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
有关中国陕北民歌简述——以劳动号子为例--论文
![有关中国陕北民歌简述——以劳动号子为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f46795d0d233d4b14e697b.png)
有关中国陕北民歌简述——以劳动号子为例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1产生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主要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主要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演唱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双重功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有关中国陕北民歌简述——以劳动号子为例摘要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广泛的流传在陕北,用陕北方言唱出的一种地方歌曲,是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一般是用来唱出自己在黄土高原上的心声。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此论文主要对陕北劳动号子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陕北民歌;劳动号子;陕北方言;产生背景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北方民歌总结
![北方民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a173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f.png)
北方民歌总结引言北方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代表了北方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还反映了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北方民歌进行总结,探讨其特点、起源和影响。
背景北方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四大分支之一,主要流布在以北纬30度线为界的广大地区,涵盖了华北、东北、西北等地方。
北方民歌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劳动歌曲和祭祀歌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俗的演变,北方民歌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特点1.朴实自然:北方民歌以朴实自然的风格著称,歌词简单直接,情感真挚。
不同于南方的细腻婉约,北方民歌更加豪放激昂,富有阳刚之气。
2.民俗文化:北方民歌紧密地融合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从歌曲中可以感受到北方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3.和声与节奏:北方民歌以简单的和声和明快的节奏为特点。
多数歌曲采用单声部的形式,但在一些特殊的民间仪式和舞蹈中,也会伴有合唱和伴奏。
4.题材广泛:北方民歌的题材多样,既有描绘生活场景的田园牧歌,又有表达感情的恋歌别曲,还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叙事歌谣。
流派与代表作品北方民歌拥有众多的流派和代表作品,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京剧唱腔:以京剧为代表的北方民歌流派,将京剧的唱腔与北方音乐特色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唱腔风格。
代表作品有《打渔船》、《大河之舞》等。
2.东北二人转:东北二人转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流派之一,以东北地区的民歌为基础,加入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和段子。
代表作品有《白桦林》、《大连渔歌》等。
3.陕北民歌:陕北民歌起源于陕北地区,以其深情厚重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茉莉花》、《黄河谣》等。
这些流派和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北方民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与传承北方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最新年文档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最新年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3b1de3b866fb84ae45c8df5.png)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摘要:中国民歌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陕北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陕北拥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民俗文化,陕北民歌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在旋律、节奏、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是人民思想、感情与精神的结晶。
陕北民歌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及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地域民歌里最具代表性的歌种。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陕北民歌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由这种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地理环境,才逐渐形成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陕北民歌。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分类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这里多样且独特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民歌不仅具有汉族音乐的特征,也具有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
陕北民歌的题材诸多,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大类。
(一)劳动号子号子是人类文化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也是最早的民歌形式之一。
由于陕北的地域沟壑,劳动者常年劳作辛苦,劳动过程中那紧张的动作,沉重的负荷赋予劳动号子以吆喝、呐喊等特点。
既可以协调劳动,也可以抒发劳动者内心的压抑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慰藉。
陕北号子有打夯号子、耕地号子、碾场号子、船工号子等。
例如《船夫曲》等,节奏平稳又具有一定的力度。
