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
2.教学过程和方法:(1)对比三个时期《凤阳花鼓》的特点,感受不同的风格和情绪。
(2)了解民歌的演变过程:传唱——变异——再传唱——再变异。
3.知识技能:(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了解民歌创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1.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了解《凤阳花鼓》的特点。
3. 对比三个时期《凤阳花鼓》的特点,感受不同的风格和情绪。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凤阳花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首先请欣赏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一段表演。
(凤阳花鼓第一段伴奏音乐)师问:大家认识老师手里拿的这种乐器吗?学生:鼓师问:你知道它的具体名字吗?师: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罗”、“双条鼓”等,其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两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在安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唱。
(出示——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二、授新课1.首先,我们来聆听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喜悦的)2.哪一句最能体现这欢快喜悦的情绪?生:得儿铃铛飘一飘师:这是模仿花鼓小锣的衬词,这种唱法呢叫“打花舌”,舌尖要在里面快速、轻轻卷起来。
请同学们试一下。
为了唱得更好,在唱到“得儿”时头向上扬一下,甩起来,很好!3. 师:这欢快活跃的情绪你还能从歌曲中的哪个地方能感受到?让我们再来听一遍。
老师点:认识这个节奏型吗?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切分节奏?跟老师连续拍几下,切分节奏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欢快跳跃。
4.同学们,这首歌曲到底唱了什么,在歌词、旋律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师:歌词简单,生活化、口语化,这首歌曲具有叙事性特点。
旋律平稳流畅,郎朗上口。
5.那这首歌曲为什么会有这样平稳流畅、郎朗上口的感觉呢?首先跟老师唱一遍旋律。
(唱2段)注意观察里面共用了几个音?请大家跟随老师从头一起找,看里面用了哪些音?532361,请同学们按照音高顺序排起来,对,12356这5个音,这5个音在中国古代分别称为宫、商、角、徴、羽。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执教人:一、教学年级:六年级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通过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
3、学习花鼓的音乐知识及“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并能进行二声部等多种形式的演唱,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教学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教唱的歌曲是《凤阳花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尝试学习二声部及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掌握歌曲的音乐风格。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凤阳花鼓表演,并且运“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
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
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
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
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
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六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
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课型:唱歌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和聆听凤阳花鼓的过程中,感受旧时的凤阳花鼓和现在的凤阳花鼓的不同,体会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观察、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们有感情的演唱作品,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民歌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通过拍打节奏,加强对节奏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小组合作创造,加强对民歌的认知。
《凤阳花鼓》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能够从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等方面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学唱音乐。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大部分的七年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小学,他们掌握的音乐知识参差不齐,这对我们在七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识谱和打节奏方面相对于上学期,都有了进步。
本节课《凤阳花鼓》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们通过识谱、打节奏了解音乐,进一步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
学生们通过慢慢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凤阳花鼓》效果分析《凤阳花鼓》是一节唱歌课,在学习过程中,和学生们一起走进神州之旅,聆听民歌。
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动起来、学唱、处理歌曲、歌词创作等环节。
一、动起来环节。
针对学生们已了解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们在大切分节奏处,容易出问题,侧重讲解与练习。
二、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情绪,让学生们在学唱的过程中体会改革开放以后作品所代表的情绪。
三、处理歌曲环节,通过强弱和歌词的处理,加强了学生们处理音乐的能力,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高涨。
四、歌词创编环节,学生们加深了对民歌特点的了解,也进一步加强了音乐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凤阳花鼓》教材分析《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通县,凤阳花鼓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花鼓是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初中音乐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和凤阳花鼓这种艺术形式;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3、对《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使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传承民族艺术。
