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风格分析报告
![洛可可风格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aed5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6.png)
引言概述: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和装饰风格。
它融合了洛可可艺术的优雅和浪漫元素,以及新古典主义的对称和均衡理念。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洛可可风格进行分析:起源与发展、设计特点、应用领域、影响与延续,最后总结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内容:一、起源与发展1. 法国宫廷的兴起:洛可可风格起源于法国,并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宫廷中得到发展和推广。
2. 高度装饰性:洛可可风格强调精雕细琢的细节和华丽的装饰,反映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奢华和豪华生活。
3. 艺术家的关键角色:洛可可风格的推广离不开当时的知名艺术家,如柯勒多、弗朗索瓦·布歇和雅克·路易·大卫等,他们在绘画、雕刻和家具等领域上的创作对洛可可风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设计特点1. 流线型曲线: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流线型的曲线,以弧线和圆弧为基础,体现了优雅和柔美。
2. 轻盈和优雅:洛可可风格注重轻盈和优雅的设计,通过细长的曲线和精致的装饰来展现。
3. 大胆的色彩:洛可可风格采用了大胆的鲜艳色彩,如粉色、蓝色和金色等,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感。
4. 软装饰:洛可可风格注重软装饰,如织物、丝绸和镶嵌等,给人以舒适和豪华的感觉。
5. 对称和均衡:洛可可风格追求对称和均衡的设计,通过左右对称的布局来展示其宫廷和贵族的尊贵身份。
三、应用领域1. 建筑和室内设计:洛可可风格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如宫廷、教堂、别墅和富裕家庭的住宅等。
2. 艺术品和家具:洛可可风格的精美艺术品和家具备受钟爱,例如雕刻的壁画、精致的金属器皿和华丽的椅子等。
3. 时尚和珠宝: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也延伸到时尚界和珠宝设计领域,如精美的服装、耳环和项链等。
4. 壁纸和织物:洛可可风格的图案经常应用于壁纸和织物中,以增加空间的艺术感和浪漫氛围。
5. 豪华餐饮和奢侈品:洛可可风格的华丽和奢华为高端餐饮和奢侈品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许多追求尊贵体验的消费者。
洛可可艺术特点
![洛可可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8e58b7b9d528ea81c779fc.png)
--洛可可艺术特点洛可可艺术产生于法国 18 世纪的洛可可艺术是巴洛克艺术的沿袭,它反映的是上流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是集享乐、奢侈、豪华于一体的艺术样式的代名词。
文章通过研究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特征,探讨表现在建筑、家具、绘画以及服饰方面的女性化风格特征。
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时代,由于国家对工商业与文化实行奖励政策,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文学艺术也随之蓬勃与兴盛。
经历了男性理性时代的法国人开始渴望柔和暧昧的女性化情感,尤其是没落的封建贵族们,他们从路易十四时期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之后,开始追求奢侈享乐的生活,崇尚轻浮华丽的艺术,洛可可艺术便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主流艺术和社会风尚。
画家华多即属于法国洛可可绘画的前期代表。
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描写一群贵族男女,梦寐以求地幻想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
西苔岛 ,是希腊神话中爱情与诗神游乐的美丽岛屿。
华多尽情描绘贵族男女准备出发去那里访问的情景。
既然那是个行乐的天地,画家就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望烟波浩渺,使人展开渴求这种环境的幻想翅膀。
这里的构图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幻景,所绘的大自然也充满诗意。
金色的霞光普照大地,这些贵族情侣在等待依次登上缀满鲜花的彩船,他们是那样迫不及待,有的早在相互搂抱,有的忙着挤上去。
灿烂的阳光清楚地显现出这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男女的调情动作,尽管这些人物在整幅画上的比例较小。
“洛可可”一词意为“贝壳工艺”,指用贝壳、石子等做假山,或以旋涡纹、花饰为主的装饰形象,后来引申为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强调浪漫情调,它从东方、中世纪和古罗马的装饰风格之中得到启发,还吸收了中国清代丝绸、瓷器、漆器等工艺所特有的精致细腻的纹样,以及镶金嵌银的装饰风格。
洛可可艺术崇尚自然,多以贝壳、山石、花草作为装饰题材,用富于女性化象征的 S形、 C 形或旋涡状曲线夸张地伸展和缠绵卷曲,因此优雅、柔媚、华丽与繁缛成为洛可可艺术的典型特性。
洛可可风格分析报告
![洛可可风格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ea17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e.png)
化艺术也呈现出新的面貌。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的享乐主义和追求精致、细腻
03
的审美倾向。
主要特点与风格元素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以曲线和曲面为主,轻盈、优美,常常带有一种柔美的韵律感。
室内装饰则以细腻、繁复的细节处理和华丽的色彩搭配为特点,如使用大量的曲线、 花卉、贝壳等元素。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则以柔和的色调、细腻的笔触和轻松的主题为主要特点,如田园 风光、贵族生活等。
创新设计
结合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 对洛可可风格进行创新和 改良,使其更加适应现代 社会的需求。
文化融合
将洛可可风格与其他文化 元素进行融合,拓展其应 用范围和文化内涵,增强 其适应性。
05 洛可可风格的未来展望
创新与发展的可能性
融合现代元素
洛可可风格可以与现代设计理念 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古
绘画作品
总结词
细腻、华丽、柔美
详细描述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华丽的色彩和柔美的线条为特点,常 常描绘轻松、优雅的主题,如田园风光、花园中的女性、精致的肖像等。代表 画家有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
