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
首先有一个苹果
《首先有一个苹果》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和五颜六色的花朵。
在这个地方,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和勤劳的人们。
有一天,在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下,首先有一个苹果。
这个苹果红彤彤的,圆溜溜的,就像一个小太阳。
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一只小松鼠从苹果树下经过,它看到了这个苹果。
小松鼠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它想:“这个苹果看起来好美味啊!我要把它带回家,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于是,小松鼠跳上苹果树,摘下了这个苹果。
小松鼠抱着苹果,兴高采烈地往家走。
在路上,它遇到了一只小兔子。
小兔子看到小松鼠怀里的苹果,馋得口水都流了下来。
它问小松鼠:“小松鼠,你这个苹果是从哪里来的呀?看起来好美味啊!”小松鼠得意地说:“我在苹果树下捡到的这个苹果。
我要把它带回家,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小兔子羡慕地说:“小松鼠,你真好。
我也很想有一个苹果。
”小松鼠想了想,说:“小兔子,我们一起去找更多的苹果吧。
”于是,小松鼠和小兔子一起向苹果园走去。
他们来到了苹果园,看到了满树的苹果。
这些苹果红彤彤的,就像一个个小灯笼。
小松鼠和小兔子高兴极了,他们开始摘苹果。
小松鼠爬上树,摘下一个又一个苹果,扔给小兔子。
小兔子在树下接住苹果,把它们放进篮子里。
不一会儿,他们就摘了满满一篮子苹果。
小松鼠和小兔子带着苹果,准备回家。
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只小狐狸。
小狐狸看到他们篮子里的苹果,眼睛一转,想出了一个坏主意。
它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你们的苹果看起来好美味啊!我可以用我的糖果和你们换一个苹果吗?”小松鼠和小兔子犹豫了一下,他们很喜欢糖果,但是他们也不想把苹果给小狐狸。
小狐狸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它又说:“我的糖果可好吃了,比苹果还要甜呢。
你们只要给我一个苹果,我就给你们很多糖果。
”小松鼠和小兔子被小狐狸的话打动了,他们决定用一个苹果换小狐狸的糖果。
小狐狸得到了苹果,高兴极了。
它拿着苹果,一边吃一边走。
走着走着,它遇到了一只大老虎。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课说课稿----《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课说课稿----《首先有一个苹果》“首先有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三只鸟想吃那些虫子??”简洁的语言,明亮的画面,再加上一个孩子们听了就想笑的故事,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仔细阅读,连我们大人也会深深地被这个绘本所深深吸引:它以一个苹果展开,带来的一系列食物链和关系链,并蕴含着虫子、鸟、猎人、猎狗等一系列的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
故事的细节非常丰富,重复中又暗含着变化。
每次翻页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直到“闹得一塌糊涂”为止孩子们可以清楚明白地体会到从一到十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再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作者幽默诙谐的画风独树一帜,虽然画面很简洁,色彩也用的是红、黄、蓝这些纯度极其高的明亮的颜色。
但是丝毫不影响各个形象夸张的表现。
所以一看完这本书,就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定要用这本书跟孩子玩个逻辑和数的游戏。
中班上学期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对于数与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基于中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阅读材料和幼儿一起分享,不仅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更符合《纲要》的精神--为幼儿的一生发展起积极作用。
可怎么利用这本书来开展活动呢?最终我把视角放回到孩子身上。
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乐意参与阅读活动,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挖掘出故事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和事物间的联系。
二是体验猜测、想象、讲述的乐趣,积累合理想象故事情节的经验。
对于目标的达成,我主要通过“读图解意--寻找联系--排图讲述”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读图解意怎样阅读绘本才是最好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觉得最好的。
作为幼儿来说最喜欢的方法莫过于是读图解意了。
先请幼儿观察画面,根据线索推测图面意思,再听教师讲解。
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绘本意思,掌握故事内容,更让幼儿成为了阅读的主体,调动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首先有一个苹果教案
首先有一个苹果教案1. 背景介绍苹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材料。
通过教授苹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营养成分等知识,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幼儿应该能够:•了解苹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营养成分等基本知识;•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苹果的特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学内容3.1 苹果的外形和颜色首先,让幼儿观察一下苹果的外形和颜色。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苹果,让幼儿自己摸摸、看看,感受一下苹果的形状和颜色。
然后,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苹果的外形和颜色,例如:苹果是一个圆形的水果,有一个小小的茎,像一个小帽子。
苹果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有些苹果还有斑点。
3.2 苹果的味道和营养成分接着,让幼儿品尝一下苹果,感受一下苹果的味道。
教师可以让幼儿尝一尝不同颜色的苹果,比较一下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然后,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苹果的营养成分,例如:苹果是一种很健康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吃苹果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还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疾病。