(二)小调小调被称为里巷之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小调的范围包罗极广,歌词一般是通过较有艺术修养的民间艺人加工传授,结构比较完整且内容丰富。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及一唱众合[1]。
小调既有淳朴健康的歌唱,又有带着市民庸俗的曲调。
如《三十里铺》就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真切动人的陕北民歌。
(三)信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多种多样,信天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形式。
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体裁――信天游。
其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陕北一带的主要山歌歌种。
信天游的曲调变化多样,节奏自由、歌词通俗易懂。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27913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3.png)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珍贵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陕北地区独有的音乐文化形式。
这些民歌通常以陕北方言演唱,歌词质朴真实,表达了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陕北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歌传统,形成于数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陕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民间音乐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陕北民歌以其独具特色和深厚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陕北民歌的题材广泛多样,包括劳动歌、爱情歌、战斗歌等。
其中,劳动歌是最常见的一类,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勇敢奋斗。
这些歌曲常常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旋律简单而优美,让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爱情歌也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浪漫的词句和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热切渴望和深情厚意。
这些歌曲常常描绘出陕北人民纯真、真挚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战斗歌是陕北民歌中最具魅力和感人的一类。
这些歌曲通常描绘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英勇斗争,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
这些歌曲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陕北民歌不仅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传唱。
在各类文艺演出、音乐会和比赛中,陕北民歌常常成为亮点。
它们已经成为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陕北地区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
它们记录了人民的生活和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陕北民歌的故事仍在继续,将继续为世人带来音乐和情感的享受。
学习陕北民歌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学习陕北民歌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934d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3.png)
学习陕北民歌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内容摘要】“陕北民歌”是流行我国西北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艺术,按照歌曲内容和曲调又分为:号子、小调、信天游三类,其中以“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以浪漫的语言和幽默的曲调,直接反映了陕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本色。
用原生态的语言、传统的音乐特色,反映了对爱情、婚姻、幸福生活的渴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学习“陕北民歌”需要了解陕北的地理特点、民俗特色、艺术风格、发展与传承等知识要素。
【关键词】陕北民歌、信天游、音乐欣赏、知识要点【正文】陕北民歌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有的演唱技巧,主要流传于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上,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
陕北民歌起源于周代中期,流传到汉代时逐渐形成固定的曲调。
按照歌曲内容又分为:号子、小调、信天游三类,其中以“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题材丰富、曲调变化多样。
目前保存的陕北民歌曲目共有两万七千余首,其中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黄河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等。
我们熟悉的代表性曲目有《东方红》、《兰花花》、《走西口》、《三十里铺》、《赶牲灵》等。
学习陕北民歌,首先需要了解陕北的地理环境特点,了解陕北的民俗民风特色,掌握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艺术风格,顺着历史传承的演变轨迹来欣赏学习,才能更好的发展传承这种宝贵的音乐文化财富。
1.陕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风特色,形成了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山西省太行山以西,陕西省秦岭以北,青海省日月山以东,内蒙古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频繁往来的交汇地。
在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陕北文化融入了中原文化、西域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因素。
由于各民族音乐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秧歌、道情、说书、二人台、榆林小调、信天游民歌等丰富的演唱艺术形式。
不得不看的陕北民间艺术
![不得不看的陕北民间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e00f6f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3.png)
