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学之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之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之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消费者态度指的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品牌或公司的评价和赋予的情感价值。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征、社会文化环境、市场营销活动等。

首先,个人特征是影响消费者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特征包括个人的性格、价值观、认知风格等。

个体差异导致每个人对同一产品或服务有不同的态度。

例如,乐观的人可能更容易对产品持有积极的态度,而悲观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持有消极的态度。

其次,社会文化环境也对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家庭、朋友、媒体等对个人的社会化影响。

家庭教育、亲友口碑、广告宣传等都会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家庭重视健康的价值观可能会使其成员更倾向于购买健康食品。

最后,市场营销活动也能够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市场营销活动通过广告、促销、品牌形象塑造等手段来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

积极的市场营销活动可以提升产品的认知度和形象,从而促使消费者对该产品持有积极态度。

例如,通过明星代言、广告创意等手段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度。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种方式是通过消费者的经验积累和产品的实际表现来改变态度。

例如,消费者在使用某产品后发现其性能不佳,可能会改变对该产品的态度。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改变态度。

例如,通过促销活动、产品改良等手段来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总之,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个人特征、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营销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和掌握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机制对于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消费者态度指的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品牌或公司的评价和赋予的情感价值。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消费者态度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课件——4.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课件——4.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态度 的基本功能
• 适应功能 • 防御功能 • 认知功能 • 表现功能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诱因理论
学习理论
平衡理论
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抉择 U=V*P
三个阶段(凯尔曼) 顺从 认同 内化
海德的平衡理论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一般特点
1 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接受各种信息后经过思 考判断而形成的。
2 消费需要是形成消费者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转变
消费者他们对品牌的 评价缺乏信心,态度
更容易转变
奖励式的呈递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 改变信念 • 改变属性的权数 • 增加新属性 • 改变理想点
改变认 知成分
改变情 感成分
• 经典性的条件反射 • 激发对广告本身的
情感 • 增加对品牌的接触
改变行 为倾向
C O N S U M E R B E H AV I O R
外界因素的影响
• 信息的作用 • 个体之间态度的相互影响 • 自我知觉理论 • 团体有意无意的压力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当前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几个特点
信念比追求利益更 容易改变
1
品牌信念比品牌态 度更容易转变
3
弱态度比强态度 更容易转变
5
以情动人的呈递 方式
7
2
4
6
8
品牌信念比品牌态 度更容易转变
消费者对产品参与程 度不高时态度更容易
1 消费者态度的基本构成 2 消费者态度的特性和功能 3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4 消费者态度的测量 5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图示
态度
构成 特性、功能
形成
测量
改变
消费者态度
态度 人们对于事物所持有 的肯定或否定、接近 或回避、支持或反对 的心理和行为的倾向。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自我报告具有主观性;处理复杂
问题效果不好
三、语意差别量表
提出:1957年由奥斯古德等提出。
思想:对态度的测量应从多个角度间接的方法 进行;可以通过确定主题概念的语意,确定一 些相应的关联词,然后根据被试对这些关联词 的反应来确定。
方法:包括三个态度测量维度,情感维度、力 度维度、活动维度。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消费者态度含义 1、态度 是对某人某事(包括对自己)一种稳定
的基本看法。
态度标的物:对象和行为
2、态度的功能 知识或认知功能 效用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自我保护功能) 价值表达功能
3、消费者态度的含义和影响层次
(1)消费者态度的含义
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 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 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进而影响购 买行为。
2、态度模型(多元态度模型)
A、态度要素的量化
单一尺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询问顾 客总体的感受来评价顾客对某种商品的 态度。
多尺度方法:因为总体感受是由消费者 对多种要素的看法构成的。因此,许多 研究者度量对一个问题的多种属性的评 价,并将所有的反映集合为整体的评分。
一、学习论 代表人:霍夫兰德
内容:认为人的态度与人的其他习惯一样,是 后天习得的。人的态度主要通过联想、强化和 模仿三种学习方式而逐步获得和得到的 。
三阶段: 容忍(顺从) 认同 内在化
二、诱因论
将态度的形成看作是在权衡利弊之后而 作出抉择的过程。诱因论强调人不是被 动接受条件作用的环境反应论者,而是 主动、积极对诱因冲突进行周密计算然 后作出选择的决策者。而学习论是被动 适应环境的。
关键词汇: 态度 协调性理论 行为 认同 费希本模型 广告形象的吸引力