3.3 制作苹果饮料最后,让幼儿动手制作一下苹果饮料。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苹果和榨汁机,让幼儿将苹果榨成汁,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糖,制作出一杯美味的苹果饮料。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变化,感受苹果的质地和味道,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观察法:通过观察苹果的外形、颜色、质地等,让幼儿了解苹果的基本特点;•品尝法:通过品尝苹果,让幼儿感受苹果的味道和营养成分;•制作法:通过制作苹果饮料,让幼儿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掌握:幼儿是否能够了解苹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营养成分等基本知识;•语言表达:幼儿是否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苹果的特点;•动手能力:幼儿是否能够熟练地操作榨汁机,制作出一杯美味的苹果饮料;•创造力:幼儿是否能够在制作苹果饮料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首先有一个苹果》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首先有一个苹果》1. 教案概述1.1 教案名称《首先有一个苹果》1.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水果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适用对象小班幼儿(3-4岁)2. 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小苹果》这首歌,引导幼儿认识苹果这种水果。
2.2 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张大图纸,上面画有一个苹果。
教师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苹果”。
2.3 探究环节•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并提问:“首先有一个什么?”引导幼儿回答“苹果”。
•教师再出示一些苹果,并请幼儿观察,然后回答:“有几个苹果?”•教师逐个过问幼儿,引导幼儿回答。
2.4 提高能力•教师出示一篮子苹果,让幼儿观察,然后将苹果倒入另一个篮子中。
教师再次提问:“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两篮子苹果,一个篮子中有3个苹果,另一个篮子中有5个苹果。
教师请幼儿观察,然后回答:“哪个篮子中的苹果多?”并引导幼儿说明理由。
2.5 巩固综合•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苹果,让幼儿自由发挥,通过观察、摸索、尝试等方式来认识苹果,并说出苹果的形状、颜色、口感等。
3.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首先有一个苹果”的引导,培养了幼儿对水果的认知能力,并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案中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幼儿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水果的特点,使教学更生动有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对于“首先有一个苹果”的概念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通过更多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另外,为了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计划引入一些游戏或活动,例如让幼儿自己根据指示操作篮子中的苹果,或者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比较和竞赛,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首先有一个苹果》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背景在小班语言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采用情境教学方式,通过情境的营造来模拟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具备了语言应用的能力。
而“首先有一个苹果”作为一篇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不仅符合情境教学的理念,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1.认识和理解“苹果”这个单词,并学会正常发音;2.掌握简单的英语句型结构;3.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家长送来了一个苹果的情景描述;2.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图片故事书并跟读重点内容;3.进行单词教学,并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4.以“首先有一个苹果”为例子进行简单的句型教学,引导学生练习、说出相应的句子;5.以“营造一个购物场景,询问顾客需要购买什么水果或食品”为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1.用故事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家长送来苹果”的故事,并引领学生进行相关的跟读练习;2.将“apple”这个单词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跟着自己按照正确的发音读出来。
接着,通过以下活动进行单词的学习:–图片卡牌匹配游戏;–猜单词游戏;–以“让小动物吃到苹果”为主题开展的语言游戏。
3.以“首先有一个苹果”为例子进行简单的句型教学,引导学生练习、说出相应的句子;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扮演顾客角色,根据自己的需求,以英语向商店老板询问需要购买什么水果或食品,并完成相应的交流。
教学效果本教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较为热烈,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单词“apple”的发音及其意义,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型结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教案存在以下几点可以优化的地方:1.在单词教学与游戏环节中,需要更多的重点突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2.在句型教学环节中,更加注重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句型的结构,增加教学的可操作性;3.在游戏环节中,设计更多有趣、创新的语言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4.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回顾,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下次教学指明方向。
2023年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1设计思路: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1”和“许多”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而比较多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
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认识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操作性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
因此,结合幼儿的发展趋势及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一、听故事:感受、理解点物对应的关系。
二、讲故事:点物对应能力的运用。
活动目标: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将圆点和实物对应。