不得不看的陕北民间艺术陕北民间艺术晗月搜集整理题记:曾几何时,黄河边洒下的泪蛋蛋,变成颗颗宝石镶嵌在黄河滩!曾几何时,一道道沟沟一道道湾,变成塞上的好江南!凝望着这片黄土地,沧海桑田,思绪穿梭,但割不断水乳交融的黄土情!忘不了生我养我的黄土人!我,爱你!1、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流传于陕北的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
它,土气、大气、美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陕北民歌种类很多,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要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
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2、陕北秧歌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
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一种民间广场集体歌舞艺术。
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
其表演形式吸收了陕北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艺术元素,风格粗犷豪迈,质朴风趣。
表演时间一般在春节,每年春节各村都要组织秧歌队,演出前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然后开始在村内逐日到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
正月十五日灯节这天,有的地方还要举行"绕火塔""转九曲"等多彩多姿,红火热闹的活动。
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革命歌曲及陕北民歌 兰德版
![革命歌曲及陕北民歌 兰德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febac8d15abe23482f4d8b.png)
如呀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军民大生产
1=C 2/4 热烈地、有力地 原曲为陕北民歌(小调)《推炒面》
解放区(呀么)(嗬咳) 大生产(呀么)(嗬咳) 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索罗罗罗太) 齐动员(呀么)(嗬咳) 变工队(呀么)(嗬咳) 互助组(呀么)(嗬咳) 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索罗罗罗太) 满山传(呀么)(嗬咳) 妇女们(呀么)(嗬咳) 都争先(呀么)(嗬咳) 手摇着纺车(吱咛咛咛 吱咛咛咛 嗡嗡嗡嗡吱) 纺线线(呀么)(嗬咳) 又能文(呀么)(嗬咳) 又能武(呀么)(嗬咳) 人问我什么队伍(一二三四) 八路军(呀么)(嗬咳)
学唱革命歌曲及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界定
(1)从行政区域上讲,陕北民歌是指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黄 土高原的各类民间歌曲的统称(东临黄河,北沿长城, 南至子午岭和黄陵,西至贺兰山)。 (2)从内涵上讲, 陕北民歌是指以信天游为代表的具有 陕北地域特色的民歌。习惯上富县以北的陕西各县的 民歌称为陕北民歌(富县以北的地理气候和风俗习惯 与富县往南迥然不同,所以在习惯上富县以北才真正 称为陕北),富县、洛川、黄陵、黄龙、宜川民歌以 及榆林小曲不属陕北民歌。
二月里来
二月里来呀,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好 多捐些五谷充军粮 二月里来呀,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 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加紧生产呀,加紧生产 努力苦干努力苦干 我们能熬过这最苦的现阶段 反攻的胜利,就在眼前 加紧生产呀,加紧生产 努力苦干努力苦干 年老的年少的在后方, 多出点劳力也是抗战
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
![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de3e1e9a26925c52cc5bff5.png)
播放《血色浪漫》中一段
小插 曲
著名 歌曲
陕北青年人谈情说爱时,要唱缠绵热情的 “情歌”、“盘歌”;为老年人办丧事, 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 在地里干活时,要唱高亢、激越的“号 子”、“锣鼓草”;采茶时,要有悠扬、 宛转的“花山姑娘”、“牧羊恋歌”;婚 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 路时有“报路歌”,上山时有“樵歌”等 等。
流传 方式
流传的三种方式:
(1)自然流传: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 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 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 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 唱。
(2)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
(3)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 “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 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 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 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 歌”等。
地理 环境
漫长而黑暗的反动统治的压迫和残酷的封 建剥削更似沉重的大山压着这些扎根在黄 土地上的人民头上。而脸朝黄土,背朝天 的世代辛勤耕耘的那些头拢白羊肚子手巾 口噙汗烟锅的老农们挥洒下的是无尽的血 泪和汗水。他们用那拦羊嗓子回牛声将自 己的苦乐倾诉给蓝天和黄土。只要你踏上 这块土地,你就会随时听到那些庄稼汉的 高亢悠扬的旋律。信天游在他们口里总是 不断头,断了头这些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他们从心底呐喊出对世道不平的愤怒,对 幸福和爱情的向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和土壤中孕育产生了人民的心声——信天 游。
陕北民歌之简介
常起源
陕北 民歌
一·民歌简介 二·地理环境 三·民歌特点 四·小插曲《血色浪漫》 五·著名歌曲 六·著名人物 七·流传方式 八·结语
陕北民歌的概念
![陕北民歌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b8d57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6.png)
陕北民歌的概念陕北是指中国陕西省北部的地区,其民歌是指陕北地区所产生的民歌。
陕北地区地势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歌文化,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陕北民歌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从地域上看,陕北民歌指的是陕北地区所特有的民歌形式和风格。
陕北地区面积辽阔,地形多样,气候条件各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民歌在曲调、歌词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差异。
