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
浅谈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20 0 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 已经 l 的 2.3 %增 长 至 2 0 0 的 8 7年 .8 。 % 达 到 94.95% 。 由此 可 见 , 工业 制 从出 口的洲别看 , l9 年我国出 92
( )我 国 出 E贸 易 的 产 品 结 构 }成 品 已经 占据我 国出 口产品 的绝 对主 导 口亚 洲 市 场 的 比重 为 71.97% ,到 一 l 地位 。 . 0 7年 这 一 比 重 已经 下 降 到 5 。2 0 变 化 0%以
根 据 前 面 的 分 析 ,我 国 机 电 产 品 和 高 【 加 大 科 技 投 入 的 力 度 和 技 术 创 新 的 速 科 技 产 品 的 竞 争 力 弱 并 且 附 加 值 低 , J 度 ,大 力 发展 真 正 的 高 技 术 产 业 。 同 从 而 陷 入 了 “ 困 化 ” 陷 阱 ;此 外 时 ,对 高 技 术 产 业 加 以 适 当 保 护 , 使 贫
的 出 口份 额 。
一
比例 降 至 5.22% ; 同时 ,原料 类
额 占世界 出 口总额 的 比 重也 由 l 8 年 91 的 1 % 上升 到 了 l 9 .1 9 8年的 3 % , .4 20 0 4年 ,出 口总 额达 到 5 3 亿 美元 , 93 占世界 出 I总 额的 6 % ,世 界排 名第 : 1 .5 三位 ,2 0 年这 一 比重提 高到 8 % , 07 .8 世 界排名 跃居 到第 二位 。并 且世 界 贸易
6.9 8亿美元 ,占中国出 1总额的 0. 7 1
而 我 国只 分 得 一 道 工序 , 附 加 值 的 高
8 % ,排在出口市场的第 1 位 ;2 0 低 就 可 想 而 知 了 。 因 此 发 展 科 技 是 迫 2 3 06
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优秀毕业作品】

BI YE LUN WEN(20 届)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贸易条件是当前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它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
在全球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国家都非常关注本国在对外贸易中的获利状况,而贸易条件是否对本国有利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工业制成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贸易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我国贸易的贸易利益。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因此要改善贸易条件最重要的就是促进技术进步和鼓励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商品的出口价格,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关键词: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变动趋势;影响因素Abstract: Terms of trad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a country’s profitability through export compared with impor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t reflects the situation of a country's benefits in the foreign trade. Terms of trade directly relates to a country’s vital interests in trade. Our country owns a large number of export,and most of them are industrial manufactured goods. Industrial manufactured good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ods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trade. Their conditions of terms of trade becoming better or worse also affect our country’s trade conditions. Therefore, it is meaningful for us to study the terms of trade of our industrial manufactured goods.Key words: Terms of trade; industrial manufactured goods; changing trend; influence factors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三)创新点与不足 (2)第二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3)(一)工业制成品的界定 (3)(二)国外学者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研究 (3)(三)国内学者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研究 (4)(四)文献评述与问题提出 (5)第三章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现状分析 (7)(一)工业制成品贸易现状 (7)(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现状分析 (7)(三)工业制成品的收入贸易条件现状分析 (9)(四)工业制成品的要素贸易条件现状分析 (11)第四章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理论分析 15 (一)经济增长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15)(二)汇率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15)(三)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16 (四)贸易政策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16)(五)其他因素 (17)第五章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变化原因实证分析 (18)(一)价格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18)(二)收入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20)(三)要素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2)第六章改善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现状的对策 (25)(一)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实现贸易结构升级 (25)(二)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25)(三)对外资进行合理的导向和规划 (26)(四)合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契机 (26)(五)完善外贸政策 (26)结语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0)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不断高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对外贸易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近几年在美日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其国内经济表现有好转的现象,但内生经济缺乏亮点,新型经济体增速地位运转成为常态,整体看全球经济复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受产能过剩,内需疲软影响增速趋于减缓,内外需环境不容乐观。
2、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2.1、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
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
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3、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3.1、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
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
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
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
因此,次贷危机可本文由收集整理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谈“中国制造”的现状和发展

谈“中国制造”的现状和前景发展摘要: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庞大、创新能力不强、低端产品多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曾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美国公民对中国制造仍抱有积极态度的看法,了解了美国政客打压“中国制造”的原因即贸易保护主义后,针对中国制造目前缺乏创新力、企业规模小、质量出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创新、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处理好两对关系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制造质量创新改革Made in China,这个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品牌,正在对世界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
放眼观世界,人们的生活从女人们的衣服到珠宝,从孩子们的奶粉到玩具,从男人们的电脑到手表,无一不和中国制造有关,中国制造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下面我就“中国制造”谈谈自己的见解。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改革开方以来,中国制造业乘着改革的春风快速发展,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主要有如下几点: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逐年上升,从外贸总额来看,已由1992年的1655.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底的1.8万亿美元。
1983年中国的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1.3%,居全球第15位;2007年中国从全球贸易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超过德国。
而2010年中国的贸易规模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
