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课程设计)
广州增城小楼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资料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广州市增城市小楼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4-2020年)广州市增城市小楼镇人民政府二O一四年一月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课程设计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学生课内做专题规划为主,具体内容为下列几方面的专题规划模拟设计。
1.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题规划2.农村居民点用地专题规划3.独立工矿用地专题规划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1.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题规划以某镇基础数据资料为规划设计依据,通过预测规划年该镇人口发展规模以及基本口粮田和农产品单产水平的预测,确定该镇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并在1 :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界线。
2.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以某镇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以及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确定规划年该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并在图上具体划定居民点用地发展的范围。
3.独立工矿用地规划以某镇目前村镇建设用地状况、未来非农业人口的发展以及独立工矿产值的发展趋势,确定规划年该镇独立工矿用地的发展规模,并在图上圈定其用地范围。
4.以上各专题规划的具体作法、设计条件及基础数据,参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相应部分。
结束时必须提交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规划图件及规划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专题规划1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分析预测:(包括规划年人口预测基本口粮需求量预测规划年农产品商品量预测规划年农产品单产水平预测)2.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包括:保护区控制面积计算计算基本农田保护率)3.分配保护面积控制指标并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专题规划2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1.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规划年农村人口规模预测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2.用地指标分解(按比率确定规划年各村居民点建房的占地面积)3.绘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图及编制用地平衡表专题规划3 独立工矿用地规划1.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包括非农人口预测规划年独立工矿总产值预测规划年独立工矿占地总规模预测)2.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按各村企业产值占全镇企业总产值的比率推算)3.绘制独立工矿用地规划图及编制用地平衡表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土地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发出任务书日期:2013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 2013 年月日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主管院长签章:目录前言 (1)1 规划总则 (2)1.1 编制规划的必要性 (2)1.2 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2)1.3 规划依据 (3)1.4 规划范围 (4)1.5 规划期限 (4)1.6 规划基数 (4)1.7 规划目的 (4)1.8 规划作用 (5)2 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6)2.1 小楼镇概况 (6)2.2.1地理位置 (6)2.2.2 自然条件 (6)2.2.3 社会经济条件 (7)2.1 土地利用现状 (8)2.1.1 农用地 (10)2.1.2 建设用地 (10)2.1.3 未利用地 (11)2.2 土地资源潜力分析 (11)2.3 土地利用特点 (11)2.3.1 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生态环境条件良好,适合生态人居建设 (11)2.3.2土地利用效率高,但集约程度不足。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合肥市土地用总体规划一编制规划的主要方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拟定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实现对土地利用的量化控制。
各类用地指标都是在对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后确定的。
它充分考虑了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规定了规划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从而起到抑制不合理的土地需求、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
规划中确定的各类用地指标还必须落实到规划图上,即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分别确定各图斑的规划用途。
以实现对各类用地的定性、定量、定位的要求。
二、土地利用指标的说明土地利用指标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确定土地利用指标的依据有:(1)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土地适宜性评价成果;(3)合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条件。
1、土地利用指标的平衡(1)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至2020年,合肥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将控制在138806.12公顷以内,建设用地净增规模将控制在23947.37公顷以内。
其中,2010年合肥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将控制在124153.81公顷以内,建设用地规模净增量将控制在9295.06公顷以内。
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量控制在22122.85公顷以内,其中,2010年前将减少量将控制在7722.20公顷以内;至2020年,城镇用地增量将控制在20730.96公顷以内,其中,2010年前增量将控制在7066.69公顷以内;至2020年,工矿用地净增量将控制在16539.26公顷以内,其中,2010年前净增量将控制在6850.57公顷以内(附表2)。
(2)耕地保护目标规划按照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的原则,在保证合肥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确定至2010年、2020年,合肥市耕地保有量将分别不低于376168.84公顷、374047.10公顷。
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将控制在20713.87公顷以内,其中,2006-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将控制在7966.52公顷以内。
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畜牧养殖场包括养殖场的选址和内部建筑物的布局等。
畜牧场场址选择的要求
✓ 畜牧生产用地应布置在离生活区较远的生产用地边缘;
✓ 畜牧场要设在有便利交通条件的地方,但畜牧场与交通干线的距离≥200m, 与一般道路的距离也应≥100m;
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
复种指数高低;
种植方式的确定(间作套种与单作,轮作与连作,直播与移 栽等)
技术体系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制度、水分管 理制度、土壤耕作制度、病虫害杂草防治制度、生产 工具及其农业机械化等。
确定种植结构的依据主要有:
农作物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当地的技术经济条件
劳动力条件 农业技术装备程度 农业工艺技术
分组成 果园内道路网 园内道路网的布置应有利于果园条件管理与运输,一般有两种形式: ①在果园外围防护林内侧布置5m宽的道路;②在果园内部防护林两侧配置道路 (3─ 4m),果树小区之间起主干道路作用的宽度以5─6m为宜(两侧加设路肩1─2m)。
果园水源及灌排渠系 规划干渠比降在1:1000左右,支渠比降为1:500左右。支渠
①浅池塘改深塘:使水深达到2-3m,北方地区应达到3-5m。
②小塘改大塘:使常年积水面积能达到左右。
③漏水塘改保水塘:清除污泥杂草,用粘土夯实塘埂和塘底。
④死水塘改活水塘:实现能注能排。 (二)湖泊、河道和水库的利用改造
