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和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pptx
合集下载
【可编辑全文】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PPT
![【可编辑全文】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c4c68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c.png)
18
电波传输方式
散射波 :由天线辐射出去得电磁波投射到 低空大气层或电离层中不均匀介质时产 生散射,其中一部份到达接收点。散射传 播距离远,但就是效率低,不易操作,使用 并不广泛。
19
移动通信信号得衰落
20
移动通信环境得时变性
衰落(Fading) 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 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2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移动通信得基本概念、移 动信道得电波传播和信道分析、现代移 动通信系统得基本技术和网络构成、 GSM系统、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 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学习难点: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概念和建模
移动信道得基本概念和建模分析方法
互不兼容、不利于漫游、覆盖受限、业 务受限、易被窃听、不能于ISDN兼容
38
移动通信得发展——数字化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低、设备复杂、 价格昂贵、业务种类受限、保密性差
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欧洲、美国、日本等发 达国家和地区先后推出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1992年欧洲推出商用得GSM 1991美提出得IS-54 1993日本提出得PDC 1993美国提出得IS-95(N-CDMA)
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艘拖船上完成 莫尔斯电码无线通信实验,标志无线电通 信得开始,开创了海上通信业。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享 有“无线电之父”得美誉。
30
TITANIC & Mobile munication
TITANIC Tragedy Spawns Wireless 31 Advancements
6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6)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6)](https://img.taocdn.com/s3/m/cbb00c52e53a580217fcfe84.png)
毫瓦以下, CDMA系统发射功率最高只有200毫瓦, 普通通话 功率可控制在零点几毫瓦,其辐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人 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手机发射功率的降低,将延长手机的通 话时间,意味着电池、 话机的寿命长了,对环境起到了保护 作用,故称之为“绿色手机”。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 . 保密性强, 通话不会被窃听 CDMA信号的扰频方式提供了高度的保密性,要窃听通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引言 6.2 CDMA空中接口协议层 6.3 CDMA前向信道 6.4 CDMA反向信道 6.5 功率控制 6.6 Rake接收机 6.7 CDMA 系统的容量 6.8 CDMA登记 6.9 CDMA切换过程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5和图6-6分别给出了速率1和速率2的前向/反向
业务信道帧结构。
图6-5 速率1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6 速率2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从声码器得到的信息为每帧20ms。速率1声码器的全速 (9600b/s)输出速率为8.6kb/s, 每20ms编码为172bit。帧质量 指示F(循环冗余码校验,CRC)与编码尾比特 T(8bit)加在 声码 器输出的信息比特之后。帧质量指示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允许 接收机在所有172bit上计 算了CRC后,确定是否有帧发生错误; 二是帮助确定接收帧的数据速率。9600b/s帧是每20 ms有 192bit(即172+12+8bit)被传输而产生的。其中,12bit为帧质 量指示,8bit为编 码尾比特。同样的过程产生在4800b/s帧上。 2400b/s和1200b/s帧没有帧质量指示的比 特字段,这是因为这 些帧的相对抗误码性能较强,且发送的大多数信息是背景噪声。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 . 保密性强, 通话不会被窃听 CDMA信号的扰频方式提供了高度的保密性,要窃听通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引言 6.2 CDMA空中接口协议层 6.3 CDMA前向信道 6.4 CDMA反向信道 6.5 功率控制 6.6 Rake接收机 6.7 CDMA 系统的容量 6.8 CDMA登记 6.9 CDMA切换过程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5和图6-6分别给出了速率1和速率2的前向/反向
业务信道帧结构。
图6-5 速率1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6 速率2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从声码器得到的信息为每帧20ms。速率1声码器的全速 (9600b/s)输出速率为8.6kb/s, 每20ms编码为172bit。帧质量 指示F(循环冗余码校验,CRC)与编码尾比特 T(8bit)加在 声码 器输出的信息比特之后。帧质量指示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允许 接收机在所有172bit上计 算了CRC后,确定是否有帧发生错误; 二是帮助确定接收帧的数据速率。9600b/s帧是每20 ms有 192bit(即172+12+8bit)被传输而产生的。其中,12bit为帧质 量指示,8bit为编 码尾比特。同样的过程产生在4800b/s帧上。 2400b/s和1200b/s帧没有帧质量指示的比 特字段,这是因为这 些帧的相对抗误码性能较强,且发送的大多数信息是背景噪声。
