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的测量

合集下载

测量声速的方法及原理

测量声速的方法及原理

测量声速的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来计算声速。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一个特制的装置,通过发射声波和接收声波的方式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和距离。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发射声波,然后开始计时。

(2)当声波到达接收器时,停止计时。

(3)记录声波的传播距离和时间。

(4)根据公式v=d/t 计算声速,其中v 为声速,d 为声波传播距离,t 为声波传播时间。

共振法:共振法是利用管道或者容器的谐振特性来测量声速。

在实验中,使用一个特制的装置,通过调整管道或容器的长度和调整共振频率来测量声速。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在一个固定的频率下,调整管道或容器的长度,使得共振现象出现。

(2)测量共振频率,记录管道或容器的长度。

(3)根据公式v=fλ计算声速,其中v 为声速,f 为共振频率,λ为共振波长。

这两种方法测量声速的原理都是基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特性来实现的。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空气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因素,因此在实验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进行校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声速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

测量声速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

测量声速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
测量声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接测量法:通过在已知距离上进行声波传播的时间测量来计算声速。

这可以通过发送一个声波脉冲,并使用计时器来测量声波传播的时间来实现。

2. 声波干涉法:利用声波传播时产生的干涉现象来测量声速。

这可以通过发送两个或多个声波脉冲,观察干涉图案并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速度来实现。

3. 声波共振法:利用共振现象来测量声速。

这可以通过在管道内产生声波,并调节频率直到管道共振的状态,然后测量共振频率来实现。

4. 超声波测量法: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测量声速。

这可以通过发送超声波脉冲,并测量其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来实现。

5. 光学测量法:采用光学技术测量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激光干涉仪或其他光学仪器来实现。

总的来说,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在物理学实验中,声速的测量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实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本次实验采用的是驻波法测量声速。

其原理是利用扬声器发出的平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遇到反射面时会形成反射波。

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在特定条件下会形成驻波。

通过测量驻波相邻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结合声波的频率,就可以计算出声速。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电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出声波。

同时,利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信号,通过移动接收端的位置,找到驻波的波节或波腹位置,并进行测量。

二、误差来源分析1、仪器误差(1)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误差: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电信号频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会直接影响到声速的计算结果。

(2)示波器的测量误差:示波器在测量电压、时间等参数时,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对驻波位置的判断和测量。

(3)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例如尺子、游标卡尺等用于测量距离的工具,其本身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2、环境误差(1)温度的影响:声速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空气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声速的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环境温度不稳定或者没有进行准确的温度测量和修正,就会引入误差。

(2)湿度的影响:空气的湿度也会对声速产生一定的影响。

较高的湿度会使空气的密度增加,从而导致声速变慢。

(3)气流和噪声的干扰:实验环境中的气流流动以及外界噪声可能会干扰声波的传播,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稳定。

3、操作误差(1)扬声器和接收端的位置调整不准确:在实验中,扬声器和接收端的位置需要精确调整,以确保形成良好的驻波。

如果位置调整不当,可能会导致驻波的不明显或者测量结果的偏差。

(2)读数误差:在读取测量工具上的数值时,由于人的视觉误差或者读数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读数不准确。

声速测量的实验原理

声速测量的实验原理

声速测量的实验原理声速测量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测量声速的一种方法。

在声速测量实验中,常常利用回声法或直接法进行测量。

一、回声法回声法是一种间接测量声速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声波在回程过程中与障碍物反射的时间来计算声速。

测量声速的步骤如下:1.实验设备的准备:一台发声装置和一台接收装置,以及一个垂直安装的金属管道。

2.发声和接收:发声装置通过金属管道产生声波,声波传播到障碍物上被反射回来,接收装置接收到反射的声波信号。

3.计算时间: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声装置到接收装置的时间,即来回时间,以及知道了发声和接收的距离,可以计算出声速。

回声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可以测量声速的变化,但是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实验操作复杂。

二、直接法直接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声速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和介质的长度来计算声速。

测量声速的步骤如下:1.实验设备的准备:一台发声装置和一台接收装置,以及一个长而细的管道。

2.发声和接收:发声装置通过管道产生声波,声波在管道中传播,接收装置接收到声波信号。

3.计算时间和长度: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声装置到接收装置的时间,并知道了管道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声速。

直接法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但是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声速测量实验常用的仪器有:定频发声装置、垂直管状装置、泛频接收装置、运动计时仪等。

声速测量的原理是基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物理特性有关。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和刚度有关。

在固体介质中,声速与刚度和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在气体介质中,声速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声速测量实验中常常需要控制和测量介质的温度。

总之,声速测量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测量声速的方法,可以通过回声法或直接法进行测量。

这些方法都基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来计算声速。

声速的测量对于物理学、地球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在我们进行的大学物理实验中,测量声速的实验让我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实验不仅仅是对数字的记录,更是对物理现象的一次亲身体验,让我领悟到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穿梭的。

一、实验准备1.1 实验目的实验的主要目标是测量空气中声速的具体数值,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值。

