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方加减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60例临床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60例临床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6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痛经中医治疗桃红四物汤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目前临床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

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症状。

临床通过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患者6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2011年收治痛经患者60例,年龄16~43岁,其中原发行痛经39例,继发性痛经21例。

诊断标准:根据痛经的程度可分为3度。

①轻度: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

②中度: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

③重度: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

中医分5种症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埙。

西医痛经诊断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治疗方法: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藥物组成: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0g,川芎8g,桃红9g,红花6g。

辨证加减:①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症见小腹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胀痛、胎薄、脉弦加桔梗10g,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疏肝理气。

②寒湿凝滞型,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手足欠温,苔白腻,脉沉紧,加小茴香10g,肉桂6g,吴茱萸6g温经散寒,化瘀止痛,③温执蕴结型,症见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经数或滑数,加败酱草10g,红藤10g,薏苡仁6g以清热解毒、除湿消瘀。

④气血虚弱型,症见经期及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有空坠感,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加党参15g,黄芪10g,阿胶10g,补中益气,理气调经。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5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 50例痛经患者,临床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埙5种症型,采用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辨证论治。

结果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经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3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痛经中医辨证治疗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

西医治疗方法是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或口服避孕药缓解症状,副作用大,复发率高。

我院2011年1月-12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50例,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0例患者,年龄15-28岁,未婚44例,已婚6例,月经周期正常,经期正常。

病史3年~8年。

主要表现为月经期下腹部剧痛难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头晕、出冷汗。

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40例必须服止痛药方能缓解症状,10例服止痛药效果不明显。

1.2治疗方法痛经中医分5种症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埙。

治疗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0g,川芎8g,桃红9g,红花6g。

辨证加减:①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症见小腹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胀痛、脉弦,加桔梗10g,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疏肝理气。

②寒湿凝滞型,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手足欠温,苔白腻,脉沉紧,加小茴香10g,肉桂6g,吴茱萸6g,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③温执蕴结型,症见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舌红苔黄,加败酱草10g,红藤10g,薏苡仁6g以清热解毒、除湿消瘀。

活用经方治疗痛经治验四则

活用经方治疗痛经治验四则

活用经方治疗痛经治验四则展开全文痛经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

笔者几年来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治疗多例痛经,有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四则,以供参考。

寒凝血瘀型患者,女,28岁。

2003年7月8日就诊,患者有习惯性流产,最后1次流产后未再怀孕。

其月经错后,时间不等。

经期时腰腹部冷痛,行经量多,血暗紫,有大量血块,行经10多天,四肢怕冷,舌质暗紫有瘀斑,苔白润,脉沉紧。

西医诊为继发性痛经,屡用西药无效。

现已50多天月经未潮,证属寒凝血瘀型痛经,治宜:温经散寒、理气活血。

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三棱、莪术各12g,赤芍、肉桂、小茴香、五灵脂、元胡、没药各10g,干姜6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4剂月经来潮,上方去三棱、莪术加艾叶、益母草各12g,继服3剂,停药。

记经期时间,下月在经期前7日服药。

在治疗中,方药随证加减,共用药5个周期,进药35剂,月经正常,病痊愈。

2004年怀孕生子。

按:本型多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嗜食生冷、寒气客于胞宫所致,血为寒凝,冲任失调,经行不畅、不通则痛。

正如《妇人良方·调经门》日:“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脐腹冷痛,其脉沉紧。

”此痛经以小腹冷痛为主症。

故以少腹逐瘀汤加味,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寒散瘀祛痛止,诸症皆愈。

小腹瘀热型患者,女,15岁。

2003年9月16日就诊,患者13岁月经来潮,疼痛2年,行经时小腹剧痛,有灼热感,拒按喜冷,月经先期,量多色紫,质浓有血块。

行经5天,伴有烦躁不安,胁痛,乳胀,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属原发性小腹瘀热痛经。

治以清热凉血、理气止痛。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牡丹皮、生地、香附、当归各12g,栀子、黄芩、赤芍、柴胡、郁金、石斛、麦门冬各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经期前5天服药。

治疗中,方药随症加减。

共用药3个周期,进药15剂而病痊愈。

按:小腹瘀热多由肝经郁热下移血室。

因肝之络脉抵少腹达阴器。

热入血室,冲任受损,热灼津液,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导致月经不畅,不通则痛。

痛经——痛经方(国培方)

