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教材导读)一、单元教材分析: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三、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四、教学建议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高年级专题组织的多元化。从体裁/语文学习的角度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有相声、剧本,故事,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训练的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说话、写作用语都要得体,做到得体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本组还安排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编排文言文的意图:人教版小语实验教材本来可以多编排一些文言文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小学阶段没有提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是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的,为了使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衔接更紧密,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就开始安排简短、浅易的文言文。从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到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再到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共可以接触到4篇文言文。这样,学生可以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一点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一定基础。七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3篇文言文,篇幅也比小学阶段的要长一些。不过,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台湾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比例:20%-40%。台湾新党主席谢启大说过一句话:“陈水扁搞‘去中国化’你们不用担心,因为台湾的中华文化底蕴太深了,他去不掉。我认为海峡两岸统一,最重要的是大陆不要去中国化。”近几年跟台湾、香港语文界同仁接触较多,给我的感受是他们的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课程标准修订后的教材增加文言文、古诗词的比例。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标准的阐述:在总目标里面——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个要求是包含了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的,所以小学阶段的要求应该比之更低一些。▲处理好朗读和理解的关系。朗读基本的要求:正确、通顺、流利;(课后思考练习题没有提有感情朗读),所以我们正确把握对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朗读的要求,并注重积累:背诵。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的朗读指导十分重要。可采取

如下步骤:第一,教师首先要范读课文,提示学生如何断句、停顿。第二,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如“孔君平诣其父”“孔君/平/诣其父”“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正确停顿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思”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六年级下册《学弈》中的“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最后达到背诵。至于在理解方面,大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即可。学生要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有一点自己的感悟。如,像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地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对文中蕴涵道理的讨论适可而止;如《两小儿》中的道理,可以讨论,但是不要展开,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即使讲得清楚,也不是小学生所能够理解的。《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就杨氏之子来说,似乎存在教养问题,客人到家里做客,和小孩子开个玩笑是正常的,杨氏之子却反唇相讥,好像不大好。修订时考虑重新更换,如果老师们有比较好的文言文,也可以推荐给我们。晏子使楚课文根据《晏子春秋》而改编,《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课文讲述的内容在原著中是两个独立的故事,分别为:“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和“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桔第十”。编者将这两个故事合编在了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对话较多。教学可以这样安排:初读课文,了解写了什么事,写了几个回合的斗智,把握主要内容,理顺文章思路。再读课文,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理解,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并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其应答的机智、绝妙。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从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从语文透出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并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最后还可以阅读、思考: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来描写人物的,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如学生感兴趣,还可以编演课本剧。半截蜡烛这是一个短小的独幕剧剧本。读剧本,一要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三要了解剧本这种体裁的特点——用角色对话推进情节、塑造人物,以及开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中间穿插布景以及人物动作、神情等的提示语。剧本不大适合全文朗读,更适合在熟悉人物台词的基础上表演。打电话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相声名段,也是小学课文第一次引进相声这种体裁的课文。编进剧本、相声,意在丰富课文的样式,服务于“语言的艺术”的专题。相声,不适宜朗读,宜浏览。可先浏览全文,搞清楚这段相声讲的是什么事,针贬的是什么人。而后,两人一组分角色读一读,一来熟悉一下语言,二来体会一下相声语言讽刺、幽默的特点。接下来,还可以结对练说,并推举代表在班上说个片断。有条件的,还可以找来经典相声段子的录音、录像,听一听,看一看,进一步感受相声的语文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