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工匠精神是指对于工作的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是中国传统工匠的精神追求。
而在当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行研究述评。
一、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有许多都与高职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密切相关。
中国制造2025要求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提升制造业水平,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在这一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工匠精神强调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专注。
中国制造2025要求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这需要工作者们对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投入,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匠精神强调创新和进取。
中国制造2025要求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需要培养一批懂得创新、善于探索的工作者。
工匠精神所强调的对于技艺的追求和不懈的创新精神,能够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工匠精神强调对技术的执着和钻研。
中国制造2025需要培养一批懂得精湛技艺、热爱技术的工作者,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对技术的热情和执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可以看出,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要求十分明确,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当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与问题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些高职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偏差,认为工匠就是工作辛苦、技术活儿、收入低,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缺乏系统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刻认识和体验。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导言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由速度变质量的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以期为中职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中国制造2025着眼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要求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
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于制造业来说,工匠精神尤为重要。
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的热爱与专注、追求卓越与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对工艺和技术的精湛掌握和传承。
在制造业发展中,需要有更多的工匠精神来支撑,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具备这种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
中职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和技术骨干,他们的工匠精神培育对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在中职教育中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探讨1. 注重实践教学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培养的,因此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培养扎实的工作基本功,从而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2. 加强工匠技能培训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工匠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大赛和比赛,提高他们工匠技能的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才能够在专业领域内获得更高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工匠精神。
3. 鼓励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包括对技术的创新和提升。
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创新实践,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4.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追求,更包括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现代“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
2019年第9期【摘要】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精神和技能素养,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从高职院校管理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培养和传承,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面对现代化工业革命,德国出现了工业4.0,美国是工业互联网,而中国的策略则是《中国制造2025》,从2025年到2035年,再到2049年,是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不断推进,使中国迈进全球制造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精湛,精准、精细将成为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
在这个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研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和实践方法,不但是时代对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要求,更是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盼。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工匠精神”现状与问题(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的现状高职业院校目前存在缺乏自主制度创新能力,办学观念比较僵化,培养模式不能贴切职业教育的本真,教学方式、课程改革的步伐小而慢,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度较低等问题,不利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高职教育遇到发展瓶颈。
部分高职院校偏重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职业精神培育,职业院校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就职能力,而大都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日后所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通过对高职学校的调研发现下面四个问题。
1、高职院校对现代化“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领导层和教师往往重技能,轻素养,“工匠精神”往往被放在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视野之外。
2、高职院校对现代化“工匠精神”培养缺乏长远规划。
现代化“工匠精神”不仅需要教师传承历史工匠的优良品质,还要结合时代背景、自身学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新式培养。
关于中国制造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职教视点FocUs编辑 李 真署,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第三,教师团队具有“双师型”素养与水平。
教师要制订学习计划,及时掌握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及对应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现代教学格局。
名师出高徒,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技能大赛水平稳步提升的指挥棒。
四、积极建设技能大赛学生团队,是提升大赛水平的基石技能大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学生,虽然技能大赛是技工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大赛。
因此,技能大赛学生团队的建设以及参赛者的选拔尤为重要。
第一,利用新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果断组建大赛第一军团。
刚入学的新生憧憬新生活,对不同于义务教育的技校生活充满好奇。
要赶快牵引他们积极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培养兴趣点。
第二,合理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
技能比赛有多种,根据学生特点合理指导学生参赛,使他们从获奖中找到自信,保持学习兴趣。
毕竟参加省一级赛、国赛的学生有限。
积极指导多数学生参加其他比赛。
比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
但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职业院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的课程却少之又少。
而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多数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有精湛职业技能而且要具备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
因此,在中国制造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首先,从工作态度这一层面来说,工匠精神是一种电子技术项目,能参加省一级赛的只有三人,就引导团队中大部分学生参加更有创意的机器人大赛等。
五、职业鉴定内容要与技能大赛内容挂钩,储备竞赛后备军技能竞赛的真正意义是参赛学校间的“参与、交流、竞技、提高”,技能竞赛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就像普通高考一样。
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的责任。
与此中国政府也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探讨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及对策。
一、“工匠精神”概述“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
它包括工匠们对工作的执着、对品质的追求、对技术的创新以及对职业的敬业精神。
在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要求,更是对整个制造业和整个社会的要求。
“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和弘扬的价值理念。
二、“工匠精神”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意义1. 落实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当前,中国制造业已经逐步向制造强国迈进,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而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的成长,更意味着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落实。
只有中职院校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2.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追求,它要求工匠们在实际工作中勤奋努力、精益求精。