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以及改变

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以及改变

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以及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社会文化、个人经验、广告宣传和媒体影响等。

消费者的态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首先,社会文化是形成消费者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者的态度往往受到所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影响。

例如,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个人满足和享受,而在注重节俭和节约的社会中,消费者则更注重价格和性价比。

其次,个人经验也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经验中的正面和负面的购买经历都会塑造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或产品的态度。

如果消费者的个人经验是积极的,他们很可能对该品牌或产品持有较为正面的态度;反之则可能形成负面态度。

此外,广告宣传和媒体也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影响。

广告宣传通过塑造产品的形象和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也会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涉及到争议性话题或重大事件时。

消费者的态度也是动态变化的。

一方面,消费者可能通过自主选择和信息获取来主动改变态度。

例如,当消费者收到对某个品牌或产品的负面评价或者发现更好的替代品时,他们可能会调整态度并转向其他选择。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态度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被动影响。

例如,经济的衰退、自然灾害或者疫情爆发等事件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消费行为产生调整。

总而言之,消费者的态度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个人经验、广告宣传和媒体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消费者的态度也是动态变化的,既可以是主动改变,也可以是被动调整。

对于企业和广告商来说,了解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变化是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消费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决策。

因此,理解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对于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文化对消费者态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消费者态度形成以及改变

消费者态度形成以及改变
Subjective norm, also called as social pressure 积极的对于被评估物体的态度不一定导致行为的发生。还要受到其它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压力、行为控制度、感知到的困难以及道德的压力等等,这可能对行为的意图产生影响。
Example: GMO
特点:新产品、人类经验很少、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涉及到很多根本的信念:对科技、对自然的态度、这些可能会对态度的形成产生影响,并进而对行动意图和实际行为产生影响。
Personal experienceInfluence of family and friendsDirect marketing Mass media
态度的一致性
Attitude Change态度改变策略
改变情感成分:经典条件、更多接触等方式改变行为成分:通过试用等方式改变认知成分:改变信念、权重、增加新的信念或改变理想点
情感:评估性的、总体的评价
行为是行动的倾向性或意图。购买意图测度:
多属性态度模型
The Attitude-Toward-Object ModelThe Attitude-Toward-Behavior ModelTheory-of-Reasoned-Action ModelBy Fishbein & Ajzen,1975
态度各构成成分测量
认知成分的测量如用语意差别量表:对健怡可乐的评估口味强烈-----------------口味温和价格低-------------------价格高无咖啡因----------------咖啡因含量高口味独特----------------无独特口味
情感成分的测量
很同意 很不同意我喜欢健怡可乐的口味行为成分的测量
态度的功能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消费者态度概述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消费者态度概述
※传统观点 ※现代观点 ※简单说明
信念/态度 情境非信念 影响 购买 购买 形成态度
不存在必然指示与被指示关系 但是关系密切,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主讲: 李 原
第一节 消费者态度概述
※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影响对产品、商标的判断与评价 影响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国内外学习的比较 可能影响购买意向,进而购买行为
主讲: 李 原
第一节 消费者态度概述
3. 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的影响因素
购买动机:即使消费者对某产品有积极态度和好感,
但缺乏购买动机,也不会采取行动
购买能力:消费者对某产品很推崇,但缺乏经济能力,
只能选择其他产品
测度上的问题:态度的测量存在偏误 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的延滞:两者之间总存在一定的
主讲: 李 原
第四节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一、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
外部刺激 传达者 沟通 情境 目标靶 中介过程 结果
↘ →
信奉程度 预防注射 人格因素
↗ → ↘
信息学习 感情迁移 相符机制 反驳

态度改变
信源贬损 信息曲解 掩盖拒绝
主讲: 李
第四节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外部刺激包括三要素 :持有某种见解并力图使别人接受这 种见解的个人或组织,如推销人员
主讲: 李

