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二讲19世纪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 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把自然界看做“是一 种由各个阶段组成的体 系,其中一个阶段是从 另一个阶段必然产生 的”,(《自然哲学》,商务 印书馆1980年版,第28页)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指出了一种自然形式和领域向一 种更高的自然形式和领域的发展与转 化,无机界向有机界的发展和转化, 有机界向生命界的发展和转化,提出 了“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 体” (《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34页)的著名论断。他论证了 空间、时间、运动和物质的统一,提 出了物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猜测到最简单的生命是从化学过程产 生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其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 判和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 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 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 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脚
倒立的。就是说,他的辩证法只是观念的辩证法:发展 是理念、观念的发展;联系是概念的相互联系,而自然 界的辩证法只不过是它的外化 ),创立了辩证唯物
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的新特点: 其一,从分门别类地收集资料进入相互 联系地整理材料。
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整理过程中的新发现及其意义表现如下: ①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在1824年成 功合成尿素,从此打开了有机合成的大门。
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③生物进化论
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他极其有力地打击 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因为 他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 植物和动物,因而也包括人 类在内,都是延续了几百年 的发展过程的产物。”(恩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变精品PPT课件
09.10.2020
8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四元素说)
四根:水、火、土、气 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
消失(并且是按照一定的量组成,定量思想 萌芽)。 四根自身没有组合与分离能力,需借助外部 原因——“爱”和“恨”
2
自然观的演变四个阶段(西方)
古代素朴的自然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注: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只经历了第一、四两个阶段。
09.10.2020
3
古希腊自然观:物质观
伊奥尼亚派: √太勒斯—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无定说、阿
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 -逻各斯学说
(肝)木
日光向背
火(心) 土(脾)
五行相生相克图示
09.10.2020
(肾)水
金(肺)
19
中国古代自然观理论:元气与道
气与阴阳几乎同时出现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 ‘周将亡矣。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 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 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皆震,是阳失其所 而震于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 国必亡。失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周语》)
第二讲 自然观的演变
陈发俊 副教授 E-mail:
09.10.2020
1
自然观的内容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观点,即 人们关于自然界如何存在和演化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宇宙观 物质观 运动观 时空观 因果观 演化观
两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演化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生物种群数量、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平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旨在实现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04 系统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 用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通过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 能的过程。自组织是社会系统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社 会系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社会系统的他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外部干预和强制力的作用 下,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他组织通常是在一定的 政治和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干预来实现的。
自然界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自然界的自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能够通过内部机制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有 序的结构和功能。
自然界的他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也可以通过外部干预和强制手段来 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作 用
在自然界中,自组织和它组织是相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作用,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 。
统等。
社会系统
03
社会系统中包括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组织,如经济系统、政治
系统等。
02 系统论的自然观
自然界的系统性
01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
02
系统层次结构
03
系统的动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层次 结构组成系统,每个层次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7(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 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单因素 说、多因素说、‚存在‛问题、‚本体 论‛问题。 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思辩性:缺乏实证,用猜测和想象去说 明自然现象。
二、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
问题:如何理解中世纪是‚黑暗‛的? ‚中世纪‛一词是欧洲人17世纪新创 的,它被用来表达一个漫长而沉闷的 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成就辉煌的古 典希腊、罗马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现 代社会‛之间。 ‚中世纪‛一词被创立当初具有贬意 和偏见; 当代观点:中世纪并非一片漆黑;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中各民族中普遍存 在的最早宗教信仰。图腾(totem),系 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 相信各个氏族 都与某种自然物存在特殊 关系,此物就成为该氏族的图腾,,是 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图腾往往为全族 忌物,禁杀禁食,还举行崇拜仪式。
巫术:是原始人有了类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 识之后,加上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无 能为力,渐渐出现了巫术。 原始人‚自以为能用对待族人和对待他所猎 获的动物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劝诱和愚弄自 然,以求得到帮助,‛譬如蛙鸣则雨,于是 就学蛙鸣,以祈求的所盼望的雨水。 有巫术产生祭祀。因为祭祀仪式需要解释, 又发明了许多教条和神话。
