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学期民族常识总结(K12教育文档)

五年级上学期民族常识总结(K12教育文档)

五年级上学期民族常识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五年级上学期民族常识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五年级上学期民族常识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地方课程(民族常识)五年级教学总结-—刘昌琴民族教育,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学期结束,现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学习一些故事,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

二、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通过健康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四、安全教育方面。

学习公共安全的常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能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五、渗透法制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六、继续加强小继教学习培训,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之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第一课中华大家庭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3、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上,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汉族。

二、探究学习1、认识我们的伟大祖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2、交流自己了解的汉族的资料人口:1042482187人遍布全国各地汉族的先民是华夏族,语言是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三、交流1、小组内互相补充自己还了解了哪些有关汉族的资料2、教师补充四、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知道了汉族的一些知识。

下节课,我们会了解东北华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请同学们课下提前调查。

教学目标:1、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揭示课题二、探究学习1、蒙古族人口4806849分布区域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北,河南,青海,甘肃,云南,民族特色,生读书画出来,交流2、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3、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人口4、开放空间了解、朗读三、交流四、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东北地区的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导入1.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2.朝鲜族人口1920597人分布区域特点: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非常注重礼节3.满族问题:满族人在生活习俗上有什么特点?自己读文,圈画5、赫哲族赫哲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了解赫哲族的捕鱼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交流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七、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八、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九、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内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3. 学生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七、教学重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八、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策略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及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

民族常识笔记 五年级ppt

民族常识笔记 五年级ppt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继续 维护现有的幸福生活,让我们 相互帮助、相互信赖、相互学 习、相互支持,保护我们美丽 的家园,充分、合理地利用资 源,把我们的祖国发展得更加 繁荣富强!
托克逊县第一小学 陈继萍
谢谢欣赏
“ 荫房”或“晾房”——吐 鲁番
吊脚楼-傣族、苗族和侗族 碉楼——羌族同胞。。 蘑菇房——哈尼族 帐篷---藏族(冬夏帐篷)
“ 荫房”或“晾房”,——
鲁番
火焰山
吊脚楼——傣族、苗族和侗族
碉楼——羌族同胞。。
蘑菇房——哈尼族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
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
惯。
沙漠之舟
棉有花趣、的油地料名、:蔬菜等农作物
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 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 场”。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 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 以 也叫“鹿城”。
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 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黑色的原油)
第三课
三、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瑶族的语言分为四种: 1、勉语2、布努语3、拉珈语4、炳多 语。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 在80种以上。
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 族文字。
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 壮语 傣语 蒙古语 维吾尔语 土家语
第二课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秀丽山河:
湖南—张家界 贵州-黄果树瀑布 四川—九寨沟 云南—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千佛洞、火焰山、高昌故城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托木尔峰

(精品)民族常识--小学部分

(精品)民族常识--小学部分

小学部分:
1、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的民族总称叫什么?我国人口最多的是汉族?人口最少的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哪个民族人口最少,大概是多少人??我国有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蒙古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哪个民族?汉族的最大最隆重节日是春节?藏族集居地是哪西藏自治区?从事的主要行业是畜牧业?
3、桦甸市居住的少数民族你知道的有哪几个民族?是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们桦甸市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标准称呼叫什么?该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吗?
4、旗袍是满族的服饰?他们现在通用的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腰铃舞满族、长鼓舞朝鲜族瑶族、孔雀舞傣族依次是哪几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民族舞蹈?
5、我国哪个省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服饰及生活风俗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特征吗?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特征有几个?你能说出其中的两个是什么吗?藏族用何种方式向对方表达情谊?献哈达?
6、男子的无沿小圆帽回族?,长袍腰带和靴子蒙古族,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短衣肥裤或裙子戴礼帽、花帽维吾尔依次是哪几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服饰?
7、以下五处旅游胜地:珠穆朗玛峰西藏、天池吉林、张家界湖南省、火焰山新疆、九寨沟四川省依次坐落在哪个省?
8、《回来欢度泼水节》傣族《吉祥三宝》蒙古族《摇篮曲》《壮家娃》壮族《阿妈》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9、回族人忌食猪肉肉?满族人忌食狗肉肉?摔跤、赛马、踢毽子各是哪个民族的体育活动?
10、嘎达梅林蒙古族、海瑞、康熙皇帝满族、马本斋回族、邓恩铭水族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英雄人物?。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四、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 培养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五、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各民族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结合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1. 介绍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 分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3. 讲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第二章:汉族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1. 介绍汉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汉族的传统文化特点。