痛经——痛经方(国培方)

痛经——痛经方(国培方)【组成】桂枝6g,当归12g,川芎9g,沉香6g,延胡索12g,三七粉3g,白芥子6g。

【功效主治】温经行气,活血祛瘀以止痛。

用于痛经。

【方解】方中桂枝温通经脉,使血行通畅;当归、川芎二味辛温行气活血,为血家要药;沉香沉降,暖肾纳气,止呃逆,散郁结,对痛经伴呕恶上逆者更相宜;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

广为人知,于此选用意亦在于入血行气止痛;白芥子辛滑流利,祛寒凝,入方中为佐,可增强温行之力;三七粉用之活血祛瘀,使经血溢泻,不使胞宫挛缩太过,止痛又不留瘀。

全方旨在温通经络,散寒凝,畅气机,促血行,以保持胞宫正常的蓄溢功能。

【验案】周某,48岁。

行经腹痛30+年。

自述月经初潮(16岁)即行经腹痛,病甚手足逆冷,无法坚持正常学习及工作,非止痛药不解。

后用止痛针剂(安痛定、度冷丁等),精神日趋紧张。

30年来已成痼疾。

体态稍丰腴,性情爽朗。

妇查:子宫稍大,B超无器质性改变。

继按原发痛经处理,用前述基本方观察2次月经,获效甚著,患者欣喜至极。

后偶因月经量多而复诊,述痛经已瘥。

【按语】痛经极重者多发于经前、经期第1~2天,经血未下或下之甚少之时,多属寒凝气滞,经血凝滞更阻碍气机,血积于胞中导致下腹冷痛,可牵扯两大腿亦抽痛不已,伴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逆,恶心呕吐,唇舌紫暗,甚有晕厥休克。

治疗用药应求速效,煎煮汤剂似已不妥,为此笔者以基本方制成散剂,装瓶备用。

每次10g,嘱患者用沸水冲泡(加盖)待温后顿服其上清液,如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入生姜2~3片以温中止呕并有助于发挥药效。

临床观察急症患者当即服药后10分钟左右腹痛可得缓解。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临床观察

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临床观察

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用自拟“痛经方”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结果痊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结论学自拟“痛经方”疗效显著。

【关键词】自拟“痛经方”原发性痛经笔者从2005年3月~2008年3月, 运用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05年3月~2008年3月门诊患者。

年龄最小16岁,最大24岁。

病史6个月~4年,均未婚,40例均经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排除由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痛经。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1] 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制定的标准[2]。

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经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证: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喜温,得热痛减,经量正常或减少,经色暗红,有块,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手足厥冷,呕吐等症,舌质淡白或淡红,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2 治疗方法自拟“痛经方”:党参15g,肉桂10g,吴茱萸6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玄胡15g,香附10g,红花10g,小茴香6g,乌药6g,艾叶10g,生蒲黄6g,五灵脂6g,川断10g,杜仲10g,生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三次温服,在月经来潮前10天连服10剂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

痊愈:行经腹痛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加减温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8例观察

加减温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8例观察

加减温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8例观察陈雅慧【摘要】目的:观察加减温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

治疗组根据患者辨证体质给予中药加减温经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痛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加减温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够改善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endometriosis dysmenorrhea treated by modified Wenjing Decoction. Method: 96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Wenjing Decoction based on the pati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e day one decoction,a half in the morning and another in the even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estrinone capsules by oral administration.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75%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2.9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ysmenorrhea integr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dysmenorrheal, modified Wenjing Decoction could eliminate or significantly reduce symptoms of dysmenorrheal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3页(P541-542,543)【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加减温经方【作者】陈雅慧【作者单位】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雷州 52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917.5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简称内异症。