托马斯· 阿奎那(1224/1225-1274)是 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 《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是中世 纪经院哲学最重要的哲学和神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结合, 促成了阿奎那神哲学的形成; 证明上帝的存在是托马斯神哲学的一项 重要的内容。
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第一,事物的任何运动都是由在它之前 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推论下去,最后 必然追溯到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 一推动者。
《自然辩证法》近代后期的科学技术成就与自然观变革
1708 1712 1733 1764 1769 1769 1776 1779 1784 1793
Abraham Darby在鼓风炉中使用焦碳 Thomas Newcomen发明蒸汽推动的水泵 John Kay发明飞梭 James Hargreaves发明珍妮纺纱机 Richard Arkwright发明水力纺纱机 James Watt改进蒸汽机 James Watt创造实用的蒸汽机 Samuel Crompton发明骡机 Claude Berthollet在纺织漂白工序中实用氯气 Eli Whitney发明轧棉机
精神哲学: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 识)→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认识绝对精神自己)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和定律发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建立。
揭示了热、机械、电、磁、化学等各种物质运动形式 的统一性,物理科学第二次大综合。
在物质运动统一性方面,摧毁了各种运动彼此割裂的 形而上学观点,从不同角度给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打开 了第三个缺口。
物质运动联系着。
首创权之争
最早提出这一原理的是德国医生迈尔(1814一 1878)。1840年,他曾经作为随船医生去过爪哇, 发现那里的病人的静脉血比他预计的要红得多。 因此开始思考动物热问题。
Elisabetha & Jahannes Havellius十八世纪的一对科 学家夫妇
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 器给发明出来,如轮子,如 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 在近代,人民已经发明了作 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 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 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 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 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 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认 识到的。
十九世纪的科学和技术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第三阶段: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第四阶段: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第五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特征: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1)“阴阳学说”(2)“五行说”(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静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者”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5 )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4、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70)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5、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的“种子说”自然观6、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四根说”自然观7、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的原子论自然观8、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四因论”、“形式质料说”和“原性说”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3、强烈的思辨特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1、力求简单2、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3、整体直观性4、富于想象5、深刻和谐6、相信守恒7、合乎常识◆历史局限性: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实验作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缺乏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不仅关注科学内部的发展,也关注科学与社会、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推动科学的社会化进程。
PART 05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出现,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道德挑战。 这些技术可能改变人类命运,引发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变革,因此必须认真考虑其伦理道德 问题。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科学技术的 社会作用及其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 术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历史的演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后来的马 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观,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要点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 了自然观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 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自然现象的 解释也越来越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使人们逐渐摆 脱了神秘主义和迷信的束缚,形成了 科学的自然观。
要点二
科学技术为自然观提 供了科学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观提供了科学 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等 科学方法,人们可以揭示自然界的奥 秘和规律,为自然观提供科学依据。
伦理道德对科技的制约作用
伦理道德对科技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在科技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以确保科 技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确方向并防止其被滥用。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严格遵守伦理道德准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和安全。
自然辩证法整理 (1)
近现代文化是科技型工业文化
从科技的起源看,科学和人文是协调一致的
近代的科学技术的诞生是和文艺复兴运动项 联系的。文艺复兴核心价值理念是重视人的 作用和人的物质利益。由于科学技术可为人 谋福利,本来是人文文化运动 的文艺复兴导 致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 近代科技造成了机器大工业,工业生产的首 要特征是高效率,为提高效率劳动日益标准 化、专业化、技术化。
以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拉美特利等人 为代表,他们把万物都看成机器,甚至于包括动 物和人。 拉美特利这样说,‚如果哲学的领域里没有笛卡尔,
那就和科学的领域里没有牛顿一样,也许还是一片荒原。
的确……他第一个完美地证明了动物是纯粹的机器。‛进
而拉美特利又以生理学家的身份说到:‚让我们勇敢地作 出结论:人是一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
研究内容 1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2 科学观与方法论: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3 技术观与方法论: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4 科学技术社会观:讨论的是科学技术发展 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
总之,