3. 讲解汉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三、第三章: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一)1. 介绍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

3. 讲解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四、第四章: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二)1. 继续介绍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

3. 讲解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五、第五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 讲解民族团结的含义和意义。

2. 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第六章:民族节日与习俗1. 介绍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分析各民族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3. 讲解各民族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七、第七章: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1. 介绍我国各民族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绘画等。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1.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使用汉字和汉语。

2.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汉字和壮语。

3.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使用汉字和满语。

4.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5.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使用侗字和侗语。

6.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7.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8.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和习俗,例如汉族的春节、苗族的苗年、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9.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使用藏字和藏语。

10.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维吾尔字母和维吾尔语。

11.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使用蒙古字母和蒙古语。

12.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哈萨克字母和哈萨克语。

13.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使用汉字和布依语。

14.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使用朝鲜字母和朝鲜语。

15.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纳西字母和纳西语。

16.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使用汉字和土家语。

17. 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水字和水语。

18.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使用柯尔克孜字母和柯尔克孜语。

19.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等地,使用汉字和土语。

20. 辽宁民族:主要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分布在辽宁省。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风情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的民族及分布1. 我国的民族概况2. 民族的分布特点第二章:汉族1. 汉族的分布2. 汉族的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1. 蒙古族的分布2.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第四章:少数民族之二:回族1. 回族的分布2. 回族的风俗习惯第五章:少数民族之三:藏族1. 藏族的分布2. 藏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2.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教材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第一章:我国的民族及分布1. 引入新课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及分布情况。

2. 学习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汉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 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节等。

3. 讨论与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汉族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汉族文化的认识。

第三章: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

2. 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如那达慕大会、奶茶等。

3. 讨论与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蒙古族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少数民族之二:回族1. 学习回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回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等地。

2. 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如伊斯兰教、清真食品等。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学习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2. 了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汉族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 了解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第四章:民族团结1. 学习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第五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5章,每章约需2课时,总计10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蒙古族的重要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等。

第七章:回族1. 学习回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回族的重要节日如开斋节等。

第八章:藏族1. 学习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藏族的重要节日如雪顿节等。

第九章:维吾尔族1. 学习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如肉孜节等。

第十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七、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八、教学重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九、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亲身体验民族传统文化。

5. 创作展示法:鼓励学生创作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绘画、手工艺品等,展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课件:我国的民族分布图、民族团结的图片等3. 视频资料:关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短视频4. 讨论话题: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3. 案例分析:播放短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理解和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想法和建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2. 家庭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导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语言、风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族了解汉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二课: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三课:回族了解回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四课:藏族了解藏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五课:维吾尔族了解维吾尔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个民族的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关于各个民族的小项目。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各个民族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彝族了解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七课:壮族了解壮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八课:布依族了解布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九课:朝鲜族了解朝鲜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十课:满族了解满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完整资料).doc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课中华大家庭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3、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上,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汉族。

二、探究学习1、认识我们的伟大祖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2、交流自己了解的汉族的资料人口:1042482187人遍布全国各地汉族的先民是华夏族,语言是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三、交流1、小组内互相补充自己还了解了哪些有关汉族的资料2、教师补充四、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知道了汉族的一些知识。

下节课,我们会了解东北华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请同学们课下提前调查。

第二课华北地区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揭示课题二、探究学习1、蒙古族人口4806849分布区域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北,河南,青海,甘肃,云南,民族特色,生读书画出来,交流2、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3、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人口4、开放空间了解、朗读三、交流四、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第三课东北地区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东北地区的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导入1.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2.朝鲜族人口1920597人分布区域特点: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非常注重礼节3.满族问题:满族人在生活习俗上有什么特点?自己读文,圈画5、赫哲族赫哲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了解赫哲族的捕鱼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交流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第四课西北地区的民族(上)教学目标:1、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