从内容上看,陕北民歌以生活为主题,广泛涵盖了农田劳动、爱情婚姻、历史传说、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
陕北民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的生活为创作源泉,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陕北民歌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陕北地区的独特历史和地理环境。
陕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在陕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此外,陕北的地理环境也促进了民歌的创作和传播。
陕北地区北临内蒙古,南界黄河,西临陕甘宁边区,周边地域狭窄,山川纵横,交通不便,由此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乡土风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和形式。
陕北民歌在传统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的是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凤凰山上鸽子飞”、“你可知道我为你等待多少年”等曲调优美、激情澎湃的歌曲。
陕北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在表演中,演唱者通常会结合手势、舞蹈等表达方式,将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上,陕北民歌承载了人民大众的情感表达,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中国共产在陕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时,陕北民歌成为了革命斗争的歌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
陕北民歌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为了陕北地区人民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
如今,陕北民歌经历了百年的变迁,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许多陕北民歌被收录和发表,成为了经典的民歌作品。
不仅在陕北地区,陕北民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陕北民歌在现代音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音乐家在作曲和创作上都加入了陕北民歌的元素,使其在现代音乐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常唱的5首陕北民歌
![常唱的5首陕北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fe38ece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2.png)
常唱的5首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陕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陕北人的日常生活中,唱陕北民歌是一种常见的习惯和娱乐方式。
下面介绍一下常唱的5首陕北民歌。
一、《黄河大合唱》这首民歌是由冯雪峰作词,韩振山作曲的,它是纪念1970年5月9日在黄河边上广场举行的“黄河歌舞团”大合唱而创作的。
歌曲凝聚了陕北人民对黄河的热爱和景仰之情,也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之情。
这首民歌曾经在世界各地演唱过,成为了中国的民歌经典之一。
二、《秦腔》秦腔是陕西汉中地区地方剧种之一,它是陕西腔调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秦腔的唱腔深沉、悠扬,演唱时要求表演者的声音要清丽、高亢、抑扬顿挫。
《秦腔》这首民歌则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间广为传唱,它是陕西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民歌之一。
三、《黄土高坡》《黄土高坡》是民歌色彩浓郁的陕北地区晋陕黄埔三省交界处的地域歌曲。
它以赞美陕北人民的勤劳肯干、朴实向上、勃勃生机为主题,词曲简单而朴素,却让人感受到了那种炎炎夏日、风吹黄沙的苦涩。
这首民歌一经问世,就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在陕北地区成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之一。
四、《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个愉快的童话故事,它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洋娃娃和小熊在舞会上跳舞的故事。
这首民歌旋律优美、简单易学,适合儿童和成人学唱。
它不仅在中国境内广泛传唱,而且在外国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民歌”在世界上的代表。
五、《十八盘》《十八盘》是唐代陕西商州的太白山区所创造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戏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唐朝时期。
这首民歌以太白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山中有一条长长的长廊,叫做“十八盘”,只有意志坚强、智勇双全的人才能通过。
歌曲的旋律充满山野和生机,其文化底蕴也是十分深厚的。
以上五首陕北民歌,它们各具特色,既传承了陕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全国和全球的认可和喜爱。
陕北民歌源远流长
![陕北民歌源远流长](https://img.taocdn.com/s3/m/cec8022aaaea998fcc220e19.png)
陕北民歌源远流长、古老淳朴,产生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母亲河奔腾而过的黄土高原,来自于陕北人民最真实的劳动和生活,它以最直白的语言描述生活、交流情感,用最生动的旋律和歌声打动人心。
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代代陕北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上千年。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
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a83e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4.png)
总之,陕北民歌及其演唱风格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以其深 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未来,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历史时期 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谢谢观看