止痛调经方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止痛调经方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主症 :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 遇寒加重 , 得热痛减 。 次症 : 月经周期延后 ; 经行不畅 ; 月经量少 ; 月经色黯 有块或黑 如豆汁 样; 面色苍 白, 四肢不温 , 冷汗淋漓 , 甚则厥冷 ; 舌脉 :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 , 脉沉迟或沉紧 。 中医辨证要求 : 主症必备 , 次症具备两 项或两项 以上 , 结合 舌 、 脉 含量 增高 有
关 。现代研究 … 表 明 , 痛经患者 子宫 内膜和 月经血 中 P G F 2 a和 P G E 2含 量 明显高于正常妇女 。P G F 2 d含量 增高 可引起 子宫平 滑肌过 强收 缩 , 血
管挛缩 , 造成子 宫缺血 、 缺氧 状态 而 出现痛 经。此外 原发 性 痛经 还受 精 神、 神经 因素影 响, 亦和个体痛 阈有关 。祖 国医学认为 , 痛 经是经血 不畅 、 淤血阻滞所致 , “ 不通则痛” 是中医最根本 的观点。根据 “ 通则不痛 ” 的原 理, 制定痛经 的治疗原则 。笔者根 据多 年的 临床经验 , 制定 止痛调 经方 。 方 中元胡为君药 , 元胡性温 , 味辛苦 , 人心 、 脾、 肝、 肺, 是 活血化瘀 、 行气止 痛之妙品 , 尤 以止痛之功效 而著称 。李 时珍在 《 本 草纲 目》 中归纳 元胡有

表1 4 1 例原 发性 痛经治疗效果
( 一) 一 般 资料 本项研究 的对象为 2 0 1 1年 1 0月—2 0 1 3年 1 0月就诊于平 邑县 中医院 妇科 门诊的患者 , 共4 1例 ,平均年 龄 2 3 . 9岁。治疗前 行妇科 检查 、 B超

结 语
检查 , 排除器质性病变 。 ( 二) 诊 断标准 1 . 西医诊断标准 : 根据 2 0 1 0 年 出版的《 妇产科学》 _ 1 ] 制 定。原发性痛 经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 下腹疼 痛 , 坠胀, 伴腰 酸或其 他不 适 , 程 度严 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

浅谈经方治疗难治性痛经的临床体会

浅谈经方治疗难治性痛经的临床体会

浅谈经方治疗难治性痛经的临床体会痛经乃妇科临床常见病证,大多数病人采用行气活血等方法治疗即可获效,而少数患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笔者在临床上探索应用经方治疗难治性痛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自己的粗浅体会简述如下,以就正于广大同道。

辨证施治1 邪犯太阳患者多由衣着过少感受风寒之邪,其腹痛常伴少许恶风、心悸、出汗或头身疼痛等症。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或弦细,通常选用桂枝加芍药汤。

痛甚脉微者加附子;若脐下坚硬积血不下者加大黄;若口苦、纳差、寒热往来等则合小柴胡汤;若兼手足厥寒者合当归四逆汤。

2 郁怒伤肝平素骄横成性,所愿不遂而郁怒伤肝,其腹痛常伴有胸乳胀痛,或胁痛,心烦易怒,脉弦,选四逆散加味。

心烦失眠,寸脉弦滑者加小陷胸汤;若咽如物梗,情怀不畅者加半夏厚朴汤;面气无华,舌淡、脉弱者合四物汤。

胸胁苦满、腹痛、便秘、尿黄者,当选大柴胡汤加减。

3 冲任虚寒平素生活失慎,劳伤气血,以致体弱,复感风冷,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症见月经不调,或过期不来,或崩中漏下不止,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或喜按或刺痛拒按,经量少,经色黯淡,或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或久不受孕。

舌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涩。

方选温经汤随证加减。

4 湿热内蕴平素感受湿邪,内蕴化热,盘踞冲任胞中,每至经期则湿热与血相搏结而致腹痛,症见少腹疼痛拒按或痛连腰骶,或小腹灼热。

常伴口苦或经来寒热,带下多,阴痒,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

方选黄芩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方随证加减。

5 癥积内聚凡少腹宿有癥块,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致月经不调,前后无定期,崩中漏下,经色紫暗有块,少腹刺痛,尤以左少腹疼痛为多见,腹充实而有硬块,触之有抵抗,按之痛,舌有瘀斑,脉象沉涩,方选桂枝获苓丸加减。

若瘀血化热者可用桃核承气汤加减。

6 其他诸证其他诸如血虚夹湿者以当归芍药散加减,肾虚肝郁者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过食寒凉致纳差腹胀畏寒者当以附子理中丸加减,腰冷如冰者当以肾着汤加味。