2.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知道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1.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民族文化和习俗4.我国民族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4.采用讲座法,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五、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第二课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第三课时:民族文化和习俗4.第四课时:我国民族政策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积极性。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尊重、理解、包容程度。

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分享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2.多媒体课件: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讲座:邀请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专家进行讲座。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的笔记第八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和他们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本课的详细笔记:一、少数民族概述1.中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2.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手工艺和饮食文化。

二、藏族1.藏族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

2.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

3.藏族人的服饰多采用粉红色和蓝色。

4.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有藏族的后裔。

三、回族1.回族是中国的第一个穆斯林民族。

2.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

3.回族人大多以养马和耕地为生。

四、维吾尔族1.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2.维吾尔族有着丰富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他们擅长弹唱地方民歌和扎实古典舞蹈。

3.维吾尔族人民以手工艺和农业为主要职业。

五、彝族1.彝族人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2.彝族有独特的服饰文化,他们喜欢用银饰品装饰自己的服饰。

3.彝族人民擅长手工艺品制作,尤其是制作彝族刺绣。

六、朝鲜族1.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2.朝鲜族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要农作。

3.朝鲜族有自己特有的舞蹈和歌曲。

七、壮族1.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2.壮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职业。

3.壮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特别擅长歌舞表演。

八、掌握技能1.做手工艺品:了解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制作方法,亲手制作一件或几件手工艺品。

2.学习手语:学习少数民族的手语表演,了解手语的含义和运用。

3.尝试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九、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少数民族及他们的传统文化。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手工艺和饮食文化。

我们要尊重和传承这些文化,学习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让不同的文化在我们心中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上下《民族常识》教案唐山镇第二小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4、唱一唱。

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

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再连一连。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西藏自治区银川三、课外拓展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西藏自治区银川第二课时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

五年级上册语文当中的文化常识

五年级上册语文当中的文化常识

一、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文化常识概述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涉及我国文化常识的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我国古代诗词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国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更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三、传统节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还介绍了一些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是我国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节日,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理解。

四、历史故事除了诗词和节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还涉及了一些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

这些历史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风云变幻和峥嵘岁月。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故事,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五、总结通过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文化常识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些内容既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新时代少年!六、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也涉及了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内容。

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绘画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我国传统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以墨、笔、纸为主要材料,充分展现了我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世界观。

五年级民族常识上册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上册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每单元分十二课完成。

二、教学要求及重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三、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增长学生的民族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2.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民族的分布特点:讲解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介绍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服饰等,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做法。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民族风情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民族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2. 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民族团结的做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针对学生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困惑,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交流。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了解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人口比例和主要分布区域第二章:汉族1. 了解汉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了解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第四章:民族政策1. 学习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2. 了解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第五章:尊重各民族,促进民族交流1.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2. 学习如何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促进民族交流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方面。

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3. 课后作业: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内容:第六章:彝族、壮族、布依族1. 了解彝族、壮族、布依族的风俗习惯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第七章:侗族、瑶族、白族1. 了解侗族、瑶族、白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和宗教信仰第八章:土家族、苗族1. 了解土家族、苗族的分布区域2. 掌握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和传统服饰第九章:各民族共同发展1. 学习国家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 了解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第十章: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村寨2. 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的认识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中华大家庭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3、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上,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汉族。

二、探究学习1、认识我们的伟大祖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2、交流自己了解的汉族的资料人口:1042482187人遍布全国各地汉族的先民是华夏族,语言是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三、交流1、小组内互相补充自己还了解了哪些有关汉族的资料2、教师补充四、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知道了汉族的一些知识。

