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新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30]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019·潍坊市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C )
A.热量和光照B.地形和降水
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
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
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 )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
[解析] 第1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第2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图中两块农田分布可确定河流自西向东经过两地。绿洲东部灌丛荒漠位于农田下游,农田大量引水,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A正确;绿洲西部灌丛荒漠区和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位于流经农田河流的上游,农田大量用水对此地的地下水影响不大,B、C错误;农田水对无植被区无影响,D错误。
(2019·湖南省株洲市二模)为了解不同植被坡耕地水土保持情况,分三组观测:Ⅰ组植被覆盖度约95%,Ⅱ组约75%,Ⅲ组为裸地。下表为某年5月和8月各选三场的降雨过程及水土流失数据,甲、乙、丙分别对应三个观测组。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4~5题。
降雨月份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流失量(g)
(月) 场次(mm) (mm/h) 甲乙丙
5月1 26.70 1.46 7.818 0.168 25.217
2 32.00 2.20 22.928 9.750 324.042
3 24.32 3.05 32.233 11.238 386.549
8月4 11.75 2.66 5.975 2.451 221.785
5 14.40 3.24 19.135 3.170 226.180
6 53.33 3.88 222.121 130.335 4 867.960
A.Ⅰ组、Ⅱ组、Ⅲ组B.Ⅱ组、Ⅲ组、Ⅰ组
C.Ⅱ组、Ⅰ组、Ⅲ组D.Ⅲ组、Ⅱ组、Ⅰ组
5.通过上表可推出( B )
A.降雨量越大,土壤流失量越大
B.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大于降水量
C.5月份降水量多于8月份
D.单场降雨时间最长的是8月份的最后一场雨
[解析] 第4题,据表格可知,在任意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壤流失量最小的均为乙,最大的均为丙,可以推出乙地森林覆盖率最好,丙地森林覆盖率最低,甲地居中。第5题,据表格可知,降水量大,土壤流失量不一定大,如第3次降水量比第1次降水量小,但甲地第3次土壤流失量远大于第1次;表中数据反映降水强度越大则土壤流失量越大,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大于降水量;注意表中数据是5月和8月降水中任选的三次,并不是5月和8月的全部降水量;单场降水时间等于降雨量除以降雨强度,通过计算可知第6次降雨时间约为14 h,但第1次降雨时间约为18 h。
(2019·湖南省湘东六校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7.沙丘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C )
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
C.坡脚>坡中>坡顶D.坡中>坡脚>坡顶
8.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B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第7题,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植被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第8题,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
(2020·福建省模拟)黄土沟谷特征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城出口点)为流城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城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9~11题。
9.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D )
A.径流源点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D.裂点
10.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