《蜂窝移动通信概论》课件
![《蜂窝移动通信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386a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8.png)
B
C
用户设备(UE)
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用于实现 用户与网络的通信连接。
运营支撑系统(OSS)
包括计费、管理、维护等系统,用于保障网 络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D
02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地形、 建筑物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无线 电波的传播路径和衰减程度。
无线电波频段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工作在低 频和高频频段,不同的频段具有 不同的传播特性和穿透能力。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无线电波 的传播特性,需要建立无线电波 传播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估 算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强度。
无线信道与多径衰落
01
无线信道特性
无线信道不同于有线信道,其传播特性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无线信道
未来展望
随着5G技术的普及,语音业务将进一 步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语音通话和 多媒体交互。
数据业务
概述
数据业务是蜂窝移动通信中最 为重要的业务之一,提供互联
网接入和数据传输服务。
技术特点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支持高速 数据传输和移动互联网应用。
发展历程
从2G时代的文本传输到4G时代 的视频流媒体,数据业务经历 了爆炸式增长。
《蜂窝移动通信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蜂窝移动通信概述 •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 蜂窝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蜂窝移动通信概述
蜂窝移动通信定义
01
蜂窝移动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 术,通过无线电波在移动用户之 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络之间建 立通信连接。
第12讲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一)GSM(1) 现代移动通信ppt(新版教材课件)
![第12讲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一)GSM(1) 现代移动通信ppt(新版教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d84cfebb4cf7ec4bfed023.png)
GSM 系统概述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SM System
GSM 系统组成
The Consist of GSM System
GSM 系统承载业务
The Services of GSM System
22 // 5614617
内容提要(Contents)
第二代移动通信综述
信道间隔
200kHz,分8个时隙,采用TDMA接入。
信道配置
频道号为1 —124,共124对频点。
双工间隔 45MHz。
fl (n) (890 0.2n) MHz
干扰保护:
同道:C/I >= 9dB 邻道:C/I >= -9dB
fh (n) = (935 + 0.2n) MHz
主要接口
Um无线空中接口:移动台(MS)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 Abis接口:BTS和BSC之间 A接口:BSC和MSC之间,采用SS7协议 O接口:OMC与BSC或MSC之间
1166 // 5614617
GSM系统的无线传输特征(1)
GSM无线传输采用FDD全双工成对信道
890MHz
0
915MHz
935MHz
124 0
960MHz
124
1177 // 5614617
GSM系统的无线传输特征(2)
GSM频段分配与信道配置
工作频段(以我国为例)
900MHz频段(上行:905 — 915;下行:950 — 960)
1800MHz频段(上行:1710 — 1785;下行:1805 — 1880)
An Overview on The 2n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SM System
GSM 系统组成
The Consist of GSM System
GSM 系统承载业务
The Services of GSM System
22 // 5614617
内容提要(Contents)
第二代移动通信综述
信道间隔
200kHz,分8个时隙,采用TDMA接入。
信道配置
频道号为1 —124,共124对频点。
双工间隔 45MHz。
fl (n) (890 0.2n) MHz
干扰保护:
同道:C/I >= 9dB 邻道:C/I >= -9dB
fh (n) = (935 + 0.2n) MHz
主要接口
Um无线空中接口:移动台(MS)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 Abis接口:BTS和BSC之间 A接口:BSC和MSC之间,采用SS7协议 O接口:OMC与BSC或MSC之间
1166 // 5614617
GSM系统的无线传输特征(1)
GSM无线传输采用FDD全双工成对信道
890MHz
0
915MHz
935MHz
124 0
960MHz
124
1177 // 5614617
GSM系统的无线传输特征(2)
GSM频段分配与信道配置
工作频段(以我国为例)
900MHz频段(上行:905 — 915;下行:950 — 960)
1800MHz频段(上行:1710 — 1785;下行:1805 — 1880)
An Overview on The 2n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PDF版进店另有word版或PPT版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PDF版进店另有word版或PPT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4196b2f705cc17552709d8.png)