建筑作品
总结词
轻盈、精致、曲线美
详细描述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作品以其轻盈的立面、精致的细节和曲线美为特点,常常采用白色或淡色调,并大量运用曲线 和曲面。代表建筑有法国的苏比兹府邸和德国的奥古斯都堡。
家居设计
总结词
舒适、华丽、浪漫
详细描述
洛可可风格的家居设计注重舒适与华丽相结合,大量使用曲线和曲面造型,如卷曲的扶手、雕花的床 架等。材料上常选用贵重的木材、象牙和金属等,细节处理非常精致。
服饰与时尚
总结词
优雅、浪漫、女性化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74ce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e.png)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法国。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充满了优雅、娇媚、精致和浪漫的气息。
在洛可可艺术中,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的贵族社会追求放荡、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因此洛可可艺术常常以贵族女性为主要题材。
画家们描绘了脸庞白皙、衣着华贵、面带微笑的女性形象,身穿华丽的礼服和丰富的珠宝,整体形象充满了柔美和优雅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洛可可艺术中的装饰和细节非常重要。
洛可可时期讲究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艺术品上常常出现曲线和卷曲的线条,以及复杂的花卉、装饰和特殊材质的运用。
这些细节的运用使得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味道和立体感,给人一种浪漫和华丽的感受。
洛可可艺术中的色彩也十分丰富。
画家运用了大量的明亮、饱和度高的颜色,如鲜艳的粉红色、蓝色、黄色等,以及金色和银色的装饰。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夺目,给人一种愉悦和欢乐的感觉。
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
画家们追求描绘真实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幻想元素。
这种追求真实和浪漫的人文精神,使得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欧洲广受欢迎。
总的来说,洛可可艺术是一种注重细节、色彩饱和、女性形象优雅、描绘贵族社会生活的艺术风格。
它充满了浪漫、优雅和喜悦的气息,给人一种闲适和愉悦的感觉。
同时,洛可可艺术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4c5c08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3.png)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设计风格。
主要体现在室内装饰方面。
它是在17世纪“巴洛克”室内装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艺术比巴洛克装饰手法更加柔媚纤巧、精美细腻。
洛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洛可可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纤细娇艳的女性形象。
这种风格在家具造型上,常用涡卷形曲线、弧线、贝壳纹、曲线来表现女性的妩媚与娇柔;家具和门、窗、栏杆、桌椅等都以卷涡、弧线和贝壳纹等相互交错,组成纤细秀美的形式。
洛可可艺术的一种新的样式。
它主要受到法国路易十五时期陈设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影响,以室内装饰见长。
主要代表有凡尔赛宫、圣心教堂和卢浮宫等处。
洛可可艺术的代表是巴黎的凡尔赛宫、马德里的皇家公园、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等。
罗可可建筑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罗可可一词是古希腊的译名,原意为“奇异的古代建筑”,后被引申为“贝壳式”、“扭曲了的珍珠式”等,是“奇异古怪”的意思。
罗可可风格具有纤弱娇媚的女性情调,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纤细华丽。
巴洛克又称“巴洛克风格”。
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和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喜欢用夸张的颜色,如金色、深红色、深绿色等,很少用黑色、白色。
这种风格反映了盛行于17世纪路易十五时代的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洛可可艺术的先驱。
18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出现了所谓的“罗可可”。
“罗可可”的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中豪华壮丽的特点,又增加了亲切柔和与温馨的感觉。
但它又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而是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一些朴素、淡雅甚至是带有乡土味的色彩。
但其室内装饰、家具和织物的装饰图案却运用了法国东北部图案纹样和花边,显得轻快洒脱,富有乡村气息。
在室内装饰方面,洛可可风格大量使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d22ca1a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0.png)
3. 室内装束
洛可可时期的室内装束也非常有特色。常见 的室内装束包括长袍、围巾和其他柔软的布 料制成的服装。这些服装通常非常轻便和舒 适,同时也带有各种不同的装饰和细节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对后 来的时装设计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许多设计师都从洛可可 时期的服装中汲取灵感 ,包括其精细的裁剪、 丰富的装饰和鲜艳的颜 色
1. 连衣裙
连衣裙是洛可可时期最主要的服装类型之一。这种裙 子通常非常宽大,常常带有复杂的褶皱和堆积,这使 得它们看起来非常丰富和立体。同时,连衣裙也常常 带有各种不同的装饰,如蕾丝、花朵和蝴蝶结等
2. 男式上衣和马裤
洛可可时期的男性服装也很有特色。男式上 衣通常非常宽大,马裤则常常带有复杂的褶 皱和装饰。这种服装组合强调了男性身体的 曲线,同时也展现了男性优雅和精致的一面
3. 色彩的运用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色彩非常鲜艳,包括明 亮的红色、粉色、紫色和绿色等。这些色 彩被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的服装设计中,为 当时的服装增添了生动和活泼的元素
