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整体、船头高支撑架体及基础

变形监测方案

目录

一、整体沉降监测 (2)

㈠、点位布设 (2)

㈡、监测方法 (3)

㈢、监测报告 (4)

二、整体倾斜监测 (4)

㈠、点位布设 (4)

㈡、监测方法 (6)

㈢、监测报告 (7)

三、船头高支撑架体基础的沉降监测 (7)

㈠、点位布设 (7)

㈡、监测方法 (8)

㈢、监测报告 (8)

四、船头高支撑架体及23米跨横梁的水平位移监测 (8)

㈠、点位布设 (8)

㈡、监测方法 (10)

㈢、监测报告 (11)

五、船头高支撑架体基础挡土墙水平位移监测 (11)

㈠、点位布设 (11)

㈡、监测方法 (11)

㈢、监测报告 (12)

一、整体沉降监测

㈠、点位布设

1.水准基点的布设

在建筑施工场地外相对稳定的地方,布设3个点间距离在60m以内的水准高程点B1、B2和B3(见图1-1)。

2.工作基点的布设

在施工场地内,围墙四角附近,选择施工干扰较少、便于观测的位置,布设水准工作基点W1、W2、W3 和W4(见图1-1)。

3.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设计单位已经在设计图纸中,对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进行了标注,如图1-1中的C1~C12点。

㈡、监测方法

1.监测依据

⑴《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_2002)

2.技术指标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_2002),建筑物地基基础整体沉降最大值:200mm(Hg<100m),现场监测设置预警值,为:沉降速率>1.0mm/d;累计沉降达到最大允许沉降的70%,提出预警。为此,依据最新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本次沉降监测的技术指标采用“二级”变形测量级别的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

变形测量级别

沉降观测水平位移

适用范围观测点测站高差

中误差

(mm)

观测点坐标

中误差

(mm)

特级±0.05 ±0.3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

一级±0.15 ±1.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古建筑和特大型市政桥梁等的变形测量等

二级±0.5 ±3.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的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三级±1.5 ±10.0 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中小型

参照该要求,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本次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需要布设“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监测点”3种类型的监测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1-2),布设成水准网(见图1-1)。该水准网为自由网,基于施工现场高程基准,测定一个水准基点的高程值,其他所有点的高程值,以此水准点为基准,计算得出。

表1-2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3.监测步骤

⑴建立水准控制网

水准控制网的建立,需要在第一次沉降观测前建立。采用二等水准,建立由水准基点B1~B3,工作基点W1~W4所组成的水准控制网,经过严密平差,得出水准控制网各点的初始高程值。需要时常巡视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完好情况。一旦有移动或破坏的痕迹,需要及时修复或增补,并重新进行控制测量。

⑵沉降观测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沉降监测点设置在±0标高以上500mm位置。因此,首次沉降观测,定在一层模板拆除,二层楼板浇注之前进行。以后每浇注一层楼板,进行一次观测,共需观测6次(分别为首次、6m楼板浇好、12m楼板浇好、18m楼板浇好、24m钢梁焊接完毕和主体完工)。主体完工以后,根据沉降情况,每1~2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㈢、监测报告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物沉降监测报告包括的内容如下: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对于达到或超出预警值的监测点,及时报告各相关部门。

报告需提交的图表有:1.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3.沉降观测成果表; 4.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二、整体倾斜监测

㈠、点位布设

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本次建筑物的整体倾斜监测,采用经纬仪用前方交会法求取观测点的平面坐标,比较两次坐标差确定位移值的技术方法进行。基于此,平面监测点的布设分平面控制点和倾斜监测点两类,布设方法如下。

1.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在距建筑主体立面约80m(两倍建筑高度)的开阔一端,布设两个彼此通视的平面控制点。控制点距离约100m,分别位于建筑中线两侧(这样形成的交汇角在60度~120度之间)。需要监测3个立面,由此有6个平面控制点,分别命名为G1、G2、G3、G4、G5、G6(见图2-1)。其中G2和G3,G4和G5最好通视。

图2-1 倾斜观测平面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2.倾斜监测点的布设

本次倾斜监测的对象为建筑主体的南北立面和面向巢湖的船头挑出立面,内容为各立面向临空方向的水平位移。为此,在南、北立面18m标高线(第四层楼板所在位置)上布设3个水平位移监测点,船头顶尖布设1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分别命名为Q1、Q2、Q3、Q4、Q5、Q6、Q7、Q8;在临湖船头立面上布设Q9~Q16共8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如图2-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