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

合集下载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1.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3.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这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边塞诗大全]边塞的诗

[边塞诗大全]边塞的诗

[边塞诗大全]边塞的诗边塞的诗篇1:关于王之涣的边塞诗1、《凉州词·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有关边塞和描写古代战争的诗

有关边塞和描写古代战争的诗
王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赏析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五六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在描写古代边塞和战争的诗歌有哪一些呢?下面由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战争和边塞的古诗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描写边塞的古诗

描写边塞的古诗

描写边塞的古诗古代描写我国边塞的古诗有很多,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边塞的古诗有关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⑴从军行: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一作“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

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

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⑽表:上表,上书。

掩尘骨:指尸骨安葬。

掩,埋。

⑾龙荒:荒原。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

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⒃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

”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

⒄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⒅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⒆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⒇烽:指烽火台。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出塞》是王昌龄的经典作品,一共有两首,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篇1《出塞》原文: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出塞》译文:其一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出塞》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

写边塞战争的古诗《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衍生注释:“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孤城”:边塞中的一座孤城。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穿金甲”:磨穿了金属的铠甲,形容战争的频繁和艰苦。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戍边战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情感真挚而强烈,前两句通过描绘西北边陲的壮阔又阴沉的景象,展现了战争环境的严峻。

“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戍边时间之长、战事之频繁以及战斗之艰苦。

而“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是将士们坚定的誓言,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善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如“青海长云暗雪山”,以凝重压抑的环境暗示战争形势的紧张,同时将这种环境与将士们坚定的报国决心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战士们的伟大。

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歌以七绝见长,尤其擅写边塞、闺怨等题材。

他的诗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

因为他早年曾多次赴西北边塞游历,所以对边塞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有深切的感受,写出了许多经典的边塞诗,赢得了“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等美誉。

运用片段:例子一: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古代边疆的战争。

小李站起来说:“您看古代那些戍边将士,就像王昌龄诗里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样,他们不畏艰险,面对频繁的战事,怀着坚定的信念保卫国家,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例子二:小明和爸爸一起看一部关于古代边塞战争的电影,看到电影里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小明不禁感叹:“真像王昌龄诗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的那样严酷,然而他们还能坚持战斗,所以这首诗表达的那种战士们坚定的意志太准确了。

赞美边塞的诗句古诗

赞美边塞的诗句古诗

赞美边塞的诗句古诗
边塞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写边塞风光、塞上生活和战争为主题,具有雄浑壮丽、豪放激昂的特点。


下是一些著名的赞美边塞的古诗句: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这句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艰苦和壮烈,表现了士兵们坚韧不拔的战
斗精神。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
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美景色和辽阔空旷
的气势。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王昌龄《出塞》)这句诗表
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
的意志和忠诚。

4. "胡风吹我衣,冰雪马蹄留。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通过对边塞严寒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坚韧
和不屈的品质。

这些诗句通过对边塞地区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美景色、艰苦环境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赞美了边塞地区的壮丽和战士们的
英雄气概。

这些诗句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反映了
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1.《使至塞上》是唐朝诗人XXX创作的一首诗。

他骑着单车想去边境问问情况,穿过了居延属国。

他看到了XXX出现在汉塞上,XXX回XXX。

大漠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

在萧关,他遇到了都护,他在燕然等候。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北风卷起地上的白草,XXX的八月里飞雪纷纷。

突然,春风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花飘进了珠帘,让XXX更加湿润;狐裘也不再暖和,XXX也变得薄了。

将军的角弓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太冷穿不上。

瀚海阑干结成了百丈冰,愁云笼罩着万里之遥。

3.《凉州词》是唐朝诗人XXX所写。

第一篇描写了黄河远远地流过白云之间,孤城耸立在XXX上。

他认为羌笛不必为XXX而悲叹,因为春风不会度过玉门关。

第二篇描述了单于北望,祭拜杀XXX多次。

现在,汉家天子非常神武,不肯回去和亲。

4.《关山月》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明月从天山出来,漂浮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XXX吹过了万里,吹过了XXX。