4. 女性化的风格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强 调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设计师们通过柔和 的线条、丰富的装饰 和鲜艳的颜色来强调 女性的魅力。同时,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也 强调了女性的身体曲 线,尤其是腰部和臀 部的曲线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非常注重裁剪。设计师 们通过复杂的裁剪技术,如折线、曲线和 弧线,以及各种不同的布料折叠和堆叠, 创造出独特的服装形状和轮廓。这种裁剪 方式使得服装看起来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2. 丰富的装饰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装饰非常丰富,包括刺绣、蕾丝、花朵、蝴蝶结和其他复杂的细节。这 些装饰不仅增加了服装的美感,也显示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洛可可时期服装与文化 的关系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也反映了当时 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例如,洛可 可时期的服装常常带有花朵、蝴 蝶和曲线等元素,这些元素体现 了当时对自然和女性美的崇拜。 同时,洛可可时期的服装也常常 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来表达不 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 表爱情和热情,蓝色代表冷静和 智慧
18世纪西方音乐中的洛可可音乐
![18世纪西方音乐中的洛可可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fed8bf2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9.png)
18世纪西方音乐中的洛可可音乐
洛可可音乐(Rococo Music)是指18世纪中期欧洲音乐中出现的一种风格,它的特点是风格优美、轻盈、柔和、优雅,与洛可可时期的艺术风格相一致。
洛可可音乐通常比较富于装饰性,具有华丽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使用较为丰富的乐器组合和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它经常表现出浅显易懂的主题,并使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形式,例如一些小型的舞曲和室内乐作品。
代表性的洛可可音乐作品包括约瑟夫·海登(Joseph Haydn)的斗琴四重奏、弗朗茨·约瑟夫·海登(Franz Joseph Haydn)的《鸟》三重奏,以及厄尔温(Johann Joachim Quantz)的长笛协奏曲等。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07c887e01f69e314332948f.png)
•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 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 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 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 称, 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 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 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 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 弯角形 式。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 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
洛可பைடு நூலகம்式家具
• • • • • • • 把弧形发展到平面的拱形 鹿腿 以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作为主要语言 吸收中国的建筑风格 强调轻巧与舒适 均衡代替对称 以青白色为主要基调如贵妇们高贵的脸庞 贴金彩绘和浮雕
服饰方面
• 洛可可艺术的产生受多种方面的影响,表现在服饰方
面主要是受以奢华骄奢著称的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
夫人和以挥霍无度闻名的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亚•安
洛可可艺术概念
![洛可可艺术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91ad0c98762caaedd33d4e7.png)
艺术概念1、意义与背景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
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
洛可可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
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 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
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爱迪生、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着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着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
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
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0afa9f304a1b0717fd5dd54.png)
《时髦婚姻组画之二:某天早晨》
《时髦婚姻组画之三:查验》
《时髦婚姻组画之四:梳妆》
《时髦婚姻组画之五:伯爵之死》
《时髦婚姻组画之六:伯爵夫人之死》
《卖虾女》1759年
雷诺兹(1723~1792)Reynolds, Joshua
《 上 校 像 》 年
1782
《 邦 伯 里 小 姐 为 三 美 神 牺 牲 》 1765 年
《 火 神 伏 尔 甘 突 然 出 现 在 维 纳 斯 和 战 神 马 尔 斯 面 前 》
弗朗索瓦· 布歇
• 弗朗索瓦· 布歇 ( Francois Boucher,1703— 1770),法国画 家、版画家和设计 师,是一位将洛可 可风格发挥到极致 的画家。
《雷纳托和阿尔米达》约17343年
厨房静物画《魟鱼》(1728,巴黎罗浮宫)
《静 物》
《银质大口杯》1761年
《有铜水壶的静物》1733年
《 玩 小 陀 螺 的 男 孩 》 年
1737
《市场归来》1739年
《勤勉的母亲》1740年
西班牙美术
戈雅
• 弗朗西斯哥· 戈雅.西班牙恶魔派画家,早期喜 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 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 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 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 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到士雇主一直袒 护他.曾著有裸体的玛哈,曾将皇后容貌的缺 点画出来.