图3-2 GSM网络接口
图3 GSM网络接口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 构
1.空中接口Um lMS与BTS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 l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 理等。 2.通信接口A lMSC与BSS之间的通信接口 l功能实体MSC与BSC间的互连接口 .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 构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 构
l 2.补充业务 l 补充业务是基本业务的增值业务,不能单独提供,必
须和电信业务一起提供给用户 l (1)号码识别业务 l (2)呼叫转移业务 l (3)呼叫限制业务 l (4)呼叫完成业务 l (5)多方通信 l (6)计费类补充业务
学习项目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1GSM数字蜂统 l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lGSM系统使用两个频段,900MHz和1 800MHz,分别 称作GSM900 (G网)和DCS1800(D网)。 l1994年底,广东首先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l使用双频手机就可以在G网和D网中漫游通话
四、 号码识别与编号 l为了识别不同的移动用户,不同的移动设备以及不同的网络, 需要GSM系统有一套编号计划,用来正确寻址和识别身份。 1.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 (MSISDN) 主叫用户呼叫GSM系统中某一个移动用户所需拨的号码。
图4 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8、内部接口F lMSC与EIR之间的接口 l交换移动设备识别码的管理信息。 9、内部接口G l不同的VLR之间的接口 10、外部接口Sm l用户与GSM网络间的接口(移动用户与移动台的接口、 用户识别卡SIM与移动终端间的接口) 11、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的接口。
图3 GSM网络接口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 构
1.空中接口Um lMS与BTS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 l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 理等。 2.通信接口A lMSC与BSS之间的通信接口 l功能实体MSC与BSC间的互连接口 .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 构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 构
l 2.补充业务 l 补充业务是基本业务的增值业务,不能单独提供,必
须和电信业务一起提供给用户 l (1)号码识别业务 l (2)呼叫转移业务 l (3)呼叫限制业务 l (4)呼叫完成业务 l (5)多方通信 l (6)计费类补充业务
学习项目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1GSM数字蜂统 l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lGSM系统使用两个频段,900MHz和1 800MHz,分别 称作GSM900 (G网)和DCS1800(D网)。 l1994年底,广东首先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l使用双频手机就可以在G网和D网中漫游通话
四、 号码识别与编号 l为了识别不同的移动用户,不同的移动设备以及不同的网络, 需要GSM系统有一套编号计划,用来正确寻址和识别身份。 1.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 (MSISDN) 主叫用户呼叫GSM系统中某一个移动用户所需拨的号码。
图4 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MSISDN )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8、内部接口F lMSC与EIR之间的接口 l交换移动设备识别码的管理信息。 9、内部接口G l不同的VLR之间的接口 10、外部接口Sm l用户与GSM网络间的接口(移动用户与移动台的接口、 用户识别卡SIM与移动终端间的接口) 11、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的接口。
移动通信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课件
![移动通信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5ccc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2.png)
02 时分多址技术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通信方 式之一,如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码分多址技术
01
码分多址技术(CDMA):是一种利用不同的码序列进行 扩频通信的技术。
02
码分多址技术通过将信息信号与特定的码序列进行扩频调制,实 现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上的复用,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和保密性能。
优势
GSM系统的位置服务业务可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且定位 精度高,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信 息。
05
GSM系统安全与优化
GSM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用户身份保护
GSM系统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如IMSI)需要得到保护,以防止被 非法获取和使用。
通信内容加密
为了防止通信内容被窃听,需要对语音和数据通信进行加密处理。
GSM系统的干扰问题与解决方法
邻频干扰
由于频率复用导致邻近频道的信号相互干扰,解决方法包括频率 规划、滤波技术和动态信道分配。
