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学PPT课件

透视学PPT课件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标识为GP (GROUND PLANE)
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标识 为PL。(PICTURE LINE)
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 无消失。
22、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 VARIABLE LINE )
23、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标识为h (VISUAL HIGH)
Perspective on Science
24、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标识为N (PLAN)
25、迹点——平面图引向基面的交点。标识为TP (TRACK POINT )
26、影灭点——正面自然光照射,阴影向后的消失点。 标识为VS(VANISHING OF SHADOW)
•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Perspective on Science
透视学的运用
第二章、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 第一节
• (3)远视距 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 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Perspective on Science
• 中外透视:空间观念、观察方法、构图方式不同形成的。
• 西方绘画:透视研究集中体现于焦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它是一种三进向空间的推理法,形成目极无穷,视线 失落与灭。其画面为单视域中心,空间形体表现常常有堆、 叠、灭的效果,给人一种近距离观察的集中现实感。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HORIZON )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确定站点SP(控制在画面宽度的1-1.5倍),连
接平面图中各个角的内转折点,连线与PP线将有
迹点;(4).SP向HL垂直延伸,交点即为心点
(灭点),过灭点连接ABCD外框的四角;
(5).过PP线上的各个迹点引GL的垂线,确定
空间位置,最后利用真高线确定透视图内部的空
间高度;
2021/3/25
20
网格法(由外向里)
2021/3/25
8
• 透视名词术语
(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 (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 (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 (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 (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消失到视心点
与画面成45°角的水平线(变线)
消失到距点上
与画面成> 45° 、< 90°角的水平线 (变线) 消失到内余点上
与画面成> 0° 、< 45°角的水平线 (变线) 消失到外余点上
2021/3/25
12
• 透视规律
一、物体 默认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二、画面 画面与物体的关系:与物体主要面的偏角;画面与物体的前后关系。 画面偏角为零(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画面与物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要面存在偏角(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偏角可以选择30、45、60。其中45由于心点与两个灭点距离相同, 所以较少使用。当然画面偏角也可以自选。
2021/3/25
41
• 倾斜透视的原理
1、正四棱柱的三组主向轮廓线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画 面--各自有其灭点
2、垂直于基面的直线成了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即 直立变线

透视学上传PPT课件

透视学上传PPT课件
具体求法有 减切法和加增法, 如图:
1.减切法:
第 二 章 一 点 透 视
•18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一点透视的具体求作方 法
第 二 章 一 点 透 视
•19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一点透视的具体求作方 法
2.加增法:
第 二 章 一 点 透 视
•20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一点透视的具体求作方 法
2.加增法:
第 一 章 透 视 基 本 原 理
•6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第 一 章 透 视 基 本 原 理
•7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第 一 章 透 视 基 本 原 理
•8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1.近大远小;

2.不与投影面平行的平行线、平行面有共同的灭点、灭线。 透视效果图的技法:画法几何,绘画基础。




•1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常用术语: 1、视点(S)(EP):观者眼睛的位置。 2、立点(SP):人站立的位置。
第 一
3、视高(H)(EL):视点到立点的距离。 4、画面(PP):假想平面,垂直于地面。
11、距点(D):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的视平线上,离心点的远近与视距
相等。 12、真高线:在透视图中反映物体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2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透视学第1讲透视概述及简史ppt课件

