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之——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
1. 测交:指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一隐性纯合基因型个体杂交来确
定未知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2. 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之一相互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
3. 基因型:指所研究性状所对应的有关遗传因子。
4. 表型: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所研究的基因型的性状表现。
5. 纯合体:由两个相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6. 杂合体:由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7. 等位基因: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给定的位点的成对的遗传因
子。
8. 不完全显性:又称半显性,杂合体的表型介于纯合体显性与纯合
体隐性之间。
9. 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
象。
10. 超显性:杂合体Aa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AA的现象。
11. 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2.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又称为基因的多效
性。
13. 基因互作: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14. 抑制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表型效应,
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非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
15. 上位效应/遮盖作用: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外一对非
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的抑制作用称为上位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称为下位基因。
16. 连锁遗传:两队非等位基因并不总是能进行独立分配及自由组合
的,而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共同单位而传递的,从而表现为另一种遗传现象,即连锁遗传。
17. 不完全连锁: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等位基
因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遗传到子代中去的。
18. 重组:新类型的产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
的重新组合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重组。
19. 遗传染色体学说: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
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从而导致性状的分离;
由于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处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自由组合,从而导致基因的自
由组合,实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
第3章染色体与遗传
1. 剂量补偿效应: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
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者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表达的遗传效应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2. 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平衡决定系统:果蝇的性别是由X染色体的
数目和常染色体的套数之比例(性指数)决定的,这种性别决定方式称为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平衡决定系统。
3. 性反转:指生物从一种性别转变成另一种性别的现象。
4. 伴性遗传: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5. 交叉遗传: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传给儿子而只能并一定
传给他的女儿。遗传学上将这种男性所拥有的来自母系的X连锁基因将来只能传给他的女儿的遗传现象称为交叉遗传。
6. 限性遗传:有些基因并不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但它所影响的
特殊性状只是在某一种性别中出现,这种遗传方式叫限性遗
传。限性遗传的性状常与第二性征或性激素有关。
7. 从性遗传:有些基因虽然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由于受到性激素
的作用,因而使得它在不同性别中的表达不同,这种遗传现象称为从性遗传。
8. 巴氏小体:指一种高度浓缩的、惰性的、异染色质化的小体,
与性别及X染色体数目有关,又称为性染色质体。
9. 缺失: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
起变异的现象。
10. 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因而引起的变异现象,
称为重复。
11. 倒位:染色体上某一区段连同它带有的基因顺序发生了180°倒转
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12. 交换抑制因子:含有重复或者缺失的配子是没有功能的,这样
在后代中就不会出现重组类型,而实际上只是重组的类型不能成活,这也是倒位所导致的一个显著的遗传学效应,这种现象被称为交换抑制因子。
13. 平衡致死系/永久杂种:用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不
同致死基因来平衡,就能成功地将这些致死基因以杂合体的状态长期保存,这些品系叫平衡致死系。
14. 易位:当不同源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的片段重新粘接时,可能会
发生粘接错误,这种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
移的畸变叫做易位。
15. 罗伯逊易位:这是一种交互非平衡易位,发生在两条近端着丝
粒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各自的着丝粒发生断裂,两者的长臂
进行着丝粒融合形成一条长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两者的短臂
也可能彼此连接成一条小的染色体,含有很少及一些不重要的
基因,一般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消失,因此罗伯逊易位最终导
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少。
16. 非整倍体:是指生物基因组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多条染色体,而
不是整套染色体的变化。
17. 整倍体:是指生物基因组中整套单倍体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
少。
18.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n)的个
体,它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变或培育的。
19. 多倍体:是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通常表现为
细胞体积增大和具有更大的生长势,它们通常产生更大的种子
和果实,使农业获得更高的产量。
20. 同源多倍体:染色体已经复制而细胞质不分割可形成同源多倍
体,未减数的配子结合或一个卵细胞与多个精细胞结合等都可
发育成同源多倍体。
21. 异源多倍体:是指加倍的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的物种。它可以
通过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的杂种后代经过自然或人为地使体
细胞染色体加倍而得到;也可以由于杂种不正常的减数分裂,
所形成的极少数具有全部染色体(2n)的配子结合而成。
第4章遗传图的制作和基因的定位
1. 图距:即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它以重组值1%去掉%号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一个距离单位,即某基因间的距离为一个图距单位
2. 基因定位:是指将基因定位于某一特定的染色体上,以及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顺序与距离。
3. 两点测交:指每次只测定两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这是基因定位的最基本的方法。
4. 三点测交:就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位点)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
5. 干涉:每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临近基因间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干涉。干涉的程度通常用并发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