外贸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发展为制成品大国:通过国际贸易,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之中,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不断上升。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我国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一个转变,即由改革开放初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的54.8%,工业制成品占45.2%;到199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变为25.6%和74.4%(机电占17.9%),工业制成品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1. 引言1.1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是指我国将各种制成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贸活动。
近年来,我国的发制品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发制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与此我国的质量水平和技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发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的特点包括: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升,技术含量逐渐增加。
我国的发制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领域,这些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虽然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接下来我们将对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2 问题分析在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分析。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面临着外部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市场上各个国家的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给我国发制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和附加值低的问题。
我国发制品出口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还存在着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的发展,需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发制品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制品出口额在过去几年里持续增长,比如2019年我国发制品出口额较前一年增长了10%。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

种均衡的状态。
2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分析 2o 、 我国 09年的出 2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目前, 、 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共分为五类, 包括化学品及 口总量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上海、 江苏、 浙江、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技术标 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 橡胶制品、 矿业产品及其 广东四省( 所占出口总量的比重最大, 市) 分别 准和市场体系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
一
、
我国工 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1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体规模。 、 改革开
放以来, 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总体规模发生了十 展 。S18的发展阶段比较不一样,90 地理、 TC 18  ̄ 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的比
分巨大的变化。从工业制成品自身来看, 工业 18 年是平稳发展阶段,95 97年三年 较优势在制成品产业, 94 18  ̄18 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
链升级。我 国加工贸易必须走 “ 简单组 子信息、 航空航天等知识密集型产业, 可以
装——复杂组装——零部件内地转移并逐 因势利导借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链中技术密
旅游 更高阶段 的休 闲旅游 早 已盛行 ,
我 国也将在 经济 高速发展后迎来休 闲 旅游产业的大发 展。休 闲旅游产业 的
3合理调整区域结构, 、 提高中西部地区
业国际 竞争力.我国 工业制成品出口 在很 出口比重.在东部省市工业制成品出口快
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内制造业整体发展水 速发展的同时, 应该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
平。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制成品 的支持力度。首先, 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
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一般贸易相 施建设,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充分利用中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类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而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占比较低。
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过于依赖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出口面临较大风险。
第二,出口商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的出口总额巨大,但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不高。
这导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无法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三,对外贸易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壁垒。
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我国在一些技术密集型和研发型商品的出口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些商品的高附加值和创新性使得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为了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第二,培育和提升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我国商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
通过调研和预测,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和趋势,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第四,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
通过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树立我国商品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第五,深化国际合作和开放共赢。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的发展,拓宽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共赢发展。
总之,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大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提升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深化国际合作和开放共赢,我们可以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和合理度进行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生产中心,其进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由工业制成品、资源产品和农产品组成。
1.工业制成品: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包括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和家居用品等。
这些产品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制造业有着丰富的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因此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制成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2.资源产品:中国的资源产品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等。
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会出口到其他国家。
然而,中国资源产品的进口量也很大,主要是能源产品和金属矿石的进口。
3.农产品:中国的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产品在中国的进出口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对于一些农产品的进口也很大,比如大豆、棉花和木材等。
1.外需和内需的平衡: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应该能够平衡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外部市场的需求。
只有同时满足国内和外部需求,才能使得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合理。
对于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产品,应该尽量保持自主研发和生产,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2.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该反映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应该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支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进口关键技术和高端设备等,改变传统制造业的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问题。
3.优化贸易伙伴: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该优化贸易伙伴。
中国应该加强与创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开展更加平衡的贸易,降低对个别国家的依赖。
通过多元化贸易伙伴,可以减少贸易摩擦和外部经济风险。
4.环境友好: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该更加环境友好。