知识或认识功能
帮助组织日常基础的信息,排序信息,屏弃不相关信息 形成产品或品牌或购物的知识 可能与客观事实相符或不符
价值表达功能
表达一种核心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和自我形象 广告通过暗示使用、购买某产品能导致增强自我意识、
成就感或独立等来 利用态度的价值表达功能
主讲: 李 原
第一节 消费者态度概述
主讲: 李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师: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财经学院适用专业及学生层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二年级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36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概论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消费者行为学》是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需求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对消费者问题倍加关注,本身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实践中。

现代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比竞争者更加有效的产品、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了解和把握消费者行为及其变化规律,成为企业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本课程所包含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营销、电商等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以学员较全面掌握消费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

学生通过消费行为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消费行为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消费行为学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以适应企业及各营利组织对在职从业人员的要求,使高等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本课程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兼顾、学以致用的原则,具体地说,应完成以下教学任务:1、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必备的消费行为学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是对营销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能够有效地指导营销实践。

2、要积极引导学生研讨相关案例。

案例学习是本课程主要的学习手段,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桥梁,能显著地提高学员的技能。

3、要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实景训练作业,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1.1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1.2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来源与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消费者行为概念及特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三种导向或方法。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PPT 74页)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PPT 74页)
菲什宾认为态度是以喜爱或不喜爱的方式对一定的对象产 生反应的学习的倾向。
本书定义:消费者对于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 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2020/7/9
6
二、态度的功能
态度功能理路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茨提出的。他 认为个体间之所以持某种态度,是因为那种态度满足 个体一定的心理需求。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信息、音乐或者其他刺 激来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认知或情感。
2020/7/9
18
四、 态度的测量
通过测量消费者对整体品牌的喜好或情感, 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该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购 买和使用情况。
2020/7/9
19
测量认知成分 (1)
用语意差别表来测量对具体属性的信念
健怡可乐
口味强烈
To stimulate demand for milk, an industry trade group tapped a huge range of celebrities to show off their milk mustaches.
2020/7/9
37
Celebrity Endorsers
的影响力。(佳洁士的成功)中华口腔医学会对 Colgate(高露洁)的认可;肯德基的广告中请营养专家 来证明食物的营养性;薇姿医生。
2020/7/9
33
2020/7/9
34
(一)信息源的特征
名人信息源
首先名人能够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注意,人们更信赖 他们;其次消费者也愿意将自己与名人相提并论或 效仿名人。最后,使用名人有助于增强企业或产品 形象,特别是当名人的形象与产品的个性或目标市 场消费者实际的或所渴望的自我形象相一致时。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第6版)》第6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第6版)》第6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 (1)改变态度(2)增加认知(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4)减少选择感(5)改变行为
9
02 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 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
我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涉及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即自我对某一对象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对象 和他人对某一对象的态度。这三个因素所形 成的关系称为三角关系。
✓ 多属性态度模型(multiattribute attitude models)
马丁·菲什宾(Martin Fishbein)提出的菲什宾模型,该模型量化了态度的三 种要素。 a) 消费者对于某态度对象的部分属性比较了解,这些属性就成 为消费者头脑中的突出信念(salient belief),这些突出信念影响 消费者对商品的态度。 b) 对象与属性的关联性(object-attribute linkages),即特定对象具 有某种重要属性的可能性。 c) 对每一个重要属性的评价(evaluation)。
同团体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抱有截然不同的 态度。
对产品的观察 获得的产品信息 个人经验与相关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 个性因素
8
02 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消费者态度形成的相关理论
✓ 认知一致性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consistency)
消费者的态度形成过程具有一致性的要求,注重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和谐。 如果出现不一致的矛盾,消费者便会产生一种压力感和紧迫感。 为了获得一致性,消费者会在必要时改变他们的认知、情感或行为。
✓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人在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息 之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课件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课件