我国的湖泊、河道和水库众多,有着优越的养鱼条件,应当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对于面积较大的湖泊,可 以在浅水港筑堤建坝,改大水面为小水面,改粗养为精养。有些敞口湖泊必须装置拦鱼设备,而且要勤加管 理,以防逃鱼。我国湖泊的拦鱼设备常见的有竹箔、网箔、铅丝网和拦鱼棚等。此外,还有各地就地取材用 其它材料做成的。大的江河水域,由于面宽、水深、流急,一般不适宜人工养殖,但可以试验推广网箱养鱼。 至于小河流,除了上面提到的有关措施外,改造的重点在于降低水的流速,以利于各种天然饵料的生长和繁 殖,并减轻其流失。利用水库养鱼应当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防止逃鱼,二是安全越冬。因此,在水库的放水 口应装置拦鱼设备,如果死库容不能满足越冬要求,应结合水库施工修建越冬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年目录课程设计的指导书 (1)一、课程设计目的 (1)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1)评分细则 (7)一、评分原则 (7)二、各档次给分范围和要求 (7)表格及附表 (8)课程设计的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编制该课程设计指导书。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本课程设计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在内容上由六个课程设计部分组成,安排十次作业。
通过十次作业的练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程序、方案编制中数据的处理及编制的方法。
由于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有限,该课程设计未安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课程设计一:城镇村规划(一)作业一1.内容:根据提供的199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资料,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过渡分类系统》编制199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表和1996年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结构表。
具体表样见表1、表22.时间安排:1课时(二)作业二1.内容:根据提供的历年长沙市人口资料,编制长沙市人口分布规划表、2000年、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水平规划表。
具体表样见表3、表42.时间安排: 2课时3.编制方法:(1)根据前十年人口资料对表3中人口进行预测。
要求用自然增长法进行预测。
将预测的结果如实填写。
然后以长沙市(含五区四县)预测的总人口为控制,对预测人口进行平差。
(2)对预测总人口进行调整:根据我国城市发展方针,对大城市人口规模应进行适当控制,防止人口过分膨胀,并将人口有序引导扩散到周边小城镇或县城中。
下表中的人口数既是城镇人口也是非农业人口。
长沙市市区人口分流分配表单位:万人表3的最终结果应是进行调整后的结果。
(3)对城镇常住人口与农村常住人口全面进行预测,待结果确定后,利用预测的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常住非农业人口分别除以预测的总人口即可得出两种口径计算出的城镇化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最终版
目录1综合说明 (1)1.1建设目的 (1)1.2项目规划依据 (1)1.3项目名称 (2)1.4项目类型和性质 (2)1.5项目投资 (2)1.6项目规模 (2)2项目概况 (3)2.1盐亭县简况 (3)2.2项目区基本情况 (3)2.2.1自然条件 (3)2.2.2社会经济状况 (7)2.3土地利用状况 (7)2.3.1土地利用结构 (7)2.3.2土地建设规模状况 (9)2.3.3土地利用程度 (9)2.3.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10)2.4基础设施状况 (10)2.4.1交通设施 (10)2.4.2农田水利设施 (11)2.4.3电力设施 (11)2.4.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11)3项目分析 (12)3.1项目合法性分析 (12)3.1.1法律法规 (12)3.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2)3.1.3其他规划 (12)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2)3.3土地适宜性评价 (13)3.3.1评价指标及其数据 (13)3.3.2评价分析 (13)3.3.3评价结果 (14)4项目区工程量统计 (14)4.1农田水利工程统计 (14)4.2田间道路工程布局 (16)4.3其他工程布局 (18)5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8)5.1新增耕地潜力计算 (18)5.2其他新增地类占耕地面积计算 (19)5.3项目区整理后净增耕地面积计算 (20)1综合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盐亭县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用地越来越多地占用了耕地,造成人地矛盾日益凸现,为保证区域内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盐亭县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实践表明,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
因此,为实现全区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在该镇选址确定本项目。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各位老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求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够使用网上课件辅助教学、上网搜集资料、收发邮件等。
要求各位老师上任后立即建立与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的业务联系(通过电子邮件),加强学生学习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便中央电大根据学生需要,及时安排主讲教师的辅导和答疑。
要求各位老师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组织的各种教学、培训、研讨会等活动。
希望各位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单位的实习条件、研究课题等与电大学生共享,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学习、锻炼和提高服务。
八、主持教师、主讲教师联系方法。
主讲教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精品
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录前言一、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 (1)(一)土地资源概况 (1)(二)土地利用现状 (2)(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5)(四)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7)二、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方针 (9)(一)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 (9)(二)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10)三、土地利用规划 (10)(一)优先保证农业用地 (11)(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14)(三)积极开发未利用土地、复垦废弃地,开展土地整理 (15)(四)加强土地整治和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17)四、重点用地项目与布局 (19)(一)主要工程项目用地与布局 (19)(二)各地(州、市)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21)五、区域土地利用 (21)Ⅰ、陇东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 (21)Ⅱ、陇中黄土丘陵土地利用区 (23)Ⅲ、陇南山地土地利用区 (25)Ⅳ、甘南高原土地利用区 (27)Ⅴ、河西山地高原土地利用区 (29)六、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2)(一)加强实施规划的组织领导,强化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 (32)(二)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实行土地用途管制 (32)(三)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土地使用的经济约束机制 (33)(四)加强土地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建立土地管理新秩序 (34)(五)深化土地国策教育,增强全民国土观念意识 (34)(六)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基础理论研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5)前言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农副产品和中药材种类繁多,具有发展水电、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油化工及建材等原材料工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优势。
甘肃虽然土地总面积大,但水土不相匹配,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均耕地相对不足,用地矛盾较为突出。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了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我省于 1993 年编制了《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上报国家审批。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课件