XXX家已经下了XXX,胡人窥视着青海湾。

这片战争的土地上,不再有人回来。

XXX望着边境,思念家乡的颜色。

高楼之上,他叹息着,无法平静。

5.《从军行》是唐朝诗人XXX的作品。

第一篇描绘了烽火城西的百尺楼,黄昏时分,他独自登上楼顶,感受着秋风的吹拂。

更吹羌笛,XXX,XXX千里愁。

第二篇描述了琵琶起舞,换新的旋律,但总是唤起旧别的情感。

撩乱了边境的忧愁,高高的XXX照亮了长城。

第三篇描绘了关城榆叶早早地黄了,日暮时分。

6.《逢入京使》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他望着东方的故园,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遇,没有纸笔,只能口述,报平安。

7.《燕歌行》是唐朝诗人XXX所作。

他在开元二十六年,听从御史大夫XXX的建议出塞,然后回来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感叹XXX的辛苦,XXX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一路行进,直到塞外。

8.《渔家傲·秋思》是宋朝文学家XXX所作。

关于边塞的古诗词句

关于边塞的古诗词句

关于边塞的古诗词句嘿,你知道吗,边塞的古诗词句那可真是太有魅力啦!就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哇,这是何等的豪迈与坚定啊!想想看,战士们在漫天黄沙中历经无数战斗,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破了,但他们就是要战斗到底,不打败敌人绝不回家,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这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的梦想一样吗,哪怕遇到再多困难,也绝不放弃。

还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画面简直绝了!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腾而起,长长的黄河边上,一轮落日又大又圆,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景象啊!这就好比我们人生中那些特别的时刻,让人终身难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这句诗又带着一种别样的洒脱与悲壮。

战士们在沙场上尽情喝酒,就算醉倒也不在乎别人笑话,因为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自古以来上了战场又有几人能平安回来呢?这多像我们在面对一些艰难抉择时的心态啊,明知前路艰险,但还是义无反顾。

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塞的恶劣气候,八月就下雪,那得多冷啊!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依然坚守着。

这和我们在遇到一些恶劣环境时不也很像吗,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

边塞的古诗词句啊,就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遥远而又充满故事的世界。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英勇、坚韧、洒脱和无奈。

这些诗句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有感染力,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我觉得这些古诗词句真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珍惜!。

关于沙场征战的诗词

关于沙场征战的诗词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8、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7、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关于沙场征战的诗词
关于沙场征战的诗词
前不久小伙伴们都被战死沙场的苏哥哥虐到了,对于古人来说,征战沙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边塞大漠条件艰苦,但古人眼中征战是为江山、为国家、为朝廷,应是无比荣光的事,所以战争诗、边塞诗多有慷慨豪迈之语、气壮山河之势。
今天为大家带来关于征战沙场的古诗词,大家可自行脑补。
12、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中所有边塞古诗

初中所有边塞古诗

初中所有边塞古诗《初中边塞古诗汇总》一、原文1. 《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衍生注释1. 在《凉州词二首·其一》里,“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在这里指的是《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牌。

“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非常偏远。

2. 《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在这里不是实指楼兰这个古国,而是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穿金甲”是说战士们的铠甲都磨穿了,展示战争的持久与残酷。

3. 《塞下曲六首·其一》“天山”指祁连山。

“金鼓”是古代打仗时用来指挥军队进退的信号。

三、赏析1. 《凉州词二首·其一》主题是表达边塞的荒寒和士兵的思乡之情。

情感上充满了哀怨和无奈。

表现手法很巧妙,通过“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壮阔的塞外景象描写,和后面“春风不度玉门关”进行对比,一个雄伟一个哀怨,突出戍边环境恶劣,士兵难回家乡。

2. 《从军行七首·其四》主题是表达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情感激昂慷慨。

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出西域的苦寒,在此等环境下还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凸显战士的英勇无畏。

3. 《塞下曲六首·其一》主题围绕征战生活展开,既写出了战争的艰苦,又表达了杀敌报国的壮志。

先写环境多恶劣气候多寒冷,然后笔锋一转,写战士们“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紧张生活,结尾“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直抒胸臆。

四、作者介绍1. 《凉州词二首·其一》的作者是王之涣。

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

关于沙场征战的诗词

关于沙场征战的诗词

关于沙场征战的诗词前不久小伙伴们都被战死沙场的苏哥哥虐到了,对于古人来说,征战沙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边塞大漠条件艰苦,但古人眼中征战是为江山、为国家、为朝廷,应是无比荣光的事,所以战争诗、边塞诗多有慷慨豪迈之语、气壮山河之势。