J.H.Fragonard,1732 1806 ~
《荡秋千》
弗 拉 哥 纳 尔
《狄德罗肖像》约1769年
《读书少女》约1776年
《赢得的吻》约1776年
《闩》约1777年
夏尔丹(Che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7446b6125c52cc58bd6be47.png)
西班牙穆尔西亚大教堂 公元1741-1754年建造 西班牙洛可可建筑风格
洛可可式建筑 建筑各部位繁复的装饰
主要特征:建筑入口 上部为圣母和圣婴, 壁龛两侧为传统洛可 可纹样;大门两侧为 两位河神的雕像;上 下通过绸缎带状纹样 联系。特定部位“极 限式”集中装饰的手 法。
西班牙亚古斯爵府入口 公元1740~1744年建造 西班牙洛可可装饰风格
欧洲艺术风格
⑦洛可可风格
一、洛可可风格概述
洛可可艺术
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 (1715~1774)的一种艺术和建筑风格。 特点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 性,多采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轻淡柔和 的色彩。其影响遍及18世纪欧洲。 洛可可艺术以其极度华丽纤细的曲线著称, 打破艺术上的对称、均衡、朴实的规律,以自由 的波浪线条为主,呈现一种华丽轻快、优美雅致、 闪耀虚幻的效果,形成了洛可可艺术缺少深刻思 想内容和文明的主旨。
巴黎苏比斯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风格代表作
苏比茲府邸
巴黎苏比斯室內装潢 波夫朗 1736-1739
枫丹白露宫
枫丹白露宫
里昂装饰艺术博物馆 十八世纪贵族的宅邸
路易十五餐厅的典型代表
路易十五的浴室
主要特征:建筑的正立面 为巴洛克风格,而室内是 典型的德国洛可可风格。 室内的中廊由于两侧的高 窗,采光效果很好,拱廊 上部边缘的洛可可装饰如 同浪花一样涌起,顶棚上 的绘画仿佛悬浮在空中一 样。由于室内柱顶的装饰 性檐口没有任何装饰,与 上部的丰富装饰形成对比, 进一步加强了顶棚的悬浮 感。
镶仿镀金的布里斯托瓷瓶1775年制 现藏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
洛可可风格银制品 1730年制 材料与形式结合,注重流线的形状,多装 饰的表面处理、平順光滑的曲线、细微模仿 动植物的生动细节。
《洛可可艺术》课件
![《洛可可艺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23b9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d.png)
服装与化妆
洛可可风格的服装和化妆在电影 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表现贵族
和上流社会生活的影片中。
音乐与舞蹈
洛可可的艺术元素也影响了现代 音乐和舞蹈,许多音乐家和舞蹈 家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洛
可可风格的音乐和舞蹈作品。
洛可可艺术在当代文学中的应用
小说
一些小说家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时 ,会运用洛可可艺术的元素来描绘场 景和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 生动性。
意义阐述
洛可可艺术代表了18世纪欧洲文化的繁荣与成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 美观念和文化追求。
02 洛可可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的装饰性
洛可可艺术的装饰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之一。这种装饰性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 关注和刻画上,如使用细腻的线条和丰 富的色彩,使大量 的曲线和曲面,创造出一种流动、优雅 的视觉效果,使作品看起来更加生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情感表达还体现在对故事情节的表 现上,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化的处理, 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 题。
德国洛可可艺术代表作品
弗兰兹·安东·麦耶贝尔:《清唱 剧》
弗兰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拿破仑在办公室中》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莫 扎特纪念像》
04 洛可可艺术与其他艺术流 派的关系
洛可可艺术与巴洛克艺术的关系
洛可可艺术与巴洛克艺术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如对细节的关注、对装饰的 强调以及对情感的表达。然而,洛可可艺术更加轻盈、精致,而巴洛克艺术则更 加宏大、壮观。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ed9dfeba0d4a7302763a0e.png)
洛可可艺术目录洛可可艺术概念雕塑绘画时装与家具建筑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ro- caille(贝壳工艺)。
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罗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
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
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作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
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
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