规划目标
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长期目标,以指导未来的 开发和利用。
实施与监测
在实施过程中对规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和监测,及时调整策略。
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步骤
1
前期调查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数据,为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
2
编制规划方案
制定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方案,包括用地分类和分区等。3Fra bibliotek公示与审批
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示规划方案,并进行审批流程。
四、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编制案 例分析
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分析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和实施效果,探讨 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与城市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并综合考 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
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问题
1 城市扩张
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规划将发挥更大 的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PPT课件
#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课程PPT大纲
一、介绍
本课程介绍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与意义,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素
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
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与设计提 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方案设计
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方案,平衡各种需求和利 益的关系。
如何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 度,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 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土地利用冲突
如何解决不同土地利用需 求之间的冲突,平衡各方 的利益。
3 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考 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实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分类和原则。
2. 学生能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具备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统计表等工具,收集和分析土地利用数据,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通过学习土地利用规划,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对土地利用规划的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概念:土地资源利用的分类、原则及重要性。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土地与土地资源”2.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3. 节约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重要性,集约用地的方式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节约集约用地”4. 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步骤与方法: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程序、常用方法及实践案例。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与步骤”5.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地理学的土地利用与规划高中地理课程设计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土地利用者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其土地利用行为 。
普及土地伦理道德教育
在学校和社会中普及土地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公众正确的土地价值观和道德观。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3
土地利用类型与特点
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每种用 地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利用方式和特点。
03
土地规划原则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原则
长期利益为导向
规划应着眼于长远,确保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环境友好型发展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 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 利用和高效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04
案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规 划
城市用地结构与布局
商业用地
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交 通便利,人流量大,是 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区
域。
居住用地
分布广泛,根据城市规 划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 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
特征和密度。
工业用地
通常需要较大的面积和 特定的地理位置,以满 足生产需求和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公共设施用地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存在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满足新 型城镇化的多元化需求。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城镇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如何协调土地 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大挑战。
科技创新对土地规划影响
01
遥感与GIS技术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动态监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概述 (5)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7)(一)、农用地 (7)(二)、建设用地 (7)(三)、未利用地 (8)三、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情况 (8)(一)、规划目的 (8)(二)、规划原则 (8)(三)、规划依据 (8)(四)、规划范围 (9)(五)、规划期限 (9)(六)、土地利用战略 (9)1、优化战略 (9)2、协调战略 (9)(七)、土地利用目标 (10)(八)、土地利用布局 (10)1、基本农田保护区 (10)2、一般农地区 (11)3、林业用地区 (11)4、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11)5、风景旅游用地区 (11)6、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11)7、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11)四、农用地保护利用 (11)(一)、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11)(二)、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1)(三)、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2)(四)、鼓励农用地流转,促进农用地规模经营 (12)五、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2)(一)、建立指标体系,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12)(二)、保障重点,合理布局新增建设用地 (12)(三)、盘活闲置土地 (12)(四)、引导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中 (13)(五)、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改造 (13)(六)、大力促进基础设施用地集约化 (13)(七)、积极推进旅游设施用地集约化 (13)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13)(一)、允许建设区 (13)(二)、有条件建设区 (14)(三)、限制建设区 (14)(四)、禁止建设区 (14)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14)八、规划实施措施 (14)九、各行政区具体规划情况 (17)增城市荔城街道 (17)(一)、规划范围 (17)(二)、规划年限 (17)(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17)(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17)(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18)增城市增江街道 (19)(一)、规划范围 (19)(二)、规划年限 (19)(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19)(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0)(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0)增城市朱村街道 (21)(一)、规划范围 (22)(二)、规划年限 (22)(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2)(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2)(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3)增城市石滩镇 (24)(一)、规划范围 (24)(二)、规划年限 (24)(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4)(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4)(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5)增城市新塘镇 (26)(一)、规划范围 (26)(二)、规划年限 (26)(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6)(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6)(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7)增城市中新镇 (29)(一)、规划范围 (29)(二)、规划年限 (29)(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9)(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9)(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0)增城市派潭镇 (31)(一)、规划范围 (31)(二)、规划年限 (31)(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31)(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2)(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2)增城市正果镇 (33)(一)、规划范围 (33)(二)、规划年限 (34)(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34)(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4)(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5)增城市小楼镇 (36)(一)、规划范围 (36)(二)、规划年限 (36)(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36)(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7)(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7)一、概述增城市是广东的一个省辖县级市,增城市于1993年12月撤县设市,由省委托广州市代管。
土地整理课程设计胡振琪
土地整理课程设计胡振琪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制定土地整理方案,评估土地整理效益。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分类、目的和效益,了解土地整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熟悉土地整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土地整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制定土地整理方案,评估土地整理效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地整理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土地利用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分类、目的和效益。
2.土地整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土地整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4.土地整理的方法和程序。
5.土地整理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
2.讨论法:学生就土地整理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土地整理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实验法:学生进行土地整理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土地整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案例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土地整理所需的实验设备,如测量仪器、计算机等,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实验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土地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规划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土地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能够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具备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土地规划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和评价。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土地规划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运用土地规划学的知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能够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评价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土地规划意识,使其认识到土地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土地规划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介绍土地规划学的概念和起源,讲解土地规划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性、可持续性、效率性等,以及常用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如空间分析、模型建立、预测等。
3.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4.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规划目标设定、规划方案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测等,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流程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土地规划学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2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2)精选2篇(一)工作目标:1. 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科学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指标。
3. 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主要步骤:1. 明确规划范围:确定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地理范围和管理范围。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相关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包括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利用现状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3. 制定修编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等。