中国应该加强对节能环保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满足国内和外部市场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
出口制造业企业订单情况、存在困难问题 和对策建议

一、出口制造业企业订单情况1.1 近年来,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订单情况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出口制造业企业订单量逐年递增。
1.2 外贸市场竞争激烈,压力不容忽视。
由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出口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订单的拿捏与争夺更加困难。
1.3 出口订单的结构和品质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技术和产业不断升级,国外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出口制造业企业在订单履约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二、存在困难问题2.1 出口制造业企业订单波动大,经营风险增加。
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制造业企业在订单方面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2.2 产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订单定制化需求难以满足。
由于受制于国外客户的需求和要求,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订单定制化需求难以充分满足。
2.3 缺乏对外贸政策的积极应对措施,出口订单下滑压力加大。
在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对外贸政策的积极应对措施,导致出口订单下滑压力日益增大。
三、对策建议3.1 提升产品品质,树立企业形象。
出口制造业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产品品质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订单竞争力。
3.2 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满足订单定制化需求。
出口制造业企业应加大对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投入,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3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
出口制造业企业在面对贸易摩擦时,应积极应对,寻找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度,减少经营风险。
3.4 加强对外贸政策的研究和应对,提高市场敏感度。
出口制造业企业应加强对外贸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做好市场监测,提高市场敏感度,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出口结构,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出口制造业企业订单情况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有着应对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摘要:本文就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进行研究,着重分析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现状;问题一、引言宏观经济理论表明,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众所周知,任何一驾马车在行进的过程中出了问题,经济体的产出及增长便会受阻。
正如mathew shane,fred gale等国外学者所阐述的,自1980年以来,中国始终把对外贸易发展作为拉动和支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容置疑的是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得益于出口。
以2000—2011年数据为例(见表1),12年里出口占gdp的比重都在20%以上,年均占比高达27.88%,2004—2005年占比均超过30%。
可见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魏浩、陈灵娟(2008)通过建立简单计量经济模型对进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出口商品结构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上升0.38%。
由此可见,出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对1980—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使读者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有所了解,同时进一步认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的目的。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分析(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的总体分析结合图1及有关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的总体状况是: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占据绝对大的比重,从1980年49.70%,1985年49.44%的占比迅速上升至1990年74.41%的占比,之后经过10年时间逐渐上升至2000年89.78%的占比,从2001年起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的比重一直维持在90%之上,且呈缓慢递增趋势。
而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则占有越来越小的份额,从1980年、1985年50%左右的占比急剧下降至1990年25.59%,而后相对较缓但持续下降至近几年的5%左右,其变动趋势正好与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变动趋势相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分析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其中,工业制成品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本文将对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特点与趋势。
首先,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主要包括传统制造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两大类。
传统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日用品、家具等,这些产品通常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是中国出口的传统优势产品。
而高新技术产品则包括电子产品、通讯设备、汽车零部件等,这些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是中国近年来不断强化的出口产品。
其次,在技术结构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技术含量逐渐提升。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逐渐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转变,例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二是产品多样化。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各个领域,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三是质量不断提升。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
此外,在趋势方面,未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高新技术产品将继续增长。
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将继续增长,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二是智能制造将成为重点。
中国正在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
三是绿色环保产品将得到重视。
中国正致力于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趋势,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未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将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更高,并注重智能化、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发展。
谈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

谈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论文报告: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分析一、背景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了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快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向欧洲、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出口,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出口现状概述1.工业制成品出口总体趋势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逐年攀升,以2019年为例,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达到2.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其中,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出口增长最为显著。
2.出口市场结构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外部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结构正在发生调整。
欧盟、美国、亚太地区仍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但增长率逐年下降。
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3.出口品种结构在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技术含量产品逐渐成为出口主力,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加速,此类产品的出口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产品比重下降。
4.出口挑战尽管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数量和额度不断攀升,但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国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还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人工成本上升、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人才稀缺等。