这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准确、科学,还是需要细致的准备。

1.2 实验器材为了进行这项实验,我们准备了一些基本的设备。

首先是一个音源,我们选择了一个电子音响,因为它能够发出稳定的声音。

接着,我们需要一个麦克风,来接收声音并进行数据记录。

此外,还需要一个计时器和一个测量距离的工具,比如卷尺。

这些工具的选择都是为了保证我们能够精准地进行测量。

二、实验过程2.1 设定实验环境实验前,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其他噪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可能会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我们在教室里将音响和麦克风的距离调整到大约10米,这是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清晰接收到声音,又不会因为距离过远而导致信号减弱。

2.2 进行测量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开始了实验。

首先,由一名同学负责操作音响发出声音,另一个同学则准备好麦克风和计时器。

当音响发声的瞬间,计时器开始计时,同时麦克风记录下声音到达的时间。

这一过程需要非常协调,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我们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记录好对应的时间,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2.3 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我们收集了多次测量的数据。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计算出声音传播的平均时间,并用已知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出声速。

理论上,声速在空气中约为343米每秒。

通过我们的测量,结果略有偏差,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让我意识到,尽管我们在实验中尽力追求精确,但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三、实验结果与反思3.1 声速的测量结果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个接近理论值的声速。

声速测量PPT课件

声速测量PPT课件

05
声速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
水下声速测量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
总结词
水下声速测量在海洋探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海洋环境参数、水下地形地貌、水下目标物等信 息。
详细描述
水下声速测量是通过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进行测量,可以获取水深、水温、盐度、流速等海洋环境 参数,同时还可以探测水下地形地貌和目标物,如沉船、潜艇等。这些信息对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 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声速与介质、温度等因 素的关系。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声速的平均值、标准差等 统计指标。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总结实验的意义和 价值。
04
声速测量中的误差分析
测量误差的来源
仪器误差
测量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如灵敏度、 分辨率等。
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 化,可能影响声速的测量结果。
用于记录和处理实验数 据。
如水、玻璃板、橡皮泥 等,用于辅助实验操作。
选择一个相对安静、无 干扰的环境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与操作
安装设备
将声速测量仪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 两个相对的位置上,确保它们之间的距离可 调。
调试设备
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角度和高度,确保信号 能够顺利传输。
开始测量
在电脑中打开声速测量软件,开始记录数据。
空气中声速测量在声音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空气中声速测量在声音传播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揭 示声音传播规律、声源特性以及声音控制技术。
空气中声速测量是通过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 以研究声音传播规律,如声波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 。同时还可以研究声源特性,如声功率、声压级、频率特 性等。此外,空气中声速测量还可以应用于声音控制技术 ,如消音、隔音、声音定向传输等。这些研究对于声音环 境保护、声音信号处理、音频设备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声速的测量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声速的测量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声速的测量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声速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它是声波传播速度的重要指标。

准确地测量声速对于物理实验和工程应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声速的测量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实验方法声速的测量实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方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声波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所需的时间,并计算出声速。

其中,常用的实验装置有声速仪、示波器、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如下:(1)在实验室中选择合适的测距点,并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出来。

(2)在起点处发出一个短脉冲声波,并记录下发出声波的时间。

(3)在终点处接收到声波后,记录下接收到声波的时间。

(4)根据记录的时间数据和测距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声速。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其他与声速有关的参数,推导得出声速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共振法和频率法。

(1)共振法利用管道或空气柱中的共振现象来测量声速。

实验步骤如下:a. 在管道中通过一个声源发出一定频率的声波。

b. 调整频率,使得管道内产生共振现象。

c. 根据共振频率和管道长度计算声速。

(2)频率法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频率关系来推导声速。

实验步骤如下:a. 在一个介质中发出一定频率的声波,记录下波长和频率。

b. 更换介质,再次记录波长和频率。

c. 利用频率和波长的关系,计算出声速。

二、结果分析进行声速测量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般情况下,实验结果会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误差分析:声速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仪器的精度、实验环境的影响以及实验操作中的人为误差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结果验证:进行声速测量实验后,我们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差较大,我们需要重新检查实验操作或者修改实验方案。

应用与意义:声速作为声波传播速度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声学、物理学以及工程领域。

声速测量仪器的原理公式

声速测量仪器的原理公式

声速测量仪器的原理公式
1.时间差法
时间差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声速的方法,原理是通过测量声波在介质
中传播的时间,然后根据声波传播距离来计算声速。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

首先,需要知道声波的传播时间。

通过发送一个声波信号并接收它的
回波,可以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

根据声波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可以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声速:
声速=传播距离/传播时间
传播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距离得到。

传播时间
可以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时间间隔得到。

2.干涉法
干涉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声速的方法,原理是利用声波的干涉现象
直接测量声波的频率和波长,从而计算声速。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体和液体
介质。

首先,需要知道声波的频率和波长。

声波的频率可以通过发射器发送
的信号的频率得到。

波长可以通过测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和相应的
声波周期得到。

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声速:
声速=频率×波长
其中,频率单位为赫兹(Hz),波长单位为米(m)。

综上所述,声速测量仪器的原理公式主要包括时间差法和干涉法。

时间差法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和传播距离来计算声速,而干涉法利用声波的频率和波长直接计算声速。