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专注、积极、负责。
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因为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执着、刻苦和责任心,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1. 加强技能培训要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加强技能培训。
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更多的动手实践来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让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中国制造2025”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研究
“中国制造2025”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研究于佳“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契机,实现制造强国就必须要重视制造的质量和附加值,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学生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匠精神概述出发,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从而探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希望能够为之后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一点帮助。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同时也阻碍着我国制造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希望通过十年的努力,能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 工匠精神概述一直以来,德国制造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高品质的代表,是制造业中神话般的存在,就好比德国在中国修建的下水道能够经受住上百年的考验。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德国工人严谨、高效、专注的工匠精神息息相关。
如果说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推崇工匠精神的话,那么2015年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就更是将工匠精神植入到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工匠精神不区分大小,无所谓老少,就像职业没有贵贱一样,在任何行业都存在着工匠精神。
大到长征火箭中发动机的设计与组装,小到自行车上一颗小螺丝钉的制造过程,都不缺乏工匠精神的存在。
工匠精神的概念由来已久,在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并不缺少工匠精神的存在。
如果说传统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倾向于一种刻苦精神,那么当代工匠精神更多的则是宣扬一种创新精神和科技精神,新时代同样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代工匠精神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
尤其是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制造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注意将工匠精神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让工匠精神发挥创新、创造的功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
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高职学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为中国制造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
而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行研究述评,分析其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工匠精神的意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工作的投入与专注,对技艺的追求和实践,以及对产品质量和个人责任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感。
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技能的传承和提升,更是一种职业态度和价值追求。
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工匠精神与高端制造密不可分。
高端制造需要技术过硬、工艺精湛的技术人才,而这些都需要有着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才能够胜任高端制造的任务。
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工匠精神”之美誉,工匠们用匠心独运的技艺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制造工艺,并形成了独特的制造文化。
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的服务。
工匠精神是提升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全球范围内,德国的“制造业强国”地位得益于其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
中国如果想要在世界制造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育更多的拥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在理论教学上,目前国内高职学校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摘要]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潜藏于职业院校内部的工匠精神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一直要求在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要通过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来进行职业教育。
这就要求我国现代教育人员尤其要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广大职业院校所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并在现有体制下通过调整职业教育的目标来全面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视域;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匠精神;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41-03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①李建国,刘洋(天津职业大学,天津300410)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就将“工匠精神”提上了日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和场所,为培养新时代的工匠人才助力良多。
高职院校使得更多有着优秀技能的学生有更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为自己谋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大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而到了2017年,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广大高职院校尤其应该在积极跟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基础上更加全方位地培养专业的工匠代表人才。
本文主要就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一、中国制造2025视域的概念所谓中国制造2025,指的是中国政府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基础上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在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里,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并最终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视域的概念,我国是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来总体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跨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1. 引言1.1 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这一战略规划被视为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里程碑,将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培育人才等,旨在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升级换代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市场多元化、产品个性化、技术创新等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中国高职学生将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
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1.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工匠精神是一种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对技术、质量和工艺的高度要求和追求。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工匠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
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力量的体现。
高职学生如果能够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而且,工匠精神还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应当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摘要】本文围绕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展开研究。
在作者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探讨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相关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
在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背景分析、培育方法、案例分析、研究成果、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是推动企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的核心能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生力军,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发展。
本研究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法,挖掘成功的案例经验,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高职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找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