4. 方案论证和优化:对制定的修编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确定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5. 征求意见和听取建议:向相关当事人征求意见和听取建议,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提出修编方案的修正或修改。
6. 编制总体规划方案:根据征求意见和建议的结果,修订修编方案,形成最终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案。
7. 相关程序审批: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程序,提交修编方案,完成审批程序。
8. 修编方案的实施:依据修编方案,开展土地利用的实施工作,包括土地开发、土地调整等。
9. 修编方案的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修编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修订。
工作成果:1. 修编完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修编方案和相关图纸。
2. 修编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报告。
3. 相关数据和资料整理和总结报告。
4. 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制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2)精选2篇(二)一、背景和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具体方案,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行修补、调整和优化,进一步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设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开始梳理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方案。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既要宏观把握,又要细致入微的任务。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的需求和矛盾日益凸显。
此次修编,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内容1.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需要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等多方面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目标制定在数据基础上,我们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目标。
这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等。
目标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方案设计根据目标,我们开始设计具体的土地利用方案。
这包括:耕地保护措施、土地整理与开发、生态建设与保护、城乡土地利用布局等。
方案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方案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方案的可行性、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
通过评估,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步骤1.成立工作小组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
2.开展培训组织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面的专业素养。
3.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
4.制定目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目标。
5.设计方案根据目标,设计具体的土地利用方案。
6.评估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7.征求意见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将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报批,等待审批。
9.实施方案方案审批通过后,组织相关部门实施。
四、时间安排1.2023年1月-2023年3月:成立工作小组,开展培训,收集数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课程设计)
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1.项目区概述1.1江夏区概况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武汉市江南唯一的远城区,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
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具有近距离吸纳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
武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并行纵贯全境,京珠、泸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长江傍西而过,23个深水泊位正在建设,公路网络遍布全区,交通枢纽地位十分明显。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
截至2013年,全地域行政区域面积2008.9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223.9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85平方公里。
历次托管区域面积357.91平方公里,全区实际面积1651.07平方公里。
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2013年末,全地域常住人口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0万人,农村人口40.4万人。
有汉、回、苗等26个民族。
区辖7个行政街道,1个乡,2个镇和金水办事处,5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有52个居民委员会,268个村民委员会,2 708个村民小组。
2.项目目的项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规划范围,通过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运用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现代GIS技术为支撑,结合江夏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完成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寻求符合江夏区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3.项目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土地综合整治课程设计思路
土地综合整治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利用问题和整治措施。
3. 帮助学生了解土地整治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提出合理整治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土地整治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土地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国家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拓展课程,以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为特点,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缺乏实际土地整治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强化课程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和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土地综合整治基本概念:土地整治的定义、分类和原则。
2.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 土地综合整治方法与技术:农业土地整治、城市土地整治、生态土地整治等。
4. 土地综合整治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整治措施、效果及经验。
5.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项目策划、前期调查、整治方案设计、实施与监管。
6. 土地综合整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态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7. 教学大纲:- 第一周:土地综合整治基本概念及原则- 第二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第三周:土地综合整治方法与技术- 第四周:土地综合整治案例分析- 第五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 第六周:土地综合整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每周一个主题,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 。以时间为参数的序列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面积逐年增减大致相同,可配合直线方程 ,求出参数a和b进行预测。
2.