人们喜欢牧歌式的轻松愉快的抒情,喜欢阿那克里翁式的诗篇,不愿再要17世纪悲剧中那种符合道德的歌颂义务、荣誉和意志的英雄史诗,而是更喜欢喜剧的真实及其贴近现实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对话风格。
在这个时期里,造型艺术是这个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会的一个忠实的仆人。
尽管如此,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或者与巴罗克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为又是椭圆形的,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西厂之间。
总之,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一首赋格曲相比。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6c28f290b1c59eef9c7b43f.png)
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艺术起源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
因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风行,亦称“路易十五式“。
被称为洛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
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杜巴丽夫人的趣味左右着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
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
愉快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主要表现于建筑和绘画上,代表建筑为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代表画家为布歇、弗拉戈纳尔等。
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意大利文Barocco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即巴洛克(Baroque)。
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洛可可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
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
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如今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582f50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f.png)
罗可可艺术名词解释
答:应该是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起源于法国,并在整个欧洲迅速传播。
洛可可艺术在视觉艺术、室内装饰、家具设计、时装等领域都有所表现。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装饰性和精细性:洛可可艺术注重装饰和精细的细节处理。
作品中常见的特征包括曲线、卷曲、缠绕和植物纹样的运用。
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柔和、优雅、轻盈的形象,以及细腻的色彩和光线效果。
2. 轻松和愉悦的主题:洛可可艺术倾向于表现欢乐、休闲和享乐的场景。
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包括田园生活、贵族社交、宴会、花园游乐等。
这些场景强调人们的愉悦感和快乐生活的追求。
3. 柔和与浪漫的色调:洛可可艺术中常使用柔和、浪漫的色彩调配。
粉色、淡黄色、淡绿色等色彩常被运用,以营造出柔和、温暖和浪漫的氛围。
4. 曲线和卷曲的设计:洛可可艺术中的设计经常使用优美的曲线和卷曲形状。
这种设计语言常出现在建筑、家具、壁画、雕塑等方面,赋予作品优雅和流畅的感觉。
5. 自然与人工结合:洛可可艺术中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相结合,常见的是将植物纹样和曲线形状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生动、丰富和优美的装饰效果。
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达到巅峰,其影响遍及欧洲各国。
它与巴洛克艺术相比,更注重细腻的装饰和轻快的氛围,展现出一种富丽、优雅和奢华的审美。
洛可可艺术对后来的艺术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18世纪欧洲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84e2bafd0a79563c1e724d.png)
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玆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可谓 洛可可室内装饰的最高范例。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 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 ~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洛可可艺术
关于洛可可艺术 关于洛可可艺术的概念 关于洛可可建筑与装饰 关于洛可可绘画 关于洛可可雕塑