痛经方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72例

痛经方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72例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及停 药 3 个月后痛经程度评 分比较 ( 分, i ± s )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P < O . 0 5 ; 与 治疗前 比较 , A p < O . 0 1 。
观察 组 7 2 例, 年龄 1 6 — 3 O 岁、 平 均年龄 ( 2 2 . 8 1  ̄ 6 . 5 ) 岁, 单身 5 3 例、 已婚 3 讨 论 现代研 究发 现 ,原发 性痛 经 患者 的月 经 血 和子 宫 内膜 中前 列 腺 1 9 例, 病程 6 个月 - - 5 年、 平均病 程 1 9 个月, 痛 经程度 : 重度 1 8 例, 中度 素 ( P G) 含量 比正常女 性 明显增 加 。 P G能增 强痛 觉感 觉 器对 致 痛物 质 3 2 例, 轻度 2 2例 。对 照组 7 O 例, 年龄 1 5 ~ 3 1 岁、 平 均年 龄 ( 2 3 . 0 1  ̄ 6 . 9 ) 的敏 感性 , 还可起 到 放大 痛感 的作 用 。P G含 量 高可 引 起 子 宫肌 肉收 岁, 单身 5 0 例、 已婚 2 0 例, 病程 5 个 月~ 5 年、 平 均病 程 2 0 个月 , 痛 经 缩 , 引起 子宫 痉挛般 绞 痛 , 还 会导 致 子宫 缺血 缺 氧 , 加重 疼 痛 , 引起 恶 程度 : 重度 1 7 例, 中度 3 0 例, 轻度 2 3例 。对 两组 在 年龄 、 病程 、 婚否、 心 呕吐等 消化 道症 状 。此外 , 原 发性 痛经 还 与精 神 、 神 经 因 素影 响 以 痛经 程度 等方 面进 行 比较 , 差异 无统计 学 意义 ( 尸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及个 人痛 阈等 有关 。谷维 素 主要 作用 于 间脑 的植 物 神 经 系 统与 分 泌 1 . 2治疗 方法 从而 改 善植物 神经 功能 失调 、 内分 泌平 衡 障碍 。布 洛芬 缓 释 胶 1 . 2 . 1 对 照 组 :谷 维 素 3 0 m g( 四 川 大 冢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 国药 准 字 中枢 , 能抑 制前 列 腺 素 的合成 , 具有 解 热 镇 痛 H 5 1 0 2 0 i 3 0 ) , 口服 , 3次, d , 布洛 芬 缓 释胶 囊 0 . 3 g ( 中美 天 津 史 克 制 药 囊 是 有效 的环 氧合 酶抑制 剂 , 能够 缓解 前列 腺 素分 泌 过 多 以及精 神 、 神 经 有 限公司 生产 , 国药 准字 H 2 o o 6 6 8 7 8 ) , 口服 , 2次/ d 。 于经 前 1 d 开始 服 抗 炎 的作 用 。两 者合 用 , 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痛经。中医认为 , 痛经病位在胞宫, 主要病机为冲任 用, 连服 4 d 。 1 . 2 . 2 观 察组 : 在对 照组基 础上 给予痛 经方 加减 汤剂 。 处方 : 牡丹 皮 、 当 胞 宫气血瘀 滞而致不通 则痛或 冲任胞宫 失于濡 养而致 不荣 则痛 。痛 经 归、 白芍 、 徐长 卿 、 乌药 、 延胡索、 郁 金各 1 5 g , 香附、 莪术 、 制 乳香 、 制 没 的发生 与经期 及经期 前后 的 特殊 生理 状 态 和 冲任 周 期 性生 理 变 化 相 青 年女 性 处于 青 春发 育 期 , 调 和 冲任 气 血 的 能力 比较 弱 , 受 学 习 药各 l O g , 红花 5 g , 川芎 5 g 。冷痛较甚 , 加艾叶、 吴茱萸 ; 恶心呕吐者 , 关, 易致 气 机郁 滞 , 血行不畅 , 经 期 及 经 期 前后 气血 加法半夏 、 陈皮; 小腹坠胀者 , 加柴胡、 升麻 ; 月经量多或经期长者, 加 工 作 压力 影 响较大 , 发病率 较 高H 。痛 经方 中重 用 牡丹 皮 、 当 地榆 、 槐花 ; 腰骶酸痛者, 加菟丝子、 桑寄生; 经血量少色黯者 , 加鹿角 急骤 变化时 易凝滞 不行 而痛 , 白芍 3 味药, 牡 丹 皮 清 热凉 血 祛瘀 、 当 归行 血 活 血 化 瘀 , 配 白芍 、 胶、 淫 羊藿 ; 头晕耳鸣、 健忘 失 眠者 , 加枸杞子、 酸枣仁。1 剂, d , 水 煎 归 、 延 胡 索行 气活 血 调经 止 痛 , 标本 兼 治 , 共 为 方 中君 药 ; 辅 以 香 附气 香 服 。于经前 3 d 开 始服用 , 连服 7 剂, 3 个月为 1 个 疗程 。 调经止 痛 , 行 气 活滞 ; 郁金 、 乌 药理 气 行滞 ; 红花 、 莪 术 破 血 活血 l _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今日中医妇科》 目 制定疗效标准。治愈 : 服药 走 窜 , 川芎活血行气, 制乳香、 制没药活血行气祛瘀 ; 徐长卿与当归相 后积分降至 O , 腹痛等不适症状消失, 停药 3 个月后无复发。显效 : 服 止痛; 与香 附相伍 可行气 滞 。诸药 合用 , 共 奏 益 肝 肾、 理气 止 药后积分 ≤治疗前 的 1 / 2 , 腹痛等不适症状显著改善 , 不吃止痛药 不 配 可祛瘀 血 , 活血化瘀之功。 本结果显示 , 痛经方在临床应用中, 可以根据不 同的 影响正常生活 , 停止治疗后会间断复发。有效 : 服药后积分 ≤治疗前 痛、 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值得推广。 积分的 2 / 3 , 疼痛 明显减轻 , 其他不适症状好转。无效 : 腹痛等其他伴 病因以及临床症状加减药物, 参 考文 献 随症状 未改 善 。 l 1 夏桂 成. 中 医妇科 理论 与 实践 【 M 】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3 : 2 4 7 . 1 .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9 . 0 统计学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 2 1 国家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S ] . 1 9 9 3 : 2 6 3 - 2 6 6 .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 x 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 3 ] 王永 炎 , 王耀廷 . 今 日 中医妇 科I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0 : 9 3 . ( i 岛) 表示 , 组 间 比较采用 t 检验 , 以P < O . 0 5 表示 差异具 有统计 学意义 。 『 f 4 ] 李宇, 温经养血止痛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J 】 . 湖北 中医杂 �

当归止痛汤加减治疗痛经142例疗效观察

当归止痛汤加减治疗痛经142例疗效观察

患 者 , ,O岁 ,o 6年 9月 4E就诊 。1 女 2 20 t 4岁 月 经 初 潮 , 经周 期 规 律 2— 3 月 8 0岁 , 期 3 5 , 经 — d

之邪内蕴。适值经期 , 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 骤, 以上两者导致胞脉精血更虚 、 或气血 壅滞愈甚 ,
则 胞宫 失于 荣养 、 壅滞不 通 , 或 而发作 痛经 。 故实 证 之 致 痛病 机 为 “ 通 则痛 ”而 虚证 痛 经 乃 因 “ 荣 不 , 不 则 痛 ” 现代 医学 治疗 以对症 止痛 为主 , 。 西药 使子 宫 张力 和收缩 力 下降 , 止痛 效果好 , 效快 。 起 但远 期疗 效则 不理 想 , 停药 易复发 。用 当归 止痛 汤 加减 治疗 观察 , 重用 当归养 血 和血调经 : 胡 、 芎 理气 活 血 玄 川
作者简 介 : 张胜 金 (9 7 )男 , 西 合 阳 人 , 州 普 生诊 所 副 主任 医师 , 16 一 , 陕 兰 主要 从 事 妇 科 病 临 床 研 治 。

5 7—
( ) 二 疗效 判 定结 果
炎等。 本方 仅 限于治 疗原 发性 痛经 。 国医学 认 为 祖 痛 经 的病 因病 机 主要是 , 肾虚损 、 血 虚弱 、 滞 肝 气 气 血 瘀 、 热 蕴结 而发痛 经 。病机 特点 , 位在 胞 宫 , 湿 病
观察疗效 。 结果 ,4 12例患者中痊 愈 9 O例 , 好转 4 4例 , 无效 8例 , 总有效率为 9 . %。 43 7 临床证 明当归止痛汤对治疗痛
经有较好 的效果 。
关键词 :当归 止痛 汤 、 痛经 、 疗效 。
中图 分 类 号 :c 1 . 9 36 文 献 标 识 :A 文章 编 号 : 10 — 2 4 2 l ) 3 o 5 — 2 0 7 4 4 (O 10 一 o 7 0