二、歌曲分析《凤阳花鼓》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
歌曲演唱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凤阳花鼓音乐的内容。
2、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击乐器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表演鼓乐打击,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出凤阳花鼓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观看视频《扭一扭花鼓》,观察花鼓的敲法,了解凤阳花鼓舞蹈片段。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在旧社会,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歌词大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凤阳花鼓》。
听听它在诉说什么?2、学唱歌曲(出示歌谱)(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2)再听,跟音乐轻声哼唱。
(3)处理难点节奏,衬词部分。
(4)歌曲情绪处理。
师: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
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悲切)(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6)歌曲分析: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采用“鱼咬尾”的创作发展手法,后四句为衬词部分。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
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这是凤阳花鼓的节奏特点,多用打击乐器伴奏。
(7)认识打击乐器:师: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下面我们认识两件打击乐器鼓、锣。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演奏花鼓等乐器,对安徽民歌、乐器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演奏乐器、小组合作探究来学习《凤阳花鼓》。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2、难点: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背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同踏上今天的音乐之旅。
今天,我们的音乐大巴要开往哪里呢?让我们从下面的视频中寻找答案吧?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了什么乐器?师: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这个鼓(出示凤阳花鼓实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乐器?这是双条鼓(解释花鼓的来历)凤阳属于安徽,在安徽就有一首以凤阳花鼓命名的歌曲民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民歌。
课件:《凤阳是个好地方》的视频,凤阳花鼓的图片二、节奏练习利用考考学生耳朵这种方式,用花鼓敲击节奏1、4/4 X X X X X X ||2、4/4 X X X X X ||认识并解决切分节奏。
给节奏添上旋律,让学生模唱旋律。
在旋律中再次学习切分节奏。
三、初听自探初听歌曲,思考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词有什么样的特点?再听歌曲,启发学生找到“鱼咬尾”的特点。
,演唱歌曲前四个乐句感受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
三、学唱歌曲1、视唱乐谱完整跟琴视唱乐谱,在旋律中找到出现的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五声调式。
针对难唱乐句进行修正。
2、填唱歌词:小组比赛跟琴尝试填词演唱;播放音乐学生小组练习(前后桌四人一组);小组展示→解决疑难乐句的演唱→学生齐唱歌词四、解决衬词1、通过演唱歌曲,指出哪一句可以唱的更有味道。
引出什么是衬词,并用甩头的感觉让同学们感受衬词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气氛,语调上扬能够更好表现这种味道,要有跳跃的感觉。
2、引导学生感受相同乐句应如何演唱。
五、新旧凤阳的对比通过PPT中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演唱、体验歌曲《凤阳花鼓》的过程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感受民歌风格,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用人声模仿乐器、轮唱等方式来体验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圆润、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能够运用多种乐器来更好的表现作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用自然、圆润、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乐器、轮唱等方式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1、喊出上课口号,开始上课。
2、老师有感情的清唱《黄河船夫曲》片段,引出陕西安塞腰鼓,展示出凤阳特色乐器—双条鼓,作简要介绍。
3、学生活动一:模仿鼓声:“咚咚、咚咚”,并加入音高练习,老师唱《凤阳花鼓》前半部分与学生配合。
4、学生活动一:出示小锣,模仿锣声:“呛呛呛呛呛呛”,并加入音高练习,老师唱《凤阳花鼓》后半部分与学生配合。
5、引出本节课学习歌曲《凤阳花鼓》。
二、聆听感受1、完整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速度如何?情绪是怎样的?2、提问学生,老师总结:这首歌曲速度中速稍快,情绪欢快活泼、喜庆。
3、节奏练习:老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念出歌词,处理节奏难点:切分节奏,反复练习。
三、初步学唱歌曲1、用“la”随钢琴小声哼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坐姿。
2、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分部分学习。
3、学习第一小部分:①随钢琴练唱简谱,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②讲解“鱼咬尾”发展手法。
③加上歌词演唱,字正腔圆。
④提醒学生坐姿,引导学生加入欢快活泼情绪演唱。
⑤学生唱第一小部分,老师接唱衬词部分。
4、学习衬词部分:①讲解衬词的含义、作用等。
②随钢琴练唱简谱,反复练唱。
③练唱衬词。
④老师加入强弱变化,有感情的演唱衬词部分,学生指出有何不同。
⑤提醒学生坐姿及情绪,加入强弱的变化演唱。
5、随钢琴情绪饱满的演唱一遍歌曲。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凤阳花鼓》教学设计课题:《凤阳花鼓》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具准备:铃鼓钢琴多媒体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学唱《凤阳花鼓》,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唱美歌曲,体验民族风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凤阳花鼓》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用通俗、自然有感情的背唱该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以及安徽民歌的韵味的把握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凤阳花鼓的图片)师: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乐器生:鼓类打击乐器。
师:这是双条鼓,因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鼓。
表演者通常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条鼓条敲击鼓面,那么这个凤阳鼓是怎么来的呢?(师出示课件简述凤阳花鼓来历。