关于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 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 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 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 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 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可以认为, 在18世纪,权威 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 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 度的缺点。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 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 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或者与巴洛克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因为又是椭圆形的,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西厂之间。总之, 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 一首赋格曲相比。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 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 伟的宫殿建筑 。
建筑风格知识:洛可可建筑——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
![建筑风格知识:洛可可建筑——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4c388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d.png)
建筑风格知识:洛可可建筑——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洛可可建筑是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源于法国。
洛可可建筑特点是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以柔美的线条、浅浮雕、镂空的浅浮雕、壮丽的彩画、金饰等为标志。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装饰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华丽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欧式宫廷大厅、步道和露台上所见的复杂而华美的装饰。
洛可可风格的设计理念是要让人眼前一亮,使人享受到周围环境的美感,让人感觉自己身处于某种梦幻中。
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中,门廊、门俩和花窗,都是碟饰的重要元素。
门廊在洛可可中常出现在大门内部,由柱子、拱门和雕刻精美的裙板组成,门槛上往往配有石板或经过镶嵌美石的瓷砖。
门俩通常是在大门外面设置的,通常由两个支柱、一个横梁、一个拱顶和一个雕刻精美的裙板组成。
花窗是色彩斑斓、形式别致的窗子,常用于阳台、室内、花园和室外区域中。
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中,雕刻和壁画是大量应用的艺术元素。
这些艺术元素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装饰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语言。
洛可可风格的壁画常见于窗户上上、墙面和天花板上,像飞天神仙、花朵、丰收、领公主等各种神话传说和宗教场景常用作壁画的题材。
雕刻常见于建筑装饰的方方面面,如门廊、门俩、花窗、槛石、雕栏、门香等部分。
雕刻的主题多是汲取自于大自然和现实生活,如鹿、狮子、花、碟子、玉凤等。
在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构成了一种明明显显、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艺术效果,这种热烈、华丽、多彩的效果吸引了许多沉浸于传统深沉配色的欧洲上层社会的目光。
在洛可可风格的装饰中,使用了大量的浅粉、浅黄、浅绿等花俏色彩,增强了空间的灵敏感。
同时,盛行的花纹装饰也包括“玫瑰窗”、“飞翔羽”、“扇形花纹”等,每一种花纹都是自成一派,其中还夹杂着的一些中圆脸、有小尺寸的凤像、蝴蝶等,这些都是在洛可可造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形象。
总之,洛可可建筑的典型特色包括:装饰华丽、构造精湛、色彩丰富,给人以精致、高雅、浪漫等感觉。
中外设计史,洛可可风格
![中外设计史,洛可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cf0cdc4ccbff121dc368333.png)
不是低调 的风格
的刺绣和精湛的工艺令人赞叹,是洛可可风 格的极致 。
精选ppt
15
洛可可风格的服装的款式基调较适用于
正式的社交场合,因而多采用较高品位
的设计语言。该主题的原型有过分复杂
繁琐、矫柔造作的装饰特点,在设计中
应避免单纯而表面地理解和模仿原型样
式。
精选ppt
虽然它失诸纤巧、柔弱,但洛可可 艺术所养成的对线条、色彩、光泽、 花纹等方面的洗练感觉,对服装设 计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16
触摸真实感 。
精选ppt
9
洛可可绘画风格的奠基人—华铎
。
• 华铎《冒险家》
• 华铎(duó)1684—1721生于 法兰德斯 29 岁时成为美术院的 院 士,得以进出宫廷和上流社 会,将贵族的洛可可式生活, 和洛可可式趣味描会下來。 华铎大部分作品与巴黎贵族 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 华铎受鲁本斯之影响甚深, 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 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 色亦极鲜艳。
