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合集下载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含义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公式为: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

(2)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①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价值形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②等价形式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等式右端的“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3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3
2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三 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答:
1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 /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 - 赊售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 - 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2 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二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
1 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

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

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

经济规律的特征: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2、劳动二重性学说★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一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全部问题的枢纽”。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第3章资本和资本运动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利润率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率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循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资本周转时间社会总资本二、选择题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 D劳动力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E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扩大生产规模3、资本集中两个有力的杠杆是()A竞争和剩余价值 B竞争和信用C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D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A 生产高度社会化B 社会财富向资本家手中集中C 由自由竞争走向私人垄断D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A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B资本集中C通过现有资本的组合扩大生产规模D资本积聚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A 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B 社会财富随资本积累急剧增加C 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相对贫困D 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E 广大劳动者处于相对或绝对贫困之中三、问答题1.资本积累的动因以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2.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3.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几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职能形态?4.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以及资本周转的影响因素?5.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6.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过程?四、思考题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单个资本运动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

因此,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的。

可以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分析论述保证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w
w
w
.k
hd aw
.c
om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 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 剩下的另 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 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 c 表示,可 变资本用 v 表示,剩余价值用 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 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 示: m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
剩余劳动时间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 必要劳动时间
削程度, 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 式表示剥削程度, 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有多大部分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绝对剩余价值 答: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 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 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 从而增加剩 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 机器大 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 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因为, 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 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 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 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都是 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 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圣才出品】

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名词解释1.货币答: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

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的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

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

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和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二、辨析题1.从简单个别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每一种价值形式的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原因如下:在第一种形式过渡到第二种形式,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仍然是一种物物交换。

第二种形式过渡到第三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但是在第三种形式过渡到第四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无本质区别,仅仅在于金银商品取代了一般等价物。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原因如下: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 市场经济①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说明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2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3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导论一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哲学思维方法,一种是数学分析方法。

p3,4,6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p232生产关系:广义上指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狭义上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

p16,20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的方式称生产方式。

p27二思考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消费决定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生产与交换的关系a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b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③生产与分配的关系a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b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p17,18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第三章货币⒈解释下列概念: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货币拜物教: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尚的权威,许多人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力量,这种现象叫做货币拜物教。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二是商品价格水平。

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用公式来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能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用:是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南京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册及答案

南京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册及答案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解释概念: 1、政治经济学 2、经济规律二、单选题:1、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蒙克莱田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是()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蒙克莱田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A、18世纪初B、18世纪中C、19世纪初D、19世纪中4、创立帝国主义理论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5、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A、生产B、生产关系C、生产力 D 、劳动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B、生产关系C、生产力D、劳动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分析框架是分析()A、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与消费矛盾C、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D、资本与货币的矛盾8、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 )A、生产过程B、商品经济C、经济规律D、资本主义的本质9、以《资本论》体系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商品经济D、市场经济10、下列属于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三、多选题: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蒙克莱田B、威廉·配第C、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份主要表现在()A、认为自利是人的本能B、提出劳动创造价值思想C、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D、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制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根本的改造,表现在()A、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B、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C、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D、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4、社会再生产包括的环节有()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5 、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它们是()A、生产关系层次B、经济运行层次C、微观经济层次D、宏观经济层次四、判断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不需要涉及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第3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可见习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3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可见习题答案汇总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国家投资于教育是义务性的,并不要求劳动力
的所有权 家庭投资同样是义务性的,只要求赡养义务.这
是法律的要求 所以,劳动力归属个人支配 企业出资培养有约定的除外
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
2.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否一无所有
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国家代表全 民行使所有权,个人没有所有权
目的不同---使用价值/消费 ---价值或交换价值

w
G’
两端的货币,性质相同,但是有数量的差别
资本总公式:
G — W — G’ 其中, G’ = G + G
2、资本的定义
商品、货币都是价值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 价值
包括 商品货币等
价值物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公式本身 与 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 之间的矛盾
代表性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
广东省:2011年广州市执行最高第一类标准, 为1300元/月,12.5元/小时; 第二类标准为 1100元/月,10.5元/小时; 第三类标准为950 元/月,9.3元/小时; 第四类标准850元/月,8.3 元/小时。
社会主义的利润即剩余价值归国家占有, 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劳动者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社会主义完全可以 建立劳动力市场和
人才市场
劳动力的价值与工资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 马克思在这里揭示的劳动力的价值相当
于最低工资
工资有三个 组成部分!
劳动力的 价值?
一是维持工人自身 生存所需要的费用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关键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商品
——“资本家幼虫变为蝴蝶”的前提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政治经济学商品和货币习题与答案