今天为大家带来关于征战沙场的古诗词,大家可自行脑补。

1、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2、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6、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7、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8、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边塞战争的古诗词

边塞战争的古诗词

边塞战争的古诗词边塞,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战争烽火的地方。

自古以来,边塞战争就是一道紧紧护卫着国家的界限。

许多文人骚客通过诗词表达了对边塞战争的思考、描写了壮丽的边塞景色,也展现了边塞战争中的英勇壮丽。

下面,我将通过几首古代诗词,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边塞战争的世界。

古人在面对边塞战争时,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往往以壮丽的边塞景色为背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和边塞的眷恋之情。

比如《塞下曲》这首 famous 作品,作者柳宗元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观察到的民间苦难和壮士智勇的思考和赞美。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这两句诗通过极富韵律的描述方式,引发了读者对边塞战争的思考。

作者通过“饮马”一词,使读者感受到了马背上战士的果断和坚毅。

他们驰骋在秋水之上,不畏寒风,锐利如刀的风迎面而来,更显勇猛豪迈。

这不禁让人不禁感叹,如此辽阔的边塞战场上,真正的英雄壮士何等身手。

除柳宗元之外,还有许多文人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边塞战争的思考。

唐代文学家杜牧也写了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他通过诗句所表现的祖国防御的坚固和英勇壮烈的战争场面,描绘了边塞官兵士兵们的无私奉献和不屈精神。

“铁衣远戍辞家县,天涯孤棹任西东。

剖竹析墙沙塞月,鴈行台上劒弯弓。

”这几句诗通过对边塞战士生活的真实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忍受严寒、坚守岗位的艰辛,以及他们迎战外敌,保卫国家的坚决决心。

古代边塞战争中,文人骚客除了表达对边塞战争的思考之外,还以古诗词的形式记录下了战争中的英勇壮丽。

如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夜行船火入古堰关》中所描绘的一幕,生动地记录下了边塞战争的情景。

“千帐连帷暮,马蹄开朔风。

铁衫何止冷,人走断肠痛。

”这段诗描述了一位战士夜行过堰关的场景,描绘了战马奔腾的场面。

通过对冷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战士们日常所面临的严寒。

最后两句,展现了战争给战士们带来的痛苦,以及守护家园的感慨。

在历史长河中,边塞战争中的英勇壮丽一直是文人雅士们倾注笔墨的题材。

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战争诗四首

.
26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 征人们 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的场面。
②该诗表现了征战的 残酷,同时也表现了征 人 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 精神。
.
27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沙、夕阳、月亮、城楼、黄河、 长城、白雪、白草、秋霜、大漠、 烽火、大雁、骆驼、战马、红旗、 美酒、笛子、芦管、号角、马嘶、 龙城、天山、玉门关、雁门关、
.
9
思想情感:
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
情;
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
斗精神;
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
29
高考题展示:(2004年高考江苏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 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
写,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
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17
• 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其 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
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点明了环境、时令、时间、人物, 描绘了一幅悲凉. 而又伤感的画面。16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最壮阔的10首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边塞诗,是古诗中读来最豪迈的诗歌题材,因为它们描写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读来格调高亢,激励人心。

下面小楼精选唐诗中最豪迈的十首边塞诗,与朋友们一起感受唐诗中的金戈铁马、荡气回肠!一、王昌龄《出塞》好的诗词,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秦时明月汉时关七字,浓缩了千年的边关战争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边战士的鲜血,抒写了所有中华志士的家国情怀。

千年以后的我们,头顶依然是秦汉的明月,脚下依然是唐宋的大地。

千年以后的我们,依然需要战士奔赴边境,守护国土,依然需要龙城飞将,守护国家的强大。

二、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对于一个守卫国家的战士,最令人动容的誓词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论经历多少艰苦卓绝的战争,内心永远拥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坚毅内心,这就是战士最大的人格魅力。

三、王翰《凉州词》战争,就必然要面对生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即使身处沙场,依然要纵情饮酒,即使身处生死边缘,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