透视学第1讲透视概述及简史ppt课件
▪ 用阿尔贝蒂的方法,画家们可以在物像的平面上放 上格子,再把物像的线转移到透视图中的类似方格 中,高度的确定可以靠在透视图中的适当的点上, 从水平的地面方格转为垂直格,或者是除水平的格 子之外,还运用垂直的格子。
13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中观察,完美表明了船的
作用,大象也使我们看到
需要的一切资料。在这里
人物的大小是随着远离而
缩减
8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人临摹本) 观察画中家具的透视形式,类似于斜投影的方法,没有近大 远小的变化,人物的大小取决于人物的身份,而不是远近。
▪ 最重要的透视学家,也可被认为是15世纪最 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的皮埃罗.德拉.弗郎西斯卡 在他的《透视绘画论》中,开始用透视法绘 画,极大地丰富了阿尔贝蒂的的学说。皮埃 罗 运用了以欧几里得几何等为基础的综合投 影方法。他的绘画具有秩序和平静感,这是 由于整幅画从头至尾严守规则而产生的。
16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中间延伸的墙面、屋顶、
地面、家具以及屋顶上
吊起的葫芦、地上的书、
小画板等都向什么地方
案中。相信你一定会有
收获。
20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透视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透视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三点透视具有三个灭点,能够 表现物体的多个角度和高度, 适用于表现俯视或仰视的场景 。
透视图具有立体感强、形象逼 真、易于理解等特点,能够有 效地传达三维空间信息。同时 ,透视图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透视变形、透视缩短等问 题需要注意。Βιβλιοθήκη 02透视图的绘制原理
Chapter
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
透视投影是利用中心投影法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 上的一种绘图方法。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两个消失点绘制透 视线。
细化物体轮廓
根据透视原理,细化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 ,注意两个消失点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三点透视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视平线、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的位置,选择一个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三个消失点绘制透视线。
06
透视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Chapter
透视图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01
02
03
透视不准确
由于绘制者没有正确掌握 透视原理,导致透视图中 的物体比例、角度、距离 等出现错误。
消失点设置不当
消失点是透视图中非常重 要的元素,如果设置不当 ,会导致整个透视图的比 例和视觉效果出现问题。
线条不直
在绘制透视图时,线条应 该保持笔直,否则会影响 透视效果,使图像看起来 失真。
现代透视图技术
现代透视图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 技术,能够实现更为精确和复杂的 透视图绘制,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 、动画制作等领域。
透视图的种类与特点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图特点
一点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图形 式,所有物体都消失于一个灭 点,适用于表现正面平行的场 景。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原理与分类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 经验总结而来,包括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等规律。
透视分类
根据视点和画面的相对位置,透视可 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等。
透视术语解析
心点
在画面中心垂直于视平线的点 ,是透视的中心点。
消失点
物体边缘线在视平线上汇聚的 点,表示物体向远处延伸的方 向。
视点
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决定了 画面的视角和视野范围。
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决 定了画面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和 高度。
基线
画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线,用于 确定物体的水平位置。
0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平行透视概念及特点
平行透视定义
平行透视是绘画透视的一种,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 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立体物象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 的科学。
视觉引导
利用曲线透视的视觉引导作用,可 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的 重点部分。
实例分析:曲线透视作品欣赏
实例一
《XXX》: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曲 线透视,将画面中的建筑物和街 道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实例二
《XXX》:这幅作品利用曲线透 视表现了水面的波纹和倒影,营 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增
添加阴影和投影
根据光源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在物 体上添加阴影和投影。阴影和投影的 形状和大小也要根据平行透视的原则 来绘制。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画面上画 出物体的轮廓线。注意轮廓线的形状 和比例要与实物相符。
实例分析:平行透视作品欣赏
01
作品一
《街道景色》这幅作品运用平行透视描绘了街道的景色。画面中的建筑

透视学基本原理精PPT课件

透视学基本原理精PPT课件

透视的基本术语
10、C.V(心点):过视点作与画面的垂线,所得垂线与视平线的交点
V.P(灭点)
P.P(画面)
H.L(视平线)
C.V(心点)
E(视点)
(基线)
(基面)
S.P(立点)
第13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11、V.P(灭点):不在画面上相互平行的直线,消失在上的点
V.P(灭点)
P.P(画面)
P.P(画面)
H.L(视平线)
E(视点)
(基线)
(基面)
S.P(立点)
第7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V.P(灭点)
P.P(画面)
H.L(视平线) E(视点)
(基线)
(基面)
S.P(立点)
5、S.P(立点):人在地平面站立的位置
第8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6、P.P(画面):人的眼睛的高度所在的水平面(图中蓝色线条所围成的面)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将三维空间的形体画到二维的图纸画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有深度的空间达到三维的绘画效果
透视的定义
什么叫透视?
第1页/共16页
透视的定义
透视是将三维空间的形体画到二维的图纸画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有深度 的空间达到三维的绘画效果。
第2页/共16页
陈小将
透视的基本术语
V.P(灭点)
P.P(画面)
V.P(灭点)
P.P(画面)
H.L(视平线) E(视点)
(基线)
(基面)
H(视高)
S.P(立点)
8、H(视高):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第11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V.P(灭点)
பைடு நூலகம்