)二、新授1、初听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生;欢快活泼的。
师:哪一句歌词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生:“得儿另当飘一飘”因为有意思有趣……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好,这首歌曲它的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在演唱中加入了花鼓的演奏,使得歌曲更加的生动形象。
2、模唱曲谱4/4 1 1 6. 5 5 3 ︱2 1 2 3 5 - 切分节奏型4/4 5 5 1 6 5 3︱2 5 3 2 1 –在歌曲中找出所有切分音并说一说切分音的作用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曲谱模唱能够重点解决音准和切分节奏的演唱问题)3、填词演唱①师:首先听老师演唱这首歌曲曲谱,你自己试着加入歌词小声演唱,(一句曲谱一句歌词)②师完整教唱一遍歌曲,切分音和高音音准单独反复练唱几遍。
③师弹琴伴奏,生尝试完整演唱整曲歌词4、分析歌曲仔细听找出这首歌是有几个基本乐句组成?哪几个音构成?歌词有什么特点?(课件曲谱、4个乐句、衬词)师:(唱完)针对老师的问题讨论一下。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凤阳花鼓》【教学年级】七年级下册【课型】歌唱综合课【教材分析】《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一首安徽凤阳花鼓的代表作。
歌曲结构短小,旋律优美,采用“鱼咬尾”式的创作手法。
歌词具有叙事性,衬词部分诙谐风趣,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
【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花鼓,抓住花鼓这个兴趣点并贯穿整节课堂,以趣导入,以趣促学。
通过听、唱、创、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学习民歌的愉悦,初步了解凤阳花鼓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感受凤阳花鼓的独特魅力。
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运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凤阳花鼓的风格特点,培养其学习民歌的兴趣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听、唱、创、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凤阳花鼓》,初步了解“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法和“五声调式”的旋律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难点:调动学生有兴趣地参与音乐体验,通过听、唱、创、演等形式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凤阳花鼓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播放《凤阳花鼓》伴奏音乐,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用背景音乐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以趣导入,体验凤阳花鼓1、展示花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展示一面凤阳花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鼓。
师:这个鼓与你们平时常见的鼓有什么不同?生:样式不一样,它更小巧等等。
师:那花鼓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出示课题《凤阳花鼓》。
)2、通过体验花鼓的敲击,尝试为歌曲《凤阳花鼓》进行简单的伴奏。
初中音乐_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艺术节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从三个声部入手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鼓的节奏:XX O XX O锣的节奏:X XX XX X活动四:深入作品理解作品1 介绍凤阳花鼓出示图片讲解他演奏方法及他的苦难历史。
2 再次聆听音乐逃荒版《凤阳花鼓》与现在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对比新旧社会不同的凤阳花鼓了解其历史背景,从作品的内容上,情绪上感受不同,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社会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同,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活动五:激发情感,用最喜爱的方式表现音乐(小组合作完成)将学生分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歌曲,分组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师评,生评生生互评选出优秀表演方式,加以鼓励表扬。
学情分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验快乐音乐的宗旨。
效果分析本节课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唱歌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八音之乐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关东地区音乐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继续学习华夏音乐打下基础,所以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歌,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评测练习一请大家完整欣赏歌曲《凤阳花鼓》,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二想一想:切分节奏赋予歌曲怎样的情绪,表现作用如何?三指挥学生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案【授课年级】六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凤阳花鼓》【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的唱歌课《凤阳花鼓》,这是一首安徽民歌,歌曲活泼质朴,歌词自然化和口语化,是凤阳花鼓中流行较广的一首。
作曲家瞿维增在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花鼓》中采用了这首民歌的旋律。
通过学唱进一步了解安徽民间传统音乐。
本教材是课程教材研究所,音乐课程研究中心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试用。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凤阳花鼓》,对安徽民歌、乐器产生兴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新旧凤阳,能根据歌曲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演奏乐器、钢琴跟唱歌曲来学习《凤阳花鼓》。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学会歌曲《凤阳花鼓》难点:创编歌曲,并用各类乐器为创编歌曲和《凤阳花鼓》伴奏。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同学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老师来播放歌曲,同学们来快速举手抢答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请听第一题……1 《沂蒙山小调》{山东} ,2《茉莉花》{江苏}同学们的反应真快。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民歌,请听歌曲告诉老师是它哪个地方的民歌。
哦你是怎么知道是安徽民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下面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凤阳花鼓”这种乐器。
二、新课教授(一)介绍凤阳花鼓1、出示花鼓图片。
教师简介凤阳花鼓和花鼓表演图。