陕北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陕北地区,它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动、生 活和情感表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陕北民歌不断 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元素,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音乐体系。
在演唱风格方面,陕北民歌以其自然、真挚、激情的演绎方式著称。歌手们 在演唱时,运用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音色,结合独特的韵律和华彩,使得歌曲充 满了生命的活力。此外,陕北民歌在演唱过程中还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言的 韵律美感,以及表达方式的质朴和直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
目录
01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
02 二、陕北民歌的特点
03
三、陕北民歌的演唱 技巧
04
四、陕北民歌的传承 与发展
05 参考内容
摘要: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 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其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反 映了陕北人民的独特思想和情感。本次演示将从陕北民歌的起源、特点、演唱技 巧和传承等方面,对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进行深入探究。
2、传承和教育
将陕北民歌传承给年轻一代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教育部门可以将陕北民 歌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此外,还可以组织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传授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和经验。
3、创新和发展
为了使陕北民歌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家可以 通过汲取当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感和现 实性的陕北民歌。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人听到陕北民歌的 声音,扩大其影响力。
浅谈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传承发展———以信天游的发展为例
![浅谈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传承发展———以信天游的发展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ce6148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f.png)
浅谈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传承发展———以信天游的发展为例摘要: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存在的时间较长。
在远古时期先祖就开始在工作的时候唱歌,如狩猎、祭祀和求偶等,用歌唱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这是民歌的最初的雏形。
而在我国的黄土高原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也应运而生。
陕北民歌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陕北民歌风格朴实,乡土味浓郁,因此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同时,陕北民歌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位置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声音分很多种类,有的温文尔雅,有的高亢有力,表现的感情细腻而温婉。
在唱词中,还加入了很多地方语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关键词:陕北民歌;特点;信天游;艺术特征;创新发展民歌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远古时期,先祖在狩猎、祭祀和求偶等过程中,用歌唱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这是民歌的最初的雏形。
而在我国的黄土高原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也应运而生。
陕北民歌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陕北民歌风格朴实,乡土味浓郁,因此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同时,陕北民歌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位置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些年,演唱陕北民歌的人愈来愈多,陕北民歌地域特色明显。
声音分很多种类,有的温文尔雅,有的高亢有力,表现的感情细腻而温婉。
在唱词中,还加入了很多地方语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和背景陕北民歌的起源还有一段非常优美的传说:相传在尧舜禹时期,大禹治水,他带领当地群众,开山挖河,在工作中呐喊,声势浩大。
因为大禹当时正处于成家立业的年纪,但一直未婚,所以人们唱:“求偶白狐九尾长,灵光照谁谁称王,哪个娶了涂山女,那家事业定兴旺。
”从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大禹的喜爱。
这首歌唱出了先民对英雄的热爱,唱出了先民们的勤劳勇敢。
从以上可以看出,陕北民歌的起源最晚在尧舜禹时代,甚至更早就产生了陕北民歌。
浅谈陕北民歌的历史起源与特点
![浅谈陕北民歌的历史起源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f9ae387375a417866f8fe1.png)
题材 。陕北 民歌 的题材也是多种多 样的 , 主要可 以分为三大 类: 劳动号子 、 信 天游 和小调 。它 们是 陕北 民歌里 最具 有特 色和代表性 的题材 。 ( 一)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人类 文化 中产生最早 、 历 史最悠久 的艺术形 式之一 , 也是最早 的民歌 。劳动号子是 劳动人 民伴 随着劳动 的节奏 而唱的民歌 , 紧张 的劳动 动作 和沉重 的体力 负荷 , 赋 予 了它 的歌 唱以劳动呼声—— 吆喝 、 呐喊 的特 点。所以 民间 也赋予劳动号子 许多名 称 , 北 方 叫“ 吆号 子” , 南 方 叫“ 喊号 子” , 四川 叫“ 哨子” 。
6 7
当代音乐 ・ 2 0 1 5年 9月号( 上甸 )
子 和劳动过程都是 紧密相联 的, 干什 么活 , 唱什么歌 , 曲调也 都是随着劳动过程而构成 的, 让人~ 听就知道 唱歌者在干 的 什 么活 。 ( 2 ) 一领众和 , 即兴创作 。劳动号子一般 为一个 人领唱 ,
大 家应 和 。在 劳 动 的过 程 中领 唱者 自由 创 造 歌 词 , 带 动 大 家
它没有信 天游 那样浓 厚 的乡土气 息和 清新质 的情调 。例如 《 桃花红 杏花 白》 , 歌 曲旋 律 优 美 动 听, 朗 朗上 口。再 例 如 《 五哥放羊》, 歌曲中加入了大量的滑音 , 旋律婉转好听 , 深刻 的描绘 m恋爱 中的少女等待心上人 回家见 面的急切心情 , 歌 词朗朗上 V I , 形象生动 , 高亢的旋律中透漏着细腻。 ( 2 ) 题材多样 , 生 活面广 。小调 所反映 的生 活面极 其广 泛. 有表现革命 时代 的歌 曲 , 也有表现现实 的生活形式 , 还有