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激昂向上的酒神精神。

四、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自天上奔流而来,万仞山下,孤城当关,在这壮阔苍茫的背景中,一曲羌笛幽幽传来,在这荒凉却充满力量的边塞回响。

读王之涣的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边关的荒凉,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但却没有沉沦在这些消极的情绪中,反而在荒凉中感受到了雄强,在凄苦中感受到了悲壮,读之情绪高昂,慷慨悲壮,这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

五、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在苍茫壮阔的边关,不止有金戈铁马、荡气回肠,还有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当战事消停,在某个夜里,一曲不知来处的笛声,便能拨动思念的心弦,让离家日久的战士,思念起远在家乡的亲人,思念起那个等待自己归来的良人。

六、王维《使至塞上》关于边塞风光的描写,有很多经典的诗句。

不过都抵不过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大好,好到你无话可说。

边塞诗大全_边塞诗名句_古诗大全

边塞诗大全_边塞诗名句_古诗大全

边塞诗大全_边塞诗名句_古诗大全关于边塞诗歌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有关于边塞诗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翰。

其古诗全文如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翻译】精美orG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的时候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

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a/24131htm。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己亥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曹松。

其古诗全文如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翻译】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塞下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纶。

其全文古诗如下:第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翻译】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求描写边塞的古诗词

求描写边塞的古诗词

求描写边塞的古诗词求描写边塞的古诗词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描写边塞的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求描写边塞的古诗词1NO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NO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NO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NO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NO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NO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NO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NO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NO9、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NO10、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NO1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NO12、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许浑《塞下曲》NO13、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NO14、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凉州词二首》NO15、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NO1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NO17、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NO18、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NO1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NO20、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关于边塞征战的古诗

关于边塞征战的古诗

关于边塞征战的古诗以下是十条关于边塞征战的古诗的诗句及出处意思:1.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意思:就算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 例子:想象一下,战士们在沙场上开怀畅饮,即便面临生死,也毫不畏惧,这是多么豪迈的场景啊!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意思: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 例子:就像一位坚韧不拔的战士,无论经历多少困难,都决心要攻破楼兰,这种精神真让人敬佩!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意思: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 例子:明月还是那轮明月,边关还是那个边关,但那些出征的人却一去不返,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呢!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意思: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 例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家书是多么珍贵啊!它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安慰。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 意思: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例子:要是有像李广那样的名将在,敌人哪敢轻易入侵呢?这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6.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意思: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 例子:天气如此寒冷,战士们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太了不起了!7.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意思: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 例子:战场上的激烈场面,让人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和弓弦声,真是惊心动魄啊!8.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十首关于边塞征战的古诗词

十首关于边塞征战的古诗词

十首关于边塞征战的古诗词1. 《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 《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 《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 《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边塞部分)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7.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节选)作者: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8. 《塞下曲六首·其一》作者: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 《从军北征》作者: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0. 《古从军行》作者: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译文】
•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 徘徊。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玉门雄关, 照耀着守边的征人。在这苍凉的关塞上,不 由得使征夫们想起在这边关上频起的战事: 昔时汉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困;胡人 的兵马,至今仍对青海湖虎视耽耽。从来这 里就是夷夏的争战之地,多少战土抛身塞外, 埋骨黄沙啊。征人们望着这月光下荒凉的边 色,脸上现出思归的愁容。遥想家中的妻子, 她一定是在倚楼盼望征人的归来,望月而兴 叹。
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
• • • • • •
《凉州词》 《出塞》 《从军行》 《使至塞上》 《渔家傲》 《关山月》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解释: • 羌笛: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 有2000多年历史。
•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渔家傲· 塞下秋来》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释:勒(lè):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 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而还。

• • • • •
【译文】
•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 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 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 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 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出征的人 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 眼泪。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释: 阴山:阴山山脉 ,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 胡马: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飞将:常意是比喻那些行军速度快的人。
【译文】
•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 冷寂。 •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 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 •
• • • • • • • •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解释: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 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 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 译文 】
• 其一 •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 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 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 的铁蹄踏过阴山。 • 其二 •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 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 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 •
《使至塞上》
(唐)王维

• • •
单车欲问边,蜀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解释: •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 使:出使。
【译文】
• • • •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 •
• •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解释: • 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 北边疆的敌人。
【译文】
•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 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 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 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