提高科学素养 弘扬人文精神 纵论古今人物 启迪科学智慧
(2)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 最小粒子,具有不可入性 如1830年发生的地质学史上的第一次大争论: “水火之争”
评价 肯定方面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 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是一种进步,它对当时的自 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对“经院哲学”的一 种背叛,并在细节上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2(2)新自然观的发展
因为量是连续的,所以运动也是连续的。 时间是关于前和后的运动的数,并且是连 续的。 ——亚里士多德 自然界是不允许飞跃;自然界里的一切都 是以着色的方法逐渐而均匀地完成的。如 果在两个东西之间有一个空的间隔,那么 从一个东西过渡到另一个东西有什么基础 呢。 ————————波涅特
(2) 牛顿力学固有的严格决定论的数学微分 方程、因果律,在量子世界图景中都或多或 少地遭到了破坏。
40
第四章 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41
---混沌理论揭示出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 性”,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确 定性自己规定自己为不确定性——确定性系 统自己产生了随机运动。它从根本上消除了 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测性的狂想。
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的概括 1、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何谓同时性的相对性?不同地点的 两个事件我们何以知道它是同时发生的 呢?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
同时性不是绝对的,而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 态。这一结论否定了牛顿力学所引以为基础 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框架。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两大假设(基本出发点): ⑴狭义相对性原理 在一切惯性坐标系内不 能通过物理试验来判断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 是。或者说,物理规律的数学表示在一切惯 性系表示不变; ⑵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的相互作匀速直线 运动的坐标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不 变的。
时间的重新发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 汤姆逊:不能从单一热源取热全部转化 为 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克劳修斯:热不可能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 物体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用熵表述为: 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总趋于增大(熵增定律)
在动力学框架内的新的时间之矢也出现了 相对论为基础的宇宙学指出宇宙膨胀 量子力学:测量
在20世纪,演化的观念进一步发扬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勾画了自 然从存在到演化的画面,展示了自然演化的 不可逆性的序向,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新 概念,使时间从一个外部参量转变为自然演 化的内在尺度,展示了自然界演化的分叉、 突现方式。
自然辩证法工程哲学第五章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
第五章科技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变工程是科技要素与非科技要素的统一体,自然观与科学技术之间又往往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影响着人们的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变化又决定着工程观与工程理念的演变,继而对整个工程活动的内核和边界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节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一、古代中国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一)古代中国辩证自然观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辩证智慧,如周易中的阴阳之道,反映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规律的辩证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很多流派。
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就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色彩。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并主张“道法自然”。
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且仅仅依据自己的本性自然地生长发展,表达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道家将这种辩证法思想融合进了太极八卦图之中,表达了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万物的生成规律。
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最为精髓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
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类社会的他性存在,相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本来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二)古代中国自然观对工程观的影响——体现天人合一我国古代的自然观对工程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大量的太极图形玉器,彰现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都江堰水利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中国古建筑也非常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宫殿、陵墓的选址和布局命名上,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
如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
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
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
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自然观的历史发展精品PPT课件
自然观成了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思维的“不自觉 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2020/10/25
生态问题的出现及对自然观的反思
当代生态问题的涌现,从根本上导源于笛卡尔-牛顿所建 立的机械自然观和科学模式。正如1989年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二次“科学和文化” 国际学术会议通过的《温哥华宣言》指出:“我们已 面临生态危机,造成这种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机 械论,它赋予人类一种驾驭大自然的能力。
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 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庄子说:“人之 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2020/10/25
阴阳学说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及其性质均可划分为阴和阳。
阴——有形、黑暗、静止、雌性的、下降的 阳——无形、明亮、运动、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 包含、相互转化。
木头着火时的观察结果。 易经:八卦(天、地、风、雷、水、火、山、
泽)、 用自然的原因来说明自然,从多样性中追求统一
性,在万物流变中寻找统一的本原
2020/10/25
中国的元气学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 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
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由气之聚合而 产生。
第二讲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2020/10/25
本讲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自然观及其研究的意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系统自然观的提出
2020/10/25
➢ 什么是自然观?