政治经济学商品和货币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交换价值C.商品的社会属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正确答案:D2、价值是商品的()属性。

A.交换B.自然C.抽象D.社会正确答案:D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理论B.复杂劳动是几倍于简单劳动的理论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矛盾的理论D.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理论正确答案:D4、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打深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了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

A.蔬菜运费增加B.蔬菜供不应求C.蔬菜价值增大D.蔬菜价格放开正确答案:C5、从本质上说,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价值B.自然属性C.使用价值D.供求关系正确答案:A6、在某一生产部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但是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该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A.前者不变而后者变化B.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正确答案:A7、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

A.通过生产者分工协作B.通过商品交换C.通过提高产品质量D.通过消灭私有制正确答案:B8、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表现出来的。

A.价值B.价格D.交换价值正确答案:C9、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是()。

A.一般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正确答案:B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A.价值规律是价值如何决定和实现的规律B.价值规律决定其他规律的经济规律C.价值规律是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规律D.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客观经济规律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有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正确答案:ⅹ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正确答案:ⅹ3、一种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市场价格就越高。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价值形式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简单价值形式答:简单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例如:1只绵羊=2把石斧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而等式右端的商品“石斧”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表现出“绵羊”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

3.扩大价值形式答:扩大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工的出现,原始公社之间以至公社内部的产品交换变得比较经常了,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了,而是与许多种商品经常交换。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货币
⒈解释下列概念:
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货币拜物教: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尚的权威,许多人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力量,这种现象叫做货
币拜物教。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二是商品价格水平。

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用公式来表示:
一定时期内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能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用:是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国家信用:即国家直接向公众进行的借贷活动。

企业信用:企业信用即资本所有者与企业作为资本使用者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融资关系。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它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

⒉价值形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其发展是由商品交换发展过程来决定的,与不同时期的商品交换相适应,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与那种简单或偶然的商品交换相适应,价值形式表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
值形式。

用等式表示就是:1只绵羊=2把斧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并成为经常现象于是简单价值形式就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用等式表示就是:
这种扩大的价值形式,由于等价物表现为一个商品序列,一切商品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价值表现,随着交换的发展,交换的困难增大,这种困难反映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商品的价值形式必须随着交换的发展而发展,最后,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来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通过它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就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用等式表示就是:
一般价值形式是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交换的困难,但仍有不足,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它因时因地而不同。

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不统一,限制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因而仍须向前发展。

于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有了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贵金属金银成为货币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达到最高阶段。

⒊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①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即价值尺度;
②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流通手段;
③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即贮藏手段;
④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充当延期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手段,即支付手段;
⑤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即世界货币。

⒋货币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形式?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最初是以金属条块的形式出现的,由于每次交易都要查成色、称重量,很不方便,于是逐淅产生了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即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但仍然可按原来的面额价值流通,于是又有了纸币。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又有了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即电子货币。

⒌商业信用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特点有三个:
①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

③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两点:
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

②商业信用也要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

⒍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较之商业信用有何进步性?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货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①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③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即工商及农业企业、债权人是银行。

银行信用所具有的特点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因为货币资本可以投向任何部门。

⒎论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起源即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参考2题的答案即可。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与普通商品不同,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存在,是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

商品生产者以贷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因此,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⒏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销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

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①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②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答案:①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就要发生相应的
变化。

因此,用公式可以计算出一年内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次数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彼此抵消支付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
赊售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要的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
+
-
=
=(1400-350+400-250)/8=150(亿元)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因而先求出货币贬值后每元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然后再求出每元纸币的贬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量=150/200=0.75(元),每元值0.75元。

每元纸币的票面值-每元纸币代表的价值 = 每元纸币的贬值
根据公式得出:1元-0.75元=0.25元,每张币值贬值了0.2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