三、案例分析1.华为推出5G产品,加速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增长2019年,随着全球5G技术商用加速,华为旗下5G产品开始量产,成为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推动了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额的增加。
2.工矿机械产品日益国际化,面临较大压力我国工矿机械制造业自身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面对强大的国际对手,其市场份额还是较小。
不仅如此,我国工矿机械制造业在投标、交货、售后等环节中面临诸多挑战,需加快提升竞争力。
3.疫情对制造业全产业链带来的影响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制造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摘要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一直在全球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产品结构、主要出口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综述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并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导言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种类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产品结构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多样化,涵盖了从简单的日用消费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全方位。
其中,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制成品是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电子产品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量居全球首位。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中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手机、电视、电脑和电子配件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和竞争力。
机械设备我国的机械设备出口一直在增长。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机械设备出口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工程机械、农机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是我国机械设备出口的主要品类。
化工产品我国的化工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
化工产品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化工产品中,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化肥和精细化工品等是主要品类。
纺织品制成品我国的纺织品制成品出口量居全球前列。
中国拥有庞大的纺织品制造业并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纺织品制成品包括服装、家纺、针织品和非织造布等。
主要出口市场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市场。
欧洲市场欧洲市场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出口伙伴。
工业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纺织品等是我国在欧洲市场上的主要出口产品。
美洲市场美洲市场包括北美和南美,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
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我国在美洲市场上的主要出口产品。
亚洲市场亚洲市场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
中国制造业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国制造业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院(系)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学生姓名成绩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0年6月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
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地位日益显著,同时也拉动了国内的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但是近年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引起了国民的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充分明确制造业这一概念,对中国制造也的现状做一个整体介绍,主要涉及到中国制造业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在世界制造业的位置。
其次,文章将对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列出了不利发展的各种表现以及导致问题的各种不利因素。
此外,还进一步指出了当今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
随后,根据对危机的认识,本文逐一归纳并总结出核心技术、品牌观念、企业管理、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本来源等方面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把握,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给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Commodities made in china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trade nowadays. Meanwhile, it helps to drive the domestic productivity and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owever, some feeble objection from the abroad is being addressed to “Made in China” recently, which already draws the nation’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orks on this problem will be carried out as follows:First of all,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 t situation of “Made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cluding its characteristics,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upcoming crisis.Secondly, a further study on this crisis is finished by listing all the behaviors that block the development of “Made in China” and al l the causes that lead to this crisis.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newly-suffered disadvantages from the current worldwide financial storm.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sis, key factors which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Made in China” are then summarized, such as capitals, market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human resources,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 government-enterprise rel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framework.At last, after comprehending these aforementioned factor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 “Made in China” issue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crisis and finally implement a better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of “Made in China” is also predicted as an ultima te goal of this paper.Key Words: Made in china;Current situation;Crisis;Solution目录一、绪论 (1)二、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现状概述 (3)(一)制造业的定义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二)中国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简介 (3)1.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产品 (3)2.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市场 (4)(三)中国制造业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位置 (5)(四)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展望 (6)1.世界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6)2.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6)三、中国制造业在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8)(一)中国制造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8)1.贸易保护主义 (8)2.信誉危机 (9)(二)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 (10)1.核心技术缺乏 (10)2.品牌观念缺乏 (10)3.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11)4.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当 (11)5.资本来源结构不合理 (11)(三)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产生的影响 (12)四、解决中国制造业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 (13)(一)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 (13)1. 推动产业升级 (13)2. 灵活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13)(二)中国制造业自身谋求发展的关键 (14)1.积极研发和掌握关键性技术 (14)2.培养高素质人才 (14)3.增强创新意识 (15)4.做好企业公关工作 (15)五、结论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附录 (20)一、绪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制造业更是发展迅猛,再加上发达国家纷纷把加工制造企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中国俨然已成为“世界工厂”。