这些测量方法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优势,但它们都是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特性来计算声速。

声速的测量

声速的测量

声速的测量声波是一种频率介于20Hz~20KHz的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激起而传播的机械纵波。

波长、强度、传播速度等是声波的重要参数。

测量声速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声速与振动频率f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即v=λf)求出,也可以利用v=L/t求出,其中L为声波传播的路程,t为声波传播的时间。

超声波的频率为20KHz~500MHz之间,它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传播等优点。

在同一媒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在超声波段进行传播速度的测量比较方便,更何况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超声波测距、定位、成像、测液体流速、测材料弹性模量、测量气体温度瞬间变化和高强度超声波通过会聚作医学手术刀使用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声波传播速度有其重要意义。

我们通过媒质(气体、液体)中超声波传播速度测定来测量其声波的传播速度。

【一】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振动的产生,超声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2.通过实验了解作为传感器的压电陶瓷的功能。

3.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量声速,并加深有关共振、振动合成、波的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4.进一步掌握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数字频率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声波与压电陶瓷换能器频率介于20Hz~20kHz的机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介于20kHz~500MHz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会聚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KHz~60kHz之间。

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其振动状态的传播是通过媒质各点间的弹性力来实现的,因此波速决定于媒质的状态和性质(密度和弹性模量)。

液体和固体的弹性模量与密度的比值一般比气体大,因而其中的声速也较大。

由于在波动传播过程中波速V、波长λ与频率f之间存在着V=λf的关系,若能同时测定媒质中声波传播的频率及波长,即可求得此种媒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V。

声速的测定方法有几种类型

声速的测定方法有几种类型

声速的测定方法有几种类型
声速的测定方法有三种类型:
1. 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差法:通过测量声波从声源到达接收器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声速。

常用的方法包括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差、测量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时间差等。

2. 驻波法:通过测量声波在管道、共鸣腔或其他特定空间中形成的驻波的频率和波长,再结合空气温度等参数,计算声速。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气体和液体中的声速。

3. 多普勒效应法:通过测量声波在运动介质中传播时的频率变化来确定声速。

当声源和接收器相对运动时,传播的声波频率会产生变化,根据这个频率变化可以计算声速。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量空气中的声速,例如测量飞机的速度。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物理实验测量。

3、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并分析误差来源。

二、实验原理声速的测量方法通常有两种: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

驻波法:当声源发出的平面声波在管内传播时,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形成驻波。

在驻波场中,波腹处声压最大,波节处声压最小。

相邻两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

通过测量驻波的波长,结合声源的频率,即可计算出声速。

相位比较法:从声源发出的同一频率的声波分别通过两个路径传播,在接收端会产生相位差。

通过观察相位差随距离的变化,从而确定波长,进而求得声速。

三、实验仪器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声速测量仪(含超声换能器、标尺等)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按实验装置图连接好电路,将超声换能器 S1 和 S2 分别接入声速测量仪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打开信号发生器,调节输出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稳定的正弦波。

缓慢移动 S2,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当出现幅度最大时,即为驻波波腹,记录此时 S2 的位置 L1;继续移动 S2,当出现幅度最小时,即为驻波波节,记录位置 L2。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测量,计算相邻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即半波长。

2、相位比较法保持实验装置不变,将示波器置于“XY”工作方式。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李萨如图形。

缓慢移动 S2,观察李萨如图形的变化,当图形由直线变为椭圆,再变为直线时,记录 S2 的位置 X1 和 X2。

重复测量,计算波长。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驻波法测量数据|测量次数| L1 (cm) | L2 (cm) |半波长(cm) ||::|::|::|::|| 1 | 1052 | 1585 | 2665 || 2 | 1320 | 1860 | 2700 || 3 | 1180 | 1705 | 2625 |平均值:半波长= 2663 cm已知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f = 3500 kHz,声速 v =fλ,λ = 2×半波长,计算得声速 v = 35000×2×2663 = 186410 cm/s = 186410 m/s2、相位比较法测量数据|测量次数| X1 (cm) | X2 (cm) |波长(cm) ||::|::|::|::|| 1 | 820 | 1450 | 630 || 2 | 950 | 1580 | 630 || 3 | 780 | 1400 | 620 |平均值:波长= 6267 cm声速 v =fλ = 35000×6267 = 219345 cm/s = 219345 m/s六、误差分析1、仪器误差: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本身存在一定的精度误差,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声速测量方法

声速测量方法

声速测量方法
以下是 7 条关于声速测量方法的内容:
1. 嘿,你知道不,咱可以用回声法来测声速呀!就像你在山谷里大喊一声,然后听到那回声,这中间的时间差就能让咱算出声速呢!比如说你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喂!”,然后听到回声的时间,不就能知道间隔啦。

2. 哇塞,还有那种利用声波干涉的办法呢!这就好比是不同的声音波浪在相互作用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几条水波交汇,产生奇妙的现象。