自然观:即人们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 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
第三节、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
• 20世纪自然观新进展不仅体现了关于自然 界系统联系和演化发展的特征,而且还体 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特性。
• 以往的自然观主要是关于自然的观点,而 20世纪的辩证自然观则是包含人和社会因 素在内的自然观,是人如何对待自然的认 知、态度和伦理价值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 自然观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 自然观的发展
•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两部有影响的环境科 学著作:
• 一部是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1962 年),开启了人类环保时代的大门;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 自然观的发展
另一部是美国科学家芭芭拉·沃特、勒 内·杜博斯合著的《只有一个地球》,并 由此催生了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的一 系列环境科学分支科学。
第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 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出现三大新发 现和两个问题,彻底地变革了科学的自然 图景,推动自然科学进入现代自然科学发 展的新阶段。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 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 、19—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 革命与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一、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发现、危机
2、量子力学
1927年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被证实二者是等价的,后称“量子力学”。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 自然观的发展
3、分子生物学
•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 沃森、英国生物学家 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关 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 现,标志着分子生物 学的诞生,它阐明了 生物界结构和生命活 动的高度一致性。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 自然观的发展
这些新发现动摇了原子和元素不可分、不 变、是物质组成最小单位的形而上学的观 念。同时,正当人们陶醉在物理学经典体 系“尽善尽美”的境界时,物理学的晴朗天空 中却出现了“两朵乌云”,这就是当时经典物 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 和黑体辐射实验。物理学陷入空前的危机。
第二讲 自然观——20世纪科技发展与自然辩证法
速度必定不一样,但是实验否定了这个结论。如果认为以太被地球带
着走,又明显与天文学上的一些观测结果不符。
11
•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非常精确的 测量,仍没有发现地球有相对于以太的任何运动。对此,洛 仑兹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一切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都要沿
学退化(熵增定律,总是自发地奔向无序)。 还涉及到决定论(确定论)与统计论、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 与非线性间的关系,
2)物理学革命
爱因斯坦——相对论 1905年——狭义相对论(时间与空间、质量与能量) 1915年——广义相对论(物质、时间与空间关系) 量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1905,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20世纪初——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 1913——玻尔(经典量子论原子模型) 。 1923——德布罗意,(物质波即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具有波粒 二象性)。 1926——薛定谔(波动力学)。 1926——海森堡(矩阵力学)。 1927——(量子力学)。
我们观测的宇宙,据最新的数据大概有一百二三十亿光 年的寿命,中间有许多黑洞,白洞,以及暗物质反物质, 等等都引起了哲学上的一些争论。 宇宙处于演化之中,但是这个演化会坚持多少亿年,多 少百亿年,今天人类文明已经五千年了,我们再往前面推 演一下,与宇宙的亿年相比呀,都还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 间。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要寻根究底的去追问,去反思,去追思。
16
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如果像质子、中子、电子那样结合起来
就形成了反原子。由反原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当你照镜子 时,镜中的那个你如果真的存在,并出现在你面前,会怎么样呢? 科学家们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把镜中那个你叫做“反你”。科 学家想象很远的地方有个和我们的世界很像的世界,它将是一个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林琨智;韩丽珠【摘要】主要阐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日本、中国传播、研究、学习的情况,从而揭示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在日本广泛传播与应用,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并进入高等教育课堂,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本科生的选修课。
由此看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与深刻影响。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situation of spreading,researching and study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Soviet Union,Japan and China,and it reveal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Soviet Union;the widely spread and application in Japan and its emergence as an independent branch of science in China,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lassroom as well a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wide spread and profound impact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around the world.【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1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作者】林琨智;韩丽珠【作者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化工学院高教研究所,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1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著最早的版本1925年在前苏联出版,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二卷,以德文和俄译文同时问世。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剧场假象”
最后是“剧场假象”。培根指出,这是从各种哲学教 条、以及从证明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因为在他 看来,“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 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 世界罢了。”所以,他也把这种假象称为“体系的假 象”。他认为,这种假象不是天赋的,也不是暗中潜 入理智中的,而是“从哲学体系的剧本和乖谬的证明 规则印到和接受到人的心里上面来的。”由此表明, “剧场假象”的形成,正如我们看戏一样,虽然目的 在于娱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剧中故事情节的 感染,而使剧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思想、价值观念等 等,被我们所受纳、所汲取。
“洞穴假象”
如果说“种族假象”是一种集体假象,那么,“洞穴 假象”则是一种个人假象。培根认为,每个人都有他 “自己的洞穴”。正是由于这种洞穴的作用和影响, “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他所作的这一 比喻在于表明,由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天性; 或者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者是由 于读书和他所崇拜的权威;或者是由于印象产生于具 有成见的人心中抑或产生于漠然无动于衷的人心中而 有所不同,如此等等所造成的,便不仅仅是各个人的 精神各不相同,而且还变幻不定。这样,就形成了各 个人的不同的假象。
毋庸置疑,语词的不准确、多义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 理解—解释上的混乱,是形成“市场假象”的一个重 要原因。并且,正是这个缘故,在现代,才形成了语 义学、语言哲学等学科,以试图消除语言所造成的混 乱。但同样重要的是,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它 所传递的不但可能有假信息,而且也可能由于受纳者 在解读信息时误解了信息的含义,从而导致“市场假 象”的产生。在人们的各种假象中,最主要的是“市 场假象”;而“市场假象”之得以形成,便在于人们 彼此之间的以讹传讹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信息。
2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自然观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爱奥尼亚学派:注重自然、崇尚自 然,试图按照自然的本来面目自然 原因来考察自然。
基本点:(1)探讨了世界的本原,认为 世界及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东西演变 而来的 (2)关于运动的一般认识,认为世界是 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个整体,是处于不断 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变化的原因在事物内 部.万物从本原中产生,又复归于本原.运 动变化遵循规律。