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分析

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分析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其进口和出口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进行分析,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贸易规模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化工产品贸易额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2019年中国化工行业进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
可以看出,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规模巨大,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二、贸易结构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结构复杂多样。
一方面,进口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关键设备。
这些产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满足了国内化工行业生产的需求。
另一方面,出口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化学纤维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三、贸易竞争力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竞争力较强。
一方面,由于化工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进口化工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满足了国内化工产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
中国化工产品在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染料颜料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四、未来趋势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在未来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化工产品的国际贸易将进一步增长。
其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化工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
然而,化工行业的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环保要求的提升、市场竞争加剧等。
因此,中国化工行业应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该行业的贸易规模庞大,贸易结构复杂多样,贸易竞争力较强。
概论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历年变化解析

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在不同的历年变化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
初级产品主要包括矿产品、农产品和畜产品等。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市场对于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这也带动了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增长。
同时,国内需求的增长也推动了初级产品的进口,以满足市场对于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需求。
然而,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呈现出一定的波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其进行解析。
其次,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在不同的历年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家具和玩具等。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业制成品的品质和竞争力逐渐提升,进而带动了其出口的增长。
同时,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也推动了工业制成品的进口。
然而,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的贸易摩擦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此外,国内市场也面临着来自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在不同的历年中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和差异。
初级产品的进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受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需求增长的影响较大。
而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的压力。
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产品的特点和需求,以促进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平稳增长,推动我国外贸的健康发展。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优化对策,以促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良性发展。
一、问题分析1. 产品结构单一我国出口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电子产品等领域,缺乏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这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陷入价格竞争和低利润的窘境。
2. 贸易方式单一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以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企业。
这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容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3. 贸易地区集中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等地区,对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发相对滞后。
这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受到地缘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影响较大。
二、优化对策1. 转变出口产品结构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首先需要转变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鼓励企业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2. 推动贸易方式多元化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还需要推动贸易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投资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国际化品牌等措施,推动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拓宽出口渠道,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3. 拓展贸易地区多样化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还需要拓展贸易地区,实现贸易地区的多样化。
政府可以通过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拓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空间,降低出口贸易的地区风险,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三、总结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机制改革。
政府应该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化布局等活动,助力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宽出口渠道和贸易地区,实现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以下是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的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以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机械和电子产品是中国的出口主力军,包括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
纺织品和服装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玩具、家具、鞋类等。
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矿产品等。
这些商品主要出口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机械和电子产品、资源和能源产品、农产品为主。
中国大量进口机械和电子产品,主要是由于国内对高端设备的需求超过了国内生产能力,这部分产品主要来自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
资源和能源产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矿产等,这主要是由于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国内资源的不足导致的。
农产品主要是粮食、肉类、水果等,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足和对品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引起的。
1.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度分析: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对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不平衡和不稳固的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市场依赖度过高,面临国际市场风险增大的压力。