活动重点:理解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苹果娃娃一个、绘本片段《首先有一个苹果》的ppt、绘本对应操作材料及自编故事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教师示范材料一份。
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起兴趣师:想看精彩的魔术吗?猜猜我会变出什么呢?(以魔术手段导入,形式新颖有趣,能够充分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
)师:这个苹果娃娃要为我们讲一个它的故事,想听吗?我们一边听一边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吧,这样就能和其它的好朋友分享了。
(小班幼儿天真烂漫,以苹果娃娃为主体讲述故事,比起教师自身的讲述更具感染和影响力;记录故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承载活动的重点:点物对应。
二是为之后幼儿的操作环节做示范和铺垫。
)二、听故事——初步了解点物对应的模式1、 ppt1:苹果娃娃。
我是苹果娃娃。
师:一个苹果娃娃我们用一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结合ppt,在苹果娃娃的正下方出现一个圆点,表示苹果和圆点上下的一一对应。
)2、ppt2:两条毛毛虫。
有一天,来了两条毛毛虫想要把我吃掉。
师:两条毛毛我们用两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继续利用ppt,在两条毛毛虫的正下方出现两个圆点,表示两者的对应。
连续采取两次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具有点物对应的意识。
)3、师:哎呀,我快被吃完了,这下可怎么办呢?(加入这一开放性问题,在促使幼儿结合自己认知经验大胆猜测的同时,略为缓和数活动教学时的单一性。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公开课教师。
本节课的主题是《首先有一个苹果》,适用于中班幼儿。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中的“首先”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首先”这个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篮子苹果。
2. 数字卡片1-5。
3. 数学游戏道具:苹果树、苹果卡片、小篮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数字1-5。
- 准备一篮子苹果,让幼儿观察苹果的数量,并引导他们思考:“首先有几个苹果呢?”2. 正文(15分钟):- 准备数字卡片1-5,将其随机排列在黑板上。
- 请一名幼儿上来,让他选择一个数字卡片,并说出这个数字。
其他幼儿根据这个数字,用手指指出苹果的数量。
- 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数量,并问:“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苹果,那么现在有几个苹果呢?”- 继续进行类似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苹果的数量。
3. 拓展(15分钟):- 准备苹果树、苹果卡片和小篮子等游戏道具。
- 将苹果树放在教室的一角,将苹果卡片放在树上,小篮子放在树下。
- 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派一名代表,站在苹果树前。
- 老师说出一个数字,代表苹果的数量,代表要摘下的苹果数量。
- 代表根据老师的指令,摘下相应数量的苹果卡片,并放入小篮子中。
- 每个小组统计自己摘下的苹果数量,并比较谁摘得最多。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首先有一个苹果”的概念。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概念,例如:“首先洗手,然后吃饭。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推理,学会了运用“首先”这个概念。
他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2篇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2)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学会描述苹果的外观和颜色。
2. 学生了解苹果的营养价值和种类。
3.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他们对苹果的喜好和偏好。
4.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单复数形式来描述苹果。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绘本、图片或演示文稿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彩色笔3. 游戏或活动:配对活动的卡片、投影仪、投影屏幕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张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形容词描述苹果的外观和颜色。
例如:“苹果是什么形状?它是什么颜色的?”2. 引入新词汇:让学生学习和练习描述苹果的外观和颜色的词汇,包括形容词和颜色词汇。
例如:红色、黄色、圆形、长形、光滑的、细纹的等。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使用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活动1:描述和比较苹果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些苹果。
2. 引导学生使用刚刚学到的词汇描述各种不同类型的苹果。
3. 让学生和小组合作,将苹果按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或比较。
4.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分类或比较结果,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2:口语练习1. 让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苹果。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口语表达,介绍他们喜欢的苹果,包括苹果的外观和营养价值。
3. 鼓励学生使用本课所学的形容词和颜色词汇来描述他们选中的苹果。
4. 让学生在小组间轮流展示他们的口语表达。
可以使用投影仪将学生的表达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其他学生也能听到和了解。
活动3:游戏1. 制作一套配对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形容词和一个颜色词汇。
2.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
3. 学生需要找到自己卡片上的形容词和颜色词汇的配对。
4. 学生找到配对后,可以站起来和自己的配对搭档一起读出自己的形容词和颜色词汇。
总结: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所学的形容词和颜色词汇,并确认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这些词汇的用法。
中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有一个苹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并说出每个物品的数量。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数数。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将数量与实际物品对应起来,准确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具:苹果、橘子、香蕉、葡萄等水果模型,数字卡片,画纸,画笔。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水果主题环境,摆放各种水果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邀请幼儿说出苹果的数量。