透视学(全)ppt课件

透视学(全)ppt课件
透视学
.
1
第一章: 透视的产生 发展和应用
.
2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发展简述: 远古时期 - 岩画和洞窟壁画 公元前5世纪 - 世界上第一幅透视原理透视画 15世纪 -《绘画透视学》一书系统研究透视学
《绘画论》论述“线性透视” 《画论》达芬奇 17世纪以后 – 平行透视扩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0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1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2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3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4
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理论:散点透视 又称动点透视,多视点透视,将移动视点所看到 的多角度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 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最早将西方图法带入中国。 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刘海粟真正系统传授。
.
26
.
27
.
28
.
29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透而视之”---透过透明 的平面来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 规律和图形画法。而所描绘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 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透视学” 是在二维平面上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立体感的绘画方法和与此有关的科学理论研 究。
色彩透视法。因空气阻隔,同颜色物体距近则鲜明,距远则色彩灰淡。
.
37
线性透视学的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 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 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 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 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 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 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 方法,即线性透视。L.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 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

透视学课件ppt课件

透视学课件ppt课件
返回
概述部分
考核标准:
线条清晰、准确。
返回
概述部分
训练方法:
1、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 度及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尤其是对 透视常用术语的应用方面进行指导。
2、集体指导: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 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集中性问题进行指导。
返回
概述部分
训练方法:
3、集体提示:在设计(制图)过程中经常进行 提示,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对于线条的要求 也要经常提示。
词术语,理解平行透视所包含的基本特 征、原理,熟练掌握并能正确应用平 行透视进行效果图的绘制。
平行透视
基本理论 技能训练 能力体现
训练方法 课后练习
返回
平行透视
一、什么叫平行透视 二、平行透视的基本特征 三、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 四、透视的应用
返回
平行透视
——基本理论
一、什么叫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焦点透视,它是最常用的 透视形式,也是最基本的作图方式之一。以教室为 例,当我们站在教室前面向后看时,会发现左右两 侧前后门窗的大小、高低,在视觉上均有变化,呈 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现象,但它的实际大小、高 低是一致的,没有实质变化。教室的各墙角线和门 窗的顶线、底线等均向视中心消失,
平行透视
——基本理论
具体画法如下:(省略了正方形平面透视图求法) 1.A、B点分别向上作垂线,得正方体高E、F点。 2.E、F点分别向VP点作消失线。 3.C、D点分别向上作垂线,该线与E、F点向VP点 的消失线相交得G、H点。 4.E、F点作平行AB线、HL线,G、H点作平行与E、 F线得正方形上面透视形。这样便得出正立方体透 视图了。
以上为完成平行透视的基本要素。 2.然后根据正方形大小画一条与HL线平行的正方形 近处边