北方民歌总结(汇总3篇)
![北方民歌总结(汇总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ddc41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3.png)
北方民歌区主要以陕北民歌和以内蒙民歌为代表。
陕北民歌的起源,源于陕北历史的变迁。
“陕北”顾名思义就是陕西省北部地区,泛指延安市和榆林市。
民歌是最简便的艺术形式,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
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风格粗旷洒脱、率直真诚、热情大方等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
它的艺术魅力就存在于词和曲两个方面,是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和谐统一。
陕北音乐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是其艺术语言的重要方面,要掌握好民歌艺术语言表述,必须从陕北民歌的唱法和技巧入手。
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丰富多样,形成了自身的演唱风格和较完整的演唱体系。
音域宽广、旋律跳动较大,这就决定了演唱时应注意真假声结合、润腔技巧的运用和语音、语调、语气在音色、音量、速度、节奏音型走向等演唱手段中的表现。
陕北民歌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xxx扬而闻名。
蒙古族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蒙古族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xxx介绍,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
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xxx(右)蒙古族民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也是蒙古族整个文学艺术的主流。
“逐水草而居”是蒙古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游牧文化的基础。
蒙古族民歌乃是最生动、简便,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形式,一部蒙古音乐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蒙古民歌的历史。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
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陕北民歌最经典十首歌曲
![陕北民歌最经典十首歌曲](https://img.taocdn.com/s3/m/5d4e70f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7.png)
陕北民歌最经典十首歌曲一、陕北民歌简介陕北民歌那可是咱老百姓心里的歌,是从黄土地里长出来的艺术。
它就像陕北的山丹丹花一样,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陕北这个地方啊,有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都在民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1、陕北民歌的起源陕北民歌的起源可早啦,它是在陕北人民长期的生活劳作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以前的陕北人啊,种地、放羊、赶脚的时候,就哼起这些小曲儿来解闷儿。
这些歌曲口口相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唱和发展,就成了现在咱们听到的陕北民歌。
2、陕北民歌的特点它的歌词特别直白、实在,就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豪爽。
曲调呢,有的高亢嘹亮,就像站在黄土高坡上对着老天吼一嗓子;有的又婉转悠扬,像那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
而且啊,陕北民歌很多都是以方言来演唱的,这方言一出来,那味道就更浓了。
二、陕北民歌最经典十首歌曲1、兰花花故事背景这兰花花讲的是一个美丽的陕北姑娘兰花花的故事。
兰花花长得俊啊,就像一朵盛开的花一样。
可是她的命运却很坎坷,被强迫嫁给了一个她不喜欢的人。
这首歌就唱出了兰花花的哀怨和对自由爱情的渴望。
音乐特色它的曲调那是相当的悠扬,旋律中带着淡淡的忧伤。
歌词里“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莹莹的彩”,这描写就特别细致,把兰花花的美都唱出来了。
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背景这首歌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为了歌颂当时的革命形势。
陕北这片土地是革命的摇篮,这首歌就像是这片土地上盛开的一朵革命之花。
音乐表现旋律非常的欢快、激昂,听着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歌词里“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表达了陕北人民对毛主席和革命的热爱。
3、信天游文化内涵信天游可是陕北民歌里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它的歌词特别自由,歌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经历随意发挥。
就像是陕北人在黄土高原上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不受拘束。
演唱风格演唱的时候,歌手的声音通常都很嘹亮,音域比较宽广。
因为在那空旷的黄土高原上,不大声唱根本就传不远。
4、赶牲灵生活反映这首歌反映的是陕北的脚夫们赶牲口运货的生活。
从徒歌开始——陕北民歌之源小考
![从徒歌开始——陕北民歌之源小考](https://img.taocdn.com/s3/m/2be239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f.png)
从徒歌开始——陕北民歌之源小考从徒歌开始——陕北民歌之源小考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素有"陕北民歌之乡"之称。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上。
在近现代的历史中,陕北民歌以它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歌词内容,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国音乐的瑰宝。
而我们在探索陕北民歌之源时,不得不提起其中最古老、最原始的徒歌。
徒歌,是陕北民歌的起源之一。
在陕北乡村,人们常年以农耕为生,通过徒歌传递农事信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徒歌的歌词通常描述农村的生活场景、传统的节日和追求幸福的心情,寓意深远,真挚感人。
唱徒歌的方式也颇具特色,多采用合唱的形式,男女通吟,和声悠扬,运用不同的音高和声部,展现出浑厚饱满的声音,使得徒歌在陕北农村广为传颂。
徒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旋律和歌词上。
陕北的徒歌旋律丰富多样,歌唱方式独特。
徒歌的旋律多为自然的重复节奏,音域较宽,音高变化较大,时而高亢奋发、时而悠扬舒缓,给人以心灵的共鸣。
歌词方面,徒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农村生活,以平实的话语表达人们对劳动的赞美和祝福。