文化与亚文化
01
02
文化
亚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它对消费者态度 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而 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
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某些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例 如,年轻人和老年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等都可能具有不同的亚文 化。这些亚文化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费体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04
消费者态度改变的策略与 方法
调整产品定位与品牌形象
明确产品定位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和特点 ,调整产品的定位,以更好地吸 引消费者的注意。
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故事、品牌形象代言人 、品牌文化等方式,塑造独特的 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 认同感和忠诚度。
创新营销策略与传播方式
营销策略创新
采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如跨界合作 、体验式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以 更好地吸引和打动目标消费群体。
传播方式创新
利用新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 兴传播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 度,同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和行为, 进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广。
培养意见领袖与口碑传播
培养意见领袖
态度改变的必要性
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随着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以 适应新的市场趋势。
提高决策效率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和劣势, 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提升满意度
通过改变态度,消费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或服务的特性,从而更 准确地评估其价值,提高购买满意度。
极的看法。
品牌忠诚度的建立与维护
1 2 3

消费者行为学之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之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此外,消费者行为学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制定更加符合 消费者需求的公共政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家庭消费习惯
家庭消费习惯对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家长会根据家庭的消费习惯来选择产品或服务,例如对某一品牌的 偏好、对某种消费方式的习惯等。
媒体与广告影响
媒体
媒体对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媒体对产品或服务的报道和评价会影响消 费者的态度。例如,媒体对某一产品的正面报道会提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态度 。
调整信息传播策略
通过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频 率等,影响消费者的态度。
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特点,制定针对性 的营销策略,以促进消费者态度的改 变。
态度改变的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
宝洁公司通过提供正面反馈,如积分兑换、满减优惠等,成功地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态度,增加了产 品的销售量。
可口可乐公司
02
消费者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个人经历、文化背景、价值 观等。
消费者态度的重要性
消费者态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
消费者态度也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评价和 口碑传播。
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家庭、朋友、社会舆
可口可乐公司通过调整信息传播策略,利用广告、公关活动等方式,成功地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态营销 策略
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增强品牌影响力
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 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 竞争力。
提高销售效果
针对目标消费者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可以更有效 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销售效果。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态度的三个要素:认知、情感、 行为
认知要素
消费者通过对产品或品牌 的知识和信念来形成态度。
情感要素
情感是消费者对产品或品 牌的情感反应和评价,如 喜欢、厌恶或满意。
行为要素
行为是消费者对产品或品 牌持续的购买或使用行为。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过程
1
直接经验的影响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或品牌时会根据直
社会影响的影响
2
接的体验来形成态度。
社会环境和他人的意见或评价对消费
者态度有重要影响。

个人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个人的特征、价值观和经历也
传播渠道的影响
4
会影响其态度的形成。
消费者从媒体、广告和社交网络中获 取的信息会影响其态度。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过程
认知失调理论
当消费者的态度与其行为或他人的意见发生冲突时,会出现认知失调,从而引发态度的改变。
认知反联想理论
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其他相关信息的联想来改变其态度。
预设反应理论
消费者会根据其预先形成的态度和对产品或品牌的期望来决定其行为。
消费者态度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直接 询问消费者的态度。
隐含测量方法
通过消费者在无意识下的行 为和反应来间接测量态度。
合成测量方法
通过综合不同指标和测量方 式来评估消费者态度。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 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本章将探讨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深入剖析其重要性和各个要素,以及 其与消费者行为和品牌忠诚度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消费者态度?
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或相关事物的持续评价和倾向性。它是消费者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并且在购买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8
• 3、为地方性的饭馆构建多元属性态度模 型,在研究的过程中,指出依据本章的 策略,经理应如何提高其形象设计
2020/8/8
• 4、请设计一则在大学生中禁烟的广告, 改变消费者态度。
2020/8/8