(二)对比新旧凤阳2、教师介绍旧时的凤阳(播放文字、图片)3、聆听旧时的《凤阳花鼓》回答: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会用哪种表情形容它?(凄惨、悲伤的。
)b、对比如今的凤阳城: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凤阳如今的美好景象:教师介绍如今的凤阳城。
初中音乐_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创编,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2、能够准确的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能够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听《凤阳花鼓》背景音乐进入教师)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长久治安”打一地方名?猜不出来不要紧,老师再给大家一点提示;我们来看图片:这里有著名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曹操地下运兵道,风景非常优美,大家猜到是哪个地方了吗?------------安徽2、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
有“鱼米之乡”之称。
(点击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
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以打鼓唱曲乞讨为生。
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
3、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看到了看凤阳如今的美好景象;改革开放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
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
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凤阳花鼓的舞台表演(看图片)4、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著名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二、进入新课:(一)、听一听、唱一唱: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播放音乐)2、生回答,师总结:速度中速稍快旋律较欢快活泼3、模唱曲谱: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来看它是有哪些音符组成的?我们一起看歌曲的简谱部分:a、4\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024年《凤阳花鼓》音乐教案及反思

2024年《凤阳花鼓》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第七章《民间音乐》第三节《凤阳花鼓》。
详细内容包括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音乐结构,以及歌曲学唱和简单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培养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兴趣。
2. 学会演唱《凤阳花鼓》歌曲,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准。
3. 学习简单的凤阳花鼓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和音准;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歌曲学唱和舞蹈动作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凤阳花鼓道具、黑板。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凤阳花鼓》歌曲,讲解歌曲的音乐结构和特色。
3. 实践环节:分小组进行歌曲学唱和舞蹈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复杂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歌曲和舞蹈动作,教师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2. 《凤阳花鼓》歌曲结构及节奏特点3. 简单的凤阳花鼓舞蹈动作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凤阳花鼓》歌词,完成歌曲学唱;练习简单的凤阳花鼓舞蹈动作。
2. 答案:歌词熟记,歌曲演唱准确;舞蹈动作协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更多民间音乐,如京剧、黄梅戏等,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音乐实践活动,如参观凤阳花鼓表演,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篇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的理解;歌曲《凤阳花鼓》的学唱;简单的舞蹈动作的掌握。
2. 难点: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和音准的掌握;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演性。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一首欢快、很有特点的安徽民歌,易学易唱,歌词质朴。
学唱歌曲时,从分析曲谱中的切分节奏入手演唱歌曲,逐步将歌曲处理得更加完整;唱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民歌的体裁、调式、旋律创作手法、流变性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民歌特点,加深学生对民歌的喜爱。
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
二、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小学生相对比来说比较活泼,课堂纪律也很好,能够随着老师的思维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音乐要素的学习贯穿在唱歌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歌的体裁、调式、流变性、旋律创作手法等特点。
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歌曲和欣赏民歌的过程中,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感受、体验各地区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演唱体验和欣赏实践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难点: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能够表达。
五、教学策略1、以学习歌曲为主线,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条主线,使每一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七、教学过程《凤阳花鼓》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小学生相对比来说比较活泼,课堂纪律也很好,能够随着老师的思维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音乐要素的学习贯穿在唱歌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
《凤阳花鼓》效果分析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导入: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在那里还流行着一种乐器,让我们一起从视频中找找答案吧!1. 师:视频中展现的是哪个地方?那里流行着一个什么乐器?生:安徽凤阳县鼓2、今天老师把鼓请到了课堂里,大家看你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因为有两调又细又长的鼓槌所以又叫双条鼓,那你们知道它怎敲吗?xx xx xx xxx x x x x x3、老师还带来了一个乐器(锣),它的音色是怎么样的?5 5 5 5 5 5呛呛呛呛呛呛【设计意图】用过对锣鼓的直观体验,激发对《凤阳花鼓》的学习兴趣,并将重难点前置学习!二、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就跟这两个乐器有很大的关系,名字叫做《凤阳花鼓》。