2.进口商品结构合理度分析: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一方面,中国大量进口机械和电子产品,满足了国内高端设备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进口资源和能源产品满足了国内的能源需求,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农产品的进口也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品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三、促进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化的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
我国近年进出口商品结构数据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进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进口贸易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小,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较为稳定,初级产品进口占20%,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占80%左右, 1985年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创历史新高,达到87.48%。
而初级产品的进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其比重在不同时期有所起浮。
1990年“七五”计划完成时,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18.7%,工业制成品占81.3%。
“八五”时期,工业制成品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其中1993年最高,为86.3%,1995年最低,为81.5%。
“九五”时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略有回升,2000年最高,为20.8%,1999年最低,为16.2%。
“十五”时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逐年提高,从2001年的18.8%提高到2005年的22.4%。
综观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进口一直占主要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大部分年份,制成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在制成品进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发展最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在制成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40~50%之间。
第二,进口商品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
从表3-9的统计数据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比重略有上升,而低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却明显下降,分别从1990年的17%和45.9%下降至2005年的7.8%和27%。
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品进口比重从1990年的13.4%提高到2005年的35.7%,成为进口的主导产品。
这种变动趋势表明中国一般加工业的国产化能力正逐步提高,从而对国外低、中技术产品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同时也显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本文以分析工业制成品国内国外环境为重心,找出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业制成品出口现状
一、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结构分析
1、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总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工业制成品自身来看,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量从1980年的90.05亿美元上涨到2011年的17980.5亿亿美元,上涨了200倍。
其中,2002~2011年的10年期问,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增长率都在25%以上。
另外一方面,出口总量上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49.70%上升到2008年的95.55%。
除了1985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率是下降的,其余都处于上升的趋势。
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基本是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
2、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
分析2009年的出口总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省(市)所占出口总量的比重最大,分别是11.80%、16.58%、11.07%、29.87%,而一些西部省份,如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西藏、陕西等省份所占出12比例很小,基本在0.3%以下。
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1.78%,我国中部地区所占份额为4.78%,西部地区所占份额为3.44%。
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地域分布十分不合理,东部地区占据主要力量,中西部地区的出口量很少。
二、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l、工业制成品出口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省份。
各地区差异极大,虽然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制成品产业,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初级产品产业,而中部地区大致介于两者之间。
如果不充分重视这种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必将导致地区间生产技术水平差异的扩大,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平衡发展。
而劳动者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生产率的差异扩大也将导致收入差距的加剧,从而可能引发相关社会问题。
2、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和市场体系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盟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新型贸易壁垒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过度依赖这些出口市场国家不仅使我国工业制成品容易成为各种贸易壁垒制裁的对象,而且会削弱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国际市场变化和抵御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层次较低。
受制于国内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档次不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仍与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
型转变,但是在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发展明显不足。
不论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
来看,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处于弱势地位,
而且此类产品出口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性很大。
三、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若干建议
1、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内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
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一般贸易相比,在加工贸易中,国内企业的收益、净创汇、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出口商品与国内其他行业的关联度等都较低。
因此,应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升级做起。
产业链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走“简单组装——复杂组装——零部件”内地转移的路线,并逐步实现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多元化,东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主体升级。
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逐步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极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国内企业主导。
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后,国内企业可以沿着“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品牌领导者”的路径不断攀升,最终实现产业链的“蜕变”,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最后,培养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加工贸易的最高层次,可以通过一些步骤有意识地培养产业集群。
2、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和档次。
要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档次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一方面要加大基础科学的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培养,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应用技术和开发,特别是现有生产条件的产品创新和工艺改造,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
出口企业要有名牌意识,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档次,创建良性的出口格局。
同时,我国也应加快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参与涉及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和修改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积累经验,为争取技术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创造条件。
3、合理调整区域结构,提高中西部地区出口比重。
在东部省市工业制成品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迎接东部沿海地区和跨国公司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做好准备。
注意引导高新科技产业向那些具备条件的西部中心城市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