2.教学活动老师拿出一个苹果,问:“有一个苹果,会发生什么?”老师拿出一个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橘子的数量。
以此类推,老师依次拿出香蕉、葡萄等水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老师将水果模型摆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将水果与数字卡片对应起来。
老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将水果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3.操作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画纸和画笔。
老师示范如何画出各种水果,并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老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说出画中的水果数量。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数量的概念。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并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5.课堂小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课后作业(家长协助)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找出5种水果,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完成一幅水果画作,巩固数量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数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巩固效果。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首先有个苹果(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首先有个苹果(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首先有个苹果一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黄豆芽和绿豆芽二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黑白皮毛的朋友三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首先有个苹果一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4以内口手一致点数。
2.愿意看看讲讲,体验数学故事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结合故事内容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苹果娃娃一个、大图书、PPT、人手一份点子卡片、自编故事。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图书,这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有趣的图书。
二、阅读图书1.认识封面:老师:这是书的封面。
封面上有什么?幼儿:书的名字。
老师:这本好看的书,它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2.阅读第一页老师:你们看,第一页上有什么呢?小结:树林里有一棵树,树上首先有一个苹果。
一个苹果可以用“1”个圆点来表示。
(出示1个圆点的卡片在板上)3.阅读第二页①第二页有谁呀?有几条?②教师示范点数的方法,老师:我来数数看是不是两条毛毛虫哦。
③师幼共同点数。
老师:请你们伸出小手跟我一起来数一数吧。
小结:爬来了两条毛毛虫。
2条毛毛虫,可以用“2”个圆点来表示。
(出示2个圆点的卡片在板上)4.阅读第三页老师:毛毛虫把苹果啃坏了,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谁会来帮忙呢?(看第三页)几只小鸟来帮忙了?师幼共同点数。
(强调用正确的方法)②请一位幼儿上来点数。
③3只小鸟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呢?④请一个小朋友找出3的圆点,集体验证。
(教师边小结:3只小鸟可以用3个圆点来表示)小结:你们数得真棒,一只小鸟都没丢下,小鸟真喜欢你们。
5.阅读第四页①最后又来了谁?几个猎人走来了?(请个别幼儿点数)(师幼共同点数验证)②请个别幼儿找出4的圆点,集体验证。
小结: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这么多的人都数对了,太厉害了。
三、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树上有几个苹果?一会爬来了谁?几条毛毛虫?。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教案标题:探索数字1——首先有一个苹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能识别数字1的形状和含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个苹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字1和其代表的数量"一个"进行教学,通过实物“苹果”作为媒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数字1的卡片。
2. 实物道具:一个真实的苹果,或者苹果的图片。
3. 教学辅助材料:画有苹果树的挂图,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展示苹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2. 认识数字1: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告诉幼儿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一个”。
3. 操作实践:教师将苹果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用手指表示出来。
4. 描述练习:鼓励幼儿用“一个苹果”来描述他们看到的物品。
5. 扩展活动:在画有苹果树的挂图上,让幼儿用彩色笔画出一个苹果,进一步巩固对“一个”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找并指出周围数量为“一个”的物品,如一个杯子、一本书等,以加深对数字1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总结: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今天的主题,强调数字1代表的是“一个”,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描述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和语言表达,以评估他们对数字1的理解程度。
2. 互动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游戏测试:设计一些与数字1相关的游戏,如找一找、数一数等,通过游戏结果评估幼儿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期望幼儿能对数字1有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目标
1.让幼儿掌握基础的听说能力,学习简单的英语单词;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判断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故事为《首先有一个苹果》,主要讲述了一个苹果被不同的动物咬了一口,最后还剩下了哪些部分。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教材