比如在一个实验室里,通过特定的仪器来制造和观察这种声波干涉。

3. 你瞧,用行波法测声速也很有趣呀!就跟追踪一个快速奔跑的小伙伴一样去追踪声波的传播。

比如说,在一个长长的管子里,让声波一路跑,咱就能算出它的速度啦。

4. 哎呀呀,还能通过测量频率和波长来算声速呢!这就像你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大小和它移动的速度,就能算出它跑多远一样。

好比你知道了声波的频率和波长这个“大小”,那声速不就出来啦。

比如用专门的仪器测定这些数据。

5. 嘿,你试过利用时差法吗?这感觉就像是在和时间赛跑呢!就像你看着秒表,计算声音从这到那的时间差。

比如说,在两个距离已知的点之间,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

6. 哇哦,还有种方法是利用超声测距呢!这不就像有一双超级眼睛能看到声音跑多远一样。

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用超声设备来精确测量距离从而得到声速。

7. 嘿,直接利用声速仪来测不也很方便嘛!就像有个专门的小助手帮你一下子就把声速给找出来了。

你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自己在家做实验的时候,用这个仪器呀。

我觉得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奇妙之处,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声速这个神奇的东西呢!。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一声速,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儿高大上,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想象一下,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朋友们在操场上打球,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先看到球飞过,耳朵里却慢了一拍,才听到声音?这就是声速的魅力,快得让人惊叹。

1.1 实验的准备首先,我们得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

一个计时器,一根长长的绳子,当然还有个听得见的声音源,比如说一个小鼓或一根哨子。

听起来简单吧?没错,实际操作时却充满乐趣。

把绳子拉直,朋友们站在不同的位置,准备好,等着那一瞬间。

大家心里都激动不已。

1.2 测量的方法我们决定用“看声”的方式。

有人在远处敲鼓,另一个人则在离鼓约100米的地方,眼睛紧盯着。

鼓声一响,计时器开始计时。

等到声音传来,计时器停下。

每个人的心跳都在加速,生怕错过了那一瞬间。

数据记录下来,一切都那么直接,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二2.1 数据的分析接下来,我们得分析这些数据。

为了得到声速,我们需要用公式:声速等于距离除以时间。

假设我们记录到的时间是0.3秒,距离是100米,那么声速就成了333米每秒。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声音就像一阵风,瞬间吹过?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真实情况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2.2 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声速是有差异的。

比如,水里的声速比空气快得多。

想象一下,如果在水下,你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

再说说温度,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得更快。

记得那次实验吗?我们在阳光下和阴凉处分别测试,结果差别不小。

这就像是在说,同样的声音,放在不同的地方,效果却大相径庭。

2.3 误差的来源当然,实验总是有误差的。

第一,环境噪声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谁能保证鼓声和其他声音的清晰度?第二,计时的准确性也会影响结果。

手一抖,可能就多了几毫秒。

这样想来,实验不仅是测量,更是一个探寻的过程,让我们不断接近真实。

三3.1 实验的意义声速的测量,不仅仅是为了求得一个数字。

它揭示了声波传播的奥秘。

想想音乐,声波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的耳朵,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2、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波动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

在驻波中,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

通过测量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进而求得声速。

设声源的振动频率为 f,波长为λ,声速为 v,则有 v =fλ。

在驻波法中,我们使用超声换能器作为声源和接收器。

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接收端的信号幅度达到最大,此时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 L 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L =nλ/2(n =1,2,3,)。

2、相位法声源和接收器作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在相位法中,我们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声速。

设声源的频率为 f,声源和接收器的相对运动速度为 v',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 f',则有:f' = f (1 + v'/v) 。

当声源和接收器相向运动时,v'为正;当声源和接收器相背运动时,v'为负。

通过测量声源和接收器的相对运动速度 v'以及声源的频率 f,就可以计算出声速 v。

三、实验仪器1、声速测量仪2、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测量声速(1)按照实验装置图连接好仪器,将超声换能器 S1 和 S2 分别连接到声速测量仪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2)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稳定的正弦波。