歌词中也常常融入了哲理、寓意和哀思,表达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陕北民歌之所以能够在陕北深深扎根,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颂,与徒歌的影响力有着密切关系。
正是在徒歌的基础上,陕北民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独具一格,其特点在于韵律明快,旋律悠扬,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无论是欢快的民间舞曲,还是深情浪漫的爱情民歌,抑或是悲壮激昂的革命歌曲,都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引发共鸣。
除了徒歌之外,陕北的其他民歌也都源自这片土地的独特生活环境和悠久历史。
陕北的民歌以男女合唱、合板为主要形式,独特的音调和音色,让陕北民歌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陕北民歌的主题丰富多样,有的歌颂了陕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有的歌颂了农民伟大的劳动精神,还有的歌颂了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陕北民歌文案短句干净治愈
![陕北民歌文案短句干净治愈](https://img.taocdn.com/s3/m/49a754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e.png)
陕北民歌文案短句干净治愈目录:7点陕北民歌的起源与发展8点陕北民歌的音乐特色与表达方式9点陕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10点陕北民歌的主题与情感表达11点陕北民歌的影响与价值7点陕北民歌的起源与发展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陕西北部的农村地区。
这些歌曲最初是当地农民和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牧场上创作并传唱的,以歌颂劳动、表达情感和传达智慧为主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陕北民歌逐渐发展成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深受陕北地区人民的喜爱。
8点陕北民歌的音乐特色与表达方式陕北民歌的音乐特色独具匠心,通常以单声部演唱为主,以简单明快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为特点。
这些歌曲多采用民间乐器如板胡、二胡、琵琶等进行伴奏,使得音乐更加富有民俗特色。
陕北民歌通过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歌词和自然的表演方式,将农民智慧、劳动的辛苦和对家乡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9点陕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陕北民歌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和保护。
政府加大了对民歌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举办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和音乐节,推动陕北民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通过收录、整理和出版陕北民歌的音乐作品,将其长久保存下来,以便后代继续传承和发扬。
10点陕北民歌的主题与情感表达陕北民歌的主题广泛,既有歌颂农民、劳动和自然的歌曲,也有表达对家乡、亲情和爱情的抒发。
这些歌曲情感真挚、坦诚,传递着农民的欢乐、悲伤、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无论是在音乐家的演唱中,还是农民自发的田间牧歌中,陕北民歌都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11点陕北民歌的影响与价值陕北民歌在民间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农民智慧、劳动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通过陕北民歌,人们可以了解到陕北地区的农业、生活方式以及农民的智慧和情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同时,这些歌曲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成为了丰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共18页
![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共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a692afcae2bd960591c67763.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陕北民歌之简介-常起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 特点
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限制,可以根 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 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 。 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 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 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 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 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 活的向往。 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 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产生 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 颂新生活的信天游。信天游已为陕北人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情达意最直接最 简便最优美的艺术形式。
陕北民歌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 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 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 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 黄钟大吕之势。
民歌 简介
陕北民歌种类有很多,四季歌、五更调、 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 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 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其中以信天游最为 著名。
信天游,根植于地域辽阔的陕北黄土高原, 犹如时代和生活的一面镜子,记载着历史 的变迁,分云的变幻;记载着陕北人的风 土人情;记载着劳动人民的苦乐和爱情。 她和其他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同样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产生,传播和继承发展的 过程。 歌曲欣赏《三十里铺》