同频干扰
相同频率的信号相互干扰,解决方法包括功率控制、跳频技术和 小区分裂。
互调干扰
由于非线性器件产生的互调产物对通信信号的干扰,解决方法包 括提高设备线性指标和采用抗互调技术。
GSM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总结词
网络结构与功能模块
详细描述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NSS)。MS是用户终 端设备,包括手机、便携式终端等;BSS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机(BTS),负责无线 信号的收发和处理;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 等,负责移动用户的管理、漫游、呼叫控制等功能。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了GSM系统的通信功能。
码分多址技术
01
码分多址技术(CDMA):是一种利用不同的码序列进行 扩频通信的技术。
02
码分多址技术通过将信息信号与特定的码序列进行扩频调制,实 现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上的复用,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和保密性能。
优势
GSM系统的位置服务业务可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且定位 精度高,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信 息。
05
GSM系统安全与优化
GSM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用户身份保护
GSM系统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如IMSI)需要得到保护,以防止被 非法获取和使用。
通信内容加密
为了防止通信内容被窃听,需要对语音和数据通信进行加密处理。
GSM系统的干扰问题与解决方法
邻频干扰
由于频率复用导致邻近频道的信号相互干扰,解决方法包括频率 规划、滤波技术和动态信道分配。
同频干扰
相同频率的信号相互干扰,解决方法包括功率控制、跳频技术和 小区分裂。
互调干扰
由于非线性器件产生的互调产物对通信信号的干扰,解决方法包 括提高设备线性指标和采用抗互调技术。
GSM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总结词
网络结构与功能模块
详细描述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NSS)。MS是用户终 端设备,包括手机、便携式终端等;BSS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机(BTS),负责无线 信号的收发和处理;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 等,负责移动用户的管理、漫游、呼叫控制等功能。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了GSM系统的通信功能。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ppt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8f66e1192e45361166f569.png)
质量、造价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 体服务的需要。广带无线局域网(WLAN)应能 与B-ISDN和ATM兼容,实现广带多媒体通信, 并形成综合广带通信网(IBCN)
• 能提供150Mb/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
6
2.5G/3G技术
2.5G技术
3G技术
• HSCSD • GPRS • EDGE • IS-95-B
• 禁止打出 Outgoing - Bar certain outgoing calls • 禁止接入 Incoming - Bar certain incoming calls
– 全球漫游
14
• GSM第二阶段功能(Phase 2)
– 允许收发文字短讯服务(SMS-短消息) – 多方通话-最多5人同时进行 MultiParty Calling – 通话保持 Call Holding-Place a call on Hold – 呼叫等待 Call Waiting-Notifies you of another call
•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据承载
业务很难展开
3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GSM/DCS/PCS(欧洲) • N-CDMA(北美) • D-AMPS GSM系统特点: • 频带利用率高、容量大 • 话音质量高 • 开放接口 • 安全性高 • 漫游
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 W-CDMA • cdma2001xRTT • 1x-EV • TD-SCDMA • Other emerging
technologies
7
GSM到3G的演进
GSM
HSCSD
EDGE
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S
• 能提供150Mb/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
6
2.5G/3G技术
2.5G技术
3G技术
• HSCSD • GPRS • EDGE • IS-95-B
• 禁止打出 Outgoing - Bar certain outgoing calls • 禁止接入 Incoming - Bar certain incoming calls
– 全球漫游
14
• GSM第二阶段功能(Phase 2)
– 允许收发文字短讯服务(SMS-短消息) – 多方通话-最多5人同时进行 MultiParty Calling – 通话保持 Call Holding-Place a call on Hold – 呼叫等待 Call Waiting-Notifies you of another call
•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据承载
业务很难展开
3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GSM/DCS/PCS(欧洲) • N-CDMA(北美) • D-AMPS GSM系统特点: • 频带利用率高、容量大 • 话音质量高 • 开放接口 • 安全性高 • 漫游
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 W-CDMA • cdma2001xRTT • 1x-EV • TD-SCDMA • Other emerging
technologies
7
GSM到3G的演进
