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方法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性研究方法整理
ZY1211114 赵翔宇
一、实地研究法
实地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之一,以直接、生动和深入的特点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实地研究法是指不带有理论假设而直接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去收集基本信息或原始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第一手资料中得出特殊性结论的方法。

1、参与观察法
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一样,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法可以说是一切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扮演的角色,可以把观察法区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现察。

所谓非参与观察,部分学者也称其为局外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并正在观察他们。

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适用范围:
根据对文化团体的研究,Bogdewie总结了几个适合采用参与观察法的情况:第一,当研究者在研究场域时,团体成员不会因为研究者的出现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研究者是被包容的,而不是令团体成员感到好奇的对象。

在这样自然的场域里,亲眼目睹真实现象的机会相对增加;第二,当真实行为和言语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时,也适合采用参与观察法。

因为访谈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不容易反映出真实行为;第三,当研究者的问题可以用团体成员的语言形式来解释时,也适合采用参与观察法;第四,事情的连续性和连接性有助于解释现象的意义,参与观察是有利的方法,因为参与观察可以看到连续性脉络的现象,远比利用重复访谈或由不同的线索建构意义要完整。

2、个案研究法(个案历史法)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典型事例或人物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为解决更一般的问题提供经验。

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叫“解剖麻雀法”。

同时,由于个案研究产长需要追溯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了解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因此又称“个案历史研究法”。

个案研究的基本逻辑是:研究者在确定了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后,不带任何假设地进入到现象发生的场景中,参与研究对象的生话,去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或者通过深入访谈收集各种质性资料,井以此来进行分析和归纳,揭示现象发生的原因,逐步归纳出理论命题。

所以,个案研究不仅仅只是一个研究方法,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适用范围:
(1)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2)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

二、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一词是英文ethnography的汉译,又被译为“人种志”“田野究和“田野民族志”。

民族志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

从广义上讲,民族志研究包括了对特定群体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所有研究。

民族志研究方法并不是收集数据的具体方法,相反,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着眼于提供一个整体的观点和视角,对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信念、态度、价值观、角色和规范进行理解和解释。

适用范围:
三、田野工作
田野工作是民族志的基本功,所以,有学者亦将民族志翻译为“田野民族志”,即在于强调民族志与田野工作之间的密切不可分的联系。

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人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工作。

由于语言、生计活动、季节与社区周期等因素,成功的田野工作通常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以便深入和完整地了解当地社会。

因此,田野工作是民族志收集的主要途径,是人类学面对多样性文化建立比较理论的基础;人类学家不断处在对他文化的多面向认识、寻求法则、诠释与建构的过程中,同时也加强了对其自身文化的理解,以及推进对人类整体性综观的学术积累。

田野调查方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抽样法、谱系法、个人生活史。

四、口述史法
口述史涉及两个层面的诠释:口述和历史。

口述是指相对“文字”概念而言,透过一个人或一群人叙述其生命、生活经验或生命、生活故事以累积文本的方式。

历史是指牵沙到事件何时何地发生,何人牵涉、何时发生等事实,以及对这些事实所做的诠释和观点。

五、叙事分析
叙事研究被作为一门学科而重视起来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

它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

范式是叙事研究涉及的比较重要的因素。

有两种叙事范式:以故事为对象的研究层面和以话语为对象的研究层面。

六、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量性的描述和分析,是为模式、主题、倾向识别的目的而针对某个题材内容进行详细而系统的审视。

内容分析是通过人们文流的形式来进行的,包括书籍、报纸、杂志、诗词、歌曲、绘画、演讲、信件、电视、电影、艺术、录像和谈话笔录等。


容分折综合了诸多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杜会学、历史学、艺术、教育学、新闻学、政治学等。

内容分析法也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方法,其主旨在于把一种用言语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成数量表示的资料,其结果一般采用与调查资料相同的方式进行描述。

适用范围: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传播学、心理学、情报学和社会学等。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信息传播工具的日益增加和信息内容的急剧扩大,内容分析法在社会学研究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通常存在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文献研究法的一种。

在内容分析法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收集资料。

而且相对于二次分析法和现存资料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效度较好。

2、二次分析
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指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这种新的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着两种不同的研究目的,一种是从别人为研究某一问题而收集的资料中,分析与该问题所不同的新的问题,即把同一种资料(已有的、别人的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用于对不同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另一种类型则是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别人的资料,以对别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即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同一种资料,看是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七、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方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比较法主要分为类型比较法和历史比较法。

前者属于横向比较,后者属于纵向比较。

1、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是指按照时间顺序解释同一社会内部或不同社会中的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纵向比较法。

适用范围:
历史比较是一种纵向的比较法,即以时间为基础分析社会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以说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

它适用于解释事物的变迁过程。

2、类型比较法
类型比较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

只有通过分类才能使千差万别的现象条理化、系统化。

对事物的分类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进行,在归纳过程中,对大量现象进行辨别和区分,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加以概括,再从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关系中抽出某一本质特征,确定其类别关系。

故类型比较法的作用之一就是由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建立类型,由此上升到对总体的一般性认识。

类型比较法的另一个作用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便于比较和认识表面上千差万别的各类社会现象。

八、扎根理论研究法
将理论与经验,抽象与具体联系起来,从具体经验出发归纳抽象出理论的方法。

主旨是建构理论,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现和发展新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的一般流程:文献探讨→个案选定→资料收集整理→开放性、主轴性和选择性编码(在这个过程中补充资料)→研究结论→提出结论与建议。

适用范围:
适用于那些现有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有效解释实践现象的领域,或者说是存在理论空白点的新研究领域。

九、常人方法学
常人方法学也称民本土方法论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

适用范围:
常人方法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不是传统社会学中那些抽象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问题,而是普通人看待社会的方式、方法,即加芬克尔所说的,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推理实践。

常人方法论就是研究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程序和思考来解释日常情境并行动的方法,并从普通人的日常行动及其看待行动的思考模式出发考察社会现象。

十、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定义之一)。

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

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