1.手持一只苹果,向幼儿展示,并与幼儿交流,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2.向幼儿课前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情节。
第二步:学习故事
1.让幼儿全班围坐,按照故事情节,让每位幼儿轮流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将故事表演出来。
2.引导幼儿完成故事后的简单问题回答,检测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记忆能力。
第三步:交流总结
1.按照故事剪辑好的图片,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单词描述每一张图片。
2.让幼儿参与讨论,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为什么猴子只吃了一半?”等等。
教学评价
通过开展本次课程,幼儿可以从很多角度来感受故事的内容,可以从中学会并理解简单的英语单词,强化自己的判断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教案名称:掌握数数的基本技能,苹果数量的认知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掌握数数的基本技能。
2.培养幼儿对苹果数量的认知能力。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数数的基本技能的介绍。
2.通过苹果数量的认知来练习数数技能。
3.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质量和大小。
教学准备:1.苹果模型,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数字卡片或者数数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并向幼儿介绍:“大家看,这是一个苹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数数的基本技能。
你们知道怎么数数吗?”等待幼儿回答。
第二步:数数的介绍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者数数工具上的数字,并让幼儿一起大声读出来,例如:“1、2、3、4、5……”第三步:认识苹果数量1.教师向幼儿展示苹果模型,并说:“现在我们来数数苹果的数量。
请大家一起数数。
”2.教师鼓励幼儿用手指点一下每一个苹果,并一边数数:“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3.教师可以多次重复此过程,以巩固幼儿对苹果数量的认知。
第四步:观察苹果的质量和大小1.教师拿出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并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等待幼儿回答。
2.教师鼓励幼儿用手去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并帮助幼儿总结:“对,这个苹果比较大,这个苹果比较小。
”3.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注意苹果的质量和颜色的不同,比如:“这个苹果很红,这个苹果有点绿。
”4.教师可以再次数数两个苹果的数量,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如:“大苹果有几个?小苹果有几个?”等。
第五步:综合练习1.教师可以利用其他教具或教材,继续进行数数的练习,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有关苹果数量的问题,如:“如果我再加一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等。
第六步:结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数数的基本技能和苹果数量的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2.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练习数数的能力。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用苹果模型进行数数和比较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1、2、3、4、5、6…10)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它长得怎么样?(又红又大,很健康)。
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吃掉红苹果)。
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师生共同:因为小鸟有——2只,毛毛虫有——3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评析:通过目测数量,解释“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毛毛虫”的原因,能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比小鸟多1”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理解“猎人、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的数量关系作铺垫。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师: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评析:有了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在比较数量时就会想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从而进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师:原来谁来了?有几只熊?:猎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师:逃啊逃,它们发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数数。
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7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师:可是谁也没想到,里面竟然飞出来了什么?多少只?数不清可以怎么说?讲述:许许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蛰了,哇。
整个场面变得很混乱。
师:现在你还能数得清他们分别有几个吗?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数清楚?(幼儿讨论:分一分、排排队)(评析:数、形结合,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对数字6、7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从1到7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3.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排成阶梯性:师:该怎么排呢?诶,故事里首先出来的是(手势提醒)——一个苹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听你们的,让它站在这条黑线上,那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嗯把1贴在苹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师:接着是~(两条虫子)排在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三只鸟)再接下来呢?那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按照故事里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排?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2)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等会就请你们按照故事里顺利来给他们分一分、排排队,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边回忆故事边按顺序排队。