GSM
HSCSD
EDGE
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S
第五章 移动通信(共99张PPT)
![第五章 移动通信(共9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3e4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77.png)
2000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欧洲、 的WCDMA ,北美 的CDMA-2000 ,中国的TD-SCDMA
6.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5、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3 (4)空分多址(SDMA)
CC:国家代号,中国为86; 物理信道:一个载频上的TDMA帧的一个时隙; (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6.1 移动通信概述
3、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980s,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983年 的AMPS,1980 年北欧的NMT,1979年 的NAMTS,1985年英国TACS系统
1990s,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1992年商用的GSM, 1991年北美的IS-54,1993年 的PDC,1993年 提出的IS-95 (N-CDMA)
因 与座机间不用电线相连, 故称为“无绳” 。
以有线 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是有线 网的无线延伸
6.1 移动通信概述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用于集团调度指挥; ➢可 用 信 道 为 系 统 的 全
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 选择信道功能,是共享 资源、分担费用、共用 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 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 通信系统。
多址技术
频分多址 (FDMA):按频道划分用户,频带独享,时间共享
时分多址 (TDMA):按时隙划分用户,时隙独享,频率共享
码分多址 (CDMA):按码型划分用户,时隙/频率共享
空分多址 (SDMA):按空间角度划分用户,频率/时隙/码型共享
多址技术
(1)频分多址(FDMA)
Power
Time
区域覆盖技术
✓频率复用:处在不同位置(不同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
频率的信道 ✓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率
6.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5、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3 (4)空分多址(SDMA)
CC:国家代号,中国为86; 物理信道:一个载频上的TDMA帧的一个时隙; (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6.1 移动通信概述
3、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980s,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983年 的AMPS,1980 年北欧的NMT,1979年 的NAMTS,1985年英国TACS系统
1990s,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1992年商用的GSM, 1991年北美的IS-54,1993年 的PDC,1993年 提出的IS-95 (N-CDMA)
因 与座机间不用电线相连, 故称为“无绳” 。
以有线 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是有线 网的无线延伸
6.1 移动通信概述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用于集团调度指挥; ➢可 用 信 道 为 系 统 的 全
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 选择信道功能,是共享 资源、分担费用、共用 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 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 通信系统。
多址技术
频分多址 (FDMA):按频道划分用户,频带独享,时间共享
时分多址 (TDMA):按时隙划分用户,时隙独享,频率共享
码分多址 (CDMA):按码型划分用户,时隙/频率共享
空分多址 (SDMA):按空间角度划分用户,频率/时隙/码型共享
多址技术
(1)频分多址(FDMA)
Power
Time
区域覆盖技术
✓频率复用:处在不同位置(不同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
频率的信道 ✓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率
【精品】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详解PPT课件
![【精品】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f433a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5.png)
HTTP下载的峰值可达到145KB/s,基本全部保持在85KB/s以上
10
3G发展简史
TD-SCDMA
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
1999年6月,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但技
19
4G 进展综述
在韩国,SK电讯6月底即开启了LTE-A网络,首月就拥有了30万个 签约用户。然而,SK电讯并不是韩国唯一家提供LTE-A服务的运 营商,其竞争对手LG U+在7月18日也推出了LTE-A业务。LG U+ 表示,对于一个800MB的文件,他们的LTE-A网络能够在40秒内下 载完成,而现有的LTE网络下载时间需要80秒以上;SK电讯的LTE -A网络下载需要43秒。与此同时,据SK电讯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其LTE用户在其移动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40%。
