的热空气在高空冷却后会下沉,形成高气压带,而两极附近极地寒冷空气下沉后也形成高气压带。

而赤道和两极之间的区域则形成了低气压带。

这种气压差异使得气流以东西方向吹动,形成了赤道西风带、副热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等风带分布。

这些风带对于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地表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的非圆轨道和轨道倾角的变化,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有所变化,从而导致了气候的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周期”。

据科学研究,这个周期大约是每2.5万年。

这种气候的变化对于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六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 第六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一)地球公转1、概况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1恒星年=365d6h9m10s速度2、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地球沿椭圆轨道绕中心天体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地球绕太阳公转,其向径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2、太阳直射点特征:画法:移动规律:回归运动:回归年:365d5h48m46s(三)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1、规律总结2、计算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夜长=夜弧度数/15︒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上中天2、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同减异加)公式推导《图文详解》P3、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①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减小②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季节变化①23︒26︒N以北,夏至最大,冬至最小②23︒26︒S以南,冬至最大,夏至最小③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最大24、等太阳高度线4、正午太阳高度应用(1)确定地方时(2)确定地理纬度(3)确定房屋朝向(4)日影长短及方向(5)确定楼距及楼高(6)调整太阳能热水器倾角四季和五带1、四季划分依据:天文四季气候四季2、五带知识整理(一)日出日落方位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二)物体影长一天中,太阳高度较小时物体影子长,正午时最短直射点上无影子(三)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四)极昼极夜范围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训练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
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题。
包含冬至和春分
北极圈以北
B (2017课标Ⅱ,5,4分)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射点。由极夜转为第一次日出时, C2..中西山北站方极向夜持D续.西的南时方间向是日7(6出°)即22一′E地天方最时大1太2点阳。高选度D,即
A.30天左右 B. 50天左右
C. 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极夜天数是极夜结束后第一次
最后一 次日出
6月22日
日出与当地刚开始出现极夜时 7月17日最后一次日出的间隔,两者关
34
3.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对称法) (1)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状况、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 (2)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 A 点和 B 点,太阳直
射点位于同一个位置。即一年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度、昼
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3)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 B 点和 C 点,太阳直
8
2 研考点
突破重难
微专题 突破
考 点 考点一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突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破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考点一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 α )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
间的关系。如下图: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纬度数互余。
于夏至对称。选B
25天
25天
对点训练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
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推知出发日期 为2月21日,与 抵达日期关于 春分对称,即 两日期太阳直 射点纬度位置 关于赤道对称
1.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
方法便笺 根据时间(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的
方法
太 阳 直 射 点
15
方法便笺根据时间(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的
方法
判断已知日期与二分二至日中某一天间隔的天数; 用间隔的天数乘以太阳直射点每日移动的纬度 数,即可估算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太阳直射点每三个月移动了约24 ° ,则每个月 移动约8°
化光照图的 考查,多以生 活化的情境 考查地球公 转产生的地 理意义,以选
2014 全国Ⅱ卷,4 题 择题为主
学习目标
• 1.在公转轨道位置图上判读近、远日点和冬、 夏至日及速度变化。
• 2.会画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说出直射点的 意义
• 3.用示意图说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影响。 • 4.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中说出昼夜长
18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 2 大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抓“直射点位置”(纬度分布规律)
昼弧:某条纬 线上在昼半球 的那部分
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 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 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纬度分布规律
(2018课标Ⅰ,10,4分)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 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大向能致南欣先到赏由遵窗北义外风景,以下出发
由时里间程和和座限位速较推好知的行是程( 总B时)间约后5小由时东,向为西
免A.受6:0阳0出光发照,射左应侧坐靠在窗背光B一.8侧:00。出上发午,右8点侧出靠窗 发 方C.,,10到背:00遵光出义一发(侧,左约是侧右11靠点侧窗)座之位D前,.1太到2:0阳遵0出位义发于后,偏太右东阳侧靠窗 位于偏南方,右侧座位同样背光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 西北(北半球晚 北半球昼长夜短 早于6时日出) 于18时日落)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 西南(北半球早 北半球昼短夜长 晚于6时日出) 于18时日落) 南半球昼长夜短
方法便笺
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要“五看”“五定”
16
对点训练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
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 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 下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 )
A.15°N
B.15°S
C.23°26′N D.23°26′S
17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 正值日出,图中EF 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题。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 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小积累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归纳总结:(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
关系(非极昼极夜区)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 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 23°26 ′ N的昼长等于23°26 ′ S的夜长。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 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⑤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 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无关。
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6
一张图学透
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导致了昼 夜长短的变化 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
二、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23°26′N 23°26′S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 不同位置接受太阳 垂直照射的点称为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在南、 回归线之间之间的 往返运动,称为太 阳直射点的回归运 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 动的周期为365日5 时48分46秒,叫回 归年
速度:7月初,地 球位于远日点,公 转速度较慢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上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 间单位是1年,其时间长 度 约 为 365 日 6 时 9 分 , 叫 恒星年
5
一张图学透
过地心并与地 轴垂直的平面
地球的公转 轨道平面
二、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
66°34′
黄道平面与赤道 平面的夹角,目 前是23°26 ′
7
一张图学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北半球昼最长,夜 最短,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夏半年,北半球 各纬度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 长,夜越短,北 极四周出现极昼 现象。
冬半年,北半球 各纬度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 短,夜越长,北 极四周出现极夜 现象。
北半球昼最短,夜 最长,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2)计算方法: 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
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 ②日出时间=12-昼长/2
③日落时间=12+昼长/2
点拨:因此只要知道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和昼长、夜长四个数据 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就可以算出 其余三个数据。
例题4翟墨在红海某位置(38°E)拍照后立即发布到微博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 --- 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实验中学 李林
[等级考内容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纲 考 情
考向
知识网络
2018 全国Ⅰ卷,10 难度降低,淡
地球 运动 的地 理意 义

2018 海南卷,13 题 2017 全国Ⅱ卷,5 题 2017 全国Ⅲ 卷,10~11 题 2014 全国Ⅰ卷,3 题
短的状况和变化并能总结出规律。
• 5.会用定义法、公式法、对称法对昼夜长短 进行计算与判断。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一张图学透
一、地球的公转特点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 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 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即 南顺北逆
公转中心:地球 的公转中心是太 阳
速度:1月初,地 球位于近日点, 公转速度较快
射点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一地的昼长=另一地的夜

例题5
(2016•【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
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
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1-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
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此处的“太阳”应理解为太阳直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纬度的
判断。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图
中P点正值日出,则EF为晨线,南
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
南半球,故A、C项错误。据图可知,
晨昏线与极圈以内的纬线相切,因
此太阳不可能直射南回归线,故D
项错误,B项正确。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 B )
A.15°N
B.15°S
C.23°26′N D.23°26′S
例题2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此时(C )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5:40 18:48 5:39 18: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