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问·上古天真论1》

1.背诵“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度百岁乃去。”p32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理解并背诵“七七八八”p35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

1.理解“四时起居早晚”p39-40

春:夜卧早起

夏:夜卧早起

秋:早卧早起

冬:早卧晚起

2.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重中之重)

(1)含义:春夏顺从生长之气蓄养阳气,秋冬顺从收藏之气蓄养阴气。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对于顺时养生和用药大法具有重要意义。

(2)临床应用:

①以阴阳互制而论,春夏阳盛,宜食寒凉抑制亢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抑制阴盛。

②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作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治规矩。

③以阴阳虚盛而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善养生者,春夏培养内虚之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

《素问·生气通天论3》

1.煎厥:古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2.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证。“薄”,通“迫”,逼迫。

3.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p47互文,即阳气清静柔和则养神养筋。精,清也,清静之意。

4.背诵:P45 P49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5》

1.理解“七损八益”P62: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2.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P65:指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温阳以散寒、滋阴以清热等多种治法,这些治法的共同特点是从疾病相对应的一方求本施治。

3.理解“治病必求于本”,其有何发挥、应用P53:本,这里指阴阳。人体疾病的形成是由于阴阳的失调,而治病的关键是协调阴阳,所以治病必求于本。(这一观点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和诊治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治病求本,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4.背诵:P53: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5.背诵P59: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6.背诵P65: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素问·五藏别论11》

1.背诵P70: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2.魄门亦为五脏使,关键是理解“破门”P70:

魄与粕,古可通借。肛门排出糟粕,故也名魄门。使,使役。肛门启闭功能,赖五脏之气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曰五脏使。这句话指出了魄门的生理与五脏的密切关系。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对内脏的气机升降有重要影响。所以魄门的功能常可反映内在脏腑的状况。这对于临床辨证、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3.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P71:气口即寸口,寸口脉搏之所以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第一是因为寸口属手太阴肺经,为脉之大会,而五脏六腑的经脉均须会合于肺,所谓“肺朝百脉”,第二是因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相通,所谓“亦太阴也”,而实际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因此,全身经脉、脏腑、气血的情况,都可以从寸口脉部位反映出来。

“气口独为五藏主”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而实则一耳。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人有四海而胃居其一,是为水谷之海。脏腑之属,阳为腑,阴为脏,胃属阳而为六腑之本,故云六腑之大源。然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故又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口本属太阴,而曰亦太阴者何也?盖气口属肺,手太阴也;布行胃气,则在于脾,足太阴也。按营卫生会篇曰: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