中国电信-CDMA2000 码分多址2000
6
GSM发展简史
1982年,GSM小组成立,主要目标定位于实现欧洲各国移动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1986年,在巴黎,对提出的八个建议系统进行现场试验 1987年,确定采用频分双工-窄带时分多址(FDD-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 预测话音编码(RPE-LTP)和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 1989年,GSM标准生效
2009年10月,ITU收到了来自中国、3GPP、IEEE、日本和韩国的 六个候选技术方案: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 向ITU提交了LTE-Advanced; IEEE向ITU提交了候选技术802.16m; 日本政府向ITU提交了LTE-Advanced和 802.16m两种IMT-Advanced候选技
10
3G发展简史
TD-SCDMA
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
1999年6月,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但技
19
4G 进展综述
在韩国,SK电讯6月底即开启了LTE-A网络,首月就拥有了30万个 签约用户。然而,SK电讯并不是韩国唯一家提供LTE-A服务的运 营商,其竞争对手LG U+在7月18日也推出了LTE-A业务。LG U+ 表示,对于一个800MB的文件,他们的LTE-A网络能够在40秒内下 载完成,而现有的LTE网络下载时间需要80秒以上;SK电讯的LTE -A网络下载需要43秒。与此同时,据SK电讯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其LTE用户在其移动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40%。
中国电信-CDMA2000 码分多址2000
6
GSM发展简史
1982年,GSM小组成立,主要目标定位于实现欧洲各国移动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1986年,在巴黎,对提出的八个建议系统进行现场试验 1987年,确定采用频分双工-窄带时分多址(FDD-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 预测话音编码(RPE-LTP)和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 1989年,GSM标准生效
2009年10月,ITU收到了来自中国、3GPP、IEEE、日本和韩国的 六个候选技术方案: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 向ITU提交了LTE-Advanced; IEEE向ITU提交了候选技术802.16m; 日本政府向ITU提交了LTE-Advanced和 802.16m两种IMT-Advanced候选技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1df3db9a26925c52dc5bf20.png)
基站子系统也叫无线子系统,提供并管理着移动台和网 络子系统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同时也管理着移动台与所有 其他GSM子系统的无线接口。基站子系统不直接与公用通信 网互通。网络子系统管理着系统的交换功能,保证移动台与 相关的公用通信网或与其他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网络子系 统不直接与移动台互通。操作支持子系统提供给运营部门一 种手段来控制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1. GSM中的业务信道(TCH)
GSM的业务信道携带用户数字化语音或数据信息, 可分 为全速率或半速率两种类型。全速率传送时,用户数据在一个 时隙(TS)中传送。而半速率传输时,用户数据映射到同一时隙 上,但是采用隔帧传送的方式,因此两个半速率的用户可以共 享同一个时隙,但是每隔一帧交替发送。
在GSM标准中, TCH数据不会在作为广播信道的频点的 TDMA帧的TS0上传播。 此外, TCH复帧(包含26帧)在第13 和第26帧中会插入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数据或空闲帧 (IDLE)。如果第26帧中包含IDLE数据位,则为全速率TCH, 如果包含SACCH数据则为半速率的TCH。业务信道复帧结构 如图 12 - 5 所示。
基站子系统是GSM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 空中接口与移动台连接,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 另一方面,通过A接口,基站子系统与网络子系统中的移动业 务交换中心(MSC)相连接,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和固 定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控制信息和用户信息等。
移动台属于基站子系统的一部分,它是GSM系统中用户 使用的设备,包括:手持台、 便携台和车载台。移动台通过 无线空中接口与基站收发信台连接。移动台另外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用户识别卡(SIM)。SIM卡是一种存储装置, 可存 储用户识别卡,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地区、 专用键, 以及其他特定用户信息等。没有SIM装置,GSM移动台不会 工作。 正是SIM使GSM用户能识别自己的身份。
1. GSM中的业务信道(TCH)
GSM的业务信道携带用户数字化语音或数据信息, 可分 为全速率或半速率两种类型。全速率传送时,用户数据在一个 时隙(TS)中传送。而半速率传输时,用户数据映射到同一时隙 上,但是采用隔帧传送的方式,因此两个半速率的用户可以共 享同一个时隙,但是每隔一帧交替发送。
在GSM标准中, TCH数据不会在作为广播信道的频点的 TDMA帧的TS0上传播。 此外, TCH复帧(包含26帧)在第13 和第26帧中会插入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数据或空闲帧 (IDLE)。如果第26帧中包含IDLE数据位,则为全速率TCH, 如果包含SACCH数据则为半速率的TCH。业务信道复帧结构 如图 12 - 5 所示。
基站子系统是GSM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 空中接口与移动台连接,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 另一方面,通过A接口,基站子系统与网络子系统中的移动业 务交换中心(MSC)相连接,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和固 定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控制信息和用户信息等。