(3)缓慢移动 S2,观察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变化。

当信号幅度达到最大时,记录此时 S2 的位置 L1。

(4)继续移动 S2,当信号幅度再次达到最大时,记录此时 S2 的位置 L2。

(5)重复步骤(3)和(4)多次,测量多组数据。

(6)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声波的波长λ,进而求得声速 v。

声速的测定ppt课件

声速的测定ppt课件

1 -20 0
0.2 0.4 0.6 0.8
1
-40
-60
-40
-80
-60
干涉 发射 反射
干涉 发射 反射
结论:每两个相临波腹(波节)间的距离为 2
实验方法 2.相位比较法
从S1发出的正弦波与S2收到的正弦波之间的相位差为 φ=ωt =2πf/v=2π l /λ
S1与S2之间变化一个波长λ,φ相位差变化,示波器上
点位移为波节的地方,声压为波腹。
在作为反射面的刚性平面处,空气质点的位移恒为零,声压恒为波
腹,其振幅为
p(l) 0va
sin kl
实验方法
当l改变时,刚性平面处声压振幅也改变,且
p(l ) p(l)
2
根据p(l)随l周期变化的原理,可求出半波长
按实验原理图将仪器接好,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f (约
T0
P 气的饱和蒸汽压
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
1.共振干涉法
图中S1和S2,为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S1作为超声源(发 射),低频信号发生器发出的正弦电压信号接到换能器后,即 能发出一平面声波。S2作为超声波的接收头,接收的声压转 换成电信号后输入示波器观察,S2在接收超声波的同时还反 射一部分超声波。
实验方法
所观察到的李萨如图随之变化一个周期。
实验方法
同时将信号源发射端接入示波器的X轴、反射端接入示波器 的Y轴,示波器采用X-Y扫描、这时示波器将显示一椭圆或 直线。
当移动接收换能器时将会发现:不仅椭圆的幅值大小会随发 射-接收的距离l发生变化,而且椭圆的相位亦发生变化。
利用李萨如图形找出同相(Φ=0)或反相(Φ=)时椭圆退 化为右斜或左斜直线,调整接收器的位置,注意屏幕上出现 的椭圆相位(例如Φ=0或Φ=),继续移动接收换能器、直 到椭圆或直线的相位完全重复上述椭圆或直线的相位、这时 所移动距离恰好为一个波长,为使测量值更加准确,可多移 动几个波长。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声速的测量方法

声速的测量方法

声速的测量方法嘿,你问声速的测量方法呀?那咱就来唠唠。

一种常见的方法呢,就是用回声测量。

找个大一点的空房间,或者去山谷啥的地方。

你站在一个地方,大声喊一嗓子“喂”啥的。

然后就听那个回声。

你得拿个秒表,从你喊出声开始计时,等听到回声的时候停下计时。

这中间的时间差就是声音跑了一个来回的时间。

然后你知道你到对面墙或者山谷那的距离,用这个距离乘以二,再除以时间差,得出来的就是声速啦。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超声波。

有那种专门的超声波仪器,这玩意儿可高级了。

它能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就跟回声一个道理,不过这个更精确。

通过仪器上显示的时间和距离,也能算出声速来。

再说说用驻波法。

这个稍微有点复杂。

找个长长的管子,比如金属管啥的。

在管子的一端弄个声源,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

声音在管子里传播,会反射回来形成驻波。

然后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找到那些驻波的节点。

根据管子的长度和声音的频率,就能算出声速了。

我给你讲个我自己瞎琢磨声速的事儿吧。

有一次我在一个大操场上,突发奇想测测声速。

我就找了个小伙伴,我俩站得远远的。

我喊一声,他看着表。

结果第一次没配合好,他反应慢了。

又试了好几次,才勉强算出个大概的时间。

然后我们用脚步大概量了一下距离。

算出来的声速肯定不太准,但也让我们兴奋了好一会儿呢。

所以啊,测量声速的方法有不少呢。

你要是有兴趣,可以自己试试,说不定能发现更有趣的方法。

加油吧!。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一探声速的奥秘。

声音,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在广场上大声喊叫,声音瞬间传开。

这是多么神奇啊!首先,先聊聊声速的定义。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3米每秒。

哇,听上去可真快!但实际测量的时候,我们需要用点小手段。

实验步骤非常简单。

我们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确保没有干扰。

接着,准备好仪器,比如音频发射器和接收器。

哇,科技的魅力真让人着迷!我们发出声音,同时记录下声波传播到接收器的时间。

听起来简单,但其中的科学原理可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接着,我们开始实际测量。

每一次发声都像是在和空气进行一次对话。

每个数字记录下来,就像是在拼凑一幅画。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声速。

过程中的小错误也时常让人哭笑不得,但这正是实验的魅力所在!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探讨了温度对声速的影响。

气温越高,声速越快,简直是“热得快”的典范。

为什么呢?因为分子活动得更活跃,自然声音也就传播得更快。

想想夏天和冬天,果然有道理!此外,湿度也起到重要作用。

潮湿的空气比干燥的空气更能传递声音。

每当你在雨天听到远处的雷声,心中总会感到一丝神秘。

这样的现象恰恰印证了声波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我们还测量了不同材料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比如在水中,声音的速度能达到1500米每秒。

这让我们对声音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水下的交流,仿佛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最后,数据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我们将记录下的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图表分析。

这一环节需要耐心和细心,错一个数据可能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是我们辛勤付出的见证。

总结一下,这次声速的测量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声波的传播特性,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了惊奇和发现。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都能继续探索身边的科学,找到更多的乐趣与知识。

测量声速的实验方法

测量声速的实验方法

测量声速的实验方法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以米/秒(m/s)作为单位。

测量声速是物理学实验中的常见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进行。

一、利用共鸣法测量声速共鸣法是一种常用于测量声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共振现象,使得声波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放大和增强。

实验器材:1. 共鸣管2. 音叉3. 示波器4. 电源5. 信号发生器实验步骤:1. 将共鸣管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并固定在支架上。

2. 将音叉固定在共鸣管的一端,并用信号发生器激发音叉。

3. 缓慢改变共鸣管的长度,当共鸣管的长度与声波的半波长相等时,共振现象会发生。

4.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最大的振幅时,记录下此时的共鸣管长度。

5. 根据测得的声波半波长和频率,可以计算出声速。

二、利用回声测量法测量声速回声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声音从源头到达反射物再返回的时间来计算声速的方法。