第22卷第2期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Vol.22,No.2 2019年6月Journal of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e,2019“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吴良芹(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工匠精神”不仅要传承历史工匠的优良品质,还要结合时代背景、自身特点有所创新;“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量拥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也对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从提高“工匠精神”的社会认同感、培育学生德艺双馨的品质、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和建设培养“工匠精神”的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贡献高职教育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德艺双馨;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429(2019)02-0057-04Training Strategies of Craftsman Spiri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Made in China2025”Wu Liangqin(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jiagang215600,Jiangsu,China) Abstract:“Craftsman Spirit”not only inherits the fin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raftsmen,but also makes innovation with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Made in China2025”needs the massive high-skilled talents with“Craftsman Spirit”,and raises new requirement for how to train“Craftsm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train the modern college students’“Craftsman Spirit”for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ocial identity of“Craftsman Spirit”,cultivating the excellent quality in both performing skill and moral integrity,training the creative ability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 and building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to“Craftsmen Spiri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realizing“Made in China 2025”.Key words:Made in China2025;craftsmen spirit;excellent in both performing skill and moral integrity; Creative Ability引言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确立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述评2.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旨在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这一战略的制定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发展由大规模向优质发展的转变,通过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2.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制造2025将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4.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引入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
4.2 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大赛、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4.3 实习实训。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5.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挑战和对策尽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很重要,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大多是以企业技术人员或者老师为主,他们在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5.2 校企合作。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但是目前一些高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深入,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
5.3 法制环境。
在当前的法制环境下,对于校园实践活动的规范不够明确,有时会受到一些制约,需要加强对于校园实践活动的管理与规划。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究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究摘要:工匠精神由来已久,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工匠精神,但从全世界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我国与西方的一些制造强国相比,匠人文化正在逐步遗失。
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向“高”“精”“尖”,就必须重拾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作为各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文章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要求,结合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实际,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制造;工匠精神;汽车专业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2-0368-02收稿日期:2019-10-25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551)作者简介:李臣华(197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副教授,齐鲁首席技师,李臣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
我国在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提出了三个目标:第一步,在第一个十年进入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则是在第二个十年能在全球制造强国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第三步则是在我国成立一百年时能进入全球制造强国的行列。
要达到这一步,人才是必备的,2025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步,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在这个阶段必须加强工匠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其肩负的重任可想而知,作为高职院校必须更加重视,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时代意义加强研究,除此还要积极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方式和机制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从实践出发,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能工巧匠,真正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培养基地。
一、关于工匠精神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是指有技艺专长的工匠,他们既有技术又有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信仰,不仅敬业,技艺精益,还能对技艺创新。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中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巨头,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中国智造”迈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工匠精神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而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产业工人,承担着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
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该战略的提出,得益于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制造业正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
这对于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重要的动力。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包括对工作的热爱、执着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和不断进取等方面的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度崇尚的职业精神,代表了对工作的尊重和敬畏,展现了对自我价值和对社会价值的认同。
工匠精神在制造业中尤为重要。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工匠精神的品质。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指引下,中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
培育工匠精神对于提高中国中职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制造”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路径研究
“中国制造”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路径研究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背后离不开中国制造业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
而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人才,其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中国制造”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路径展开深入研究。
一、中国制造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1. 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是指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塑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具体来说,工匠精神包括细致、专注、执着、敬业、创新等核心价值观。
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特质高职学生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学生群体,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是与实际工作更为贴合的职业教育,因此其工匠精神的特质表现在技术实践能力强、勤奋努力、对专业的热爱、团队合作意识强等方面。
1. 工匠精神传承的不足当前,虽然中国制造在全球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工匠精神传承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一些企业工匠精神传承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工匠精神无法得到有效传承;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不够,导致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中传承不畅。
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挑战高职学生在学校的专业课程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在工匠精神传承方面尚有不足。