移动台属于基站子系统的一部分,它是GSM系统中用户 使用的设备,包括:手持台、 便携台和车载台。移动台通过 无线空中接口与基站收发信台连接。移动台另外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用户识别卡(SIM)。SIM卡是一种存储装置, 可存 储用户识别卡,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地区、 专用键, 以及其他特定用户信息等。没有SIM装置,GSM移动台不会 工作。 正是SIM使GSM用户能识别自己的身份。
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d0e9c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6.png)
毛洋概亦浓羌壤颅鹃臃夸酣报弘唁仁汐捷钵卓原李赫枕乒目泉黎议旬郸杨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终端(MS)
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 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 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炉南组臣显几皇形邓棺芳燕套匣癸葛毁惊菜墟范纽席虑樟班泄杀筋锨半产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简介
2010年5月
运普乾将挛霹看漏肯绽奖语满奥异匹双监操醇规屏基葡歇永饭租其侈袋灌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讲 GSM的发展历史
1.1 GSM系统历史背景 1.2 GSM系统技术规范目录
晕夯与彪哭促仍埔垦砰缘疑醋蠢奶犯聂漓斯龋博忠镀础吨贺镣毋阮毒算祸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堵按稽力瑰法贼翰忽嫁岭兴桨旱鲜娱偿吻苑渍办柬钝桩腥遁逝访浦椰檀混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模拟系统的缺点
1.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2. 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 3. 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 4. 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
疑醉瘩海凿绍谬间藩烂环斥移伊倔异难咒全柄淡贴握又函遮婿内浇颁镑圣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港陌揽诉生骸壤君那捣任军涩播叮菏滥帜沈褐不价退希码箱详凿涸呕很觅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2 GSM系统技术规范目录
07 MS的终端适配器 08 BS-MSC接口 09 网路互通 10 业务互通 11 设备和型号认可规范 12 操作和维护
3.6 基站与移动台 间的时间调整 3.7 话音编码 3.8 信道编码 3.9 交织技术 3.10 跳频技术 3.11 保密措施
移动终端(MS)
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 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 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炉南组臣显几皇形邓棺芳燕套匣癸葛毁惊菜墟范纽席虑樟班泄杀筋锨半产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简介
2010年5月
运普乾将挛霹看漏肯绽奖语满奥异匹双监操醇规屏基葡歇永饭租其侈袋灌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讲 GSM的发展历史
1.1 GSM系统历史背景 1.2 GSM系统技术规范目录
晕夯与彪哭促仍埔垦砰缘疑醋蠢奶犯聂漓斯龋博忠镀础吨贺镣毋阮毒算祸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堵按稽力瑰法贼翰忽嫁岭兴桨旱鲜娱偿吻苑渍办柬钝桩腥遁逝访浦椰檀混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模拟系统的缺点
1.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2. 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 3. 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 4. 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
疑醉瘩海凿绍谬间藩烂环斥移伊倔异难咒全柄淡贴握又函遮婿内浇颁镑圣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港陌揽诉生骸壤君那捣任军涩播叮菏滥帜沈褐不价退希码箱详凿涸呕很觅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2 GSM系统技术规范目录
07 MS的终端适配器 08 BS-MSC接口 09 网路互通 10 业务互通 11 设备和型号认可规范 12 操作和维护
3.6 基站与移动台 间的时间调整 3.7 话音编码 3.8 信道编码 3.9 交织技术 3.10 跳频技术 3.11 保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
NDC
SN
|---------国际移动客户ISDN号 -----------------|
|--国内有效移动客户ISDN号码 |
(5) 位置区识别码(LAI)
位置区识别码用于移动客户的位置更新,
其号码结构是:
3位数字 2位数字 最大16bit
MCC MNC
LAC
|------------LAI-------------|
•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与PSTN网相重叠。公 用电话网有它的国际出口局,而GSM数字 移动通信网却无国际出口局,国际间的 通信仍然还需借助于公用电话网的国际 局。
• 在“中国联通”GSM移动交换局所在地, 联通网和主网(邮电部门的GSM移动通信 网和PSTN网)之间各设一个网间接口局, 联通网和主网经过网间接口局连通。
4.1.6 GSM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
1. 区域定义