洛可可时代是女人的时代,女性浪漫而华贵的服饰 把那个时代渲染得无比精彩。
洛可可艺术风格表现上,是以追求服装面料的质地柔软,花纹图案 小巧,而且面料的色彩趋于明快淡雅和浓重柔和相并进的趋势。
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 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 。
精选ppt
反映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 5 的生活趣味
» 洛可可在形成
过程中还受到
中国艺术的影
响,特别是在
庭园设计﹑室
内设计、丝织
品、瓷器、漆
器等方面(如
《中国人物小
陶瓷》,麦尔,
德国,1768)。
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
![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3744f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3.png)
名词解释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时期的一种艺术风格,其特
征是娇艳雅致、轻快活泼、精致柔和的风格。
洛可可风格兴起于18世纪20年代,是一种反对巴洛克风格的新艺术形式。
它以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宫廷生活的追求为特征,成为贵族阶层及其府邸装饰的主流。
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细腻的装饰,从建筑到绘画和家具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精致的细节。
在建筑方面,洛可可风格常常采用曲线形的建筑形式,如扭曲的柱子和弯曲的楼梯等,以塑造出轻盈的感觉。
绘画方面则常常以柔和的色调呈现,表现出浪漫与优雅。
家具方面,洛可可风格常用曲线和弧形设计来增加家具的柔和感,还常常以精美的花纹和装饰来点缀,使其更加细腻华丽。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洛可可风格注重对自然的表现。
在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常常出现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元素,如花卉、细叶和藤蔓等。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一种愉悦的感觉。
洛可可风格也以其独特的主题内容而著名。
它通常以宫廷生活、爱情和欢乐为题材,这些主题常常以寓言和幻想的方式来表达。
洛可可风格的作品常常用娇柔优雅的妇女形象、可爱的天使和浪漫的情侣等形象来传达这些主题内容。
总体来说,洛可可风格是一种以精致细腻的装饰、对自然的崇尚、浪漫、优雅的特点为主的艺术风格。
它在18世纪欧洲的
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崇,成为当时社会上流阶层的主流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轻快的形式已彻底摆脱了宗教题材,从而在反
映时代特征上迈出了一大步。代表画家有:华托、 布歇、弗拉贡纳尔等。
名词解释——洛可可艺术
• 一般解释为:用贝壳堆砌的工艺(或假 山),也称作路易十五样式。 • 它的表面形式和内容与以往绘画有着很大 的差别。 • 善对 “性”的表达。 • 是当时的前卫艺术。
性质
反宗教改革、炫耀皇 皇家贵族享乐的谈情 家贵族威严的艺术 说爱的艺术
《闩》弗拉贡纳尔 那个时代的典型作品,爱情与偷情是最热门的题材。画中描绘一对偷情 男女抢夺门闩的情节,卡拉瓦乔的排光法令“剧情” 淋漓尽致。。。这类 作品应该说有一定“揭露”意义。。。(卡拉瓦乔、伦勃朗的影响。。 )
秋千——弗拉贡纳尔 此作品让人想起布歇的画风。 豪门的后花园内,荡秋千的 女人有意无意间甩落了一只 鞋,而原本偷窥其美色的某 公子下意识地去接鞋子而摔 倒且暴露了自己。此画被认 为是洛可可绘画重要的代表 作之一。很难说作者是否无 聊,但他确实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一种低俗与无聊的真实。 画面充斥着轻浮放纵的气氛, 笔法轻柔暧昧;色彩明瑰富 于层次;环境有雍容幽古之 气。画中女人荡开的粉色裙 衫与形体的动势非常协调。 此作品景色怡人,内容格调 却低下,是一个矛盾体。
浴女——弗拉贡纳尔 构图像一个滚动的圆,人体似乎同河流、树木、云朵一 起在旋转,别致而充满诱惑。造型、情节、想象力,光与色的融合,。。。 鲁本斯的影响。。。又能联想到后来的印象派绘画。
《狄德罗肖像》 ——
狄德罗的睿智与深邃通过眼 神、姿态、手势、掀动的页 脚、快速而流动感极强的色 彩笔触描述的十分真切。。。 弗氏的技巧很丰富,刚才我 们看的画作很细腻,但他粗 犷写意式的笔调和造型依然 动人。此画笔触奔放,色彩 丰富,是一种灵动激情的趣 味。
局部看也许精美, 但整体的堆砌感、 物欲感十足……
各种流线型,以及不规则曲线、图案被大量 采用。制作精致,色彩以金银为主。。。
华托(1684--17210生在比利时,学画并 定居在巴黎,是洛可可绘画重要的代表, 所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中一直传达着对一 切艺术家的深切同情。 画风纤弱,委婉,优雅而轻松,常流露 莫名的忧伤,色彩与造型的古典情结仍在。
与当时的许多艺术家一样,开始时为画 商临摹古画,《舟发西苔岛》一画开始被 上流社会热捧。
舟发西苔岛——华托
华多
舟发西苔岛
该作品描写在传说中的爱神维纳斯居住 地爱情之岛——西苔岛上流社会男女惜别, 重回现实中来的情形。 画家寓意了自己梦境中的生活,对于一 个命运多舛,曾经在贫困线上度日的青年 来说,美女、美景、美餐依然是最高的诱 惑,那是他心中的理想国了。 情节自在画中,有戏剧感。人物的曲线布 局如岁月长河 ,隐约可见的船帆,紧扣主 题“舟发西苔岛” 。
梳妆—— 裸女之卖弄风骚状, 恰迎合追求“行乐”的 社会审美情趣。与古典 裸女那种端庄、典雅之 特征大相径庭……
《热尔森画店》——为相助过他的画商热尔森所画。 两个细节:左边的工人在向箱子里装画,其中有路易十四的肖像, 暗示一个时代已经过去;另一个情节是右侧中间,两位女性打扮 的男青年,正跪在画有裸女的画前有滋有味地欣赏。这幅画视为 当时法国社会的缩影。 运用光色的高超技巧,明暗处理巧妙,呈现空间真实感。