实验器材:1. 音源,如手掌或者敲击棒2. 计时器或者秒表3. 水平墙面或者其他反射物体4. 测量标尺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中选择一个相对静音的环境。

2. 将音源靠近墙面,并使其产生一个较大的声音。

可以通过敲击墙面或者用手掌拍击的方式产生声音。

3. 同时开始计时,在听到回声的那一刻停止计时。

4. 测量声音源距离墙面的距离。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6. 根据声音源到墙面的距离和回声延迟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声速。

三、利用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测量声速声速与声波的频率和波长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声波的频率和波长来计算声速。

实验器材:1. 频率计2. 波长测量器实验步骤:1. 使用频率计测量声波的频率。

2. 使用波长测量器测量声波的波长。

3. 根据声波的频率和波长,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声速:声速=频率×波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测量时,应确保实验环境相对安静,以减少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在进行测量时应重复实验多次,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通过共鸣法、回声测量法以及利用频率和波长的关系等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声速。

声速的测定

声速的测定

声速的测定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在气体中, 声波振动的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 因此声波是横波. 频率在20Hz ~20kHz的声波可以被人听到, 成为可闻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不能被人耳听到.声波的传播与介质的特性和状态等因素有关. 在声学应用技术中, 需要了解声波的频率、波速、波长、声压、衰减等特性, 特别是声波波速(简称声速)的测量是声学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声速的测量, 在声波定位、探伤、测距等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利用压电陶瓷换能技术测出在空气中的声波频率ν和波长λ, 利用两者关系计算声速.实验目的1.学习用电测法测量非电量的设计思想;2.掌握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声速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实验仪器SW-Ⅰ型声速测量仪;YB1631信号发生器;YB4328双踪示波器;Q9导线.图1 SW-Ⅰ型声速测量仪图2 YB1631信号发生器图3 YB4328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不可闻等优点, 所以本实验对超声波进行测量.将信号源发出的超声频率的电信号加在压电陶瓷换能器上, 换能器产生机械振动, 由平面发射出超声波. 放置在一定远处的另一个换能器接收到超声波后, 又会将机械振动转换成电压信号. 从而利用换能器之间形成的驻波及其规律, 或由信号源输出的电信号和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合成规律即可测出声波波长, 进而计算出声速.本实验测量声速的基本公式是λν=v其中ν为声波的频率,即驱动电压的频率, 可以从信号源直接读取, 而波长λ的测量要复杂一些. 本实验主要任务是测量波长, 可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1.驻波共振法实验原理如图4所示(仅观察CH1的信号). S 1和S 2为压电换能器, 由于压电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近似于平面声波, 当接收器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 从接收端面反射的波与入射波迭加形成驻波. 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l 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时, 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 此时, S 2处为驻波的“波节”处, 即为声压的“波腹”位置, 由换能器S 2输出的信号电压最大. 连续改变S 2的位置, 测量电压随l 的变化情况, 根据驻波理论, 相邻两次电压最大对应的距离就是半波长, 由此可以得到波长λ.图4 声速测量原理图2.相位比较法实验原理如图4所示(观察CH1和CH2的信号垂直叠加).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 沿传播方向上的任何两点, 如果其振动状态相同, 即两点的位相差为2π的整数倍, 这时两点间的距离应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 由于发射器发出的是近似于平面波的声波, 当接收器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 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位相. 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 可以找到一些位置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 相邻两次达到同相时, 接收器所移动的距离必然等于声波的波长.为了判断位相差并且测定波长, 可以利用李萨如图形, 如图5所示. 当这两信号同相或反相时, 李萨如图形由椭圆退化为向右或向左斜的直线, 利用李萨如图形形成斜直线来判断位相差最为敏锐. 沿波传播方向移动换能器S 2, 当相位差改变π时相应距离的改变量即为半个波长, 由此可以得到波长λ.0ϕ∆= 2ϕ∆=π/ ϕ∆=π 3/2ϕ∆=π 2ϕ∆=π图5 同频率相互垂直的正弦波合成的李萨茹图形实验内容1.观察驻波共振法测量波长时的实验现象;2.用相位比较法定量测量空气中声波波长(要求至少测量12组数据),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计算波长, 进一步计算声速及其不确定度, 表达实验结果;3.利用校准声速公式:v v=校p为水蒸气分压, 单位为mmHg;p为大气压(由气压计读出), 式中t为室温, 单位为C;w单位为Pa.v, 与实验结果比较.计算校实验步骤1.熟悉各实验装置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按图4正确连接线路;2.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40kHz左右), 达到与换能器谐振;3.调节示波器, 得到CH1通道上输入信号的波形, 连续移动换能器S2, 观察驻波共振的实验现象;4.调节示波器在X-Y工作方式下, 得到李萨茹图形, 连续移动换能器S2, 观察相位比较的实验现象. 移动换能器S2靠近S1(由近及远测量), 从得到第一个斜线形李萨茹图形开始测量, 记录S2的位置坐标. 连续单方向移动S2, 每次得到相同的斜线形李萨茹图形时, 记录对应的位置坐标, 测量12组, 同时从信号发生器上记录对应的信号频率;5.实验操作结束, 整理实验仪器及场地.注意事项1.实验中要确保信号源与换能器的固有频率一致, 在谐振情况下进行测量;2.测量过程中, 移动换能器S2时要沿同一方向, 避免空程误差;3.读取位置坐标时, 要按有效数字的读取规则读到0. 001mm.思考题1.本实验中的换能器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换能器要在谐振频率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如何找到谐振频率?3.本实验中在两个换能器之间的驻波是如何形成的方程是如何得出的?为何换能器的面要互相平行?不平行会产生什么问题?4.在本实验中如果在示波器上出现重影, 你有什么办法消除?参考文献1.成正维. 大学物理实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附录: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1.数据记录仪器示值误差限:ν∆仪=0. 01kHz ;x ∆仪=0. 01mm实验室温度:=t _________0C ;相对湿度___________;大气压:=p ___________Pa.表1 位相比较法测声速数据2.数据处理(1) 用逐差法计算x ∆;(2) 计算波长的最佳值λ及不确定度()u λ; (3) 计算频率的最佳值ν及不确定度()u ν; (4) 计算声速v 的最佳值及其不确定度()u v ; (5) 计算校v , 表达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法;2、加深对振动合成、波动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3、掌握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实验原理:(见预习报告)实验仪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超声声速测定仪、频率计等。