止痛基础方治疗痛经26例临床观察

止痛基础方治疗痛经26例临床观察

止痛基础方治疗痛经2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总结痛经腹痛的治疗经验。

方法:对1999年~2003年诊治的痛经26例治疗方法总结。

结果:经中药治疗后,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1例。

结论:用止痛基础方加减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痛;止痛基础方;冲任瘀阻;寒凝经脉痛经在临床上多见于青年女性。

因其发病率高,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而受到人们关注。

我们在内科接诊时也经常遇到。

《伤寒广要》辩腹痛用“邪气入里,与上气相搏,则为腹痛……阴寒在内而痛者则痛无休时……”可引为痛经之病因不外脏寒及瘀阻。

西医治疗其症状时多用止痛药解一时之痉;中药治疗则以调养阴阳、寒热、虚实以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

笔者用止痛基础方治疗青年女性痛经26例,得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以及《妇产科学》选取1999年~2003年26例门诊痛经患者进行研究,并排除其他器质病变为诊断标准。

其中,15~20岁16例,20~25岁9例,25岁以上1例;她们中未婚16例,已婚10例,病程3月至4年余。

诊断标准:发生在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小腹痛为主,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嘱病人调整情志,缓解紧张情绪。

中药方以川芎30g、白芷20g、白术10g、益母草30g、云苓20g、元胡10g、大枣12g、炙甘草6g、当归15g为主方,临证加减。

上述中药经前1周起口服,至经净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3个月经周期。

经期腹痛伴大血块排出或血块量多加三棱9g,莪术9g 以加强破血行瘀之功;经期腹痛伴恶心呕吐,加半夏9g,姜竹茹9g以和胃降逆;经期腹痛冷痛较剧,加艾叶6g,吴茱萸6g以温经散寒;经期腹痛伴暇胀、乳房胀痛,加青皮9g,乌药9g,川楝子6g以理气行滞。

1.3 治疗标准痛经分度标准: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自拟痛经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自拟痛经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 比较
( 例)
注: 两组 比较 , 经I t i d i 汾 析, u = 3 . 1 9 7 9 , P < 0 . 0 5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 中医院2 0 1 2 年3 月一 2 0 1 3 年1 月妇科 门诊收治的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7 2 例, 其 中未婚者5 6 例, 已 婚 者 l 6 例 。观察组年龄 1 4 — 3 4 ( 2 4 . 6 + 8 . 5 ) 岁, 病程为3 个月 2 g( 1 5 . 6 ± 4 . 2 ) 个月 。对照 组年龄 1 5 — 3 2 ( 2 3 . 5 + 9 . 7 ) 岁, 病程 为5 个月 年 ( 1 6 . 1 + 3 . 5 ) 个. 月 。两组年龄 、 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 0 5 ) 。 1 . 2 诊 断标 准 证 型判 定参 照 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发 布 的 《 中 医病 证诊断疗 效标准 》 … 2 中气血 瘀滞型标 准 : 经前或 经期 小 腹胀痛 , 拒按 , 经血量少 , 行而不畅 , 血色紫黯有块 , 块 下痛暂 减; 乳胁胀痛 , 胸 闷不舒 ,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 脉 弦。 1 . 3 排 除标准 宫腔 内有器 质性 疾病者 ; 其它证 型痛经患者 ; 有严重心肝肾脑疾 病的患者。 1 . 4 治疗方法 观察组 给予 自拟痛经方 。 药物组成 : 当归1 5 g , 泽兰 l 5 g , 乌药1 2 g , 桃仁 1 2 g , 香附1 2 g , 延胡 索 l 2 g , 莪术 9 g , 肉 桂6 g , 牡丹皮l 2 g , 赤芍 l 5 g , 川芎 l 2 g , 川 牛膝 1 5 g , 炙甘草6 g , 柴胡1 2 g , 枳壳1 O g , 郁金1 0 g 。 每 日l 剂, 水煎服, 每日 2 次, 经前 1 周 服用 。 对照组 口服散结镇痛胶囊(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 限公 司, 每粒O . 4 g , 每盒3 0 粒。 国药准字Z 2 o 0 3 O l 2 7 ) , 每次 1 粒, 每 日3 次, 经前 1 周服用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经周期 。 1 . 5 疗效标准 参 照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颁布 的 《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2 。治愈 : 小腹疼痛消失 , 连续 3 个月 经周期未复 发。 好转 : 小腹疼痛减轻或者消失 , 月经周期有复发者。 无效 : 小 腹疼痛没有 明显 的改善 。