MSC
基站
扇区
… …
… … …
PLMN 服
位置区
扇区
务 区
MSC
基站
PLMN
位置区
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
2. 号码与识别
(1)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IMSI) GSM移动通信网给移动客户分配一个
• 移动业务本地网的网路结构
全国可划分为若干个移动业务本 地网,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中应设 立一个HLR和一个或若干个移动业 务交换中心(MSC), 还可以几个移 动业务本地网共用一个MSC。
• 信令网路结构
在建网初期,由于国内的No.7信令网 不适宜传输MAP(移动应用部分)消息, 作为过渡,可先建立移动专用No.7信令 网。
MSIN: 移动客户识别码,采用等长11位 数字构成。
(2) 临时移动客户识别码(TMSI)
为了对IMSI保密,MSC/VLR可给来访移 动客户分配一个唯一的TMSI号码,仅限 在本MSC业务区内使用。
(3) 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码(IMEI) 唯一地识别一个移动台设备的编码,为 一个15位的十进制数数字,其结构是: 6位数字 2位数字 6位数字 l位数字
采用独立网号方式来组网的。
• “ 中 国 电 信 ” GSM 网 路 接 入 号 为 “139”,
• “ 中 国 联 通 ” GSM 网 路 接 入 号 为 “130”。
• 全国GSM移动电话网按大区设立一级汇接 中心、省内设立二级汇接中心、移动业 务本地网设立端局构成三级网路结构。 三级网路结构组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数 字移动通信网路。
•移动特别小组还完成了制定 18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 的规范,名为DCSI800系统。
• 1993年我国开通了第一个数字蜂窝 移动通信网。
4.1.2 GSM系统组成
MS:移动台; BSS: 基站子系统 NSS: 网络子系统
4.1.3 GSM系统结构
4.1.4 系统接口
4.1.5 我国GSM通信网结构
• 省内GSM移动通信网的网路结构
省内设若干个移动业务汇接中心(即二 级汇接中心)。二级汇接中心可以是单独 设置的汇接中心(即不带客户,只作汇接), 也可兼作移动端局(与基站相连,可带客 户)。省内GSM移动通信网中一般设置二 三个移动汇接局较为适宜,最多不超过 四个,每个移动端局至少应与省内两个 二级汇接中心相连。
MCC:移动客户国家码,同IMSI中的前三位数
字。
MNC:移动网号,同IMSI中的MNC。
LAC:位置区号码,为一个2字节BCD编码,
在一个GSM PLMN网中可定义65536个
不同的位置区。
(6)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CGI 是 用 来 识 别 一 个 位 置 区 内 的 小 区 , 它 是在位置区识别码 (LAI)后加上一个小区 识别码(CI),其结构是:
• 1987年5月GSM成员国就数字系统采用 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 线性预测RPE一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 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 一致意见
• 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将 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loba1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AC FAC SNR SP TAC: 型号批准码; FAC: 工厂装配码,表示生产厂家及其
装配地。 SNR: 序号码, SP: 备用,备作将来使用。
(3) 移动台ISDN号码(MSISDN)
主叫客户为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 信网中客户所需拨的号码。号码的结构 为:
CC
NDC
SN
|-----------国际移动客户ISDN号码 ----------------|
第四章 GSM和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 信系统
4.1 GSM系统
4.1.1 GSM历史 由于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 1.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2. 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 3. 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 4. 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
机”。
• 1982年北欧国家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 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向 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 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 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 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 术 委 员 会 下 的 “ 移 动 特 别 小 组 \ Group SpecialMobile)简称“GSM”,来制定有 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 国内有效移动客户ISDN号码 --|
• CC:国家码。我国为86。 • NDC:国内目的地码,即网路接入号,
邮电部门GSM网为13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联 通公司”GSM网为130。 • SN=客户号码,采用等长7位编号计划。 (4) 移动客户漫游号码(MSRN) (与MSISDN 结构相同)
移动客户漫游号码(MSRN)结构是:
特定的识别码。存储在客户识别模块 (SIM)、HLR、VLR中。
IMSI号码结构为:
MCC(3位) MNC(1或2位) MSIN |------------国际移动客户识别 ------------|
|--国内移动客户识别 --|
MCC: 移动国家号码,由3位数字组成,我 国为460。
MNC: 移动网号,由2位数字组成, 邮电部门GSM PLMN网为00, “中国联通公司”GSM PLMN网为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