总之理性行为理论认为任何复杂的自愿行
为是由人们采取此行为的目的决定的。主张对
行为的态度和主观或社会的准则是结合在一起
影响行为目的的,并且他们之间的相对影响依
情境的不同而变化。
2020/8/8
• A、改进之处: • 引入行为意向:行为是由于形成某种特定购买
意向的结果,本身并不用来预测 行为,而是预 测行为意向。 • 主观规范(Subject Normal):即行动者对别 的消费者认为在此情境下他应采取何种行动的 主观评价。 • 对购买行为的态度:本模型不是要求消费者直 接对产品或商标表达态度,而是要求他对购买 该产品或该商标表达态度或看法。
2020/8/8
• 2、认知失调论: • 提出:由费斯廷格与1957年提出。 • 内容:当认知要素之间存在认知失调状态时,
消费者就会不由自主地通过调整认知减少这种 矛盾和冲突,力求恢复和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 相对平衡和一致性。 • 双趋冲突 • 双避冲突 • 趋避冲突
2020/8/8
• 3、认知—情感相符理论:人们试图使自 己的认知与感情相符。
度跟踪调查)
2020/8/8
2020/8/8
• 一、瑟斯顿等距量表 • 1、通过对消费者的初步访谈和文献分子,尽
可能多地收集人们对某一态度对象的各种意见 。
• 2、将上述陈述意见归类,将其分组。 • 3、由评判人员对陈述意见作进一步筛选,形
成二十条左右意义明确的陈述,并使之沿着极 端否定到极端肯定的连续系统分布开。
• 目标靶:即信息接收者或企业试图说服 的对象。
• 中介过程:说服对象在外部劝说和内部 因素交互作用下态度发生变化的心理机 制。
• 结果:态度的改变与不变
2020/8/8
• 二、传播模型
2020/8/8
• 三、传递者对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影响 • 1、权威性 • 2、可靠性 • 3、外表吸引力:“光环效应” • 4、喜爱程度
• 关键词汇:
• 态度 协调性理论
• 行为 论
认同
• 费希本模型
• 广告形象的吸引力
均衡理论 态度的功用理
理性行为理论 光环效应
2020/8/8
• 思考题: • 1、列举态度的三种功能,并给出在使用
环境下的例证
2020/8/8
• 2、使用一系列意义不同的范围术语,为 一组相互竞争的汽车公司设计一张态度 调查问卷

模型中假设条件不能全部得到满足
• 2020/8/8
• C、多元属性模型在战略上的应用 • 充分利用相关优势 • 强化人们心目中产品与属性的联系 • 增添新的属性 • 影响竞争对手的评分
2020/8/8
• 3、费希本行为意向模型(也称扩展后的 费希本模型)

原始的费希本模型主要用来衡量顾
客对产品的态度。但人们对对象的态度
2020/8/8
• 本章要点: • 态度含义、功能(费希本模型) • 测度态度的方法 • 关于态度是如何形成的理论 • 态度改变
2020/8/8
2020/8/8
• 一、消费者态度含义 • 1、态度 • 是对某人某事(包括对自己)一种稳定
的基本看法。 • 态度标的物:对象和行为
2020/8/8
• 2、态度的功能 • 知识或认知功能 • 效用功能 • 自我防御功能(自我保护功能) • 价值表达功能
慢 消极 迟钝
• 四、行为反应测量 • 1、是观察和测量被试者对于有关事物的实际
行为反应,以此作为态度测量的客观指标 • 2、方法 • 距离测量法:物理距离、心理距离 • 生理反应测量法 • 任务完成法:让被试者去完成某项任务,通过
观察任务完成质量来确定他对这件事的态度。
2020/8/8
2020/8/8
。 • 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进而影响购
买行为。
2020/8/8
• 2、态度模型(多元态度模型)
• A、态度要素的量化
• 单一尺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询问顾 客总体的感受来评价顾客对某种商品的 态度。
• 多尺度方法:因为总体感受是由消费者 对多种要素的看法构成的。因此,许多 研究者度量对一个问题的多种属性的评 价,并将所有的反映集合为整体的评分 。
• 4、要求被试者对这些陈述意见或其中的一部 分进行判断。
2020/8/8
• 二、李克特量表 • 提出:由李克特于1932年提出的。 • 区别:1、上法将所有意见均衡分类,而
李克特量表法只要被试表明肯定或否定 的程度。 • 2、上法有专家或评判者分类,形成意见 ,再向被试测量,而本法由被试自己分 类。所以如何设计陈述句很重要。
2020/8/8
• 3、消费者态度的含义和影响层次
• (1)消费者态度的含义