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研究引言: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女性在月经期经历的疼痛感。

其中,寒凝血瘀型是原发性痛经的一种常见类型。

传统中医认为,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是由于寒邪侵袭,血液循环不畅所致。

调经止痛方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调经止痛方在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临床研究,收集患者并按照各自的疼痛指数进行分组。

研究组共有100例寒凝血瘀型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35岁之间。

同时设立对照组,治疗组接受调经止痛方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症状明显改善。

既往的月经周期和出血量也得到纠正。

对照组只有78%的有效率,改善效果不如治疗组显著。

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有2%的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则出现了5%的不良反应。

讨论:调经止痛方在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方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相关。

调经止痛方在改善经期疼痛、调节月经周期和改善出血量方面的优势明显。

此外,其不良反应较低,适用于长期使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留鲜率有积极的影响。

结论:调经止痛方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西医药治疗,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风险。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调经止痛方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综上所述,调经止痛方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方法,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症状,纠正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异常,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风险。

相比于传统的西医药治疗,调经止痛方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治疗时间更短,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留鲜率的影响更积极。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60例临床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60例临床观察
击 , 脉 受 损 , 滞 瘀 , 肉 失 养 , 通 经 气 筋 则 痛 , 成 局 部 肿 胀 疼 痛 及 能 障碍 。 造 耳针 疗 法 属 祖 国 医 学 做 针 灸 系 统 , 作 用 机 制 主 要 与 牛 物 全 息 理 论 和 经 络 学 说 有 关 , 体 脏 腑 、 肢 百 骸 通 过 经 络 与 耳 人 四
di 0 o :1
1 23 3. 3
基本 J H 活 动 自如 。 I  ̄, ,
讨 论
毫 针 沿 皮 下 与耳 软 骨 间 平 刺 透 刺 , 痛 位 腰 置 上 则从 f点 刺人 , 痛 位 置 下 则 下 点 刺 : 腰 入 , 刺 透 剌 腰 骶 。若 疼 痛 范 围较 广 , 平 _ 用 腰 骶 椎 [ 两 点 对 刺 透 刺 法 , 间 n 『 : 下 每 腰 足 人体 的 叶 轴 人 梁 , 件 腰 抓 伤 因 I 急 发病 急 , 痛 明 , 动 受 限 , 重 影 响 口 疼 活 严
2 1 21 年收 治痛 经患 者 6 0 0~ 0 1 O例 , 年龄 1 4 6~ 3岁 , 中 原 发 行 痛 经 3 其 9例 , 继发性痛经 2 例 。 1 诊断标准 : 根据 痛 经 的 程 度 可 分 为 3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0 36 /.s . 07 s 1 x 2 1
广, 刺激大 , 胀痛 明显 , 气传 感快 ; 过 经 通
绎络信息传 递 , 针刺 效应传 感 于患处 , 将 激 发 行 气 , 达 病 所 , 其 经 脉 疏 通 ; 配 直 使 冉 合 自身 运 动 , 使局 部 紧 张 的肌 肉得 以松
弛 , 进 气 血 运 行 , 利 丁气 至病 所 , 促 有 从 达 到 快 速 解 痉 止 痛 的 目的 。

《2024年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范文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痛经占比较大。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是痛经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的小腹疼痛、腰骶部疼痛、经血不畅等。

目前,针对此类痛经的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医药治疗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少腹逐瘀汤加减的组成与作用少腹逐瘀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五灵脂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加减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药物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临床观察结果1. 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后,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经期小腹疼痛、腰骶部疼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血不畅、经前或经期的小腹疼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五、讨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方剂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痛经症状。

在加减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药物调整,使治疗效果更加精准。

此外,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六、结论综上所述,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照组4 2 例 。 治疗 组 治愈 1 5 例, 显效 1 8 例, 有效 9 例, 无效 3 例; 有效率9 3 %,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结 论 : 自拟 痛 经方 对 以经血 不 畅为 主症
的 原发 性 痛经 疗效较 好 。 关键词: 自拟 痛经 方 ; 原发 性痛 经
中 图分 类号 : R 2 6 9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l 5 ) 0 6 。 0 0 2 9 — 0 1
2 0 1 5年期 第 6期
2 9
自拟 痛 经 方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临床 观 察
林 伟