巴洛克美术的特点
1.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激情。打破理性的宁静和 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 色彩,强调艺术家的想象力。 3.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空间感和立体感。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
5.综合性。建筑、雕塑和绘画间的综合。
6.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占主导地位。
罗马耶稣会教堂
巴 洛 克 风 格 建 筑
巴 洛 克 风 格 家
具
引运贝 起动尼 轰、尼 动乘 。风 向 上阿 之波 感罗 ,和 此达 作芙 品妮
——
鲁 本 斯 劫 夺 吕 西 普 斯 的 女 儿 们
鲁 本 斯 苏 珊 娜 芙 尔 曼
·
凡 代 克 查 理 一 世 像
·
文艺复兴到18世纪初,艺术的行进轨迹 与人们世界观和生活态度的演变是同步的:
布歇(1703--1770)是洛可可绘画风格的典型 代表,王室器重的宠儿,皇家美院的院长,皇家 首席画家。 此君狂妄而自信,在意大利学习时曾对前辈很不 屑:“米开朗基罗怪异,拉斐尔死板,卡拉瓦乔 黑得一塌糊涂“。他深知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 最受上流社会青睐,遂成了他笔下唯一的题材, 和飞黄腾达的基石。其画虽欠缺深刻的内涵,却 有着优美的外在形态,精致入微,情境迷人,肉 感几近色情。 他善于经营自己,深得蓬巴杜夫人欢心。贵族们 为迎合蓬氏的喜好,将布歇奉为“巴黎的光荣”。 他一直是西方美术史上存有争议的画家。
弗拉贡纳尔(1732--1806)开始学法律, 后入夏尔丹画室学画。由于觉得夏氏的朴 实画风与题材不适合自己的艺术追求,转 而投到布歇门下。 才情很高,是个博采众长的人物,崇拜鲁 本斯和伦勃朗。他常常会将古典主义的造 型,巴洛克的动势,伦勃朗的聚光法混合 在作品中,一般认为,他的绘画成就要高 过自己的老师布歇。他虽是布歇的门人, 但在创作中,他的目光与笔触更直接的对 准了现实中的人和事,在迎合萎靡世风的 同时也有一些个人思考留在作品中。
《日落》布歇 描画了神界欢乐的 场面。巴洛克式的运 动感和洛可可的浮华、 性感……诸神在云海 中恣意的漂浮,呈现 了爱与美的融合。 过于强调视觉肉欲而 略显做作与空泛……
色彩华贵、透明、 冷调中适时以暖色呼 应。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亚——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已用象牙雕的一 尊女人像。维纳斯知道后赋予雕像以生命,成全了他的爱情。 环境 是皮氏的工作室,雕刻家发现雕像有了生命后十分惊讶;描绘了雕 像成为真实生命的情节,朦胧、虚幻,天上人间,人与神灵……
蓬巴杜夫人像—— 洛可可的盛行与画上的 这位国王情妇有直接关 系。蓬氏高雅端庄的神 情,华贵的服饰,以及 环境道具都反映了主人 的修养与地位。 色彩具有奢华的装饰意 味,,(如果拿大师的 作品当回事你就是傻 瓜——他说与学生的话)
这是另一幅珠光 宝气的蓬巴杜夫 人像。由于对服 饰与环境的“面 面俱到”,。。。
浴后的狄安娜—— 狄安娜是神族中的月亮与狩猎女神,象征贞洁。作品 描绘了狄安娜休猎沐浴时与猎人阿克泰翁误撞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模 特是一对姐妹。造型精准富动感,色彩削弱了明暗强化了透明效果。
三美神——鲁本斯
三美神是指贞洁女神、美 神和爱神。也有人说是指美神 维纳斯、温柔女神塔利亚和欢 喜女神阿格莱亚。(鲁本斯笔 下的女性人体都充溢着饱满的 生命力,是他的特色) 整个画面充溢着激情与艺术 魅力,体现了画家对女性美的 理想。同样具有浪漫的情调和 现实生活的痕迹。
《火神伏尔甘撞见维纳斯和战神马尔斯偷情》 施爱于人类的爱神维纳斯自己的婚姻 很不幸,她被宙斯嫁给天界最丑的火神 伏尔甘,这是维纳斯所不能容忍的,于 是她频繁地偷情。她与战神马尔斯相爱, 生了一个带有双翼的小爱神丘比特,即 始终长不大的盲童。 作品描绘了偷情伏尔甘发现的窘境。 作品人性色彩浓重,环境与人体肌肤的 刻画极富性感,冷暖色彩对比强烈,突 出维纳斯的恣意。。。
享乐主义(包含平民艺术、宫廷艺术)的洛可 可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宫廷和上
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表现对象(或曰艺术的
服务对象),女人体,服饰、装饰、豪华的环境 是绘画的情趣所在。受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 人、杜巴利夫人左右,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 语言。虽浮华做作,且少有内在的精神力量,但
《喜剧演员》华托 演员不是在表演,像纪念碑似的站立中央,主要人物流露的是淡淡的愁。。。周围的 人。。。。浮雕式的背景。。。统一在暗色调中借以突出前景人物形象。色彩有反差有呼 应:红色帷幕和前景人物红色衣着构成呼应;左右人物的黄色衣服对称均衡,白色似乎象 征着“卓尔不群”。。。
游园——他的画较早的反映了法国贵族的生活状 态,与众多洛可可画家不同的是,作品中总能显 现出多愁善感和某种思想的痕迹 ……
文艺复兴——世俗性——启蒙运 动——人在世间的地位——享乐观 念(包含平民艺术、宫廷艺术)
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
法国艺术直到17世纪才在欧洲产生影响 (普 桑、洛兰的古典主义绘画),而它取得在欧洲公认 的领衔地位还是在18世纪。
当时的法国绘画把握住了时代精神——步入
繁荣的欧洲正需要对女性彬彬有礼的交际往来, 巧妙幽默的言谈举止,更加轻松的艺术风格。
《嬴得的吻》风俗画,看环境应该是草民一组。整体世风的 一个环节。赢、亲、躲、按,一个连贯的环节;粗狂画风, 色彩以及用光有伦勃朗的痕迹。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
巴洛克艺术
时代 风格 路易十四时代
洛可可艺术
路易十五时代
雄伟磅礴、富丽堂皇 柔媚轻佻、小巧玲珑
艺术语言 强烈动感的波状曲线、 委婉的波状曲线、波 波径幅度大 径幅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