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HNYYY-ZD-1101

1 目的

为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做到事故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建立长效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监管部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

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部门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3 定义

3.1 安全事故隐患

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2 一般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3 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有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隐患,需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一般情况下,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1)长期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2)单位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望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

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5)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很大,需要局部或全部停产停工停业进行整改的;

6)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4 职责

4.1企业主要负责人

1)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

3)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4.2分管安全负责人

1)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

2)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4)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3安全管理部

1)指导和监督各业务部门、各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对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3)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核、评估认定、登记建档、督导督办和验收确认。

4)查处未按规定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员。

4.4其他业务管理部门

1)制定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验收等具体工作标

准。

2)负责业务范围内风险防控体系防控方案的执行。

3)组织业务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日常检查。

4)按时报告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需要提交治理的事故隐患情况。

5)参与业务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核、评估认定、登记建档、督导督办和验收确认。

4.5基层单位

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2)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上报。

3)加强对日常运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有效运行。

4)及时排查并消除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5)按时报告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

6)组织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

5 内容和要求

5.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原则

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层层落实,综合治理,各单位部门负责的原则。

5.2事故隐患排查的范围

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凡危及安全经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设施、设备,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等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影响的安全隐患均纳入排查范围。

5.3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3)工艺;4)设

备;5)电气系统;6)危险化学品管理;7)运输管理;8)消防等应急管理。

5.3.1安全基础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保情况。

2)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3)企业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定期和及时对生产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

(4)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4)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5)特种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2)特种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4)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5.3.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1)危险货物运输停车场、修理厂工房等所处区域位置、周边环境及影响,安全消防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应急通道、消防设施位置、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等。

2)可能造成水污染的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3)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