实验内容: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1)旋松发射换能器S1固定环上的固紧螺丝,使S1的端面与卡尺游标滑动方向垂直后再旋紧,将S2移近S1,旋松S2的固紧螺丝,调S2,使其端面平行S1的端面在旋紧,两端面严格平行。

(2)调整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谐振频率ν连好仪器后,调整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幅度,同时调整接收端的示波器,使示波器屏幕上有适当的讯号幅度,然后移动游标卡尺寻找讯号幅度最强的位置,找到后,调节信号风生水起的输出频率,使示波器上地讯号幅度最大,再用微调旋钮微调输出频率,是示波器上有更大的讯号幅度,此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值即为本系统地谐振频率ν。

为了精确,可以重复几次。

2、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波速(1)根据原理图连接好仪器,示波器上接通道1,测量前移动游标,将S2从一端缓慢移向另一端,并来回几次,观察示波器上的讯号幅度的变化,了解波的干涉现象。

(2)测量,S1与S2之间的距离从近到远,选择一个示波器上的讯号幅度最大处(驻波的波腹)为起点(游标的读数为5cm左右即可),记下S2的位置,缓慢移动S2,依次记下每次讯号幅度最多时S2的位置(驻波的波腹)x 1,x 2,…,x 12,共12个值,见原始数据。

(3)实验中要记下实验室的温度t (取实验开始时的室温与实验结束时的室温的平均值),见原始数据,我记了结束时的温度,由于温度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对结果的影响不会很大,可以忽略。

3、相位比较法测波长(1)在上面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再在信号发生器输出接线柱上再增加一根导线,接到示波器的X 输入,将示波器X 扫描旋钮旋至“外接”,将通道1关闭,通道2打开。

(2)调节示波器使屏上出现李萨如图,缓慢的增加S 1与S 2之间的距离(即改变两输入波的相位差)。

(3)同样记录之间的距离,选择一个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为直线处为起点,记下S 2的位置,缓慢移动S 2,依次记下每次出现与刚开始同样李萨如图时S 2的位置x 1,x 2,…,x 10,共10个值,见原始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见数据记录纸):1、(1)数据的处理使用逐差法;(2)由公式:v t =v 015.2731t +,计算得t=24.8C o 时的参考声速为:,v t =346.17s m2、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波速数据处理(1)波长λ:逐差法处理:271λ=617x x -=632.7824.109-mm= 5.15mm ,71λ=10.30mm ; 282λ=628x x -=654.8332.114-mm= 5.13mm ,82λ=10.26mm ;293λ=639x x -=660.8850.119-mm= 5.15mm ,93λ=10.30mm ; 2104λ=6410x x -=674.9366.124-mm= 5.14mm ,104λ=10.28mm ; 2115λ=6511x x -=690.9874.129-mm= 5.15mm ,115λ=10.30mm ; 2126λ=6612x x -=616.10490.134-mm= 5.12mm ,126λ=10.24mm ; 所以:λ=6126115104938271λλλλλλ+++++=624.1030.1028.1030.1026.1030.10+++++mm=10.280mm=1.0280*210-m;所以:σ=)16/()(12726--∑=-i ii λλ=0.004mm ,故u A =σ/=0.0015mm ,取P=0.68,则t 因子值为t p =1.11,∴A 类不确定度为:ΔA =t P ·u A =1.11*0.0015mm=0.0016mmB 类不确定度为:u B=ΔB /C=Δ卡/C =0.02/3mm=0.012mm∴波长λ的合成不确定度为:U λ==0.012mm=1.2*510-m;故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得的波长λ的最终结果为:λ=(10.280*210-±0.012*510-)m ,P=0.68。

