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馆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书馆的前身是古代藏书楼———藏书中心
序言很早以来,国内就有学者对图书馆发展及其规律进行研究[1-3],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多数都是针对某个阶段所做的,全面系统性的研究不够。在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划分上,存在标准模糊和结果相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后现代图书馆三个时期的划分上。另外,缺乏对图书馆最高发展目标的研究,导致对图书馆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发展规律把握不准,对发展思路亦没有厘清。
笔者依据图书馆主要职能( 第一职能) 这一特征划分图书馆发展阶段,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要职能,不同阶段的主要职能不同,主要职能变化导致阶段变化[1]。同时,以主要职能的变化为主线,对各阶段图书馆形态进行研究,认识图书馆发展特点,预测图书馆的未来,以为图书馆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2 对图书馆认识的困惑
2.对图书馆认识的困惑
长期以来,图书馆人一直在探寻图书馆的本质,追问图书馆到底是什么[2]。有人认为图书馆是“信息中心”,这并不确切,因为图书馆中的内容不是信息,而是知识,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信息。在互联网这个信息世界面前,图书馆拥有的信息显得更为渺小。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公共图书馆要发展成为百姓的“公共书房”,“书房”和“图书馆”本质上讲没什么区别。还有人提出图书馆是“第三文化空间”[4],很有现代气息,但这一提法过于泛指。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的定义,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文化空间都属所谓的“第三文化空间”[5]。“知识宝库”和“知识殿堂”体现了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但涵义并不贴切,大体上没有超越对藏书楼的认识。《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图书馆是“信息公平的守望者”,受到国内图书馆界,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界的热捧,但是这一定位也不准确,在西方社会也未得到广泛的认同,在中国社会就更不合实际。“信息公平”是政府的责任,图书馆的作用是有限的。对公民影响最大的关乎民生的信息并不属于图书馆工作范畴。博尔赫斯“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的诗句,让一些图书馆人陶醉,其实这是诗的语言,不是规范用辞,更不是科学语言。客观地看待图书馆的历史定位,科学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是历史赋予当代图书馆人的神圣使命。
3.客观看待图书馆的历史定位
3.1 图书馆的前身是古代藏书楼———藏书中心
天一阁、文渊阁、文津阁等是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准确地说,它们都是藏书楼,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楼是图书馆的前身,是藏书中心,即文献的档案馆或博物馆。
藏书楼与图书馆有根本区别,藏书楼重藏轻用,其职能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承图书文献。图书馆则相反,强调藏是为了用,用是目的。
藏书楼只为极少量的社会“精英”服务。皇家藏书楼为帝王将相服务,寺院藏书楼为内部僧人服务,民间藏书楼只为自家人服务,他们多数也是富豪权贵[6]。藏书楼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印刷出版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它使图书文献得以保存和传承。
3.2 近代图书馆是阅读中心
由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转变,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是近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近代图书馆是受变法、维新等外来思想的影响而建立的。早期的汉语中并没有“图书馆”一词,该词是后来由梁启超先生从日语中转译过来的,是个外来语[7]。图书馆强调藏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1921 年刘国钧先生在《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一文中就精辟概括了近代图书馆应该是为广大平民提供借阅服务的机构———“故其目的在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不问其年龄阶级与性别之如何,皆得有适当之读物”[8]。为普通民众提供阅读服务,提高大众文化素养是近代图书馆最主要的社会职能。
3.3 现代图书馆是知识公园
图书馆往往并不是知识的直接生产者,但是图书馆是知识的收集、加工与保存的场所,这些知识一旦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就成为知识的载体,向公众开放[9]。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比较侧重该项服务,而目前,即使是公共图书馆,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向读者提供知识服务,包括数据库、阅读推荐等显性知识,也包括阅读沙龙、知识讲座等[10]。
图书馆是知识公园,自然而然,无门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11]。公园和百姓很亲近,没有心理隔阂,没有门槛,更没有门锁。图书馆像公园一样,普通百姓可以自由出入。图书馆从有门到无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殿堂”的主人不可能是百姓,公园的主人才是平民百姓。读者进出无门图书馆,就像进出公园一样自由自在,因为他们是主人。现代图书馆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旨在满足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知识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尤其在数字图书馆背景下,知识服务更是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12]。开放与平民化是现代图书馆的时代特征。因此,知识公园是现代图书馆的准确定位。
4 科学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
4.1 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特点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不难发现图书馆的发展有两条基本路径: 一条是服务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另一条是服务对象从精英到平民大众,而且,二者是并行的、同步的[13]。
古代藏书楼闭而不开,近代图书馆服务方式从闭架到半开架,现代图书馆从开架到全开放,进而发展成为知识公园,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古代藏书楼只服务帝王、僧侣和富豪权贵等少数社会精英,近代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也只是社会知识精英,现代图书馆则扩展到全社会平民大众,这是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的过程。
4.2 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
阅读和共享是图书馆的最重要价值之一。图书馆强调藏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这里讲的使用其实就是阅读。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然后再发挥其他职能。图书进入图书馆以后,可以提供给不同人阅读使用,这是图书馆文献共享最原始、最本质的精神内涵。图书进入图书馆以后,实现了共享,使图书利用率大大提高,这是图书馆生命力之所在。现在我们说的文献共享一般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只是图书馆文献共享内涵的外延扩展,是重要的,但不是本质的。因此,可以说,图书馆是图书文献共享阅读最重要的实施机构。
4.3 图书馆的灵魂
图书馆是有灵魂的,即文化。对于这一点,业界已没太大异议。需要强调的是,图书馆不应被技术的神奇迷失方向。各种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日新月异,这些事实无可否认,但是,技术毕竟只是手段,只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不能掌控发展的方向,因此,技术不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文献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图书馆的服务满足的是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受社会文化所指引。因此,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
4.4 图书馆的职能
为了准确把握图书馆的职能,笔者将图书馆职能分为原生职能和次生职能。所谓原生职能是指有生以来固有的、伴随图书馆发展全过程的职能,是不可或缺的。次生职能是指随图书馆的发展而产生,由原生职能演化而来的职能。次生职能的出现顺应了图书馆的发展,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它是图书馆某个阶段特有的产物,不是不可或缺的[14]。
阅读是图书馆的原生职能。它随图书馆的产生而出现,随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是教育、信息和文化这三项图书馆职能的基石。没有阅读职能,就没有教育、信息和文化职能,后三者是图书馆的次生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