一方面,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社会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期待还不够明确,导致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追求。
1. 加强学校教育环节学校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的也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熏陶。
可以通过设立工匠精神教育课程、组织工匠精神传承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等形式来加强学校教育环节。
2. 优化企业传承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工匠精神传承机制,重视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激励,通过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技能大师传承计划等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在这一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的对策展开研究。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制造2025”是指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和转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 服务于制造业升级转型。
通过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可以为制造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技术人才,促进制造业升级和转型。
2. 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需求。
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对制造业产生深刻影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技术的发展。
3.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可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的培养对策1. 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通过完善教育体系,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增加教师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3. 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
4. 建立行业导向的合作模式,提高教师的行业认知和实践经验。
建立行业和学校的合作模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提高教师的行业认知和实践经验。
5. 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以湖南
109B07/2019◆湖南省岳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湖南省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方 霞“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中国实现从世界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离不开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高技术人才,中国产品品质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永远离不开人才的强有力支撑。
一、“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回归的迫切性(一)国家战略的需要“中国制造2025”战略蓝图,第一次从最高层面部署了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三步走”目标,而培养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种类齐全、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所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养众多中国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及多个场合都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应深入探究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重塑新时代的职业精神。
(二)“工匠湘军”的召唤湖南省的制造业既不强也不大,湖南强省五年行动计划“1274行动”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大批“工匠湘军”。
2019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助推湖南的高质量发展。
”湖南人民历来“敢为人先”,应把“湘军精神”融进制造产业,打造一批批“工匠湘军”,加快“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的跨越。
(三)本校“美好教育”的诉求岳阳市高级技工学校2013年提出“美好教育”理念,即实施美好教育、培养美好人才,并将其作为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经过三年全方位的渐次推进,“美好教育”现已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教育信仰与追求 。
“美好教育”理念摆脱了很多教育理念的过度功利化倾向,“立德树人”关注教育的终极价值,“立德树人”就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精神的培育,学校培养的学生如果能一批批成长为“专业专注、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湘军”“大国工匠”,会给学校带来全新的改变。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高职电气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高职电气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究隋胄君(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22)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电气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就业率的基础保障。
下面文章主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地位出发,探讨高职电气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制造电气类工匠精神高职学生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0引言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随着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校企合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新的形式下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产教深度融合”成为校企合作的最高目标。
如何提高校企合作效果,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人才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地位所谓工匠精神,原本指的是具有手艺专长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它与时俱进,逐步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人文素养,更是一种专业的认真的工作态度。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有着以下几点特征:一是爱岗敬业,精通专业。
工匠们在热爱自己的事业的同时又尊敬这个行业,并且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二是追求极致。
所谓追求极致是指在日复一日的工作过程中,工匠们能够不断的创新出自己的东西,而且能够在自身基础上不断的对产品和技艺进行优化。
三是坚持不懈。
对于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来说,坚持不懈是他们的一个光辉品质,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对工作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创造出人们认可、社会喜爱的产品。
总的来说就是匠于心、精于工、品于行,用自身的无穷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就新疆高职电气类的学生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职业素质不够重视。
在这种办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工匠精神”,很难为提高新疆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水平服务,也很难生产出高精尖的产品。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高职电气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高职电气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支撑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各级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新疆的高职电气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究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培养新疆高职电气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工匠精神包括对工作的专注、专业技术的娴熟、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对技术的不断追求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减。
在新疆高职电气类学生中培养工匠精神显得尤为紧迫。
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热爱和向往。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工匠精神传承的纪录片、举办工匠精神的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工匠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不断成长和锻炼自己。
可以通过开设实训课程、举办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要加强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工匠精神强调对技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鼓励他们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培养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要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工匠精神要求对产品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观念,引导他们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追求产品质量的卓越。
可以通过开展品质管理课程、举办质量管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新疆高职电气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学校应该通过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摘要】“中国制造2025”指的是我国政府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纲领要求在2025年时,中国能够迈进制造强国的行列。
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核心工作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能工巧匠的中坚力量,更加需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具体介绍了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一、概论