民歌 简介
地理 环境
陕北在古时是肥沃的土地,在古代帝王将 相伐木兴建宫殿时,大自然怡失去了一层 保护层,加之后来农民牧民的轮番耕牧, 土地丧失了肥力,土壤也变成了松散的沙 土。之后的黄土高原经过雨水的冲刷变成 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模样。陕北是个特殊的 地方,没有什么优势,缺树少雨,土质贫 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人们基本上 靠天吃饭。
陕北民歌之简介
常起源
陕北 民歌
一· 民歌简介 二· 地理环境 三· 民歌特点 四· 小插曲《血色浪漫》 五· 著名歌曲 六· 著名人物 七· 流传方式 八· 结语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 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 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她,便是陕北民歌。
如今的陕北高原已通过多种方式改 善水土流失的情况,遍植绿树,郁 郁葱葱。陕北的人们也渐渐改善的 生活的状况,而陕北民歌却代代流 传了下来,延续不止。
结语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歌 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 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 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 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 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 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一种抒情小曲,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 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曲调 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宽广,节奏自由, 起伏跌宕,委婉动听,充分体现了陕北人 豪放的性格
地理 环境
漫长而黑暗的反动统治的压迫和残酷的封 建剥削更似沉重的大山压着这些扎根在黄 土地上的人民头上。而脸朝黄土,背朝天 的世代辛勤耕耘的那些头拢白羊肚子手巾 口噙汗烟锅的老农们挥洒下的是无尽的血 泪和汗水。他们用那拦羊嗓子回牛声将自 己的苦乐倾诉给蓝天和黄土。只要你踏上 这块土地,你就会随时听到那些庄稼汉的 高亢悠扬的旋律。信天游在他们口里总是 不断头,断了头这些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他们从心底呐喊出对世道不平的愤怒,对 幸福和爱情的向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和土壤中孕育产生了人民的心声——信天 游。
流传 方式
流传的三种方式: (1)自然流传: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 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 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 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 唱。 (2)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 (3)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 “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 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 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 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 歌”等。
绥德三十里铺村的脚夫吴昌锁老汉,深为 村里的三哥哥四妹子的故事感动,那一天 半夜,他一骨碌爬起身,唱出了那首脍炙 人口的《三十里铺》……
著名 歌曲
在陕北众多的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是《东 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 《赶生灵》 《害娃娃》《探瑜姐》《送 情郎》《四保揽工》《下柳林》 《当红 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大女子要汉》《我给你寻个好婆家》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等等。
信天游不但讲究风俗性,而且非常讲究
民歌 特点
文学性。她以优美,生动,形象,凝练, 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被许多文学家在创作时大量 引用,比如象贺敬之,李季以及后来的路 遥,高建群等,他们灵活自如的引用信天 游不但使作品更贴近人民的生活而且在塑 造人物上更具特色,将人物刻画的活灵活 现,性格非常鲜明,栩栩如生。
民歌 特点
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史与心灵史的生动记 录,这些流淌着真挚情感的金子般的民歌, 并不是出于名家之手,而是从放羊汉、脚 夫、船工、走西口的农民之口传出。生活 在这块土地上的男男女女们,世世代代用 “情感”谱写着生活史歌,用“情感”表 达着社会最底层最朴实的身心呐喊。成为 “陕北民歌创作、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最精 髓的因素” 。 民歌已经成为陕北人情感的生理需要,在 耕地、赶路、放牧、喝酒、过节、盖房、 迎神等各种生活场合,他们引吭而歌,喜 怒哀乐、七情六欲全在其中。
著名 歌手
贠恩凤,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黄土高 原上的银铃" 贺玉堂,陕西省安塞县文化局局长,中国 民间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延安曲艺 家协会副主席。被中宣部正式命名为“民 歌大王”。 王向荣,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 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府谷县人,被誉为 “西部歌王”。 孙志宽,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 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神木县人,信天游 “歌王”。
播放《血色浪漫》中一段
小插 曲
著名 歌曲
陕北青年人谈情说爱时,要唱缠绵热情的 “情歌”、“盘歌”;为老年人办丧事, 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 在地里干活时,要唱高亢、激越的“号 子”、“锣鼓草”;采茶时,要有悠扬、 宛转的“花山姑娘”、“牧羊恋歌”;婚 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 路时有“报路歌”,上山时有“樵歌”等 等。 佳县农民李有源。有一天,在晨曦微露中, 老汉赶着牲口出门,走着走着,他看见了 天边霞光万丈,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喷薄 而出,老人家看呆了。他灵感顿生,脱口 唱出了《东方红》,就这样,他一路唱到 延安,从此,这首红色经典传遍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