下节课,我们会了解东北华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请同学们课下提前调查。

第二课华北地区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揭示课题二、探究学习1、蒙古族人口4806849分布区域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北,河南,青海,甘肃,云南,民族特色,生读书画出来,交流2、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3、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人口4、开放空间了解、朗读三、交流四、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第三课东北地区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东北地区的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导入1.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2.朝鲜族人口1920597人分布区域特点: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非常注重礼节3.满族问题:满族人在生活习俗上有什么特点?自己读文,圈画5、赫哲族赫哲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了解赫哲族的捕鱼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交流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过程:一、导入反馈上次作业,展示手抄报、揭示本节课主题二、探究学习1、回族主要主要聚居在哪个自治区?饮食有什么特点?2、东乡族与哪几个民族生活习俗基本相同?3、土族的节日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你知道有多长吗?4、撒拉族人民将什么动物作为吉祥物?5、保安族一直沿用什么样的捕猎习俗?6、裕固族使用几种语言?三、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四、总结对学习态度进行总结对小组合作进行总结对资料的搜集进行总结教学目标:1、知道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本节课课题:西北地区的民族(下)二、探究学习1、维吾尔族居住区有哪些特色的水果和美食?2.哈萨克族的分布和语言文字3.柯尔克孜族的分布和语言文字柯尔克孜族哈萨克人最喜欢什么乐器?冬不拉柯尔克孜族人爱戴什么样的小毡帽?4.锡伯族的分布和语言文字5.“塔吉克”在民间传说中指的是什么意思?王冠的意思6.乌孜别克族人喜欢弹什么琴?斜格乃琴,三角形的6. 俄罗斯族人的盛大节日叫什么?你知道是哪一天吗?7.塔塔尔族人的小孩出生后要举行什么样的仪式?三.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四.画一画柯尔克孜族的小毡帽五.总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作业:调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资料第六课西南地区的民族(上)教学目标:1、知道西南地区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白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服饰调查学生对白族的了解揭示本节课课题:西南地区的民族(上)二、探究学习1.白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三月街2.哈尼族擅长耕种什么?梯田3.你知道傣族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吗?4.傈僳族过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溜索5.佤族人喜爱什么样的装饰品?筒帕5.拉祜族素有什么样的美称?“虎猎民族”6.纳西族有什么特色食品和服饰?7.景颇族象征家庭财富的动物是什么?8、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三、总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七课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教学目标:1、知道布朗族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布朗族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布朗族的知识,揭示本节课课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二、探究学习1、布朗族主要分布、传统节日2、阿昌族人制作的道具称为什么刀?3、普米族居住的房屋叫什么?(擎天柱)4、怒族的鲜花节古时候称什么节?(仙女节)5、德昂族妇女有什么样的生活习俗?(系腰箍,扎裹腿的习俗)6、独龙族至今保留着什么样古老淳朴的社会风尚?(披毯)7、基诺族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叫什么?(七柯)三、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四、总结你知道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知识?第八课西南地区的民族(下)教学目标:1、知道西南地区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西南地区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上节课内容,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的记得多揭示本节课课题:西南地区的民族(下)二、探究学习1、藏族在生活习俗上有什么特点吗?穿藏袍,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不吃鱼和飞禽2、你知道苗族有多少个节日吗?50多个,是节日最多的民族3、彝族人过什么节日?你听说过《阿诗玛》这个名字吗?火把节4、布依族居住的地方有什么著名的风景区?黄果树大瀑布5、侗族擅长土木建筑和纺织,你还知道其他方面的知识吗?6、水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屋?有什么特点?“干栏”式的吊脚楼,防水,防潮,防虫子,冬暖夏凉7、羌族人在建筑上有什么样的风格?8、仡佬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叫什么?9、门巴族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氆氇袍)10、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戴什么装饰品?(竹管耳环,项链)三、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四、总结第九课中南地区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壮族等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壮族等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民族歌曲联唱揭示本节课课题:中南地区的民族二、探究学习1、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那个民族?(壮族)2、瑶族人有什么样的习俗?3、被称为土家族的两朵艺术鲜花指什么?(西朗卡铺,摆手舞)4、黎族主要居住的哪个省?(海南)5、仫佬族最忌讳吃什么?(猫,蛇肉)6、毛南族最擅长制作什么样的手工艺品?7、京族捕鱼有什么特点?(一副高跷一张网)三、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四、总结1、你知道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知识?第九课华东地区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华东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华东地区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民族歌曲联唱揭示本节课课题:华东地区的民族1、畲族妇女喜爱用什么饰品来装饰自己?(彩带,斗笠)2、高山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哪个省?(台湾)二、交流、练习1、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2、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3、连线:尝新节畲族盘王节高山族三月三瑶族赶年京族庙节毛南族依饭节壮族唱哈节土家族封龙节黎族播种节仫佬族三、总结1、你知道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