1、初听,感受歌曲。
师问:音乐带给我什么情绪?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生答:活泼欢快的速度稍快【设计意图】通过带问题聆听,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熟悉歌曲旋律。
2、再次欣赏。
学生小声跟着哼唱。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3、视唱歌谱。
(要求保持好唱歌的姿势和状态,慢速视唱一遍曲谱,找出难唱的地方。
)①切分节奏通过微课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切分节奏。
学生和老师一起打拍子唱一唱,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以及作用,并让学生自主找出歌谱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切分节奏?5 5 1 1 1 6师:找的很准确,下面我们再完整的唱一遍歌谱,感受一下切分节奏带来的摇摆性。
②同学们唱的不错,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音乐接龙的游戏,我唱一句你们来接下一句。
(通过游戏让学生找出乐句与乐句连接的特点,进而引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③这首安徽民歌不仅运用了鱼咬尾,在旋律写作上也有很大的奥秘,大家找一找歌曲当用一共出现了几个音?1 2 3 5 6 这五个音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宫商角徵羽。
最后再完整的唱一遍歌谱,感受一下传统音乐创作的奥秘!要求:速度稍微快一点。
4、歌词演唱!同学们唱的不错,你来听听我唱的和你唱的有没有区别?①得儿唱的有往上甩的感觉老师讲解衬词的意义②老师做了一个强弱的对比③最后一句做了一个渐强的处理(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出来,并能做到)【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区别,并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
《凤阳花鼓》歌词生
活化、口语化,叙述了花鼓艺人夫妻相依的卖艺
生涯,倾诉了生活的艰难,而模仿花鼓、小锣的
衬词又流露出些许欢悦之情。
教学内容:《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在演唱体验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内涵,通过新旧凤阳花鼓对比,感受不同情绪,了解历
史,珍惜现在生活。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凤阳花鼓,并能自然、圆
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并掌握衬词的演唱与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把握民歌《凤阳花鼓》风格,并准确把握切分音节奏。
教法学法:欣赏法、模唱法、示范法、听唱法、以及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与表演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花鼓导入
通过直观的欣赏,感受到凤阳花鼓。
二、激发兴趣、快乐歌唱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与情绪;
朗读歌词,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使用;
老师范唱,同学们随琴哼唱旋律,初步熟悉旋律;
了解四四拍强弱规律,再次感受歌曲;
处理歌曲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再通过
配合唱、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掌握歌曲。
三、音乐欣赏、新旧对比
通过旧版《凤阳花鼓》对比聆听,了解凤阳的变化。
引导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
四、即兴发挥、音乐创编
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对歌曲的了解,根据
现在生活与此时的心情让同学们对歌曲进行创编。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情感。
引导学生可以赞美祖国、学校或者班级等。
五、课堂小结
在老师的歌曲改编中结束本节课。
引导学生更加
喜欢民歌、热爱民歌,并鼓励学生发扬并传播我
们的民族文化。
六、下课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同学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从心
里爱音乐,注意音乐课的基本乐理和演唱习惯,结合分层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发展事态。
将从以下几点注意:
1、七年级学生,男生处于变声期,音域应该在小字组a-小
字2组d范围内,更适合学生演唱。
2、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和音乐知识,在表现情
绪方面要继续引导。
3、在音乐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各级学生
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结合我校分层教学法,得以落实。
4、学生在学唱歌曲时,衬词的演唱与切分音的准确把握有
难度。
效果分析
这节课,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了歌曲,了解民歌,认识凤阳花鼓,通过新旧《凤阳花鼓》对比,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生活。
从音乐中享受到美,激发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学生已学会演唱歌曲《凤阳花鼓》,并且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配合唱、指挥唱、比赛等环节使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通过歌词创编、表演,让整节课达到了小高潮,在老师的歌声中结束整节课。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后流传到江西,被称为《打花鼓》。
历史上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百姓迫于生计,只有四处逃荒,沿村乞讨。
民间艺人身背花鼓,手持小锣,挨家挨户的边舞边唱。
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叙述了花鼓艺人的卖艺生涯,倾诉了生活的艰难,而模仿花鼓、小锣的衬词又流露出些许欢悦之情。
全曲是单乐段结构,音域为小十度,五声宫调式。
有四个基本乐句和一个补充乐句、一个曲尾补衬构成。
起承转合四个基本乐句的旋律采用“鱼咬尾”式的发展手法,乐句与乐句之间连贯绵延,流畅自然。
评测练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与情绪?
二、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三、配合唱检测学生旋律、歌词是否掌握准
确?
四、指挥唱、比赛检测学生是否灵活掌握?
五、歌词创编检测学生延伸拓展能力?
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歌,这节课以唱歌课为主,熟
练掌握歌曲后进行音乐欣赏与歌词创编,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通过对四四拍子的复习,巩固强弱规律以及旋律的表现力,体会歌曲情绪。
通过打节拍的练习,熟悉旋律走向,结合乐理,培养乐感。
在歌曲处理方面,应让学生体会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注意歌曲情绪与速度的把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这堂课中,歌曲速度应该再稳一些,多感受音乐。
课标分析
通过教学及各种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并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音乐课应将“美”的理念贯穿于音乐课堂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