)(4)检验幼儿排序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下面的幼儿要安静倾听同伴发言,引导大家一起说说):都是这么排的吗?举起来让我看看。
是呀,原来再乱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分一分、排排队,就会变得很清楚。
(5)了解阶梯排序中的秘密。
师:从这些排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他们的排列就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数一个比一个多几(1),2条毛毛虫比1只苹果多(1),2比1多(1);3只小鸟比2条毛毛虫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6比5、7比6。
从下往上数,一个比一个少一!看6只熊就比7只蜂窝少(1),6比7(少1)5比6、、、1比2少1。
(评析:回忆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对孩子记忆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阶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序规律。
)4.游戏:(1)谁的反应快?师:真厉害,都知道了。
(点击课件)小熊也想来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试试?仔细听,小熊会考大家什么呢。
点击课件小熊出题:(4比3多几? 6比5多几?4比5多几? 3比4少几?)师:真厉害,都答对啦。
连小熊都很佩服你们哦,表扬一下自己!(2)马兰花师:现在曹老师想你们一边玩个游戏,一边来考考你们?不知你们行不行?好找个空一点的地方。
(2瓣花,比4少1,比4多1,比5少1)。
(评析:游戏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练习,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欲望,同时也巩固了解了数字1——7之间的关系。
)5.环保教育、延伸活动(1)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
(2)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这本绘本里面,等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吗?(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
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
)三、活动画面看似简单,却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感念,这就是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魅力所在。
所以我感觉这个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学数学“的现代教学理念。
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两次记忆练习,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导入,当每一次角色数量出现的递增、画面逐步丰富时,我都采用了“谁来了?”“有几只?”“为什么小鸟(猎人、猎狗)只能叼到(捕捉)两条(三只)毛毛虫(小鸟)?”等指向性明确,简练的`话语进行提问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7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而最后的排序、游戏等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数字学习也可以来自于绘本、来自于游戏,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
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好。
设计思路: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1”和“许多”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而比较多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
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认识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操作性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
因此,结合幼儿的发展趋势及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一、听故事:感受、理解点物对应的关系。
二、讲故事:点物对应能力的运用。
活动目标: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将圆点和实物对应。
活动重点:理解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苹果娃娃一个、绘本片段《首先有一个苹果》的ppt、绘本对应操作材料及自编故事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教师示范材料一份。
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起兴趣师:想看精彩的魔术吗?猜猜我会变出什么呢?(以魔术手段导入,形式新颖有趣,能够充分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
)师:这个苹果娃娃要为我们讲一个它的故事,想听吗?我们一边听一边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吧,这样就能和其它的好朋友分享了。
(小班幼儿天真烂漫,以苹果娃娃为主体讲述故事,比起教师自身的讲述更具感染和影响力;记录故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承载活动的重点:点物对应。
二是为之后幼儿的操作环节做示范和铺垫。
)二、听故事——初步了解点物对应的模式1、 ppt1:苹果娃娃。
我是苹果娃娃。
师:一个苹果娃娃我们用一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结合ppt,在苹果娃娃的正下方出现一个圆点,表示苹果和圆点上下的一一对应。
)2、ppt2:两条毛毛虫。
有一天,来了两条毛毛虫想要把我吃掉。
师:两条毛毛我们用两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继续利用ppt,在两条毛毛虫的正下方出现两个圆点,表示两者的对应。
连续采取两次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具有点物对应的意识。
)3、师:哎呀,我快被吃完了,这下可怎么办呢?(加入这一开放性问题,在促使幼儿结合自己认知经验大胆猜测的同时,略为缓和数活动教学时的单一性。
)4、ppt3:三只小鸟和三个圆点同时出现。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师适度地等待,让幼儿有一段观察和比较的时间。
选择小鸟和圆点同时出现,有别于之前的教学形式,是一个从教师教过渡为幼儿学的过程。
)师小结:三只小鸟可以用三个圆点来表示。
5、ppt4:四个猎人。
这时,谁又来了?来了几个猎人?师:谁会用圆点宝宝来表示四个猎人?(教学的逐层递进,让幼儿在观察、发现点物对应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尝试用圆点表示实物。
)师:真不错,四个猎人我们可以用四个圆点来表示。
6、ppt5:出示5个圆点。
猎人还带来了朋友——小狗。
猜猜来了几只小狗?(逆向思维。
和之前出示实物再用圆点对应的模式正好相反。
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点物两者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