(2)谐振频率ν0只有B 类不确定度,u B=ΔB /C=Δ仪/C=50/3Hz=16.7Hz,所以:U 0ν= u B =16.7Hz 。

(3)实验中:0ν=34.46*103Hz ,由V=0νλ知:v=0νλ=34460*1.0280*210-s m = 354.25s m ;v 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U v =v*2002)()(ννλλU U + 。

所以v 的不确定度为:U v = 0.45s m ,U v 95.0= 0.90s m ;则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得的v 的最终结果为:v=(354.25±0.45)s m , P=0.68. v=(354.25±0.90) sm , P=0.95. (4)与v t =346.17s m 做比较:∆=%100*17.34617.34625.354-=2.33%。

(5)结果讨论、分析 由实验实际测得的声速与用理论公式计算所得的声速之间的误差高达2.33%,这次实验的误差有点大了,应该在1%以内才算可以。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差,原因有:一、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在不断的变化,虽然实验过程中间不断地调节以便保持其值的不变,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可以看出,读数有波动,将近100Hz ,在加上其它的误差,相乘之后,声速就可能会达到零点几米的误差,也就是大约0.5%这个幅度。

但从操作的过程来看,我认为我实验的误差仅仅有部分来源于此。

二、游标卡尺等其它仪器本身的误差;三、在观察讯号幅度最大处(驻波的波腹)即S 2的位置时,主观的因素很强,肉眼难以准确判断出真正的最大处,这样的误差是本实验中误差的最重要的来源!即使判断有很小的误差,由于频率为34460Hz 左右,相乘的结果更有可能达到几米,我认为这也是我的实验结果的误差的主要来源。

虽然误差比较大,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说成功地完成了实验,达到了实验目的。

这些也是实验测得的V 的不确定度的来源。

也正是如(三)的情况,所以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波速的误差估计会比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波速大。

3、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波速数据处理(1)波长λ:逐差法处理:61λ=516x x -=512.5818.109-mm= 10.21mm ; 72λ=527x x -=516.6846.119-mm= 10.26 mm ; 83λ=538x x -=516.7882.129-mm= 10.33mm ; 94λ=549x x -=520.8870.139-mm= 10.30mm ; 105λ=5510x x -=590.9880.148-mm= 9.98mm ; 所以:λ=510594837261λλλλλ++++=598.930.1033.1026.1021.10++++m m=10.22mm=1.022*210-m;所以:σ=)15/()(10625--∑=-i ii λλ=0.15mm ,故u A =σ/=0.09mm ,取P=0.68,则t 因子值为t p =1.14,∴A 类不确定度为:ΔA =t P ·u A =1.14*0.09mm=0.10mmB 类不确定度为:u B=ΔB /C=Δ卡/C =0.02/3mm=0.012mm∴波长λ的合成不确定度为:U λ==0.10mm=1.0*410-m;相位比较法测得的波长λ的最终结果为:λ=(10.22*210-±0.10*410-)m ,P=0.68。

(2)谐振频率ν0只有B 类不确定度,u B=ΔB /C=Δ仪/C=50/3Hz=16.7Hz,所以:U 0ν= u B =16.7Hz 。

(3)实验中:0ν=34.46*103Hz ,由V=0νλ知:v=0νλ=34460*1.022*210-s m = 352.18s m ;v 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U v =v*2002)()(ννλλU U + 。

所以v 的不确定度为:U v = 3.45s m ,U v 95.0= 6.90s m ;则相位比较法测得的v 的最终结果为:v=(354.25±3.45)s m , P=0.68. v=(354.25±6.90) sm , P=0.95. (4)与v t =346.17s m 做比较:∆=%100*17.34617.34618.352-=1.74%。

(5)讨论、分析 一、分析如前面的(一)与(二);二、主要的误差同样来自主观的观察与判断,不一定保证能准确地观察到李萨如图恰好为直线的位置,所以误差比较大。

但是,这个判断的准确性比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波速高,所以误差稍微偏小。

结果证明的确如此。

也基本上是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这些也是实验测得的V 的不确定度的来源。

实验结果分析:(如前所述)思考题:1、固定换能器的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答: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操作中也是可以的,因为在我们做实验过程中,我们为了找到谐振频率,就是在换能器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找讯号幅度最大处,从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频率f变化时,幅度也在变,所以这样子做的话,得记录各个相邻的最大幅度。

同时误差会比较大,因为操作复杂,计算公式复杂,最主要的f的值很大,稍有误差就可以使结果的误差很大。

(1)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叠加后合成波为:y = ( 2Acos2πX/λ ) cos2π ft由V=fλ知Vnf=x,测出相邻的f与最大幅度处(即得n)就可以算出V了。

(2)方法同上,也与本实验的操作差不多。

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操作不复杂,比上次好多了!原理也极简单,但数据的处理就比上次复杂的多,因为要计算的东西相当多!除了公式,输入的文字的量也不少!误差有点大,但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了:自己按要求做了。

思考题看似简单,希望我的回答是正确。

最后还是那句话:做实验,无论如何都是要认真,细心,耐心的,科学!Good态度认真,报告也很完整,Very Go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