透视ppt课件

透视ppt课件

通过透视技法,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距离感 ,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透视发展历史概述
01
古代透视起源
古代艺术家通过长期观察和实 践,逐渐发现了透视现象并尝
试将其应用于绘画中。
02
透视理论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数学 家开始系统研究透视理论,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透视理论体系
透视在艺术创作中应用
绘画领域
在绘画中,透视技法被广泛应用于风 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的 作品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 感。
设计领域
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领域中,透视技法也被广泛运用,帮 助设计师更好地表现设计方案和效果 。
影视领域
在影视制作中,透视技法被用于场景 设计、角色造型、动画制作等方面, 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视觉效 果。
PPT中透视效果实现方法
使用形状工具创建透视图形
通过插入形状并使用编辑顶点功能,调整形状的边缘以创建透视 效果。
利用图片透视效果
将图片插入PPT后,通过图片工具中的透视效果选项,调整图片的 透视角度和程度。
应用3D效果增强透视感
为对象添加3D效果,如旋转、倾斜等,以增强透视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PPT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02
透视种类与特点分析
一点透视及其特点
定义
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是指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上下、前后及两侧六个面,不 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 叫“平行透视”。
特点
真实性较强,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但画面比较呆板,变化不丰富。
03
透视绘制方法与技巧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外透视:空间观念、观察方法、构图方式不同形成的。
西方绘画:透视研究集中体现于焦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它是一种三进向空间的推理法,形成目极无穷,视线 失落与灭。其画面为单视域中心,空间形体表现常常有堆、 叠、灭的效果,给人一种近距离观察的集中现实感。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清明上河图局部
空气透视法、色彩透视法 狭义透视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
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 : 焦点透视
.
纵透视
将平面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 面
.
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 重叠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
.
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 小。
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 而挡远部的表现。
.
空气透视法。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 越远越偏色重,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
1、近处的景物较暗,远处的景物亮,最远处的景物往往和 天空浑为一体,甚至消失;
2、距离近的景物反差较大,距离远的景物反差较小;。 3、近处的景物轮廓比较清晰,远处的景物轮廓较模糊;
透视学
.
第一章: 透视的产生 发展和应用
.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发展简述: 远古时期 - 岩画和洞窟壁画 公元前5世纪 - 世界上第一幅透视原理透视画 15世纪 -《绘画透视学》一书系统研究透视学
《绘画论》论述“线性透视” 《画论》达芬奇 17世纪以后 – 平行透视扩大到成角透视
丢勒:德国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建筑师
.
透视现象的形成与眼睛的 内部构造有关,我们生活 的物质世界是三维的空间, 反映空间的视像在视网膜 上是扁平的,如何在一张 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还原三 维立体空间,这就衍生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透视学。
透视分类
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 : 纵透视、斜透视、重叠法、近大远小法、近缩法、
(1)多视点 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 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 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多 视点来表现。如《清明上河图》
(2)高视点 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 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 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 (3)远视距 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 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色彩透视法。因空气阻隔,同颜色物体距近则鲜明,距远则色彩灰淡。
.
线性透视学的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 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 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 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 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 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 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 方法,即线性透视。L.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 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
.
丢勒
1500年的自画像, 1500 年,板油彩, 慕尼黑老绘画馆 , 阿尔布雷希特·丢 勒
.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 用
丢勒作品
.
四使徒,1526 年,板 油彩 ,慕尼黑老绘画 馆
.
.
7
.
8
散点透视(动点透视) 它是多视点的透视,不像焦点透视那样只有一 固定的视点,而是将移动视点所看到的多角度 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
.
.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透而视之”---透过透明 的平面来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 规律和图形画法。而所描绘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 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透视学” 是在二维平面上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立体感的绘画方法和与此有关的科学理论研 究。
.
.
.
24
第二章、透视学概述
A、透视学的成因、分类 B、透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目的、要求 C、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
.
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 张对开纸张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 树立于眼前,即在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 的物体之间,然后在使你的眼睛离玻璃 三分二壁尺(约76cm)的地方,用器皿 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 只眼,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瞄下 你透过玻璃板所见之物,在将它转描到 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色,画时 好好利用空气透视。”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理论:散点透视 又称动点透视,多视点透视,将移动视点所看到 的多角度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 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最早将西方图法带入中国。 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刘海粟真正系统传授。
.
中国画在的透视学应用
.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作为表现设计思想,追求最后效果的一种最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等多种领域。
.
透视学应用
.
插画
.
透视学的应用
动画场景设计
.
透视学的应用
电子游戏中的场景设计
.
透视学的应用
对造型设计师而
言,正确的透视关 系,可以严格地体 现真实空间的尺度, 让设计者构思的理 想空间、环境、景 物得到最逼真的展 现。
当我们站在宽广马路的中间, 会看到本来平 行的马路,远远望去他们之 间的距离越来越窄,进而消 失在远处的一点上。如果这 时候远处疾驰而来一辆汽车, 你会发现汽车越来越大,越 来越清晰,这种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的现象客观存在于 我们的视觉中 ,我们将这种 变化称之为透视变化。透视 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