中国在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思想中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是在第一个十年结束时,中国能够迈进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是到了2035年,中国制造的第二个十年结束时,中国制造行业能够在全球制造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三步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实力能够进入全球制造强国的行列。
要想完成这项宏伟目标,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注重培养大批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作为培育能工巧匠的主要力量,应该在培育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响应的培养策略和途径,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能工巧匠,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1.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
我国古代有工匠鲁班的故事,鲁班用他的特殊工匠技能为古代的建筑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几千年以后的今天,建筑行业还在沿用鲁班时候的部分建筑思想和建筑文化,使得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能工巧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高职院校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强调工匠的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以此让学生找到职业认同感。
学校一定重点建设工匠专业,全面具体地普及和传播工艺知识和技能,同时,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结合学校当地的加工制造产业、特色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用人需求,为学生制造定向培养的教学体系,多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岗位实习和生产实践内容,以此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环境。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不定期地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教学和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工匠工艺等技术知识,让其了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2.认真贯彻培育的三个阶段
专职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第一阶段的内容,也是培育的基本要求,专职的具体含
义就是让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能够有一定的责任性和使命感。
学生在刚刚接触相关职业的时候,对工作的具体内容不太熟悉,如果在学生还在适应的时候,就给其安排零散又繁多的工作任务,势必会让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有限的精力被分散到无限的工作任务中,只会使得学生在慌乱中出现各种错误,无法达到基本的工作要求,就更不能达到能工巧匠的熟练程度了。
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一定要注重专职这一要点,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很明确地知道未来的工作岗位职责,让他们带有目的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适当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实习,以使他们在工作之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找不着北。
专心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第二阶段的内容,也是培育的核心之处,要求学生在专职的基础上能够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能够从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中找到自身价值并从中感到快乐。
专心的特点是集中全部的精神和心力来完成单一的工作内容,在专心思考和工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非常高效地利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来完成工作内容,并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已有的工作模式中提出问题,并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
因此,学校一定要在培育学生专心这一要素方面下功夫,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独自完成工作任务,并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工作结果承担责任。
以此来锻炼和培育学生专心工作的良好习惯。
专长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第三阶段的内容,也是培育的最终目的,当学生能够在专职岗位上非常专心地做事的时候,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定的专长。
专长一般指在某一行业内的职业水平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是区别于一般职工的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专职的培育和第二阶段专心的培育都是为第三阶段形成专长作为铺垫,形成专长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来实践和历练。
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专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前两个阶段的培养,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专长培养方向,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企业的一个职业岗位上长期专注地工作,最好是有一个从头到尾带领学生的人,以此来慢慢培养出学生的专长。
3.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知识和技艺
“工匠精神”不是短期内就能培养成功的,而是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后走上职业岗位,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工匠精神”的成形离不开高技术、高技能以及坚固的理论知识。
所以,学校应该向学生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知识和技艺。
在研究和思考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很快知道整个产业链中各个节点的技能要求和产品知识,以此熟悉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内容,了解工匠在工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一些工业企业非常关心知识产权问题,这就使得学校无法获得整个产业链上各节点的产品制造工艺和技术技能,而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
地区特色产业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区特色产业一般含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底蕴,产业链相对完整,学
校相关专业可以与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区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学生训练基地,根据企业需求来调整和完善相关专业,定向培养学生的工艺技能,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开展产品的创新和改革工作,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来校,以授课和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输整个产业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端人才来校传授国内外最新的技艺,同时与学校老师交流经验,共享知识和技能,以此使得学校的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到最新工艺信息,为企业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最终达到学校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4.聘请能工巧匠指导和熏陶“工匠精神”
学校可以在民间寻找能工巧匠来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
能工巧匠一定是在透彻理解了理论知识以后,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了实际的工作技巧。
能工巧匠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表现者,在他们给学生传授经验的过程中,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某种职业能力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
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工匠们,这些老工匠们可能有一些年纪了,但是他们用了毕生的时间钻研和实践专业的技术和工艺,一定会有与年轻名师不同的工作感悟和经验,这些老工匠们也可以按照以前工作的不同形式来分层次为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他们可能曾经在特色区域产业中的主要岗位做着核心工作,这些老工匠们可以适当地参与到学生的课程设置,从传授经验到实践实习,全面地向学生灌溉“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的老工匠可能曾经在辅助性岗位做着辅助工作,他们可以与学校老师组成以传授“工匠精神”为目的的教学团队,辅助学校老师制定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实践内容,让学生们接受到老师灌输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且直观地认识到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中的效果;有的老工匠有可能曾经是以小作坊的形式来独立工作,他们会有些当时很实用而如今可能与社会比较脱节的技艺方法,不妨也让他们来传授曾经风靡过的技艺,以此来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学校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传统的工艺的生存、发展和逐渐失传的过程,来分析出具体原因,从原因中汲取经验,同时,这些快要失传的工艺中可能也会存在一些精华之处,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仔细研究和分析,甄别这些古老工艺中的可用之处,并用现代化的方法继续传承,以此来丰盈现代的工匠技艺。
无论哪种形式地工作,或多或少都能一定程度上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从这些老工匠们身上看到精益求精的特殊魅力。
三、小结
文中从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认真贯彻培育的三个阶段、传授完整的产业链
知识和技艺以及聘请能工巧匠指导和熏陶“工匠精神”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现途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培育过程中,一定有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参考和尝试,这就需要相关的学校和教师在长期的培育和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培育方案,以期通过高职学校几年的教育,能够将学生成功转型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员,为合作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工艺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昌辉,刘蜀.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职业.2015(20).
[2]郭清.继承传统工艺精华培育现代工匠精神[J].理论与当代.2015(07).
[3]王力.呼唤工匠精神[J].施工企业管理.2015(05).
[4]沈志勇.电商产品需要工匠精神[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5(01).
[5]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