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
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
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2020/8/8
(2)关于态度的ABC模型和影响层次 该模型强调知、感、为之间的关系 感受(affects)(情感) 行为(behavior)(行动) 认同(cognition)(认知上的评价)
无独特口味
2020/8/8
• 情感成分(用李克特量表测量对各具体属性的信念)

• 意
很同意 同意 均不是 不同意 很不同
• 我喜欢“健怡”口味
• 健怡可乐太贵了
• 咖啡因对健康不利
• 我喜欢健怡可乐
2020/8/8
• 行为成分(测量行动或行动意向) • 最近一次我买的软饮料是———— • 我通常喝——————软饮料 • 下一次你买软饮料时,你买“健”的可能性有多大? • 肯定会买 • 可能会买 • 或许会买 • 可能不会买 • 肯定不会买
2020/8/8
三、认知相符论 • 1、平衡理论 • 提出:由海德(F.Heider)于1958年提出 • 内容:理论涉及构成态度三维体:某人、标的
物、其他事物。强调人民希望三维体中的要素 是和谐的或者均衡的,如果不均衡,紧张状态 就会产生,一直到人们的看法改变并重新恢复 均衡为止。 • 应用:名人促销。
• 2、属性—利益信念::消费者对某种属 性能够带来何种后果,提供何种特定利 益的认识或认知。
• 3、客体—利益信念:消费者对一种产品 、服务将导致特定利益的认识。
2020/8/8
• 三、消费者态度与行为 • 1、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影响 • 消费者态度影响其对产品、商标的判断
与评价。 • 态度影响消费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不一定与他们的具体行为有强烈或系统
的联系。
2020/8/8

费希本行为意向模型认为消费者是否会采
取某具体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他们采取此行为的
目的。这种模型被称为理性行为理论。 因为它
假定消费者按照考虑和选择一个能导致最希望
的结果出现的行为原则,有意识的考虑行为的
结果。行为目的能对具体行为做出很好的预测
2020/8/8
• B、模型
2020/8/8
w • B≈BI=A(W1)+SNB( 2)
• C、模型的评价 改善 预测行为时的障碍:例如
模型的原义是用来分析具体的行为,而不 是用来分析行为的结果
行为具有目的性的基本假设可能在很多情 况下不正确。
2020/8/8
• 4、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的影响因素 • 购买动机 • 购买能力 • 情境因素 • 测度上的问题 • 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的延滞(阶段性态
2020/8/8
• 影响层次: • 标准认知层次:信任—感受—行为 • 消极参与层次:信任—行为—感受 • 经验层次:感受——行为——信任
2020/8/8
• 测量消费者态度的构成成分
• 认知成分(用语意差别量表测量对各属性的信念)
“健怡”可乐
口味强烈
口味温和
价格低
价格高
无咖啡因
咖啡因含量高
口味独特
2020/8/8
2020/8/8
• B、客体态度模型(费希本模型)
• 1、模型:认为预测或决定消费者态度的因素 主要有三个(A)
• 消费者对客体的突出信念。
• 上述信念的强度。(b)
• 对每一个重要属性的评价。(e)
• Ajk=∑BijkEik • 应用:例如预测某毕业生去哪所大学求学。
• 局限性:
2020/8/8
2020/8/8
• 一、改变态度的说服模式 • 1、提出 • 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 • 2、模型
2020/8/8
外部刺激 信息源
目标靶
中介过程
结果
态度改变
传播 情景
202与程度
信息学习 感情迁移 相符机制
反驳
态度维持
• 外部刺激:包括三个因素,信息源、传 播和情景。
2020/8/8
语意差别量表
评价量表
好 美 聪明
76 5 4 3 2 1 765 43 21 76543 2 1

力度量表 强

快 活动量表 积极
敏锐
2020/8/8
76543 2 1 76543 2 1 76543 2 1
76543 2 1 76543 2 1 76543 2 1
坏 丑 愚蠢
小 弱 轻
• 一、学习论 • 代表人:霍夫兰德 • 内容:认为人的态度与人的其他习惯一样,是
后天习得的。人的态度主要通过联想、强化和 模仿三种学习方式而逐步获得和得到的 。 • 三阶段: • 容忍(顺从) • 认同 • 内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