(2)形而上学自然观 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 最小粒子,具有不可入性 如1830年发生的地质学史上的第一次大争论: 1830年发生的地质学史上的第一次大争论: “水火之争”
评价 肯定方面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是一种进步, 它对当时的自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对“经院哲学”的一种背叛,并在细节上 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 否定方面 1、不科学:用机械运动的方法观察自然 界;2、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本原说
事物的本质寓于事物本身 中,是内在的,不可超越 的。为了把握真理,必须 重视感性经验。 四因说来说明存在的原因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 的因
自然界的事物都可用目的 因来解释如对运动 的解释
特征: (1)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当然也有 唯心的部分) (2)朴素的、辩证的。因为它从事物的联系、 变化、演化、运动的方面来看待事物,但由 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大量的科学 技术发现的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 素的,这是人类早期智慧显示的标记。
牛顿第一次提出了力 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机械运动 状态的、能够精确度量 的力学上的一种物理量。 把全部科学归结于力, 从种种运动现象来研究 力,再用力去解释各种 自然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
辩证法的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
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
第四阶段: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第五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
◆特征: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
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
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1)“阴阳学说”
(2)“五行说”
(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
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
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
静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
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者”
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5 )认
为“气”是万物的“本原”
4、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70)提出
“火”是万物的“本原”
5、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的“种
子说”自然观
6、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四根
说”自然观
7、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的原
子论自然观
8、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四因
论”、“形式质料说”和“原性说”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
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
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
3、强烈的思辨特征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力求简单
2、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
3、整体直观性
4、富于想象
5、深刻和谐
6、相信守恒
7、合乎常识
◆历史局限性:
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实验作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缺乏
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这就使得人类古代自然观不可避免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整体上的猜性,不可能在细节上阐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近代初期科学技术成就及
形而上学自然观
一、近代初期科学革命成就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动因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文化前提和思想基础
3、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实验手段的完善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物质保证
(二)近代科学革命成就
1、天文学领域
(1)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主要内容:第一,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转
第二,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和自转,形成四季和昼夜
第三,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第四,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最外层为恒星天。
(2)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轨道定律
第二,面积定律
第三,周期定律
开普勒被人们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2、物理学领域
伽利略——“近代物理学之父”,对物理学的贡献在于:
第一,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第二,提倡并且建立了实验方法
第三,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
3、生命科学领域
英国医生哈维被称为“近代医学之父”
4、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牛顿被称为“经典力学之父”,到牛顿为止,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三)科学方法变革和科学社团建立
1、科学方法的变革
培根——实验方法
笛卡尔——数学演绎方法
伽利略——实验和理想实验方法
牛顿——“归纳——演绎方法”
2、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二、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一)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1由于自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2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3、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那个
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4、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哲学
家对“养成的习惯”进行哲学概括有关
(二)机械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观
2、时空观
3、运动观
4、因果观
5、相互作用观
6、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三)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评价
概括地说,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于:
1、形而上学性
2、机械论
3、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唯心主义的解释
第三节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
础
1、星云假说: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的出版,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一个缺口
“星云假说”的创立和发表的意义:
(1)给“天不变”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缺口,为天文学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2)对“宇宙神创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动摇了神学自然观的基础;
(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
学方面的论据,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
展
2、地质“渐变论”:赖尔《地质学原理》的出版,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二个缺口
“渐变论”地质理论发表的意义:
(1)是对“神学自然观”的有力批判,把上帝赶出地学,动摇了神学统治的地学基础(2)赖尔的科学地质学原理的建立,在科学思想上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二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根据。
(3)赖尔的地质缓慢进化论思想和他创立的地质学研究方法,成为近代地学的基础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促进了古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道路。
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三个缺口
4、尿素的人工合成:化学领域的这一成就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四个缺口
5、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第五个缺口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哲学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以及创立的意义
1、基本思想
2、基本特征: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
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
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
据.
思考题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2.试评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3.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