项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规划范围,通过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运用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现代GIS技术为支撑,结合江夏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完成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寻求符合江夏区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2)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可用产量、产值、利润等指标分析,社会效益可用土地利用率、农民人均收入、粮食产量水平、就业效果等指标分析,生态效益可用绿色植被覆盖率、林草覆盖率、草原载畜量等指标分析。
(3)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一般为: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评价因子量化分级、权重的确定、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或模型,参评因子的筛选、因子等级的划分和指数的赋值、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3)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到2020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8.35平方米以内。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提高到62.90%;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值提高到155.30万元/公顷(10.35万元/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2%。
(4)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目标
到2020年,全区辖区范围内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777.88公顷,省域范围内易地补充耕地3303公顷。
此次项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区,借助GIS软件,熟练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从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方案编制到成果输出的整个规划流程,完成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4.
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段为2010——2020年。
5.
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目标:
围绕建立“集约高效、城乡协调、宜居和谐”的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协调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迁村并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江夏。
b.二次曲线方程
若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增长量中期大,前期和后期小,可配合二次曲线方程 ,求解参数a,b,c进行预测。
c.指数方程
若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逐期增减率大致相同,可配合指数方程 ,求解参数a和b进行预测。
(2)回归预测法
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比如耕地面积同许多因素有关,如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量等,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构建回归模型表示这种关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即相关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值,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7.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
(2)国家政策。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3)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2.4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阶段
结合江夏区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用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构建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
2.2.2土地需求量预测阶段
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
具体编制原则有:
(1)依法编制。县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
(2)统筹兼顾。县级规划编制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和土地供需状况,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土地利用。本区域的土地利用活动应不对或尽量减少对相邻地区产生负面影响。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是落实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上级规划)和指导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下级规划)编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规划期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滩涂等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稳定在75%。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它的任务包括三方面: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5)公众参与。县级规划编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
(6)其他要求。县级规划编制中,中心城区跨越两个及以上乡(镇)时,应划定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合理确定城市(镇)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进行土地用途分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规定。县级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规划成果数据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县级规划编制应考虑规划管理信息化的需要。规划成果应符合数据库标准的有关要求。
土地需求量与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项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常用的方法只有15~20种,大致可分为三类:
(1)定性预测主要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特点、过去和现状的延续情况等,对土地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分析,对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定性预测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判断来取得预测的结果。在定性预测方法中常用因素分析法。
2.2.3供需分析阶段
土地供需分析就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可以采用经验方法增减供需,以达到供需平衡,也可以应用数学方法,借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即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协调土地数量供需平衡的同时应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凡能够同时兼顾数量平衡和利用效率最大两项条件的土地利用结构才为合理,才真正做到了土地供需平衡。
(5)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
(6)其他依据。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要求、相关环境法规、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二、
1.总体技术路线
2.主要技术方法说明
2.1
2.1.1实习中需用的软件
软件名称
主要功能
ArcGIS 10.1
数据准备、空间分析、图形显示、输出
具体目标:
(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825公顷,其中辖区范围内实有耕地面积74522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5080.88公顷以内。
(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为32838.32公顷,增量规模控制在7543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为23084公顷,增量规模控制在4870.32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总量控制为14519公顷,增量规模控制在5863.93顷以内。
(2)定量预测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对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这种分析,对于未来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
(3)综合预测由于任何一种预测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往往采用多种预测方法进行综合预测。
其中,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有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
2.2
2.2.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阶段
(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结合江夏区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的实际情况,主要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它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9种地类进行研究,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汇总各地类面积。
(4)相关规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其他相关规划,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5~2020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