要: 目的 : 观察 自拟痛 经 方 治疗原 发 性痛 经 的 临床 疗效 。 方法 : 8 7 例 原发 性 痛经 , 以经血 不畅 为主 症 的病 患 , 分 为 治疗 组 4 5 例, 对
痛经 是指 月经 周 期伴 有 痉挛 性腹 痛 的症 状 , 可 分为 原发 性 与 消失 , 其 他 症状 痊愈 , 连服 3 个 周期 巩 固疗 效 , 停 药 3个周 期 以上 继发 性 两种 。原发 性 痛经 不伴 有 盆 腔病 理情 况 , 应 排除 子宫 内膜 无 复 发 ; 显效 : 服 药后 , 腹 痛 明显 好 转 , 不 影 响学 习 , 停 药后 , 或 遇 异位 症 , 子 宫 肌腺 症 , 子宫 内膜 息 肉 , 盆腔 炎 症 , 官腔 粘连 , 有 些 女 诱 因有 复发 , 需延 长 服药 时 间多 服 2 ~ 3 个周 期 ; 有效 : 腹痛 基本 缓 必 要 时亦延 长服 药 时 ; 无效: 服药后 , 腹 痛无 减轻 “ ] 。 性 在 放置 宫 内节育 器 后 也 可 能引 起 痛 经 均不 属 于 原发 性 痛 经 范 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经方加减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痛经方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68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各34例,观察组采用痛经方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服消炎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愈19例(55.88%),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0例(0.00%),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痛经方加减治疗痛经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痛经方加减;痛经;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34-02
痛经为妇科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妇女在经期及经期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1]。

根据发病情况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2]。

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手足厥冷、面色苍白甚至是剧痛昏厥等现象,给广大女性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笔者采用痛经方加减治疗痛经3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68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年龄18岁-31岁,平均年龄(24.28±3.16)岁;病程0.5-6年;未
婚女性12例(35.29%),已婚女性22例(64.71%);原发性痛经29例(85.29%),继发性痛经5例(14.71%)。

对照组34例,年龄16-29岁,平均年龄(22.16±2.89)岁;病程1-7年;未婚女性15例(44.12%),已婚女性19例(55.88%);原发性痛经28例(82.35%),继发性痛经6例(17.65%)。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痛经方治疗,方中药物组成:五灵脂、土鳖虫、元胡、香附、川楝子、乌药、当归各10g,生蒲黄15g(包煎),白芍30g,没药、白芷、小茴香、甘草各6g,吴茱萸3g,细辛3g。

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等益气补血。

瘀者加桃仁、乳香等活血化瘀。

肝肾虚弱者加杜仲、续断等滋补肝肾。

气郁者加木香、槟榔等行气止痛。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水煎服,经前3-7d服用至月经后5d停用,3个月经期为一个疗程。

1.2.2 对照组消炎痛25mg,3次/d,饭后服,自经前1d开始至月经干净为止。

1.3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判定:①治愈:疼痛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

②有效:疼痛明显减轻,可以忍受或疼痛消失,但停药后不能持续3个月以上未复发者。

③无效:疼痛没有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9例,治愈率为55.88%,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0例,治愈率为0.00%,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发病原因有六淫为害、情志所伤或起居不慎等。

该病的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的气血变化急骤,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即“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而导致痛经发作。

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中医将痛经分为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肝郁气滞型及湿热蕴结型进行辨证治疗。

西医学认为,痛经是月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诱发子宫痉挛性收缩导致组织缺血而引起[4]。

本研究针对痛经的病因病机,采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的痛经方对本病进行治疗,并设西药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痛经方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7.06%,治愈率为55.88%,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

方中五灵脂、土鳖虫、没药、生蒲黄活血化瘀止痛;香附、川楝子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元胡治一身上下诸痛,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吴茱萸、细辛、白芷、乌药、小茴香配伍温经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活血化瘀、行气散寒止痛,可有效治疗痛经。

[1]李军.痛经宁加减治疗痛经56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6):20-21.
[2]郑雪凌.痛经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6,25(8):491-492.
[3]杨彩娟,吕丽华.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6):24-25.
[4]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